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康复训练对脑外伤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要点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康复训练对脑外伤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要点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康复训练对脑外伤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要点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康复训练对脑外伤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要点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颅脑损伤的康复治疗

颅脑损伤的康复治疗 (一)颅脑损伤康复治疗目的: 闭合性颅脑损伤随严重程度的不同可能有下面中的结局: ⒈死亡; ⒉植物状态:无意识,有心跳和呼吸、吸允、呵欠等局部运动反应; ⒊严重残疾:有意识,但认知、言语和躯体运动有严重残疾,24小时均需他人照料; ⒋中度残疾:有认知、行为、性格障碍,有轻偏瘫、共济失调、言语困难等残疾,但在日常生活、家庭与社会活动上尚能勉强独立的状态; ⒌恢复良好:能重新进入正常社交生活,并能恢复工作,但可有各种轻的后遗症; 治疗的目的旨在使重型脑损伤病人达到表中第4项结局;使轻中型病人力争达到表中第5项结局。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目标是多方面的。 但总的来说是要使其感觉运动功能、生活自理功能、认知功能、言语交流功能和社交生活技能恢复到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 (二)颅脑损伤康复治疗原则: 在闭合性脑损伤康复中,运动和知觉障碍的治疗可参考脑血管以外的康复部分;情绪障碍易于用药物和心理治疗所控制。最有特征性的是认知障碍的治疗,应依据障碍程度的不同而应采用不同的治疗原则。 ⒈早期(Ⅱ、Ⅲ):对病人进行躯体感觉方面的刺激,提高其觉醒能力,使能认出环境中的人和物。 ⒉中期(Ⅳ、Ⅵ):集中在减少病人的失定向和言语错乱,进行记忆、注意、思维的训练,训练其组织(分类、排列顺序、补缺填空)和学习能力。 ⒊后期(Ⅶ、Ⅷ):增强患者在各种环境中的独立和适应,提高在中期训练中各种功能的技巧,并推广到日常生活中去。 (三)颅脑损伤治疗方法:

⒈认知障碍:认知康复的方法可从两个角度来分类: (1)单维或多维法:但维法即单独地治疗认知障碍中的某一功能如知觉、记忆等。多维法是一种环境治疗,即治疗不仅针对某一种认知缺陷,而且将患者的性格、情绪、生活和社会等多维因素都考虑到康复计划之中,多维法现已成为较公认的方法。 (2)直接法和代偿法:直接法是直接治疗存在的功能缺陷从而提高或恢复其功能的方法;代偿法是通过其他完好部分的功能或外界的辅助来代偿有缺陷的功能的方法,对于重症患者,代偿法常比直接法有效。 1) 记忆的训练:每次训练,患者需要记住的内容要少,信息呈现的时间要长些;两种信息出现的间隔时间也要长些;在袭击出现和反应之间的间隔也应加大。对于信息量较大的内容可采用PQRST法 P(先预习要记住的内容); Q(向自己提出与内容有关的主要问题); R(为了回答问题而仔细阅读资料); S(反复陈述阅读过的资料); T(用回答问题的方法来检验自己的记忆); 2)注意力训练: A猜测游戏; B删除作业; C时间感; 注:以上3点请咨询康复中心作业治疗师 3) 思维的训练:思维包括推理、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多种过程,而这些过程往往表现于人类对问题的解决中,因此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就等于训练了上述大部分的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 ⒉行为障碍 1)发作性失控:往往是聂叶内部损伤的结果,发作时脑电图有阵发性异常,是一种突然无诱因、无预谋、无计划的发作,直接作用于最靠近的人或物等。给予卡马西平0.1-0.3/次,一日2-4次,配合行为疗法中的暂停法。

虚拟现实手部康复训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张冬蕊(数据手套)

第 2 卷 第4期2013年7月 集 成 技 术 JOURNAL OF INTEGRATION TECHNOLOGY Vol. 2 No. 4 Jul. 2013 基金项目:国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275101)。 作者简介:张冬蕊,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机交互界面设计;耿艳娟,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模式识别、神经康复,E-mail :yj.geng@https://www.sodocs.net/doc/cc3668348.html, ;徐礼胜,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张秀峰,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康复辅具和设计;李光林,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神经康复工程、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生物医学仪器等。 虚拟现实手部康复训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张冬蕊1,2 耿艳娟1 徐礼胜2 张秀峰3 李光林1 1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深圳 518055)2 (东北大学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沈阳 110004) 3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 北京 100176) 摘 要 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康复医学领域,可有效克服传统康复训练方法的局限性,实现安全、舒适和主动的康复训 练。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套虚拟现实手部康复训练系统,系统由交互设备、人机交互软件和虚拟环境三部分组成。交互设备采用 5DT 公司生产的 5DT Data Glove 14 Ultra 数据手套,而人机交互软件运用 Visual Studio 2012 作为开发工具,基于 MFC 编写,实现了用户管理、数据采集、手势信号分类、实时手势识别测试等功能。构建的虚拟场景使用 Flash 游戏,通过 MFC 和 Flash 游戏之间通讯使用者能使用手势信号实现游戏操控。本文的实验结果表明:虚拟现实手部康复训练系统能够指导使用者进行有效的手部康复训练,Flash 康复训练游戏能有效提高使用者进行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 康复训练;数据手套;虚拟现实;偏瘫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Training System of Hand Rehabilitation Based on Virtual Reality ZHANG Dong-rui 1,2 Geng Yan-juan 1 XU Li-sheng 2 ZHANG Xiu-feng 3 LI Guang-lin 1 1 ( Shenzhen Institutes of Advanced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enzhen 518055, China ) 2 (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04, China ) 3 ( 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Rehabilitation Technical Aids, Beijing 100176, China ) Abstract The use of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in limb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ould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rehabilitation methods, realizing the safe, comfortable and act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this paper, a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system based on virtual reality was designed for the recovery of impaired hand functions and evaluated in healthy projects. The training system was developed by using an interactive device, a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software and the virtual environment. The 5DT Data Glove 14 Ultra was used as the interactive device. Th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software implemented with Visual Studio 2012 consisted of user management module, data collection module, classification module and real-time gesture recognition module. For the virtual environment (VR), a flash game was developed and used, which could be controlled by hand gestures through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VR environment and users. The proposed training system could be bene ? cial in improving the outcome of the hand function rehabilitation. Moreover, the use of flash games could improve the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of the users effectively i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Keyword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data glove; virtual reality; hemiplegia

脑外伤的早期康复与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脑外伤的早期康复与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0-01-13T11:58:59.3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0期供稿作者:陈志翠[导读] 探讨早期康复与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陈志翠(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邳州 2213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30-0193-01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与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护理组和常规治疗组,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康复组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与护理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了并发症及后遗症,降低致残率。 【关键词】早期康复与护理颅脑外伤生活质量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工具的增多,急性颅脑外伤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其特点是病情重且急,致死率和致残率高,严重危害了人类的生命健康,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颅脑外伤早期康复与护理也逐渐引起医疗工作者的重视,对我院9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对照观察和研究,探讨早期康复与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和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其中男性62例,女性28例,年龄12-70岁;单纯硬膜外血肿12例,单纯硬膜下血肿6例,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35例,脑挫裂伤合并硬膜外血肿11例,脑干损伤5例,广泛脑挫裂伤21例。两组年龄、性别、受伤程度和部位、病程比较均无显著性意义。 1.2方法 1.2.1早期康复的护理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护理组和常规治疗组,各45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受伤程度及部位均无显著性差异。常规治疗包括急诊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术后抗炎、脱水、营养支持治疗,高压氧治疗等;早期康复护理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的护理措施,即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不再发展后48h-72h开始进行。具体措施:(1)卧床良肢位的摆放;(2)关节活动度训练。其活动式分为完全被动活动、部分辅助主动活动和主动活动,一般从被动活动方式逐渐发展至主动活动方式,从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顺序训练。关节活动范围练习每天做两次,每个关节10次左右;(3)感觉刺激训练包括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可以通过洗澡、翻身、做运动、按摩等给病人以触觉、深感觉刺激;与病人说话、亲情呼唤、听收音机、看电视、看照片等刺激,有一定的促醒作用。(4)简单的动作练习;(5)翻身起坐训练方式可分为被动、辅助和主动的翻身。肢体无法活动的病人要每2小时翻身一次。长期卧床的病人也要及时进行翻身。辅助和主动翻身练习的目的是尽量减少辅助量,使病人达到最大程度的自理。(6)坐位平衡训练;(7)站起训练;(8)站立支撑和平衡训练;(9)步行训练;(10)语言交流能力训练;(11)呼吸道和皮肤护理;(12)进食训练;(13)大小便护理。 1.2.2早期康复护理效果的评定方法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疗效评价根据Glasgow预后标准[1]。 1.2.3统计学方法数据录入Spss10.0软件包,采用t检验进行两组差异比较的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治疗后康复护理组ADL评分[2]和Glasgow预后评分均高于常规治疗组,组间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Glasgow评分<8分[3],伤后常规昏迷,我们通过手术治疗、常规治疗配合早期康复护理无非是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尽早使患者苏醒,尽早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和降低伤残率。Luria等[4]认为,通过反复特定的康复训练,可使脑损伤区的神经功能由原不承担该区功能的脑皮质部分代偿。早期康复主要针对脑缺血半暗带区,通过增加脑血流量,从而改善短期内尚存活的脑细胞。早期康复护理在昏迷期生命体征平稳48—72小时后进行[5],昏迷患者给予良肢位的摆放、被动运动是为醒后肢体功能的恢复奠定基础,给予感觉刺激包括声音刺激、皮肤刺激、亲情呼唤、视觉刺激等有促进苏醒、诱发运动的作用。昏迷期间的呼吸道、皮肤护理、大小便护理、进食训练都是为以后患者醒后生活质量打好基础。苏醒后通过简单的动作练习、翻身起坐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站起训练、站立支撑和平衡训练、步行训练、语言交流能力训练的顺序逐步进行使患者能达到一个最佳的恢复效果。我们在注重康复治疗的同时,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健康指导,让他们树立信心,尽早使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 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把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对患者实施康复治疗有促醒和功能恢复作用,康复组的生活质量和Glasgow预后恢复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脑外伤的早期康复与护理是一项长期的不容松懈的工作,值得我们医护工作人员去探讨,对提高患者脑功能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有着深刻意义。参考文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湖北科技出版社,1998:(一). [2]卓大宏.康复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144. [3]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 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244. [4]缪鸿石.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功能的理论(一)[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995,1(1):4-6. [5]李鲜.脑外伤后早期康复护理时机的选择[J].护理研究,2008年11月第22卷第11期.

脑外伤后的功能康复

脑外伤后的功能康复 中国医学论坛报2013-05-22分享 脑外伤是地震伤员中较常见的损伤类型之一,脑外伤后既有局灶性症状(偏瘫、失语等),又有全面性脑功能障碍,如昏迷、认知障碍等。脑损伤的形式复杂多样,其导致的 功能障碍亦较为复杂,须对这些功能障碍进行详细评价,才能制订出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 方案,使患者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本文介绍脑外伤患者的康复治疗及护理。 脑外伤后的功能障碍 脑外伤患者常见的功能障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意识障碍主要表现为患者不能与人进行交流,不能遵从他人指令等。认知障碍表现为学习、记忆、计算等能力下降,或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认人、识路。行为障碍主要 表现为患者精神障碍、表情淡漠、性欲亢进、情绪异常等。 感觉障碍包括痛温觉、触觉、关节位置觉、运动觉、平衡觉等感觉的障碍,其中关节 位置觉、运动觉、平衡觉影响患者运动功能恢复。 运动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外伤的主要功能障碍,亦是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 生活质量的主要障碍,主要包括偏瘫、肌力减弱、肌肉痉挛、平衡障碍、共济失调、不自 主运动等。 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患者与人不能进行正常交流,听觉理解障碍、表达困难、阅读和 书写障碍等。 吞咽障碍吞咽障碍可影响患者进食和营养,从而对患者体力和功能恢复造成影响,严 重吞咽障碍者须经鼻胃管喂养。 癫痫癫痫一般在外伤后的3~6月开始出现,发作时应放平患者,使其头偏向一侧, 以小毛巾垫牙,防止咬伤舌头和窒息。 大小便功能障碍早期脑外伤患者常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 做好护理工作是康复的一部分 脑外伤患者的护理是临床治疗及康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正确的护理可预防并发 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呼吸道的护理长期卧床患者痰不易咳出,易出现坠积性肺炎,除定时翻身改变体位外,拍背、痰液的体位引流等方式亦有助于排痰。方法是,患者取侧卧位或俯卧位,去掉枕 头,使头部略低于背部,护理人员用手掌快速拍打患者背部,从肺底部至气管、口腔的方 向连续拍打几分钟,以助痰液咳出。有条件者可使用雾化吸入的方法稀释痰液。此外,多 饮水、多吃水果亦能避免痰液过于黏稠。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 发表时间:2016-10-13T14:15:15.87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7期作者:胡玉红 [导读] 通过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湖南长沙 410002 【摘要】总结了11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由护士亲自协助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包括卧床训练、坐位训练、站立前准备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上下台阶练习。通过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康复训练;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主要指广泛脑挫裂伤、广泛颅骨骨折、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格拉斯哥(Glasgow)昏迷评分≤8分,昏迷在6小时以上或在伤后24小时内意识恶化、再次昏迷6小时以上者。有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有明显改变。它具有病情急、危、重,病情变化快,护理复杂,病程长,死亡率高的特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昏迷、肢体功能障碍或病情需要等卧床时间较长,如不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将严重影响患者以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我院神经外科近年来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护士亲自协助患者实施早期系统的康复训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共收住院重型颅脑损伤并伴不同程度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122例。患者入院时症状凶险,均卧床休息,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其中男108例,女14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48岁;手术治疗85例,非手术治疗37例。平均住院天数为98天。 2 方法 患者均在接受神经外科治疗的同时,由护士亲自协助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在病情稳定以及非腰穿治疗6h之内,选择由易到难、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原则上以不出现任何不适为度。 2.1心理护理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患者,耐心地向患者讲解早期康复训练的必要性以及功能恢复程度的厉害关系。最好用本病区的病例进行说教,患者易于接受。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心理疏导,缓解他们焦虑、恐惧、消极、悲观的情绪,使患者及家属能正确对待疾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及康复训练。 2.2康复训练方法 2.2.1 Ⅰ期:卧床训练患者入院的当天予肢体处于功能位。如仰卧位时头偏向一侧,肩关节下垫一小枕,使肩关节屈曲45°,上臂轻度外旋外展,肘与腕均伸直,掌心向上,手指伸展,下肢保持中立位,大腿稍外展,足下垫软枕或足板托,踝关节保持背屈90°,以防足下垂、足内翻和髋关节内外旋。每2h翻身1次,配合按摩及被动活动上下肢体各关节,以不引起疼痛为度,可有效减少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畸形及压疮等并发症。语言训练也可以在此期间开始进行。护士和家属应多与患者交流,促进认知、记忆、分辨和理解。对失语或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障碍者所教的内容应依据患者的兴趣,尽可能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另外,让患者看电视、读书、听音乐等,给予听觉和视觉的刺激[1]。 2.2.2 Ⅱ期:坐位训练床头渐抬高,每天抬高10°,如无头晕、恶心等其他不适,直至可坐起80°维持1个小时。在坐位训练同时训练坐位平衡,如能背部不靠坐1h就可以让患者坐在床沿两足着地或踩在小凳子上,护士或家属扶住患者双肩,每次保持此姿势20min左右,每天3到4次,再过渡到护士或家属放手,患者自己扶床保持平衡坐位,直至患者能完全自行坐稳。也可以让患者借助于床栏练习翻身、坐起等。此期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如指导患者联系握笔、进食、刷牙、梳头、洗脸、穿衣、脱衣、抬足、抬腿、伸腿等。注意防止对患者“超保护”,即患者可以自己做的事情就由患者自己做,而不要由他人替代[2]。当患者肌力达3级以上时进行站立前准备训练[3]。 2.2.3 Ⅲ期:站立前准备训练每天做3至5次,每次做10遍,做10天左右。①第一步:患者坐在床沿,两腿分开,两脚着地,以手撑床,在上肢支撑下身体慢慢地向左右倾斜。②第二步:姿势同上,在上肢支撑下做躯干左右旋转运动。③第三步:姿势同上,使头及身体尽量前屈,每次10~15s。④第四步:姿势同上,护士或家属扶住患者两上肢肘部,患者两上肢在胸前交叉,患者使自己臀部略离床沿,身体稍前屈并向左右两侧做弯腰动作,每次5s。⑤第五步:护士扶住患者两肘,使其臀部离床站立。此期可协助患者练习从床移向轮椅再从轮椅移动到厕所的技巧动作[4] 。 2.2.4 Ⅳ期:站立训练训练时护士要注意患者站立的姿势,大腿不能内收或外旋,膝关节不能屈曲或过伸,足部不可内翻或下垂,足趾不能屈曲、内收。否则对下一步的步行训练将带来不利。每天练习10~20min,每天3~4次。患者可在护士帮助下坐在椅子上或者床上,然后护士以两手支持患者两侧腰部,帮助患者由坐位起立至患者能自行站立再进行一下锻炼。①靠墙站立:护士两手扶持患者双肩,使其靠墙站立,然后逐渐放开扶患者的手直至患者能自己靠墙站立。②扶床站立:在患者独自靠墙站立的基础上,开始让患者扶床站立并逐渐放开手,不扶物而站立。③平衡训练:两手扶床栏或桌站立,身体做左右旋转运动,再做左右弯腰动作,再交替提起两足,在手扶的情况下患者单独站立维持6s以上,再扶床开始做横向慢慢移步。 2.2.5 Ⅴ期:步行训练护士一手扶住患者的腰,一手拉住患者的手,两人先迈外侧下肢后迈内侧下肢,如患者向前迈步有困难时,可先原地踏步,逐渐慢慢练习行走,然后再练习独立行走,每次5~10米,并逐渐延长距离。 2.2.6 Ⅵ期:上下台阶练习患者手扶住楼梯栏杆,护士扶住其上下台阶,开始时不超过5个台阶,以后逐渐增加,并在护士在旁防护的情况下,逐渐独立练习上下台阶。 2.2.7 患者在以上康复训练中,如出现头晕、胸痛、发绀,运动后心率>110次/分,血压>200/100 mmHg,伴律不齐,运动后面色苍白出虚汗,明显疲乏无力,说明运动量过大[5],或者出现头痛、呕吐、视物模糊等可能为出现颅高压症状,应立即停止练习,并随时做好抢救的准备。而且注意以后需减量练习或返回到上一期训练。患者在以上康复训练时护士还需随时根据其心理需求进行适当心理指导,取得

脑外伤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脑外伤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15-11-19T13:43:42.68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期供稿作者:何慧 [导读] 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830001 对脑外伤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应用价值以及推广价值。 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830001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脑外伤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把2011年11月至2014年2月我院接收的84例脑外伤患者划分为干预组(n=42)与对照组(n=42),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基于常规护理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改善,其中干预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脑外伤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应用价值以及推广价值。关键词:护理;康复;脑外伤;干预;生活质量 脑外伤易引起运动功能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需尽早进行康复治疗[1-2]。本次研究对近年来我院所收治的42例脑外伤患者予以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获得了显著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选对象为2011年11月至2014年2月我院接收的84例脑外伤患者,男52例,女32例,年龄为20-60岁,其平均年龄为32.4±1.2岁,其中有26例为颅骨骨折,8例为颅底骨折,34例为头皮血肿,16例为硬膜外伤肿。排除合并其他外伤疾病或者脑部疾病患者。随机将84例脑外伤患者分为对病例数分别为42例的对照组与干预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如下: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清除口腔内所存异物以及分泌物,确保呼吸畅通。予以心理安慰、支持以及疏导,讲解有关疾病和治疗方面的知识,消除患者可能存在的负性心理。合理安排饮食,对昏迷者采取鼻饲流食。2)经声音以及语言刺激提高患者觉醒能力、辨别能力,训练其思维、注意力以及记忆力,实施心理康复指导,使患者可尽快适应环境。借助于Bobath法与Brunnsrtom法实施肢体康复护理[3],在护理期间,为避免患者出现挛缩或者水肿,应把肢体放置在功能位,待进入至稳定期以后实施四肢训练;同时还应合理实施步行训练以及上下阶梯训练。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合理且正确的评估,加强其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比如梳洗、进食、行走以及穿衣等,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使患者可尽早脱离帮助自主完成各种活动。3)确保床单为干燥以及干净,定时翻身,加强皮肤护理,保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消毒,及时更换导尿管以及导尿管,做好引流管护理工作,记录好引流的颜色、性质以及量,如果引流管内存在鲜红色凝血块,必须要及时进行处理。此外,还应做好出院指导工作,嘱咐患者应保持身心愉悦,且家属需营造一个轻松且舒适的家庭环境,加强功能锻炼,定期到院进行复查。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处理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改善,其中干预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脑外伤分析 所谓脑外伤是指因外物所造成的且头脑部可肉眼看见的伤,容易引发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其损伤程度主要取决于损害是于脑组织某个特定区域还是广泛性损害,即局灶性或者弥散性,不同区域脑损害所引起的症状也会有所不同,其中局灶性症状主要包含听觉、运动、视觉、感觉以及言语等异常;弥散性损害则会影响睡眠和记忆,造成意识模糊或者昏迷,上述两种损害不管是哪一种,均容易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生存质量,影响其生活和工作,需及时进行诊治[4]。 3.2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外伤的效果分析 经大量临床实践和有关文献报道研究可知,在脑外伤患者临床治疗护理中,基于常规护理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自理能力以及运动能力的恢复[5-6]。本次研究笔者选取了近年来我院所收治的42例脑外伤患者作为干预组,对其实施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主要包含有生命体征变化的监测、心理干预、饮食干预、各能力训练、导管护理干预以及出院指导等,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常规护理加施早期康复干预的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仅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脑外伤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针对患者实际病情和心理变化,结合其需求,实施合理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经患者各能力障碍的综合评估,早期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认知能力以及运动能力的训练,可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加速其康复,值得在临床中应用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磊,公静,丁翠翠等.康复护理在早期颅脑外伤后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1):2511-2512. [2]嵇春妹.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外伤综合征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30):126-127. [3]周格丽.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外伤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08(18):1620-1621. [4]范燕娜,王冬梅,石卫青等.颅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2,11(2):132-134. [5]周格丽.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外伤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0,24(19):1736-1738. [6]冯益珍.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外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4):94-95.

康复治疗技术-虚拟现实(VR)的应用

康复治疗技术| 虚拟现实(VR)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帮助医疗康复的发展未来 虚拟现实(VR) 一、虚拟现实介绍 1、技术概念 虚拟现实的英文为Virtual Reality,简写为“VR”(译作灵境、幻真),这名词是由美国VPL公司创建人拉尼尔(Jaron Lanier)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也称灵境技术或人工环境。“虚拟”是指用计算机生成的意思。因此,虚拟现实是指用计算机生成的一种特殊环境,人可以通过使用各种特殊装置将自已“投射”到这个环境中,并操作、控制环境,实现特殊的目的,即人是这种环境的主宰。VR是一项综合集成技术,涉及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它用计算机生成逼真的三维视、听、嗅觉等感觉,使人作为参与者通过适当装置,自然地对虚拟世界进行体验和交互作用。使用者进行位置移动时,电脑可以立即进行复杂的运算,将精确的3D世界影像传回产生临场感。概括地说,虚拟现实是人们通过计算机对复杂数据进行可视化操作与交互的一种全新方式,与传统的人机界面以及流行的视窗操作相比,虚拟现实在技术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虚拟现实在医学(虚拟人体、虚拟外科手术和远程外科手术、医学图像学、康复医疗、虚拟实验室)等均有广泛应用。

2、虚拟现实(VR)技术治疗原理 VR系统是一种由计算机局部或全部生成的多维虚拟感觉环境,给参与者产生各种感官信息。三维立体显示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关键设备,它是系统向用户输出反馈信息的主要手段。VR系统可由如下各部分构成:1.高性能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图像的特征采样与图形交互作用技术。2.虚拟环境生成器。智能虚拟环境(IVE)是VR、人工智能及人工生命技术的有机结合。3.计算机网络。4.三维视景图像生成及立体显示系统。5.立体音响生成与扬声系统。它是虚拟环境多维信息中的个重要组成部分。6.力反馈触觉系统。参与者在虚拟环境中产生沉浸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用户在用手或身体操纵虚拟物体时,能感受到虚拟物体与虚拟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从而产生出触觉和力觉的感知。7.人体的姿势、头、眼、手位置的跟踪测量系统。运动跟踪作为人与虚拟环境之间信息交互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近年来VR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8.人机接口界面及多维的通信方式,这些技术目前主要集中反映在头盔显示器和数据手套这两类交互设备中。9. 软件支撑环境,需建立并开发出虚拟世界数据库在底层支撑软件及三维造型软件的支撑下,建立起VR系统的开发工具软件:在输入输出传感器等硬件支撑下,建立起人机交互图形的界面。 3、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1)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虚拟环境建模技术为了改变脑卒中康复训练中单纯依靠治疗师手把手训练的状况,研究者们将机器人技术应用于脑卒中康复领域,如MIT-MANUS、MIME、ARM-Guide、ARMin和Thera Drive等。研究表明,如果能够在训练过程中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反馈,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脑外伤的早期康复(精品)

---------------------------------------------------------------最新资料推荐------------------------------------------------------ 脑外伤的早期康复(精品) 脑外伤的早期康复作者: 张通赵军公维军脑外伤是指头颅和脑受到外来暴力打击所遭受的损伤,常合并其他部位的外伤如头面部外伤、骨折、胸腹部外伤等。 随着交通、建筑、体育等事业的发展,脑外伤发生率和因脑外伤而致残致死的伤员也逐年增加,而自然灾害或战争所造成的突发性脑损伤常常表现为发病集中、程度严重、死亡率高等特点。 脑外伤的治疗包括两个重要方面: 第一,抢救生命,防治併发症;第二: 康复治疗,提高功能。 一、脑外伤的常见原因一、脑外伤的常见原因损伤原因为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 平时常见于交通事故、工伤、跌倒或坠落、体育运动、自然灾害如地震等;战时见于爆炸形成的高压气浪冲击,工事或建筑物倒塌及火器、利器伤等。 二、脑外伤的分类二、脑外伤的分类 1、根据损伤的性质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两种。 闭合性损伤颅脑: 头皮可有破裂,颅骨可有骨折,但脑组织不与外界相通。 开放性颅脑损伤: 1 / 18

头皮、颅骨、硬脑膜均有破裂,脑组织和外界相通。 2、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和特重型。 轻度损伤者伤后昏迷在半小时以内,仅有短暂脑功能障碍而无器质性改变;中度损伤者有脑器质性损伤,昏迷在 12 小时以内,可有偏瘫、失语等症状;重度损伤者昏迷在 12 小时以上,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明显;特重型损伤者可出现生命危险甚至死亡。 三、脑外伤的发病机制三、脑外伤的发病机制可分为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两种。 原发性脑损伤包括脑挫裂伤、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颅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弥漫性轴索损伤等;继发性脑损伤包括脑组织缺血缺氧、脑水肿、脑疝、脑积水、癫痫等。 四、脑外伤的临床表现四、脑外伤的临床表现颅脑外伤的临床症状表现是由受伤的轻重程度决定的,轻微颅脑外伤可仅有头皮血肿,重的脑外伤的症状可出现以下表现: 头痛、恶心、呕吐,头痛呈持续性胀痛,呕吐一般为喷射性呕吐。 意识障碍,由轻至重可分为嗜睡、昏睡、浅昏迷、昏迷、深昏迷。 生命体征改变 ,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可以反应颅脑损伤的程度。 其他表现如头晕目眩、耳鸣。 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易疲劳、智能减退、失眠等也是很常见的。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表现为心悸、血压波动、多汗、月经失调、

脑外伤病人记忆功能的康复特点

脑外伤病人记忆功能的康复特点 杨炯炯,尹 岭3,张亚旭,周晓林 (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871) 中图分类号:R3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611(2002)01-0068-03 The R ecovery of Memory after T raum atic B rain I njury Y ANGJiong-jiong,YI N Ling,ZH ANG Y a-xu,ZH OU X iao-lin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Peking 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 o explore the time course of mem ory recovery during post-traumatic amnesia after brain injury.Meth2 ods:A patient(WG S,aged34)with lesions in the left temporal lobe was compared with four matched control subjects on various cognitive tests.These tests included G alveston Orientation and Amnesia test,Wechsler Mem ory Scale-Revised T est,Semantic Mem ory,and Rem ote Mem ory T est.WG S was tested at20th days and33rd days after the brain injury.R esults:During the period of post-traumatic amnesia,marked recovery was observed for orientation,semantic mem ory and rem ote mem ory(especially the recent and the earlier items).While the recovery of learning for new knowledge was slow,learning curve of ass ociation of unrelat2 ed items was flat.Conclusion:The differential time courses for recovery of cognitive functions should be well considered in rehabil2 itative training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K ey w ords】 T raumatic brain injury;P ost-traumatic amnesia;C ognitive recovery 脑外伤现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脑外伤会引起多种认知功能障碍,如注意、记忆和语言等,其中记忆障碍较为常见。脑外伤后会有一段时间失去意识,同时伴有失定向、意识混乱,以及情节记忆受损等症状,称为创伤后遗忘(posttrau2 matic amnesia,PT A)[1-3]。PT A可以持续几分钟或几个月不等,它对于预测脑外伤后认知功能康复的程度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PT A的持续时间短,程度轻,其后认知功能的康复就会较好。对PT A最简单的评价是询问病人在外伤后能够记起的第一件事,以及病人能够记起的外伤前的最后一件事,以此判断PT A的持续时间[3-5]。 在PT A期间,顺行性遗忘是脑外伤病人记忆障碍的主要特点之一[1],他们获取新知识有严重困难,表现为遗忘速度增快,学习曲线平直,其编码和提取策略也较正常对照组差[3]。PT A期间也存在一程度的逆行性遗忘,即对以往事件的记忆障碍,又称远期记忆障碍。研究表明,脑外伤病人的公众事件记忆和自传性记忆成绩都较差,其中自传性记忆有阶梯性下降的趋势,即对于较为远期的信息回忆较好,较为近期的回忆较差1,3。此外,脑外伤后语义记忆也有损伤[6],但程序性记忆、运动记忆和启动效应等方面的能力保留[3]。 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神经科 总之,有关脑外伤后认知功能的康复已有不少的研究,但对PT A的病理生理机制、PT A期间的认知功能损伤特点等尚未进行更为充分的研究[7]。国内也有对脑外伤病人的认知功能研究,表明他们在智力、记忆、注意和语言流畅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8],但是并没有对脑外伤的PT A阶段进行区分和针对性研究。因此,本研究以一例脑外伤病人为被试,在外伤后第20天和33天时,分别进行各项神经心理学测试,以探讨在脑外伤的PT A期间不同记忆功能恢复的时间进程。 1 材料与方法 1.1 被试 WG S,男,34岁,1966年出生,初中文化。WG S 从17岁开始学习中医,从20岁至31岁一直在当地行医,1997年11月来北京打工,2000年6月16日从石棉瓦上摔下来,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到23日上午苏醒,恢复意识,共有7天的昏迷史。7月2日下午开始说话,认识其老板,4号可以认识其妻子。在外伤后第20天(7月5日)和第33天(7月18日)时分别进行了测试。MRI扫描显示左侧颞叶软化灶,PET 扫描显示左侧颞叶代谢降低。在两次测试过程中, WG S的意识清晰,无嗜睡和昏睡等现象,回答问题较清楚,注意力集中,反应自如。 4名性别、年龄和文化相匹配的正常对照,平均 86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V ol.10N o.120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