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解读彼得_卒姆托的建筑世界_安娟

解读彼得_卒姆托的建筑世界_安娟

瑞士建筑师彼得?卒姆托(Peter?Zumthor)并不是一位多产的建筑师,面世作品相对较少,但其作品无一不经过长时间的精心设计,并力求完美,他的许多作品都被业界人士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尽管如此,这位不是“明星”的明星建筑师以前并不是广为人知,直到2009年的普利兹克奖给了这名瑞士建筑师——现年65岁的彼得?卒姆托,人们才开始关注这位低调的建筑师。

普立兹克奖的评委会对他做出了如下的评语:“彼得?卒姆特(Peter?Zumthor)一直以来被全球的建筑师们当作建筑大师而备受尊敬,他的作品也因为其坚定不移、特立独行的工作态度而一直备受关注。”“所有彼得?卒姆特(Peter?Zumthor)的建筑作品都是强烈而永恒的存在,他拥有将清晰准确的设计理念通过真实而富有诗意的尺度语言表达出来的杰出才能,使得其作品从来没有停止感动观者。”

一、彼得?卒姆托(Peter?Zumthor)简介

1. 彼得?卒姆托生平

彼得?卒姆托于1943年出生于瑞士的巴塞尔。他的父亲是一个出色的木匠,幼年的卒姆托从父亲那里学到了很多手工制作家具的知识,卒姆托对此表现出了浓厚的热情和超常的设计天赋。这一家庭背景对于卒姆托以后的建筑生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学毕业后,卒姆托在巴塞尔一所工艺学校里,学习艺术的初级课程,之后学习家具制作的专业课程,曾经在纽约的普瑞特艺术学院短暂学习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的相关知识。24岁的卒姆托回到瑞士以后在当地历史保护委员会任建筑师,在进行了长达十二年的工作后,卒姆托于1979年在瑞士的格劳宾登一个偏僻小镇开办了自己的事务所。

在开办事务所的20年中,卒姆托的作品数量并不多,并且多数位于阿尔卑斯山的偏远山区。应该说随着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瑞士馆的成功设计,卒姆托达到了自己事业的巅峰,但之后虽然声名大噪,卒姆托却少有作品面世,彼得?卒姆托拒绝大量的工作项目,甚至有些项目在我们看来相当有吸引力,只因为这些项目没有一项能够打动他,他只接受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委托,并且每一个项目都是精雕细琢,力求完美。

2. 彼得?卒姆托主要作品

卒姆托面世的部分建筑作品列表如下:

圣本尼迪克特教堂,苏姆威格,格劳宾登州,瑞士,1986年

望月住宅,韦尔萨姆,格劳宾登州,瑞士,1994年

瓦尔斯温泉浴场,瓦尔斯,格劳宾登州,瑞士,1996年

布雷根茨美术馆,布雷根茨,奥地利,1997年

2000汉诺威博览会瑞士馆,德国,2000年

柯伦巴艺术博物馆,科隆,德国,2007年

3. 彼得?卒姆托所获主要奖项

卒姆托从业20年来,所获的一些主要奖项:

恩利希?雪林建筑奖,卡尔斯鲁厄,1996年

嘉士伯建筑奖,哥本哈根,1998年

欧洲建筑密斯?凡?德罗奖,巴塞罗那,1999年

普利茨克奖,布宜诺斯艾利斯,2009年

解读彼得?卒姆托的建筑世界

安 娟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北京 100041)

摘要:瑞士建筑师彼得?卒姆托是2009年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得主,也因此吸引了全世界建筑人士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卒姆托的四个主要建筑作品,对卒姆托的建筑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卒姆托的三种建筑思想进行了解读,从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卒姆托的建筑。

关键词:彼得?卒姆托,建筑现象学,极少主义,批判的地域主义

With my work I contribute to real

conditions, to the atmosphere of set-

tings in space, to that which inflames

our sensations.

——Peter?Zumthor

二、彼得?卒姆托(Peter?Zumthor)的建筑作品解读

1. 瓦尔斯温泉浴场

位于瑞士山区的瓦尔斯温泉浴场是卒姆托最重要的作

品之一,同时也是他成功处理建筑与场地之间复杂关系的

代表作。在对场地地理条件详细分析后,如何呼应有力的

地质条件, 如何让建筑融入阿尔卑斯山旖旎的自然风光和

地形地貌之中,成为卒姆托设计的起始点。设计方案的中

心理念倾向于:让建筑看起来成为周围景观的一部分, 以

退让和谦逊的姿态覆盖于同山体一色的草皮之下。(图1)

新建的温泉浴场如同一块巨大的方形岩石般嵌入山体之

中,一侧与山体紧密结合,另一侧暴露在外的建筑本体上

开着巨大的方形孔洞,仿佛是对山体沉积岩风化形成的深

洞的呼应与现代诠释。(图2)

整座浴场的内部材料全部选用瓦尔斯当地的石材,石

壁触摸可以让人安心,比起美丽这一点,它以一种更特殊

的方式定义了人类的存在感。(图3)由这些石片构成的巨

大墩柱成为建筑的支撑结构,不均匀地布置在基地中,通

过对空间的占据来划分空间。对石墩柱内部空间的细节处

理更是精彩,它们被赋予不同的功能且造型各异,极大地

图1建筑如同生长而来

图2建筑体上的方形孔洞图3浴场室内

丰富了人们在浴场中的空间感受。浴场内的小室大都空间

狭窄幽闭,但这种紧张的情绪在休息大厅得到了完全的化

解。休息厅中的落地玻璃将室外山景收纳入内,室内地面

穿过玻璃窗延伸至外。空间虚与实的交融与渗透将建筑和

环境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2. 布雷根茨美术馆

美术馆建筑外皮由切割精良的玻璃构成,固定在金属

夹钳上的尺寸完全相同的玻璃板既没有在上面打孔也没有

进行额外的切割。(图4)布列根茨美术馆所呈现的建筑内

部空间几乎完全被坚实的混凝土墙所围合,墙壁上没有额

外的装饰,为观赏者创造出一览无余的整体空间。与外界

的联系除了从墙壁与楼板之间涌入的自然光线,便没有任

何关系了。(图5) 光线通过建筑表皮夹层侧面射入,再通过

透明吊顶神奇而柔和地漫射入展厅,建筑中弥漫着光与影

的微妙组合。内部空间作为光影的容器而具有宗教般的意

义, 神秘下泻的光线产生了一种仿佛远离尘世的感觉。被

单调墙体包围而氤氲着柔和光线的空间,使人仿佛置身于

中世纪的教堂。(图6)

蕴藏在各个角落与空间中的张力,让人无法不去感触

建筑中渗透的宁静和肃穆。在抛弃了华丽的构图和繁琐的

建筑符号之后,卒姆托运用简洁元素所营造的纯粹空间,

图5美术馆室内光线

给予人们更多冥想和遐思的理由。卒姆托似乎一直在不懈追求对空间的无限创造而带来的愉悦,努力捕捉真实物质与人类感知的结合点。

3. 2000年德国汉诺威博览会瑞士馆光芒,与单纯利用材料构筑建筑相比,卒姆托更强调以优雅的建构作为对建筑本体特征的描述。对材料各种本质要素的极度表现,使他能够利用普通的材料创造出散发永恒魅力的建筑空间。

出于对展馆“临时性建筑”的基本考虑,在选择建造方式时,卒姆托放弃了所有可能损坏木材本身的连接方式,只是借助钢杆和弹簧完成板条之间的搭接。(图9)因此世博会闭幕后,材料也完好如初地被重新使用,充分体现出建筑师对生态的敏感和关注。

4. 德国科隆柯伦巴艺术博物馆

图8音乐家在演奏

图9木材之间的搭接

在2000年汉诺威世界博览会瑞士馆的设计中,卒姆托巧妙采取木材创意性的堆叠使用,创造出博览会上最富于感觉意义的建筑,相信这跟卒姆托早年的木工学徒生涯有很大的关联。(图7)

这个由3万根松木有序叠放组成的“瑞士共鸣箱”,使人们对材料与建筑本体的观念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奇特感观。游客可以从任何角度不受限制地进入其中,感触木材的肌理,嗅闻木料的清香,倾听瑞士传统乐器演奏的音乐,感知自然的阳光、雨滴、清风以及丰富的自然光线变化。

(图8)穿行于这样的独特“木制”通道、内院和中庭之中,必须调动起全身各种感官,来体验这个北欧国度所特有的民族风情。在卒姆托的手中,建筑材料能够闪耀出本性的

卒姆托在德国科隆设计的柯伦巴艺术博物馆坐落在二

战中被炸毁的哥特式教堂——圣柯伦巴的旧址上。(图10)

在赋予现存遗迹和历史应有的尊严方面柯伦巴非常成功,

图11博物馆室内的光线图12馆内的断壁残垣

从而使博物馆成为人们反思的地方。在这里镂明的砖墙使空气和光像一幕镂空的纱帐,每一种精心选择的材质所散发出的美深深打动着访客。光和暗为博物馆各个房间提供场景,在这些曼妙的场景下,宗教和世俗的艺术作品均被赋予精致的展示空间。(图11)

光承载了历史的痛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卒姆托在回答“为什么柯伦巴有非常暗的空间”这个问题时,他说到:“我在瓦尔斯温泉浴场就已经开始了这样的工作,我们需要这样美丽的昏暗光线的情景,建筑也需要。这样,老年人看起来更漂亮,他们的皱纹就不那么明显了。”

遗址大厅中的残垣断壁,缄默无言。游走在这个博物馆内,上帝的言语不单单显示在宗教艺术品中,而且鸽子的呢喃,金属的撞击声,墙壁上丝绒般的光泽似乎都浸润并传达着神的旨意。游走在建筑内部,我们的视觉、听觉、觉同时接受着柯伦巴带给我们的宁静和震撼。(图12)

三、彼得?卒姆托(Peter.Zumthor)的建筑思想解读

1. 彼得?卒姆托的现象学建筑思想

“于是我重新领悟到在我们的知觉和周遭的事物之间有一种相互作用。作为一个建筑师,我的工作与此相关。我的工作基于组成我们生存境遇的形式、轮廓,还有材料的存在。通过我的工作,我塑造着真实,塑造着空间中环境的氛围,塑造着那些点燃我们知觉的东西。对我而言,现实的魅力就是把真实物质转化为人类感知的‘炼金术’,就是建筑空间中获得某种情绪或者感受到材质、物质和形式的瞬间。”

这是2003年12月10日彼得?卒姆托在意大利费拉拉大学建筑系获得荣誉建筑学博士学位仪式上的演讲,从中可以看出彼得?卒姆托的现象学建筑思想。

概括来讲现象学是一门关于事物与意识关系的学问。建筑现象学是基于哲学中的现象学,对建筑和场地本身,对人的空间体验,以及对设计动机的实践和研究。然而建筑设计操作是相对独立于现象学的。现象学对建筑设计的作用是建立在设计能力的基础上的,而不是单纯理解了现象学就能实现设计的理想。卒姆托的设计技能——即对材料以及对空间感受和场地的把握——使现象学的“事物性”和“意识”得以实现。

瓦尔斯温泉浴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趣的例子。卒姆

托并没有以现象学的名义来阐释他的设计思想,但是我们却实实在在的看到了一个建筑现象学的代表作。沐浴本身就是一个十分感性的过程,水与肌肤的接触更唤醒了人对氛围、光线和材料的敏感。卒姆托成功地创造了一个能调动人的相应感受的场所。他的两个设计要素:对材料的(光线也是一种材料)以及对空间的感受和对场地的把握与现象学中强调的“事物性” 和“意识” 的立足点相对应,也因此卒姆托被称作建筑现象学的代表人物。

2. 彼得?卒姆托的批判的地域主义思想

“对我而言,有些房子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它们看上去简单地矗立着,并不特别引人注目,但是我们却无法想象没有它们时这块地方的样子。这些房子牢牢地锚固在土地上。……它们是环境中自证的一部分。它们说‘我就是你所看到的,我属于这儿’。我有一种强烈的冲动去设计这样的建筑。它们自然地生长,成为场所形态和历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彼得?卒姆托

斯?弗兰姆普敦(Kenneth Frampton)在批判的地域主义中指出:“地域和民族文化在今天比往常更必须构成‘世界文化'的地方性折射”。同时他指出:“我们应当把地域文化看作为一种不是给定的、相对固定的事物,而恰好相反,是必须要自我培植的……在未来要想维持任何类型的真实文化,就取决于我们有无能力生成一种有活力的地域文化的形式,同时又在文化和文明两个层次上吸收外来影响。”

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中,建筑的地域性应是指建筑的具体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以及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卒姆托将地域、场所、对象、文化视为创作的必要基础,其作品是对不同地域下的不同对象的具体创作。在卒姆托的作品中我们总能感受到现代文化的价值与地方传统自然地交织在一起,他的作品始终存在强烈的地域性倾向,它们回应着与特定场所直接相关的问题,又同时吸收来自外界的方法与途径。

批判的地域主义对世界文化具有抵抗性的主要原因是“场所——形式”这一相辅相成的由场所引发的形式。彼得?卒姆托关于场所与形式的问题在自己的红皮书《思考建筑》里有着这样的描述:“当一个建筑设计独独来源于传统,仅仅重复它所在场所的指示,我觉得这缺少一种对世界和当代生活诚恳的关注。如果一个建筑作品仅仅诉说当

代的语汇和诡辩的视线而不去引发场所的感动,那么这个建筑与基地是脱节的,我认为它失去了对它所处场所表面的引力。”

3. 彼得?卒姆托的极少主义设计思想

极少主义建筑始于密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集大成于密斯。他利用有限的信息传达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味。他在纷乱中保持清晰的脉络,并给观者的记忆里提供精炼的索引符号,给人留下深刻的整体印象。自从他提出“少就是多”的口号以来,建筑朝着单纯、逻辑的方向发展。并最终形成了现代主义千篇一律的盒子式国际主义建筑。

卒姆托的极少主义建筑思想跟密斯的“少就是多”的设计思想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卒姆托的极少主义建筑在继承现代主义建筑的一些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从建筑自身的语言入手,探寻建筑的本质,创造性地将简洁的形式与复杂的内涵结合起来,并在对材质、构造以及光和空间塑造方面表现出极强的个性。其创作过程充满着理性与严谨,并且在简约的表象下赋予建筑复杂的意义。

卒姆托认为建筑必须被视为一个联合体,这个联合体中所有的细部都已经被正确定位并且互相之间的关系也是真实的,同时他还强调将内容简化到最真实的状态,而对花费大量力气去刻意寻找特殊形式的建筑表现出极大的厌恶。

卒姆托认为从一个过分混乱的环境进入一个十分简单的环境,这样的感受是令人震惊的。卒姆托本身对于现今社会上太过于复杂的现象以及对过去旧有事物的尊重,使得他希望他的建筑作品以一种较低的姿态呈现,去除矫饰的事物,剔除创作中不客观的自我情感表现,以抽象隐喻的外形表现出对外在事物的应对,坚持以极其简约、朴素的形式来表达丰富的内涵,他的作品表达的是建筑本身,体现着对场所和环境的尊重。

四、小结

彼得?卒姆托是少数能够坚持自己的设计理念并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的建筑师。事实上对于上文所提到的不管是现象学、批判的地域主义、还是极少主义,给他戴任何一定帽子都不够确切,这些都只是他建筑的一个侧面。

正如彼得?卒姆特所说:“我认为今日的建筑需要思考它自身所拥有的功能性与可能性。建筑的本质已不是一个工具或符号。在当下这个忽略本质的社会中,建筑要承担反抗的重任,用它自己的语言抵制那些形式与意味的浪费。我认为建筑的这种自身语言并不是一个特定风格的问题,每一个建筑都是为特定的社会,在特定的场所,实现特定的用途。我的建筑就是尽量准确而批判的回答从这些简单现实中所呈现的问题。”

卒姆托的作品总是引导我们感受空间、材质、光线、细部的魅力,他将建筑还原到最基本的状态,回归建筑的真实。卒姆托这种对待建筑的方式,使他的作品呈现出另一种品质,精致、优雅、沉静、淡泊,这些珍贵的品质正是我们这个充斥着“快餐文化”的年代所缺乏的。

卒姆托的作品总是给人一种远离尘世的感受,在他的建筑中,通过对材料的运用,对空间的处理以及光线的处理,创造了一种宗教场所般的静谧感受,人们在此接受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洗礼。而卒姆托及其作品的目的就是激发我们去面对物质与空间的本质,这本质最终引领我们进入一个超越世俗的世界。

参考文献

[1]彼得?卒姆托.现实中的魅力[J].世界建筑,2005(1),P18-20.

[2]肖志抡.彼得?卒姆托的建筑世界[D].上海:同济大学,2005.

[3]李洁.瑞士建筑师彼得?卒姆托的极少主义建筑设计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6.

[4]陈彦.德国科隆柯伦巴艺术博物馆[J].时代建筑,2008(3),P106-113.

[5]贺伟玲,黄印武.瑞士瓦尔斯温泉浴场建筑设计中的现象学思考[J].时代建筑,2006(6),P42-47.

[6]彼得?卒姆托.冯仕达,刘士兴译.教建筑,学建筑[J].世界建筑,2003 (3),P8.

图片来源

图1:世界建筑,2005(10)

图2、图3、图4、图5、图7、图8、图9:世界建筑,2005(1)图10、图11、图12:时代建筑,2008(3)

图6:Peter.Zumthor:Kunsthaus Bregenz Buildin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