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论文摘要】:生命意识的语文教学中的凸显,不但仅教学内容加入生命意识,让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本着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理念,根据生命自身所特有的发展规律展开语文教学活动

【正文】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宗旨是协助中小学生培养生命意识,提升生命质量,进而让学生拥有美好人生的一种教育方式。一直以来,农村中小学对生命教育这个教育方式没有得到全新的理解。其实,生命教育内涵极为丰富,它在学生生命活动中涉及情感态度、道德观点、价值体现等诸多因素。小学生命教育的课程资源除在《品德与生活》中集中体现外,语文教材也是极为重要的课程资源。

《新课标》提出了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这种统一的基础上,我们引导学生们畅游在语文课程这个学习乐园之中,使学生们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升审美情趣,学会尊重他人、自然与生命。

在物质生活富裕、文化多元化、价值观取向多样化的现今社会,充满竞争和功利。在校的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成人的影响,导致部分学生道德观点模糊与道德自律水平下降,致使他们怀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极易轻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他们或把它作为逃避挫折的应对方式,或把它作为报复别人的手段。

近些年来,媒体上关于中小学生自杀或伤害他人的报道越来越多,每每听闻都是触目惊心。面对这些现象,我们往往从教育体制、道德教育、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实行分析,这无疑是准确的,但我们忽视了从生命教育缺失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当我们看着一个个如花的生命在风雨中逝去,我们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也深深的感受到:生命教育对于广大的学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课程。

学校作为青少年成长教育的主要阵地,理所理应的要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任。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清醒地理解到: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在这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蕴藏着异常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在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的渗透。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们能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紧紧抓住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教育题材,实行生命教育的渗透。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不同水准的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与思考,处处蕴含着“生命情感的信息”,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些素材,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解读生命,领悟生命的意义,树立准确的生命观。

1、情景导入中生命教育的渗透

上好一节课,情景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开头,直接影响到整篇课文的教学效果,它能够把学生带到文本的情景之中,去充当文本的角色,然后顺理成章地完成教师预先设计的课程目标。此时,教师能够灵活机动地将资源中的生命教育对学生实行培养,让学生在情感

态度方面得到升华。比如:小学三年级语文《一次成功实验》一文,教师在情景导入中,首先设计了谈话:“同学们,你们在学校和家庭做过哪些实验,成功了吗?当你成功之后的感受是什么呢?”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有回答:“做过,成功了!”也有回答:“做过,不过失败了”。这时,教师就要针对两种不同的回答给学生引导。“成功了”的背后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同学们对科学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它体现了你的勤奋好学精神。通过这些肯定的赞扬,激励学生学习探寻科学的兴趣。而对那些回答“失败了”的学生,教师一定不能用鄙夷的目光和打击的话语,要用“失败是成功母”,“失败的背后,往往暗藏着成功”之类的格言来教育他们,让他们从失败中站立起来,在失败中寻找原因。还能够列举一些名人事例给他们开导。比如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是在无数次失败中取得成功的。还有如四年级课文《夜莺的歌声》一文,教师通过媒体播放,把学生带到战火纷飞的年代,主人公小夜莺在敌人面前,没有放弃生存的念头,而是在危险中勇敢镇定,紧急中充满智慧机警,学着夜莺鸟的叫声,给游击队员传递情报,最后,自己不但生存下来,而且还消灭了敌人。这些生命教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是不甚枚举的,我们教师一定要充分的使用。

2、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要让学生树立准确的生命观,首先要让学生知道生命来之不易:任何一个生命从他在母体内开始孕育,经历了十月怀胎而后呱呱落地都历经了重重的磨难,能够说每一个降生到人世间的生命都是不平凡

的。

当我们感受到夏蝉那知知不休的鸣叫时,却无法想象“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蝉》)这是蝉生命的历程,转瞬即逝;而我们的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也是一般如此吗?当看到一颗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幼苗时(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生命生命》)我们体会到了生命的顽强,只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才能让他们体会到生命的价值。

生命的价值体现在对生活中的坎坷从不低头。“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紫藤萝瀑布》)“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落难的王子》),在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不妨这样劝慰他们。在他们陷入困境难以自拔时,我们不妨让他们品味李白那“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的乐观态度和范仲淹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岳阳楼记》)那豁达的胸襟。生命的价值在于存有。海伦·凯勒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中安妮·莎莉文老师让她领悟出生命存有的价值:“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

吗?”(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再塑生命》)生命的价值是因为存有,但珍爱生命并不是吝异生命,在是非善恶面前我们要有明确的态度。闻一多先生的态度坚决:“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文天祥也在生死关头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过零丁洋》)的千古名句,埋然的面对死亡;当孟子面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也做出了明确的选择;戛洛山的伤心崖上,斑羚们面对着死亡的威胁“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它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斑羚飞渡》)老斑羚的生命结束了,但他们生命的价值却在种群的繁衍中得以体现。3、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要让学生树立准确的生命观,还要引导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借助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感受生命的可贵,感受人类甚至是自然界生物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小草凭借那稚嫩的身体,也要顽强的钻破土层的束缚来迎接春风,阳光和雨露的洗

礼。学生们从自然界中的生命的力量,从生生不息的自然界中获得感悟,理解到生命的意义,欣赏自己,欣赏他人,欣赏世间的万物。热爱生命不但是自己的生命,也有热爱他人的生命。这在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背影》)买桔的背影中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深情关爱;在“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个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的思索中我们体会到了中年人对生命的感触。体会到他们对担负在肩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呼喊,淋漓尽致的显现出他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4、引导学生学会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要让学生树立准确的生命观,还应教育学生要尊重生命,培养他们去欣赏生命。我们在华南虎那“石破天惊的咆哮/ 有一个不羁的灵魂/ 掠过我的头顶/ 腾空而去/ 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 和火焰似的眼睛/ 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华南虎》)看到了华南虎在绝境中对自由的渴望和执著的追求,对冷酷现实的反抗,对庸俗观众的谴责以及作者对华南虎那不羁灵魂

的生命的尊重。我们从“他们大家仅仅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伟大的悲剧》)中体会出人们对一个即将逝去的生命的敬畏。

我们在持续挖掘教材资源的同时,也应该挖掘自身资源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因为教师想对学生实行生命教育,首先自己就应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在生命教育中尤其要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难以想象,一个萎靡不振、无所事事、浪费生命的教师能对学生实行生命教育。教育学生要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语文教师对生命应该充满希望,满怀希望地生活、工作。利用一切机会向学生传递积极的信息和乐观的心理。这样的生命教育才更有说服力和教育意义。

5.在课后小结中对生命教育的渗透。

成功的语文课,往往缺少不了课后小结,课后小结它既是对整堂课环节的再现,又是对本节课所解决的知识要点以及重难点实行有机的整合。好似一篇优美的散文,总是形散而神不散。文章的主题所涉及的某种品质和精神风貌就是本文主人公的价值体现。教师能够抓住学生凝神回味的机会,对他们实行相关课文涉及的情感目标的教育,使学生达到心灵的震撼目的。比如在教《花的勇气》一文时,当把文章的脉络梳理完后,板书显示:“花的勇气→失望→吃惊→遗憾→惊奇→砰然一震。”由此总结文章的中心句:“我的心头砰然一震”,这个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是勇气。学生从小花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傲然挺立的气魄。得到了人生的感悟,花犹如此,人何

以堪?其中的哲理应运而生: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勇敢地面对一切风风雨雨,无论你多么弱小,无论你遇到什么挫折,只要有勇气,就会有希望。

二、在写作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作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每学年都有数量可观的书面作文或是口语训练的要求,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写作的环节对学生实行生命教育,也就充分发挥了作文教学对促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较好发展的作用。

习作很大水准上源于人们对生活的感悟。无论是家庭、社会和学校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其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无形中对学生的感悟颇深。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去发现,感受伴随自己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然后让他们记录下来。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下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上山打柴的少年,在山上不幸被毒蛇将左手食指咬了一口,当时疼痛难忍,眼看食指变得红肿并乌了起来,他知道要是不即时采取措施,不久就会有生命危险。他欲呼无人,又不知道山上有什么草药能够医治,不过他不想死,他想活啊!于是他盯着自己右手的镰刀,咬住牙,使劲朝自己被咬伤指头剁下……。他终于活了下来。这个故事姑且我们不谈它的真假,但至少这位学生他能够用这样的故事启迪自己:生命是宝贵的,只要我们珍惜自己的生命,你就会不顾一切地去保护它。多好的生命教育的题材啊。所以,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对生命教育的渗透也是很有实效的。

三、拓展延伸,利用课外阅读对学生实行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有着极大的拓展空间,历史上很多文学家都具有同样的生命意识与珍视生命价值的体验。我国古代的屈原、司马迁、杜甫、范仲淹……现代的鲁迅、闻一多、冰心、巴金……国外的安徒生、高尔基、海明威都是如此。他们的作品都是课外阅读中生命教育的典型材料。我们能够在对学生实行课外阅读指导时适当地实行生命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去感悟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懈追求;让学生在“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理应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附录推荐的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感受保尔那坚定的信念;让学生在贝多芬“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话语中理解他那坚强的意志。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思索,协助学生寻找生命价值实现的途径,这是一个值得大家共同探究的课题。以上是本人仅从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综合性学习的角度出发,谈了自己对生命教育与语文教学融合的一些看法和策略。相信在充满对生命尊重的语文教育中,无数孩子的灵魂将被唤醒,以充满人性的关怀去温暖别的生命;将懂得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形成一种和谐的美。

总来说之,语文学科中蕴含生命教育的内容广泛、方式多样。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灵活处理教材,善于把握教材

内容,创造性地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更多地感受生命是美好的,思想是美丽的,语言文字是美妙的,很多感情是有价值的。让语文课更多地和学生的内心情感、人生发展相关联,让正义与课堂同在,让真善美与课堂同在,让每一个生命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教育文摘报》2002年12月18日第6版

《语文教学参考》2003年第9期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吴增强等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