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试论权力寻租行为及其防治

试论权力寻租行为及其防治

试论权力寻租行为及其防治
试论权力寻租行为及其防治

试论权力寻租行为及其防治

【摘要】权力寻租行为是造成官员腐败、社会不公和社会动乱的源头。寻租腐败的问题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日益突出。本文将通过分析权力寻租行为的含义、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字】权力寻租;防治;制约机制

0.引言

权力寻租行为是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阻碍。在我国现行的市场经济的监督体系中,存在着许多缺陷。如果没有规范的监督机制,会造成政府部门在调控经济的过程中的权力寻租行为的泛滥,削弱了政府调控对经济的积极因素。

1.权力寻租行为的含义以及危害

1.1 权力寻租行为的含义

寻租是指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而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的活动。它包括“旨在通过引入政府干预或者终止它的干预而获利的活动”[1]。这一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安·克鲁格提出。资源的优化配置要以有效控制作为发展条件,产权的归属决定了交易成本的水平。权利的结构和制度的规则会决定产权的归属。

人类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有两种:有一种是就像企业等经济组织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合法的对利润的追求,通过正当的生产性活动增进自己的福利。另一种是如政府部门用自己的特权,通过设置一些收费项目的方式,来为本部门谋求好处,是通过一些非生产性的行为获得利益的行为。官员通过利用手中的权利为个人捞取好处,企业贿赂官员得到项目、特许权或其它稀缺的经济资源。类似这样的寻租行为是一些既得利益者对既得利益的维护和对既得利益进行的再分配的不合理的活动[2]。政府公职人员在寻租时并不是被动接受,往往是主动谋求各种利益,寻租的腐败是寻租双方的经济个体利用体制漏洞获益的过程。寻租行为往往会使政府的决策或运作受利益集团或个人的摆布。这些行为有的是非法的,有的合法不合理的。权力寻租行为往往是造成官员腐败、社会不公和社会动乱的源头。

1.2 权力寻租行为的危害

对权力寻租行为的管理不规范造成了国内经济丑闻频发。它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对社会导向有非常不利的影响。寻租行为不利于高效的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运行[3],制约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行,协调发展,对政府的公信力有不良的影响。和我过可持续发展的倡导有所违背。权力寻租行为的泛滥是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各种政府机构丑闻频发。对政府的形象是极大的威胁,破坏了人们尊崇的诚信机制,对社会风气有不良影响,还不利于高效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运行。

1.3 科斯定理

科斯理论主要的理论的核心是现代产权。科斯理论有三种定义,由施蒂格勒发明,第一种定义认为市场经济的必要前提就是产权的界定。第二种定义认为产权被明确定义,资源的利用率和产权的拥有者无关。第三种定义认为权力分配合理,那么交易成本就会降到最低。科斯理论的两个核心就是交易成本和产权。

2.权力寻租行为产生的原因

2.1 权力过分集中

在政府和企业内个别人员权力过大,决策权力过分集中,都会违背民主制度的实施。这也会影响人民的正常,协调的生活,权力过分集中,会影响公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权力

过分集中会导致公民与政府公职人员双方权力制衡的模式失调。公务员行贿受贿,滥用权力的现象就没有可制约其的力量,这样会加剧权力寻租行为。

2.2 监督体系缺陷

因为严重缺乏基本的管理体系,内部规范的制度,或管理系统的体系,为权力寻租行为加剧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滋长了国内官员腐败的现象。内部官员不能有规范制衡的模式,会造成内部监督不到位,而国内内部官员不同地区的巨大差异也是导致权力寻租行为滋长的重要原因。内部环节脱节,不能形成环环制约的良好制约格局[4]。

2.3中国遗留的封建习俗

中华有五千年的封建文化的历史,致使中国人民有特殊的风俗习俗,有自己的处事方式。而中国的处事文化,容易助长寻租行为的滋长。中国强调中庸,强调自律,缺乏建立规范制度的意识。

2.4公司不够完善的治理

大股东控制董事会具备了一定的寻租空间的决策水平[5]。小股东获得激励监督,因为成本的约束。在董事会,全职董事的限制的操作水平都不高。操作的决定只是表面上,因为独立董事的数量较少,实际的结果不显著的,董事会监督的效应是有限制,大部分都是被奴役的董事会董事会和管理当局。企业管理当局主动性不强、可控性和治理效率低等不足造成公司治理结构和利益相关者权益和负债模棱两可。通货膨胀有效的利益,这使他们会得到多余的收入,除了正常的劳动报酬,通过其他力量寻求租金。与此同时,缺乏内部控制的集团公司和内部的道德风险和外部审计师的帮助。这个利润的寻求租金严重影响集团公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公司治理情况。

2.5 缺乏诚信文化

代理人应当有履行自己的义务法律的意识和要求。这需要代理执行自己的权利。然而,在中国,当前的市场环境气氛是不是很好。缺乏诚信文化严重阻碍了的市场正常竞争,为滋生寻租行为提供了一个机会。如果没有这样的诚信文化条件、经济学科的内在自律机制,代理人本人正义和责任心不是很强,这将容易在信仰的行为方面,显示机会主义倾向和只为追逐短期利润的倾向,加重了权力寻租行为的问题。

3.权力寻租行为防治的措施

3.1 强化监督机制,遏制权力寻租行为

监督机制一直是市场的薄弱环节。缺乏监督机制只显示市场透明度不高。一个良好的监督机制既保证系统和规定实施和执法,正确使用各种标准,和保证透明和公平的市场操作。3.2 改变地方政府的功能,遏制权力寻租行为

科学合理、准确地划分范围和界限政府的经济职能,并对地方政府的执行功能设置基本的手段和方法。尽可能地规范官员行为和约束行为的程序,注意规范地方政府官员的锻炼形式和办事程序。同时,尽可能多地对公职人员进行严格辅助。所以,寻租人员无法从寻租行为获得可观利益,寻租者会选择放弃寻租。在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下,可以将一些程序交给市场自动调节,下放官员权力,削弱寻租的有效方式就是优化政府的经济管理方式,缩小其管制范围,减少政府办事人员,党政干部寻租的机会。

3.3 增加寻租惩罚的机制,遏制权力寻租行为

惩罚机制存在的严重的缺陷,会导致许多当地政府和寻租者继续寻租没有顾虑。因此,只有对寻租者增加惩罚,对有寻租行为倾向的人员带来足够的威慑,有效遏制当地政府机关的寻租行为继续蔓延。在建立监督机制时,要注意事前监督和事后监督的双向模式。事前监督的主要措施是:提高公共权力运作的透明度,明确实施听证制度,推进民主决策。发挥立法、司法、行政,传媒各方面的有关监督作用。事后监督主要措施是:要依法严惩贪污受贿的严惩度,对于行贿者可以减轻惩罚力度。

3.4 提高权力寻租行为验证效率,遏制权力寻租行为

相关的政府部门,当处理寻租行为的违规案件,要加强验证,不得容忍寻租行为的发生。最后,让寻租者得到应有的惩罚。

3.5 对政府工作人员和企业加强诚信思想的教育,从根本上遏制权力寻租行为的发生

思想决定行为,在平时,就要注重政府工作人员的思想变化,对其进行诚信思想的教育,培养其道德修养和伦理知识,从根本上遏制权力寻租行为的发生。在平时可以开展反腐倡廉的活动,宣传正反案例,为官员树立榜样,激励其学习。在企业方面,也要有诚信意识,注重公平竞争,不以贿赂的手段达到个人目的,破坏社会制度和法度严明。用此方式发挥道德的制约作用。

3.6 根据科斯理论处理产权分配的问题,遏制权力寻租行为

从成本层面来看寻租行为,寻租是一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在生产时的收入超过生产要素的机会成本创造的剩余价值。从产权层面看寻租行为,权力寻租行为是一种对既有产权的重新分配的方式,可以通过正常市场处理,也可以通过政府来分配。如果政府是通过制度或法律途径扮演公正的社会管理者形象,那么就不存在寻租行为。反之,就是寻租行为,会造成交易成本的增加。所以为了遏制权力寻租行为,应用科斯定理,要以明确保护产权为核心,在交易成本不为0的情况下,对资源的配置不仅要注重法定权利的最初分配,还要注重以产权为中心的权力二次分配。

4.结束语

频繁的寻租行为在我国不应该被忽略,这不利于经济的正常健康发展。对寻租行为的防治有利于有秩序的社会经济活动开展。导致寻租行为公司治理机制的主要原因是不完善的执行情况和系统的缺陷,因此,只有建立一个全面的预防机制可以克服寻租行为,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寻租在其治理问题。

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时期,权力寻租行为的发生,对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危害明显。为了遏制权力寻租行为的发生,要强化监督机制,改变地方政府的功能,增加寻租惩罚的机制,提高权力寻租行为验证效率,根据科斯理论处理产权分配的问题。同时要加强对政府公职人员的思想教育,培养公务员的道德自律的意识,从根本上遏制权力寻租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Buchanan·I·M, Rent Seeking and Profit Seeking, Toward a The- transparency is not high. A good supervisory mechanism ory of the rent-seeking society, U.S.A Texas

A&M University both guarantees systems and regulations implementation Press, 2011:3-15.

[2]Wei Zhou, Xuesong Qian, The cost of financing, rent- seeking behavior and enterprise

internal capital allocation[J]. Economic Research,2009 ,5:pp.64-74

[3]Liu Hong-juan; Tang Qi-ming.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e of the Alloc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Rights in Corporate, Rent-seeking Principals and Governance Mechanism[J] Nankai Business Review, 2010,(7):63-69 (In Chinese).

[4]WANG Xingyu, XUE Laiyi.,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ree and enforcement, the proper use of various standards, rent-seeking game model [J], Financial and Economic Issues and guarantee a transparent and fair market

operation.2011(11).

[5]Peng Jiulin, Mathematical economics explaining of the concept of profit seeking and

rent seeking [J],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the huge economic benefits driven, rent-seekers try to (Social Sciences), 2004, 01:51-54. 彭久麟,寻利与寻租概念的数理经济学解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01:51-54. ]

权力寻租

权力寻租 ————探求权力腐败的根源引例: 2005年,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一家被视为拥有巨额市场价值的煤矿,打着“产权转让”的幌子,最终竟仅以1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了私人。而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在该煤矿挂牌出售1个半月前,转让结果的文件平鲁区政府已经出笼,且文件中所述的内容与最终的转让情况几乎完全一致。 这家煤矿原本是一个“集体企业”,后来被地方政府和有些相关部门莫名其妙地给戴上了一顶“国有企业”的桂冠。企业性质悄然变更,成了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随意玩弄的“权力物产”。 殊不知,正是因为这座价值数亿元的煤矿被所谓“国有”以后,才给某些人明目张胆地侵吞“国有资产”创造了条件。凡是有点法律常识的人都知道,不论以什么手段,侵吞国家资财,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人为让国有资产贬值的行为,都是法律所不容的。尤其是政府官员的“直接插手”或是“暗箱操作”,更是典型“权力寻租”的大亮相。 不论怎么解释,把一个价值可能达亿元的煤矿,以1万的超低“价码”转让给私人,岂不是史上最牛的“交易”吗?一个私人,能够把一个这样的煤矿轻而易举地“拿”到手,且问: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吗?如果这个人没有一定社会背景的话,也可以说不与当地某些“决策者”有“利益关系”的话,1万元就想得个抱不动的“金娃娃”,那不过是“异想天开”的事情。然而,任何人也无法否认的事实就摆在了公众面前,这里边的“猫腻”,就是嗅觉再不灵也能从中“闻”出点儿味道来。 还有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是,新华社记者根据当地群众的举报和反映,多次试图联系平鲁区相关领导以求真相,但他们都以种种理由不接受采访。这也许更说明了“权力寻租”是见不得人的。但腐败是法律所不允许的,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背道而驰的。我们相信,凡是打着“产权转让”的幌子,实则是搞“权力寻租”、中饱私囊、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都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 ————摘自《中国新闻网》2005年5月26日一、权力寻租的定义 在以上案例当中,我们看到了政府的黑暗,看到了私人力量的“强大”,看到了官商勾结和明显的“暗箱操作”,或许这个“牛人”付出的不仅仅是一万元,而与这家煤矿的市值之间的巨大差额所去何处,也就不得而知。用权来换钱,最后中饱私囊的腐败案件,或许我

我国公共权力寻租行为分析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 NO.1,2013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12 我国公共权力寻租行为分析 彭 方 袁小力 (郑州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摘 要:公共权力本应为公共利益服务,然而其在运行过程中,常常偏离既定目标,出现公共权力异化现象。公共权力寻租行为既是公共权力异化的原因,也是公共权力异化的一个重要表现,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损失。本文试图对公共权力寻租行为进行分析,挖掘其形成机制,为预防和减少这种寻租性腐败行为提供建议。 关键词:公共权力;寻租;形成机制;治理建议 作者简介:彭方(1983- ),女,河南郑州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比较政府政治; 坍塌、7·23关。 安·克鲁格租”(1967年戈登·“的。走私和黑市。”入,制或者某种政策干预等原因失去供给弹性,进而产生一定的级差收入,这些级差收入即为租金。既然政策干预和行政管制能够创造价差收入,即租金,自然就会有追求这种租金的活动,即寻租活动。在寻租理论中,一切不以生产活动和市场活动为重点,而仅仅寄希望于与官员周旋,利用公共权力大发横财的行为都被称为寻租活动。詹姆士·布坎南曾经精彩地描述过这种活动,他写道:“假定一位进行革新的企业家,他不去发明一种新的商品、服务或生产过程,而是发现一种方法去说服政府确信,他‘应该’被授予垄断权,而政府将以把一切潜在的进入市场者拒之门外的办法来赋予这种权利。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创造价值……获得的租金反映价值从一般消费者转向受优惠的寻求租金者,以及在过程中价值的纯粹损失。”简而言之,公共为寻租活动提供了基础和生存的土壤,因而事实上寻租行为与政府在经济中活动的范围直接相关。“政治家既存在着被他人作为寻租工具的可能,也存在着主动寻租的可能。” 体制改革要求简政放权以市场为导向,但其并未将公共权力本身缩小,而仅仅只是在权力系统进行了权力的 重新配置。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初期,市场经济发展尚不完善,政府部门经济管理和干预的权力仍然很大,进而产生大量租金,诱发公共权力寻租行为。纵观我国大量的腐败案件,我们不难发现政府干预和管制较多的领域以及公有产权和公共开发领域是公共权力寻租行为的高发地带。 (二)权力过于集中且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 阿克顿勋爵(1834—1902)曾说:一切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必然导致绝对腐败。“政府行使公共权力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0 14:16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sodocs.net/doc/c33786622.html,/kcms/detail/53.1133.D.20130410.1416.038.html

权力寻租

寻租理论”(Rent-seeking theory)最早始自亚当?斯密。经济学的主流学派一向是以建立在个人利益基础上的自由竞争为增进社会经济效益的最佳机制。然而,现代经济学界越来越多地关注到,在现实社会中,由于某种经济体制的制约和引导,个人趋利避害的竞争行为有可能导致经济资源的非生产性耗费。寻租理论就是以研究非生产性竞争活动为主的经济理论。寻租理论的着眼点,并非这类活动的道德范畴,而是其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 “寻租”这上概念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安?克鲁格于1974年正式提出,她在《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中说:“在多数市场导向的经济中,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管制比比皆是。这些管制导致各种形式的租金,以及人们经常为这些租金而展开竞争。在某些场合,这种竞争是完全合法的。在另一些场合,寻租采取其他形式,如贿赂、腐败、走私和黑市。”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布坎南则把寻租定义为:“指那些本可以用于价值生产的资源被用于只不过是为了决定分配结果的竞争…寻租从总体上看没有配置价值,是一种纯粹的社会浪费。” “权力寻租”一般指政府的各级官员或企业的高层领导利用手中的权力,避开各种控制、法规、审查,从而达到寻求或维护既得利益的一种活动。一方面,政府官员行使各种政府行为,对资源进行调控,此为权力;另一方面,政府官员本身又是经济角度的人,如果有客观上缺乏对政府官员的有效监督和管理,而在主观上政府官员缺乏职业道德和崇高的社会不胜任心,此时,缺乏约束的政府官员就渐渐丧失理性,利用政府赋予的权力换取金钱以满足个人私利,这就是所谓的“权力寻租”。 寻租活动被称为人类社会的"负和博奕",即一场就社会整体而言损失大于利得的竞赛,它不但造成寻租行为本身的资源非生产性消耗,而且通过引起经济扭曲而导致效率损失。这种效率损失被称为是"看不见的脚"踩住了"看不见的手"。"权力寻租"具有必然性,只要有权力的存在,只要这种权力一旦失去制衡或制约,它必然会有寻租的要求。目前,寻租理论在中国又有了更广泛的应用:权力寻租,管理者寻租,“商品寻租”、“要素寻租”乃至“乌纱寻租”等。以下我们看看权利寻租的几种形式: 一.对自然垄断的管制构成政府管制下的权力寻租。 政府管制是政府干预市场运行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是“政府为控制企业的价格、销售和生产决策而采取的各种行动,政府公开宣布这些行动是要努力制止不充分重视社会利益的私人决策”。①的基本内容。实际上长期的“管制与放松管制”的争论,正是围绕着自然垄断展开的。对自然垄断的管制作为政治分配介入市场的渠道之一,必然在市场运行中人为地造成各种新的垄断权力,从而产生围绕垄断权力寻求额外收益的寻租活动。 二、国有企业改制引起的权力寻租。 国有企业通过改制、重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合资、转让产权和股份制实行转轨,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抑止权力寻租的作用。股份制改造自然涉及到产权,而由于国有企业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与某些官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拥有政治便意味着拥有与之相随的一种“产权”,这种产权不仅可用来产法创租,还可用来增加他人成本。一种不可忽视的现象是,在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一些官僚正在打着改革的旗号,与一些的民间经济利益集团正在策划着更大行为的寻租。一方面,他们是政府决策的执行者,是寻租行为的抑制者,另一方面,在“执行者”与“抑制者”的掩护下,他们密谋着新一轮寻租行为。笔者称这种行为为权力寻租的“伪抑制”。 三、开发区经济的权力寻租。 最近,打着政策的旗号,动辄以发展区域经济圈为幌子,实际想加速制造市场经济的体制泡沫以便圈得未来利益,甚至疯狂“创租”的力量。义乌,一个弹丸大小的县级市下的13个乡镇,无一不例外都拥有自己的工业园区,2003年8月,人们才突然“发现”:14个工业园区中只有义乌经济开发区一个是经过省里批准的;按有关政策规定,只有省一级政府才有审批工业园区的权限。即义乌其它13个工业园区全是“黑户”!显然易见,城市建设用

公共权力寻租行为成因及分析

公共权力寻租成因危害及治理 摘要:腐败是困扰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公共权力寻租则 是腐败主要形式和表现,因此,对公共权力寻租行为的分析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 重意义。本文通过对分析我国当前权力寻租产生的原因,并指出权力寻租所带来 的危害,来指出对权力寻租行为的治理方法和解决途径。 关键词:权力寻租腐败公共特权 权力寻租又称“权力设租”,指国家公务员以手中握有的行政权力作为筹码, 向企业或个人出租权力,索取高额回扣,获得暴利。[1] 它包括权钱交易、以权 谋私、以权谋色、以权谋房、以权谋车、索贿受贿。在招工招干、升学就业、农 转非、出国等问题上为自己和亲友谋取私利等多种形式。尤其在项目审批、土地 批租、工程发包、减免税赋、进出口配额、银行贷款、外汇额度等领域最为猖獗。权力寻租行为不仅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地损害了政府形象,成 为政府政治经济改革的重要阻力之一。本文试从政治、经济、思想等多层分析权 力寻租的成因、危害及遏制权力寻租的对策,从而为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理腐败提 供理论依据。 1.权力寻租的成因 权力寻租的产生,必然存在两个前提,一是资源的稀缺;二是“经济人”的 基本假设,即:每一个人都会理性地计算和衡量得失,只要具备条件,他就会努 力地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先从资源的稀缺来分析权力寻租的原因。寻租理论 认为,在资源极度紧缺的时代,政府官员拥有分配资源的巨大决定权就拥有了重 要的获利门路。尤其当其责任机制很弱时,从事腐败活动的激励因素就会应运而生。这种稀缺既可能是资源本身的紧张造成的,也可能是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布坎南指出的那样“政府的特许、配额、许可证、同意、特许权分配——这些 密切相关的词的每一个部分意味着由政府造成的任意的或人为的稀缺。”显然, 在权力寻租中,资源的稀缺是由部分政府官员造成的任意的或人为的稀缺。部分 政府官员之所以能够造成任意的或者人为的稀缺,是因为政治、经济制度不完善。最多的寻租行为产生于政府机构内部的人事权力。人事权力越大,造成寻租的机 会也越大。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政府机构设置的基本框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种计划经济体制实际上变成了官本位的经济体制。政 府对社会经济的管理高度集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官吏体制。在这种政企不分的 行政管理体制下,政府官员和企业当权者为了共同私利,就自觉不自觉地结成了 一个利益共同体,地方保护主义或部门保护主义泛滥,严重的甚至形成了相互割 据的“诸侯经济”,为“权力寻租”这一行政道德失范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而从l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社会就一直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过程之中。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是当今中国最重要的转型,它引起了社会其他方面 的深刻变化。这种经济转型加速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综合国力的增强。但转型时期也是最容易产生大量寻租行 为的特殊时期。由于市场规则不够完善,行政权力对市场活动干预过多等因素,4 使得寻租行为以空前的速度像恶性肿瘤一样蔓延开来。 从“经济人”假设来分析权力寻租的原因。寻租理论中有每一个人都是“经 济人”的基本假设。即:每一个人都会理性地计算和衡量得失,只要具备条件, 他就会努力地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寻租是一种违规行为,更多的表现为犯罪。同时,它也是行为人对犯罪要承担的风险和可能的获益进行综合分析的结果。在

权力寻租的根源与破解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c33786622.html, 权力寻租的根源与破解 作者:蔡继明 来源:《人民论坛》2008年第23期 编者按:当今中国的房地产业,是官商勾结的腐败重灾区。苏州市原副市长姜人杰受贿的1亿多元,主要就来自房地产商。最近被开发商拉下马的还远远不止这一位:原财政部副部长朱志刚被“双规”,他帮亲属买低价房,牵涉京城地产业多人;北京原副市长刘志华受贿近700万而被判了死缓,他接受房地产商的大量行贿……贪官的怀抱“温暖”了房地产商,富裕起来的房地产商一次次“反哺”个别官员,这“互惠互利”背后的本质也不过两个字:权、利。 为什么个别官员热衷于与开发商做“朋友”,为什么土地违法问题愈演愈烈,屡禁不止?其实,只要存在着权力寻租的土壤或空间,腐败就会如同割了一茬又一茬的野草疯狂地滋长,这在房地产市场得到了明显验证。本来,开发商与城建官员之间就存在着一种“共生”现象,开发商既是个别城建官员的“政绩推动者”,又是诱导其腐败的“麻烦制造者”。而当双方臭味相投时,往往会结成“利益联盟”,土地开发由此成为腐败高发地带。个别官员冒着上断头台的危险也愿意为开发商“两肋插刀”的背后,有着深刻的根源。 政府承担双重角色;层级制的行政管理结构使得权力缺乏约束 在一定程度上,政府承担双重角色。一方面,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制定政策,调控经济活动,充当裁判员。政府掌握了基础设施、工业、房地产等项目的审批权,这些项目的建设都需要土地,一些不法开发商想要获得低价土地,就向个别抵挡不住诱惑的政府官员寻租。 另一方面,政府又掌握数量庞大的资源,直接作为一个主体参与经济活动,充当运动员。各个地方政府都肩负着发展本地经济的重任,中央在对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中,GDP是 最关键的指标,这加剧了他们经营土地的冲动。因为他们只有获得土地,才能用它来招商引资、兴办工业园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在这些活动中,土地资源的定价权掌握在相关官员手中。即便是土地公开招标拍卖也无法完全克服其中的利益输送。个别地方党政部门齐上阵的直接招商引资行为,更容易加剧土地违法和腐败行为遏制的难度。 另外,层级制的行政管理结构,使地方政府一把手和分管土地的直接领导权力过大,缺乏监督和制衡机制。我国的土地主管部门是各级国土部门,但国土部门是政府的一个下属部门。国土局长要受分管副市长的领导,分管副市长又要受市长和书记的领导。分管副市长、市长和

江苏省镇江市七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有答案)

江苏省镇江市七校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直播带货”呈井喷之势后,是时候做一番“冷思考”了。 这段时间,“直播带货”颇被看好。从需求端看,“直播带货”能有效刺激消费;从供给端看,直播也能优化电商生态。领导干部“直播带货”,兴起于疫情特殊环境,有其偶然性。但其必然性,是新技术的滚滚浪潮对基层治理理念、方式和效能产生的根本性影响。 新发展理念在基层生根发芽,以“直播带货”为代表的新治理模式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转变作风,以开放姿态拥抱新技术和时代变化,以更加开放、灵活、亲民的态度,解民忧、促发展,实现公共服务多元化、均等化,推进基层公共治理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但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也有一些苗头值得警惕。 领导干部的看点突出,行销力大,动不动就是百万级观众、千万级流水。然而,围绕带货对象的选择等等,却在操作中十分微妙,有可能产生权力寻租空间,存在帮销私人化等腐败风险。因此,有必要对领导干部作出准入限制。原则上,领导干部“带货”需要经过报备,不能随意接受企业邀请,更不能参与相关营销活动。 眼下,已经有地方发文搞摊派,不仅让党员干部当观众,还规定了“最低消费额”;有地方“亏本赚吆喝”,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搞促销,只想要流量满意、销量好看……这些现象是典型的形式主义,非正常的营销现象。

领导干部的带货力,说到底来自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但从现实来看,一些领导干部无法对发货、快递等流程实现全程覆盖,以至于出现了产品质量不高、售后不佳等问题,也直接伤害了大家对政府部门的印象。 然而,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任何一种新兴形式在初期都有利有弊,这并不妨碍基层治理理念更新与改革的大方向。尤其是这种嵌入移动互联网、利用新技术手段优化行政生态、提高行政效能的有益尝试,拓宽了政府与民众互动的空间和渠道,增强了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感,值得大力探索并给予一定的容错空间。 (改编自新华网《官员带货的“冷思考”》 材料二: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寻租行为分析

第6卷第3期 2006年9月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Kun m 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 ogy Vol 16,No 13Sep 12006 收稿日期:2005-07-19 第一作者简介:马建仙(1953-),女(回族),云南昆明人,政工师,主要研究方向:党政管理.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寻租行为分析 马建仙1 ,杨 靖 2 (1.昆明理工大学校办,云南昆明650093;2.昆明理工大学档案馆,云南昆明650093) 摘 要:通过对寻租理论的分析揭示了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政府的寻租行为导致了公共政策的低效,社会资源的浪费,论述了如何防范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寻租行为。 关键词:寻租;公共政策;政府创租 中图分类号:F81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54(2006)02-0060-05 Ana lysis of the Ren t Seek i n g Behav i or i n M ak i n g Publi c Poli c i es M A J ian -xian,Y AN G J ing (1.University School,Kun m 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 ogy,Kun m ing,Yunnan 650093;2.A rchive D ivisi on,Kun m 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 ogy,Kun m ing,Yunnan 650093,China ) Abstract:The p r oble m s existing in making public policies are uncovered thr ough analyzing the rent seeking theory .The rent seeking behavi or of the government results in the l ow efficiency of public policies and the waste of s ocial res ources .How t o p revent the rent seeking behavi or in making public policies is als o discussed . Key words:rent seeking;public policy;governmental rent seeking 寻租的概念是由克鲁格1974年在探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形成原因的论文《寻租社会的 政治经济学》首次提出来,他的观点类似于图洛克的观点,但发展了图洛克的观点,并在经验上估算了配额所造成的损失。该文认为,人们竞相争夺进口权,从而获取进口垄断权的租金,这种竞争活动对社会是一个损失,必须纳入分析。该论文使克鲁格成为寻租理论的鼻祖之一,也使其成为寻租理论国际贸易学派的创始人。后来这些观点有进一步的发展。如巴格瓦蒂(J.Bahag wa 2ti )于1982年提出了“直接非生产性寻利活动(D irectly Unp r oductive Pr ofit 2seeking Activities,简称DUP )”,它不仅包括在政府干预条件下的寻租活动,而且还包括寻求政府干预的活动。寻租理论的分析,其初衷是要揭示存在寻租活动的情况下,有多少社会资源被运用于非生产性的寻租活动,从而浪费了多少资源,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低效率。但其更重要的意义是要说明,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往往存在寻租行为,导致社会资源的无效浪费,因而这样的政府行为在经济上是不值 得的。 一、公共政策的概念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对政府目标和手段的选择及其相互转换的过程,即利益调整的政治过程和技术过程,表现为法令、措施条例、计划、方案、规划或项目等。 1.公共政策是公共选择的结果。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是利益关系的调整。对公共政策的选择必然是在利益冲突条件下的公共选择,即政府与利益集团、利益集团与利益集团之间的一个政治交易过程。由于各利益集团与政府的讨价还价的能力不同,在任何时候,公共政策都反映占支配地位的利益集团的利益。 2.公共政策是一种特殊的公共物品———正式的制度安排。公共物品有两个重要特点: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作为公共物品的公共政策是无形的,它是人的观念的体现及在既定利益格局下的公共选择,需要公共强权加以贯彻实施。国家是公共政策的法定制定者,因此公共政策具有合

“政府俘获”:权力寻租的高级形态

“政府俘获”:权力寻租的高级形态 作者:卢正刚来源:南风窗 长期以来,我国腐败问题主要集中表现为执行性的腐败,即政府公职人员在执行法律法规的过程中不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有意降低或者提高标准以谋取私利。一般来说,从事这种腐败行为的官员主要利用法律法规赋予他们的自由裁量权,在法律规定的上下限之间给行贿人方便。直到郭京毅案曝光,人们才窥知权力寻租的高级形态:“政府俘获”。 据公开资料显示,原商务部条约法律司巡视员郭京毅在《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和《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两部法规的制定过程中,故意通过含糊性和难以操作性的条文为外商能够逃避监管进入敏感行业留下漏洞。3月18日,郭京毅案正式开庭审理,从法庭查明的案情来看,所涉金额并不很大,但该案却是我国目前为止查明的唯一一起证据确凿的“政府俘获”案件。 所谓“政府俘获”,通俗讲就是立法腐败,可以解释为负责立法的政府公务人员接受企业(或集团)的贿赂,有意识地为企业制定有利于其获得长期利润的法律法规。它有以下几个不同于其他腐败案件的特点: 一、“政府俘获”是资本和权力相互勾结渗透的升级化,是政策法规制定者和行贿者之间的买卖政策法规制定权的行为,能为行贿者带来长期稳定的收益。与执行性腐败相比,“政府俘获”对企业或集团来说是资本权力化的过程,对法规政策的制定者来说则是权力资本化的过程,这表明权力寻租双方不满于过去的“小打小闹”,而是朝着更深层次的利益结盟方向发展。 二、“政府俘获”严重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相对来说,执行性的腐败只要官员换人,漏洞就可以弥补,而“政府俘获”却很难弥补,法规政策一旦被“定制”,会导致整个产业市场为某些企业集团所垄断。郭京毅的行为更直接导致中国的产业市场被外资所控制,据北京交通大学产业安全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2009中国产业外资控制报告》称,近10年来,外资对中国第二产业即工业的市场控制程度稳步上升,平均控制率已接近1/3,超过一般行业市场控制度的警戒线。这其中固然有我国原来法律政策滞后的因素,但上述两部法规的出台显然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政府俘获”行为具有更深的隐蔽性。长期以来,由于从事法规政策执行权的公务人员整天与企业直接打交道,因此对这些公务人员的监督是目前我国反腐败的重点。而制定法规政策的官员一般与企业没有直接的联系,常被认为没有“油水”可捞,所以至今不是纪检监察部门重点防范的对象。这次郭京毅之所以被发现,是因为其同学兼同伙张玉栋被其恼羞成怒的情人执意告发才得以揭露,否则,法律制定过程中的技术性和专业性等足以作为借口遮掩其非法的行为。 四、“政府俘获”行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虽然,郭京毅案是我国目前为止查明的唯一一起证据确凿的“政府俘获”案件,但这绝不是个别现象,如一些城市出租车市场垄断就和出租车公司对相关政策制定者的收买相关,直销行业的立法和直销牌照对国外少数企业的

媒体腐败的权力寻租分析及防治

媒体腐败的权力寻租分析及防治 钱贤鑫1,2郭佳1 (1.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杭州310041;2.浙江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杭州310014)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媒体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媒体腐败现象也日益突出。本文分析了媒体腐败的本质、特点、表现及成因等,并针对媒体权力运行中的风险点和监督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推行“阳光用稿”+“阳光业务”+“阳光决策”+“阳光用人”+“阳光采购”模式的权力阳光运行机制,从而有效预防和治理媒体腐败。 关键词:媒体腐败权力寻租新闻寻租阳光机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新闻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对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促进改革开放,维护社会稳定,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与此同时,新闻媒体的腐败现象也日益突出,且有蔓延发展之势,不仅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的良好形象和声誉,也影响到党的新闻传播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媒体腐败的本质及表现 (一)媒体腐败的本质———权力寻租。作为大众传播工具,媒体掌握着强势话语权,这种权力是基于公民知情权的一项公权力。在我国,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其拥有的强势话语权,即新闻权力尤为突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强势话语权的垄断导致寻租,寻租导致媒体腐败。其寻租关系表现为:媒体寻租者通过非法、违规支付利益的形式来谋求新闻资源的使用权,即寻租者“租用”新闻传播权实现自己目的,而付给媒体或媒体从业者一定“租金”;招租者通过非法、违规索取利益的方式将新闻资源出让,或按寻租者意志进行新闻资源配置,从中获得好处。因此,媒体腐败同其它领域的腐败一样,其本质也是一种“权力寻租”行为,即握有公权者以权力为筹码谋求获取自身经济利益的一种非生产性活动。 (二)媒体腐败权力寻租行为的表现。近年来,媒体腐败现象层出不穷,花样翻新,有些传媒单位和从业人员利用所掌握的新闻权力,避开各种法规、道德等约束,来谋求非法经济利益即进行新闻权力寻租,呈现出由新闻传播环节“寻租”向经营管理环节“寻租”蔓延;由个体“寻租”向集体“寻租”蔓延;从一般从业人员向高层管理者的职务腐败蔓延等特点,其具体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1.炮制“有偿新闻”。媒体或媒体从业者应广告客户的要求,租借传媒资源,把没有新闻性的内容甚至虚假信息写成新闻形式予以报道,并谋取私利。这种“新闻寻租”在商业竞争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 2.传媒贿赂———“有偿不闻”。这种由新闻媒体所享有的舆论监督权所派生出来的对某些不正常现象、负面评价的控制权力,是传媒行贿现象中极有利益空间的寻租资源。媒体从业人员在实施舆论监督时,接受被监督单位和人员的贿赂,从而放弃舆论监督权。若媒体或媒体从业者利用某些负面信息而采取威胁的手段,扬言曝光,进行勒索,则被称为“传媒敲诈”。 3.传媒制造“广告新闻”。有些媒体为了创收,有意混淆新闻与广告的界限。在新闻栏目、新闻版面、新闻时段上故意模糊新闻与广告的界限。如:有的平面媒体为了迎合广告客户的需求,有意打“擦边球”,将广告版改成“专版”、“形象报道版”等,试图以新闻报道的形式遮掩盈利性的广告行为。 4.跻身商业链条,侵害公益属性。一方面媒体需要广告支持,另一方面商家追求媒体效应,两者共建利益共同体。新闻媒体介入商业策划活动,或策划新闻、活动以吸引商家参与,或帮助商家策划、报道商业活动,或与商家联手策划商业新闻,而商家则以广告或“活动费”的方式回报媒体。这种表现形式还包括,传媒从业者在担当舆论监督角色的同时,又以其他角色进入商业领域,利用记者身份和媒体背景从事经营活动,难以保障媒体应有的公平、公正属性。 二、权力寻租性媒体腐败的原因 由于行业体制、法律规范、制度管理等方面的漏洞和缺陷,权力寻租性媒体腐败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危害媒体公信力,严重侵害公众的知情权。分析权力寻租性媒体腐败产生的原因,不外乎以

山西2018公共法知识考试多选答案解析

多选题 B 1、《保守国家秘密法》明确规定,绝密级国家秘密载体的(),应当指定人员负责,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传递外出携带收发 C 1、从监督环节看,新修订的《预算法》涵盖对政府预决算的(全选)环节的监督。 D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城乡社区养老服务,鼓励、扶持专业服务机构及其他组织和个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全选)等多种形式的服务。 2、党员必须履行下列哪些义务?(全选) 3、党员享有下列哪些权利?(全选) 4、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它的基本任务包括(全选)。 5、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的职权包括(全选)。 6、党必须按照()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7、党的()全面领导党内监督工作。 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8、党委主要负责人在推进法治建设中应当履行的职责有(全选)。 9、对失职失责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不论其责任人是否(),都应当严肃问责。 提拔调离转岗退休 10、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必须坚持(全选)。 11、党员犯罪,有下列哪些情形之一的,应当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判处刑法规定的主刑(含宣告缓刑)的 被单处或者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 因过失犯罪,被依法判处三年以上(不含三年)有期徒刑的 12、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包括(全选)。 13、党组织在纪律审查中发现党员有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徇私舞弊、浪费国家资财等违反法律涉嫌犯罪行为的,应当给予()处分。 留党察看撤销党内职务开除党籍 14、党的领导干部的问责方式包括(全选)。 15、党员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的,或者人民法院依法作出有罪判决并免予刑事处罚的,应当给予()处分。 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2018年4月自考00658新闻评论写作试卷及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新闻评论写作试卷 (课程代码00658) 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面属于署名电视新闻评论的是 A,本台评论 B.本台评论员 C.编后话D.电视新闻述评 2. 在国内众多报纸的论坛型专栏评沦当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A.《人民日报·人民论坛》 B.《文汇报·文汇论坛》 C.《新华日报·新华论坛》D. 《辫放秘搬·解放论坛》 3,绝大多数短评是以下列一种方式发表的 A.围绕人们的议论 B.根据上级指示 C.配合大型评论D.配合新闻报道 4.针对实际工作中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闻题所进行的报道和评述,我们将其称之为 A.形势述评 B. 事件述评 C.思想述评 D. 工作述评 5.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之后,是编者依托报道有感而发的一种抒情、联想翻议论性文字,我们将其称之为 A. 文前按语 B.文中按语 C.注释按语D.编后 6.新闻评论想要说服受众,主要靠 A,语言的魅力 B.生动的形象 C.合理的结构 D.逻辑的力量 7. 由实况音响与辫说共同构成的音响报道是广播新闻的主要报道形式之一。两广播评论 中常见的音响报道是 A.广播述评 B. 主持人点评 C.本台短评 D. 记者连线 8.以下不属于评论论据中的理沧性论据是 A.公认的道德规范 B.古今中外哟格言、谚语

试论权力寻租行为及其防治

试论权力寻租行为及其防治 【摘要】权力寻租行为是造成官员腐败、社会不公和社会动乱的源头。寻租腐败的问题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日益突出。本文将通过分析权力寻租行为的含义、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字】权力寻租;防治;制约机制 0.引言 权力寻租行为是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阻碍。在我国现行的市场经济的监督体系中,存在着许多缺陷。如果没有规范的监督机制,会造成政府部门在调控经济的过程中的权力寻租行为的泛滥,削弱了政府调控对经济的积极因素。 1.权力寻租行为的含义以及危害 1.1 权力寻租行为的含义 寻租是指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而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的活动。它包括“旨在通过引入政府干预或者终止它的干预而获利的活动”[1]。这一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安·克鲁格提出。资源的优化配置要以有效控制作为发展条件,产权的归属决定了交易成本的水平。权利的结构和制度的规则会决定产权的归属。 人类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有两种:有一种是就像企业等经济组织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合法的对利润的追求,通过正当的生产性活动增进自己的福利。另一种是如政府部门用自己的特权,通过设置一些收费项目的方式,来为本部门谋求好处,是通过一些非生产性的行为获得利益的行为。官员通过利用手中的权利为个人捞取好处,企业贿赂官员得到项目、特许权或其它稀缺的经济资源。类似这样的寻租行为是一些既得利益者对既得利益的维护和对既得利益进行的再分配的不合理的活动[2]。政府公职人员在寻租时并不是被动接受,往往是主动谋求各种利益,寻租的腐败是寻租双方的经济个体利用体制漏洞获益的过程。寻租行为往往会使政府的决策或运作受利益集团或个人的摆布。这些行为有的是非法的,有的合法不合理的。权力寻租行为往往是造成官员腐败、社会不公和社会动乱的源头。 1.2 权力寻租行为的危害 对权力寻租行为的管理不规范造成了国内经济丑闻频发。它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对社会导向有非常不利的影响。寻租行为不利于高效的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运行[3],制约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行,协调发展,对政府的公信力有不良的影响。和我过可持续发展的倡导有所违背。权力寻租行为的泛滥是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各种政府机构丑闻频发。对政府的形象是极大的威胁,破坏了人们尊崇的诚信机制,对社会风气有不良影响,还不利于高效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运行。 1.3 科斯定理 科斯理论主要的理论的核心是现代产权。科斯理论有三种定义,由施蒂格勒发明,第一种定义认为市场经济的必要前提就是产权的界定。第二种定义认为产权被明确定义,资源的利用率和产权的拥有者无关。第三种定义认为权力分配合理,那么交易成本就会降到最低。科斯理论的两个核心就是交易成本和产权。 2.权力寻租行为产生的原因 2.1 权力过分集中 在政府和企业内个别人员权力过大,决策权力过分集中,都会违背民主制度的实施。这也会影响人民的正常,协调的生活,权力过分集中,会影响公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权力

当前我国权力寻租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当前我国权力寻租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财务管理1103 郭珈瑞著名政治思想家阿克顿说过,“权力会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会产生腐败”。因此权力寻租与权力就是一种伴生的关系,自人类社会产生以后,就出现了权力,而权力的出现则衍生了权力寻租,这是亘古的社会现象,亦是权力寻租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在哲学上,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原动力。而对于一个有权力的人来说,权力的公用和私用就是一对矛盾,即权力之于公众需求的满足和对自我需求的满足,而权力对于有权人的非生产性自我满足就是权力寻租。因此,人的私欲是权力寻租产生的另一个根本原因。 以上两点是权力寻租这种社会现象产生的普遍原因,我国权力寻租现象也不例外,但是我国权力寻租也有特殊性,即我国权力寻租产生的个别原因。 一、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自秦朝以后,权力便收归中央,实行严格的集权制。并且以后历朝历代,这种趋势不断加强(元朝是历史中的特例),权力愈发地集中在某一些人或某一个利益集团手中,甚至某个人。新中国建立后,我国依然实行单一制体制,即权力集中在中央。而我国又实行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其他政党参政的政党制度,因此我国现行体制并没有改变权力过于集中的局面,并且权力的集中是相对而言的,中央对于地方来说有至高的权力,

而这种现象对于地方来说也是存在的,一级地方对于下一级权力也高度集中,因此权力集中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中普遍存在,在某一区域中权力总是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我在文章的开始就引用阿克顿的名言,“权力会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会产生腐败”。而当前我国权力过于集中的政治体制便是我国权力寻租产生的个别原因之一。 二、以上所说的历史渊源正是我国权力寻租不断衍生的另一个原因,即权力寻租在历代民众心中的影响和对意识的干扰。权力寻租这一名词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但是若说腐败,便无人不知了,腐败是概念分界更加明确的权力寻租,二者几无所异。人人都对腐败有一个明确的认知,那就是腐败是一种黑暗的、错误的社会现象,人们对于之也都持之反对的态度,可是深入到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对于腐败却只能是过多的无奈甚至妥协,更甚至是默认,尤其是在我国悠久的剥削制国家历史中,妥协思想有过之而无不及,而这种思想的不断延续则是我国权力寻租产生的另一意识层面的原因。 当前我国权力寻租现象不可谓不普遍,但其具体形式主要体现为权物交易、权钱交易、权权交易和权色交易这四大类。 以下用一个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 2009年6月8日,据中央纪委有关负责人证实,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许宗衡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在接受组织调查。 7月17日,广东省委十届五次全会通过决议,许宗衡涉嫌严重违纪,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有关规定,决定撤销其十届省委委员职务。 8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有关报告,深圳市委原副书记、原市长许宗衡,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原厅长刘友君,因涉嫌严重违纪,被依法终止代表资格。 2010年8月,中共中央纪委对深圳市委原副书记、市政府原市长许宗衡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检查。经查,许宗衡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

我国公共采购法律制度

2011年第8期山东社会科学 No.8总第192期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192 收稿日期:2011-06-17作者简介:肖 琼,中南大学博士研究生。 ①周成跃、 王绍双:《欧盟政府采购法律体系与借鉴》,《中国政府采购》2002年第6期。我国公共采购法律制度研究 肖 琼 (中南大学,湖南长沙418300) [摘要]公共采购行为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政府作为特殊消费者以契约形式将自身消费行为融入市场, 兼具公权主体和市场主体双重身份,注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特殊性。其采购行为公私化的定位以及主体、权义、责任等法律链条的分析对构建我国公共采购体系具有逻辑起点意义。作为新兴法律行为,我国公共采购法律制度初具雏形,但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法学理论研究基础不足,实证资料数据偏少,缺乏全球性视野, 亟待完善之处引人深思。本文试图从公共采购行为法律性质定性着手,深入分析我国公共采购法律制度之缺陷,冀望立足于全球化经济发展思维之上构建切合我国转轨时期经济发展需求的本土化和国际化模式。 [关键词]公共采购;法律定性;现状;本土化;国际化[中图分类号] D922.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4145[2011]08-0120-03一、我国公共采购法律制度的缺陷(一)纵横立法之间的冲突性 我国公共采购立法制度从横向分析特点是:立法粗糙、原则性规定、漏洞和空白之处太多,不能与现代市场经济新情况相适应, 缺乏与市场经济中———如“有限理性、行为经济人”等———理念的融合性。因为各级政府参与采购活动时属于具有主观性的有限理性经济采购主体, 为谋求自我效用函数最大化易出现权力寻租状态,特别是我国规定集中采购之后, 权力集中和扩张明显,商业贿赂和腐败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公共采购各法条之间协调性不够,相互冲突。如《招标投标法》 与《政府采购法》之间的关于工程招标的问题,两者的规定完全不一致,造成法律适用上的冲突。但是,两法和多法的并存是时代选择的结果,存在有其合理性,关键是法条与法条之间和执行部门之间职能协调性。例如欧共体的公共采购立法模式采用的4个指令性的法律体系,包括货物、服务、工程、公用事业四个实体性采购指令和公共、公用事业两个公共采购救济指令。2004年,欧共体将货物、服务和工程三个采购指令合并为统一的公共采购指令,同时存在 独立的公用事业采购指令以及两个公共采购救济指令。 ①所以,现代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必将对市场进行细分,不同种类的采购行为将反映出该市场特征的差异性。 从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纵向主线上研究发现上下法条不一致,协调性较差,我国的地方性采购规章、条例也较多较散,缺乏统一的立法指导,甚至在少数地区出现与上位法相抵触情况,最终造成中央和地方之间、地方和地方之间的法律适用出现既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特点又不符合法律立法精神的诟病。 (二)法律监管体系不完善 公共采购法律监管体系,本应体现采购行为的法律效用和效率, 促使采购程序透明、公正、公平。但是我国公共采购法监管法律体系存在以下问题: 1.监管程序滞后性。如《政府采购法》第七章虽有专章规定,却只是规定了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供应商, 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从法律结果分析,这是一种事后处理,对于事前、事中的责任监督,此法条并没有涉足, 如事前的采购计划编制、财政资金的预算等,事中的采购合同履行、采购的中间执行环节等情况。 2.监督执行主体模糊性。我国《政府采购法》第三十规定是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是负责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部门,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依法履行与政府采购活动有关的监督管理职能。事实上,我国的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履行管理经济的职责,经常也会参与到国家政策的 21

以打麻将为名的官场贿赂潜规则

以打麻将为名的官场贿赂潜规则 近日《羊城晚报》报道,广东五华县财政局局长朱汉军等八名官员聚赌,被实名举报,而悉数抓获。先是轻描淡写罚500元,企图以“小搞搞”蒙混过关,后经市委书记批示,纪委顺藤摸瓜,发现牵头聚赌的“正直的财政局局长”,虽然胸挂“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暗地竟然是百赌百赢、借赌受贿的“赌神”。名曰玩麻将,实为利益输送。于是,反腐铁拳砸下,“八官”全部被罢官。 广东“八官”聚赌,以赌博之名行贿赂之实,是近年来“官赌”歪风中的常见现象。随着国家反腐力度加大,公开的、公然的寻租风险越来越大,官员从明目张胆贪污腐败,转而煞费苦心,呈现隐匿性和智力化,类似“官赌”这种隐性腐败,便应运蓬勃而生。由于官员手中有权,赌博就成了下级讨好上级、“老板”拉拢官员的通幽曲径,并成为某些官员拉帮结派的纽带,升迁晋级的捷径,行贿受贿的妙术。官员好赌、敢赌、有钱赌,并非“有钱能使鬼推磨”,而是“有权能使磨推鬼”,并非赌技过人,而是权力凌人。 有首《卜算子》,勾勒当下中国“官赌”胜景:“纸牌送君归,麻将迎客到。已是红光映满面,犹有赌运俏。俏也不争赢,只管来点炮。待到盘满钵满时,他在丛中笑。”玩麻将点炮,本是最倒霉的,意味着双倍输钱,那为什么还要“不争赢,只管来点炮”呢?因为中国麻将有两种,一种是麻将,一种是官赌麻将。一般麻将靠运气和技巧,官赌麻将靠讨好和点炮。领导在官赌牌局赢得越多,陪赌者就能在局外赢得越多。领导赢的是钱,陪赌者赢的是“人情债”,是“关系网”,是领导手中的公权魔力。官赌牌局没有输家,都是赢家,或钱权交易,或期权寻租,个个都“在丛中笑”。 领导牵头打“工作”牌,已成一种公务潜规则。有的政府后勤机构,甚至公开正名,美其名曰:接待就是生产力,牌桌就是友谊会。在各种冠冕堂皇之下,道不尽藏污纳垢。赌博成了贪官们的娱乐方式,腐败成了贪官们的生活方式。一日不赌,如隔三秋;一日不贪,手挠心痒。历年被揪出的巨贪们,官职不同、叱咤风云历史不同、落马方式不同,但大多具有“好赌成性”的共同特质。近些年来,参赌官员纷至沓来,前赴后继。从经济管理和企事业单位发展到党政机关、司法机关,级别从低向高蔓延;赌博行为从偷偷摸摸到公开无忌;赌博时间从休闲到通宵达旦甚至利用上班时间;赌博地点由国内向境外延伸;赌资由私款发展到挪用公款。贪官们用扑克输光了自己人品、官德的底牌,用麻将筑起贪腐的长城,也筑起了自我毁灭的坟墓。 由于赌博输赢与行贿受贿在法律定性上的重大区别,通过赌博的形式送钱或收钱,贪官们容易产生“赌博赢钱不是贪污”的道德自慰和行为放纵,渐渐地“官赌”泛滥成灾,成为新形势下的“最佳贿赂通道”。法律专家认为,政府应加大反腐力度,明晰“官赌”的法律后果,形成严厉的心理震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