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细胞信号转导研究方法

细胞信号转导研究方法

细胞信号转导研究方法
细胞信号转导研究方法

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研究方法

一、蛋白质表达水平和细胞内定位研究

1、信号蛋白分子表达水平及分子量检测: Western blot analysis.

蛋白质印迹法是将蛋白质混合样品经SDS-PAGE后,分离为不同条带,其中含有能与特异性抗体(或McAb)相应的待检测的蛋白质(抗原蛋白),将PAGE胶上的蛋白条带转移到NC膜上此过程称为blotting,以利于随后的检测能够的进行,随后,将NC膜与抗血清一起孵育,使第一抗体与待检的抗原决定簇结合(特异大蛋白条带),再与酶标的第二抗体反应,即检测样品的待测抗原并可对其定量。

基本流程:

检测示意图:

2、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IF)

免疫荧光技术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先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标记上荧光素制成荧光标记物,再用这种荧光抗体(或抗原)作为分子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或抗体)。在细胞或组织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上含有荧光素,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标本,荧光素受激发光的照射而发出明亮的荧光(黄绿色或桔红色),可以看见荧光所在的细胞或组织,从而确定抗原或抗体的性质、定位,以及利用定量技术测定含量。

采用流式细胞免疫荧光技术(FCM)可从单细胞水平检测不同细胞亚群中的蛋白质分子,用两种不同的荧光素分别标记抗不同蛋白质分子的抗体,可在同一细胞内同时检测两种不同的分子(Double IF),也可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对胞内多种分子进行检测。

二、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技术

1、免疫共沉淀(Co- Immunoprecipitation, Co-IP)

Co-IP是利用抗原蛋白质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以及细菌蛋白质的“protein A”能特异性地结合到免疫球蛋白的FC片段的现象而开发出来的方法。目前多用精制的protein A预先结合固化在agarose的beads上,使之与含有抗原的溶液及抗体反应后,beads上的prorein A就能吸附抗原抗体达到沉淀抗原的目的。

当细胞在非变性条件下被裂解时,完整细胞内存在的许多蛋白质-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被保留了下来。如果用蛋白质X的抗体免疫沉淀X,那么与X在体内结合的蛋白质Y也能沉淀下来。进一步进行Western Blot 和质谱分析。这种方法常用于测定两种目标蛋白质是否在体内结合,也可用于确定一种特定蛋白质的新的作用搭档。缺点:可能检测不到低亲和力和瞬间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2、GST pull-down assay

GST pull-down assay是将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融合蛋白(标记蛋白或者饵蛋白,GST, His6, Flag, biotin …)作为探针,与溶液中的特异性搭档蛋白(test protein或者prey被扑获蛋白)结合,然后根据谷胱甘肽琼脂糖球珠能够沉淀GST融合蛋白的能力来确定相互作用的蛋白。一般在发现抗体干扰蛋白质-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时,可以启用GST沉降技术。该方法只是用于确定体外的相互作用。

示意图:

3、酵母双杂交系统

酵母双杂交系统(Yeast two-hybrid system)的建立是基于对真核生物调控转录起始过程的认识。细胞起始基因转录需要有反式转录激活因子的参与。反式转录激活因子,例如酵母转录因子GAL4在结构上是组件式的(modular),往往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上可以分开,功能上相互独立的结构域(domain)构成,其中有DNA结合功能域(DNA binding domain,DNA-BD)和转录激活结构域(activation domain,DNA-AD)。这两个结合域将它们分开时仍分别具有功能,但不能激活转录,只有当被

分开的两者通过适当的途径在空间上较为接近时,才能重新呈现完整的GAL4转录因子活性,并可激活上游激活序列(upstream activating sequence,UAS)的下游启动子,使启动子下游基因得到转录。

将编码某一蛋白X的DNA序列与DNA结合域BD的编码序列融合形成一个杂交体(“诱饵”bait),将编码另一蛋白Y的DNA序列与DNA激活域AD的编码序列融合形成另一个杂交体(“猎物”或靶蛋白prey or target protein),当两个杂交体共转化酵母细胞(此酵母细胞含有上游有DNA结合位点的报告基因),若X和Y没有相互作用,则单独不能激活报告基因的转录;若X和Y可相互作用,则使BD和AD靠近形成一个有效的转录激活子,激活报告基因的转录。因此可通过检测报告基因的转录来研究蛋白质X和Y的相互作用。

过程示意图:

4、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是对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定性、定量检测的一种有效方法,是在活体细胞中实时地对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动态监测.

两个携带不同荧光基团(如GFP、YFP、CFP等)的大分子在相互间距离足够近时会发生激发态能量非放射性地由一个荧光基团(供体)向另一个荧光基团(受体)转移的现象。如果发生FRET,则供体信号将淬灭

而受体信号将激活或增强. FRET 检测系统可以快速高效地捕获来自标定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短暂微弱的荧光信号,而以分子尺度分辨出供体-受体的平均距离,并能显示出受体-供体的相互作用。

过程示意图:

以光线激发后,供体荧光基因(ECFP–X)会将激发能量转移至距离10–100 ? 以内的受体荧光基因(EGFP–Y),进而使之发出荧光。研究人员即可通过检测受体荧光基因激发的荧光确认两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ECFP:强化型蓝荧光蛋白质(enhanced cya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强化型绿荧光蛋白质(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三、磷酸化蛋白质研究方法

磷酸化蛋白质研究方法主要有:

1、激酶活性的测定

信号转导过程中往往涉及多种激酶的活化,因而对这些激酶活性的测定在信号转导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常见激酶活性的测定有PTK、PKC、

PKC及PI-3K等。均有商品化的试剂盒。

其它还有:

2、Western blot with phospho-specific antibodies.

3、Changes in mobility in SDS-PAGE

4、Phosphopeptide and phospho amino acid analysis by mass spectrophotometric analysis.

四、基因表达或转录活性检测

1、信号蛋白转录水平表达(mRNA)的检测:

(1)RT- PCR / Realtime RT- PCR

(2)Northern blot analysis.

(3)RNase protection assay (RPA).

(4)“gene chip” to measure changes in gene expression at larger scales

2、基因启动子/增强子转录活性的检测:

(1)Transient or stable reporter assay—luciferase (Luc) or choramphenicolacetyl- transferase(CAT,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基因)

(2)Nuclear run-on assay

五、蛋白质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技术

1、凝胶迁移或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

是一种研究DNA结合蛋白和其相关的DNA结合序列相互作用的技术,可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

2、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 CHIP)

真核生物的基因组DNA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因此,研究蛋白质与DNA在染色质环境下的相互作用是阐明真核生物基因表达机制的基本途径。CHIP是用于研究体内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在活细胞状态下固定蛋白质-DNA复合物,并将其随机切断为一定

长度范围内的染色质小片段,然后通过免疫学方法沉淀此复合体,特异性地富集与目的蛋白结合的DNA片段,通过对目的片断的纯化与检测,从而获得蛋白质与DNA相互作用的信息。

过程示意图:

六、信号转导中第二信使含量的测定

第二信使含量的高低同信号传递密切相关。

1、[Ca2+]的测定:原子光谱法、离子微电极测定法、放射示踪法及

标记示踪法等。目前常用标记示踪法,即用荧光探针标记靶细胞。常用的荧光探针有quin-2/Am、Fura-2/Am及Indo-1等,后二者较为敏感。

2、IP3的测定:采用3H-TdR标记的肌醇标记靶细胞后,用不同的刺激剂刺激细胞,分离磷脂酰肌醇混合物,通过阴离子交换层析柱分离洗脱,收集IP3洗脱峰后进行液闪测定。此外,还可以使用Amersham公司生产的D-myo-IP3[3H]分析系统直接测定粗提物中的IP3含量,此方法简易、敏感。

3、DAG的测定:首先提取含DAG的样品,用DAG激酶催化底物DAG,使之发生磷酸化,外源加入32γ-ATP,最后将反应产物进行分离后测定放射性含量,根据标准品计算出样品中DAG的含量。

4、cAMP的测定:(1)cAMP[3H]分析系统,其优点是放射性半衰期长,可用于大量样品的分析;(2)cAMP[125I]分析系统,用于小量样品的分析;(3)cAMP ELISA测定方法,此方法简便、敏感。

第七章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卢建

总字数:19,361 图:5 表:0 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第一节细胞信号转导系统概述 一、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 二、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调节靶蛋白活性的主要方式 第二节信号转导异常发生的环节和机制 一、细胞外信号发放异常 二、受体或受体后信号转导异常 第三节与信号转导异常有关的疾病举例 一、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 二、肿瘤 三、心肌肥厚和心衰

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细胞信号转导系统(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或cell signaling system)由能接收信号的特定受体、受体后的信号转导通路以及其作用的靶蛋白所组成。细胞信号转导系统具有调节细胞增殖、分化、代谢、适应、防御和凋亡等作用,它们的异常与疾病,如肿瘤、心血管病、糖尿病、某些神经精神性疾病以及多种遗传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受体和细胞信号转导分子异常既可以作为疾病的直接原因,引起特定疾病的发生;亦可在疾病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促进疾病的发展。细胞信号转导异常可以局限于单一成分(如特定受体)或某一环节,亦可同时或先后累及多个环节甚至多条信号转导途径,造成调节信号转导的网络失衡。对信号转导系统与疾病关系的研究不仅有助于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还能为新药设计和发展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思路和作用靶点。 第一节细胞信号转导系统概述 信号转导过程包括细胞对信号的接受,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和信号在细胞内的传递。激活的信号转导通路对其靶蛋白的表达或活性/功能的调节,如导致如离子通道的开闭、蛋白质可逆磷酸化反应以及基因表达改变等,导致一系列生物效应。 一、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 细胞的信号包括化学信号和物理信号,物理信号包括射线、紫外线、光信号、电信号、机械信号(摩擦力、压力、牵张力以及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所产生的切应力等)以及细胞的冷热刺激等。已证明物理信号能激活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但是与化学信号相比,目前多数物理信号是如何被细胞接受和启动细胞内信号转导的尚不清楚。 化学信号又被称为配体(ligand),它们包括:①可溶性的化学分子如激素、神经递质和神经肽、细胞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局部化学介质如前列腺素、细胞

(完整版)细胞信号转导研究方法

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研究方法 一、蛋白质表达水平和细胞内定位研究 1、信号蛋白分子表达水平及分子量检测: Western blot analysis. 蛋白质印迹法是将蛋白质混合样品经SDS-PAGE后,分离为不同条带,其中含有能与特异性抗体(或McAb)相应的待检测的蛋白质(抗原蛋白),将PAGE胶上的蛋白条带转移到NC膜上此过程称为blotting,以利于随后的检测能够的进行,随后,将NC膜与抗血清一起孵育,使第一抗体与待检的抗原决定簇结合(特异大蛋白条带),再与酶标的第二抗体反应,即检测样品的待测抗原并可对其定量。 基本流程: 检测示意图:

2、免疫荧光技术 Immunofluorescence (IF) 免疫荧光技术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先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标记上荧光素制成荧光标记物,再用这种荧光抗体(或抗原)作为分子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或抗体)。在细胞或组织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上含有荧光素,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标本,荧光素受激发光的照射而发出明亮的荧光(黄绿色或桔红色),可以看见荧光所在的细胞或组织,从而确定抗原或抗体的性质、定位,以及利用定量技术测定含量。 采用流式细胞免疫荧光技术(FCM)可从单细胞水平检测不同细胞亚群中的蛋白质分子,用两种不同的荧光素分别标记抗不同蛋白质分子的抗体,可在同一细胞内同时检测两种不同的分子(Double IF),也可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对胞内多种分子进行检测。 二、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技术 1、免疫共沉淀(Co- Immunoprecipitation, Co-IP)

Co-IP是利用抗原蛋白质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以及细菌蛋白质的“protein A”能特异性地结合到免疫球蛋白的FC片段的现象而开发出来的方法。目前多用精制的protein A预先结合固化在agarose的beads 上,使之与含有抗原的溶液及抗体反应后,beads上的prorein A就能吸附抗原抗体达到沉淀抗原的目的。 当细胞在非变性条件下被裂解时,完整细胞内存在的许多蛋白质-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被保留了下来。如果用蛋白质X的抗体免疫沉淀X,那么与X在体内结合的蛋白质Y也能沉淀下来。进一步进行Western Blot 和质谱分析。这种方法常用于测定两种目标蛋白质是否在体内结合,也可用于确定一种特定蛋白质的新的作用搭档。缺点:可能检测不到低亲和力和瞬间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2、GST pull-down assay GST pull-down assay是将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融合蛋白(标记蛋白或者饵蛋白,GST, His6, Flag, biotin …)作为探针,与溶液中的特异性搭档蛋白(test protein或者prey被扑获蛋白)结合,然后根据谷胱甘肽琼脂糖球珠能够沉淀GST融合蛋白的能力来确定相互作用的蛋白。一般在发现抗体干扰蛋白质-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时,可以启用GST沉降技术。该方法只是用于确定体外的相互作用。

TCR细胞通路研究进展

TCR信号通路研究新进展 T细胞相关免疫疗法在近期的癌症研究中大放异彩,“主力部队”是CAR-T和TCR-T这两种技术。相对于 CAR-T细胞疗法,TCR-T疗法的关注度相对低些,但是这两种细胞疗法都属于利 用患者自身的 T淋巴细胞治疗癌症的前沿基因疗法。研究发现,在实体瘤治疗方面,TCR疗 法可能比CAR疗法更有优势。 T细胞在免疫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攻击病原体和肿瘤细胞。T细胞受体(TCR)能识别 不同的广泛亲和力的配体,参与激活多种生理过程。TCR细胞疗法定制功能性TCR,具有最 佳的抗原识别特性,利用人体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那么,这种疗法的分子机制是什么呢? 与之相关的TCR信号通路的分子调控机制有怎样的研究进展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综 合性讲述。 TCR蛋白结构 图一TCR复合物结构 T细胞作为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组成部 分,其抗原识别受体结构以被证实,克隆获得的TCR 由α-链和β-链构成异源二聚体。TCR异源二聚体主要与CD3的多个信号转导亚基结合,如 图所示,CD3γ、CD3δ和CD3ε异源二聚体以及CD3δ同源二聚体。在CD3的不同亚基含 有免疫受体酪氨酸的活化基序-ITAM,但是每个亚基的数量不 同,CD3γ、CD3δ和CD3ε分 别含有一个,而CD3δ含有三个串联的ITAM,这样就使的每个T细胞受体可以产生10个ITAM。酪氨酸磷酸化的ITAM可以使TCR与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发生偶联,向TCR募集含有SH2结构 域的蛋白质,如酪氨酸激酶ZAP70。但是现在还没有解决为什么TCR复合物包含这么多的信 号转导亚基和ITAM的问题,主要有两种假说,一种是CD3分子或单独的ITAM可能通过募 集独特的效应分子,执行不同的信号转导功能;另一种是 多个ITAM的主要功能是放大TCR 信号。 TCR识别与抗原递呈细胞(APC)呈递的可以结合MHC分子(pMHC)的肽。单独的TCR能够识别具有广泛亲和力的不同配体(自身肽和外来 肽)。TCR参与触发不同的功能输出。在 胸腺中,pMHC与TCR信号结合强度决定了细胞发育与分化过程。当结合力在最小值到最大 值之间时,促进胸腺细胞的存活,并转化 成CD4+CD8-或CD4-CD8+的成熟阶段;如果TCR与pMHC太低或太高,细胞会发生凋亡。在外围,自体pMHC对TCR的低亲和力结合提供了维

第15章--细胞信号转导习题

第十五章细胞信号转导 复习测试 (一)名词解释 1. 受体 2. 激素 3. 信号分子 4. G蛋白 5. 细胞因子 6. 自分泌信号传递 7. 蛋白激酶 8. 钙调蛋白 9. G蛋白偶联型受体 10. 向上调节 11. 细胞信号转导途径 12. 第二信使 (二)选择题 A型题: 1. 关于激素描述错误的是: A. 由内分泌腺/细胞合成并分泌 B. 经血液循环转运 C. 与相应的受体共价结合 D. 作用的强弱与其浓度相关 E. 可在靶细胞膜表面或细胞内发挥作用 2. 下列哪种激素属于多肽及蛋白质类: A. 糖皮质激素 B. 胰岛素 C. 肾上腺素 D. 前列腺素 E. 甲状腺激素 3. 生长因子的特点不包括: A. 是一类信号分子 B. 由特殊分化的内分泌腺所分泌 C. 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D. 主要以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发挥作用 E. 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或多肽 4. 根据经典的定义,细胞因子与激素的主要区别是: A. 是一类信号分子 B. 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C. 由普通细胞合成并分泌 D. 可调节靶细胞的生长、分化 E. 以内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发挥作用 5. 神经递质、激素、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可通过下列哪一条共同途径传递信号:

A. 形成动作电位 B. 使离子通道开放 C. 与受体结合 D. 通过胞饮进入细胞 E. 自由进出细胞 6. 受体的化学本质是: A. 多糖 B. 长链不饱和脂肪酸 C. 生物碱 D. 蛋白质 E. 类固醇 7. 受体的特异性取决于: A. 活性中心的构象 B. 配体结合域的构象 C. 细胞膜的流动性 D. 信号转导功能域的构象 E. G蛋白的构象 8. 关于受体的作用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特异性较高 B. 是可逆的 C. 其解离常数越大,产生的生物效应越大 D. 是可饱和的 E. 结合后受体可发生变构 9. 下列哪项与受体的性质不符: A. 各类激素有其特异性的受体 B. 各类生长因子有其特异性的受体 C. 神经递质有其特异性的受体 D. 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 E. 受体只存在于细胞膜上 10. 下列哪种受体是催化型受体: A. 胰岛素受体 B. 甲状腺激素受体 C. 糖皮质激素受体 受体 D. 肾上腺素能受体 E. 活性维生素D 3 11. 酪氨酸蛋白激酶的作用是: A. 使蛋白质结合上酪氨酸 B. 使含有酪氨酸的蛋白质激活 C. 使蛋白质中的酪氨酸激活 D. 使效应蛋白中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 E. 使蛋白质中的酪氨酸分解 12. 下列哪种激素的受体属于胞内转录因子型: A. 肾上腺素 B. 甲状腺激素 C. 胰岛素 D. 促甲状腺素 E. 胰高血糖素

细胞信号转导练习题集

细胞信号转导练习题 选择题:正确答案可能不止一个 1. NO直接作用于(B) A.腺苷酸环化酶 B.鸟苷酸环化酶 C.钙离子门控通道D.PKC 2.以下哪一类细胞可释放NO( B) A.心肌细胞 B.血管内皮细胞 C.血管平滑肌细胞 3.硝酸甘油作为治疗心绞痛的药物是因为它( C) A.具有镇痛作用 B.抗乙酰胆碱 C.能在体内转换为NO 4.胞内受体(A B) A.是一类基因调控蛋白 B.可结合到转录增强子上 C.是一类蛋白激酶 D.是一类第二信使 5.受体酪氨酸激酶RPTK( A B C D) A.为单次跨膜蛋白 B.接受配体后发生二聚化 C.能自磷酸化胞内段 D.可激活Ras 6. Sos属于(B) A.接头蛋白(adaptor protein) B.Ras的鸟苷酸交换因子(GEF) C.Ras的GTP酶活化蛋白(GAP)D:胞内受体 7.以下哪些不属于G蛋白(C)

A.Ras B.微管蛋白β亚基 C.视蛋白 D. Rho 8. PKC以非活性形式分布于细胞溶质中,当细胞之中的哪一种离子浓度升高时,PKC转位到质膜内表面(B) A.镁离子 B.钙离子 C.钾离子 D.钠离子 9.Ca2+载体——离子霉素(ionomycin)能够模拟哪一种第二信使的作用(A) A.IP3 B.IP2 C.DAG D.cAMP 10.在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中,质膜上的磷脂酶C(PLC-β)水解4,5-二磷酸磷脂酰肌醇(PIP2),产生哪两个两个第二信使(A B) A.1,4,5-三磷酸肌醇(IP3) B.DAG C.4,5-二磷酸肌醇(IP2) 11.在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中,G蛋白的直接效应酶是(B) A.腺苷酸环化酶 B.磷脂酶C-β C.蛋白激酶C D. 鸟苷酸环化酶 12.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由两个催化亚基和两个调节亚基组成,cAMP能够与酶的哪一部分结合?(B) A.催化亚基 B.调节亚基 13.在cAMP信号途径中,环腺苷酸磷酸二酯酶(PDE)的作用是 (C) A.催化ATP生成cAMP B.催化ADP生成cAMP C.降解cAMP生成5’-AMP 14.在cAMP信号途径中,G蛋白的直接效应酶是(B)

细胞信号转导

植物Ca2+信号的研究进展 摘要 为了适应环境,调节自身代谢和生长,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对各种外界环境刺激以及植物内部生理信息做出反应,因此,植物产生了自己的信号系统。Ca2+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它几乎参与了生命体所有的生理生化活动,在植物细胞的信号系统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钙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在细胞水平上, 钙在细胞分裂、极性形成、生长、分化、凋亡等过程中均有重要的调节功能, 能维持细胞壁, 细胞膜及膜结合蛋白的稳定性并参与调节和控制植物的许多生理生化反应, 是植物代谢的重要调节者。针对国内外对植物Ca2+信号的研究情况,综述了Ca2+信号的产生、Ca2+信号参与的各种植物生理过程、Ca2+信号的检测以及其研究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植物; Ca2+信号; 检测; 研究进展

钙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各种生物体内, 而游离态的Ca2+更是在生命活动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它几乎参与了生命体所有的生理生化活动。作为一种信号分子, Ca2+在受精、胚胎发育、基因表达、细胞分化、组织形成、代谢调控等过程中都有参与, 可以说, Ca2+信号无处不在[1]。1967年, Ridg-wang和Ashley通过向藤壶肌纤维中微注射水母发光蛋白, 第一次测定静息态胞内钙离子浓度[Ca2+]以来, 对于Ca2+信号的研究即风生水起。虽然植物Ca2+信号的研究起步较动物细胞晚, 但依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对植物Ca2+信号的研究, 不但能揭示生命的奥秘, 同时能帮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各种生命活动。为此, 针对国内外对植物Ca2+信号的研究情况, 笔者对Ca2+信号的生理功能、信号的产生、Ca2+信号参与的各种植物生理过程、以及其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1.Ca2+的功能 Heilbrunn在1937~1952年发表的著作中, 提出了Ca2+在生物系统中复杂和多功能性的观点。认为利用Ca2+是所有活细胞的基本特征。在他提出的“细胞刺激理论”中认为:当细胞受到各种刺激时, 细胞内原来浓度很低的Ca2+水平明显增高。Heilbrunn提出Ca2+的一些细胞效应有:(1)促进细胞黏合和胞间通讯;(2)影响酶活性, 如ATP酶酯酶等;(3)调节细胞分裂;(4)控制细胞的代谢活动;(5)调节细胞溶质中溶胶-凝胶状态转变;(6)高浓度Ca2+可能造成细胞死亡, 溶质中Ca2+浓度如果太高, 会与细胞内的磷酸根产生沉淀, 而磷酸根是细胞能量及物质代谢所必须的;(7)调节细胞膜的透性。钙在维持细胞膜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电镜观察表明, 缺钙导致细胞膜解体, 加钙又恢复常态。可见钙有稳定细胞膜结构, 防止细胞膜损伤的作用。有机酸是植物代谢的中间产物, 钙能和有机酸结合成为可溶性的钙盐结晶, 其中最为普遍的就是草酸钙。据报道, 在外源Ca2+诱导下, 细胞内可形成草酸钙结晶移去外源Ca2+, 结晶会消失。草酸钙的形成有以下生理作用:(1)消除有机酸在植物体内的过多积累。(2)草酸钙的形成过程是可逆的,植物体内钙离子过多形成草酸钙, 消除过量钙对植物的伤害, 当钙离子浓度不能满足植物需要时,草酸钙释放出Ca2+以满足植物的需要。 2.植物Ca2+信号的产生和终止 高度区域化的植物细胞内结构中, 在质膜液泡膜内质网膜上都存在着跨膜的钙离子电化学梯度, 细胞质和细胞核内游离钙离子也呈现不均匀分布, 这些梯度分布在静止状态是相对稳定的, 在受到刺激时会发生变化。钙离子梯度是钙信号产生的基础,即植物细胞Ca2+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是产生Ca2+信号的生物基础。植物细胞中, 静息态的胞内Ca2+浓度([Ca2+] i)为100~200nM, 而细胞外(细胞壁)和细胞内(内质网、液泡、线粒体、高尔基体、细胞核)钙离子库中钙离子浓度却是胞内的数十倍, 达到了1~10mM[2,3]。当细胞受到信号刺激时, Ca2+从钙离子库中释放, 使胞内Ca2+浓度瞬间升高,激活Ca2+依赖蛋白和激酶CPKs引起细胞代谢以及基因表达的改变。当Ca2+重新进入细胞内钙离子库或流出细胞进入胞外钙离子库时, 信号得以终止。钙离子浓度的调节是通过各种钙离子通道, 钙离子泵和钙离子转运来实现的[4]。 3.植物Ca2+信号的多样性 Ca2+信号几乎参与了各种植物生理过程, 包括花粉管生长、细胞分裂、受精等;同时, Ca2+信号还参与植物的抗逆反应和对光线的感知。由此可见, Ca2+

TCR细胞通路研究进展

T C R细胞通路研究进展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T C R信号通路研究新进展 T细胞相关免疫疗法在近期的癌症研究中大放异彩,“主力部队”是CAR-T和TCR-T这两种技术。相对于CAR-T细胞疗法,TCR-T疗法的关注度相对低些,但是这两种细胞疗法都属于利用患者自身的T淋巴细胞治疗癌症的前沿基因疗法。研究发现,在实体瘤治疗方面,TCR疗法可能比CAR疗法更有优势。 T细胞在免疫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攻击病原体和肿瘤细胞。T细胞受体(TCR)能识别不同的广泛亲和力的配体,参与激活多种生理过程。TCR细胞疗法定制功能性TCR,具有最佳的抗原识别特性,利用人体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那么,这种疗法的分子机制是什么呢?与之相关的TCR信号通路的分子调控机制有怎样的研究进展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综合性讲述。 TCR蛋白结构 图一TCR复合物结构 T细胞作为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抗原识别受体结构以被证实,克隆获得的TCR由α-链和β-链构成异源二聚体。TCR异源二聚体主要与CD3的多个信号转导亚基结合,如图所示,CD3γ、CD3δ和CD3ε异源二聚体以及CD3ζ同源二聚体。在CD3的不同亚基含有免疫受体酪氨酸的活化基序-ITAM,但是每个亚基的数量不同,CD3γ、CD3δ和CD3ε分别含有一个,而CD3ζ含有三个串联的ITAM,这样就使的每个T细胞受体可以产生10个ITAM。酪氨酸磷酸化的ITAM可以使TCR与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发生偶联,向TCR募集含有SH2结构域的蛋白质,如酪氨酸激酶ZAP70。但是现在还没有解决为什么TCR复合物包含这么多的信号转导亚基和ITAM的问题,主要有两种假说,一种是CD3分子或单独的ITAM可能通过募集独特的效应分子,执行不同的信号转导功能;另一种是多个ITAM的主要功能是放大TCR信号。 TCR识别与抗原递呈细胞(APC)呈递的可以结合MHC分子(pMHC)的肽。单独的TCR能够识别具有广泛亲和力的不同配体(自身肽和外来肽)。TCR参与触发不同的功能输出。在胸腺中,pMHC与TCR信号结合强度决定了细胞发育与分化过程。当结合力在最小值到最大值之间时,促进胸腺细胞的存活,并转化成CD4+CD8-或CD4-CD8+的成熟阶段;如果TCR与pMHC太低或太高,细胞会发生凋亡。在外围,自体pMHC对TCR的低亲和力结合提供了维持初始T细胞所必需的强直性存活信号,并且还可以促进其与外来抗原高亲和力遭遇时的完全激活。 图二TCR结合强度对胸腺细胞的影响 TCR信号强度对于产生合适的应答T细胞至关重要。TCR信号传导应答指导 CD4+T细胞分化成功能不同的T辅助细胞亚群,对特定T细胞亚群(如调节性T 细胞)也起着关键作用。TCR细胞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与记忆T细胞分化相关,也是诱导T细胞无能或耗竭的基本决定因素。TCR信号受到生化及分子机制的调控,导致信号放大或衰减。调控TCR的机制复杂多样,不过可以分为三个基本层面:早期信号转导效应分子(如关键激酶和磷酸酶的调节);信号分子发育阶段(特异性表达调控);以及TCR信号强度的动态调控。 TCR信号通路概述 图三:TCR信号通路概述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简介】 细胞通过受体感受胞外信号分子的刺激,经复杂的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的转换而影响其生物学功能,该过程称为细胞信号转导。水溶性信号分子及某些脂溶性信号分子不能穿过细胞膜,通过与膜表面受体相结合而激活细胞内信号分子,经信号转导的级联反应将细胞外信号传递至胞浆或核内,调节靶细胞功能,该过程称为跨膜信号转导。脂溶性信号分子能穿过细胞膜,与位于胞浆或核内的受体相结合并激活之,活化的受体作为转录因子,改变靶基因的转录活性而诱导细胞特定的应答反应。在病理情况下,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一个或多个环节异常,可导致细胞代谢及功能紊乱或生长发育异常。近年来,人们已经认识到大多数疾病与细胞外或细胞内的信号转导异常有关。信号转导治疗的概念进入了现代药物研究的最前沿。 【要求】 掌握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跨膜信号转导的概念,掌握细胞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 熟悉细胞信号转导障碍与疾病的关系 了解细胞信号转导调控与疾病防治措施 细胞信号转导系统具有调节细胞增殖、分化、代谢、适应、防御和凋亡等多方面的作用,它们的异常与疾病,如肿瘤、心血管病、糖尿病、某些神经精神性疾病以及多种遗传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受体和细胞信号转导分子异常既可以作为疾病的直接原因,引起特定疾病的发生;亦可在疾病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促进疾病的发展。某些信号转导蛋白的基因突变或多态性虽然并不能导致疾病,但它们在决定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疾病对药物的敏感性方面起重要作用。细胞信号转导异常可以局限于单一成分(如特定受体)或某一环节,亦可同时或先后累及多个环节甚至多条信号转导途径,造成调节信号转导的网络失衡。对信号转导系统与疾病关系的研究不仅有助于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还能为新药设计和发展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思路和作用靶点。 第一节细胞信号转导系统概述 生物的细胞每时每刻都在接触着来自细胞内或者细胞外的各种各样信号。细胞通过位于胞膜或胞内的受体感受胞外信息分子的刺激,经复杂的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的转换而影响其生物学功能,这一过程称为细胞信号转导(cell signal transduction)。典型的细胞信号转导过程通常包括①信号发放:细胞合成和分泌各种信号分子;②接受信号:靶细胞上的特异受体接受信号并启动细胞内的信号转导;③信号转导:通过多个信号转导通路调节细胞代谢、功能及基因表达;④信号的中止:信号的去除及细胞反应的终止。 一、信号以及细胞转导信号的要素 (一)细胞信号的种类 一般说来,能够介导细胞反应的各种刺激都称为细胞信号。细胞信号按照其形式不同可分为物理信号、化学信号和生物信号。生物细胞所接受的信号有多种多样,从这些信号的自然性质来说,可以分为物理信号、化学信号和生物学信号等几大类,它们包括光、热、紫外线、X-射线、离子、过氧化氢、不稳定的氧化还原化学物质、生长因子、分化因子、神经递质和激素等等。在这些信号中,最经常、最普遍、最广泛的信号应该说是化学信号。 化学信号种类繁多,包括激素(hormone)、神经递质(nerve mediator)、细胞因子

细胞受体及重要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

细胞受体类型、特点 及重要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 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专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姓名:李波

学号:2015050509

目录 1、细胞受体类型及特点 (4) 1.1离子通道型受体 (4) 1.2 G蛋白耦联型受体 (4) 1.3 酶耦联型受体 (5) 2、重要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 (5) 2.1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传递 (5) 2.2 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6) 2.2.1激活离子通道的G蛋白偶联受体所介导的信号通路 (7) 2.2.2激活或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的G蛋白偶联受体 (7) 2.2.3 激活磷脂酶C、以lP3和DAG作为双信使 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 路 (8) 2.2 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9) 2.2.1 受体酪氨酸激酶及RTK-Ras蛋白信号通路 (10) 2.2.2 P13K-PKB(Akt)信号通路 (10) 2.2.3 TGF-p—Smad信号通 (11) 2.2.4 JAK—STAT信号通路 (12)

1、细胞受体类型及特点 受体(receptor)是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分子物质,多为糖蛋白,一般至少包括两个功能区域,与配体结合的区域和产生效应的区域,当受体与配体结合后,构象改变而产生活性,启动一系列过程,最终表现为生物学效应。受体与配体问的作用具有3个主要特征:①特异性;②饱和性;③高度的亲和力。 根据靶细胞上受体存在的部位,可将受体分为细胞内受体(intracellular receptor)和细胞表面受体(cell surface receptor)。细胞内受体介导亲脂性信号分子的信息传递,如胞内的甾体类激素受体。细胞表面受体介导亲水性信号分子的信息传递,膜表面受体主要有三类:①离子通道型受体(ion—channel—linked receptor);②G蛋白耦联型受体(G—protein —linked receptor);③酶耦联的受体(enzyme—linked recep—tor)。第一类存在于可兴奋细胞。后两类存在于大多数细胞,在信号转导的早期表现为激酶级联事件,即为一系列蛋白质的逐级磷酸化,借此使信号逐级传送和放大。 1.1离子通道型受体 离子通道型受体是一类自身为离子通道的受体,即配体门通道(1igand—gated channel),主要存在于神经、肌肉等可兴奋细胞,其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与受体的结合而改变通道蛋白的构象,导致离子通道的开启或关闭,改变质膜的离子通透性,在瞬间将胞外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继而改变突触后细胞的兴奋性。如:乙酰胆碱受体以三种构象存在,两分子乙酰胆碱的结合可以使之处于通道开放构象,但该受体处于通道开放构象状态的时限仍十分短暂,在几十毫微秒内又回到关闭状态。然后乙酰胆碱与之解离,受体则恢复到初始状态,做好重新接受配体的准备。离子通道型受体分为阳离子通道,如乙酰胆碱、谷氨酸和五羟色胺的受体,和阴离子通道。 1.2 G蛋白耦联型受体 三聚体GTP结合调节蛋白(trimeric GTP—binding regulatory protein)简称G蛋白,位于质膜胞质侧,由a、p、-/三个亚基组成,a和7亚基通过共价结合的脂肪酸链尾结合在膜上,G蛋白在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分子开关的作用,当a亚基与GDP结合时处于关闭状态,与GTP结合时处于开启状态,“亚基具有GTP酶活性,能催化所结合的ATP 水解,恢复无活性的三聚体状态,其GTP酶的活性能被RGS(regulator of G protein signaling)增强。RGS也属于GAP(GTPase activating protein)。 G蛋白耦联型受体为7次跨膜蛋白(图10—6),受体胞外结构域识别胞外信号分子并与之结合,胞内结构域与G蛋白耦联。通过与G蛋白耦联,调节相关酶活性,在细胞内

细胞信号转导课程作业资料

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脱落酸在植物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姓名: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摘要:脱落酸(ABA)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受到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调控,在植物对胁迫环境抗逆性中发挥重要作用。当植物受到外界条件影响后会导致植物体内ABA含量上升,调节气孔的开度,防止植物体进一步失水,维持细胞渗透平衡;参与相关抗逆基因的表达调控,产生抗逆分子;通过延长种子休眠期等以适应逆境;通过一些调节因子调节植物细胞内环境稳定。本文介绍了脱落酸的合成、调控、作用机制及其在植物逆境胁迫中的作用。 关键词:脱落酸;合成;作用机制;胁迫

细胞信号转导是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将外界生长、发育、分化等信息通过一定的途径转移至细胞内并调控相关基因表达的过程。细胞的一切生命活动都与信号转导有关。细胞信号转导系统具有调节细胞增殖、分化、代谢、应激、防御、凋亡和胀亡等作用[1]。脱落酸(ABA)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参与植物胚胎发育、种子休眠、果实成熟以及逆境胁迫等许多方面,对植物生长发育起着调节作用[2]。植物接受胁迫信号,影响基因的表达,引起植物体内ABA水平上调,从而增加植物的抗逆性。ABA在植物干旱、高盐、低温等逆境胁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它是植物的抗逆诱导因子,因而被称为植物的“胁迫激素”。本文介绍了脱落酸的合成、调控、作用机制及其在植物逆境胁迫中的作用。 1 脱落酸的合成与调控 ABA主要在叶绿体中合成,然后转移到其他组织中积累起来。研究发现不仅植物的叶片,立体的根系,特别是根尖也能合成大量的脱落酸。进一步研究发现,植物的其他器官,特别是花、果实、种子也能合成脱落酸。 脱落酸是C15化合物,在植物体内有两条合成途径,一是直接途径:3个异戊烯单位聚合成C15前体—法呢焦磷酸(FPP),由FPP经环化和氧化直接形成15碳的ABA。另一个是高等植物中的C40间接途径:质体内的MEP途径,由C40的类胡萝卜素转化形成[3]。迄今为止,脱落酸生物合成中几乎全部基因都已经被克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脱落酸代谢途径中有多个步骤受到差异调控,从而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对脱落酸含量进行精细调控。 在非胁迫条件下脱落酸可能在维管组织中合成,然后被运送到气孔等目标部位,有研究表明脱落酸在凋亡的叶片和子叶的保卫细胞中也有所表达。脱落酸的代谢调控并不仅仅局限于生物合成途径中的某一部分,而是一个多位点的协调过程。MEP途径中的DXP合成酶、类胡萝卜素代谢中参与其合成的八氢番茄红素去饱和酶和参与其转化的ZEP都能够在种子和幼苗中引起脱落酸的积累[4]。除了代谢途径自身的酶基因外,脱落酸的生物合成也依赖于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信号,以及发育阶段、组织和器官的特异性等等。在胚的发育早期,脱落酸促进胚的生长;而在发育晚期则通过与赤霉素相拮抗而抑制胚的生长[5]。 2 脱落酸的作用机制 现在研究认为,在干旱、高盐或低温等逆境胁迫条件下,可能存在的机制是:逆境胁迫条件促使植物体内脱落酸的积累,脱落酸诱导ABA响应元件基因表达,从而产生对逆境抗性[6]。从胁迫刺激到植物作出反应是一系列复杂的信息传递过程,包括三个环节:一是感受细胞或组织对原初信号(环境刺激)的感知传导和反应,产生胞间信号;二是胞间信使在细胞或组织间的传递,并最终到达受体细胞的作用位点;三是受体细胞对胞间信使的接受、转导和反应,使受体组织中生理生化和功能的最优化组合,最终体现为植物对环境刺激或逆境的适应或抗性[7]。从这个角度来说脱落酸在植物体内产生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通过受体作用、通过基因表达作用、通过信号因子作用。 2.1 通过受体作用 ABA信号转导研究最突出的进展之一是ABA受体PYR/PYL/PCAR蛋白的鉴定

细胞信号转导

第十一章 细胞信号 众所周知,多细胞生物体由不同种类特化的数以亿计的细胞组成。在这个繁忙而有序的细胞社会里,各种细胞既要明确分工,又要保持相互协调。应该指出,细胞间的这种协调作用从多细胞生物体存在的那一天起就已经存在了。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即人类社会的通讯技术产生多年以后,人们才开始真正意识到生物体内要想保证细胞间的相互影响和协调一致,同样需要有信号的传输或信息的交流,由此产生了细胞通讯(细胞信号)这一概念。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细胞通讯与人类社会的通讯有异曲同工之妙:由发射方(各种信号产生细胞)发出信号,接收方(靶细胞)通过特殊的机制识别并接收信号后,做出相关应答(产生各种生理效应)。本章将对这个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加以详述。 11.1 细胞间信号 11.1.1 细胞间通讯类型 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分化、各种组织器官的形成、组织的维持以及它们各种生理活动的协调,都需要有高精确度、高效率的胞间通讯机制,否则生物体内众多的细胞将对自己的去向感到无所适从。细胞通讯(cell communication )是指:生物有机体为达到功能上的协调统一而建立的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从而使之成为生命的统一体,以便对多变的外界环境做出综合性的反应。细胞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完成这种信号传递: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间)的直接接触通讯(图11-1-A 、B );不依赖于细胞接触的通讯(分泌化学信号)(图11-1-C )。 图11-1 细胞间的信号分子传递方式 A.结合信号分子的信号传递; B.间隙连接中的信号传递; C.分泌信号分子的信号传递(引自 B.Albert,等) 11.1.1.1 胞间的直接接触 通过胞间的直接接触完成信号传递又可分为两种类型: ⑴膜表面分子接触信号传递 是指细胞通过其表面信号分子(受体)与另一细胞表面的信号分子(配体)选择性地相互作用,最终产生细胞应答的过程,即细胞识别(cell recognition )。此类信号传递的特点是信号分子结合在细胞质膜上,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将信号传递给靶细胞。细胞识别及粘合的工作与此有关。 细胞的识别与粘合无论对于单细胞生

第七章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一、单选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典型的膜受体 ( ) A.乙酰胆碱受体 B.异丙肾上腺素受体 C.胰岛素受体 D.γ干扰素受体 E.糖皮质激素受体 2.介导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的受体属于 ( ) A.离子通道受体 B.G蛋白偶联受体 C.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 D.核受体 E.细胞粘附受体 3.核受体本质是配体激活的 ( ) A.丝/苏氨酸蛋白激酶 B.酪氨酸蛋白激酶 C.离子通道受体 D.转录因子 E.效应器 4.信号转导系统对靶蛋白调节的最重要方式是通过 ( ) A.DNA的甲基化 B.蛋白质的糖基化 C.DNA的乙酰化 D.蛋白质可逆的磷酸化 E.蛋白质的磷酸化 5.激素抵抗综合征是由于 ( ) A.激素合成减少 B.激素降解过多 C.靶细胞对激素反应性降低 D.靶细胞对激素反应性过高 E.以上都不是 6.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的主要信号转导异常是 ( ) A.促甲状腺素分泌减少 B.促甲状腺素受体下调或减敏 C.Gs含量减少 D.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刺激性抗体的作用 E.TSH受体阻断性抗体的作用 7.霍乱毒素对G蛋白的作用是 ( ) A.促进Gs与受体结合 B.刺激Gs生成 C.使Gs的GTP酶活性增高

D.使Gs的GTP酶活性抑制或丧失 E.抑制Gi与受体结合 8.下列哪项不是激活NF- KB的因素 ( ) A.TNF B.病毒 C.糖皮质激素 D.活性氧 E.内毒素 9.肿瘤中小G蛋白Ras最常见的突变可导致 ( ) A.Ras的表达减少 B.Ras的失活 C.Ras与GDP解离障碍 D.Ras自身的GTP酶活性降低 E.Ras激活ERK通路的能力降低 10.家族性肾性尿崩症发病的关键环节是 ( ) A.腺垂体合成和分泌ADH减少 B.肾髓质病变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对ADH反应性降低 C.基因突变使ADH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障碍 D.基因突变使腺苷酸环化酶含量减少 E.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的水通道增多 11.肿瘤的细胞信号转导异常有 ( ) A.生长因子分泌过多 B.生长因子受体过度激活 C.Ras持续激活 D.抑制细胞增殖的信号减弱 E.以上都是 12.死亡受体(如I型TNFa受体)介导细胞凋亡主要通过激活 ( ) A.蛋白激酶A(PKA) B.Ca2+/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 C.蛋白激酶C(PKC) D.NF-kB E.caspases 二、问答题 1.简述细胞信号转导系统的组成、生理作用及异常的病理意义。 2.试述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3.何谓自身免疫性受体病,举例说明受体自身抗体的种类和作用。 4.试述激素抵抗综合征的发生机制。 5.信号转导障碍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6.简述糖皮质激素的抗炎机制。 7.试从激素、受体以及信号转导通路调节的靶蛋白这几个不同层次阐述尿崩症的发生机制。 8.简述受体调节的类型和生理病理意义。 9.试述信号转导改变在高血压心肌肥厚发生中的作 用。 10.以LPS的信号转导为例,简述信号转导与炎症启动和放大的关系。

细胞信号转导

2000上海科技论坛专题讨论会 炎等和由朊病毒(prlon)所引起的疯牛病。另一些病毒可能作为病原或主要病因的非传染病,如人乳头状瘤病毒与宫颈癌、巨细胞病毒与冠状动脉硬化、EB病毒与食道癌等也获得了新的研究进展。细菌性疾病中的大问题是多重耐药结核菌的传播日益扩大,葡萄球菌、肠链球菌及肺炎杆菌、绿脓杆菌的耐药也成为临床治疗中的难题。我国已有因肉类食品被大肠杆菌0157H7污染而引起的食物中毒,此类中毒会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率很高。可见,病原微生物作为一种生物正在随着人体免疫力和生存与活动环境的变化而表现出新的致病作用。 近几年微生物的基因组研究取得了飞速的进展。至21300年8月已有12种,共15株病原菌和70余株病毒的全基因组完成了解码,不少已进入研究各个单独基因或数个基因间相互作用功能的阶段,并正在分析大量未知基因的功能,试图发现新的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新的调控因子等。这一研究将使人类从更高层次上掌握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及其规律。面对新现和再现的疾病,我们将通过从基因和基因组水平的研究发展创新性的诊断、预防及治疗微生物感染的制剂、疫苗及药品。此外,新发现的微生物酶及蛋白还可能超越医药学领域,在工农业生产上开发出有应用价值的新产品。 细胞信号转导 裴钢中国.}}学慧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院长中四科学院院士 细胞信号转导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对它的研究已经深入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成勾理解各种错综复杂的生命现象所必不可少的武器和联结生命科学各领域各层汰的桥梁。细胞以及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山儿百种不同的信号分子所介导的,其中包括蛋白、肽类、氨基酸、核酸、甾体、M靖素类、脂肪酸类、一氧化氮等。携带信息的信号分子可被在靶细胞上或靶细犯Iq的特异性受体所识别并激活受体,由受休通过对下游效应分子的修饰(如磷酸化)将信号进一步传递到细胞内各部位或细胞核内,调控细胞生长、分化、衰老、死亡等重要生命现象和与其有关的细瞧收I土j特异基周的表达。细胞信号转导研究的址水方法手段和研究成果已对现代生命科’半:的各个学科领域的发展都已产生了深划帕影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之一。随着人类基因组工作的顺利进展,X,寸‘fltt胞信号转导的研究已成为功能基因组学和基因功能的整体综介们f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此外,对细胞价号转导机理的研究能够使我们在细胞羽1分于水平上阐明许多人类疾病产生的原因Ji:据此研制有效的药物以治疗这些疾病。il}】订,在国际市场上畅销的前100种药,研巾,大约有2/3以上为信号转导分子或』£靶向是信号转导分子。这样,细胞信号转坤研究的成果在现代生命科学中特别在医药、农业和环境中的广 团

细胞信号转导及与相关疾病综述

细胞信号转导及与相关疾病综 ——广医大李雪银孔颖诗郭欣仪张淑珍谭丞茵小组 摘要:由于细胞的信号转导功能就是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所以信号转导通路及信号分子、信号分子间的以及信号通路间的相互 作用的改变,是许多人类疾病的分子基础,这已在癌症、动脉硬化、 心肌肥大、炎症疾病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发展的病理机制研究中取 得了显著进展。 关键词:信号转导,受体,配体,介导等 一、信号传导的概念:是指生物学信息(兴奋或抑制)在细胞间或细胞内 转换和传导,并产生生物效应的过程。信号转导的核心在于通过特定 信号通路进行生物信息的细胞内转换与传递过程并涉及对相关蛋白 质基因表达过程的调控。 二、信号转导的生理意义:1)其本质上就是细胞核分子水平的功能调节, 是机体生命活动中的生理功能调节的基础。2)信号转导中的信号指 的是生物学信号,可以是物理信号,如电、声光等,更多的是以化学 物质为载荷物体的化学信号,如激素、神经递质等。3)信号转导的 结果即生物效应是各式各样的,可为对靶细胞功能的硬性,或为对靶 细胞代谢、分化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甚至是对靶细胞形态结构和生存 状态等方面的影响。 三、与信号转导作用有关物质的概念与性质 1)受体:是指细胞中具有接受和转导信息功能的蛋白质,分布于细胞膜中的受体称为膜受体,位于细胞质内和核内的受体 则称之为胞质受体和核受体①离子通道型受体:是一种同时 具有受体和离子通道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属于化学门控通道, 他们接受的化学信号绝大多数是神经递质,激活后可引起离 子的跨膜流动。②G蛋白耦联受体:是指激活后作用于之耦 联的G蛋白,然后一发一系列以信号蛋白为主的级联反应而 完成跨膜信号转导的一类受体。③酶联型受体:是指自身就 具有酶的活性或能与酶结合的膜受体。④招募型受体:也是 单个跨膜受体,受体分子的胞内域没有任何酶的活性,故不 能进行生物信号的放大。⑤核受体:实质上是激素调控特定 蛋白质转录的一大类转录调节因子,包括类固醇激素,维生 素D3受体,甲状腺激素受体和维甲酸受体等。 2)配体:凡能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活性物质称之为配体 3)G蛋白耦联受体:是指激活后作用于与之耦联的G蛋白,然后引发一系列以信号为主的级联反应而完成跨膜信号转导的一类 受体。 4)G蛋白:是鸟苷酸结合蛋白的简称,是G蛋白耦联受体联系胞内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 5)G蛋白效应器:是指G蛋白直接作用的靶标,包括效应器酶、膜离子通道以及膜转运蛋白等。 6)第二信使:是指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细胞外信号分子(第一信使)作用于膜受体后产生的细胞内信号分子。

细胞信号转导总结

第十五章 细胞信号转导 教材精要与重点解析 一、 信息物质的定义与分类 细胞间信息物质:凡由细胞分泌的调节靶细胞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又称为第一信使 细胞内信息分子:细胞内传递细胞调控信号的化学物质 第二信使:Ca ++ 、cAMP 、cGMP 、DAG 、IP 3、Cer 、花生四烯酸及其代谢产物等小分子化合物 第三信使:负责细胞核内外信息传递的物质,又称为DNA 结合蛋白 二、 受体的定义、分类、作用特点及调节 受体: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识别生物活性分子并与之结合的成分,能把识别和接受的信号正确无误地放大并传递到细胞内部,进而引起生物学效应。本质是蛋白质,个别是糖脂 配体:能与受体呈特异性结合的生物活性分子,细胞间信息物质就是最常见的配体 膜受体 ? 环状受体:配体依赖性离子通道 ? G 蛋白偶联受体(GPCRs ):又称七个跨膜螺旋受体 ? 信息转导:激素→受体→G 蛋白→酶(腺苷酸环化酶AC 或磷脂酶C )→第二信使→ 蛋白激酶→ 酶或功能蛋白→生物学效应 ? G 蛋白:鸟苷酸结合蛋白,和GTP 或GDP 结合的位于细胞膜胞液面的外周蛋白,由三个亚基组成。 活化型为α亚基与GTP 结合并导致βγ二聚体脱落时 ? 单个跨膜α螺旋受体:三型 ?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型

?非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型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受体 ?具有鸟苷酸环化酶(GC)活性的受体 ?膜受体:配体包括心钠素和鸟苷蛋白 ?可溶性受体:配体为NO和CO 胞内受体: ?多为反式作用因子 ?配体为类固醇激素、甲状腺素和维甲酸 ?四个结构区域:高度可变区、DNA结合区、铰链区、激素结合区 表15-3 膜受体与胞内受体的比较 受体作用的特点 ①高度专一性②高度亲和力③可饱和性④可逆性⑤特定的作用模式 受体活性的调节机制有: ①磷酸化与去磷酸化②膜磷脂代谢的影响③酶促水解作用④G蛋白调节 三、膜受体介导的信息转导 cAMP-蛋白激酶途径 ?激素调节物质代谢的主要途径 ?PKA是四聚体组成的别构酶,共有四个cAMP结合位点 ?配体为: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作用机制:受体+配体→腺苷酸环化酶AC激活→cAMP浓度升高→激活PKA(蛋白激酶A)→使 许多蛋白质的特定的组氨酸残基或苏氨酸残基磷酸化,调节细胞内代谢 Ca++-依赖性蛋白激酶途径 ?以靶细胞内Ca++-浓度变化为特征,激活PKC(蛋白激酶C) ?PKC有12种同工酶 ?配体为: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去甲肾上腺素和抗利尿激素 ?作用机制:受体+配体→激活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PI-PLC)→DAG+IP3→激活PKC(蛋白 激酶C)→引起一系列靶蛋白的组氨酸残基或苏氨酸残基磷酸化,调节细胞内代谢 cGMP-蛋白激酶系统 ?配体是:心钠素(ANP)、NO、CO ?PKG是单体酶,分子中有一个cGMP结合位点 ?作用机制:受体+配体→激活鸟苷酸环化酶→cGMP浓度升高→激活PKG(蛋白激酶G)→特定蛋 白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磷酸化,产生生物学效应 酪氨酸蛋白激酶体系 ?没有第二信使的参与,但都涉及TPK(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激活 ?质膜上的受体型TPK,如胰岛素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某些原癌基因(erb-B、kit、fms等)编码的受体,属催化型受体。产生受体型TPK-Ras-MAPK途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