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传播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再论香农—韦弗模式与施拉姆模式

传播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再论香农—韦弗模式与施拉姆模式

传播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再论香农—韦弗模式与施拉姆模式
传播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再论香农—韦弗模式与施拉姆模式

博客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既可以作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又可以作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利用博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

“面对面”的局限性,是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亮点,但事物是具有双面性

的,博客是发展中的事物,在给大学生带来诸多学习、生

活便利的同时,博客中的不良信息也冲击着大学生原有的道德观念,不可避免地给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甚至导致大学生在博客行为中的主动出

位。如何充分发挥博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高大学

生在博客场域中的道德认知水平,构建有序、

健康、和谐的互联网环境,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参考文献:[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研究中心.第2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https://www.sodocs.net/doc/c76832776.html,/research/bgxz/tjbg/201107/t20110719_22120.html.2012-01-16.

[2]沈国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朱建平.从失范到和谐:

当代大学生道德重构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5):80-81.[4]赵志毅.当代大学生道德认知状况研究报告[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58-66.[5]杨凯,张烨君.网络对大学生道德社会的影响[J].中国青年科技,2008,(6):34-38.[6]周霞.互联网对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求实,2003,(11):211-212.[7]万新恒.信息化校园:大学的革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43.[8]易小明,祝青.道德意志概念论析[J].哲学研究,2010,(10):111-115.

!!!!!!!!!!!!!!!!!!!!!!!!!!!!!!!!!!!!!!!!!!!!!!!!!

2012

年第·5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

总第130期

M ay2012

[摘要]论文通过香农—韦弗传播模式和施拉姆传播模式来对比分析大学英语的传统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在

推广有效的英语教学传播方法的同时,启发我们对不同教学方法过程中所忽略的某些特征的认

识,进而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传播模式;反馈;噪音[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46(2012)5-0007-02

传播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再论香农—韦弗模式与施拉姆模式

肖光亮1,刘小庆2

(1.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广东广州510165;

2.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广东广州510540)

“社会不仅是由于传递、传播而得以持续存在,而

且还应该是在传递、传播之中存在着。”传播学是研究传播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在传播学的发展过程中,传播学者根据自己对传播现实的理解绘制了一系列的传

播模式。在众多的传播模式中,

香农—韦弗传播模式和施拉姆的传播模式以其特有的范式显示出其对教育、教学传播活动的适用性。大学英语教学过程是教师个人与全班学生的信息和知识传播,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因而也应该符合一般的传播规律,具有一般意义上的传播模

式特点。

论文利用两种不同的传播模式来解读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目的也是为了使这些模式对我们有所启迪,从而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一、香农—韦弗的单向传播模式与传统英语教学1949年香农和韦弗在研究如何获得最佳传播效果时,提出了著名的香农—韦弗线性传播模式。在教学传播活动中,信息源(教师)首先必须是译码者,他要在众

多的信息来源处解读与选择对自己来说是有意义的信

息,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然后将原有单调的

教材内容经过加工、

组织、再造,并用多种符号系统承载内容丰富的教学知识信息(编码)。经过编码的信息转变为信号以后,通过信息交流模式(信道)即教学手段进行传播。信息接受者(学生)的耳朵或眼睛作为接收器将信号重新恢复成信息,学生对传过来的信息加以解码,达到接受和理解。香农—韦弗传播模式虽然为我们

展现了一个人类传播中时时刻刻可能存在的因素———

噪音,这为传播过程尤其是传播效果的研究提供了非常有力的理论支持,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了影响教学过程的障碍。

在这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大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垄断了大部分课堂发言权,忽视了学生的差异,也很

少给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反馈。

没有学生的反馈,就不可能有针对性地因人施教了。而我们学习

7··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读后感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读书笔记 “以前引以为傲的博学,如今只需‘举手之劳’,在我,真是喜忧参半,最大的担心,莫过于‘坚实的过程’被‘虚拟的结果’所取代”这是陈平原先生在《数码时代的人文研究》里的话。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传播发展到新的高度,但也也引发了人们的担忧。为了更加了解传播,更好的在传播过程中将信息尽可能地利用,我阅读了“传播学之父”施拉姆的《传播学概论》。施拉姆出生在二十世纪初,与现在完全不同的是,那时候的美国传播手段无法同今天相比。在施拉姆的出生地,来自外面的传播渠道只有教堂和镇上的会议。在尚无广电媒介的情况下,除非一个人学会了读书识字,否则便无从接触传媒信息。所以,施拉姆对传播的重要性有十分深刻的认识。在如今社会高度媒介化、信息化的进程中,传播学与社会实践息息相关,施拉姆的智慧并没有随着时间而褪色,许多理论依旧适用于现在的情况。“他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在于他把美国的新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修正并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从而创立了一门新学科——传播学。”读了他的书后,我对这些评价有所了解,传播作为一直存在的现象一直隐藏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它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寻求认同感、适应生存环境、传承人类文化、娱乐等等。施拉姆是系统梳理传播学的集大成者。 施拉姆提出了一条经验法则:。这个公式来表达个人对传播路径的选择。可能的报偿可以理解为内容和它满足需要的程度,费力的程度就是指便捷性和使用传播途径的难易程度。例如一个和朋友发生小摩擦后想要和朋友和好,同样的信息是选择写信书面道歉还是选择面对面口头道歉?哪条传播路径能轻便地达到自己的传播效果?就费力程度而言,口头道歉比写信更容易操作,且互动性更强,面对面道歉会更显诚意,双方交流更加便捷,因此大家小吵小闹后偏向于口头道歉。再比如我们更倾向于关注那些娱乐性质微信公众号或微博兴趣主页,在费力程度一定的情况下,可能的报偿便成了关键因素。传播路径的选择对当今的大众媒介提出的要求是:满足受众对各种或某种信息的需要,使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这个公式对广告商的广告传播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广告内容是否吸引人取决于受众的特点,针对不同的群体挑选不同的广告材料和传播途径,例如,房地产广告多用报纸、杂志或传单的形式发布,房子富丽堂皇,因为买房的人一般是纵横商场的白领阶层,在办公室工作的他们接触报刊的机会多一些;而儿童用品的广告则色调明快,梦幻色彩浓厚,大多放在电视上,因为电视和鲜艳的东西对小孩子的吸引力还是比较大的,比较符合儿童的心理。 施拉姆认为,表现“暴力”的电视节目会对现实生活中的暴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美国,电视中的暴力色情毒品等内容对儿童的负面影响很大,父母们面对着吸毒、两性关系的逆反时尚、政治态度的叛逆行为、不信赖长辈心理的泛滥。然而美国人不愿意干预媒介的内容,不愿意监督媒介,不愿意规定他们的表现内容。因为,美国人不喜欢审查制度,担心削弱政治思想上的自由市场。传媒在传播中出现的问题每个国家都不可避免,但与美国“商业化”的运作体制相比,中国的“有限商业运作体制”对大众媒介的管制是强有力的,在市场准入、传播内容、结构管理等方面都有较为严格的规定。近期,中国广电总局又发布禁令:1、2015年4月起实施限外令,海外电视剧将延迟半年播出;2、演员名人不得主持养生节目;3、2015年起一部电视剧将最多在两家卫视联播; 4、9月到10月底间,必须播爱国主义题材和反法西斯题材;5、严打婚外恋、一夜情内容;6、青春校园片可以出现早恋,但不许成功;7、建国后动物不许修炼成精。传播过程中的社会问题在新媒体的产生后更加突出,虽然有些禁令会引起部分民众的异议,但从内容看,国家试图通过大众传播宣传忠诚的婚恋观与人生观,反对封建迷信思想。此禁令使海外剧的管理更加趋于规范化和严格化;对于国

《传播学概论》考试范围

《传播学概论》 考试范围A+B+C 填空题 1、传播学创立的标志是1949年施拉姆的《大众传播学》出版。施拉姆本人也被称为(p23) 2、优秀的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判断标准是新深精准 3、传播学研究对象可分为三个部分:人类传播的发生与发展人类传播的形态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结构p32 4、人类传播的基本材料是信息,符号是承载信息的象征物,而讯息是指传达一组符号化信息p89 5、报纸、杂志因其平面印刷,占有空间因而可以成为平面媒体 6、广播是按照时间运动的线性形式进行传播的,因而称之为 7、内向传播是发生在()一种信息交流活动,它分为正常形式和异常形式。P93 名词解释 1、传播 2、反馈 3、符号 4、受众 5、信息 6、媒介 7、内向传播 8、前馈 9、讯息 简答题 1、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2、传播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3、防疫论的主要内容是? 4、什么是传播,它的类型有哪些? 传播是信息的流动过程(特点)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需共通的意义空间 (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 按四分法将传播分为四个类型: 自我传播是个体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即个体自我进行的思维活动 人际传播连个以上个体进行的传播 组织传播是指组织内部及内部与外部的信息交流 大众传播是指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5、分析报纸、广播、电视、网络这四种媒介各自的特征。 6、沉默的螺旋理论的主要内容。

7、大众传播和网络传播有哪些区别? 8、议程设置的主要内容。 论述题 1、简述社会责任传播制度的主要观点;你认为你每天所接触的媒介现实是怎样的?按照你的理解媒介是否承担了社会责任,是否可能承担起社会责任。 2、运用传播学有关理论,结合当前媒介实践,谈谈媒介应如何处理与受众的关系。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1,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3,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最早诞生于美国。 4,传播学主要可以分为:经济学派和批判学派。 5,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人类传播,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 第二章 1,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①口语传播时代②文字传播时代③印刷传播时代④电子传播时代第三章 1,符号的定义:符号式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2,符号的构成:信号和象征符 3,符号的特性:随意性 4,非语言符号:①伴生符②体态符号③物化,活动化,程式化,时空化的符号 5,符号意义的分类: ①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这是诗学和语义学中的一种分类,前者是符号的字面意义, 属于意义的核心部分;后者是符号的引申意义,属于意义的外围部分。 ②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这是逻辑学中的分类。在逻辑学中,符号一般称为概念符号, 而概念的意义区分为外延和内涵。外延式概念符号所指示的事物的集合,内涵则是对所指示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属性的概括。 ③指示性意义和区别性意义:这是符号学中的分类方法之一。指示性意义是将符号与 现实世界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之际的意义,区别性意义是表示两个符号的含义之异同的意义。

第四章 1,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①传播者②受传者③讯息④媒介⑤反馈 2,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可能出大题): 一,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五W模式”或“拉斯韦尔程式”的过程模式 ①传播学史上,第一位提出传播学过程模式的是美国学者H.拉斯韦尔。 拉斯韦尔五W模式:即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它界定 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基本内容,影响极为深远。这五个要素又构成了后来传播学 研究五个基本内容,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作 为早期的过程模式,它是属于一个单向直线模式,这个模式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 的双向和互动性质。 ②与拉斯韦尔同时,美国的两位信息学者C.香农和W.韦弗在《传播的数学理论》 一文中提出了传播过程的数学模式,即“香农--韦弗模式” 香农—韦弗模式是描述电子通信过程的。它的第一个环节是信源,由信源发出讯息,再由发射器将讯息转为可以传送的信号,经过传输,由接收器把接 收到的信号还原为讯息,将之传递给信宿。在这个过程中,讯息可能受到噪音 的干扰,产生某些衰减或失真。这个模式表明了传播不是在封闭的真空中进行 的,过程内外的各种障碍因素会形成对讯息的干扰,也提高了传播学者对信息 科技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这个模式也是一个直线单向过程,缺少反馈

《传播学概论》施拉姆,波特

communication的考论语翻译 “communication”:形态不分明,界定不清晰的概念。 “communicare”:拉丁语词,意“告知、分享、使之共用”,14-15世纪,与英语丰厚(munificent)、共享(community)联系。 “communication”: ⒈起初,丝毫没有心灵所指的意思。 一般而言,communication和具体的可触摸之物有关系。 经典修辞理论中,communication是一个表示风格的术语。 英语里有三个意思,用于人际交往。 给予或告知(giving or imparting), 迁移或传输(transfer or transmission) 交换(exchange) ⒉20世纪20年代,communication获得“传播”的意义。 【背景:以无线电广播为代表的“大众媒介”促进了“大众传播”的发展。】 之前,意义主要指“交流”。 交流:点对点的交流(含一人对一人的面对面交流)也称为互动、交际、传播、人际交流、人际互动、人际传播。 点对面、一人对多人的交流多半是单向的“交流”,实际上是单向的“撒播”(disssemination)、“散播”(dispersion)、“迁移”(transfer)或“传输”(transmission) ⒊“communication”有很多意思。 用于人际交往:给予或告知、迁移或传输、交换。 交换而论:有交流、交际、交往、沟通、交易等意思,甚至有“关系”(relations)和性交(intercourse)的意思。 用于物与物、动物与动物、机器与机器:电路与电路、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信息流动,指“通讯”;动物与动物、动物与人之间的信息流动,指“交流”。 ⒋“communication”的翻译。 迄今为止,对应译文十余种。交通(如交通银行、中西交通史)、交流(如国际交流)、交际(如跨文化交际、非语言交际)、交往(如交往理论)、交换(如形象交换)、流布(如对外传播)、通讯(如通讯理论)、沟通(如互相沟通)、传播(如传播学)、传通、传理…… 本书翻译:大体沿用两条界线。 时间分界线:20世纪20年代前,翻译为“传播学”;20世纪20年代后,视情况而定,最多翻译如“传播”、“交际”、“交流”。 复合术语分界线:多半译为“传播”。 “传播学”考 传播理论: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5中互相交叠的视野: ㈠交流是公共舆论的管理; ㈡交流是语义之雾的消除; ㈢交流是从自我城堡中徒劳的突围; ㈣交流是他者特性的揭示; ㈤交流是行动的协调。 20世纪30年代,大众传播和人际交流的分野奠定基础;传播学研究和通讯技术研究分道扬镳。以拉扎斯菲尔德为代表的经验主义传播研究走向成熟,后来成为没过传播学主流。这个学派的研究常常和商业活动有关,重点研究大众媒介的内容、受众和效果。

传播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

1.传播的类型:人内、人际、群体、组织、大众传播。 2.传播学的诞生: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孕育于20 世纪上半叶,形成于20 世纪中期,首先诞生在美国。 3.四大先驱: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 4.与传播技巧相关的理论:“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两面提示”的“免疫”效果、“明示结论”与“寓观点于材料之中”、“诉诸理性”于“诉诸感情”、“警种效果”。 5.传播学两大学派:传统学派(经验学派)、批判学派(法兰克福学派),其中传统学派有关 理论:舆论空间;法兰克福学派批判不再讲微观,它讲的是宏观, 6.传播模式,研究整个传播过程的一个方法,对传播过程进行第一次系统的、完整的、科学 的论述的是美国学者拉斯韦尔。以及拉斯韦尔的五要素、施拉姆传播过程“三要素”说:即信源、讯息和信宿。 7.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渠道、反馈、噪音、译码 8.传播学调查研究主要方法的名称:抽样调查法、内容分析法、控制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其中,内容分析法的定义和特点(内容分析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及典型案例(李普曼:美国报纸上关于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的报道;贝雷尔森与索尔特针对美国的文艺作品少数民族形象的研究) 9.传播的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10.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有:拉斯韦尔三功能说:环境监测功能、社会联系与调节功能、 社会遗产传承功能赖特四功能说:环境监测、解释与规 定、社会化功能、提供娱乐 施拉姆对大众传播功能的概括:政治功能(环境监测、社会联系协调和遗产传承)、一般社会功能(社会控制、规范传递、娱乐)经济功能(买卖信息、经济行为)拉扎斯菲尔德: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认为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 11.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例如火灾、地震后的骚乱。产生集合行为的三个基本条件:结构性压力、触发性事件、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集合行为的特殊传播机制: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群体模仿与“匿名性” 12.拟态环境: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传 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 们提示的环境。 13.麦奎尔的六种理论:极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的共产主义媒 介理论、民主参与的媒介理论、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理论施拉姆《报刊的四种理论》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发展中国家的媒介规范理论 14.传播控制的结构(了解):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政党和利益群体的控制、经济势力 的控制、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 15.受众指的是大众传媒的信息接受者和传播对象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作为“市场”的受众、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受众的权利:传播权、知晓权、媒介接近权 受众心理四层防护圈:选择性接触、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

传播学概论考试重点归纳

第一章:传播学的基本情况 一、传播学兴起的背景 1922年李普曼出版《舆论学》 1927年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1944年拉斯韦尔《人民的选择》 1949年施拉姆《大众传播学》 经济背景 1.经济发展-拓展市场行销-调查企业对消费者-媒介对消费者 2.大众传媒学-独立而完善的经济实体 3.社会背景:科技发展推动传播业发展(刑、腥、性) 第二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人类传播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传播思想、船舶技术、传播实践、传播与人与社会的关系 2.人类传播的形态 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3.人类传播的过程(结构) 宏观:系统中,传播和社会、组织、经济、文化等互动关系 微观:自身轨迹:包括传者、内容、媒介、受众效果分析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1.定性 人文科学研究法 人类历史上人文科学始终研究的正是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中的文本。过去在人文科学对文学作品和其他主要文化形式研究中,大部分支队文本中所包含的文化传统、意境、时代精神和意识形态提出解读和注释,而没有从文化角度对文本中出现的概念、词汇进行分析,而这些和词汇本身的变化且具有相当丰富的意义 社会科学定性研究法 社会科学定性研究发是以长期的,第一手观察的形式,从近距离观察社会及文化层面的现象过程。 2.定量 定量研究法又称量化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法。它是在占用大量量化事实的基础上,描述、解释和预测研究对象,通过逻辑推论和相关分析,提出理论的观点。实地调查法步骤 ①提出研究假设、 ②按照研究假设的需要,确定实地调查的总体范围和样本数 ③确定抽样方案 ④设计调查问卷 3.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就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传播的讯息内容 实验法来自实验心理学,实验法分为两种:控制实验法和自然是研发 4.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心理学所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四传播学与奠基人 1)拉斯韦尔:政治传播第一人-提出传播过程的主要因素,提出传播的社会功能。 1监视环境2联系社会3传递意义 2)卢因:场论 3)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论》 民众——舆论 领袖——媒体 4)施拉姆《大众传播学》 小结: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构成了传播学学科建设的三根基柱。学者们对传播学的研究对象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基本上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传播的发生与发展;人类的传播类型;人类的传播过程与结构 传播学的方法具有多元性和综合化的特点。从方法体系上来说,主要包括定性的和定量两大类。定性包括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定量的方法来自社会学、心理学等,包括实地调查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和个案研究法 传播及人类传播的发展 1、传播 定义: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1.信息的共享 2.有意义地施力发展 3.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4.信息的流动与交流人类的传播流动过程

传播学概论读书笔记

传播学概论读书笔记 《传播学概论》一书原名《Media, Communication and Human》,中文直译为《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概论》,是威尔伯·施拉姆对他在一九七三年出版的《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一瞥》一书(同威廉·波特合作)的修订本,于一九八二年出版。本文是品才网小编精心编辑的传播学概论个人读书笔记,希望能帮助到你! 传播学概论读书笔记学术著作的使命是传播高深的理论知识,一般是晦涩难懂的。作为传播学的奠基者,威尔伯·施拉姆在构建传播学理论时,并没有故弄玄虚,而是从人们接受和理解信息的规律出发,从人的认识规律出发写作,传播“传播”的真谛,使得这一理论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他认为,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相结合是最好的传播方式。上世纪八十年代来中国讲学时,他就对中国特色的“开会读报”现象大加赞赏。他认为,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并不是排斥的,二者可以相互结合以实现优势互补:“大众传播媒介在迅速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一般需要上具有不可比拟的力量……另一方面,广播、电视、电影和报纸在满足不同的人们在不同时间的需要以及在一定时间仅为少数人感到的需要上则是效率甚低的渠道。……但是,我们切不可认为个人之间的交流同通过媒介的传播是针锋相对、互相排斥的。事实上,

正如我们想力图指明的那样,两者之间的区别与界限是远没有那样清楚的。大多数以说服、教育为目标的运动都力图把大众媒介同个人渠道结合起来,使其互相加强、互为补充。”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也可以将两种方式结合运用。 《传播学概论》一书原名《Media, Communication and Human》,中文直译为《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概论》,是威尔伯·施拉姆对他在一九七三年出版的《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一瞥》一书(同威廉·波特合作)的修订本,于一九八二年出版。该书对于人际传播元素的吸纳,在学术专著中是独树一帜的。该著作使得学术专著一改“严肃晦涩”的面孔,以轻松自如的笔调阐述道理,又不失学术著作的深度。整部书一直在与读者对话,像一位乐于与人交流的健谈者在侃侃而谈,娓娓道来,不断有新的问题,时起时落,时深时浅。这种效果主要是吸纳人际传播元素,通过营造“对话感”、“形象感”和采用“故事化”的写作方式取得的。 “对话感”:“以人为本”的学术著作 学术著作为了体现客观性,一般要去掉“人”的语气(尤其是避讳以作者第一人称出面叙述,以示价值中立),以“事理”为主进行客观描述。而施拉姆在这部著作中,以“人”为主语,用自然轻松的方式讲清楚“传播”的大道理。可以说,是一本“以人为本”的学术著作。该书开篇突破一般学

传播学概论(试题合集)

2007年4月传播学概论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韦尔伯·施拉姆 37.说服性信息 38.“魔弹论” 39.李普曼 40.“比特”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关于传播的定义,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42.拉斯韦尔5W模式对传播研究的贡献是什么? 43.控制实验法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44.概述“双重行动模式”的主要内容以及该模式在把关研究中的历史地位。45.为什么说大众传播的反馈几乎总是延迟的?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为什么拉扎斯菲尔德等认为大众传播是“最有力的一种社会麻醉品”?47.概述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主要内容,并对其理论的价值与局限作一评价。

全国2007年7月传播学概论试题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控制组” 37.可读性 38.“热媒介” 39.“免疫效果” 40.“文化工业”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简述传播学诞生的条件。 42.伯洛关于传播过程的主要论点是什么? 43.什么是环境监测功能? 44.简述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的基本主张。 45.受众使用大众传播媒介有哪些基本动机?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什么是大众传播?与一般人际传播相比,它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说互联网的出现使二者的界限变得模糊了? 47.为什么蒂奇诺认为社会经济地位高的阶层是造成“知识沟”不断扩大的根本原因?

2004年4月传播学概论试题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6.参照群体 37.意见领袖 38.简单随机抽样 39.信息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0.什么是阿特休尔有关控制研究的基本观点? 41.从经济角度简要分析传播媒介的主要作用。 42.简述德福勒模式的主要特点。 43.在组织传播中,组织的权威性和传播内容的可信性之间有什么关系? 44.新闻与非新闻信息相比有哪些特殊性?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5小题9分,第46小题14分,共23分) 45.从施控与受控的传播理论角度,说明我国报业集团建立的重要意义。 46.试析网络传播对大众传播产生冲击的原因。

传播学概论(一)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预测试题(一) 传播学概论 (课程代码:006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个人与个人之间的面对面的信息交流,通常被称为() A.自我传播 B.人际传播 C.群体传播 D.组织传播 2.与卢因一样,从心理学角度切入传播学领域的学者是() A.施拉姆 B.拉斯韦尔 C.拉扎斯菲尔德 D.霍夫兰 3.社会心理学家卢因创立了著名的( ) A.“信息论”和“控制论” B.“群体动力学”和“场论” C.二级传播理论 D.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4.按照赖利夫妇的观点,家庭、邻里、亲密伙伴等属于() A.基本群体B.次数群体C.高级群体D.隶属群体 5.传播过程中的编码又被称做() A.符号解读 B.符号化 C.发信 D.解释者 6.如果要反应一个时期媒介报道内容的结构、特征,在抽取特定的“日期样本”时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 A.指定法 B.日历法 C.系统抽样法 D.等距抽样法 7.在控制实验中,接受自变量作用的实验对象构成( ) A.实验组 B.控制组 C.测量组 D.模拟组 8.大众传媒延续社会传统、传播社会经验与知识的教育功能,属于( ) A.说服性功能 B.文化传递功能 C.环境监测功能 D.使用与满足功能 9.下列哪项传播功能不是 ..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提出的?( ) A.重申社会准则 B.授予地位 C.协调社会 D.麻醉精神 10.施拉姆参与《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出版于() A.1950年 B.1956年 C.1960年 D.1966年 11.在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思想中,继自由主义报刊理论之后的是( )。 A.集权主义报刊理论 B.集团垄断报刊理论 C.社会责任理论 D.报刊的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12.系统科学认为,客观世界是由三大要素组成的,它们是物质、能量和() A.财富B.信息 C.时间D.资源 13.在麦克卢汉的笔下,与电视一起被划归为“冷媒介”的还有() A.电话 B.电报 C.无线电广播 D.无声电影 14.麦克卢汉和英尼斯的媒介理论的共同缺陷是( ) A.概念界定不够清晰 B.缺乏批判精神 C.过分强调媒介的作用 D.学术观点过时 15.人们常常比较容易回忆起在报刊、广播、电视报道中占显著位置的新闻,这一现象 印证了( ) A.认识连贯论 B.认知不和谐论 C.实用论 D.可获得性(易得性)论 16.认为个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着媒介效果的观点,出自( ) A.个人差异论 B.个人关系论 C.社会关系论 D.社会分类论 17.以“单一型”影响力为主的意见领袖通常出现在() A.传统社会 B.农村社会 C.边远社会 D.现代都市社会 18.美国政府在60年代为缓解贫富儿童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而制作的著名的儿童启蒙教育电视片是( ) A.《米老鼠与唐老鸭》 B.《猫和老鼠》 C.《芝麻街》 D.《汤姆历险记》 19.格伯纳的“培养分析”研究表明,人们对社会不安全感程度的增强,主要源于( )。 A.性别的差异 B.年龄的差异 C.知识的差异 D.电视媒介的接触量

施拉姆 《传播学概论》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概论》 网上对威尔伯·施拉姆的评价是“传播学科的集大成者和创始人”。他“对传播学的巨大贡献在于他把美国的新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前人传播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修正并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从而创立了一门新学科——传播学”。在仔细地阅读了他的代表作——《传播学概论》的前三章后,对以上的评价略有体会。在这本著作中,作者总是会搜集整合许多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政治学家等学科的专家在传播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以介绍传播学知识,同时适当地补充自己的观点。 第一章传播是怎样发展的 作者以对一千二百前在夏威夷登岸的第一批岛民的联想开篇,进而逐渐地展开。初次看到这样的开篇,着实令人新奇不已。第一节从“传播”的含义讲起。作者提出“本书主要是论述人类社交的基本过程”。刚看到时对作者的这一说法有点疑问,随着阅读的深入也逐渐地有些明白起来。人类传播是人做的某种事,它本身是没有含义的,除非是人使之有含义。因此,在研究传播时,也需要研究人——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与他们所属的集团、组织和社会的关系。传播不是全部(甚至大部分不是)通过言词进行的。作者给了“传播”一词以冗长的解释,到最后也没给出明确的定义,对于刚刚接触的本人而言确实产生了一种混乱和迷茫的感觉。 第二节——传播开端,讲到传播学是从原始单细胞生物开始的,这些生物能处理某种信息,这就是传播学的实质。第三、四、五节从语言、文字到大众传媒,沿着历史的轨迹说明传播的发展。语言的产生是历史发展中的一大步。具有人的属性的动物把声音同某些经验或行为相联系,在使用中渐渐地把这些联系抽象化,逐步地就产生了语言。作者认为“势必要朝一种单一的世界语发展”。对于这一观点本人不赞同,就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而言,多元化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向。 文字的发明是历史上震撼地球的大事之一。作者深信文字不是在一个地方形成的,且认为是从较老的画图经验中演变出来的,在人与人之间有了较多的来往和频繁的接触之后出现的。另外,文字还反映了各种文化是怎样产生的。 古腾堡所做的以及自从他的时代以后大众媒介所作的,就是在传播过程中通过机器复制信息,无限制地扩大一个人分享信息的能力。在今天,广播、电视,尤其是互联网正承担着主要的职责。大众媒介还成了信息所走的道路上权力很大的把关人。现代媒介和现代生活是相互影响、不可分解的。 第二章传播起什么作用 这一章的导言部分,首先点出了“传播起什么作用”难以用言词说明,原因是:(1)传播渗透到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中,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必需的、

施拉姆传播学概论

[美]施拉姆《传播学概论》 第一章传播是怎样发展的 当我在写这几行字的时候,把视线从纸上移开,抬头就可以看见夏威夷那犬牙交错郁郁葱葱的群山。如果向水天相接的海岸线望去,可以看到可能是第一批岛民登岸的地方。他们从石器时代走出来,在一千二百年前乘着用最简陋的工具制作的独木舟到达这里。他们从东南亚出发,带着信奉的神、孩子和食物,在浩瀚的大洋上,从一个岛屿飘伯到另一个岛屿,以我们今天无法想象的生存能力与风、水和泥土的自然环境相适应,似乎经历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五千年漫长岁月的旅程于一千二百年前来到夏威夷。他们在这个熔岩的岛上登陆,撒下他们的种子,播下他们的文化,把这块土地归为己有。 那些最初的夏威夷人已经是灵巧的传播者。他们能够看懂天空中和海浪中的信息,利用这种信息来航海.他们已有发展得很好的语言,虽然能在图画和雕刻中记录下来某些信息,但实际上还不能把语言写下来。不过,他们利用口语作为有力的工具,用口说的语言建立了一个有效的政府和美满的家庭生活。他们令人不可思议地表达了微妙的想法和关系。他们说服别人跟他们航海到很远的地方去,在别人沮丧气馁的时刻消除别人的疑虑。他们带着所有的航海经验知识,信仰、仪式以及他们想要保持和不用书写的形式传给子孙的生活习俗,他们在夏威夷登陆,感到地球的震动,看见山里的浓烟和火焰以后,他们得到了帮助他们认识“火之女神佩莱夫人”的信息,因此他们还知道了怎样通过祈祷以及祭祀和舞蹈同女神交流。 第一节"传播"的含义 但是,且慢。"他们知道同女神交流,"这是什么意思? 批评家兼哲学家肯尼思·伯克一九三五年向出版社送去一部著作时。他提议用《传播学概论》作书名。出版商否决了这个书名。他说,读者看到COMMUNICATION(传播)这个词会以为是论述电话电信的书!这就是伯克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怎么会定名为《永恒与变化》的经过。 我们不能责备一词多用,尤其是一个已经深深地渗透到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的词语,但是,我们起码应该弄清楚,在我们使用传播这个词时,我们说的是什么。本书不是--至少不是直接--论述电话电信,不是论述运输(如果是经济学家写的就可能是),不是论述阅读和书写(我们的孩子在小学里学到的传播就是这个含义),不是论述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英语和演说(这是课余时间给人临时

传播学概论(总复习)

传播学概论 总复习2012版 传播学概论 什么是传播学 为什么学传播 什么是传播学 传播学学什么 1 什么是传播学 什么是传播学? 传播学: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就是关于传播的学问 传播 communication “人类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传播”? “(传播)没有只属于它自己的土地。传播是基本的社会过程。” ——威尔伯·施拉姆 说文解字 傳播 《北史·突厥传》:传播中外,咸使知闻。 说文解字 Communication ▲拉丁语源为communicatus和communis ▲印欧语源为kom-moini ▲communication,为“共有”加“交换”之意 ▲共享说 “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 ——戈德 ▲互动关系说 “传播可以定义为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 ——格伯纳 ▲符号说 “运用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等。这种传递的行动或过程通常称为传播。” ——贝雷尔森和塞纳

▲目的、影响、反应说 传播就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霍夫兰 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传播关系是社会成员之间的精神交往的关系。 信息概念引入传播学领域,提高了传播学理论表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拓宽了传播学的视野,使它能够把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放在更大的系统和环境中加以考察。信息科学的贡献 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传播的特点: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传播是一项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个系统 传播的内容 传播的内容就是信息。 信息是“两次不确定性之差”。 换句话说,信息就是能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是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的统一体,它是“表述”(或反映)事物的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 ▲物质 客观世界的组成要素 ▲能量 ▲信息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 实地调查法 内容分析法 实验法 个案研究法 抽样调查是指从调查对象总体中油选出部分样本,以此作为对象实施的调查,其结果可用于推论对象总体。

传播学概论(完整版)

1.传播学的起源、形成和发展 〃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 〃传播学诞生在美国的原因 ①美国是世界上传播业最发达的国家 ②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相对自由的科研氛围以及雄厚的物质技术力量使美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适宜开展科学研究的沃土 ③1933年,德国的纳粹执政后,大批欧洲学者逃到美国推动了美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 〃传播学形成的历史背景 传播媒介的发展,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传播学的兴起和发展 从历史和社会环境来说 第一、这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两次世界大战相继爆发,交战国纷纷利用各种传播媒介进行大规模宣传 第二、二战前夕的美国已经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学习传播学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正确解释和合理解决传播现象和问题;第二,有助于以高传播决策的科学水平;第三,有助于增强传播效果. 2.四大奠基人及贡献 〃拉斯韦尔(政治学家),:从政治角度研究传播学 (1902-1977)博士论文《世界大战期间的宣传技巧》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5W模式、三功能) 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R.布雷多克添加了情境和动机两个环节,把它变成7W模式。 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⑴环境监视功能(帮助人们了解把握环境的变化保证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监视是大众传播的最主要功能) ⑵社会协调功能(实现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和统一) ⑶社会遗产传承功能(将前人的经验智慧知识加以记录积累保存并传给后代) 赖特的“四功能说”:第一,环境监视;第二,解释与规定;第三,社会化功能;第四,提供娱乐 施拉姆把环境监视,社会协调和遗产传承归入整治功能的范畴,而把社会控制,规范传递,娱乐等归入一般社会功能的范畴。 拉扎斯菲尔德和莫顿的功能表现:社会地位赋予功能,社会规范强制功能,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 负面功能:麻醉功能拟态环境歪曲环境 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实现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然而,由于这种加工,选择和结构化活动是在一般人看不见的地方(媒体内部)进行的,所以人们通常意识不到这一点,而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来看待。 李普曼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大众传播形成的信息环境,不仅制约认得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识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 〃卢因(社会心理学家):群体传播研究:“守门人”概念 “把关人”理论: 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都不可避免地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与视角上对流经他的信息进行筛选过滤这种筛选与过滤的传播行为叫做把关而有这种传播行为的人就叫把关人 大众传播的“把关”标准:把关人理论告诉我们,传媒组织决定着什么样的新闻信息能够进入大众传播渠道。标准首先涉及到新闻信息的客观属性问题,可以看到有两种属性:1.真实性;2.及时性和新意;其次,新闻的选择

(完整版)自考传播学概论全面复习资料

自考传播学概论 第1章—第4章 一、填空,选择和名词解释 1.1946年,美国著名政治家拉斯韦尔第一次明确提出“大众传播科学”的概念。2.1947年,施拉姆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第一个传播研究所。 3.在国际范围内,传播学研究大体分为两个学派,和以西欧为中心的批判学派。批判学派最有实力的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 4.人际传播是所有传播活动的基础,即最基本的层次。 5.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网络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了的信息传播活动。 6.大众传播基本是信息的单向流动。 7.新闻学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虽有重合之处,但不尽相同。 8.1949年,施拉姆编辑出版的《大众传播学首次以学科眼光整理总结了比前有关传播(主要是大众传播研究的主要成果。 9.卢氏首创了“群体(团体)动力学和“场论”。 10.拉扎斯菲尔德是传播学哥伦比亚学派的创立者。 11.1957年,由复旦大学新闻系创办的《新闻学译丛》首次刊登了介绍(群众思想交通)的文章。 12.1982年在北京首次开展了运用传播学(实地调查法)进行的受众的调查。 13.伯洛提出略称为S—M—C—R(即来源—讯息—渠道—受者)后传播过程。14.传播学模式的类型有:①文字模式②图像模式③数字模式其中最长用的是图像模式。15.控制研究是研究传播学的第一个W。

16.申农是信息论的创始人 名词解释 17.反馈:原本是电子工程学的概念,这里借过来指传播过程中的受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做出的反应。 18.每一个传播的参加者,无论个人还是团体,都可看做是“传播单位”都民用工兼有传者,受者这两种身份。 19.社会控制论是传播学模式研究中的第三次飞跃,是由社会系统模式完成的。20.参照群体:即个人未必置身于其中,但以其为参照系而建立或改变自己的信念态度和行为的群体。 21.德国学者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被称作研究大众传播过程的一份“清单”。22.传播为研究的基本观点:①历史的观点②机率的观点③系统的观点。 23.调查问卷所要依循的原则是:先易反难。 24.回收率最高的问卷发送方式是访员面访。 25.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了客观系统和定量地描述地研究方法。26.内容分析的研究模式:推理模式,比较模式。 27.控制实验法区别于传播学其它研究方法的突出特点在于它的“控制”。 二、简答以及论述 1.拉斯韦尔的主要贡献: 答:①提出传播的5W模式,不仅首次较科学地分析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还首次较完整地界定传播学的研究领域,为传播学的形成和发展确定了总体构架,开辟了广阔的研究途径②提出“社会传播学院”的概念,从宏观上初步探讨了传播的社会功能等到课。③但是导

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概论》读书笔记 施拉姆作为研究传播学的泰斗,他的书对于初学传播学的人来说就非常有价值。无奈遍寻 各个书店和图书馆也找不到《传播学概论》这本书,只得每天对着电脑看电子版。虽然眼 睛看得很累,而且电子版中还有很多错别字,但还是收获了很多。整本书语言轻松明快, 通过大量的例子向我们娓娓道来传播学的基本理论。没有感到枯燥,倒是觉得很新鲜。这 还是我第一次这么愉快地看一本理论书。 这本书主要论述了人类社会的基本过程。传播是社会得以形成的工具。每一种文化形式和每一社会行为的表现都涉及到传播。要了解人类传播,我们必须了解人是怎样相互 建立起联系的。于是施拉姆就通过阐述语言文字的产生讲述大众媒介的产生,我们已经习 惯于生活在传播的汪洋大海中,以致于很难设想要是没有传播我们将怎样生活。 施拉姆认为参加传播的人是由于某种支配他们的表现的契约而进入传播关系的。反馈活动和其他任何传播过程一样:它仅仅是一种倒流,是使传播者很快地对由于他们已发 出的符号而引起的符号作出反应的机会。 五十年前许多人相信一种“皮下注射”式的传播理论,他们认为只要能使用全能的大众媒介,他们就能把概念和信仰“注射给”传播对象来直接控制行为。事实上这是不正确的, 受众完全可以选择不接受信息。施拉姆通过讲述一个名叫胡安的西班牙血统美国学生的故 事,让我们对传播某种信息出错的情况进行思索,得出了胡安和老师在他们使用的符号方 面出了问题的结论。符号是人类传播的要素,单独存在于传播关系的参加者之间。这些要 素在一方的思想中代表某个意思,如果被另一方接受,也就在另一方的思想中代表了这个 意思。它们同符号本身代表的东西所引起的反应相似,但不是完全一样。共有的是符号, 而不是含义,所以才会有文化差异的产生。同一个手势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意义,所 以每到一个地方首先要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避免闹出笑话。 语言应该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一面我们观察世界的透镜,以及把我们从感觉经验中抽象出来 的意义加以编排存档的系统。任何文化处理来自某种特定经历的信息的需要,一定在某种 程度上确定哪些语言形式在发展。人们处理信息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语言。譬 如手指的动作我们汉语中有“抓、挠、搔、捏、戳、捅”等表达方式,而英语中就比较单调, 没有这么多单词形象地表达不同的意象。 人们是根据传播的媒介和传播的讯息来选择传播的途径,他们肯定是选择最能充分满足需要的途径,而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他们则选择能够最方便而迅速地满足 其需要的途径。这也是广播经久不衰的原因。很多人认为在电视网络盛行的时代,广播这 一媒体必将退出历史舞台。然而事实上还是有很多人在听广播。司机学生们选择广播因为 它是满足他们信息需求最方便最简捷的方式。传播媒介的选择是否容易获得要看我们生长 的地点,我们的经济能力,以及我们的文化传统对我们的制约如何而定。而同一媒介不同 的人使用的目的也不一样。所以电视台才会有各种频道出台,杂志也有专业性的,满足不 同人的需求。我们寝室4个人看报纸关注的东西就不同,这由于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 着不同的生活背景和兴趣爱好,需要获取的信息业就有差异。 施拉姆从四个方面指出了最初的两级传播论究竟错在哪里。我觉得都很有道理。只有对广大公众最重要和最不重要的消息才通过口头方式传播。接触面广的人无须有任何专 业技能也可以传播大量知识。因此舆论领袖的观点过于简单化了。 通过对媒介财源的论述使我们了解到报纸广播的成本和利润,年龄和教育程度同选择电视上的新闻和政治性内容成正比,而同选择娱乐性内容成反比。这一理论我还是第一 次听说,不过确实很有道理。每个国家都保证本国人民享有表达思想的自由,然而各国都 或多或少地对它的大众媒介加以控制,正如对它所有的社会机构加以控制一样。不管是什

《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8. 传播学通常把社会传播分为五种基本类型,即( 21)( 22)( 23)( 24 )和( 25)。 26)( 27)(28)和( 29)。 一、客观部分(填空、名词解释) (一)填空 1. 施拉姆在《传播是怎样运行的》的一文中认为,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即( )( ) 和( )。 2. 迄今为止,人类传播活动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 )( )( )和( )。 3. 符号的基本功能包括三个方面,即( )( )和( )。 4. 在大众社会理论看来, 现代社会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是( ),另一方面则是 ( )。 5. 从 20世纪 40年代开始, 传播效果研究开始进入第二个时期, 这个时期的主要研究领 域有三个,即( )( )和( )。 6. 群体的本质特征有两个,即( )和( )。 7. 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除了拉斯韦尔之外,还有( )( )和( )。 9. 迄今为止,人类传播活动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 10. 符号可以分为( 30)和( 31)两大类。 11. 传播过程具有( 32)(33)和( 34)特征。 12. 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包括传播者、 (35)、(36)(37)和反馈等要素。 13. 西方受众理论认为,受众在大众传播中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 38)(39)和( 40)。 14. 美国社会学家()作为社会互动理论倡始人,突出强调传播的() ,把传播看作是 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15. 符号是信息的()或() ,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16. 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传播者、受传者、 ()、媒介、()。 17. 美国心理学家 G.W.奥尔波特认为,在一个社会中,流言的流通量( R ) = () (i ) x ()(a )。 18.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认为大众传播有三种功能: ()、()、()。() 19. . 民主参与理论认为,任何民众个人和弱小社会群体都拥有知晓权、 ()、()、()。 20. “使用与满足”研究把()看作是() ,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 ,从而使 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