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重塑语文教学的陶冶性

重塑语文教学的陶冶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cd6791112.html,

重塑语文教学的陶冶性

作者:李金斗

来源:《开心素质教育》2013年第07期

【摘要】长期以来语文教育过于强调理性的分析和知识技能训练,缺乏情境性、陶冶

性,忽略了人的丰富多样的生命内涵。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此,我们必须重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寻求语文陶冶性的回归,建构学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

【关键词】关注心性滋养情感陶冶人文教育

我们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对物质的需求欲望被空前激发起来。当人们沉醉于标榜不断攀升的衣食住行和工作环境时,便淡忘和冷落了自己的精神需求,忘却了滋养精神,人们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锐减,应试背景下的语文教育,又集中体现为脱离创新性、创造性的单纯传递观,使得原本生动活泼、充满人的生命气息的学习过程变得死气沉沉,成了一种灌输与压抑。

造成当前语文教育困境的思想根源:首先,是工具主义的思想范式。在这种思想范式影响下,语文教育片面强调实用功能,妄图通过牺牲自身的人文性,凸显外在的科学性,语文教育的目的性价值让位于工具性价值,语文的价值和美、人的情感和体验等等不复存在。其次,是功利主义的教育价值观。中国近现代的生存环境,就使中国早期的大学被视为自强图存的“救国”之用,乃至救国之“急用”,具有强烈的国家功利主义背景。国家功利主义对社会成员的影响巨大,形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都想通过高考挤入大学成为国家所需的人才。自上而下的急功近利,让语文教育从根源上偏离了它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陶冶功能。

面对我国语文教育的现状和国际课程改革的趋势,一批工作在语文教育第一线的教师自觉地孜孜不倦地进行改革的探索。1997年下半年开始,许多报刊展开了关于语文教育的大讨

论,热烈讨论的气氛、善意的批评和积极的建议,推动了新一轮语文课程的改革。课程改革确立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此,我们必须重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大力加强语文课程的人文教育,寻求语文陶冶性的回归,重启语文教学的陶冶功能,建构学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

语文陶冶性教学旨在打破以应试为目的的“技术性”语文教学模式,使语文教学既能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技能,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感、心灵和人格,促进学生生命成长,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下面侧重谈谈阅读和写作方面的陶冶性教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