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经济学原理》读书心得

《经济学原理》读书心得

《经济学原理》读书心得

二〇一三年〇三月

摘要

摘要内容:19世纪伟大的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他的教科书《经济学原理》中这样写到:“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物的学问。”虽然自从马歇尔那个时代以来,我们对经济了解的更多了,但对经济学的这一定义在今天依然如同在1890年他的教科书第1版时一样正确。

作为21世纪初的学生,从事经济学的学习原因有三个:一是它有助于你廖既然你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二是它将使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学习经济本身不会使你富有,但它将做一些有助于你努力致富的工具;三是它将使你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

因此,经济学原理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论以后你阅读报纸、管理企业还是坐在白宫椭圆形的办公室中,你都将会为学习过经济学而感到欣慰。【关键词】经济学、工具、参与经济、致富、经济政策

目录

1导言 (1)

1.1书目的介绍 (1)

1.1.1书名 (1)

1.1.2著作责任者 (1)

1.1.3出版发行 (1)

1.2作者介绍 (1)

1.3主要内容 (2)

2经济学十大原理 (2)

2.1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2)

2.1.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

2 .1.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2)

2.1.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2)

2.1.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映 (2)

2.2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3)

2.2.1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非常好 (3)

2.2.2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 (3)

2.2.3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3)

2.3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4)

2.3.1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4)

2.3.2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4)

3宏观经济政策的五个争论问题 (4)

3.1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者应该试图稳定经济吗 (4)

3.1.1赞成:决策者应该试图稳定 (4)

3.1.2反对:决策者不应该试图稳定 (5)

3.2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制定还是相机抉择 (6)

3.2.1赞成: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 (6)

3.2.2反对:货币政策不应该按规则 (6)

3.3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吗 (7)

3.3.1赞成; 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 (7)

3.3.2反对:中央银行不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 (7)

3.4政府应该平衡其预算吗 (8)

3.4.1赞成: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说法 (8)

3.4.2反对:不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说法 (8)

3.5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吗 (9)

3.5.1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 (9)

3.5.2不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 (9)

4论述与批判 (10)

5总结 (11)

1导言

1.1书目的介绍

1.1.1书名

经济学原理(第5版)

1.1.2著作责任者

[美]N.格里高利·曼昆(N.Gregory Mankiw)所著梁小民梁硕译1.1.3出版发行

北京大学出版社 1.1.4经销者

新华书店,2009年4月第1版.2011年11月第9次印刷

1.2作者介绍

N.格里高利·曼昆(N. Gregory Mankiw)是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作为学生,他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经济学;作为教师,他讲授过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和经济学原理。多年前他甚至还在长滩岛当过一个夏天的帆船运动教练。

曼昆教授是一位高产的学者和一位学术与政治争论的经常参与者。他的著作发表在许多学术杂志上,例如《美国经济评论》、《政治经济学杂志》和《经济学季刊》,以及更具普及性的报刊上,例如《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他也是最畅销的中级经济教科书《宏观经济学》的作者。除了教学、研究和写作之外,曼昆教授还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合作研究人员、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和国会预算办公室的顾问,以及ETS考试研发委员会下设的经济学高阶水平考试委员会成员。从2003年到2005年,他担任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曼昆教授现在与妻子Deborah,三个孩子Catherine、Nicholas、Peter,以及宠物狗Tobin住在麻省的威尔斯利。

1.3主要内容

包括微观和宏观经济部分,具体有经济学十大原理;市场如何运行;市场和福利;公共部门经济学;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劳动市场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数据;长期中的真实数据;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短经济波动等。

2经济学十大原理

2.1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2.1.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做出决策就是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认识到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做出什么决策。人们只有了解他们面临的选择,才有可能做出良好的决策。

2 .1.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当做出任何一项决策时,决策者应该认识到每一种可能的行为所带来的机会成本。

2.1.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人是有理性的。理性人知道,生活中的许多决策很少是黑与白的选择,而往往是介于其间。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利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为。这个原理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愿意为钻石支付比水高的价格。

2.1.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映

激励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诸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由于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做出决策,所以他们会对激励做出反映。在分析任何

一种决策时,我们不仅应该考虑它的直接影响,而且还应该考虑通过激励产生的不太明显的直接影响。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那就会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2.2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2.2.1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非常好

贸易会影响我们的家庭,换句话说经济中每个家庭都在与所有其他家庭竞争。国家和家庭一样,可以从相互交易中获益。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享有种类更多的物品与劳务。日本人和法国人、巴西人一样,在世界经济中既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又是我们的伙伴。

2.2.2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

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并导致了合意的市场结果。每一个人所盘算的只是自己的利益,在这种场合下,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不是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2.2.3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我们需要政府的原因之一是:只有在政府实施规则并维持对市场经济至关重要的制度时,看不见的手才能施展其魔力。最重要的是,市场经济需要实施产权的制度,以便个人可以占有和控制稀缺资源。我们需要政府的另一个原因是:看不见的手是强有力的,但并不是无所不能的。政府干预经济并改变人们自己选择的资源配置的原因有两类:促进效率或促进平等。这就是说,大多数政策的目标是既要把经济蛋糕做大,又要改变这个蛋糕的分割方式。

2.3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2.3.1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几乎所有甚或水平的差别都可以归因于各国生产率,生产率和生活水平之间的基本关系是简单的,但它的意义确是深远的。在考虑任何一项政策如何影响生活水平时,关键问题是这项政策如何影响我们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决策者需要通过让工人受到良好的教育、拥有生产物品与劳务需要的工具,以及获取最好的技术,来提高生产率。

2.3.2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是什么引起了通货膨胀?在大多数严重或持续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罪魁祸首是货币量的增长。当一国政府发行了大量的本国货币时,货币的价值就下降了。由于高通货膨胀会让社会付出各种代价,所以世界各国都把保持低通货膨胀作为经济政策的一个目标。

2.3.3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树叶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短期权衡取舍关系在分析经济周期中起着关键作用。经济周期是用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或雇佣的人数来衡量的,经济活动中无规律的、大部分无法预测的波动。决策者在运用各种政策工具时可以利用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这种短期权衡取舍关系。决策者可以通过改变政府支出量、税收量和发行的货币量来影响对物品和劳务的总需求。需求的变动反过来又影响经济在短期中的所经历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结合。

3宏观经济政策的五个争论问题

3.1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者应该试图稳定经济吗

3.1.1赞成:决策者应该试图稳定

如果放任不管,经济就倾向于发生波动。例如,当家庭和企业变得悲观时,他们就削减支出,这就减少了物品与劳务的总需求。总需求减少进而又使物品与

劳务的生产减少。企业解雇工人,失业率上升。因而,真实GDP和其他收入衡量指标下降。失业上升和收入下降又加强了最初引起经济下降的悲观主义。

社会没有理由受到经济周期高涨与低落的折磨。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表明了决策者可以如何减轻经济波动的严重程度。通过“逆经济变动的风向行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可以稳定总需求,从而稳定生产和就业。当总需求不足以确保充分就业时,决策者应该刺激政府支出、减税并扩大货币供给。当总需求过大,有引起更高通货膨胀的风险时,决策者应该削减政府支出、增税并减少货币供给。这些政策行为通过引起一个更稳定的经济,并使每一个人从中受益而使宏观经济理论得到最好的运用。

3.1.2反对:决策者不应该试图稳定

虽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理论上可以用来稳定经济,但在实践中运用这种政策有重大障碍。但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并不能立即影响经济,其发生作用要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滞。许多研究表明,在做出货币政策变动的6个月之内,这种变动对总需求的影响很小。

一项重要的财政政策变动从提出、通过到实施需要好几年的时间。由于长时间的时滞,使得经济预测极为不准确,这部分是因为宏观经济学是极为原始的科学,部分是因为引起经济波动的冲击在本质上是无法预测的。因此这一切都使得试图稳定经济的决策者正好起了反作用。在一种政策开始实施到它发生作用的这段时间内,经济状况很容易发生变动。由于这个原因,决策者可能无形中加剧了而不是减轻了经济波动的程度。

如果决策者可以消除所有经济被动,这样做会是合意的,但是由于宏观经济只是有限和世界事件固有的不可预测性,消除所有经济波动是一个不现实的目标。经济决策者应该避免经常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干预只要他们不伤害经济就足够了。

3.2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制定还是相机抉择

3.2.1赞成:货币政策应该按规则

货币政策运用中的相机抉择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没有限制缺乏能力及滥用能力。第二个,也更为微妙的问题是,它所引起的通货膨胀会高于合意的水平。由于知道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不存在长期的权衡取舍,中央银行领导人通常宣布他们的目标是零通货膨胀。然而,他们很少实现物价的稳定。直接导致人们预期的通货膨胀要高于货币政策决策者宣布他们要实现的通货膨胀。更高的通货膨胀预期又使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上移动,这就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比不存在这种情况时更为有利。

避免与相机决策有关的这两个问题的一种方法是要中央银行服从于政策规则。货币政策的另一些规则可能也有助于避免与相机抉择有关的这两个问题。一种较为积极的规则允许美联储根据经济状况的反馈来改变货币政策。无论规则的准确形式是什么,让美联储服从于某种规则可以通过限制缺乏能力、滥用权力和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前后不一致性而得到好处。

3.2.2反对:货币政策不应该按规则

虽然相机决策的货币政策可能有一些缺点,但它也有一个重要的优点:灵活性。政策规则的设计者不可能考虑到所有意外情况,并提前详细说明正确的政策反应。更好的做法是任命优秀人才实施货币政策,并给他们自由以使其尽可能做得最好。

此外,所谓的相机决策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假想的,而且前后不一致性的重要性在实践中也很不明显。任何一种以规则代替相机决策的努力都必然面临详细说明准确规则的艰难任务。。尽管有许多研究考察了可供选择的不同规则的成本与收益,但经济学家们对于什么是好规则并没有达成共识。在没有达成这种共识之前,社会除了让中央领导人相机决策地实施他们认为合适的货币政策之外别无选择。

3.3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吗

3.3.1赞成; 中央银行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

通货膨胀并没有给社会带来什么好处,却引起了一些实际成本。经济学家确定了六种通货膨胀成本:与减少货币持有量相关的皮鞋成本;与频繁地调整价格相关的菜单成本;相对价格变动性提高;由于税法非指数化引起的意想不到的税收义务变动;改变计价单位引起的混乱与不方便;与用美元表示的债务相关的财富任意再分配。

当然,必须根据达到零通货膨胀的成本评价零通货膨胀的好处。正如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所表明的,降低通货膨胀通常有要有一个高失业和低产量的时期。但这种反通货膨胀所引起的衰退仅仅是暂时的。一旦人们明白了决策者的目标是零通货膨胀,通货膨胀预期就会下降,这会改善菲利普斯曲线的短期权衡取舍。由于人们对通货膨胀预期的调整,在长期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不存在权衡取舍。

因此,通货膨胀杀死一项暂时有成本但长期有好处的政策。一旦反通货膨胀引起的衰退结束,零通货膨胀的好处就会持续到来。如果决策者有远见卓识,他们就应该原以为持久利益而付出暂时的成本。零通货膨胀目标的另一个优点是,零给决策者提供了一个比任何其他数字都更自然的聚焦点。

3.3.2反对:中央银行不应该把零通货膨胀作为目标

虽然物价稳定是合意的,但与温和通货膨胀相比,零通货膨胀的好处并不大,然而实现零通货膨胀的成本是很大的。希胜率的估算表明,减少1%的通货膨胀要求放弃一年产量的5%左右。反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甚至比这一数值还要大,因为损失的收入并不是平均分摊到每个人的身上。当经济进入衰退时,所有的收入并不是同比例地减少。相反,总收入的减少集中在那些失去工作的人身上。

实际上,反通货膨胀所引起的衰退在经济中会潜在地留下持久性的印记。在衰退期间,所有行业的企业都大幅度减少他们对新工厂和新设备的支出,这使投资成为GDP中变动最大的一个部分。既是在衰退过去以后,资本存量的减少也使生产率、收入和生活水平下降到其原本能够达到的水平之下。此外,当工人在衰退中成为失业者时,他们失去了有价值的工作技能,这永久地降低了他们作为工

人的价值。

3.4政府应该平衡其预算吗

3.4.1赞成: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说法

政府债务最直接的影响是把负担加在了子孙后代纳税人身上。当这些债务和累积的利息到期时,未来的纳税人就将面临一个困难的选择。为了把资源用于偿还债务和累积的利息,他们可以选择某种较高税收和较少政府支出的组合。或者,他们也可以通过再借新债来偿还旧债务和利息以延迟偿还的日期,使政府陷入更深的债务中。实际上,当政府有预算赤字并发行债券是,它就允许这一代纳税人把某些政府支出的账单转移给下一代纳税人。继承这样的巨额债务,只能是降低子孙后代的生活水平。

除了这种直接影响以外,预算赤字还有各种宏观经济影响。由于预算赤字代表负的公共储蓄,因而它降低了国民储蓄(私人储蓄与公共储蓄之和)。国民储蓄减少引起真实利率上升和投资减少。投资减少引起一定时期内资本存量的减少。资本存量减少又降低了劳动生产率、真实工资和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生产。因此,当政府增加其债务时,子孙后代就会出生在一个低收入和高税收的经济中。与一直存在的预算赤字的其他可能选择相比,平衡预算意味着更大的国民储蓄、投资和经济增长,也意味着未来的大学毕业生将进入一个更为繁荣的经济。

3.4.2反对:不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说法

政府债务问题往往被夸大了。虽然政府债务确实代表对年轻一代的税收负担,但与平均每个人一生的收入相比它并不算多。此外,孤立地看待预算赤字的影响是会令人误解的。预算赤字只是政府如何选择筹集并支出资金的整体情况的一部分。在做出这些有关财政政策的决策时,决策者要以许多方式来影响各代纳税人。人们应该把政府的预算赤字或盈余与这些其他政策放在一起来考虑。

仅仅关注预算赤字也是危险的,因为它转移了人们对其他各种在各代人中进行收入再分配的政策的注意力。预算赤字的批评者有时候断言,政府债务不能永远持续下去,但实际上它可以永远持续下去。正如银行评价一个贷款申请人时可

以比较这个人的债务与收入一样,我们也应该评价相对于国民收入规模的政府债务负担。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使美国经济的总收入一直在增长。因此,美国支付政府债务利息的能力也一直在增长。只要政府债务的增长慢于国民收入,就没有什么能阻止政府债务一直增长。

3.5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吗

3.5.1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

一国的储蓄率是其长期经济繁荣的关键决定因素。当储蓄率较高时,更多的资源用于新工厂和设备的投资。工厂和设备的较大存量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工资和收入。因此,毫不奇怪,国际数据表明国民储蓄率和经济福利衡量指标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

如果一国的法律是储蓄有吸引力,人们就会把收入中更多的部分用于储蓄,而这种较高的储蓄将使未来的经济更繁荣。税法通过某些形式的资本收入繁荣双重征税进一步抑制了储蓄。假设一个人用他的一些储蓄购买了一家公司的股票。当这家公司从其资本投资中赚得利润是,它首先要以公司所得税的形式致富这一利润的税收。如果这家公司以红利的形式把剩下的利润支付给股东,股东还要以个人所得税的形式第二次为这一收入纳税。这种双重税收大大减少了股东的收益,从而减少了对储蓄的激励。

税法可以用各种方法为储蓄提供激励,或者至少减少家庭现在面临的障碍。更全面的方法因该是重新考虑政府征税的整个基础。在消费税下,家庭只对它所支出的部分纳税,用于储蓄的收入在以后提取储蓄并用于消费品支出之前免税。实际上,消费税使所有储蓄都自动成为和个人退休金账户一样的税收优惠储蓄账户。从所得税转向消费税会极大地提高对储蓄的激励。

3.5.2不应该为了鼓励储蓄而修改税法

增加储蓄可能是合意的,但这并不是税收政策的唯一目标。决策者还必须保证税收负担公平地分配。提高对储蓄的激励的建议存在的问题是,他们增加了那些承受能力最弱的人的税收负担。

经济理论对高收益率能否增加储蓄并没有给出明确的预测,结果取决于两种相互冲突的效应的相对大小,即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一方面,较高的收益率提高了储蓄的利益:现在储蓄的每美元能带来未来更多的消费。这种替代效应应倾向于增加储蓄。另一方面,较高的收益率降低了储蓄的必要:家庭储蓄少一些也能达到未来任何一种目标消费水平。这种收入效应倾向于减少储蓄。如果正如一些研究表明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率接近于相互抵销,那么当较低的资本收入税提高了收益率时,储蓄将不会改变。

实际上,一旦考虑到公共储蓄,鼓励储蓄的税法就会自食其果。减少资本收入税的税收变动减少了政府收入,从而引起了较大的预算赤字。为了增加国民储蓄,这种税法的变动所刺激的私人储蓄增加必须大于公共储蓄的减少。如果情况不是这样,所谓的储蓄激励有可能是问题恶化

4论述与批判

国际经济学是一个日益重要的课题,人们通过共同基金和其他金融机构在世界金融市场上进行借贷。虽然对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是有价值的,但我们应该注意不要夸大它的重要性。经济学家通常认为这些问题是内生的,政治家在讨论时往往把外国竞争视为对美国生活水平的威胁,而经济学家则更可能将其归因于国民储蓄的低水平。无论经济是开放的还是封闭的,低储蓄都抑制了资本、生产率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国人成为很容易被政治家们利用的一个靶子,因为归咎于外国人可以逃避责任,而又不会激怒任何国内选民。

在建立短期经济波动理论时。凯恩斯提出了流动性偏好理论来解释利率的决定因素。物价水平上升增加了货币需求,提高了使货币市场均衡的利率。由于利率代表借款的成本,所以较高的利率减少了投资,从而减少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决策者可以用货币政策影响总需求。货币供给的增加降低了物价水平既定时的均衡利率;决策者还可以运用财政政策影响总需求,政府购买增加或减税可以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积极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支持者认为,经济本质上是不稳定的,并相信政府可以管理总需求,以便抵消内在的不稳定性。积极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批评者强调,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存在时滞,而且我们预期未来经济状况的能力是很差

的。因此,稳定经济的努力可能以使经济不稳定而告终。

货币政策规则的支持者认为,相机决策的政策会饱受缺乏能力、滥用权利和政策前后不一致性之苦。货币政策规则的批评者认为,相机决策的政策在对变化着的经济环境做出反应时较为灵活。

零通货膨胀目标的支持者强调,通货膨胀有许多成本,而且即使有好处也很少。此外,消除通货膨胀的代价——压低产量和就业——只是暂时的。如果中央银行宣布一项可信的降低通货膨胀的计划,从而直接降低通货膨胀预期,那么甚至连这种代价也可以减少。零通货膨胀目标的批评者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给社会只带来很小的成本,而降低通货膨胀所必需的衰退则代价高昂。批评者也指出了集中可以有助于经济的缓和通货膨胀的方法。

平衡政府预算的支持者认为,预算赤字通过增加子孙后代的税收并减少他们的收入而把不公正的负担加在他们身上。平衡政府预算的批评者认为,赤字只是财政政策的一小部分。一些头脑简单的人则担心,预算赤字很可能会使得政府支出等政策对不同代人利益的印象变得难以评估。

税收激励储蓄观点的支持者指出,我们的社会用许多方法抑制储蓄,例如对资本收入征收重税和减少那些积累了财富的人享有的补助。他们提出修改税法以鼓励储蓄,比如把所得税改为消费税。税收激励储蓄观点的反对者认为,许多刺激储蓄的变动主要是使富人受益,而这些富人并不需要减税。。他们还认为,这种变化对私人储蓄只有微小的影响。通过降低政府预算赤字来增加公共储蓄可以提供更直接、更平等地增加国民储蓄的方法。

5总结

经济学分为两个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别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宏观经济学的目标是解释同时影响许多家庭、企业和市场的经济变化。由于整体经济只是在许多市场上相互交易的许多家庭和企业的集合,所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密切相关。经济学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经济活动是经济学的具体体现,经济活动每年都有波动。在大多数年份,物品与劳务的生产是增长的。由于劳动力增加、资本存量增加以及技术知识进步,经济能生产的东西就

会一直越来越多。这种增长使每一个人都享有更高的生活水平。我们必须得清楚的明白:经济波动是无规律且不可预测的;大多数宏观经济变量同时波动;随着产量减少,失业增加。不利的供给攻击,例如世界石油价格的上升,给了决策者一个较为不利的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权衡取舍,在不利的供给冲击之后,决策者不得不在失业率即定时接受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或者在通货膨胀率既定时接受较高的失业率。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有必要学好经济学。它有助于我们很好地做出经济决策,一旦当我们参加了工作,我们可以决定把多少收入用于支出,多少用于储蓄,以及如何将自己的储蓄用于投资。学习经济学本身并不会使我们致富,但他将提供一些有助于我们努力致富的工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