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三单元第三课商的近似数(教案)(1)五年级数学最新版

第三单元第三课商的近似数(教案)(1)五年级数学最新版

第三单元第三课商的近似数(教案)(1)五年级数学最新版
第三单元第三课商的近似数(教案)(1)五年级数学最新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商的近似数练习题

商的近似数练习题 1、填一填 (1) 0.9367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 (2)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位数(),再将()“四舍五入”。 (3) 13÷14的商保留一位小数要除到第( )位,约是( );保留两位小数要除到第( )位,约是( )。 2. 按照“四舍五入”法求出商的近似值,填在下表中。 3. 求下面各题的商的近似值。 56.29÷6.1 99÷101 28.74÷313.1÷4.9 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 63.8÷87 0.68÷0.95 18÷7 53.3÷4.7 保留一位小数保留整数精确到0.1 保留整数 4.张师傅8小时做零件617个,平均每小时约做零件多少个?(得数保留整数) 5.我国有五大淡水湖,其中鄱阳湖最大,面积为2933平方千米,巢湖居第五,面积

为770平方千米。鄱阳湖的面积约是巢湖面积的多少倍?(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6.一架飞机0.5小时飞行166.5千米,一只燕子每小时飞行94.5千米,飞机每小时飞行的路程约是燕子的多少倍?(得数保留整数) 7.木工师傅做一个方桌面,需木板0.65平方米。现有6.34平方米的木板,可以做多少个这样的方桌面?(得数保留整数) 8.一列火车每小时行65.5千米,从甲城到乙城用了9.3小时,一架飞机每小时飞行166千米,从甲城到乙城需要多少小时?(保留两位小数) 9.王叔叔进了一箱苹果重40千克,批发价是192元,打开箱子发现苹果烂了3千克,这箱苹果至少平均每千克卖多少元才能保证盈利不低于20元? 10.为了鼓励节约用电,某市电力公司规定了以下的电费计算方法:每月用电不超过100千瓦时,按每千瓦时0.52元收费;每月用电超过100千瓦时,超过的部分按每千瓦时0.6元收费。张叔叔家十月份付电费64.4元,用电约多少千瓦时?(结果保留整数)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平均数1教案

《平均数1》教案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突破的方法 1、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 2、难点:对“权”的理解 三、例习题意图分析 1、教材P136的问题及讨论栏目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 (1)、这个问题的设计和讨论栏目在此处安排最直接和最重要的目的是想引出权的概念和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2)、这个讨论栏目中的错误解法是初学者常见的思维方式,也是已学者易犯的错误.在这里安排讨论很得当,起揭示思维误区,警示学生、加深认识的作用. (3)、客观上,教材P136的问题是一个实际问题,它照应了本节的前言——将在实际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探讨它们的统计意义,体会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揭示了统计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4)、P137的云朵其实是复习平均数定义,小方块则强调了权意义. 2、教材P137例1的作用如下: (1)、解决例1要用到加权平均数公式,所以说它最直接、最重要的目的是及时复习巩固公式,并且举例说明了公式用法和解题书写格式,给学生以示范和模仿. (2)、这里的权没有直接给出数量,而是以比的形式出现,为加深学生对权的意义的理解. (3)、两个问题中的权数各不相同,直接导致结果有所不同,这既体现了权数在求加权平均数的作用,又反映了应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灵活、体现知识要活学活用. 3、教材P138例2的作用如下: (1)、这个例题再次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得以及时巩固,让学生熟悉公式的使用和书写步骤. (2)、例2与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权的形式又有变化,以百分数的形式出现,升华了学生对权的意义的理解. (3)、它也充分体现了统计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商的近似数》五年级教学设计

《商的近似数》五年级教学设计 《商的近似数》五年级教学设计 《商的近似数》五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五年级上册,求商的近似数 教学目标: 1.知道求商的近似值的生活意义,初步理解近似值比精确值在某种范围更有应用性。 2.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3.能根据实际不同的情况,初步学会选择确定取近似值的方法和取近似值所需要的精确度。 教学重点: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43.9095保留整数是() 43.9095精确到十分位是() 43.9095保留两位小数是() 43.9095精确到千分位是() 教师提问:0.9398保留三位小数写成0.94行不行?为什么?大小一样,但精确度不一样。 2、求下题积的近似值: 0.34×0.76 (保留两位小数)

二、自主尝试 多媒体出示例题7的情景图。 1.读题并列式 提问:该怎样列算式解答呢?说说你的想法。 19.4÷12= (总价÷数量=单价) 2.尝试计算 请你自己试着列竖式计算。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不同的解题情况。 三、展示交流 集体交流: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教师引导归纳:1个多少钱,计算的结果是1.6166666……元,我们知道以元为单位的钱数,整数部分表示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再往后表示的钱数还有意义吗?在日常生活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四、点拨探索 1、师生共同板演竖式计算。 教师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保留两位小数,计算到分。 让学生想一想:保留两位小数,除的时候该算到哪一位呢?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算到“分”,就是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算出三位小数,才能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然后再让学生思考:如果要算到“角”,需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该算到哪一位呢?为什么? 2、小结如何求商的近似值? (1)帮助学生总结出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商的近似数》教案

小数除法 第五课时 商的近似数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2、能理解商的近似数的意义。 3、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求近似数。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正确求出商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2.求出下面各题中积的近似值。(PPT课件出示题目。) (1)得数保留一位小数:2.83×0.9; (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1.07×0.56。 3.揭示课题:我们已经会求小数乘法中积的近似数了。在小数除法中,常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虽然除得尽,但是商的小数位

数比较多,实际应用中并不需要这么多位的小数,这时就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板书课题:商的近似数。)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32页例6情境图。 阅读情境图中的信息,并问:怎样解决爸爸提出的问题呢? 引导学生自主列算式,并试着计算:19.4÷12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会发现除不尽。这时,师引导学生小组交流,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通过交流,学生可能会想到:实际计算钱数时应该算到分,因为分是人民币的最小单位;也可以算到角,因为现在买东西时已经不用分了。 教师小结:根据我们的生活实际,当所买的商品数量少的时候,可以保留整数,或者保留一位小数,或者两位小数。当然如果数量很多的时候,通常会计算到分,这就要根据我们的实际需要进行取近似数了。看来取近似数一种是按照要求去取,一种是按照实际情况去取。(板书:按要求取,按需要取。) 然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算到分和角时分别需要保留几位小数? (算到分要保留两位小数,算到角就要保留一位小数。) 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除的时候应该怎么算? 小组讨论后,学生汇报: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算出三位小数,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算出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平均数 教学设计

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20.1.1平均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权”及“加权平均数”的意义,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并能利用其解决不同情境下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情境探求过程,感悟提出“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加权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深化对“权”的各种形式的认识及对“加权平均数”的本质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有所不同”的客观事实,体会“根据不同数据的权来计算其平均数”的合理性。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权及加权平均数的概念的理解,计算公式及应用。 教学难点:是加权平均数概念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知 问题1:校联欢会要从七、八年级各招幕一名主持人,现有八年级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普通话、形象的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百分制)如下表所示: 应试者形象普通话 甲8580 乙9075 学生讨论:有的学生认为普通话水平更重要一些,选择乙;有的认为形象分更重要的,选择甲;甚至有的认为无法做出选择。同学们各抒己见的过程也是同学们思考感悟的过程。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认识到学习新知的必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继续提问:如果校组委会想找一名普通话能力较强的主持人,那普通话、 形象成绩按6:4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从他们的成绩看,应 该录取谁? 学生计算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求加权平均数的方法有“法”可循,即:用各个数据与他们的权的乘积的和除以各项权的和。 一般地,若n 个数x 1, x 2, …, x n 的权分别是w 1,w 2,…,w n ,则 叫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强调权的意义:数据的重要程度,权衡轻重和分量的大小。 【设计意图】: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数据的权的作用,理解加权平均数的公式,体验成功的乐趣 ;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归纳思想方法 。 (二)指导应用,强化新知 例1:一次演讲比赛中,评委将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然后再按演讲内容占50%、演讲能力占40%、演讲效果占10%的比例,计算选手的综合成绩(百分制).进入决赛的前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如下表所示: 选手演讲内容(50%) 演讲能力(40%) 演讲效果(10%) A 859595B 95 85 95 请确定两人的名次? 112212n n n x w x w x w w w w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商的近似值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 课题:商的近似值(2)第 13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有时需要用“去尾”法或“进一”法求近似值的实际意义,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取近似值。 2.能根据除数判断商与被除数的大小关系,发现并探索其中的规律,熟练地解决相关的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得密切联系,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商的近似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会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学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选择合适的取值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揭示课题。(2分钟左右) 1.足球的单价是50元,3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个足球? 2.若足球的单价是45元,那么3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个足球? 3.明确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怎样求“商的近似值”。 二、自学例13。(12分钟左右) 1.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要求“3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个足球”,就是求什么? (2)得数应精确到哪一位?为什么? (3)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是否合理?想一想,合理的近似值应该是几? 2.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3.全班交流。 导学要点: 通常情况下,我们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但有时也要根据所求问题的特

点,采用更加灵活的方法,这样才能保证求得的结果符合实际。 三、练习。(18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独立解答,再重点讨论该怎样取商的近似值。 提示:尽管装了13壶还剩1千克油,但这1千克油仍需要1个油壶来装,所以至少需要14个这样的油壶。 2.“练一练”第2题,独立解答后思考:用“四舍五入”法取商是否合理?为什么? 提示:由于做13套之后剩下的布不够做1套,所以结果只能是“可以做13套这样的衣服”。 (二)比较练习。 1.练习十三第12题。 先计算,再比较商和被除数的大小,有什么发现? 总结:通过比较商和被除数的大小,发现,一个数除以比1大的数,所得的商比原来的数小;一个数除以比1小的数,所得的商比原来的数大。这里所说的“一个数”不包括0。 2.练习十三第13题。 不计算,直接填写比较符号。 提示:联系上面一题的计算规律进行思考。如:因为0.9比1小,所以2.07÷ 0.9的商一定大于2.07。 (三)整合练习。 1.练习十三第14题。 点拨:(1)运了3次后,余下的橘子怎么办?(2)买了8副球拍后剩下的钱能否再买1副? 2.练习十三第15题。 提示:要求行使100千米大约需要多少千瓦时的电,就是求100里面有多少个8.5。 3.练习十三第16题。 提醒:用较大的海洋面积,依次去和较小的海洋面积进行比较,并提出相应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归纳:通常情况下,还是应该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 (四)拓展练习。 1.练习十三第17题。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的教学设计

《商的近似数》的教学设计 王杰小学王红梅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3页例7及练习四的10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在现实生活中商的近似值的意义,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求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2?重视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的意识。 3、经历用“四舍五入”求商的近似值的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渗透“进一法”和“去尾法”。 重点:掌握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难点:掌握根据生活实际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教学准备:情境图、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专项训练(口算小数乘除法) 二、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我们前面学习过求近似数的方法,你能用“四舍五入”法将下面的数改写成一位小数吗?(多媒体展示) 8.591 5.246 3.995 2.762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 2、计算下面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23 X 0.85 2.14 X 1.23 独立计算,交流: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呢? 3、用竖式计算。 26.37 - 31 生独立计算 师:在计算时遇到什么问题? 生:商的小数位数较多。

师: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就会遇到这种情况,这时,可以根据需要求出商的近似值。板书:商的近似值 (让学生回顾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以及怎样保留积的近似值,为学习商的近似值做铺垫。) 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生活情境图师:爸爸给王鹏提出了什么问题?生:一个羽毛球大约多少钱?师: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2、探求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生列算式,师板书:19.4宁12 师:用计算器算一算结果是多少? 生用计算器计算, 师:你看到计算结果想说点什么?生:除不尽;小数位数太多了。师: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生小组交流。 生1汇报: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应该保留两位小数,结果大约是 1.62. 生 2 汇报:现在买东西时已经不用分了,所以应该保留一位小数,结果大约为 1.6. 师:大家说的很有道理,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保留两位小数应该除到哪一位?生1汇报:应该除到千分位。 师:保留一位小数呢? 生 2 汇报:应该除到百分位。师:取商的近似值该怎么做?生讨论,汇报:在计算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载用“四舍五入” 法求出商的近似数。 3、比较求积的近似数和商的近似数的异同。师:你觉得求积的近似数和商的近似数的方法一样吗?生:积的近似值要计算出结果再取近似值,而商的近似值只要计算出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就可以了。 (放手让学生讨论,让学生在发表自己观点的基础上,归纳出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计算23 页“做一做”,独立完成,全班交流。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40- 14 26.37 - 31 45.5 - 38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8.1 平均数》(共2课时) 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2、根据有关平均数的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 教学难点: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 教学方法:讨论与启发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某次数学测试后,你想了解自己与班级平均成绩的比较,你先想了解该次数学成绩什么量呢?(引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引例:下面是某班30位同学一次数学测试的成绩,各小组讨论如何求出它们的平均分: 95、99、87、90、90、86、99、100、95、87、88、86、94、92、90、95、 87、86、88、86、90、90、99、80、87、86、99、95、92、92 甲小组:X= =91(分) 甲小组做得对吗?有不同求法吗? 乙小组:X= = 91(分) 乙小组的做法可以吗?还有不同求法吗? 丙小组:先取一个数90做为基准a ,则每个数分别与90的差为: 5、9、-3、0、0、-4、……、2、2 求出以上新的一组数的平均数X'=1 所以原数组的平均数为X=X'+90=91 想一想,丙小组的计算对吗? 2、议一议:问:求平均数有哪几种方法? (1)X= (X 1+X 2+…+X n ) ——算术平均数 (2)X= (f 1+f 2+…f k =n) ——利用加权求平均数 (3)X=X'+a ——利用基准求平均数 问:以上几种求法各有什么特点呢? 公式(1)适用于数据较小,且较分散。 公式(2)适用于出现较多重复数据。 公式(3)适用于数据较为接近于某一数据。 3、练习:P213 利用计算器 (1)计算两支球队的平均身高,哪支球队队员的身材更为高大? (2)计算两支球队的平均年龄,哪支球队队员的年龄更为年轻? 4、加权平均数: 95+99…+92+92 30 95×4+99×4+87×4+90×5+86×5+88×2+92×3+100+94+80 30 n 1 x 1f 1+x 2f 2+x 3f 3+…x k f k f 1+f 2+f 3…+f k

最新五年级上册数学《商的近似数》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数学《商的近似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很重要。 在本册前面,已经教学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以及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这里只是通过例7一道计算钱数的应用题,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怎样取商的近似值。由于计算钱数时一般算到“分”就可以了,那么题中的结果应保留两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千分位,也就是要先算出三位小数。然后让学生自己确定,怎样把小数点后面第三位小数按“四舍五入法”处理。接着,让学生试算“做一做”中的练习题。这一题是让学生根据不同要求取商的近似值。使学生更明确,算出的小数位数都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按要求在小数除法的计算中正确地截取商的近似值。并且能够灵活的处理问题。 2、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求商的近似

值的方法。 3、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商的近似值。 2、理解求“积的近似值”与求“商的近似值”的异同。 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是从复习入手,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教师以引导为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求商的近似数,并且在练习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处理问题,使知识活学活用。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主要分以下几部分来进行教学的 (一)复习铺垫 通过复习和谈话,既回顾了上节课的内容,又揭示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今天本堂课的学习内容作准备,为学生完整地认识取商的近似值作铺垫。 (二)自主尝试 多媒体出示例题7的情景图学生通过读题列式,尝试计算来初步探究问题 这里多媒体出示生活情境图,为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五年级商的近似数练习题及答案精选

第4课时商的近似数 五年级商的近似数练习题及答案 1. 填一填. (1)保留一位小数约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2)13÷14的商保留一位小数要除到第()位,约是();保留两位小数要除到第()位,约是(). 2. 按照“四舍五入”法求出商的近似值,填在下表中. # 3. 求下面各题的商的近似值.(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99÷101 ÷31 ÷ 、 4. 张师傅8小时做零件617个,平均每小时约做零件多少个(得数保留整数.) 5. 我国有五大淡水湖,其中鄱阳湖最大,面积为2933平方千米,巢湖居第五,面积为770平方千米.鄱阳湖的面积约是巢湖面积的多少倍(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6. 一架飞机小时飞行千米,一只燕子每小时飞行千米,飞机每小时飞行的路程约是燕子的多少倍(得数保留整数.) 7. 木工师傅做一个方桌面,需木板平方米.现有平方米的木板,可以做多少个这样的方桌面(得数保留整数.) @ 8. 一列火车每小时行千米,从甲城到乙城用了小时,一架飞机每小时飞行166千米,从甲城到乙城需要多少小时(保留两位小数.)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 9. 王叔叔进了一箱苹果重40千克,批发价是192元,打开箱子发现苹果烂了3千克,这箱苹果至少平均每千克卖多少元才能保证盈利不低于20元 10. 节约用电. 为了鼓励节约用电,某市电力公司规定了以下的电费计算方法:每月用电不超过100千瓦时,按每千瓦时元收费;每月用电超过100千瓦时,超过的部分按每千瓦时元收费.张叔叔家十月份付电费元,用电约多少千瓦时(结果保留整数.) &

人教版八下数学【教案】 加权平均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加权平均数 一、教与学目标: 1、让学生会求加权平均数,并体会权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 2、能应用加权平均数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并能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二、教与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加权平均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体会权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认识到权的重要性. 三、教与学方法:探究与自学教学法 四、教与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下表是小红和小明参加一次演讲比赛的得分情况: 计算得出: 85+70+80+85=320 90+75+75+80=320 两人的总分相等,似乎不相上下? 作为演讲比赛的选手,你认为小明和小红谁更优秀?你用什么方法说明谁更优秀? (通过这一情景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给出对四项得分适当划分比例,突出各项成绩在总分中所起的作用,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二)、探究新知: 1、问题导读: (1)仿做教材 (2)例2中的4:4:2表示应聘者期末各科平均成绩、作文比赛成绩和口头表达能力等项目在评聘中的重要程度。我们分别把它们叫做____________。 (3)一般地,如果n个n个数据1x,2x,……,n x的重要程度用连比

1f :2f :…:k f 表示,其中1f ,2f ,…,k f 也叫做数据1x ,2x ,……,n x 的_______,那 么这n 个数据的平均数为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做教材 2、合作交流: 小颖在做例2时,用的是以下算式,判断小颖做得是否合理? 解:∵4+4+2=10 .20102 .40104== ∴小颖、小亮、大刚的个人总分分别是: 92.60.2950.496.4088=?+?+? 91.40.2950.490.4091=?+?+? 84.20.2930.482.4082=?+?+? (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并与例3做对比) 3、精讲点拨: 例题:某单位欲从内部招聘管理员一名,对甲、乙、丙三名候选人进行了笔试和面试两项测试,三人的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 (1)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确定录用人选,那么谁将被录用(精确到0.01)? (2)根据实际需要,单位将笔试、面试、民主评议三项测试得分按4:3:3?的比例确定个人的成绩,那么谁将被录用?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权数的作用很大,那么权数有何意义?) (在计算加权平均数时,常用权数来反映对应的数据的重要程度,权数越大的数据越重要.) (三)、学以致用: 1、巩固新知: (1)、求21、32、43、54的加权平均数. 测试项目[来 测试成绩 甲 乙 丙 笔试 75 80 90 面试 93 70 68 民主评议 50 80 70

八年级平均数教案一

20.1.1平均数(一) 教学目标: 1、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2、根据加权平均数的求解过程,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3、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从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当所要考察的总体的个数很多或者考察本身带有破坏性时,我们常常通过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来了解总体,看下面的问题:农科院为了选出适合某地种植的甜玉米种子,对甲、乙两个品种各用10块实验田进行试验,得到了各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见下表)根据这此数据,应为农科院选择甜玉米提出怎样的建议呢? 甜玉米的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是农科院选择种子时所关心的问题。如何考察一种甜玉米的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呢?这要用到本章将要学习的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的方差等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将对数据的作用有更深的体会。 以前我们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了一些了解,知道它们都可以作为数据的代表,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信息,从本节开始,我们将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探讨它们的统计意义,体会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二、讲授新课 活动1 这个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精确到0.01公顷) 师生行为:学生分组讨论,发生疑问后,教师给予引导,引出“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活动2 问题:【例1】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读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 (1)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3︰3︰2︰2的比确定,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的例7和“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来求小数的近似数. 2、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 1.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3.72 4.18 5.25 6.03 7.98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1.483 5.347 8.785 2.864 7.602 4.003 5.897 3.996 做完第1、2题后,要让学生说明其中小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二、新课 1.教学例6. 教师出示例6,要求根据书上提出的信息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

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教师问:保留一位小数,应该等于多少?表示计算到“角”。 教师要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值?”(首先要看题目的要求,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其次,求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2.做第2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师让学生按要求进行计算,巡视时,注意学生计算时取商的近似值的做法对不对.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按照不同的要求,取不同的商的近似值是怎样求出来的?(计算出商的小数的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教师问:你解题时用了什么技巧? 三、巩固练习 1、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3.81÷7 32÷42 246.4÷13 2、书上的作业。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平均数1》教案

平均数1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突破的方法 1、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 2、难点:对“权”的理解 三、例习题意图分析 1、教材P136的问题及讨论栏目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 (1)、这个问题的设计和讨论栏目在此处安排最直接和最重要的目的是想引出权的概念和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2)、这个讨论栏目中的错误解法是初学者常见的思维方式,也是已学者易犯的错误.在这里安排讨论很得当,起揭示思维误区,警示学生、加深认识的作用. (3)、客观上,教材P136的问题是一个实际问题,它照应了本节的前言——将在实际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探讨它们的统计意义,体会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揭示了统计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4)、P137的云朵其实是复习平均数定义,小方块则强调了权意义. 2、教材P137例1的作用如下: (1)、解决例1要用到加权平均数公式,所以说它最直接、最重要的目的是及时复习巩固公式,并且举例说明了公式用法和解题书写格式,给学生以示范和模仿. (2)、这里的权没有直接给出数量,而是以比的形式出现,为加深学生对权的意义的理解. (3)、两个问题中的权数各不相同,直接导致结果有所不同,这既体现了权数在求加权平均数的作用,又反映了应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灵活、体现知识要活学活用. 3、教材P138例2的作用如下: (1)、这个例题再次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得以及时巩固,让学生熟悉公式的使用和书写步骤. (2)、例2与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权的形式又有变化,以百分数的形式出现,升华了学生对

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值(1)》备课教案

商的近似值(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商的近似值的意义,学会并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2.通过学生获得求商的近似值的价值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难点:根据实际需要取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老师让你们在家里测量自己每步走多远,谁来告诉老师, 你每步走多少米?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汇报略。 教师:有个班的小朋友也在测量自己的步长,他们又是怎样测量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多媒体课件演示以下情景) 学生1:我走一步量出是0.35m。 学生2:我走4步量出是1.33m,平均每步是0.3325m。 …… 学生3:我家客厅长6m,我从一端走到另一端,刚好走15步,算出平均每步是0.4m。 学生4:我走了7步,共3m,可是我算平均每步走多远时,除不尽,算不出来,老师你能帮帮我吗? 教师:屏幕上的这个小朋友提的问题提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商的近似值。 (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刚才有的同学用只走一步测出的结果是不太准确的,因为走路时,有时迈得长一些,有时短一些,所以要多走几步测得才比较准确,比如小明走8步,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学生看时,老师告诉学生:小明走路时每步的长短大致是相近的。课件显示:小明走

8步,并量出共2.97m。 教师:请同学们帮小明算算平均每步走多少米。(两名学生板演) 2.97÷8=0.371 25(m) 教师:谁来说说0.371 25m中的“3”,“7”,“1”分别在哪一位上,各表示多少? 引导学生说出“3”,“7”,“1”分别在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分别表示3 dm,7 cm,1 mm。 教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直尺上看看7cm,1mm有多长呢?并用手指比划一下。 学生看、比划其长度。 教师:1mm长吗? 学生:太短了。 教师:1mm对我们走一步的影响大吗? 学生:不大,基本没有什么影响。 教师:既然没什么影响,每步的长度也不需要非常精确,保留到厘米就行了。怎样保留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商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教师:那么这道题的商保留两位小数应是多少?为什么? 学生:商应该是0.37,因为第3位小数是1,比5小,所以要舍去后面的小数。 教师:0.37这个商是一个近似值,我们写商时要注意什么? 指导学生说出写得数时要写约等于符号。 老师指导学生看书,特别强调对话框内容,加深理解。 教师:同学们,你们对例1的竖式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回答:这道题不需要除尽,后面两步的计算是无用的,只计算到商是0.371就行了。 教师:请同学们共同完成刚才屏幕上提出的问题,走7步共3m,平均每步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2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保留商的近似值。 2.教学例2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 教师: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7箱饮料共重53kg,平均每箱饮料大约重多少千克?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商的近似数教案

3商的近似数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教材第32页例6) 二、教学目标 1.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2.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地取商的近似数。 三、重点难点 重点: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难点:1.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取商的近似数。 2.比较求商的近似值与求积的近似值的异同。

一、复习引入 1.用“四舍五入”法将下面各数改写成一位小数。 2.61 4.179.257.038.96 2.用“四舍五入”法将下面各数改写成两位小数。 1.832 4.347 3.29510.403 3.求下面各题积的近似数。 0.34×0.78(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32×4.08(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32页例6。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都会打羽毛球吗?那同学们知道打羽毛球除了羽毛球拍还需要什么吗? (羽毛球) 师:今天王鹏的爸爸也给爱好打羽毛球的王鹏买了一筒羽毛球。(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例6) (2)理清题意。 师:爸爸给王鹏新买了一筒羽毛球,爸爸提出了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这筒羽毛球19.4元,一筒是12个,1个羽毛球大约多少钱? (3)列出算式。 引导学生自主列出算式并板书:19.4÷12≈ (4)尝试计算。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会发现除不尽。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小组交流,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通过交流,学生可能会想到:实际计算钱数时应该算到分,因为分是人民币的最小单位;也可以算到角,因为现在买东西时已经不用分了。 (5)总结:根据我们的生活实际,当所买的商品数量少的时候,可以保留整数,或者保留一位小数,或者两位小数。当然如果数量很多的时候,通常会计算到分,这就要根据我们的实际需要进行取近似数了。看来取近似数一种是按照要求去取,一种是按照实际情况去取。 (6)引导学生想一想:算到分和角时分别需要保留几位小数? (算到分要保留两位小数,算到角就要保留一位小数) (7)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除的时候应该怎么算? 小组讨论后,学生汇报: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算出三位小数,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算出两位小数,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 (8)让学生自己用竖式计算:19.4÷12。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小学五年级数学商的近似数测试题及其答案

商的近似数测试题 1. 填一填(每空1分,共19分) (1) 0.9367保留一位小数约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保留三位小数 约是()。 (2) 13÷14的商保留一位小数要除到第( )位,约是( );保留两位小数要 除到第()位,约是()。X k 2. 按照“四舍五入”法求出商的近似值,填在下表中。 56.29÷6.199÷101 28.74÷31 53.3÷4.7 4.(8分)张师傅8小时做零件617个,平均每小时约做零件多少个?(得数保留整数) 5.(8分)我国有五大淡水湖,其中鄱阳湖最大,面积为2933平方千米,巢湖居第五, 面积为770平方千米。鄱阳湖的面积约是巢湖面积的多少倍?(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6.(9分)一架飞机0.5小时飞行166.5千米,一只燕子每小时飞行94.5千米,飞机 每小时飞行的路程约是燕子的多少倍?(得数保留整数) 7.(7分)木工师傅做一个方桌面,需木板0.65平方米。现有6.34平方米的木板,可 以做多少个这样的方桌面?(得数保留整数) 8.(10分)一列火车每小时行65.5千米,从甲城到乙城用了9.3小时,一架飞机每小 时飞行166千米,从甲城到乙城需要多少小时?(保留两位小数) 9.(10分)王叔叔进了一箱苹果重40千克,批发价是192元,打开箱子发现苹果烂了 3千克,这箱苹果至少平均每千克卖多少元才能保证盈利不低于20元? 10.(13分)为了鼓励节约用电,某市电力公司规定了以下的电费计算方法:每月用电 不超过100千瓦时,按每千瓦时0.52元收费;每月用电超过100千瓦时,超过的部分按每千瓦时0.6元收费。张叔叔家十月份付电费64.4元,用电约多少千瓦时?(结果保留整数) 参考答案 1. (1)0.90.940.937 (2)二0.9三0.93X K b1.C 2. 3. 9.230.980.9311.34

四年级下册数学近似数数学作业完整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近似数 数学作业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 中的“6”表示()。 A、6个1 B、 6 个 C.6个十分之一D6个千分之一 D.3、 10个百分之一和()个千分之一相等。 E.A. 1000 F.4、下面各组数中,数值相等而计数单位不同的是( B. 和),个位、十位、百位、....都是()。 G.A、计数单位 B、数位 C、位数 H.6、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I. A. 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十分位。 J. B. 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这个数的大小不变。 K. C. 大于而小于的一位小数只有、、三个。 L. D.整数不一定比小数大。M.7、两个小数,如果甲数比乙数大,那么甲数的计数单位一定比乙数()。 N.A、大 B、小 C、无法确定 O.8、万改写成以“ 1”作单位的数是()。 P.A 190 B 19000 C D 1900 Q.9、下列各小数中,()的百分位“五入”是。 R. A B C D S.10、一个两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是,这个数最小是()。 T.A B C D 11、想一想, 2.□4 >,□里有()种填法。 A 3 B 4 C 5 D 6 12、李丽在一次跳远比赛中成绩是第三名,下面是小组四名同学的成绩,李丽的成绩是()。 U. A 米 B 米 C 米 D 米V.三、判断(12分) W.1、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十分位,而整数部分则没有最高位() X.2、10个十分之一是1个百分之一。()Y.3、千克的棉花比700克的铁块一样重。() Z.4、小数位数越多,这个小数就越大。 () AA.5、与的大小相同,意义也相同。() BB.6、把一个两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是,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CC.7、要把一个数扩大100倍,只要在这个数的末尾添上两个“0”。() DD.8、小数位数越多,这个小数就越大。 () EE.9、在小数点后面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FF.10、大于而小于的小数有无数个。() GG.11、因为=,所以近似数可以写成。() HH.12、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 () II.四、解决问题(24分) JJ.1、把下面的小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KK. LL. 20千克 30000克 千克吨吨

鲁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教案教学设计(2)

《平均数》教案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具体含义;(重点) 2.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小明的爸爸体重60千克,妈妈45千克,小明15千克,小明的妹妹10千克,你知道他们一家四口的平均体重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平均数 某班第一小组一次数学测验成绩如下(单位:分):86,91,100,72,93,89,90, 85,75,95,则这个小组的平均成绩是________. 解析:平均成绩为1 10 ×(86+91+100+72+93+89+90+85+75+95)=87.6(分).故答案为87.6分. 方法总结:求平均数时,先求出这组数据的总和,然后用这个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2题 探究点二:平均数的应用 【类型一】 已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求某一个数据 如果一组数据3,7,2,a ,4,6的平均数是5,则a 的值是( ) A .8 B .5 C .4 D .3 解析:∵数据3,7,2,a ,4,6的平均数是5,∴(3+7+2+a +4+6)÷6=5,解得a =8.故选A. 方法总结: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和已知条件列出方程求解.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9题 【类型二】 已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求新数据的平均数

已知一组数据x1、x2、x3、x4、x5的平均数是5,则另一组新数据x1+1、x2+2、x3+3、x4+4、x5+5的平均数是() A.6B.8C.10D.无法计算 解析:∵x1、x2、x3、x4、x5的平均数为5,∴x1+x2+x3+x4+x5=5×5=25,∴x1+1、x2+2、x3+3、x4+4、x5+5的平均数为(x1+1+x2+2+x3+3+x4+4+x5+5)÷5=(25+15)÷5=8.故选B. 方法总结: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用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表示另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4题 【类型三】平均数的实际应用 为了从甲、乙两名同学中选拔一人参加电脑知识竞赛,在相同条件下对他们的电脑知识进行了5次测验,成绩如下表(单位:分): (1)计算这两名同学的平均成绩? (2)哪名同学的成绩较好? 解析:(1)用每人的总成绩除以5求得平均成绩;(2)比较两人的平均成绩即可. 解:(1)甲的平均成绩为 1 5×(79+84+90+86+81)=84(分),乙的平均成绩为 1 5×(82+84+85+85+79)=83(分); (2)因为84>83,所以甲的成绩较好. 方法总结:一定条件下,可以用平均数衡量成绩的优劣.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15题 三、板书设计 平均数=数据总和÷数据总个数. 本节课学习了如何求平均数,平均数是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比较容易理解.在学习中让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