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期末复习资料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期末复习资料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期末复习资料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期末复习资料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期末复习提纲

第24-25章?

掌握消费物价指数(

CPI )与生产物价指数(

PPI )的计算方法;

通货膨胀:指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消费物价指数(

CPI ):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劳务总费用的衡量指标。每年一篮子

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要除以基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然后把这个比率乘以100,所得出

的数字就是消费物价指数。

通货膨胀率: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总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第二年通胀率= 生产物价指数(PPI ):企业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由于企业最终要把它们的费用以更高消费价格的形式转移给消费者,所以生产物价指数变动将领先于消

费物价指数,因此可以预测消费物价指数的变动。?

理解CPI 是高估还是低估生活费用?为什么?

替代倾向。一篮子的数量权重不变,但实际上便宜物品一直在替代昂贵物品,CPI 高估

了从某一年到下一年生活费用的增加。

新产品的引进。新产品的出现并不能在一篮子物品中反映出来,所以物价指数不能反映

公众享受到的福利。

无法衡量的质量变动。物品质量变动不能在货币价值中反映出来,

物价指数不能反映生活质量的变动。

因此,CPI 高估了真实的通货膨胀。?

了解CPI 与GDP 平减指数的差异;消费物价指数与

GDP 平减指数的变动并不完全一致,因为前者只指消费者的支出,后

者指所有的商品和劳务,进口影响消费物价指数而不影响GDP 平减指数;且两者的权重不

同,GDP 平减指数一直随GDP 构成的变动而自动地改变物品与劳务的组合,而消费物价指数用固定的一篮子物品。

指数化:当一美元购买力根据法律或合约自动按照通货膨胀校正时被称为通货膨胀的指数化。?

掌握生产率的含义以及决定生产率的各种要素;

生产率:一个工人每小时工作时间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数量。生产率的决定因素:

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知识

物质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与建筑物存量人力资本: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自然资源:由自然界提供的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矿藏。

CPI

CPI

-CPI 第一年第一年第二年

技术知识:社会对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最好方法的了解。

?理解“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取决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的原理。

一个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时衡量经济中所有人赚到的总收入和经济中物品与

劳务产量的总支出。一个经济的收入是该经济的产出。一个国家只有生产出大量物品与劳务,它才能享有更高的生活水平。

第26-27章

?了解金融市场的类型与主要参与者;

金融体系:经济中促使一个人的储蓄与另一个人的投资相匹配的一组机构

金融机构分为两种类型——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

金融市场:储蓄者可以通过它直接向借款人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两种最重要的金融市场是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债券市场:专门交易企业债券和政府债券的市场

债券:一种债务证明书,规定借款人对债券持有人负有债务责任的证明。

债券的三个特点:

1)期限——债券到期之前的时间长度。债券的利率部分取决于它的期限,长期债券风

险高、利率高。

2)信用风险——借款人不能支付某些利息或本金的可能性,这种不能支付成为拖欠。

3)税收待遇——税法对待债券所赚到的利息的方式

股票市场:专门买卖股票的市场

股票:代表企业的所有权,也代表对企业所获得利润的索取权。与债券相比,股票既提供高风险,又提供潜在的高收益。股票市场上股票交易的价格是由其供求状况决定的。由于股票代表公司所有权,所以,股票的需求(以及其价格)反映了人们对公司未来盈利性的预期。

股票指数:计算一组股票价格的平均数,可用于监视整个股票价格水平。

企业筹资出售股票为股本筹资;出售债券为债务筹资。

金融中介机构:储蓄者可以间接地向借款者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它们是借贷双方的中介和桥梁。两种最重要的金融中介机构——银行和共同基金。

银行:吸收储蓄者的存款贷放给借款人,赚取存贷款利差。银行可以给存款人提供支票,作为交换媒介进行交易。

共同基金:是一个向公众出售股份,并用收入来购买各种股票、债券、或者它们的某种组合的机构。共同基金持有人接受这种资产组合相关的所有风险与收益。如果资产组合价值上升,持股人受益;反之则损失。

共同基金的优点:可以使钱不多的人也能进行多元化投资,降低风险;可以使普通人享有专业资金管理者的服务。

?理解国民收入帐户恒等式以及储蓄和投资的含义(它适用于每个家庭和企业吗?);

重要的恒等式Y=C+I+G+NX

封闭经济(不与其他经济交易的经济)的净出口等于零,所以Y=C+I+G

对此等式移项,得Y-C-G=I

等式左端是在消费和政府购买之后留下的总收入,称为国民储蓄(简称储蓄),

所以该式又可以表达为S=I 储蓄等于投资

也可以是S=Y-C-G

或者S=(Y-T-C)+(T-G)储蓄因此等于私人储蓄与公共储蓄之和

私人储蓄(Y-T-C)是家庭在支付了税收和消费之后剩下的收入量

公共储蓄(T-G)是政府在支付其花费后剩下来的税收收入量,政府税收大于支出为预算盈余,反之则为预算赤字。

该等式表明通过金融市场可以在整体上实现社会的储蓄等于投资。

储蓄等于投资的机制:个人存款银行或买股票的储蓄未必等于另一个人购买厂房设备的

投资,但是,投资者可以通过金融机构借到不足的资金,这就能在总量上实现投资等于储蓄。

?理解可贷资金市场的供给(储蓄)和需求(投资)及其均衡;

可贷资金市场:假定存在这样一个市场,所有的储蓄都进入这个市场,所有的投资都借自这个市场。这个市场的利率既是储蓄的收益,又是借款的成本。

可贷资金:人们选择储蓄并贷出不用于自己消费的所有收入。

可贷资金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供给来自那些有额外收入,并想储蓄和贷出的人。其方

式可以是直接的买债券,也可以是间接的存款。需求来自希望借款进行投资的家庭和企业,

包括抵押贷款购置住房或购买设备建立工厂。可贷资金的供求取决于实际利率。·

挤出:由于政府借款所引起的投资减少

?能够利用供求曲线分析各类政策(譬如,存款利息政策)对可贷资金市场均衡的影响;

?掌握用现值来衡量货币的时间价值,掌握风险的概念并区分特有风险、总风险。

金融学:研究在一定时期内,如何配置资源和应对风险,作出决策的学科。

现值:用现行利率带来一定量未来货币所需要的现在货币量。

现值的概念说明:接受现在一定量货币比接受未来等量货币更为可取;不同时点上的货币价值的比较要转换成现值进行。如果一个项目的现值超过成本,企业就应该投资这个项目。

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按照复利计算的,其公式为FV=PV(1+r)t

如果将未来的货币转换成现在的货币,其公式为PV=FV/(1+r)t

风险厌恶:对坏事的厌恶大于对可比的好事的喜欢,边际效用递减

多元化:通过用大量不相关的小风险代替一种风险来减少风险。

特有风险:只影响一个经济主体的风险

总风险:同时影响所有经济主体的风险

股票有价证券的风险随股票数量的增加而大大降低,但完全消除风险是不可能的。多元化可以消除特有风险——与某公司相关的不确定性,但是不能消除总风险——与影响所有公司的整个经济相关的不确定性。

投入股票越多,风险和收益就越大。

第28章

?理解政府是如何统计劳动力与失业指标的;

劳动力(成年人)=就业人数+失业人数

失业率=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

劳动力参工率=劳动力/成年人口

失业指标并没有反映所有的失业者,特别是那些没有工作,找不到工作失去信心的工人,没有反映在失业统计中。失业大多是短期的,而在任何一个时间所观察到的大多数失业是长

期的。经济中大部分失业问题是由少数长期没有工作的工人造成的。

?注意区分自然失业、周期性失业以及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等概念;

正常失业率就是自然失业,它为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所造成,可以分成摩擦性失业、求职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技术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和古典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与自然失业率背离的失业,它为总需求不足所造成。

摩擦性失业:由于工人找到最适于自己嗜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解释较短的失业持续时间。摩擦性失业不可避免,因为经济在发展,产业结构在调整,劳动力也要随之在不同产业之间转移,这个转移的过程就是摩擦性失业。

失业保障:当工人失业时为他们提供部分收入保护的政府计划。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摩擦性失业,因为工人缺乏足够的就业刺激。

结构性失业:由于某些劳动市场上可得到的工作岗位数量不足以为每个想工作的人提供

工作而引起的失业。解释较长的失业持续时间。当工资由于某些原因高于使供求均衡的水平时,就产生了这种失业。高于均衡工资的三个可能原因:最低工资法、工会和效率工资。

工会:与雇主就工资和工作条件进行谈判的工人协会。工会通过集体谈判和罢工,将工资提高得超过均衡水平,从而使就业的局内人得到好处,没有就业的局外人承受损失。工会的存在既有提高工资,造成资源配置低效率的一面;也有保护工人利益,形成乐观有效的工人队伍的一面。

?了解最低工资法是如何造成古典性失业的;

?了解效率工资理论。

效率工资: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生产率而支付的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效率工资高于均衡水平,它在增加企业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效率;而且高效率的收益大于工资成本的上升。

效率工资有利于工人的健康,降低工人的流动性,提高工人的努力程度,可以选择高素质的工人。

第29章

?理解货币的含义和货币的三项职能;

货币:经济中人们经常用于向其他人购买物品与劳务的一组资产。

货币的三种职能:交换媒介、计价单位和价值储藏。

交换媒介:当买者在购买物品与劳务时给予卖者的东西

计价单位:人们用来表示价格和记录债务的标准

价值储藏:人们可以用来把现在的购买力转变为未来的购买力的东西

流动性:一种资产可以兑换为经济中交换媒介的容易程度。货币是最具流动性的资产。

商品货币:以有内在价值的商品为形式的货币。(黄金、香烟)

法定货币:没有内在价值、由政府法令而作为通货使用的货币。(纸币美元)

美国经济中的货币主要有现金和支票。信用卡不包括在货币量的所有衡量中,结算卡上的账户余额包括在货币量的衡量中。

现金:公众手中持有的纸币钞票和铸币

活期存款:储户可以随时开支票的银行账户余额

?理解货币的创造过程与乘数效应,并能计算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量;

准备金:银行得到但没有贷出去的存款。

准备率:银行作为准备金持有的存款比例。美联储规定银行持有的准备金量的最低水平,

称为法定准备金率。银行可以持有高于法定最低量的准备金,称为超额准备金。

货币乘数:银行体系用1美元准备金所产生的货币量。是准备率的倒数M = 1/R,所以银行创造多少货币量取决于准备率。

?了解美联储管理货币供给的三个主要工具:公开市场活动、准备金率、贴现率。

中央银行:为了监督银行体系和调节经济中货币量而设计的机构。

公开市场活动:美联储买卖美国政府债券。是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高价买进国债,收益率下降,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下降;反之中央银行低价卖出国债,利率上升,货币供给量减少。

法定准备金:关于银行必须根据其存款持有的最低准备金量的规定。在繁荣时期,提高准备金率,货币乘数缩小,货币供给减少,可以防止经济的过热;在萧条时期,降低准备率,

货币乘数扩大,货币供给增加,可以促使经济回暖。其长处是作用速度快,影响所有有关金融机构,有明确的告示效应。其短处则是作用效果太强烈,无法经常灵活地逆向调控。

贴现率:美联储向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减少基础货币供给,提高利率,抽紧银根;反之,增加基础货币供给,降低利率,放松银根。所以,再贴现也有明

显的告示效应,公众可以从再贴率的变化判断中央银行政策意图倾向,但有被误导的可能。

第30章

?掌握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数量论、货币中性、费雪效应、通货膨胀税、皮鞋成本、菜单成本等概念;

名义变量:按货币单位衡量的变量(物价水平、美元工资、名义GDP)

实际变量:按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生产、就业、实际工资、实际利率、实际GDP)

古典二分法:名义和实际变量的理论区分

货币中性:认为货币供给变动并不影响实际变量的观点。(适用于长期经济。在短期中,货币变动对实际变量有重要影响。)

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易手的速度,指货币在一定时期内完成交易的次数V=(P×Y)/M

货币数量论:一种理论,认为可得到的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可得到的货币量增长率决

定通货膨胀率。

货币数量方程式:货币数量(M)乘货币流通速度(V)等于产品价格(P)(GDP平减指数)乘产量(Y)(实际GFP)M×V=P×Y

货币数量论的本质:

1)货币流通速度比较稳定;

2)由于货币流通速度稳定,货币数量变动引起名义产值(P×Y)同比例变动;

3)货币是中性的,货币不影响实际产量(Y);

4)货币变动将反映在价格水平(P)上;

5)货币供给过多将引起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税:政府多印货币造成通货膨胀,实际上是以减少货币价值的方式增加政府收入,也就是向所有的货币持有人征收额外的税。

?注意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区别;

因为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所以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

货币在长期中为中性的,货币增长的变动不会影响实际利率,这就决定了通货膨胀将导

致名义利率上升,这就是费雪效应。费雪效应的分析具有长期正确性。而在通货膨胀不可预料的短期中,费雪效应是不成立的。确切地说,费雪效应表明名义利率根据预期的通货膨胀

调整。长期中预期通货膨胀随实际通货膨胀而变动,但短期中不一定。

?理解古典通货膨胀理论和数量方程式;

古典通货膨胀理论: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反方向变动,物价越高就是货币价值越低。在长期中,物价水平要调节到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的均衡位置,如果物价高于(货币价值低于)均衡水平,人们将减少商品购买,他们期望持有的货币大于央行发行的货币,物价将

会回落;如果物价低于(货币价值高于)均衡水平,人们将增加商品购买,他们期望持有的

货币将小于央行发行的货币,物价相应回升。

?理解通货膨胀的代价。

1)造成工人的损失:通货膨胀未必降低实际购买力,因为在货币购买力下降的同时,人们

的工资也增加了。但如果工资的调整滞后于通货膨胀,它还是会造成工人的损失。

2)皮鞋成本:当通货膨胀鼓励人们减少货币持有量时所浪费的资源。

3)菜单成本:改变价格的成本

4)价格扭曲误导资源配置:通胀造成商品的价格不完全反映商品的效用,而为产品对通胀

的灵敏度为转移。从而使得资源从效用高,但对通胀灵敏度低的产业进入效用低,但对通胀灵敏度高的产业,造成资源配置实现的社会满足低于没有通胀时的同等情况。

5)税收扭曲提高税负:政府按照名义收入征税,而不管通胀造成实际收入减少,这就加重

按实际收入计算的税赋。高税收降低利息受益,遏制储蓄。指数化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却未必总是有效。

6)造成价值尺度的紊乱:货币是价值尺度,尺度不准将导致对经济活动评价的紊乱。通货

膨胀造成不同时期的货币具有不同的价值,所以难比较企业不同时期的真实收益、成本和利润。

7)没有预期到的通胀扭曲财富再分配:没有预期到的通胀有利于借款人,不利于贷款人;

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有利于老板,不利于员工;有利于政府,不利于公众。

轻微的通胀可以推动经济增长,严重的通胀则会扭曲价格信号,甚至使货币失去应有的功能。

第31-32章

?掌握资本净流出、净出口、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购买力平价等基本概念;

封闭经济:不与世界其他经济进行交易的经济。

开放经济:自由地与世界其他经济进行交易的经济。

净出口:一国的出口值减进口值,又称贸易余额。

贸易盈余:出口大于进口;贸易赤字:进口大于出口;平衡的贸易:出口等于进口。

影响进出口的因素:消费者的嗜好,国内外产品的比价、汇率的高低及其变动,消费者的收入,产品的运送成本,政府的政策等。

资本净流出:本国居民购买到的外国资产(股票债券)减外国人购买的国内资产。

影响资本净流出的因素:国内外资产得到的实际利率的差别,持有国外资产的经济与

政治风险,影响外国拥有本国资产的政府政策。

?理解资本净流出与净出口之间的恒等关系;

净出口衡量一国出口与其进口之间的不平衡;资本净流出衡量本国居民购买的外国资产

量与外国人购买的国内资产量之间的不平衡。对整个经济而言,这两种不平衡必然相互抵消,资本净流出(NCO)总等于净出口(NX):NCO=NX

因为一国出口增加,收入外汇,只有买入外国资产,才能实现一国经济的均衡。这就表

明净出口增加并非就是净资本流出,而是实现经济均衡要求净资本流出增加。

净出口形成对本国货币的需求,因为外国需要本国货币购买本国出口商品;资本净流出形成本币供给,因为本币需要换成外币,购买外国资产。此二者相等为本币在国际市场的均衡,如果不等,则通过汇率变动,实现这两者的相等。

当NCO

求,本币汇率上升,遏制商品净出口,刺激资本外流,使得这两者相等。

Y=C+I+G+NX → Y-C-G=I+NX → S=I+NX

因为净出口NX等于国外净投资,所以S=I+NCO 储蓄=国内投资+资本净流出

在封闭经济中,没有资本净流出,储蓄就等于国内投资。

贸易赤字贸易平衡贸易盈余

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出口>进口

净出口<0 净出口=0 净出口>0

YC+I+G

储蓄<投资储蓄=投资储蓄>投资

资本净流出<0 资本净流出=0 资本净流出>0

?运用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的联系分析货币供给、价格变动对汇率的影响。

名义汇率:两种货币的交换比率

升值:该国货币可以买到更多的外国货币;反之则是贬值。

实际汇率:两国货币在两个国家可以购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比例。

实际汇率=(名义汇率×国内价格)÷国外价格

用美国国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物价指数(P),国外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物价指数(P*)以及美元和外国通货之间的名义汇率(e),可以得出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总体实际汇率:

实际汇率=( e × P )/ P*

这个实际汇率衡量国内得到的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相对于国外得到的一篮子物品与劳务

的价格。一国的实际汇率是其物品与劳务净出口的关键决定因素。实际汇率贬值(下降)

意味着相对于外国物品而言,美国物品变得便宜了,因此,净出口增加。

购买力平价:认为任何一单位通货应该能在所有国家买到等量物品,即有相同的实际价值。根据单一价格规律得出。

单一价格规律:一种物品在所有地方都应该按同样的价格出售,否则就有未被利用的利润机会。

假设P是美国一篮子物品的价格,用美元计价,P*是日本一篮子物品的价格,用日元

衡量,而e是名义汇率,1美元可以购买日元的数量。考虑1美元可以在国内与国外购买的

物品数量。在国内,物价水平是P,因此1美元的国内购买力为1/P。在国外,1美元可以换到e单位外国货币,外国货币的购买力为 e / P* 。由于两国1美元的购买力相同,所以情况应该是1/P= e / P* → 1= eP / P* (右边是实际汇率)

如果美元购买力在国内外相同,那么实际汇率——国内外物品的相对价格——就保持不变。

名义汇率e= P*/P等于外国物价水平与国内物价水平的比率,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两国通货之间的名义汇率必然反映两国物价水平的差别。这就是说,如果一国增发货币导致

通货膨胀,它对全世界货币的购买力也相对下降了。

可贷资金市场S=I+NCO 储蓄=国内投资+资本净流出p261

供给来自国民储蓄,需求来自国内投资和资本净流出。可贷资金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取

决于实际利率。在均衡利率时,人们储蓄的量正好与合意的国内投资与资本净流出量平衡。

实际利率还决定资本净流出。

外汇市场NCO=NX 资本净流出=净出口p262

供给来自资本净流出,需求来自净出口。使外汇市场供求平衡的价格是实际汇率。实际汇率是国内与国外物品的相对价格,是净出口的关键决定因素。当美元实际汇率升值,美国净出口减少,减少了外汇市场上美元的需求量。

在均衡的实际汇率时,外国人由美国物品与劳务净出口所引起的美元需求正好与美国人

由美国资本净流出所引起的美元供给相平衡。

(a)中决定的实际利率是相对于未来物品与劳务的限期物品与劳务的价格。(c)中决定的实际汇率是相对于国外物品与劳务的国内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这两个相对价格同时调整使这

两个市场的供求达到平衡。当这两个相对价格调整时,就决定了国民储蓄、国内投资、资本净流出和净出口。

第33章

?理解造成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三个效应:财富效应、利率效应和汇率效应;

衰退:实际收入下降和失业增加的时期。

萧条:严重的衰退。

古典理论描述长期世界,并不描述短期世界。

长期:根据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货币供给的变动影响物价和其他名义变量,但并不影响实际GDP、失业以及其他实际变量。

短期:实际与名义变量高度相关,货币供给的变动可以暂时地使产量背离其长期趋势。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Y=C+I+G+NX p283

1)财富效应:物价水平下降使货币更值钱,消费者更富裕,这又鼓励他们更多地支出。

消费支出增加意味着物品与劳务需求量更大。

2)利率效应:物价水平下降,需要持有的货币量减少,家庭努力把自己的一些货币换

为有利息的资产,所以利率下降,鼓励了更多地支出于投资物品,从而增加了物品

与劳务的需求量。

3)汇率效应:当美国物价水平下降引起美国利率下降时,实际汇率贬值;这种贬值刺

激了美国的净出口,从而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

?理解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的三种理论:粘性工资、粘性价格、错觉理论。

供给曲线:长期中是垂线;短期中向右上方倾斜。P286

在长期中,一个经济的物品与劳务供给取决于它的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的供给,以及生产技术。由于物价水平不影响这些实际GDP的长期决定因素,所以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

垂线。意味着产量(实际变量)不取决于物价水平(名义变量)。它所决定的产量水平称为

自然产量率,因为它表明当失业为其自然率或正常率时经济的产量。自然产量率是长期中经

济所趋向的生产水平。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

1)粘性工资理论:如果物价水平P降到低于预期的水平而名义工资仍然滞留在W上,

那么,实际工资W/P就会上升到企业计划支付的水平之上,企业的实际成本增加

了,则企业减少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

2)粘性价格理论:由于并不是所有价格都根据变动的状况而迅速调整,未预料到的物

价水平下降使一些企业的价格高于合意水平,而这些高于合意水平的价格压低了销

售,并引起企业减少他们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量。

3)错觉理论:低物价水平引起相对价格下降的错觉,而且这种错觉引起供给者对较低

物价水平的反应是减少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

所有这三个理论都表明,当物价水平背离了人们预期的物价水平时,供给量就背离了其长期水平或“自然”水平。当物价水平高于预期水平时,产量就高于其自然率;当物价水平低

于其预期水平时,产量就低于其自然率。

产量的供给量= 自然产量率+ a(实际物价水平—预期的物价水平)

a是决定产量对物价水平未预期到的变动作出多大反应的数字。

第34章

?运用流动偏好理论分析短期内价格上升对利率的影响;p308

流动偏好理论:凯恩斯的理论,认为利率的调整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平衡。

货币供给:美联储通过公开市场买卖国债,变动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影响货币供给,但是,这种变动不受利率影响,所以货币供给曲线是条垂线。

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利率下降,持币的机会成本也下降,所以

货币需求增加。

货币市场均衡: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公众买入国债,国债价格上升,利率下降;货

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公众卖出国债,国债价格下跌,利率上升。在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利率实现均衡。

?运用流动偏好理论理解美联储运用三个主要工具时对货币供给和市场利率的影响;

当美联储增加了货币供给时,它降低了利率,增加了物价水平为既定时的物品与劳务需

求量,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流动偏好理论说明:既可以根据货币供给,也可以根据利率来描述货币政策。

?理解政府购买增加引起的乘数效应与边际消费倾向(MPC)的关联性;

?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例如,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引起总需求趋向如何移动?

财政政策:指政府对政府购买或税收总水平的选择。在长期中影响储蓄、投资和增长;

在长期中,影响物品与劳务的总需求。

乘数效应: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了收入,从而增加了消费支出时引起的总需求的额外

移动。

边际消费倾向(MPC):家庭额外收入中用于消费而不用于储蓄的比例。

乘数=1/(1-MPC)表示每1美元政府购买所引起的物品与劳务的需求。

乘数普遍存在所有的政府购买、消费、投资和进出口收支中,也就是支出增加,国民收入乘数增加,支出减少,国民收入乘数减少。

挤出效应:当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从而减少了投资支出时所引起的总需求减少。挤出效应部分抵消了政府购买对总需求的影响。根据乘数效应与挤出效应的大小,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可以大于或小于引起它的政府购买的变动。

?掌握乘数效应、挤出效应、自动稳定器、转移支付等概念;

自动稳定器:当经济进入衰退时,决策者不用采取任何有意的行动也会刺激总需求的财

政政策变动。主要是累进所得税和转移支付,它表现为在经济繁荣的时候,自动增加财政税收,减少支出,遏制社会总需求;反之,在经济萧条的时候,自动减少税收,增加支出,刺

激社会总需求,从而使过热的经济降温,过冷的经济升温,国民经济因此而处于相对稳定的

状态,这就是财政收支的“自动稳定器”。但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是有限的,所以政府还是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第35章

?掌握菲利普斯曲线、理性预期等概念;

菲利普斯曲线:一条表示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短期交替关系的曲线。

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条垂线,因为长期中总供给曲线为实际经济变量所决定,产出不

能增加,就业也就增加不了,总需求的增加只能表现在价格的上升上。

预期的通货膨胀:衡量人们预期物价总水平的变动幅度。是决定短期总供给曲线位置的一个因素。

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

凯恩斯学派认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菲里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因为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企业的边际成本下降,企业家扩大生产规模,就业增加,所

以政府可以以增加货币供给的方式降低失业率。

货币主义者认为,公众只有在短期中存在“货币幻觉”,长期中,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实际收入随物价的上涨而下跌,所以要求增加工资,企业家就会缩小生产规模,实际失业还要回到“自然失业率” 水平上,菲里普斯曲线在短期中是条斜线,而在长期中则是条垂线,货

币供给增加只会造成物价的上涨。

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a(实际通胀率-预期通胀率)

自然率假说:弗里德曼认为无论通胀如何,失业率都要回到自然率水平上。也就是说,

在长期中,失业和通胀之间没有替代关系。

?理解预期变化、供给冲击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影响菲利普斯曲线移动的机理;

?理解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关系;

?理解理性预期理论下的菲利普斯曲线变化。

供给冲击:直接改变企业的成本和价格,使经济的总供给曲线移动,进而使菲利普斯曲线移动的事件。例如,石油涨价等造成生产成本上升,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菲利普斯曲线

相应向向右移动,表明在同样通胀的水平上,失业增加了,或者在同样失业水平上,通胀严

重了。

牺牲率:在通货膨胀减少1%的过程中每年产量损失的百分比。

如果一个经济要降低通货膨胀,它就必然忍受一个高失业和低产量的时期。

理性预期:当人们预期未来时,可以最好地利用他们拥有的所有信息,包括有关政府政策的信息。

预期通货膨胀是解释为什么短期中存在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权衡取舍而长期中不存

在的一个重要变量。短期权衡取舍消失的速度取决于预期调整的速度。如果政府做出来降低通货膨胀政策的可信承诺,人们的理性就足以立即降低通货膨胀预期。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下移动,而且经济将很快达到低通货膨胀,并没有暂时高失业和低产量的代价。

第36章

?熟悉宏观经济有关五个争论问题的支持与反对观点的主要内容。

1)决策目标是否应该稳定经济

主张稳定经济的认为失业和通胀都会造成资源浪费,各类经济指标下降,增加人们的苦难,所以政府应该努力稳定经济;反对者认为政策的实施有时滞,从而可能使正确的政策在错误的时间发生作用,不是稳定经济,而是加剧经济的波动。

2)应该实行规则还是权变的货币政策

主张实行权变货币政策认为经济运行时不稳定的,所以政策的实施影响及形势。

反对者认为要约束政策的制定者,以免受政治周期的干扰;政策的宣布与执行的时间的不一致性,提高通胀预期,加剧物价的不稳。所以不管经济如何,货币供给量都应是经济增长率和物价上涨率之和。

3)央行是否应该以零通胀为目标

主张央行以零通胀为目标的认为在温和通胀的时期,通胀的成本比较低;只要采取取信于公众的零通胀政策,人们的通胀预期也会下降,降低通胀的所增加的失业也会减少;

零通胀可以提供比任何其他数字更为合理,且不会因为操作困难而上升的基点。

反对者认为,零通胀的代价太大,越接近零,失业的增长越快,所以应选择温和的通胀。

4)财政是否应该平衡预算

主张财政应减少债务的人认为,债务最终会增加后代的负担;负储蓄会提高利率,对经济产生不良影响。只有在战争和衰退时期,才可以有较多的赤字。

反对者认为,相对人一生的收入,上代人的债务毕竟是有限的;债务要与支出结合起来考虑,有足够回报的债务不会有负面影响,不敢承担有足够回报的债务反而有负面影响。

5)是否应该为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

主张为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的人认为降低税率可以提高储蓄,从而不利于投资和未来的繁荣。

反对者认为,降低税率会加剧社会的贫富不均,因为储蓄缺乏利率弹性,降低资本收入税可能使富人更富。减税增加政府赤字的负面影响还可能大于增加储蓄的正面影响。

五大争论小结:

经济具有不稳定性,需要政府进行干预,但是管理层对未来预期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干预的结果可能造成经济更大的波动。

规则的货币政策可以避免相机抉择带来的判断失误、滥用权力等问题,但是,它也使调控失去灵活性。

零通胀可以免除通胀的成本,但是它的成本也很高。且温和的通胀的成本是有限的,还能推动经济增长。

平衡预算可以实现代际间的公平,避免下一代承受过高的税负。但是,却不能享有财政赤字对经济的积极作用。

修改税法,刺激储蓄可以推动经济发展,但是却可能有利于富人,且对私人储蓄的影响不如直接增加公共储蓄。

经济学原理第7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

第23章 1.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2.国内生产总值(GDP ) 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通常是一年或一个季度(3个月);衡量的生产价值局限于一个国家的地理范围之内,不管是由本国的国民还是住在本国的外国人生产;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不包括过去生产的物品;生产并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包括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使用市场价格。 3.GDP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消费(C )、投资(I )、政府购买(G )和净出口(NX )。 (1)逍费是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2)投资是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3)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服务的支出 (4)净出口等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之和 4.真实GDP和名义GDP 真实GDP :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不变的基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反映产的产量的变动 名义GDP :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服务的生产(是用当年价格来评价经济中物品与服务生产的价值) 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是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率乘以100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 即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 通货膨胀率=[(第2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第一年的GDP平减指数]*100 第24章

1 .消费物价指数CPI 答:指普通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服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指标。 即:CPI =(当年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计算消费物价指数:固定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从前一个时期以来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 ]*100% 生产物价指数:企业所购买的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费用的衡量指标 衡量生活费用中的三个问题。(CPI高估了生活费用的增加) (1)替代倾向。CPI使用了一篮子固定不变的物品。 (2)新产品的引进。CPI基于固定不变的一篮子物品和服务,没反映出因引进新物品而引起的货币价值的增加。 (3 )无法衡量质量的变动。 GDP平减指数与CPI的差别: (1)GDP平减指数反映国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CPI反映消费者购买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CPI比较的是固定的二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这一篮子物品与服务的价格,GDP平减指数比较的是现期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价格和基年同样物品与服务的价格 2.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矫正经济变量 今天美元的数量=T年美元的数量* (今天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指数化:根据法律或合同按照通货膨胀的影响对货币数量的自动调整 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指通常公布的、未根据通货膨胀的影响校正的利率(货币数量) 真实利率指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利率(货币购买力) 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5章 稳定化政策)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 第5篇宏观经济政策争论 第15章稳定化政策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内在时滞与外在时滞(inside and outside lags) 答:内在时滞是经济冲击与对这种冲击作出反应的政策行动之间的时间。这种时滞的产生是因为决策者需要时间,首先认识到冲击已经发生,然后实施适当的政策。外在时滞是政策行动与其对经济产生影响之间的时间。这种时滞的产生是因为政策并不能立即影响支出、收入和就业。 内在时滞是用财政政策稳定经济的核心问题,这种情况在美国特别明显。在美国,支出或税收变动需要总统和参众两院的批准。缓慢而烦琐的立法过程往往引起延误,这使财政政策成为稳定经济的一种不准确的工具。在像英国这样的议会制国家,内在时滞较短,因为在那里执政党往往可以更迅速地实施政策改变。 货币政策的内在时滞比财政政策短得多,因为中央银行可以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决定并实施政策变动,但货币政策有相当长的外在时滞。货币政策通过改变货币供给,从而改变利率,利率又影响投资来发生作用。但是,许多企业提前很长时间作出投资计划。因此,人们认为在货币政策作出变动6个月之后才会影响经济活动,即货币政策的外在时滞很长。 2.自动稳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s) 答:自动稳定器是指在对税收和财政支出作出一定的制度安排的前提下,财政对社会经济具有内在的自动稳定的功能。 财政的自动稳定功能主要通过两方面来实现: (1)自动调整的税收。在现代税制中,所得税占有重要地位,并且所得税一般是实行累进税率的。当经济高涨特别是过热时,大多数居民家庭收入随之增长,因而不仅有更多的人进入交纳所得税的行列,还有许多人将按更高的税率交税。其结果是,政府所得到的税收收入不仅增加,而且增幅还会超过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这当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消费和投资的增长,即抑制总需求的进一步扩张,使经济增长降温。假如经济衰退,情形正好相反,由于居民税后可支配收入减少的幅度小于总收入下降的幅度,自然对经济的下降趋势有一定的遏制作用。公司或企业所得税的作用机制与个人所得税类似。 (2)财政转移支付的自动增减。在经济繁荣时期,社会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失业救济金的支付大大减少,税收则大量增加,有利于遏制需求进一步膨胀;而一旦经济萧条,失去工作的人可立即从政府得到收入(失业救济金),以维持一定的消费需求,这就能减轻社会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笔记(第14章 一个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动态模型)

第14章 一个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动态模型 14.1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构建动态AD AS -模型 动态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研究产出和通货膨胀随着时间推移如何对经济环境的外生变化作出反应的模型,强调变量随时间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1)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方程: ()t t t t Y Y r αρε=--+ 其中,t Y 表示总产出,t Y 表示经济的自然产出水平,t r 表示实际利率,t ε表示随机的需求冲击,α和ρ为大于零的参数。这个方程式说明,实际利率t r 越大,总产出就越小;自然产出水平越大,总产出就越大。 (2)实际利率和费雪方程式 实际利率的决定方程由费雪方程式得到: 1t t t t r i E π+=- 其中,1t t E π+表示时期t 形成的对时期1t +的通货膨胀的预期,这里的实际利率是事前实际利率。 (3)菲利普斯曲线 在动态模型中,通货膨胀由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扩充而得: () 1t t t t t t E Y Y v ππφ-=+-+ 其中, 1t t E π-表示前一期的预期通货膨胀率,t v 表示外部供给冲击,φ是大于零的参数。这个方程式说明通货膨胀率t π取决于预期的通货膨胀、产出对自然水平的偏离以及外部供给冲击。 (4)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 适应性预期是指人们基于他们近来观察到的通货膨胀形成他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这个假设可以简化分析。适应性预期可以写成: 1t t t E ππ+= 也就是说,人们预测下一期的通货膨胀率和本期相等。 理性预期是指人们在预测未来时会最优的使用所有可得的信息,包括过去所有的预期。 (5)货币政策规则 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方程来确定名义利率目标: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2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32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贸易政策(trade policy) 答:贸易政策指直接影响一国进口或出口物品与劳务量的政府政策。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对本国进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它是为国家最高利益服务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反映。它包括:对外贸易总政策、国别对外贸易政策、进出口商品政策。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是这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而改变,同时它也反映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反映各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力量和地位,另外它还受到一国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有两种基本类型: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2.资本外逃(capital flight) 答:资本外逃指出于安全或保值方面的考虑,短期资本持有者迅速将其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的行为或过程。引起资本外逃的具体原因有三种:①一国政局动荡不稳,资本外逃以求安全。②一国国内经济情况日益恶化,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其货币可能发生贬值,资本逃至币值稳定的国家以期保值。③一国加强外汇管制或颁布新法,使资本使用受到限制或资本收益减少,资本外逃以免遭受损失。在本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欧美等国家曾出现过大规模的资本外逃现象。近年来,发生大量资本外逃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国内经济形势严峻,债务负担沉重,国际收支状况不断恶化以及国内政局动荡。资本外逃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收支稳定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它将降低该国的国内储蓄水平,从而造成投资下降和生产萎缩;它将加剧国际收支逆差,从而引起外汇储备的减少和国际清偿能力的恶化;大量资本外逃时,如果一国试图维持一定的生产和消费水平,势必引起外债负担的迅速积累。因此,防止资本外逃是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复习题 1.说明可贷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的供给与需求。这两个市场如何联系? 答:可贷资金的供给来源于国民储蓄;可贷资金的需求来源于国内投资和资本净流出。外汇市场上的供给来源于资本净流出,外汇市场上的需求来源于净出口。连接这两个市场的是资本净流出。 2.为什么预算赤字和贸易赤字有时被称为孪生赤字?

曼昆版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七版课后题与答案

二十三章 1下列每种交易会影响CDP的哪一部分(如果有影响的话)?并解释之。 A.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 答: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会增加GDP 中的消费(C)部分,因为家庭用于家用电器的支 出计算在消费的耐用品类中。 B.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 答: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会增加GDP 中的投资(1)部分,因为家庭住宅能长期供人 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宅房屋的投资计算在 投资中。 C.福特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 答:福利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会减少现期GDP 中的投资,因为销 售中间物品存货时,企业的存货投资是负的,因而减少了当期的GDP。 C.你买了一个比萨饼。 答:我买了一个比萨饼会增加GDP 中的消费(C),因为我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计算在消 费的非耐用品类中。 D.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 号高速公路。 答: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 号高速公路增加了GDP中的政府购买(G),因为修建高 速公路是政府的行为。 E.你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 答:我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会减少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法国红酒是进口食 品,它的购买增加了美国的进口。 F.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 答: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增加了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本田公司是一家日本企业,它在美国的投资减少了美国对日本本田汽车的进口,使NX 增加 2.GDP组成部分中的“政府购买”并不包括用于社会保障这类转移支付的支出。想想GDP 的定义,解释为什么转移支付不包括在政府购买内? 答:因为转移支付并不是要交换现在生产的物品或劳务,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转移支付就像税收和回扣一样。转移支付和税收一样改变了家庭收入,但并没有反映经济的生产。由于GDP 是要衡量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从物品与劳务的生产中得到的收入,所以,不把 转移支付包括在政府购买内。 6.考虑以下美国GDP的数据: A.1996 年到1997 年间名义收入增长率是多少?(注意:增长率是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百 分比的变动。 答:1996 年到1997 年间名义收入增长率是5.86%。 B.1996 年到1997 年间,GDP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是多少? 答:1996 年到1997 年间,GDP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是1.8%。 C.按1992 年的价格衡量,1996 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答:按1992 年的价格衡量,1996 年的实际收入是69654.5 亿元。 D.按1992 年的价格衡量,1997 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答:按1992 年的价格衡量,1997 年的实际收入是72419.7 亿元。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笔记(第5章 开放的经济)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 第5章开放的经济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资本和产品的国际流动 (1)净出口 净出口也称贸易余额,一般用NX表示,是本国向其他国家出口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减去外国向本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反映国际间产品与服务的流动。用EX表示出口,用IM表示进口,则(EX IM -)就是净出口。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Y C I G NX =+++ 改写为:() =-++ NX Y C I G 这个式子说明,在一个开放经济中,国内支出无须等于产品与服务产出。如果产出大于国内支出,则净出口是正的;如果产出小于国内支出,则净出口是负的。 (2)国际资本流动和贸易余额 资本净流出也称国外净投资,是国内储蓄和国内投资之间的差额S I -,反映国际间为资本积累融资的资金流动。 根据储蓄和投资重写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可以推导出: =+++ Y C I G NX --=+ Y C G I NX ()() --+-=+ Y C T T G I NX -= S I NX (3)结论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S I NX -表示资本净流出,NX表示净出口,表明 -=,式中S I 国外净投资总等于贸易余额,即国际间为资本积累筹资的资金流动和国际间产品和服务的流动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2.小型开放经济模型 (1)假设 ①资本完全流动; ②利率r必定等于世界利率*r,即* =; r r ③经济的产出由生产函数和生产要素固定,(), ==; Y Y F K L ④消费C与可支配收入() =-; C C Y T -正相关,消费函数为() Y T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核心讲义(第36章 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问题)

第13篇最后的思考 第36章宏观经济政策的六个争论问题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决策者是否应该试图稳定经济 第一个争论问题涉及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决策者是否应该用他们所控制的工具来试图平缓经济周期的上升与下降 1.赞成:决策者应该试图稳定经济 经济本质上是不稳定的,并相信政府可以管理总需求,以便抵消内在的不稳定性。 通过“逆经济变动的风向行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可以稳定总需求,从而稳定生产和就业。当总需求不足以确保充分就业时,决策者应该刺激政府支出、减税并扩大货币供给。当总需求过大,有引起更高通货膨胀的危险时,决策者应该削减政府支出、增税并减少货币供给。这些政策行为通过引起一个更稳定的经济,并有利于每一个人而使宏观经济理论得到最好的运用。 2.反对:决策者不应该试图稳定经济 决策者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并不能立即影响经济,其作用要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滞。由于预期是困难的,而且,很多冲击是不可预期的,稳定政策应该根据未来经济状况有根据地推测,错误预期会使经济政策引起不稳定。政策的第一个规则应该是“不伤害”,因此,决策者应该抑制对经济的日常性干预。 二、政府反衰退应该增加支出还是减税 1.赞成:政府应该增加支出来反衰退 在衰退期间,社会基本问题是总需求不足。终结衰退的关键在于把总需求恢复到与经济中劳动力充分就业一致的水平,对此可实施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增加支出来反衰退。 2.反方:政府应该减税来反衰退 减税对总需求和总供给都有重要的影响。减税可以:第一,增加总需求;第二,增加总供给(通过刺激工作予以实现);第三,分散了支出决策。相对而言,家庭、企业决策优于政府集中支出决策。 另外,在衰退期间增加政府支出存在各种问题:第一,政府支出乘数变小;第二,快速的花钱,购买没什么公共价值的东西不能适时地增加总需求;第三,谨慎而细致的计划支出存在着较长的时滞。 三、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制定还是相机抉择

《曼昆—宏观经济学》重点总结

第23章一国收入的衡量—GDP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个别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个经济,包括通货膨胀、失业率和经济增长。 一GDP 1 定义: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2 组成:GDP(用Y代表)被分为四个组成部分: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 X): Y = C +I +G +NX 3 实际GDP与名义GDP:实际GDP=名义GDP-通货膨胀率,衡量的是生产的变动,而不是物价的变动。 4 GDP平减指数:,是经济学家用来检测经济平均物价水平,从而监测通货膨胀率的一个重要指标。(GDP deflator) 5 GDP与经济福利: 由于GDP用市场价格来评价物品与劳务,它就没有把几乎所有在市场之外进行的活动的价值包括进来,特别是,GDP漏掉了在家庭中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价值。 GDP没有包括的另一种东西是环境质量。 GDP也没有涉及收入分配。 二衡量收入的其他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国永久居民(称为国民)所赚到的总收入。它与GDP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包括本国公民在国外赚到的收入,而不包括外国人在本国赚到的收入。 国民生产净值(NNP):是一国居民的总收入(GNP)减折旧的消耗。 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第24章生活费用的衡量—CPI 一CPI 1 定义: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 是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标准 2 计算:定义篮子→找出价格→计算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 消费者物价指数=*100 3 衡量生活费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替代倾向 新产品的引进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 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

第14章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 14.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总供给模型★★★★★ 1.长期总供给模型 在长期,价格具有完全弹性,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因此总需求的移动只会影响价格水平,而经济的产出始终保持在其自然率水平上,如图14-1所示。

图14-1长期总供给曲线2.两种短期总供给模型(见表14-1)

表14-1两种短期总供给模型 3.用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分析经济的短期波动 假设经济开始时处于长期均衡点A。当总需求增加时,价格水平从P1上升到P2。此时价格高于预期水平EP2,随着经济沿着短期总供给曲线从点A变动到点B,产出暂时增加到高于自然率水平。在长期,预期的价格水平上升到EP3,导致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经济回到新的长期均衡点C,这时产出回到其自然率水平,如图14-2所示。

图14-2需求的移动是如何导致短期波动的 考点二:通货膨胀、失业和菲利普斯曲线★★★★ 1.菲利普斯曲线的定义 菲利普斯曲线认为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有一种稳定的此消彼长关系。即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 现代菲利普斯方程为:π=Eπ-β(u-u n)+v。其中,π为通货膨胀率;Eπ为预期通货膨胀率;u-u n表示周期性失业;v为供给冲击;β为衡量通货膨胀对周期性失业的反应程度的参数。假设Eπ和v固定,则可以得到菲利普斯曲线,如图14-3所示。 但菲利普斯曲线所显示的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取舍关系只在短期成立,这是因为在长期人们会调整自己的预期。在长期,古典二分法有效,失业回到其自然率水平,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不存在取舍关系。

北大出版社曼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全英题库有答案23章

Chapter 23 Measuring a Nation's Income MULTIPLE CHOICE 1. Macroeconomists study a. the decisions of individual households and firms. b.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ouseholds and firms. c. economy-wide phenomena. d. regulations imposed on firms and unions. ANS: C DIF: 1 REF: 10-0 NAT: Analytic LOC: The study of economics and definitions in economics TOP: Macroeconomics MSC: Definitional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newspaper headlines is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what microeconomists study than to what macroeconomists study? a. Unemployment rate rises from 5 percent to 5.5 percent. b. Real GDP grows by 3.1 percent in the third quarter. c. Retail sales at stores show large gains. d. The price of oranges rises after an early frost. ANS: D DIF: 2 REF: 10-0 NAT: Analytic LOC: The study of economics and definitions in economics TOP: Macroeconomics MSC: Interpretive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is more likely to be studied by a microeconomist than a macroecon- omist? a. Why do prices in general rise by more in some countries than in others? b. Why do wages differ across industries? c. Why do national production and income increase in some periods and not in others? d. How rapidly is GDP currently increasing? ANS: B DIF: 2 REF: 10-0 NAT: Analytic LOC: The study of economics and definitions in economics TOP: Macroeconomics MSC: Interpretive 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topics are more likely to be studied by a macroeconomist than by a microe- conomist? a. the effect of taxes on the prices of airline tickets, and the profitability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firms b. the price of beef, and wage differences between genders c. how consumers maximize utility, and how prices are established in market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d. the percentage of the labor force that is out of work, and differences in average income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ANS: D DIF: 2 REF: 10-0 NAT: Analytic LOC: The study of economics and definitions in economics TOP: Macroeconomics MSC: Interpretive 5. We would expect a macroeconomist, as opposed to a microeconomist, to be particularly interested in a. explaining how economic changes affect prices of particular goods. b. devising policies to deal with market failures such as externalities and market power. c. devising policies to promote low inflation. d. identifying those markets that are competitive and those that are not competitiv e. ANS: C DIF: 2 REF: 10-0 NAT: Analytic LOC: The study of economics and definitions in economics TOP: Macroeconomics MSC: Interpretive 1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中文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课后答案 复习题 1、由于整个经济的事件产生于许多家庭与许多企业的相互作用,所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必然是相互关联的。当我们研究整个经济时,我们必须考虑个别经济行为者的决策。由于总量只是描述许多个别决策的变量的总和,所以宏观经济理论必然依靠微观经济基础。 2、经济学家是用模型来解释世界,但一个经济学家的模型往往是由符号和方程式构成。经济学家建立模型有助于解释GDP、通货膨胀和失业这类经济变量。这些模型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们有助于我们略去无关的细节而更加明确地集中于重要的联系上。模型有两种变量: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一个模型的目的是说明外生变量如何影响内生变量。 3、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一种物品或劳务的价格迅速变动使得供给量与需求量平衡,即市场走向供求均衡。这种假设称为市场出清。在回答大多数问题时,经济学家用市场出清模型。 持续市场出清的假设并不完全现实。市场要持续出清,价格就必须对供求变动作出迅速调整。但是,实际上许多工资和价格调整缓慢。虽然市场出清模型假设所有工资和价格都是有伸缩性的,但在现实世界中一些工资和价格是粘性的。明显的价格粘性并不一定使市场出清模型无用。首先偷格并不总是呆滞的,最终价格要根据供求的变动而调整。市场出清模型并不能描述每一种情况下的经济,但描述了经济缓慢地趋近了均衡。价格的伸缩性对研究我们在几十年中所观察到的实际GDP增长这类长期问题是一个好的假设。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数据 复习题 1、GDP既衡量经济中所有人的收入,又衡量对经济物品与劳务的总支出。 GDP能同时衡量这两件事,是因为这两个量实际上是相同的:对整个经济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这个事实又来自于一个更有基本的事实:由于每一次交易都有一个买者和一个卖者,所以,一个买者支出的每一美元必然成为一个卖者的一美元收入。 2、CPI衡量经济中物价总水平。它表示相对于某个基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价格的同样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现期价格。 3、劳工统计局把经济中每个人分为三种类型:就业、失业以及不属于劳动力。一 失业率是失业者在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其中劳动力为就业者和失业者之和。一 -I、奥肯定理是指失业与实际GDP之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就业工人有助于生产物品与劳务,而失业工人并非如此。失业率提高必定与实际GDP的减少相关。舆肯定理可以概括为等式:实际GDP变动百分比-3%-2×失业率的变动,印如果失业率保持不变,实际GDP增长3% 左右。这种正常的增长率是由于人口增长、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引起的。失业率每上升一个百分比,实际GDP一般减少2个百分比。一 问题和应用一 1、大量经济统计数字定期公布,包括GDP、失业率、公司收益、消费者物价指数及贸易结余。GDP是一年内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失业率是要工作的人中没有工作的人的比例。公司利润是所有制造企业税后会计利润,它暗示公司一般的财务健康情况。消费者物价指数是衡量消费者购买的物品的平均价格,它是通货膨胀的衡量指标。贸易结余是出口物品与进口物品之间的价差。一 2、每个人的增值是生产的物品的价值减去生产该物品所需的原材料的价值。因此,农夫增值是1美元,面粉厂的增值是2美元,面包店的增值是3美元。GDP就是总的增值,即为6 美元,它正好等于最终物品的价值。一 3、妇女与她的男管家结婚,GDP减少量等于男管家的工资。这是由于GDP是衡量经济中所有人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答案【篇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答案)】 >第二十三章一国收入的衡量 复习题 1 .解释为什么一个经济的收入必定等于其支出? 答:对一 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因为每一次交易都有两方: 买者和卖者。一个买者的1 美元支出是另一个卖者的1 美元收入。 因此,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作出了相同的贡献。由于gdp 既衡 量总收入 135 又衡量总支出,因而无论作为总收入来衡量还是作为 总支出来衡量,gdp 都相等. 2 .生产一辆经济型轿车或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哪一个对gdp 的 贡献更大?为什么? 答: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 的贡献大。因 为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 市场价值。由于市场价格衡量人们愿意为各种不同物品支付的量, 所以市场价格反映了这些物品的市场价值。由于一辆豪华型轿车的 市场价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格,所以一辆豪华型轿车的 市场价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值,因而生产一辆豪华型轿 车对gdp 的贡献更大. 3 .农民以2 美元的价格把小麦卖给面包师。面包师用小麦制成面包,以3 美元的价格出售。这些交易对 gdp 的贡献是多少呢? 答: 对gdp 的贡献是3 美元。gdp 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因为中间物 品的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物品的价格中了. 4 .许多年以前,peggy 为了收集唱片而花了500 美元。今天她在 旧货销售中把她收集的物品卖了100 美元. 这种销售如何影响现期gdp? 答:现期gdp 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因而这种销售不影响 现期gdp. 5 .列出gdp 的四个组成部分。各举一个例子. 答:gdp 等于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消费是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汤姆一家人在麦当劳吃午餐. 投资是资本设备、存货、新住房和建筑物的购买,如通用汽车公司 建立一个汽车厂. 政府购买包括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海军购买了一艘潜艇.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笔记(第14章 一个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动态模型)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 第14章 一个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动态模型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构建动态AD AS -模型 动态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是研究产出和通货膨胀随着时间推移如何对经济环境的外生变化作出反应的模型,强调变量随时间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1)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方程: ()t t t t Y Y r αρε=--+ 其中,t Y 表示总产出,t Y 表示经济的自然产出水平,t r 表示实际利率,t ε表示随机的需求冲击,α和ρ为大于零的参数。这个方程式说明,实际利率t r 越大,总产出就越小;自然产出水平越大,总产出就越大。 (2)实际利率和费雪方程式 实际利率的决定方程由费雪方程式得到: 1t t t t r i E π+=- 其中,1t t E π+表示时期t 形成的对时期1t +的通货膨胀的预期,这里的实际利率是事前实际利率。 (3)菲利普斯曲线 在动态模型中,通货膨胀由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扩充而得: () 1t t t t t t E Y Y v ππφ-=+-+ 其中, 1t t E π-表示前一期的预期通货膨胀率,t v 表示外部供给冲击,φ是大于零的参数。这个方程式说明通货膨胀率t π取决于预期的通货膨胀、产出对自然水平的偏离以及外部供给冲击。 (4)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 适应性预期是指人们基于他们近来观察到的通货膨胀形成他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这个假设可以简化分析。适应性预期可以写成: 1t t t E ππ+= 也就是说,人们预测下一期的通货膨胀率和本期相等。 理性预期是指人们在预测未来时会最优的使用所有可得的信息,包括过去所有的预期。 (5)货币政策规则 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方程来确定名义利率目标:

曼昆版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七版 课后题及答案

章三二十并解释之。)?(如果有影响的话1下列每种交易会影响CDP的哪一部分 A.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答: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部分,因为家庭用于家用电器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耐用品类中。 B.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答: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会增加GDP中的投资(1)部分,因为家庭住宅能长期供人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宅房屋的投资计算在投资中。福特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C.答:福利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会减少现期GDP中的投资,因为销 GDP。售中间物品存货时,企业的存货投资是负的,因而减少了当期的 C.你买了一个比萨饼。答:我买了一个比萨饼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因为我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非耐用品类中。101号高速公路。D.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答: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 高速公路增加了GDP中的政府购买(G),因为修建高速公路是政府的行为。..你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E答:我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会减少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法国红酒是进口食品,它的购买增加了美国的进口。.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F答: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增加了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本田公司是一家日本企业,它在美国的投资减少了美国对日本本田汽车的进口,使NX增加2.GDP 组成部分中的“政府购买”并不包括用于社会保障这类转移支付的支出。想想GDP? 的定义,解释为什么转移支付不包括在政府购买内答:因为转移支付并不是要交换现在生产的物品或劳务,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转移支付就像税收和回扣一样。转移支付和税收一样改变了家庭收入,但并没有反映经济的生产。由于GDP是要衡量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从物品与劳务的生产中得到的收入,所以,不把转移支付包括在政府购买内。的数据:GDP6.考虑以下美国 A.1996年 到1997年间名义收入增长率是多少?(注意:增长率是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 百分比的变动。。.86%1997答:1996年到年间名义收入增长率是5?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是多少GDP年间,1997年到1996.B. 。.8%GDP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是1年间,答:1996年到1997? GDP是多少年的价格衡量,1996年的实际C.按1992亿元。5年的实际收入是69654.答: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6? 是多少年的实际GDP1997D.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亿元。772419.答: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7年的实际收入是? GDP增长率是多少1996年到1997年间实际E.。97%.1997年间实际收入增长率是3答:1996年到并解释之。增长率?GDPG.名义GDP增长率高于还是低于实际H.答:名义收入增长率高于实际收入增长率,因为名义收入中运用的是现期价格,实际收入运用的是基期价格,因而名义收入增长率高于实际收入增长率。.二十四章.假设人们只消费三种物品,如下表所示:1?物价总水平变动的百分比是多少A.这三种物品每一种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是多少?答:网球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为0,网球拍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为50%,加多力饮料价格变。50%100%动的百分比是。物价总水平变动的百分比是B.相对于加多力饮料,网球拍变得更昂贵了还是更便宜了?相对于一些人的福利,另一些并解释之。?人的福利有什么变动.答:相对于加多力饮料,网球拍变得更便宜了。相对于爱喝加多力饮料的人来说,爱因为网球拍和网球的价格上涨幅度小于加多力饮料的上涨幅度。打网球的人的福利增加了,5.用以下海一种情况说明在编制CPI中会出现什么问题?并解释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习题精编详解(第13章--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习题精编详解(第13章--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

第13章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 权衡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判断题 1.根据黏性价格模型,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取决于经济中黏性价格企业的比例s,s越大,斜率越大。() 【答案】F 【解析】根据黏性价格模型,短期总供给曲

线可写为:()()1s Y Y P EP s a =+--,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为:()1s a s - 。当比例s 越大,斜率越小。 2.只有黏性价格模型对短期总供给曲线的解释是:假定实际物价水平高于预期物价水平时,产出(即供给)会增加。( ) 【答案】F 【解析】黏性工资模型、不完全信息模型以及黏性价格模型对短期总供给曲线的解释都是如此。事实上,所有对于向上倾斜的短期总供给曲线的解释,都假定当物价水平高于预期时,产出会增加。 3.根据黏性工资模型,总供给之所以与物价水平正相关,主要是因为劳动力需求能够立即对物价水平做出调整,而劳动力的供给却不能。( ) 【答案】T 【解析】在黏性价格模型中,名义工资是在合同中规定好了的,而实际工资则会随着实际的物价水平而波动,由于劳动者提供劳动力是以名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0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0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 6版) 第30章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货币数量论(quantity theory of money)(西北大学2008研) 答:货币数量论是关于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关系的一种历史悠久的货币理论。这种理论最早

由16世纪法国经济学家波丹提出,现在继承这一传统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这一理论的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即货币的购买力)和物价水平都由货币数量决定。货币的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例变动,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同方向变动。这就是说,货币数量越多,货币的价值越低,而物价水平越高;反之,货币数量越少,货币的价值越高,而物价水平越低。货币数量论还提供了一种对物价水平变动的解释,即认为一个经济体系的物价水平与其货币供应量成正比例变动。货币数量论以费雪交易方程式为依据,只考虑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作用,而未考虑货币作为价值贮藏的作用。 2.名义变量与真实变量(nominal variables & real variables) 答:真实变量是用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例如数量和实际国民收入;名义变量是用货币表示的变量,例如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并且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化不影响真实变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