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相地为先的村庄景观设计_以玉船窝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庄环境设计为例

相地为先的村庄景观设计_以玉船窝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庄环境设计为例

相地为先的村庄景观设计_以玉船窝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庄环境设计为例
相地为先的村庄景观设计_以玉船窝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庄环境设计为例

相地为先的村庄景观设计

以玉船窝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庄环境设计为例

白亚男,黄涛*

,尚改珍,杨倩

(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 以玉船窝为例,遵循相地为先的方法进行试点村庄规划设计,以期为类似项目提供依据。关键词 乡村景观;环境设计;玉船窝中图分类号 TU 98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0)33-19016-02

V ill age Landscape Desi gn by Ada p ti ng Desig n to Land BAI Ya -nan et al (Co ll ege o f Landscape A rch it ecture and T ouris m ,A gricult ura lU ni versity o fHebe,i Baod i ng ,H ebei 071000)Abstract T aking Yuchuan wo T o wn f or an exa mp l e ,follo w i ng t he m et hod of adapti ng desi gn to land ,t he plann i ng and desi gn of de monstrati on v illage were made ,so as t o provi de basis for t he sm i il ar pro j ects .K ey words V illage landscape ;Env i ron m ent desi gn ;Y uchuan w o T o wn

作者简介 白亚男(1986-),女,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风景园林。*通讯作者,高级建筑师,从事园林建筑设计研究,E -m ai :l huangtao @hebau.co m 。

收稿日期 2010-08-04

当前,我国城乡关系已经进入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崭新发展时代,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时代命题。河北省在2008年实施全省城镇建设3年大变样的战略部署和农村新民居建设的重大决策,并选取玉船窝村作为唐山市新农村建设的试点之一。

相地为先的设计就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综合平衡和保障生态过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以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重塑人与土地的物质与精神联系。玉船窝村处于滞洪区,需要整体搬迁。其村庄环境景观设计应重视村庄环境景观特征,针对存在的问题,保护水系和植被,降低人为干扰以维系生态健康;构建公共活动场所、重组院落和街巷空间,以改善生活环境质量;汲取先民生存经验、发扬优良传统、就地取材,营建特色环境,进而在全市树立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1 村庄环境景观特征和存在问题1.1 景观特征

1.1.1 村庄选址因势利导。玉船窝村位于中国冀东平原,唐山市西部,玉田县杨家板桥镇南部,镇域第一大河蓟运河从村域南部边缘流过,北部紧邻京沈高速公路。因旧址处于滞洪区,为村民的生命财产和安全带来隐患,故将新址迁至蓟运河新道以北。全村行政区面积约280h m 2

。新址规划面

积约33hm 2

。新址地势平坦开阔,四周为农田,紧邻大辛庄新址,为将来的区域连片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

1.1.2 村庄规划以水为先。玉船窝紧邻蓟运河,地下水位极高,有 一掀即可出水 的说法。村内到处可以看到坑塘,有 江南水乡 的神韵,也有一部分村民依靠养鱼为生,所以村民对水的感情十分深厚,水也是该村最大的特色。1.1.3 村庄景观传承文化。玉船窝村始建于明末清初,位于蓟运河沿岸,水运发达,玉船窝因此得名。村内房屋大部分修建年代较久,地方特色突出,多以一层庭院式为主,并根据地势分散排布,主要由灰砖堆砌而成,每座房屋均设有后门后院。虽无百年古树,但乡土树木也是枝繁叶茂,成为村

民闲暇时的公共场所,对村落的生态环境安全起到关键

作用。

1.2 存在问题 玉船窝村作为唐山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机遇与问题同时存在。面对村庄独特环境景观特征所展现的潜在发展机遇,如何高效、合理地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是该设计自始至终关注的焦点。

1.2.1 城市化和人工化的冲击 时代的束缚。中国目前处于一个快速城市化时期,人们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速度改变着维持了几千年的国土景观格局。在试点村庄中,城市化、人工化的迹象比较严重,如对村庄道路不合实际的大面积硬化和长距离亮化,漠视地形、千篇一律的建筑模式等。这种干扰自然进程、盲目套用城市建设方式的举措给本已脆弱不堪的乡村生境系统带来额外的负担[1]

,吞噬着弥足珍贵

的乡土景观。

1.2.2 建设的偏差 设计的缺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和改善村庄的环境质量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富起来的人们乐此不疲地改造着生活家园。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修路筑桥、开沟通渠、布管引水、种树侍花。然而,在缺乏合理的规划设计和科学的指导下,美好的愿望往往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

[2]

。例如村庄的过度

开发使得村内坑塘数目迅速增多,而无人治理的坑塘后来都成为垃圾堆积的主要地点,严重影响环境的美观。2 相地为先的乡村景观设计

研究在把握村庄景观特征、全面剖析现状问题的基础上,运用相地为先的理念进行乡村景观设计,该理念不仅生动地体现了景观规划的主题,也准确地表达了设计所要追求的目标。从设计方法论出发,相地为先体现的是设计的角色定位和态度。 对于土地而言,相地为先意味着热爱和珍惜脚下的土地,本着谦虚友善的态度与场地沟通,了解土地适应复杂的地形和多变的气候、协调各种环境因子的力量而生生不息、自我运行的原理,了解土地系统中的各种自然和人文过程,包括生物、非生物和人类进程等,剖析其运行的机制和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寻可行的改进措施[3]

; 对于生活在系统中的人而言,相地为先意味着尊重和满足当地人的需求,了解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娱乐方式,系统地调查、全面地分析,针对特定的场地和人群确定

责任编辑 朱淼 责任校对 卢瑶

安徽农业科学,J ournal of An hu iA gr.i S c.i 2010,38(33):19016-19017,19087

与自然过程相一致的土地使用途径。这种基于调查分析而制定的土地使用方式需自始至终贯彻节约土地、水、能源和材料的原则,以尽量少地改变和介入自然为基础,实现最大的效益产出,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需求。除此之外,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并不仅仅为了眼前的短期利益,而是将近期、中期和远期利益结合起来,通过合理分配资源,理智、节约地循环使用土地,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4]。

相地为先还是富有成效的设计途径,这种途径不仅表达了村民、地方政府和设计人员良好的意愿,更是一种高效、合理、可行的解决存在问题的方式。途径的制定须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的力量,如照相机、电脑、经纬仪、全球定位系统、三维动态模拟技术等。建立在对场地完整而客观认识基础之上的设计途径,反映了环境的独特特征及其限制因素,体现了当地人的真实需求,展现了通过设计来帮助人们生活得更好的决心[5]。

3 村庄设计案例分析

玉船窝的环境设计一直贯彻着相地为先的理念。该设计以 凭蓟运,传承百年文化;依新址,沉淀冀东风情;借清流,创建北方水乡 为主题,以农业、渔业为基础,旨在激发小市场的发展活力,重点打造北方水乡新民居(图1)[6]。

3.1 维系村庄生态系统健康 设计利用地下水位高,水资源丰富的现状条件,从大的区域尺度出发,致力于维系村落水系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以保障生态系统的安全和健康。整个村落以水相连,坑塘中种植荷花、芦苇等植物以丰富竖向景观,主要道路两旁均有涓涓溪流环绕,呈现 一河两岸,伴水而居 的景象。

中心景观轴以中国传统的五行元素来体现自然万物的循环变化。规划因结合了中国传统的五行元素而更能体现出整体的平衡与和谐,而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各个景段中自然系统的延续性与季节的变化轮回。运用植物配置以及小品设计,每一景段都是对景观空间序列展示的一种演绎(图2)。

(1) 继往开来 景段 第一乐章快板。形成花廊,是花的天堂,在万花的尽头是随声启动的喷泉,泉水形成涌动的水船造型。

(2) 万物复苏 景段 第二乐章小慢板。曲线流畅的木栈桥,浅水浮动着的水草,生机盎然。

(3) 创世纪 景段 第三乐章小快板(小高潮部分)。四方茅亭,提供一个新的天地,供人们休憩游览。

(4) 生生不息 景段 第四乐章慢板。流水清澈,轻轻地拍打着驳岸,充满着无限生机。

(5) 天人合一 景段 第五乐章快板(高潮部分)。湛蓝的天空,欲航天宇的玉船使景观的整个意境得到升华。

3.2 改善村落生活环境质量 玉船窝村的设计方案通过增加公共活动场所,重塑院落和街巷空间,以期再现往日热闹、健康、和谐的生活气息。调查发现,近年来,由于缺少公共活动空间,邻里交往也随之减少,公共生活日趋淡漠,因此,设计首先从村落布局结构、功能流向出发,适应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劳作习惯,结合村庄的土地利用格局,选择一块便于自然集聚、

可达性强的场地作为村庄公共活动中心。除此之

图1 玉船窝规划效果

F i g.1 The pl anni ng effect o f Yuchua

nwo

图2 景观轴示意

F i g.2 The l ands cape ax is

外,结合建筑设计,在每户屋后以篱笆、木棚架、河卵石和乡土树木形成内向封闭式院落,为居民提供一个私密的家庭户外生活平台,用以休息,以及享受夕阳和晚风。

3.3 重塑人与土地的精神情结 相地为先的村庄除了改善村庄生态格局和整治环境质量外,更重要的是借助于景观环境的改造,帮助村民重建与土地的精神情结,协助他们重新认知脚下的土地与生活的家园,重构和谐的人与土地共生状态[7]。首先是民居建筑设计,建筑风格设计应充分借鉴和吸取唐山当地民居的一些特色并融入其中,体现出唐山民居的鲜明文脉特征。以坡屋顶作为主要屋顶形式,堂屋前后开门,形成整体的、有特色的北方水村风貌。建筑立面处理上,色彩以灰为主调,辅以颜色稍浅的浅灰、白灰及黄灰色,屋面为青色瓦,勒脚部分外贴毛石外墙。除建筑以外,在道路、公共活动场地和街巷空间的设计中,同样尽可能传承先人的生存经验,挖掘传统形式,用当地的元素建造根植于土地的乡土景观。这种尊重环境和历史的设计途径在玉船窝村的景观设计中被广泛应用,传达了设计者尊重土地和帮助当地人营建属于此时此地的乡土景观的理念。

(下转第19087页)

19017

38卷33期 白亚男等 相地为先的村庄景观设计

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追加投资。

4 结论与讨论

以农用地产能核算成果为依据,建立产能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对黄淮平原农用地产能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得到目前制约当地农用地产能主要因素有耕地质量偏低、农业科技水平对产能的贡献未能充分发挥、农田基础设施水平低,为此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农用地产能。但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农用地产能的影响因素众多,所选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和合理性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研究仅对区域农用地产能总产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并未对农用地产能单产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产能单产与总产的影响因素有何区别也有待于更深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郧文聚,王洪波,王国强,等.基于农用地分等与农业统计的产能核算

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7,21(4):32-37.

[2]张东平,刘旗,裘康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价方法与分析[J].河南农

业大学学报,1995,29(2):172-176.

[3]景元书,李湘阁,张育萍.南京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价[J].农业系

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7,13(3):161-164.

[4]吕向东,王济民,吕新业.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指标体系及其评价

[J].农业经济问题,2005(SI):27-33.

[5]郭淑敏,马帅,陈印军.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研究[J].农

业现代化研究,2007,28(1):83-87.

[6]李继明.我国现行农用地评价体系比较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9,28(3):87-91.

[7]王启现,李志强,刘振虎,等. 十五 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与

2020年预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27(6):416-419.

[8]刘辉.黄淮平原夏大豆品种的主要数量性状对产量稳定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00,16(3):32-35.

[9]何太蓉,庄红娟,刘存东,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中东部近50年气候变

化特征与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238-240.

[10]张慎举,侯乐新.黄淮平原夏大豆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研究[J].安

徽农业科学,2006,34(16):81-82,111.

(上接第19017页)

4 结语

该设计面对玉船窝村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条件,始终遵循着相地为先的设计途径,致力于维系人在自然生态过程中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以期营建高效、安全、健康的村落生态系统,改善当地人生活环境质量,以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心理需求,营建根植于当地环境的乡土景观,重塑当地人与自然及历史的联系[8]。设计因地制宜地营造了良性发展的村庄环境景观,使当地人、建筑、村庄和土地和谐、诗意地联系在一起,为类似设计提供了依据。参考文献

[1]徐清.论乡村旅游开发中的景观危机[J].中国园林,2007(6):83-87.

[2]刘滨谊,陈威.关于中国目前乡村景观规划与建设的思考[J].小城镇

建设,2005(9):45-47.

[3]Van der R YN S,CO WAN S.E c o l ogi cal desi gn[M].W as h i ngt on.D.C.:Is-

l and Press,1996.

[4]戴安妮 孟赛斯.新西兰乡村风景管理[J].刘晓明,高琴,译.中国园

林,2007(6):33-37.

[5]方明,邵爱云.新农村建设村庄治理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2006.

[6]黄涛.唐山市玉田县杨家板桥镇玉船窝总体规划(2009-2020)[Z].

[7]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8]卡尔 斯坦尼兹.景观设计思想发展史(上) 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J].中国园林,2001(5):92-95.

名词解释

1 总被引频次 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的统计刊源中被引用的总次数。该指标反映了该期刊在学术交流中总体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是文献计量中的一个基础性指标。

2 影响因子 指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之比。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传统评价指标,又可称作2年影响因子(IF2)。计算公式为:

影响因子(IF2)=该期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该期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

3 5年影响因子 某一期刊前五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五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之比。计算公式为:

5年影响因子(IF5)=该期刊前5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该期刊前5年发表论文总数

IF5反映了期刊在5年内的平均学术影响力,可作为2年影响因子(IF2)的参照。

4 即年指标 又称当年指标,指某期刊在统计当年发表论文的被引用次数与该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数之比。计算公式为:

即年指标=该期刊当年发表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该期刊当年发表论文总数

本指标反映了期刊的即年反响速率或受关注度。

5 他引总引比 又称他引率,指该期刊的总被引频次中,被其他期刊引用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他引总引比=被其他期刊引用次数该期刊总被引频次

6 被引期刊数 统计当年引用过该刊论文的期刊种数,反映了期刊的学术影响面。19087

38卷33期 宋艳华等 黄淮平原农用地产能影响因素评价研究

旅游度假区设计

旅游度假区设计 (一)旅游度假区的演变 由工业的散落到工业的集聚,从而使得散落工厂转变为工业园区,旅游度假区也是由此原理而形成的,旅游景点、景区、娱乐、体验等形成旅游的集大成——度假区。度假区设计的原理和传统的项目设计原理不同,要从产业密度、服务功能、产业集成等更高层次方向思考,相应的设计原理、收费标准、技术要求等需要设计人员进一步升级。著者总结了我国旅游发展的几个阶段,一是旅游景点阶段,二是旅游经济区阶段,就是依托旅游资源周围又做了很多相应的经济开发,靠投资建设来盈利,第三个阶段是旅游度假区阶段,第四个阶段就是旅游城市阶段,如,拉斯维加斯。 度假区的建设始于度假旅游的兴起,由于度假旅游在20世纪60年代的蓬勃发展,在加勒比海岸、地中海沿岸、东南亚国家的海滨地区、夏威夷、澳大利亚的海滨形成了以夏季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的海滨旅游度假区,在欧洲的阿尔卑斯、韩国汉城附近的山地出现了以冬季山地运动、健身为主要目的的的山地度假区。20世纪后半期,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旅游者中休闲度假旅游渐渐成为度假区的一种新功能、新时尚。 我国的度假历史可以追朔到几千年前封建王朝的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式的旅游度假区,如,河北的承德避暑山庄、北京的颐和园和皇家园林,以及苏州、无锡等地的私家园林。现代休闲度假则主要集中在海滨、山地和温泉疗养等地。真正大众化的休闲度假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199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的1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为标志,我国的大众化度假旅游产品开始启动。现代度假区的类型可以分为:山地度假区、海滨度假区、乡村度假区以及温泉度假区。 (二)旅游度假区的概念及其特征 关于度假区定义众多,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度假区的概念的中心原则就是创造出一种能够促进并提高愉悦感觉的环境,在实践中,它是通过提供娱乐设施以及服务项目来创造愉快、宁静的环境,尤其重要的是以亲切、友好的态度来服务客人,根据客人的不同情况提供高水平的服务来实现的”(朱卓仁,1992);“旅游度假地是以闲暇为导向、自给自足的设施与服务有机组合体,用以为游客创造一种特殊的环境与经历(邹统钎,1990);还有学者认为定义度假区先要清楚观光、休闲和度假这三者的区别,认为度假区的功能包括了

各类型环境景观设计要点学习参考资料

各类型环境景观设计要点 ·单体建筑外环境景观设计 单体建筑外部环境景观是指建筑周围的专属场地,主要分布在建筑入口的一侧或两侧、建筑楼体的转角处及附属在主体建筑四周的小面积独立区域,通过围合或占领形成开放型的外部空间环境。这类环境既是建筑的专用空间,与建筑的使用者产生必要的行为联系,它联系着建筑室内环境与城市公共环境,是人们由室外到室内的过渡空间,对单体建筑环境的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又是城市整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与城市自然空间相融合,形成和谐的对外开放空间体系,使建筑外部环境景观成为城市空间的有机连续部分。 一、单体建筑外部环境景观的设计原则 (1)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主要表现在单体建筑外部空间中人流、车流等流线的安排与组织关系的处理上。在单体建筑外部环境中,人流量大,进出时间相对集中,这就需要恰当的流线安排,以分散、引导人流。同时在有些外部环境中还应考虑一定数量的停车位,供临时停放各类车辆,此外,还要考虑消防车道的设置等。 单体建筑物的外部空间一般处于整体环境的边缘地带,为了提高其安全性,需重视空间边缘的设计,在保证环境的延续性、功能性的同时,提高角落空间的安全性。 (2)可识别性原则。 可识别性原则要求单体建筑外部环境应具有易于识别性、空间形象的整体性和室外空间景观的个体性。单体建筑外部环境中的空间设计应依据建筑的类型适当设置明显的标志性构筑物,以增强主要建筑在这一地区的可识别性。同时,空间景观要与建筑形式协调统一,形成统一完整的空间环境景观形象,并在设计与环境设施配置中注重表达地域的历史与文化特征,结合现有的地貌、植被等,形成鲜明的空间个性。 (3)多功能性原则。 单体建筑外部环境空间因建筑性质和所处地段不同,其功能性质也不尽相同,但作为外部活动空间,往往要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的活动场所。如大型公共娱乐建筑周围的空间既有缓解、疏散人流的作用,也有满足人们日常休闲如散步、聊天等交往的需要。纪念性建筑周围的空间既要满足外来观赏者对大环境的欣赏要求,又要满足周围居民平常的休闲娱乐要求。 (4)适用性原则。 适用性原则要求单体建筑外部环境的设计除了考虑主体建筑的功能性质和使用要求外,这里还要强调室外空间的舒适性,如室外空间环境的夏季有遮阳,

环境景观设计现状分析

环境景观设计现状分析对中国来说,虽然人类对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的有 目的的设计改造古来有之,但是把景观作为一门专业学科来研究并设立相关专 业的时间并不长。景观设计学与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等学科关系紧密。这其中环境景观设计是与艺术设计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它是以艺术设计学科的设计方法为基础,对景观设计进行研究。环境景观设计涉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及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 环境景观设计虽然属于艺术设计学的一个分支,但内容囊括地理学、建筑学、史学、考古学、设计美学、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社会学、文化学、民族学、宗教学以及心理学等多门学科,它们在各自专业的影响下,产生了不同侧 重的发展方向。然而这些发展并不是单一的、平行的,它们相互影响并相互作用。艺术设计学背景下的环境景观设计就是运用设计学规律和方法进行设计的。 强调的是艺术设计理念及方法在自然环境和城市规划环境设计中的充分应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1.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是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气候、 生物等要素在内的综合产物。由于自然景观具有独特性,因而要了解这些自然 景观的特性,必然要对它们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山石景观自然景观是在特定的区域地质背景下,经过地球地质长期运动形 成的。山地、平原、丘陵等形态决定了构成地质的总骨架。而在地壳运动中, 岩石的褶皱、断裂,和岩石自身的差异,再加上水流侵蚀、重力崩塌、风化剥 蚀等作用,产生了很多妙趣横生的奇峰异石和浑然天成的山石景观。而火山作用、海水冲蚀、冰川和风的作用同样都会形成特殊的自然景观。 水景观地球表面约70%被水覆盖着。海洋、江河、湖泊、瀑布、泉水、溪 水等,浩瀚的水资源也带来了形态万千的水景观。水与物的交相辉映由于光线 反射、光线折射和光线散射而显得更加多姿多彩、魅力无穷。因水流动而产生 的声响,更为人们带来了听觉美的享受。 气象景观气候特色也会成为影响自然景观的成因,例如雨水景观、云雾景观、冰雪景观、日出日落与云霞景观等都是引人入胜的气象景观。 动植物景观植物景观和动物景观也是自然环境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有了这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动植物,自然景观才会这么别具魅力。 2.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为满足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

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景观规划研究

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景观规划研究 发表时间:2018-09-08T12:04:35.240Z 来源:《建筑细部》2018年2月上作者:李涛[导读]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乡村面貌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在新农村建设中,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景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设计院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乡村面貌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在新农村建设中,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景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国内、外关于乡村景观规划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都有了一定的进展,在借鉴优秀成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乡村景观的具体内容,探讨了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景观规划。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乡村景观;规划 引言 由于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人居条件得到逐步改善。然而,与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和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相比,乡村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任然显得不足,其发展明显滞后。这样一来,不仅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也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景观规划探讨受到广大研究学者的关注。搞好新农村建设,科学的乡村景观规划是很重要的。乡村景观规划就是为了给乡村居民创造一个宜人、可持续的乡村人居环境。而乡村人居环境是以大地景观为背景,以乡村聚落景观为核心的景观环境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就是在这种社会经济背景下进入理论研究与景观规划实践领域的。它是在综合大地景观和乡村人居环境理论的基础上对乡村区域进行的综合景观规划设计。 1乡村景观概念 乡村景观的概念一直以来没有得到统一的定义,在不同学科之间存在着差异。从地理学角度,“乡村景观是在乡村地区具有一致的自然地理基础,利用程度和发展过程相似,形态结构及功能相似或共轭,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的、协调统一的复合体”。从土地资源与环境经济角度,“乡村景观是乡村地域范围内不同土地单元镶嵌而成的嵌块体;既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又受人类经营活动和经营策略的影响;斑块体的大小、形状和配置具有较大异质性,并兼具经济、社会、生态和美学价值”。从景观环境规划角度,“乡村景观是可以开发利用的综合资源,具有效用、功能、美学、娱乐和生态五大价值属性的景观综合体”。总体来说,乡村景观包括乡村聚落、乡村建筑、生态环境、地域文化和自然环境等该乡村区域内所有的景观要素,其中包括一系列能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景观因素,这些因素就是新农村建设的经济要素;包括一系列能组织乡村社会秩序发展的景观因素,这些因素就是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要素;另外还包括维持乡村文化传承的文化要素和乡村赖以生存的自然要素。 2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景观规划的关系 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自然和环境几个方面的内涵都是耦合的,同时,两者又是互相促进互相作用的关系,无数成功的新农村建设实践可以看出,首先要通过乡村景观规划建设来实现新农村建设,然后新农村建设又反过来促进了乡村景观更有品质或更受到重视的规划建设。其具体表现在:(1)经济方面。在农村经济提升的过程中,不难看出以土地利用模式以及各种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中乡村景观中经济要素的载体作用。实践者和研究者首先是通过乡村景观规划建设来推动其新农村发展模式,最后才达到经济提高的目的。(2)社会政治方面。在以农民与农村社会关系为基础的研究过程中,不难看出以农民的行为活动与农村社会关系、农村社会协调分配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景观中社会要素的载体作用。实践者和研究者通过乡村景观规划建设为农民建构出了互相交流、互相影响的社会交往公共空间,从而达到促进村民与村民之间以及农民之间的互相理解,了解社会发展以及党政时事,坚定信仰等目的,坚定共同建设与发展的思想基础。(3)文化方面。在文化层面的建设过程中,不难看出有序的乡村文化传承和切实的乡村文化保护的乡村景观中文化要素的载体作用。实践者和研究者通过乡村景观规划建设对处于不同地域特点的乡村文化进行了有效的传承和发展、保护。(4)自然环境方面。在保持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高效利用自然资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设的过程中,实践者和研究者通过研究乡村中的天然景观以及被人工改造的人工景观,通过研究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自身独特性,为新农村的建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自然条件基础。 3乡村景观规划的原则 3.1可持续发展原则 乡村景观规划与社会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当保护生态环境。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而言,与人工群落相比,自然群落显得更有生命力,需要更多的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新农村景观生态效应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因此,在新农村乡村景观规划过程中,应当考虑农村未来的建设定位和发展趋势,给当地新农村的建设发展留下相应的空间。 3.2因地制宜原则 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景观规划要根据当地区域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立足本地的综合状况,建设具有乡村景观特色的新农村。不同区域的乡村景观应当立足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族文化,同时也要关注当地人的需求和当地传统文化等方面。 3.3以人为本原则 如今的建设思想推崇“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需求,打造宜人的乡村环境是新农村乡村景观规划的根本原则。在新农村乡村景观规划中应当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以人的尺度考虑新农村的建设方法和要素选择,在为当地居民创造出宜居、舒适的居住环境的同时,使当地居民得到相应的归属感。 4乡村景观规划研究 4.1乡村景观规划模式的提出 根据前面对乡村景观的探讨,可知由于不同乡村的经济状况、地理条件和景观要求有所不同,在进行新农村乡村景观规划时应当根据乡村自身的状况确定相应的规划模式。笔者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乡村地理条件、乡村人文条件和乡村景观要素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得出三种模式:一是生态宜居型;二是休闲观光型;三是村镇社区服务型。

探讨新农村建设中的景观设计

探讨新农村建设中的景观设计 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农 村景观建设也随之飞速发展,本文通过对现代新农村景观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新农村景观建设的意义和原则。 随着现代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全国正处在重构农村的 改造和建设中,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我国新农村景观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对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农业的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在科学的前提下,整合协调“人与土地”的和谐问题,保护好农村的良好生态关系,保护好维系人类生命的提供食粮的安全生产基地。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不适应当地发展 目前大多数农村发展是没有科学规划的,住房由农村村 民自己的设计和施工,缺乏休闲娱乐设施;部分村庄编制了村庄规划,但非常简单,并没有与县(市)域规划规划结合起来,存在不能满足长期发展的隐患;另外,一些农村的规划和定位是不准确的,没有结合当地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和风土人情,而只是为了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没有全局统 规划。 2.建筑形式无特色 城市现代化对农村农民的观念和意识产生了很大的影 响。由于农民文化程度比较低,缺乏审美观,一些先致富的农民,丢弃了原有的对家乡的认同感和价值观、审美观,他们盲日

模仿城市,对老村落进行城市化改造,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不同建筑风格杂陈拼凑的新村。各种设计元素混杂堆砌在一起;现代材料的胡乱堆积、建筑色彩的任意涂刷,大大破坏了原有的乡土景观特色。 3.农村景观设计城市化 为了改变农村面貌,缩小城乡差别,近年来提出了农村 城市化的问题,这其中带来了许多误解,认为把城市搬进农村就是实现了农村的城市化。事实上,人们在农村地区比在城市环境拥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如果把城市转移到农村,就是毁坏农村的开始。农村的城市化,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照搬城市的做法,应该是在保护农村耕地和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更科学合理的、更人性化的设计。 4.缺乏以人为本的设计 农村景观环境是从事农林牧副渔业的人们共同生活的 环境,必须符合当地人的生产生活需求,才具有价值和意义。 在改造建设新农村的同时许多地方出现了一些不切合实际的规划,结果失去从事农业生产的方便性,家庭养鸡、养猪、 种菜、晾晒粮食等都成了问题。这种不考虑农村环境、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特殊需要的景观设计,其实是很不人性化的行为,是一种破坏农村环境,影响农民生活,对农村农业发展造成了阻碍。 5.农村居民思想观念认识存在偏差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增 长,严重忽视了环境的生态保护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固体垃圾随意堆放,农作物秸秆随意燃烧,造成固体废物污染和大气污染;部分还是人畜混居,家庭卫生条件得不到保障。为了高产增收,不重视科学种田,盲目使用化肥农药,土壤中微生物结构遭到破坏,导致原本自然肥沃的土地生硬板结。土地水源被污染,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被再次打破,直接威胁到广大人民生存的安全。

美丽乡村马厩村沈家浜村落景观设计

美丽乡村马厩村沈家浜村落景观设计 发表时间:2018-05-28T11:30:13.0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作者:张钰[导读] 摘要:通过对马厩村沈家浜现状条件分析,在尊重地方场所和文脉精神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马厩文化内涵,应用各类景观小品与植物群落景观特征,营造一个具有人文景观和文化氛围的优美村落。 嘉兴市园林绿化工程公司浙江嘉兴 314000 摘要:通过对马厩村沈家浜现状条件分析,在尊重地方场所和文脉精神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马厩文化内涵,应用各类景观小品与植物群落景观特征,营造一个具有人文景观和文化氛围的优美村落。 关键词:马厩;美丽乡村;景观;文化 十八大以来,“美丽中国”成为城乡建设的重要议题,浙江省于2003年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继而深化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13年部署“美丽县城”建设,经过多年建设,浙江省城市、乡村建设风貌焕然一新,“两美浙江”战略目标日益明晰。 一、项目背景 江南好,马厩忆翩翩。此地景公训万马,腾蹄仰啸裂云天。史记几千年。 1.1地理区位 马厩村位于平湖市曹桥街道南部,东靠百寿村和当湖街道通界集镇,北邻严家门村,西南与海盐县西塘桥镇相邻,是区域立体交通的交汇中心。马厩集镇位于村域北部,是平湖市成形最早的古镇之一。 1.2上位规划解读 根据《平湖市”金平湖.美丽乡村”》建设规划(2011-2015)以及《曹桥街道总体规划》(2001-2020),规划马厩村为“菜花飘香”旅游路上的一个节点,重点对马厩集镇进行整体规划政治,对相关路线环境进行改造建设,深入挖掘马厩文化,保护自然环境,保持水乡的脉络与肌理,把马厩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美丽乡村。 1.3设计范围 本项目设计总面积约27864平方米。通过延续传统村落的肌理、传统水乡文化特色,充分利用地块内丰富的河流水系、生态植被,深挖马厩文化,改造和新建相结合,来凸显水乡特色,还原农村质朴清新的风貌。 二、基地分析 2.1历史文化分析 马厩村历史文化底蕴浓厚,一些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及传统特色的民间活动传承延续至今。马厩庙大桥是目前平湖境内保存最完好的花岗岩三孔石拱桥,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年古刹——马厩大王庙位于马厩庙大桥北桥堍西侧;马厩“手马灯”民间艺术传承已久,在第三十一届龙潭庙会上荣获全国金奖。 2.2.道路交通分析 马厩村对外交通主要依托金黄公路、通马公路和金野公路,对外交通较为通畅。现状主干道通马公路宽度约8米,基本满足村民的日常通行需求,入户道路宽度约2-3米,以水泥路面为主。 2.3建筑风貌分析 农居建筑主要沿通马公路呈带状分布,现状建筑大部分质量较好,为近几年新建或在原建筑基础上进行的改造,外墙以面砖装饰为主;部分建筑年代较远,外墙以涂料为主,缺少保养与维护,外观已显陈旧。 2.4绿化景观分析 虽然村内部分区域已建有绿道系统,沿河绿化种植尚好,并有较为成熟的植物群落,但绿化景观整体比较薄弱,品种单一,缺少季相植物。植被绿化主要沿河流、道路分布,缺少维护与管理,缺少供人们集中休憩的绿地中心。 三、设计思路 3.1完善设施,实现生活和美。 以“人”的需求为导向,坚持民生优先,功能全面,建设生活丰富、富有品质的“美丽乡村”。 3.2优化空间,妆扮村容优美。 以现有村庄空间肌理为基础,优化村庄空间布局,同时融文化展示于一体,建设村落生活空间和谐精致的“美丽乡村”。 3.3提升环境,塑造村落秀美。 以提升村落整体环境品质为目的,对村庄换将风貌进行提升改造,建设村貌协调、环境秀美的“美丽乡村”。 四、设计原则 4.1以人为本、生态宜居 充分考虑村民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生态特色,合理安排公共开敞空间,完善配套设施,营造自然、生态、和谐的人居环境。 4.2因地制宜、体现特色 设计立足农村经济基础、地形地貌、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等实际,因地制宜,挖掘文化内涵,彰显地方特色,体现时代风貌和江南水乡特色。 4.3立足当前、谋划长远 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既满足当前建设需要,又要充分考虑长远发展,合理把握近期和中长远期目标成果的关系,促进生态景观的可持续性。 五、总体策略 通过“修复环境、重塑文脉、整理风貌、完善功能”四大策略实现乡村风貌的提升。通过对马厩地域特色、人文历史的分析,对沈家浜土地利用、空间结构、道路交通、景观风貌等进行总体布局;新建与改造相结合,整治与提升相结合,传统风韵与现代特色相结合,建设特色鲜明、生态宜居、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新村落。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分析 摘要:城镇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新型农村建设不断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城市建设相比,乡村规划在经济、交通、技术以及意识等方面均比较落后,这样如果想将“美丽乡村”理念贯彻到位,就需要针对景观规划要点进行分析。结合乡村景观建设现状,编制完善的景观规划方案,在根本上提高设计效果。本文结合实例对美丽乡村建设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美丽乡村;景观规划;乡村建设 虽然现在对乡村建设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因其自身经济、管理以及意识等方面落后程度大,并不能完全将各项资源有效化,影响了乡村建设综合效果。基于“美丽乡村”理念,进行景观规划设计,需要基于乡村发展现状,确定建设理念,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采取措施进行优化,确定规划设计原则,对现存的不足进行改善,争取不断提高景观建设效果,满足社会发展要求。 一、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要求 所谓的“美丽乡村”不仅仅是景观方面,更重要的是社会层面,可以说是乡村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景观层面。提高乡村景观规划建设效果,提高区域环境观赏性。提高当地土地资源应用率,分析地域优势,营造出能够突出乡村特色的景观环境,同时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对林间小道、田野滨水等要素进行设计时,除了要提高其美化效果,同时要降低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1]。另一方面,社会层面。从社会关系角度分析,“美丽乡村”规划建设,需要对乡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增大产业发展规模,使得各类物质更为丰富,营造一个富足的生活环境。且要重视精神层面的建设,促进村民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帮互助关系,创建一种友好文明的风气,提高乡村发展的和谐效果。 二、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1.地域特色原则 乡村是我国最为常见的一种社会聚居形式,且会因为地理特征以及人物民族间的差异,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这样在进行“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时,需要遵循地域特色原则,通过合理的分析规划,从当地文化中吸取精华,建设出独特的乡村文化。这样不仅能够与其他乡村景观区分开,同时也更加能够获取当地居民

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

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 蔡永铭 摘要: 新农村正面临传统乡村景观向现代化乡村景观转变过渡的重要时期。该如何保护乡土文化以及发挥农村自然景观资源、正确对引导农村建设的发展路线,该明确一些合理化的改造规划。启蒙对于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的人文资源控制,唤起人们对自然朴实之美的认识,阐述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的基本理论。通过城乡比较,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家乡,唤醒内心深处热爱家乡的情怀和价值观。关键词: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 引言: 伴随我们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的深入化,新农村景观的规划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针对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的科学性质已经得到了更加系统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新农村景观的研究起步略晚、经验不多,现在新农村景观在改造中依然存在很多失败的例子,这一点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本篇文章从新农村景观规划的概念为出发点,分析总结了新农村景观规划改造的特点和当前景观建设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塑造了对新农村景观改造的思路,提出了使新农村景观与人们的居环境相适应的种种规划。 1.概述 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与设计是一个多领域的工程,新农村景观改造重点根据景观所在地村民的主要生活需要,运用现代的科学生态设计理念,对农村自然环境的土地空间格局加以改造,使其延续地方特色同时,越来越符合我国现代新农村的发展需求,而且其景观能和新农村改造规划构想的各个指标呼应的建设活动。普遍来说,新农村景观规划有以下特点:第一,农村景观有极强的地域性。第二,农村景观不需要结构的复杂性。第三,跟城市多功能性质的广场、纪念性质的博物馆等建筑相比较,道路、市集、以至于祠堂这样有用的设施更受到居民的重视益于接受。所以新农村景观的改造规划必须从居住者的需要为出发点,把为当地村民服务作为设计改造的重点。 2.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新农村景观改造规划建设的现状 目前,新农村景观建设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建筑、道路、公共设施等的规划建设上。随着新农村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许多村镇内的建筑很多都是近些年新建或翻建的,总体来说这些建筑宽敞、舒适,很大程度上改写了村镇民的住房条件。但同时农村建筑也存在着等级差异的问题。比如建筑的时间较短、质量较高、效果好的建筑与建筑时间长、质量较差,甚至一些年代久远、老化严重的破旧房屋杂处,这样就对村庄景观的整体形象造成影响,另一方面新农村景观建设过于追求现代化和奢侈感也常常导致了当地建筑特色的缺失。还有村庄中电线入户缺乏合理的统筹规划,各种线路铺设混乱,不仅增添了安全隐患,而且也不利于管理。另外,新农村对于垃圾、污水处理的设施的缺乏也是影响新农村景观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 2.2问题产生的原因 根据调查,新农村景观建设的设计质量、居住环境、和一些公共设施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城市的景观建设。其中主要原因是当地居民拒绝割舍的乡土情结,当然也是农民意识方面的发展水平较低的关系。新农村在面对城市环境巨大变化的冲击时,该如何利用好与城市一样的现代文明成果,就成了发展新农村景观建设

环境景观设计现状分析

环境景观设计现状分析 环境景观设计虽然属于艺术设计学的一个分支,但内容囊括地理学、建筑学、史学、考古学、设计美学、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社会学、文化学、民族学、宗教学以及心理学等多门学科,它们在各自专业的影响下,产生了不同侧重的发展方向。然而这些发展并不是单一的、平行的,它们相互影响并相互作用。 艺术设计学背景下的环境景观设计就是运用设计学规律和方法进行设计的。强调的是艺术设计理念及方法在自然环境和城市规划环境设计中的充分应用。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1、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是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等要素在内的综合产物。由于自然景观具有独特性,因而要了解这些自然景观的特性,必然要对它们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山石景观自然景观是在特定的区域地质背景下,经过地球地质长期运动形成的。山地、平原、丘陵等形态决定了构成地质的总骨架。而在地壳运动中,岩石的褶皱、断裂,和岩石自身的差异,再加上水流侵蚀、重力崩塌、风化剥蚀等作用,产生了很多妙趣横生的奇峰异石和浑然天成的山石景观。而火山作用、海水冲蚀、冰川和风的作用同样都会形成特殊的自然景观。 水景观地球表面约70%被水覆盖着。海洋、江河、湖泊、瀑布、泉水、溪水等,浩瀚的水资源也带来了形态万千的水景观。水与物的交相辉映由于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和光线散射而显得更

加多姿多彩、魅力无穷。因水流动而产生的声响,更为人们带来了听觉美的享受。气象景观气候特色也会成为影响自然景观的成因,例如雨水景观、云雾景观、冰雪景观、日出日落与云霞景观等都是引人入胜的气象景观。 动植物景观植物景观和动物景观也是自然环境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有了这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动植物,自然景观才会这么别具魅力。 2、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为满足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人文景观是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对科学、艺术、历史的总结与概括。’人文景观具有以下特性:时代性人文景观是时代不断发展衍生的产物。历史遗迹、艺术遗产,是人类文明最客观的载体。受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审美、工艺、材料等历史条件的影响,人文景观被深刻烙以历史痕迹,因此它具有时代特性。它是不同历史时期,人类艺术文化发展的反映,是人类历史进程的最好见证。 差异性由于地域的不同,人文景观具有差异性,这些差异表现在地域差异与民族差异等方面。由于所处地域的不同,当地居民会以最为适宜本地环境的方式,进行屋顶构建、院落布局来实现生活所需。此外,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景观的风格、造型、色彩等方面,均具有民族特色。

小区景观设计案例分析报告

小区景观设计案例分析报告 ——海德名园景观规划设计 姓名:张天辰 班级:07级专科环艺一班 辅导老师:张扬 分析海德名园得景观规划 海德名园位于宜兴团氿湖南、北岸与东面(氿滨路沿线)得区域。该区就是目前宜兴最具景观与环境优势得区域。 海德名园所处地理条件优越,自然环境宜人。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离中心商业区仅1公里得距离。南有湖(团氿湖)北有山,自然环境宜人。 此方案区域发展前景巨大。作为宜兴城市与房地产发展得两大区

域之一得团氿板块,既就是城市规划发展得重点区域,又就是当地消费者公认得高品质住宅区。而团氿板块所拥有得自然环境以及区位优势,就是其它区域无法比拟得。 并且此方案产品多样化,最大限度满足了不同得需求。以及此方案得景观设计结合了整个区域得景观设计,从而最终实现整个区域得设计统一性。 此方案得设计者所要表达得设计目标就是重视生活品质,创造具有诗意得环境空间,展现一定得文化内涵,强调人与自然共生得理念。为开发者提供一个可以有效控制经济成本得设计,来达到更好得经济与财务回报。并且提出杰出得理念设计配合商业市场运作,彰显出业主在同行业中得超前思维与领先地位。 设计者在研究了整个项目背景与设计目标、市场定位之后,提出以海马”与“花”融为一体,并通过圆形水纹得设计元素来衔接地块,对英式风格作出全新得诠释得设计理念。三者完美得结合,充分得体现了设计者热爱自然,向往自然,展示了设计者以人为本,将自然得

环境引入人们得生活,让人们得生活走向自然贴近自然得设计理念。全新得诠释英式风格,简化了古典得欧式风格,加入了现代得元素,强化了简约这一概念,让人既能欣赏到古典得风韵,又不乏现代得气息。 整套得设计方案包括总体设计图与详细设计图。总体设计图包括总平面图、景观设计说明(小区景观意向图与别墅景观意向图)、总体空间分布图、开放空间分析图、车行流线分析图、地下车库分布图、别墅区分析图、主入口效果图(平面、剖面、透视)、大门廊柱局部平面、立面图、海马组团平面图、中央水景剖面图、海马水景雕塑广场剖面图、花之组团平面图、儿童乐园透视图、商业街效果图(平面图、剖面图、透视图)、联排庭院平面与透视图、典型组团透视与剖面图、别墅得不同设计图与效果图。详细设计图包括地形标高设计图、地面铺装设计图、照明设计图、标识得布局设计图、家具艺术品与特色铺装得设计以及院内得植物得植栽策略与乔木得布局设计图,还有一些材料得列表。最后就是全区得鸟瞰图。 总平面图向我们展示了小区得总体布局,清晰得展示了建筑物、植物、道路与水体得布局。设计说明完整得阐述了设计者得设计理念,说明了设计者得设计策略与设计构想,深化了设计主题。设计这在表达自己得观点得同时采用了一些意向图来展示自己得构想。总体空间分布图清楚得将整个小区划分为5个区域,让人可以一目了然得区分哪里就是什么区域。开放空间分析图展示了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得分布,充分得考虑到了不同人群得需求,扩大了购买群体。交通流线分

环境景观设计内容

第四条设计成果、阶段及设计周期 5.1 概念设计阶段 5.1.1 提交概念设计构思说明,景观分析图(如概念分析、场地分析、空间流线分析 图、景观价值分析、功能分析等),平面布置图(表达景观设计概念的功能分区及大体的空间分割),概念透视草图,其他主要空间的意向图片; 5.1.2 设计成果提供份数3份; 5.2 方案设计阶段 5.2.1 提交设计说明,景观分析图(如概念分析、场地分析、空间流线分析图、景观 价值分析、功能分析等),彩色平面布置图,平面功能分析图,道路系统及分析图,重要部位景观设计图,重点部位彩色透视图,植栽、灯具、雕塑、景观小品、指示牌等的意向参考图片; 5.2.2 设计成果提供份数3份; 5.3 扩初设计阶段 5.3.1 进一步深化方案设计的内容,提交设计说明;景观总平面(包括分区图、索引 图、总平面、定位图、竖向图、微地形、物料图等);主要景观节点平、立、剖面等图;局部平面放大图;植物配置图;苗木表(提供规格和品种);主要景观小品;水景及景墙放大设计;户外灯具及家具平面布置图;铺装;景观桥平、立面图;景观构筑物、亭廊、水系、水景等扩初设计;灯具、户外家具、成品型号参考图;村料选择参考等。尺寸标注明确,反映完整。 5.3.2 设计成果提供份数3份;

5.4 施工图设计阶段 5.4.1 在扩初成果的基础上对细部构造及尺寸的进一步完善,使之成为能正确指导现 场施工的文件,并达到中国国家相应设计规范。提交设计说明;景观总平面(包 括分区图、索引图、总平面、定位图、竖向图、微地形、物料图等);各景观 分区放大平、立、剖及详图;各景观小品设计平、立、剖及详图;水景设计平、立、剖及详图;铺装设计详图;植物配置图;苗木表;灯具布置图、灯具型号 选详图;景观灯具详图;各种户外家俱、饰物、成品的型号选择详考图;其它 细部设计详图(包括台阶、栏杆、花池等);公共景观构筑物、景观亭廊等施 工设计图。 5.4.2 设计成果提供份数3份; 5.5 施工服务阶段:此阶段工作内容包括 5.5.1 配合甲方完成招标答疑,技术交底; 5.5.2 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工艺不正确的,向施工方提出整改意见,并知会甲方; 5.5.3 对现场与图纸不符的地方做出设计变更; 5.5.4 工程完成后配合甲方做竣工验收。 第六条设计费及支付办法 6.1总设计费:本工程约万㎡(以实际面积结算)按景观面积取费,设计费单价为人民币元/㎡,设计费用总价为人民币约万元整(¥3900000.00元)。 6.2 设计费支付进度:

景观设计专业大学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职业生涯规划 一、职业方向和总体目标 1、职业方向:景观设计 2、总体目标:景观设计师 二、社会环境和职业环境分析 1、社会环境分析:2008年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使就业形势变的很严峻,就业率明显下降,但这场金融风暴对中国的影响不算很大,目前形势有所好转 2、职业环境分析:景观设计是近几年在国内刚刚兴起的一个职业.。我国起步较晚,从事该行业的人员较少,业内的资深人士更是稀少。在城市绿地逐渐减少,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景观设计的社会需求量日益增大,就业前景广阔。 三、SWOT分析 1、竞争优势(strength) a、自我评估:不怕牺牲眼前的利益,坚持长远的目标,以自己的前途发展为基础;不怕挫折,在受挫时依然能积极工作,在重重障碍下依然不屈不挠;有能力做到客观地检查自己的观点;有强烈的进取心,不愿受传统习惯和环境的束膊不满足观状,要勇往直前;兴趣、爱好广泛;勇于认错,并能向有经验的人学习;要严于自己宽以待人;不怕暴露自己的无知;即使遇到一连串失败,依然坚信自己的能力;诚信,诚实,正直,不推卸责任,不连累他人;对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才能永不满足;对权威不害怕,不迷信;善于用他人的观点来全面观察事物;为内在动力而不知疲倦的工作,有远大的抱负;从创造中得到最大的快乐;愿意倾听他人的观点和见解;与他人友好相处;身体健康,具有旺盛的精力和活力。但有时与人沟通没有掌握最好的方式方法,从而造成情绪的对立。 b.老师领导评估:学习兴趣浓厚,成绩良好,工作认真负责,待人热情,同学关系较好,有一定的领导能力 c.父母家人评估:工作起来的时候很认真很投入,有非完成不可的决心,喜欢自己创作,动手能力强,手巧,观察能力强,很乐观 d.同学朋友评估:待人热情,平易近人,乐于助人,为人有正气,学习认真负责,有礼貌,很活泼,很乐观,想象力丰富 f.部门评估:有责任心,工作认真,有上进心,主动性强 2、竞争劣势(weakness)

历史文化村落的景观规划设计模式

历史文化村落的景观规划设计模式 摘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很多个发展教训告诉我们,对于历史文化村落,不能单一的发展旅游模式,而是要从生态修复和复兴传承农耕文化入手,让文化与艺术结合,让田园文化回归到农民的衣食住行之中,让农村更像农村,在农村实现生态管理和绿色的生活方式。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规划设计中,既要运用最先进的设计手法和理念,又要避免由此带来的城市化痕迹。所以,对于历史文化村落的景观规划设计,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设计师,从来都是审慎的。基于一些历史文化村落景观规划设计的项目经验,这里做一个小结。 关键词:历史文化村落;规划;设计 历史文化村落的景观规划设计,项目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基础相对优越,历史和人文脉络相对纯粹。从景观设计师的视角出发,历史文化村落可极大地依托山体、水系、林地、生物物种等自然生态资源,并将生态与自然景观的保护和修复作为先决条件进行规划设计。总的思路,是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以自然景观和生态格局打底,将建筑、道路、地形看作景观元素,将历史、文化痕迹和生活印迹作为时间轴线,将新型的人居体验和生活方式的引领作为发展和示范方向,进行细致和可实施的规划设计。 景观规划目标与原则 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反映村落历史,能满足人们休闲、旅游和教育需求,景观规划设计强调以下几条原则: 1.场所性原则:设计体现场地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及特色。为体现农耕时代的普遍性的含义,设计中高度提炼一些农业化生产的符号表现时代特点;设计上充分提取村落中仍然保留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形式符号,如标语、口号、宣传画等,以记录一种历史的氛围。 2.功能性原则:满足生态环保、景观营造、休闲游憩、文化传承、科普教育、防灾避险等多种功能。 3.生态原则:强调生态适应性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维护与完善,利用乡土树种进行配植,形成可持续的生态群落。 4.经济原则:充分利用场地条件,减少工程量,挖掘场地的经济效益。保留和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建筑和植物(大树),力图在最少改造的前提下,创造富有特色的景观;减少维护成本,大面积播种野花、野草和乡土植物群落;通过功能性餐饮及茶座的经营,获得经济利益。 设计理念:

十大经典养老养生度假区规划设计经典案例分享

十大经典养老养生度假区规划设计经典案例分享 养老养生度假区规划设计国内已有不少成功案例,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整理出十个比较典型的项目,并对各个项目的养老养生模式进行了研究总结。 1、梵天净土,碧水意境——贵州梵净山养生度假社区 养生方式与养生理念:佛教养生+冷泉养生 以原生态自然环境为基础,以佛教文化为根本,以傩文化为特色,强调在大自然中感受佛教养生精髓,利用佛教素餐、佛药、参禅活动等加强人身心的调整,同时发挥傩文化的养生特色,游客在此可听傩戏,学做傩类工艺品等有益放松的活动。 项目地点:贵州省铜仁地区江口县梵净山太平河风景名胜区 用地规模:总体规划2.2平方公里,详细规划240亩 形象定位:梵天净土,碧水逸境 山水休闲梵净山,佛教养生第一湾 享梵天之乐,享净土之美空间布局:一带、三区、四门 一带:滨水湿地休闲景观带 三区:由南到北的三大功能分区:南区:梵净山?旅游休闲集散区,中区:傩仪风情小镇(傩仪部落),北区:梵净养生谷四门:重要景观节点,一区一门+梵净山山门 2、道家经典,养生水城——山东庆云宫养生度假区 养生方式与养生理念:温泉养生+道教养生+酒庄养生

将温泉泡浴、温泉疗养、温泉饮食养生、道教养心、枣酒、葡萄酒等养生方式与原生态的田园景观、生态种植、绿色食品等相结合,打造北方最有特色的道家养生地,高端养生度假区。 项目地点:山东省庆云县 项目范围:900亩 三大提升理念:将两河环绕的景区提升为上善若水北方第一水城;将庆云宫道观提升为庆云福地旅游度假区;将传统道文化提升为结合现代养生理念与度假需求的“养生道”。 主题定位:道源灵光,养生福地 形象定位:道家经典,养生水城道家文化体验地,北方休闲养生城 空间布局:一心,两带,四区 一心:庆云宫道文化核心 两带:湿地景观带、田园风光带 四区:民俗风情区、温泉体验区、清修疗养区、田园养心区 3、礼佛养生,善养之家——湖北石门弥陀村文化养老社区 养老养生方式及理念:孝道体验+佛教养生+休闲静养 以完整的生态系统为依托,以“礼佛养生,休闲度假”为特色,通过佛教文化、孝道文化和茶禅文化的展示与体验,以及人性化无障碍的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为游客提供一个养老养生的休闲静养之地。 项目地点:湖南省石门县弥陀村形象定位:礼佛净地,养生公园

环境景观设计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范文

环境景观设计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范文 实习目的:通过对国家大剧院、故宫、颐和园、圆明园、鸟巢、水立方、王府井、大栅栏、798艺术区等地的参观,了解各种建筑的风格和皇家园林的设计,开阔我们的建筑景观和园林视野,建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树立正确的专业知识学习态度。 实习时刻:2010年10月1318日 实习地点:北京 实习内容: 2010年10月13日星期二晴 今天是来北京的第一天,关于从来没有来过北京的我内心是万分兴奋。下午我们便去了国家大剧院,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由外部围护结构和内部歌剧院、音乐厅、剧场和公共大厅及配套用房组成。在水面上的地面建筑是一个巨型壳体。建筑物在水面中的倒影构成了大剧院的外部景观。 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外围绕人工湖,人工湖四周为大片绿地组成的文化休闲广场。 2010年10月14日星期三晴 今天的天气晴朗,秋高气爽,我们便来到了故宫。故宫的建筑气势恢弘,规模巨大。城墙四角各矗立着一座精巧不致的角楼。故宫宫殿建筑布局沿南北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故宫的建筑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之作。故宫南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三大殿建在高8米多的呈"工"字形的须弥座式三层平台上,四周围绕着石雕栏杆,气势磅礴,为故宫中最壮观的建筑群,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崇高地位。故宫的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社会的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下午俩点我们有来到了神话中的一池三仙山的北海公园。那个地点水面开阔,湖光塔影、苍松翠柏、垂柳依依、亭台楼阁、层层叠石、构思布局、形式独特,园内亭台不致,游廊曲折,富有浓厚的幻想的意境。 北海公园要紧的景点有:琼华岛、永安桥、永安寺、善因殿、昆仑石、万福楼、静心斋、白塔、、、、、、这些景点齐集了北海与众不同的特点。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 北海公园继承了中国历代的造园传统,博采各地造园技艺所长,兼有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并蓄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气象万千而又浑然一体,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珍宝。 接着又来到了闻名响耳的王府井大街,王府井外部空间构成和商店内部环境给人以美感;建筑景观特点独特; 是北京最有名的商业区。栉次鳞比到处富丽堂皇,流光溢彩尽显泱泱大气,逛不够的商场,看不够的美景,数不清的游人,顾不及的变化。它是都市一个最耀眼的平台,展示了物华天宝的精巧商品,它是都市一个人气指数最高的商业中心,弘扬着中国传统的和现代的商业文化。 2010年10月15日星期四晴 我们来到了清代的皇家花园颐和园。颐和园要紧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集中了全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构思最巧妙、最有特色的是她的长达728米的长廊,长廊和廊中的绘画本身就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另外她还起到了将园内各个景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的作用,烘托出园林整体的美。在堤岸上建起西堤六桥,形成优美的六桥烟柳,景色丝毫不亚于杭州西湖的苏堤,六座桥中最美的是玉带桥。颐和园展示了中国园林传统的风貌,高峻的楼台,清幽的庭院,其间曲折密布的小径相连接。 接着又来到圆明园,它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吸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圆明园汇合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

风景园林视角下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改造

风景园林视角下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改造 摘要: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基于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和改造 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针对如何有效推进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改造,以文化保护和人 居活动的统一为传统村落与风景园林的结合点和风景园林介入传统村落的切入点,以风景园林三元论的理论为指导,从背景、活动、形态3个维度和地景、风景、 园林3个层面,分别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改造进行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从风景园 林视角思考和探索了传统村落保护和改造的持续发展模式和可能性,从文化挖掘 与解读、环境美化与营造、村落园林与绿化3个方面,提出了风景园林视角下的 传统村落保护和改造的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风景园林;视角;传统村落;保护和改造 引言 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迅猛,“城市在增长,乡村在收缩”趋势不可逆转。乡村 式微等现实问题不可回避,依托于农耕文明的传统村落更面临迅速消亡的危机。 现留存的传统村落大多是消极状态下遗漏性遗存,并非主动性保护的结果。由于 长期缺失正确指导,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矛盾多样,主要集中在城镇化的推进 导致传统村落空心化严重;过度商业化导致开发性破坏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曲解认 识造成的建设性破坏;搬迁原住民大搞“博物馆式”开发;同时村民改善居住条件 意愿与保护村落原真性之间矛盾凸显。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随后保护传统(古)村落呼声渐强。2002年古村落以历史文化村落概念纳入到我 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随着古村落价值认知提升和保护的急迫,2012年“古村落” 更名“中国传统村落”,并启动传统村落全国性调查工作,至今共计4153个村落通过评审,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加强传统村落活态保护,强化保护发展的 科学性,“规划先行”已成为社会共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 兴的必然要求,是规划学科亟待深化研究的课题,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是乡村 振兴背景下一项急需深化探索的命题。本文在回顾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历程及 其研究回顾基础上,基于相关主题文献的梳理,厘清保护发展规划概念内涵,从 编制内容与体系、方法与手段、实践与特点、管控与保障等方面总结当前传统村 落保护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和特征,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借鉴。 1概念的缘起 把“村落园林”作为概念明确提出来并加以界定,有这样一些缘由。一是源于 对中国园林历史尤其是明清园林历史的反思。国郭明友/GUOMing-you内学界常 因江南明清私家园林艺术水平最高而用城市庭园来指代中国传统园林,这个判断 本身没有多少问题,却忽略了一些真相。比如,中国传统园林只有封闭式的宅园 形态吗?城市庭园的审美原型是什么?如此等等。二是源于对明清徽商造园活动 的困惑。陈去病在《五石脂》中说:“故扬州之盛,实徽商开之,扬盖徽商殖民地也。[1]”众所周知,徽商是明清江南城市经济繁荣的主要推手,也是城市造园的 主力,其中扬州绝大多数名园都是徽商营造的。然而,徽商在其故里的营造工程 却集中在住宅建筑和宗祠、书院、路桥等公共事业上,而非造园。这是为什么? 三是源于对“园林”概念本义的还原。园林是人类优化人居环境的改造活动,依据 尺度和目标差异,其可以分为3个层次:小尺度上美化居住环境,使之更加适心 惬意;中等尺度上优化生产生活环境,使之更加健康宜居;大尺度上提升生态环 境水平,使之自然和谐可持续。3个层次在当代专业语境中分别对应了宅第园林、公共园林(城市公园、村落园林)和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古今人类对于环境美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