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自然界中的氮循环》教案2

《自然界中的氮循环》教案2

《自然界中的氮循环》教案2
《自然界中的氮循环》教案2

《氮的循环》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的途径、形式及所涉及的物质。

2.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 、NO 、NO2的性质。

3.了解氮氧化物溶于水生成硝酸的有关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方法和基本思路。

2.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

3.培养学生探究、观察、总结、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氮气、NO和NO2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

氮氧化物溶于水生成硝酸的有关计算。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如何利用氮循环?

新课讲解:

通用技术教案设计的一般原则

通用技术教案设计的一般原则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通用技术教案:设计的一般原则 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有关“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中“设计的一般原则”的学习,通过一个个学生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实例和案例为载体来展开教学的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和分析,在完成教与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到作为设计者来认识设计的一般过程与原则,掌握相应的设计方法和思想。 2、教学目标: 本节课授课类型是新课授课。针对学生前面已学习的关于设计与技术的关系和设计的一般过程的基本知识,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 B、理解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关系; (2)、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某个产品。能对有关的典型设计案例和产品进行设计的一般原则分析,培养学生的设计评价能力。 (3)、态度和情感: 培养学生认真的、严谨的、有计划的设计精神,让学生认识到设计的一般原则之间互相关联、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关系,设计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4)、重点和难点: 会用设计的一般原则来评价某个产品。 3、教学手段: 本节课使用通用技术专用教室进行多媒体教学。 因为本节课的内容以案例阅读分析和师生及生生互动交流为主,学生自主学习为辅,如果单纯的口头语言讲授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而直观的设计案例和产品图片和相关教具、详实的技术典型案例的提供可以辅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参与讨论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教学内容的枯燥无味,加快课堂教学的节奏,增大教学的信息容量,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4、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师生互动交流,生生互动讨论,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等教与学方法。积极创

湘教版必修一《洋流》教学设计

《洋流》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I)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二课《洋流》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属于对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学习,从课程标准要求看,本节课不再以世界洋流分布的成因为重点,而重在学习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难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存量来看,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海洋的一些知识。在本章前几节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已初步掌握岩石圈和大气圈中有关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知识,洋流的运动也体现了物质的运动和能量交换,因此,学习洋流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类似知识的延续。 从学生的学习热情来看,他们比较关注对地理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看,他们一般都具备读图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解决一些地理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运用地图,从分布位置、运动方向、寒暖流的位置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 (3)掌握洋流的主要成因; (4)能举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气候、渔场、海运、海洋污染)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对比、分析,根据教师给出的学法指导归纳出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读图对比归纳法; (2)根据归纳出来的分布规律,能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分组合作学习法、自主评价法; (3)对比自己画出的模式图与专家画的模式图的不同,分析洋流的主要成因──

[通用技术必修 技术与设计2]《流程的设计》教学案例

《流程的设计》教学案例 引言 高中新课程改革强调学习方式的改变,提倡合作与交流,提倡“做中学”。如何将新课程的理念具体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是教学实践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本人在通用技术课堂内做了一些尝试,有一定的体验。 教学内容分析 在学习广东版教材第二章第一节《了解流程》和第二节《流程的组成与描述》后,学生对流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究竟怎样进行流程的设计呢?于是根据《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内容标准“(3)能分析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并画出流程设计的框图。(5)能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对象进行流程设计或流程的改进设计。”,仍然以《技术与设计2》(广东版)的第三节《流程的设计》作为教学的主要载体,并参考苏教版和地质版两个版本的相关内容展开教学。 流程的设计是对前述流程的基础知识的运用和为流程改进设计打基础的,因此这部分知识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一般的设计方法和过程相同,但具体的设计思路有所不同。为了让学生理解“设计一个流程,一定要对其内在的性质和运作规律了解的较清楚,综合考虑各相关因素而进行设计”,所以先分析讲解一个简单流程设计案例的全过程,然后让学生分组亲历一次简单流程设计――“用植物的色素染布的工艺流程设计”的全过程,并进行相互学习、讨论、交流和评价,从而逐步体会和掌握简单流程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对象分析 在学生已学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引导他们从生活中的流程设计案例出发,学习流程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使学生不但走进了生活,拓展了空间,而且还延伸了观察、想象、思考和创造的空间。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和技术活动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交流讨论、协作解决问题和表达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还可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生面对技术世界的信心和责任感。 教学目标及分析 1、能分析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2、能画出流程设计的框图。 3、能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对象进行流程设计。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除了要达到以上目标外,关键的还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能分析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并画出流程设计的框图。 2、能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对象进行流程设计。 教学难点 能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对象进行流程设计。 教学策略 教学资源准备 1、教师:提前一周通知学生上网查找有关染布的知识,特别是染布的工艺流程;制作CAI课件;准备活动课所需的材料(烧杯、三角架、石棉网、酒精、酒精灯和酒精喷灯、玻璃棒、棉布、毛线、3%的明矾作为媒染剂)。 2、学生:查找资料;准备蜜桔皮、茶叶等。 教学过程设计

祝福教学设计完美版

《祝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 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4.理解环境的作用。 【教学重点】 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把握环境描写的巨大作用,体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 【教学难点】 1.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涵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教时安排】 3教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鲁迅先生曾在《灯下漫笔》中将中国封建社会概括为两个时代,在《狂人日记》中他说:“中国的历史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在浸透了封建文化的环境当中生活着的中国百姓,不敢对生活有什么奢求,他们只求生能存命,死后安魂。可就是如此可怜的要求,也被社会冷漠的拒绝。这即所谓先生所说“想做奴隶而不得”。在天地圣众歆享牲醴的爆竹声中,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可怜女人,躺在了写着“吃人“二字的历史上!今天,我们一起来看鲁迅先生的《祝福》。 二、整体感知 [互动设计1] 相关知识 《彷徨》:《彷徨》是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1926年8月出版。收录了1924年至1925年所写的小说11篇。《祝福》是第一篇。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社会现状,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当时自己忧愤的心情。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写作背景: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依旧。妇女始终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民国初年政府颁布的“褒扬条例”中,就有“表彰节烈”的条款。“五四”运动前后,“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礼教观念流毒甚广。鲁迅一向痛恶封建思想观念,同情劳动妇女。1924年前后,鲁迅写了《娜拉走后怎样》《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抨击束缚妇女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杂文,《祝福》则是以小说的形式来剖析病态社会,以引起疗治的主意。 贞节:从宋代起,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封建思想趋于保守、僵化、反动,反映这种趋势的理学出现了,代表人是程颐、朱熹。理学口号是“存天理,灭人欲”。夫权自然是“天理”,而寡妇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欲”破坏了这个“天理”。理学提倡妇女守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寡妇再嫁当然不可以,就连未婚夫死了,也要为他守一辈子。最后更残忍地提出妇女要为死去的丈夫或未婚夫自杀殉死,并为这样的妇女立牌坊。封建思想已经发展到灭绝人性的地步。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水循环和洋流》教学设计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水循环、洋流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了解陆地水体运动转化规律。 3.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4.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习水循环和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水循环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2.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3.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观点。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点 1.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2.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3.分析洋流对地理环节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 1.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洋流的分布规律。 六、教学方法 1.小组式讨论法; 2.多媒体教学法; 3.读图分析讨论法; 4.案例分析法; 5.启发式讨论法; 6.自主学习法。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播放录像】有关台风及其影响的新闻报导(或图片)。 【教师提问】2004年8月12号晚浙江省遭遇台风“云娜”袭击,在13个小时内,台风夺去了115条生命,卷走了153亿元的财产,有859万人不同程度受灾,给浙江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请同学们思考,台风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 【教师点评】台风有三大危害和一大好处:(l)暴雨灾害,(2)狂风灾害,(3)台风风暴

4.4.2设计与实施雨水收集池水位控制系统-【新教材】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案

四、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任务二设计与实施雨水收集池水位控制系统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设计控制系统的方案,并搭建一个控制系统装置或模型。 2.对所搭建的控制系统进行调试运行以及综合评价。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设计控制系统的方案,并搭建一个控制系统装置或模型。 2.对所搭建的控制系统进行调试运行以及综合评价。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任务引导法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下雨天,雨水收集池的水位不断升高,当水位升至溢水口时,声光报警装置启动,同时水泵开始向位于高处的蓄水箱抽水。当雨水收集池的水位降到水池高度的1/4时,应停止抽水。 2、新课学习 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 闭环控制系统用于实现不同的控制目的,要求往往也不一样。对于简单的闭环控制系统,有以下基本要求: 第一,一个闭环控制系统婴正常工作,首先必须是稳定的。如输出量发生偏离,

系统通过动态调整使被控量回到平衡状态,系统的这种词整过程有可能使系统产生振荡。若振荡呈逐渐衰减趋势,能很快稳定下来,还属于稳定系统,否则就是不稳定系统。 第二,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必须符合要求,即系统的输出量与给定值之差应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第三,闭环控制系统应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 在进行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时,几项控制要求之间往往会产生矛盾,而要结合具体问题全面解决或有所侧重地解决。 情境展示:同学们设计和制作好的雨水收集池,在雨水过多时会发生漫溢,在不下雨时又因为水位过低而无水可用,针对这一问题,大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问题分析:雨水收集池水位报警和水位控制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当雨水收集池的水位升到羞水口时,发出声音报警;当雨水收集池的水位到达雒水口时,把水抽到高处的冲网蓄水箱;当雨水收集池的水位降到水池高度的1/4时,停止抽水。根据设计要求,当雨水收集池的水位升到浴水口时,需要报警;一旦水位降到澄水口以下时,就取消报警。这部分采用开环控制即可。 当雨水收集池的水位升到溢水口时,需要启动水泵开始向高处的冲厕蓄水箱抽水,直到雨水收集池水位降到水池高度的1/4时停止抽水,这部分需要采用闭控制来实现。 主要过程: 采用两个控制系统共同实现上述功能:一是报警系统,二是水位控制系统: 1、报警系统 采用水位传感器检测水位,当水位达到澄水口时,使电磁签电器闭合,电路接通,声光报警。当水位降到溢水口以下时,电磁鳖电器断开,声光报警取消。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难点: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二)知识目标: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三)能力目标: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教学活动: 活动一:导入新课:鲁迅《自嘲》一诗 活动二:回顾知识点:小说是什么?(定义) 师生互动,回答: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出示幻灯片)小说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概括,通过叙述人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展开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艺术的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出示幻灯片)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活动三:回忆:情节包含几个阶段呢? 学生回答:一般包含(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尾声) 思考:本文是不是按照这个顺序安排的情节结构呢?这样安排有何好处? 明确:本文是按照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来安排的,是倒叙手法。 活动四:倒叙的手法的作用? 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活动五:祥林嫂就是在家家户户祝福声中死去的。她死了,没有人为她难过,没有人为

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学设计

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第二节《流程与设计》实践课(教案) ——鲁班锁的设计与制作(2课时连堂) 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王涤生430100 一.教材内容分析 苏教版《通用技术(必修)》的《技术与设计1》前三章让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知识以及设计的一般过程和原则”,第四章至第六章主要学习“方案的构思方法和创造技法”,第七章让学生学习设计,体验实践,从而使学生对“技术与设计”由感性认识很快上升到理性认识。是学生了解技术、学习技术、体验技术、感受技术的入门课程,能让学生在“探究、试验与创造”氛围中,顺利地“走进技术世界”。 《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三节简单结构的设计》”中,选取“简易相片架”作为载体,让学生体验了“结构与设计”,熟悉了“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此刻,在《技术与设计2》“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第二节流程的设计》”中,特意增加2—3个课时,选取《鲁班锁的设计与制作》这个载体,让学生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自己选择合适的工具、设备,选择合适的制作工艺及方法,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制作“鲁班锁”,是激起学生学习技术、掌握技术、探究技术、崇尚技术的最佳课程资源配置。 “鲁班锁”的特殊结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技术结晶,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建筑技术上的瑰宝。学生通过对“鲁班锁”的探究,重现了我国古代技术的智慧,让他们体验了“结构与设计”及“流程与设计”的关系,使他们不仅对“模型及其结构的自然统一关系”有了实质性认识,增加了对《技术与设计2》的学习兴趣,也促进了他们技术素养的提高。 教学中设置《鲁班锁的设计与制作》内容,能强化《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的知识结构,又可为后续课程《系统与设计》作好铺垫,凸现了《通用技术》的特点,符合《新课标》原则,我们将其作为“校本研究”设置在《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教学之中。 二.教学活动的重点 1.让学生通过制作鲁班锁,体验“模型的制作”的全过程。 2.让学生了解木工加工技术与工艺,感受传统木质榫结构的独特魅力。 3.让学生感受工艺不仅影响产品的外观而且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4.让学生熟悉常见工具的使用方法。 5.让学生准确的识读三视图,并能根据三视图的特点制作鲁班锁。 6.让学生初步了解制作流程,为学习后续知识《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知道工艺的含义和常用工艺的种类。 B.了解常用的工具和设备,知道根据工艺要求选用适合的制作工具。 C.学会木料的常用加工方法,掌握锯条的安装方法,起锯的方法,凿子的使用,以及凿子、锉刀、砂纸的使用(为安全起见,我们选Φ2.5mm×150mm小型平口起子为代用品)。 D.掌握三视图的绘制、识读及其在木工技术中的具体应用。

高中地理:水循环和洋流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学案 知识摘要 1.水圈的组成,水圈中水体的组成及作用。 2.水循环、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其意义,不同类型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 3.洋流、洋流的类型、分布规律,洋流的成因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结构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地球上各种水体储量由多到少依次是() A.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 B.冰川水、生物水、河流水 C.冰川水、河流水、地下水 D.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2.下列地理事物中,直接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有() A.塔里木河 B .天山冰雪融水 C.长江 D.未登陆的台风 3.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A.大气环流B.水循环C.地壳物质循环D. 洋流的运动 4.关于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很大 B.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无季节变化 C.所有河流的流量都有显著的季节变化

D.我国大多数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很大 5.右图是我国某地区一条河流受三种不同水源补给而形成的全年流量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永久积雪冰川补给②是雨水补给 ③是地下水补给④此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6.地球上储水量最多的淡水是() A.地下水 B.冰川 C.河水 D.湖泊淡水 7.下列关于洋流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大西洋暖流是密度流 B.赤道逆流是风海流 C.秘鲁海流是密度流 D.加那利寒流是补偿流 8.右图为某海区大洋环流示意图,该环流是() A.北印度洋海区夏季季风洋流 B.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 23o26′C.南半球中高纬海区大洋环流 D.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 9.下列渔场中,不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是() A.舟山渔场 B.秘鲁渔场 C.纽芬兰渔场 D.北海道渔场 10.2月份,下列纬度大致相当的亚热带海区中,海水表面温度较高的是() A.北美洲西部沿岸海区 B.亚洲东部沿岸海区 C.南美洲西部沿岸海区 D.澳大利亚东部沿岸海区 二、综合题 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________循环,B地 的水循环类型有________循环和________循环。 (2)a、b两条河流中,水量较稳定的是___河,判断依 据是__________。 (3)甲、乙两城市中,水资源较丰富的是_____城市, 原因是__________。 (4)水循环得以顺利完成的内因是___________;外因__________。

《祝福》教学设计 海南教赛获奖作品

《祝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赏析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把握小说主旨。(幻灯显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鲁迅的小说——《祝福》,因为小说是通过安排情节、设置环境、塑造人物来表现主题的,所以我们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赏析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把握小说主旨。 昨天我们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了,那么现在有没有同学能告诉大家,“祝福”是什么意思? ——“祝福”字面的意思是:祝人平安幸福。 小说中的“祝福”具体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鲁镇年终的大典,为的是“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 那么鲁迅的这篇小说为什么要命名为《祝福》呢? ——“祝福”是小说的主线,也是故事发生、发展的典型环境。(如果学生答不上来,则引导学生阅读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部分,明确故事是在祝福中开始,又是在祝福中结束的,所以它是小说的主线,也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即典型环境)(幻灯显示)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析这个典型环境。 二、赏析典型环境(8分钟) 1、请同学们齐读小说第2自然段中有关“祝福”景象描写的句子。 2、请同学们找一找在“祝福”中男人在做什么,女人在做什么? ——男人祭祀、祈福,女人劳作 3、在“祝福”中男人和女人分工的不同,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鲁镇是个男尊女卑,等级森严,封建守旧的地方。(学生能答出男尊女卑即可。若学生答不出来,则教师说)(幻灯片显示) 我们的主人公祥林嫂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祥林嫂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么祥林嫂的命运会是怎样的呢? 三、品析祥林嫂的形象(20分钟) 1、小说集中描写祥林嫂肖像的地方有三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把它找出来。(幻灯片显示)(学生齐读) 初到鲁镇:“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 再到鲁镇:“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临死之前:“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2、为什么祥林嫂初到鲁镇的时候“头上扎着白头绳”?(幻灯显示) ——死了当家人,是个寡妇。(幻灯显示) 3、她是怎么来到鲁镇的?——逃出来的(幻灯显示) 4、为什么要逃出来? ——不想再嫁。(如果学生找不到,就引导学生读18页的相关内容) 5、为什么不想再嫁? ——因为按封建礼教要求,女人要为死去的丈夫守节,一个女人如果再嫁就不是人了。她的逃婚是她对自己命运的第一次抗争。然而这次抗争失败了,她被她婆婆抢了回去,卖给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

水循环和洋流 [学习目标定位] 1.掌握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及其意义。2.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洋流的分布规律。 一、水循环 1.概念 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2.主要环节 图中D蒸发、C水汽输送、B降水、G地表径流、F下渗、H地下径流、E降水、A蒸发。3.能量来源 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形成了循环运动。 4.地理意义 (1)维持全球水体总量平衡。 (2)使地表物质得以运动,并塑造地表形态。 (3)伴随着能量转化和交换。 (4)使水成为洁净的可再生资源。 5.人类活动的影响 影响环节影响方式 蒸发A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 降水B人工增雨 地表径流G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二、洋流模式图 1.概念: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较为稳定的流动,又叫海流。2.分布规律 (1)副热带环流:如图中A所示。 中心:大约在南北纬25°~30°的地区。 (2)副极地环流:如图中B所示。 中心:位于60°N附近。 组成:大洋西部为寒流,东部为暖流。 3.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地区间的能量交换。 (2)通过能量交换改变流经区域的环境特征 {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思考 1.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影响水循环中的哪个环节? 答案主要影响的是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

2.暖流水温一定高于寒流吗? 答案不一定。寒流与暖流主要反映洋流的性质,只与同一海区比较。事实上,一些热带地区寒流的水温高于寒带地区的暖流。 探究点一水循环的环节与影响 探究活动阅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水循环的基本环节有哪些?水循环按照空间范围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2)为水循环提供能量和动力的是什么?水循环联系了自然界的哪些圈层? (3)大量砍伐树木会对当地水循环带来什么影响? (4)人们修建水库、挖渠引水等措施主要影响水循环的哪个环节? 答案(1)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水循环按照发生领域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类。 (2)为水循环提供能量和动力的是太阳能和地球重力。水循环联系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3)大量砍伐树木会使当地树木的蒸腾作用减弱,大气的湿度、水汽的含量和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减小,影响水循环和水量平衡。 (4)主要影响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 反思归纳水循环的类型与意义 图示

[通用技术必修 技术与设计2]“流程的设计”教学设计

“流程的设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小铁锤加工流程的设计,能分析流程设计中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并画出流程设计的框图。 2.能对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事项进行流程设计。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会分析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及设计的表达。 难点:画出流程设计的框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1)流程设计的目标 ①工作和生活中流程设计的目标: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等。 ②生产活动中流程设计要实现的具体目标。 思考:在生产流程的设计中,除了上述所列设计目标外,还应考虑哪些目标? (2)流程设计中的基本因素 生产活动的流程设计的基本因素主要有材料、工艺、设备、人员、资金和环境。 “马上行动”: 1.处于城乡结合地带的某乡,现要在乡里新建一个小化肥厂,在流程设计上应考虑哪些因素?

2.要把北方的大豆移栽到南方,在流程设计上需要考虑哪些相关因素? 学生回答1:流程设计上需要考虑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减少污染排放、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选用精良设备和技术人员以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安全生产等。(大力表扬学生的环保意识) 回答2:将北方大豆移栽到南方,从种植流程上需要考虑适合种植的季节、气温、湿度、土壤、病虫害等因素,还有,要注意是否会引起生态不平衡。 教师补充由于动植物引进而引起的生态不平衡的例子。(见后面小资料部分) 生活和生产中流程的设计有两种情况:一是流程的若干环节是显性的,也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较容易描述,如上一节课的案例“洗衣、煮饭与烧菜的流程安排”中的流程,洗衣机洗衣服的流程,邮寄包裹的流程,邮局邮件的分捡流程设计等。 (学生描述邮寄包裹的流程设计,教师板演框图。) 然而,另一种流程的设计是隐性的,要通过进行大量的试验和漫长的探究才能得出的,例如,上一节课的案例“轴承的连续式淬火的工艺流程”、合成氨的工艺流程案例等。 “案例分析:合成氨的生产工艺流程” 首先用适当的方法生产出合成氨的原料-------氮气和氢气。氮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在合成塔内500℃和300atm条件下,通过催化剂的作用产生氨气,再通过氨分离气不断地把生成的氨分离出来,同时未转化的反应气体再进入合成塔循环加工,这就是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的产生是一个对其内在属性和规律探索的过程。19世纪初,经过化学家上万次的试验,最终才得出在500℃高温下和300atm的条件下能合成出氨,但转化率仅有2%~8%的试验结论,后来又经过不断的试验才形成现在工业生产上使用的较为成熟的合成氨生产工艺流程。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案例,并思考: 问题1.这个案例包括了哪些环节,它们的时序如何? 问题2.如何将氨合成的流程图画出来,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这个流程? 问题3.画流程图关键要注意什么? 问题4.合成氨的流程设计与前面提到的洗衣机洗衣服的流程,邮寄包裹的流程设计相比,有什么特点?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 问题1解答:合成氨生产流程包括了以下的环节和时序—— (1)先进行原料气(N2、H2)的制取-----制取环节; (2)气(N2、H2 )的净化,除杂质-----净化环节; (3)用压缩机压缩(至高压状态)------压缩环节 (4)氨合成----合成环节; (5)最后进行氨的分离,得到浓氨并将未完全反应的N2、H2送回合成塔,再循环加工利用----分离环节。 问题2解答:如果用框图表达流程,合成氨的流程设计可以如下图:

祝福优秀教案

祝福 鲁迅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一)导入: 在座的各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名和姓,可是在旧社会,有好多生活在最底层的女人就没有名字。她们地位低贱,连享有名和姓的权利也没有,只能作为男人的附庸而存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的《祝福》,看看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是如何把一个善良的妇女逼上绝路的。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动作、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2.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情感目标: 准确把握祥林嫂的性格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原因。二、设疑激探,自主学习 (一)自读课文,注字音: 钝dùn响间jiàn或惴zhuì

悚然sǒng 踌蹰chóu chú寒暄xuān 谬miù种形骸hái 拗niù不过 沸fèi反盈天新正zhēng 贺家墺ào 呜咽yè桌帏wéi 讪讪shàn 敛liǎn 怔怔zhèng 咀嚼jǔjué 陈抟tuán 朱拓tà荸荠bíqí (二)作者简介: 鲁迅(1881__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 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98年离家到南京学习,1902 年留学日本,原学医,后弃医从文,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 年回国。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主要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热风》《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 自由书》《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花边文学》《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 文末编》。

苏教片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全套教案(最完整版)

高一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 全 册 教 案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一)教材分析“技术的”是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必修1的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的第一节内容,.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技术人类需求技术的。使学生感受技术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方法。直观图片、详实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引领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通用技术课程介绍 1.何为是通用技术课程? 通用技术课程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2.为何要开设通用技术课程?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技术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客观存在,成为引起和应对社会变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技术素养是当代青少年的基本素养,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核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3.如何学好通用技术课程? ⑴在学习中要学会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学中做,做中学,积极参与技术活动和亲身经历、体现设计过程。 ⑵学习中要采取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方式,促进能力的提升。 ⑶注意运用教材,明确“学习目标”,注重技术思想与技术方法

的学习,注重探究和实验。教学内容 [板书](一)技术的含义[板书]1.技术的产生创设情境 归纳总结指导学生阅读教材004页内容 人类在生活中,需要着衣以遮身御寒,于是有了纺织、印染、缝制技术的产生;需要进食以补充能量,于是有了食品烹饪加工技术以及农作物栽培、家畜饲养技术的产生;需要住所以避风挡雨、抵御外来侵害,于是有了建筑技术的产生;需要出行以认识更广阔的世界,于是有了车船制造技术的产生;需要交往以保持与别人的联系,于是有了通信邮电技术的产生…… 结论:从人类磨制石器、钻木取火开始,技术就为满足人类需要而开始了它的历史旅程。阅读教材人类的需求不断推动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板书]2.技术的发展创设情境 案例分析: 从火到灯――人类走向文明的历程 阅读教材理解技术的发展过程 归纳总结讨论: 1.如果人类没有控制和利用火的技术,没有发明灯,那么世界将会是怎样的? 2.人类对光的需求,怎样推动了照明技术的发展? 总结:人类的需求不断推动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讨论并回答案例分析:

水循环和洋流的教学设计复习过程

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 一、课程标准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水有三态变化,在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水是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对于人类来讲水的作用重大。 地球上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中。陆地各种水体不仅自身都有各自的运动系统和运动规律,而且它们之间又彼此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较大的循环系统,而这一循环系统仅是全球水循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节第一部分讲述了陆地水的组成及主要水体类型;第二部分讲陆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转化运动、相互转化关系;第三部分说明了陆地水的更新,即阐明了全球水循环运动的过程和律;第四部分从水循环运运的角度讲述水循环运动的能量转化;最后讨论水循环的意义。关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材主讲三点:1、维持全球水体动态平衡,促使水资源更新;2、水循环既是物质流又是能量流,它促使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能量传输转化;3、水循环影响全球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洋流是本节重点,主要讲两个问题:第一是表层洋流分布规律,着重讲中低纬海区洋流表层洋流。第二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首先概括了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的影响,然后通过学生活动分析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以及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这些内容湘教版教材没有,需要老师补充。 关于表层洋流分布规律,教材重点讲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可结合反气旋知识讲述其规律: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了解陆地水体运动转化规律。 3、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4、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解法表示水循环过程,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动手 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 力。 2、通过学习水循环和洋流,学会用简结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分析水循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水循环,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用科学的理论、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2、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 习惯。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祝福》教学设计 (1)

《祝福》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细节描写的分析来把握人物形象,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2.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而认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教学设想: 一、导入: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更是希望的开始,但对于祥林嫂而言,春天却是悲剧的开始。青春年少的她在夫家作牛作马,失去了一个少女最美的春天;当她满怀希望等着小自己十岁的丈夫长大能给自己一些依靠时,却在这一个春天失去了丈夫;而又是一个春天,不幸继续延续她不仅再次失去丈夫而且还失去了她所有的希望——儿子阿毛;于是在她生命的最后一个春天的开始——新春的祝福声中死去了。鲁迅先生把祥林嫂的不幸都安排于春天,是别具匠心的。把一个女人悲惨的一生安排于充满希望和快乐的环境中,在写法上叫做——以乐景衬哀情。 二、祥林嫂的一生无疑是一个悲剧,那么造成她人生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封建礼教 三、谁造成了她的悲剧? 首先是“我”的逃避回答起了最后的助澜作用,以我与祥林嫂之间的对话分析为重点。 问题:①我与祥林嫂对话的中心是什么? ②祥林嫂希望灵魂是有还是无?如果有会怎样?如果无会怎样? ③我的回答是什么?我为什么不正面回答? 其次是柳妈为代表的鲁镇民众的冷漠与麻木;

问题:①鲁镇民众对祥林嫂讲述的阿毛的故事有没有同情?为什么? ②柳妈对祥林嫂“一女嫁而夫”是什么态度?说明了什么? ③“捐门槛”这件事对祥林嫂有何影响? 再次是四婶为代表的帮凶的轻视利用; 问题:①“你放着吧,祥林嫂!”“祥林嫂,你放着吧!”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②四婶与祥林嫂的是什么关系?她对祥林嫂有没有同情? ③她对祥林嫂无情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最后是鲁四老爷所代表的封建礼教的残酷压迫。 问题:①鲁四老爷是什么身份?从哪里看出的? ②鲁四老爷对祥林嫂是什么态度?说明了什么? 四、小结 作为社会精英阶层的“我”逃避责任;作为同一阶层的鲁镇民众麻木冷漠;再加上四婶那样雇主的轻视利用;尤其是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礼教无形的残酷压迫,祥林嫂不死不行呀!正如丁玲所说“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地里赶,是一样使她增加痛苦。” 五、鲁迅先生曾说过“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镇就是那令人窒息的千年“铁屋”的缩影。而鲁迅先生的目的不正是号召国民奋起摧毁这千年铁屋吗?他用自己的笔为当时正在为名民主解放奔走的勇士们提供了文艺上最有力的援助。 作业:课本P24页研讨与练习第二大题,第三大题 “红对勾”练习手册 P107页 3——8题 P108页第 15 题 P109页 7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全套教案

高中通用技术必修1 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和利用。 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 一、技术的价值 1.技术与人(考试内容:技术对人类的价值;考试要求:了解(a)) ①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的需求;②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的作用。 2.技术与社会(考试内容: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考试要求:了解(a)) ①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②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③技术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内容。④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⑤技术的发展导致社会劳动力结构产生变化;⑥技术在政治、军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3.技术与自然(考试内容:技术对自然的价值;考试要求:应用(c)) ①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②人类在利用技术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一些技术或产品对环境造成负面的影响。4.技术的两面性(考试内容:技术的两面性;考试要求:了解(a)) ①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②技术的两面性,正面在于其实用性,反面在于其过分功利性及其对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动摇。 二、技术的性质 1、技术目的性 ①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②人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技术活动推动了技术的不断发展。 2、技术的创新性(考试内容:技术的发展与发明和革新的关系;考试要求:理解(b)) ①创新性是技术的灵魂所在,任何技术的发展都需要创新;②技术创新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I技术革新一般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的变革和改进;II技术发明则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③一些重要的技术的发明和革新对技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技术的综合性(考试内容: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考试要求:理解(b)) 科学技术 区别侧重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现利用和改造自然,力求有所发明 “ 怎么办” 回答“ 是什么”“ 为什 么” 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 联系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①技术作为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技术发明者在技术实现价值的过程中享有一定的权利,这些权利受法律保护;②知识产权制度体现了人们对知识的尊重和保护,并可以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走向良性循环。 专利申请过程:1、提交申请;2、受理;3、初审;4、公布;5、实质审查;6、授权。 三、技术的未来(考试内容: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技术的情感和理性态度考试要求:理解(b)) 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希望,也隐含威胁。理性地看待技术的未来,才不至于迷失在技术的世界里 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一、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①设计成为推进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②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③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改进产品的性能。 2.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①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没有技术做基础,设计将难以表现和实现;②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③技术进步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 3.设计的丰富内涵

2.422.41学案

2010——2011年度高一学年上学期地理必修一导学案 制定人:商静雪审核组长:郭加英审核主任:张贵芹时间:12.2 编号:12 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二) 1.了解洋流的概念、分类; 2.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加深理解洋流的成因及分布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的 绘图、读图能力; 3.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1.洋流的分布规律;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洋流的成因; 2.洋流的分布规律。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所谓的学生,是学生活中的知识;学生存的能力;学生命的意义……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应用于生活,地理学科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希望同学们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将我们平时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本节课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希望同学们享受到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的乐趣,希望同学们畅游的过程中顺风顺水! 二.洋流(P61) 1.概念:指大洋海水常年地沿着一定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又称为。 2. 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巨大的洋流系统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地区间的能量交换。 3.围绕副热带高压的洋流称为。该环流的中心大约在的地区。在赤道附近受和东南信风的共同作用,形成自东向西流动的洋流。洋流把南北半球的赤道洋流分隔开来。西风带内持续向东运动的洋流成为西风漂流,它盘踞在和的宽阔地带。 4.洋流按性质分为流和流;按成因又可以分为流、流和流。(温馨提示:可参考地图或练习册)

一.课内探究——组内交流 1.绘制一幅世界洋流模式简图,用红色箭头表示暖流,用蓝色箭头表示寒流,并总结洋流的成因及分布规律;(温馨提示:可参阅手中的资料及大气环流的相关知识)。 2.洋流的影响(温馨提示:多联系实际生活) 二.课外探究 1.你怎样来判定洋流性质; 2.摩尔曼斯克在北极圈以内,纬度接近70°N,却是终年不冻港,试分析其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