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通用精简版历史笔记

通用精简版历史笔记

通用精简版历史笔记
通用精简版历史笔记

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秦朝公元前221年建立,公元前207年灭亡,持续了14年;

西汉公元前202年建立,公元9年灭亡,持续了211年;

东汉公元25年建立,公元220年灭亡,持续了195年。

“西晋”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280年,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

“八王之乱”: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皇族争夺皇位,混战十几年。西晋贵族生活奢侈腐化,攀比斗富。

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东晋”-十六国

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

383年,氐族人前秦王苻坚80万(汉族和其他族人更多)与东晋8万,败。汉人王猛丞相。淝水之战(以少胜多:官渡之战、赤壁之

战),“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前秦政治瓦解。

“南朝”

420年,“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结束了东晋的统治。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南朝”。

东汉末开始,东晋后期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南移。东晋、南朝,南方的农业(绿肥、小麦)、经济、手工业(灌钢法,兵器、农具、瓷器)发展。

“北朝”“北魏”

386年,鲜卑族的一支建立了北魏,都城平城(山西大同),后迁都洛阳。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北魏孝文帝改革(拓跋宏,其母汉族人冯太后),学汉族,鼓励与汉通婚。

北魏分裂,北方先后出现四个王朝(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统称“北朝”。

南朝祖冲之是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测一年时间,“千里船”“水碓

磨”“割圆术”圆周率计算更精确。《缀术》。

北朝的贾思勰是农学家。《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北魏郦道元是地理学家。《水经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书圣”。

东晋顾恺之,绘画,《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南朝思想家范缜《神灭论》。

北朝统治者开凿石窟,雕造佛像。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隋朝

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18年,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军南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

隋文帝励精图治。

隋炀帝605年开通大运河。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唐朝

618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贵族李渊,进入长安,建立唐朝。李渊是唐高祖。

次子李世民继位,李世民是唐太宗,年号贞观。“贞观之治”。魏征。文成公主入藏,嫁吐蕃松赞干布

武则天,唐高宗的皇后,“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唐玄宗走马任姚崇,“开元之治”,“开元盛世”。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科举制度正式诞生。隋唐时期不许商人和其子弟参加科举考试,宋朝放款。

唐朝868印制的《金刚经》;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千方金》,“药王”。唐朝“诗仙”李白,字太白,《早发白帝城》;晚唐“诗圣”杜甫,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白居易,《秦中吟》《新乐府》。

隋唐书法家颜真卿“颜体”《颜氏家庙碑》、柳公权“柳体”《玄秘塔碑》,

柳书和颜书并称“颜筋柳骨”,宋朝人用他们的楷书做印刷体,称为“宋体字”。

欧阳询《九成宫碑》。

唐朝的阎立本《历代帝王像》《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展子虔《游春图》

歌颂唐太宗武功的《秦王破阵乐》、唐玄宗参与编创的《霓ni裳chang羽衣曲》

“宋”

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阿保机(辽太祖),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上京(内蒙古)。

辽太宗时,占领了幽云十六州(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北部一代)。唐朝灭亡,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朝代统治,合称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宋朝,取代后周,都城开封(东京,又称汴梁),史称北宋。石守信大将,主动交出兵权,归收中央。

宋真宗时,辽军攻宋,澶(chan)州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澶渊之盟(宋每年给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

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兴庆,史称西夏。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南宋给金)。

“金”“南宋”

辽宋时期,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受辽的控制和压迫。

12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首领阿骨打(金太祖),起兵抗辽,在会宁(哈尔滨?)称帝,国号金。

金先灭辽,又于1127年灭亡北宋。北宋皇帝钦宗的弟弟赵构(宋高宗),同年当皇帝,定都临安(杭州),史称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郾(yan)城大败金军,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向金求和,1142年,在风波亭以“谋反罪”杀死岳飞,宋孝宗时为岳飞平反。

1153年,金迁都燕京,改名中都(北京)。

宋真宗(北宋第三个皇帝),派人从福建运了3万斛占城(越南)水稻给江南等地农民种植。

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器,北宋兴起景德镇,瓷都,造船业居世界首位。

宋真宗时,益州富商联合发行交子(银票),后来发行权归收政府。

北宋初年节俭,后来奢侈。由于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陋习逐渐传开。

“元朝”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精华版)

必修二复习提纲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程标准】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神农”传说★古代农业文明 1、农耕经济黄河流域粟 长江流域水稻 2、神农氏创制原始农具耒耜 3、地位: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国古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建立在农业经济正常发展的基础之上。 Ps:最早的铁犁具是战国时期的 三、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①商周时期:实行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ps:北魏到唐均田制(国家授予无主荒地)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 ②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 ③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 四、赋税制度★ 五、水利工程★ 1、春秋战国: ①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都江堰 ②水工郑国在秦国修郑国渠 ③西门豹在河北修西门豹渠 2、秦:灵渠(湘江——珠江) 3、两汉:①关中农民创造“井渠”,今:新疆,吐鲁番-坎儿井 ②东汉王景治黄河基本解除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兴修水利工程,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灌溉工具 ①春秋战国:戽斗翻车 ②隋唐五代:北:立井水车南:高转筒车 ③宋:水转翻车 ④明清:风力水车 ▲人力→水力→风力 六、古代不利农业发展的因素 1、“泰半之赋”:赋税沉重 2、“沉重的力役”:徭役繁重 3、“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严重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①经济构成: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②生产力发展: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 ③生产方式:以家庭为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基本模式) “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小农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小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④土地所有制: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 (封建国家为稳定小农,大都采取了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 △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读书心得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读书心得 近期大概读完了钱穆先生的《中国历史研究法》,这本书它是属于史学理 论方面的著作,由于自己理解能力相对有限,史学理论方面的著作普遍都理论 性很强,相对难懂,读起来显得总是枯燥、乏味,但是自己还是坚持大概读完 了这本书。虽然读完了此书,但是自己感觉距离真正读懂还相差甚远,似乎处 于似懂非懂的状况。不过通过读这本书,还是产生了许多属于自己个人的体会 和理解,许多地方还是给自己以比较深的影响。由于全书内容比较多,下面就 自己在看书过程中感触比较深的方面大概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这些看法也 许有它一定的合理之处,也一定有不合理的地方,甚至某些看法也许是错误的,仅属于个人的一些见解罢了。 首先对钱穆先生的《中国历史研究法》这本书做一简单的介绍。这本书全 书分为通史、政治、社会、经济、学术史、历史人物、地理、中国文化八个部 分的研究方法分别进行讲解,并且对历史教育的流行误解做了叙述。钱先生在 序言中就说到:“我此所讲,语语有本源来处,亦语语有归宿去处。”这就很 好的说明了研究历史一定要以证据说话,要有充足的史料或实物等作为自己说 话的凭证,不能像文学作品一样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而进行人为的加工、装饰。同时也说明了钱先生作为一个史学家的强烈责任感,说的每句话都不是自己凭 空编造的,一定有它的来源,一定有它的充足的证据。我认为这就充分体现了 史学它是一门十分严谨的学科,史学家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而不能像小说家一样进行人为的加工润色。 钱先生在本书中就如何研究中国通史时指出:“历史有其特殊性、变异性 和传统性,我们要研究历史首先就当知道历史的三种特性。”通过这么多年对 历史的学习,自己对历史的三种特性感觉也深有体会,也就是说在内心里面还 是对这三种特性是理解的。就其特殊性而言,与其他学科相比较历史有它的特 殊之处;不同国家的历史也一定有不同之处;就是同一国家不同时期的历史也 有不同之处等等。正如哲学家所说的那样,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就是它的特殊性。所以我认为不管学习历史还是研究历史,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显得格外重要,这样就能避免我们少犯许多错误。变异性则 是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强调一个“变”字。钱先生也谈到了这一点,他说:“其实历史本身即是一个变,治史所以明变。”所以我认为在学习和研究 历史的过程中,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历史,因为事物都处于一种不断变化和 发展的过程中,绝对静止的东西是不存在的。这一点对于初学历史的人自己感 觉格外重要,他们往往会认为历史是过去的东西,所以是一成不变的,其实这 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对于历史的传统型,钱先生说道:“特殊性与变异性加在 一起便成为历史之传统性。”我认为所谓历史的传统型,就是历史上所创造的 精华它的继承与发展。如元朝的行省制度,被后世继承与发展,使之进一步完善。精华的文化具有传承性,并且这种文化在中国人的思想中具有一定程度的 稳定性,如我们经常所说的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等。当然钱先生所 说的历史的传统性有它更深刻的内涵。 在如何研究中国文化史中,钱先生认为:“文化乃历史之真实表现,亦是 历史之真实成果;舍却历史,即无文化。”所以从某方面来看,研究历史的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第1课古代埃及 目标: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 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 (1)统治: 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 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目标: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 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影响: 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其一大特征。 (3)意义:法典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法典中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4)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方法》书评

“设异明通·通中求异” ——读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有感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2009级 1044409122 马丹 【摘要】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为研究历史的尺度;我们重视史料的编纂整理而不重视理论思维的创建;我们习惯了历史研究的静止观,总在试图寻找“总体发展规律”而忽视了历史发展的多样性;读罢《中国历史研究法》,笔者认为中国的历史有其发展的特色,中国历史的每一个分期有其的特色,中国历史的每一个侧面有其特色,在研究中国历史时,我们要注意在“通中求异”。 【关键字】历史研究、中国历史、通、异 《中国历史研究方法》这本书,是汇集钱穆先生在香港某大学八次讲演而成,依次以中国通史、政治史、社会史、经济史、学术史、历史人物、地理史、文化史为研究对象,对于如何研究中国历史提出了自己观点。通读全书,对比梁启超的《中国国历史研究方法》,笔者认为钱穆先生此本书有两大亮点:一、在篇章结构上“设异明通”;二、在讲解内容上“通中求异”。 一、设异明通 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主要论述了史学研究的目的、范围和旧史的改造,历史的因果和动力,史料的搜集和整理等内容,其侧重的是关于史学研究方法工具性,针对性强但略显分散。而钱穆先生的《中国历史研究方法》从中国历史的八个侧面论述讲解,其中前七讲均可属于为第八讲蓄势,所有的这些都包含在了中国历史文化大义这一大系中,“最先是讲如何研究通史,最后是讲如何研究文化史。其实文化史必然是一部通史,而一部通史,则最好应以文化为其主要内容。其间更分政治、社会、经济、学术、人物与地理之六分题,每一分题,各有其主要内容,而以文化为其共通对象与共通骨干”【1】。并提出“文化整全体”“文化即人生”(此所谓人生,非指个人之分别人生,乃指大群体之全人生,即由大群所共同集合而成的人生【2】)概念。 在每个章节内,都基本上遵循“提出问题——解释问题——阐明观点——中西对比立论观点——阐明方法——呼应中心论点”这样一条思路,条理清晰,娓娓道来,让读者如醍醐灌顶。如:《如何研究中国政治史》这一章,首先阐明本章要讲的内容——“如何研究中国政治史”,继而解释为什么讲这一编;其次提出政治与政事的不同,进而阐明研究政治制度的方向与必要性;再次,通过中西对比,传统与沿革对比,阐明作者自己关于中国封建制度内涵与特色的理解;最后,提出具体研究政治史的方法,再解释方法运用时,时时注意呼应中心论点。

历史研究方法有哪些

历史研究方法有哪些 历史研究方法有哪些 几种常用的课题研究方法 开展课题研究,尤其在填写项目申请书时,都会涉及到研究方法的问题。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课题研究方法,供大家参考。 1、观察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做出准确、具体、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掌握材料,正确理解研究对象。 2、文献法。通过阅读有关图书、资料和文件,全面掌握所需材料,以利研究工作。查阅的文件资料最好是第一手材料,如果是第二手材料,必须鉴别其真伪后才选用。 3、调查法。通过访问、发问卷、开调查会、测验等方式去收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必要时可同历史研究法、实验法等配合使用。 4、统计法。通过观察、测验、调查、实验,把得到的大量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类,求出数量分析结果,用于支持研究。 5、历史研究法。通过对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历史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吸其精华,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用于指导今天的研究。 6、比较法。对某类研究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社会背景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或特殊性。 7、实验法。在人工控制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研究现 象的变化和结果,并分类记录下来。它能使观察、记录更为精密,便于弄清每一条件对研究对象所产生的影响,保证研究工作的准确性。 8、个案研究法。对单一的人或事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然后再作比较,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个案可以是典型的,也可以是非典型的,但要达到一定数量,才有说服力。 历史研究法课程心得 杜宝宗 1、赵恒老师关于历史研究法的论述 在课堂上赵老师关于历史研究法谈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关于论文的选题,赵老师谈到,论文题目必须有自己的见解,看到题目自己最起码有自己独立成型的思维,确定题目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因为只有对一个选题发自内心的喜欢和热衷,才会一心一意、尽心尽力地去努力,另外,确

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知识点总结归纳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1、炎帝的贡献: (1)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 (2)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3)制作乐器琴瑟,有最早的图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的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銅,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3、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三、尧、舜、禹的禅让 1、禅让制的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推举人才的标准———贤德之人 3、禅让制的实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4、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舜、禹。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一)夏朝的兴衰(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 1、建立: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家天下”局面。家天下的局面是从启开始的。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巩固统治: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夏历。 2、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 5、灭亡:桀统治残暴,约公元前 1600 年被商汤所亡。 (二)商朝(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 1、建立:约公元前1600 年,汤建立商朝。 2、盘庚迁殷: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商王纣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 牧野大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动脑筋: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1)暴政引起民愤 (2)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民心。 (3)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 (三)西周(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1、建立: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历史研究法

历史研究法 历史研究法是运用历史资料,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对过去事件进行研究的方法。亦称纵向研究法,是比较研究法的一种形式。在政治学领域中,它着重对以往的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等的研究。 政治学家一般都承认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承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是政治研究不可缺少的基础。历史研究法曾经是政治学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在中国古代,许多有关政治制度的著作都是由历史学家撰写的。历史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政治制度的现状及其演变趋向。但不是片面地分析政治制度的现状,而是系统地研究它们以往的发展及其变迁的原因。历史研究法主要是研究政治制度的发展历史,从各种事件的关系中找到因果线索,演绎出造成制度现状的原因,推测该制度未来的变化。 历史应该怎么读? 对于不同的人,读历史的意义是不同的。我只能谈谈,接下来我将如何读历史。我曾经与广大网友一样,去思考并参与了话题讨论。“为什么我们知道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自己的一生?”答案五花八门,各有说辞。我更倾向于这种说法“我们学习了太多正确却没用的知识”,对于“好”的标准也是因人而已。受儒学思想启蒙的我,在读书中发现了儒学有些理论是自相矛盾的。也就最近才知道了,同为儒学,有

儒家和儒教之分。除了书本上,许多俗语,谚语也是自相矛盾。那么对错究竟该如何评判呢? 如果说以前读历史对我来说仅仅是兴趣的话,那么现在我将赋予它新的意义。读通史来完善历史知识,读专史来考究文化思想。 钱穆先生按照时间的顺序,把通史分为三中读法,一种是自古到今顺序推演,一种是从今至古的逆向追溯,另一种是以名人铁事读取然后研究其前因后果。梁任公按照读历史的深浅,分为鸟瞰式(这种方法在知大概)和解剖式(这种方法在知底细)。与我而言,这两种方法均可使用,研究人文哲思,离不开研究当时的社会环境(社会史),离不开研究这种思想的后世影响(学术史)。所以既要按照时间顺序鸟瞰历史的大概,又要根据名人铁事解剖其根底。

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知识点总结整理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42) (道光帝在位)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一)鸦片走私 1、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2、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3、直接原因: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4、后果: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同时,鸦片还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二)林则徐禁烟 1、背景: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2、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3、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经过 (1)人物:1838 年底,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 (2)时间:1839年6月3日至25日 (3)林则徐禁烟措施:①派人暗访密查②缉拿烟贩③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④虎门销烟 (4)虎门销烟: (1)时间:1839年6月领导人:林则徐地点:广州虎门海滩 (2)意义(影响):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时间:1840.6~1842.8 2、直接原因(借口、导火线):中国的禁烟运动 3、根本原因: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 4、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1年5月 英军封锁珠江口→陷定海→逼天津→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 第二阶段: 1841年6月---1842年8月 英军占香港、进攻虎门炮台、占四方炮台(关天培——中国近代牺牲的第一位清军将领)→占厦门、定海、宁波、吴松、镇江到南京下关江面(陈化成吴淞之战牺牲)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时间:1842年8月29日 2、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领土开始造破坏;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注意:最能反映西方列强侵略特点和要求、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1843年,《虎门条约》签订: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的权利。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签订:美国、法国除了享受英国在华取得

高中历史笔记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19C40S—50S) 背景: ①国际:欧美崛起,侵略扩张。 ②国内:清朝衰落,闭关锁国。 ③直接:鸦片战争,惊醒志士。 代表人物及活动 ⑴林则徐: ①贡献:设译馆; 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②评价: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⑵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翔实的专著;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评价林、魏的思想: 积极: ①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②为洋务思想奠定基础。 局限: 局限于少数开明分子,对西方认识停留在器物方面,几乎没有实践。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地主阶级洋务派,19世纪60—90年代) 背景(内忧外患): ①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加强侵略。 含义: “中学为体”:封建纲常伦理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 “西学为用”:用西方近代科技挽救清统治。 提出者:地主阶级洋务派 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目的: 首要目的: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次要目的:抗击外来入侵。 根本目的:挽救清朝统治。 实践:洋务运动 ⑴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⑵内容: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19C60S,自强)。 创办近代民用工业(19C70S,求富)。 创立近代海军。 创立近代教育制度。 评价: 积极: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消极:以维护封建制度为目的,限于器物方面,最终失败。

三、维新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19C6070S—90S) ●早期维新思想(19C60S) 背景: ①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 ②西方思想文化不断传入。 ③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加深。 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主张: ①政治: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 ②经济:发展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③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评价: 积极: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消极: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行动。 ●维新思想的发展(19世纪90年代) 背景: ①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②政治: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③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④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维新思想的核心: ①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②政治: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③思想:倡西学。 代表人物及主张: ⑴康有为 代表作: 《新学伪经考》:将儒学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 《孔子改制考》: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活动:创办万木草堂。 思想特点:将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学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 原因: ①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②减少变法阻力。 作用:有力抨击了封建顽固势力,被称为“思想界之大飓风”、“火山大喷发”。 ⑵梁启超 代表作:《变法通议》 主张: ①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②提出“新民”说,提高国民素质。

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梁启超,中华书局2009年5月版。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梁启超,中华书局2010年1月版。 《历史研究法历史教授法》,何炳松,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中国历史研究法》,钱穆,三联出版社2001年6月版。 《史学方法导论》,傅斯年,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2月版 《史料与史学》,翦伯赞,北京出版社2011年6月版。 《治史三书》,严耕望,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版。 《中国文学史料学》,潘树广、涂小马、黄镇伟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版。 《新文学资料引论》,朱金顺,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年10月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法》,谢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刘增杰,中西书局2012年3月版。 《智慧课堂: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何成刚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徐林祥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版。 《语文教育评价》,魏本亚,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版。 《语文学科教育前沿》,李子健、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5月版。 《新文学考据举隅》,朱金顺,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12月版。 《发现的愉悦》,陈子善,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2月版。 《新文学资料丛话》,朱金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考文叙事录:中国现代文学文献校读论丛》,解志熙,中华书局2009年4月版。 《春明读书记》,赵国忠,花城出版社2011年1月版。 《现代作家佚文考信录》,刘涛,人民出版社2012年7月版。 《沉香谭屑——张爱玲生平与创作考释》,陈子善,上海书店出版社2012年3月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甲、乙、丙),陈荒煤任主编,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戏剧出版社、北京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等十余家出版社出版。知 1

高中历史_一轮复习_二轮专题__笔记_非常详细_打印版

先秦(-前221年) 一.朝代更替 原始社会(-前2070) 奴隶社会:夏(形成)前2070-前1600 禹—桀 商(发展)前1600-前1046 汤—纣都城:殷(今河南安阳) 西周(强盛)前1046-前771 武王—周幽王都城:镐京(今西安) 春秋(瓦解)前770(周平王迁都洛邑)-前476 封建社会:战国(确立)前475-前221 二.阶段特征: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 三.特征表现 政治: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完善 ①国家最高权力继承秩序的确立和完善(禅让-王位世袭-嫡长子继承) a.禅让制:原始部落,民主选举 从禅让到世袭是社会的重大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 的必然趋势。 b.宗法制: 含义:周人把血缘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 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大宗小宗(家族等级政治隶属) 作用:①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紧密的联系 在一起 ②地方管理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内外服制-分封制-郡县制) b.分封制:目的:巩固周王室统治 含义: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 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叫做诸侯国 对象:宗族姻亲、功臣、殷商贵族 义务:服从周王的政令; 承担军事义务; 定期朝觐和交纳贡赋; 派劳役为王室服务。 诸侯国:鲁齐燕宋卫晋 作用: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瓦解: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根本原因) 宗法分封的原则遭到破坏; 兼并战争; 战国各大国不再满足原来的封号,先后改称王。 c.郡县制:商鞅变法确立(背景内容作用) 背景: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宗法制崩溃; 经济: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出现

读《中国历史研究法》有感

读《中国历史研究法》有感 梁启超是近代新史学的创始人,这一时代是学术古今变迁,中西文化开始大交流、大碰撞的时代,新史学在此时代应运而生,而每一个学科的成立都要求其方法论体系的建立。梁氏的《中国历史研究法》,是近代史学转型期的一部名著,自它以后,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著述层出不穷,可见梁氏此书对于近代新史学的深远影响。 我国传统史学有重视“考信”的传统。至清代朴学盛行,学者对于如休搜集材料、考订歧误、辨别真伪这套学问尤其致力,积累了许多经验和资料。《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开辟了专章论述史料的盾集和鉴别,就是以传统史学所积累的方法为基础,运用近代学术眼光加以总结和发展。因此他申明:论述搜集和考证史料,目的是达到“求真”,而“求真”乃是传统学术“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方法发展辐来。求得史实的准确是史学发展的前提,否则,“其思想将为枉用,其批评将为虚发”,这就是注重史料如何搜集与鉴别的意义所在。 梁启超认为过去人类思想行为所留之痕迹,有证据传留至今者均可视为史料。可见,他对史料的理解比传统史家更为宽泛。 梁启超关于旧史的看法,对后人学旧史、治新史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在《史之改造》一节里,他指出“旧史中无论何体何家总不离贵族性,其读客皆限于少数特别阶级,或官阀阶级,或智识阶级。故其效果,亦一如其所期,助成国民性之畸形的发达。此二千年史家所不能逃罪也。”一语道出了我国旧制度下的旧史的弊病,给后人学史一种重要启示:对于旧史,尤其是正史,不能盲目的信任;对于杂史

等,也不能盲目的否定。同时,他还给后人改造旧史,治新史指出新的方法:“以生人本位的历史代替死人本位的历史”、“重新规定史学范围,以收缩为扩充”等。 梁先生还指出:“史料有为旧史家故意湮灭或错乱其证据者”,“遇此等事,治史者亦别搜索证据以补之或正之。”在此梁先生举明陈霆考出“唐僖宗之崩以马践”、“宋太宗之崩以箭创发”,二事史册皆秘之不言。又以《宋神宗实录》为例,其“有日录及朱墨本之两种,因廷臣争党见,各自任意篡改,致同记一事,两本或至相反。”至清代尤甚,“清廷讳其开国时之秽德,数次自改《实录》”。梁先生由此而叹曰:“夫史料之偶尔散失者,其搜补也尚较易,故意湮乱者,其治理也亦极难,此视学者侦察之能力何如耳。”所以,“今日史家之最大责任,乃在搜集本章所言之诸项特别史料。” 总的来说,从《中国历史研究法》及其补编,我们能够真切感受到梁启超忠实于历史,认真治史的人格魅力,能够学习到治史的各种实用方法。除了本书之外,他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文化史》、《先秦政治思想史》等,都是极出色的论著,他确实是做到了“史之意义与及其范围”里所讲的,站在民族发展、民族文化发展、民族在人类中的发展的高度来治史的。

高中历史全套笔记

第一部分高中历史知识点汇编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笔记、提纲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考纲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 ◇【课程标准】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事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 制度的 形成与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对 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中国古代朝代表 夏商西周 东周 秦西汉新东汉春秋战国 -2070 -1600 -1046 -771 -475 -221 -206-202 8 25 220 魏 西晋十六国 439 北魏东魏北齐 隋唐 蜀西魏北周

吴东晋宋齐梁陈 220 280 316 420 589 618 907 五代辽、夏、金夏、金、蒙古 元明清民国十国北宋南宋 907 960 1127 1279 1368 1644 1912 1949 【知识网络】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 中 中 秦汉隋明清 秦汉: 察 方 唐明:设置按察监 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央 官 僚 机 构 地方行政机构 央 职 能 部 门 朝 : 三 公 九 卿 制 朝 : 中 外 朝 制 度 唐 : 三 省 六 部 制 朝 : 内 阁 制 朝 : 军 机 处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秦始皇确立世袭皇帝制度 分封制郡县制 :设御 史大夫监 察百官 设刺 史监诸 侯和地 官 行省制度 :在全 国设立10 个道作为 监察区 司,掌管地方 的监察 察 制 度 ◇【知识整合】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⑴、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⑵、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⑶、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 1、1905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2、侯德榜撰写了《制碱》一书,他的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揭开制碱奥秘。 3.魏源的《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天演论》,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 4、戊戌变法期间,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5、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新式教育体制,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6、、鲁迅代表作有《孔乙己》,《狂人日记》等;徐悲鸿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 7、为适应抗战需要,郭沫若创作《屈原》,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也创作出一批优秀小说,比如有 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来源:摄图网

中共七大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1、中共七大: (1)背景:抗日战争前夕。 (2)时间:1945年;地点:延安。 (3)中心任务: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 题。 (4)政治路线: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 (5)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条件。 2、抗日战争的胜利: (1)原因: ①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②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同盟国家和广大华侨的支持。 (2)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

中国历史研究法读书报告

《中国历史研究法》读书报告 一、作者生平及简介 钱穆,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江苏省无锡人。字宾四。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了新亚书院,1967年移居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馆特聘研究员。被中国学术界尊为“一代宗师”,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钱穆一生著述颇丰,专著达80种以上。成名作《刘向歆父子年谱》,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等。 钱穆先生出生于1895年,1910年,由常州中学堂转入南京私立钟英中学,在此时间,恰逢武昌起义,遂辍学。1911年,任教于无锡秦家渠三兼小学,开始了任教生涯。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成名,被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 二、作品介绍 本书由钱穆先生于1961年在香港的8次演讲汇集而成,从通史和文化史的总题及政治史、社会史、经济史、学术史、历史人物、历史地理等6个分题言简意赅地论述了中国历史研究的大意与方法。可视为钱穆先生对中国史学大纲要义的简要叙述。本书主要意义而分本讲演为八题。最先是讲如何研究通史,最后是讲如何研究文化史。 三、个人理解 自春秋时期孔子编撰了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算起,中国历代的史学研究都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对待历史的严谨性也在不断地提高。从中国古代的二十四史中,我们能看出来中国古代史学家仍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同天地联系在一起、历代王朝的兴衰都必然归属于上天安排,从而给政权建立合法合理的依据。 阅读了钱穆先生的《中国历史研究法》,我对待历史的严谨有了更深的看法。钱穆先生在序言中就说到:“我此所讲,语语有本源来处,亦语语有归宿去处。”从中可以了解到,钱穆先生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对于历史考据的强烈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源于史学研究者内心对史实的尊重和对自己学术的严格要求。 同时,这本书开头就给我们历史学子讲述了研究历史的入手途径。钱穆先生认为历史研究无非就是两种手段。其一,自下而上,自古通今,循着时代的先后来做通体的研究。其二,就是自下溯上,自今到古。根据眼前的实际问题,循序上推,寻根问底的研究,终能探出事情的所以然来。我对这句的理解就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古今发生的事都有着这种或那种的联系。政治或经济,我们将之联系起来,就能得到关于历史的更全面理解。 这本书也对历史研究者有着具体的要求,钱穆先生就说:“中国人向来讲史学,常说要有史才史识和史德。”所谓史才即是对待历史要有敏锐感,可以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也能和其它事件综合起来考量。而最重要的想必就是史德了。不抱偏见,不做武断,不凭主观,不求速达。这对于历史研究者而言,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品质。汉朝司马公编篡《史记》对武帝一代历史记载比较详尽。《史记》对汉武帝的评价,基本上是“实录”,表现出来抑多褒

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

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历史学的基础知识 一.历史是什么?关于“历史”,有四种解释: 1.自然界和人类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的经历; 2.过去的事实; 3.过去事实的记载; 4.通常说的“历史”,是指人类发展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关系的发展过程。 注意区别下面两类历史: (1)历史记载:是人们对当时或近期发生的事件及相关人物的言论、事迹的记录。历史记载具有原始性的特点。

(2)历史撰述:是人们在诸多历史记载的基础上,经过综合、会通并按照一定的体裁、体例写成的历史着作。历史撰述有规范性的特点。 书写的历史不同于客观存在的历史,其中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经过史学家的思考和编撰而呈现出来的。客观历史是书写的历史的基础,书写的历史是客观的历史的反映。 二.历史学是什么?研究和认识历史的科学 1.从宏观上分,可以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而自然史又包括天文、地理、海洋、生物;人类史又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军事、民族、城市、社区、村镇、移民、工业、农业、个人传记。 2.从世界范围内分,可以分为地区史、国别史、国际关系史。 3.根据研究方法分,可以分为计量史学、口述史学、心理史学、比较史学等。

4.从时间分,可以分为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 三.历史学的主要功能:是认识历史的主要途径;是文明延续的重要纽带;是民族精神传承的栽体;是治国安邦的历史经验的宝库;是启迪人生的导向。 四.历史学怎样重现历史 史料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依据,是历史学家“重现”历史的基础。主要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史实发生时所产生的,可直接作为研究历史时的根据。 1、历史资料的分类: (1)按是否为文字记载可分为文字史料和非文字史料两大类。 ①文字资料:史书、档案文书、思想或学术着作、文学作品、日常生活中的文字遗留、报刊杂志、口述史料。其他:包括如碑刻、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笔记(一) 前几天分享的必修一的知识点,大家学习的如何? 知道期末将至,现在记忆有点晚了,但历史君还是觉得,大家应该通读一遍,做到心理有数。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起源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表现 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现稻谷 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 3、地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概况 (1)原始农业 主要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犁耒耜 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作物种类:水稻和粟 生活方式: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 (2)商周农业 主要生产工具: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作物种类: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5、农业发展特点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铁犁牛耕的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汉朝:西汉赵过推广的耦犁,要用两头牛牵引,三个人驾驭。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到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 2、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 (1)耕作方法: ①垄作法(春秋战国) ②代田法(西汉) (2)耕作技术: ①西汉发明播种用的耧车 ②魏晋南北朝采用耕耙耱技术(北方旱地)和耕耙技术(南方水田) (3)耕作制度: ①两汉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年一熟为主。 ②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3)水利灌溉的发展: ①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时期);漕渠、白渠、龙首渠(汉朝)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要点归纳总结

新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知识点归纳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 1.、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 时间:距今约年地点:省县地位:是我国境内人类。特点:能够制作,知道用。 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二、北京人的发现 1、时间:距今约年发现时间:1921年是第一个发现北京人头 盖骨化石的学者地点: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2、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其中、是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较多的区域。 三、北京人的特征 1、特征:前额,眉骨,颧骨,鼻骨,嘴部,脑容量,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但仍然保留了的某些特征。 2、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 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称为,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 ②生活组织形式:生存环境险恶,个人无法生活,北京人过生活,一起获取食物; ③用:学会使用火,能保存火种,从而改善生存条件,增强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3、被发现的历史意义 (1)北京人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2)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__遗址;(3)通过对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 现向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 的。 四、山顶洞人: 1、时间:距今约年; 2、地点:; 3、生产生活情况:(1)已掌握技术和技术,其中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2)已经有了观念。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年地点:区域: 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式圆形房屋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精美,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③生产活动:开垦土地,主要种植,饲养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④生活用具:主要是,最具特色的为,代表:半坡;还有装饰品,乐器。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 会、。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年地点:区域: 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使用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②生产活动:农作物主要种植,农业工具,家畜以、、为主;⑤生活技术: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会运用和使用,会制作艺术品。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的起源地,是栽培的最早起源地。 2、原始农业起源于中国、、等流域。 3、原始农业耕种方式:由“”到。 4、原始农业的重要标志:、、、。 5、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1、生活时间:年前 2、主要事迹:在黄河流域,黄帝与炎帝在交战,炎帝战败,归顺黄帝。后黄帝部落联 合炎帝部落运用能辨别方向的在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 形成日后的。 3、人文始祖:后人尊崇和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习惯把中华民族称为“”。 二、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炎帝发明:①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和蔬菜;②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③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和知识。 2、黄帝发明:姓公孙,名轩辕。①建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 弓箭和;②他的妻子擅长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隶首发明算盘,伶伦制作音律。 3、历史地位:这些远古传说反映出当时的,考古发现印证了我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