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析丽思卡尔顿酒店管理集团跨文化冲突管理

浅析丽思卡尔顿酒店管理集团跨文化冲突管理

浅析丽思卡尔顿酒店管理集团跨文化冲突管理
浅析丽思卡尔顿酒店管理集团跨文化冲突管理

浅析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

浅析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从企业理念的角度 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1班姓名:郑秀玲学号:0924111057 【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壮大,成为竞争中的强者,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制胜的法宝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海尔集团成功的秘诀,也正是海尔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海尔文化。如今,海尔文化已经融入到海尔集团的运营管理中,引导企业发展,规范企业运作,使海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大环境中,仍能充满活力地快速发展。本文从企业理念方面来阐述分析海尔独特的企业文化。 【关键词】:海尔集团企业文化企业理念 企业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并逐渐被广大企业管理人员所认同并接受。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企业要展示其文化的个性魅力,发挥其“文化力”的作用,达到内增凝聚力外强竞争力,促进企业文化业务发展的目的,就要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深化对企业文化的一些独特性的认识。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都会有其特有的企业文化,植根于中国正大跨步地走向国际市场的海尔集团也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 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员工的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当前,海尔的目标是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为民族争光。这个目标把海尔的发展与海尔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位海尔员工将在实现海尔世界名牌大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实

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海尔通过对统一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认同使集团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海尔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海尔的无形资产,是具有海尔特色的意识形态。海尔的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理念和具体体现两大部分,这两大部分和谐地贯彻到海尔集团各个分支机构和各个部门的经营、管理工作中,十四年来,不断积累不断丰富,形成了许多实用的新的理念及思路。 企业理念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体员工共同认可的理想观念,它指导着企业和员工的行为,能够统一全体员工的思想观念。关于企业理念的作用,张瑞敏说:“理念的领先几乎决定企业的命运,可以这样讲,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 企业理念是海尔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尔集团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实用性的新理念。 一、海尔的用人理念 海尔的用热理念是“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曾经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一位老师在全班随机抽取几个人,告诉他们他们是这个班级最有前途的学生。这几位学生非常相信老师的话,认为自己是最有前途的,形成一种心理暗示,向此目标前进,之后他们果真成为班级成绩最好的人。由此可见,“人人是人才”,肯定了员工的能力,能增强员工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成为海尔发展壮大的主力军。“赛马不相马”可以在员工中形成良性竞争,消除员工的惰性,激发员工最大的潜力,能够选出最优秀的人才,成为海尔集团坚实的人才储备。

组织变革的概念

组织变革的概念 组织变革(Organizational Change)是指运用行为科学和相关管理方法,对组织的权利结构、组织规模、沟通渠道、角色设定、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组织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等进行有目的的、系统的调整和革新,以适应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技术特征和组织任务等方面的变化,提高组织效能。 组织变革的动力来自各方面,不仅来自组织的外部环境,而且来自组织内部。组织变革的动力 (一)目标和价值观 很多人记得IBM发明了PC,但很少人知道,IBM自创立以来,曾两次改变了它的价值观。 20世纪中期,“尊重个人、追求卓越、服务顾客”成为IBM的价值观。当时正处于大型机时代,IBM依靠大型主机技术方面的领先技术以及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赢得大量客户,很快成为世界计算机技术的领航企业。但到了20世纪末,通用计算机小型机和PC市场兴起,而IBM依然专注于大型通用机的生产,由于对市场的错误决策,开始走向低谷。 这时郭士纳临危受命,他提出了“Win”、“Execute”和“Team”三条新的企业核心价值,并对IBM进行了一系列业务和管理制度的改革与调整,重新塑造了IBM的竞争力。 当新任CEO彭明盛上任时,IBM已经摆脱了困境。他发动32万名员工一起探讨什么是IBM的核心价值,怎样才能让公司运作得

更好。经过讨论,员工们一致认为“创新为要”、“成就客户”和“诚信负责”这三个要素应该上升成为IBM新的核心价值观。 三种价值观,两次变革,一个传奇。每次组织价值观的变化都伴随着一个商业奇迹的诞生。IBM的实例证明,组织价值观引导企业内部成员达成一种共识,引导和塑造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朝同一个方向努力,达到既定目标。 (二)组织环境的变动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动荡和经济不景气的双重压力下,许多产业开始寻求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以期减低危机所产生的冲击和影响。此前不久,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已经向政府得出破产保护的申请,该典型案例表明,即使是这样一家具有百年历史、机构和业务极其庞杂的企业而言,如何降低组织结构成本,实现收支平衡也是其目前和未来必须认真面对的和必须努力解决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对于风光不再的通用汽车公司而言,通过组织机构精简和变革,重建核心竞争力也许是确保其继续生存下去的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因此,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为了保持企业领先位置,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企业组织进行相应的变革以适应环境变化,是当今企业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工作。(三)科学技术的发展 东软,中国最大的软件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东软十分重视IT技术的研发和投入,并关注不同领域客户业务的发展,通过将IT技术与客户业务的完美融合,为客户提供更加适用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构造复杂解决方案的技术综合能力,解决方案的快速构造和应客户需求

海尔转型案例分析

海尔转型案例分析 --陈秋宏、张莹莹、陈枭飞、兰川1、变革的原因--适应互联网时代 ·企业的互联网思维:零距离、网络化--企业需要将与员工、合作方的博弈关系转为合作共赢的生态圈 ·企业与用户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员工能在第一时间了解用户的需求,所以员工需要自主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需要参与到设计中来) 企业的互联网宗旨:用户体验--从用户被动接受产品到用户主动参与全程体验,企业必须以创造用户全流程最佳体验为宗旨。 2、进行了哪些变革 (1)组织机构:中控式→分布式(扁平化、网络化、没有中心) 倒三角、自主经营体 按矩阵方式划分的功能模块→平台(大平台套小平台,小平台长出小微物种,丰富整个海尔生态圈) (2)战略:正式实施网络化战略(封闭的传统企业组织→开放的生态平台;与上下游的关系从零和博弈→利益共享) 提倡创客文化,鼓励员工利用海尔资源内部创业 (3)中间商→巨商汇(通过一个互联网平台来管理经销商及小卖家) (4)将O2O彻底打通,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线上线下博弈→线上线下融为一体) 3、变革带来的好处和潜在的风险 好处: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员工积极性得到提高、小微公司直接面向整个市场,能减少部门间的摩擦力,对顾客的需求反应更及时,满足互联网时代的要求 风险:主要产品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海尔转型时,竞争对手全力以赴打市场)业绩风险:为了保证库存不折价,就必须把周转速度加快,就必须有订单、保证订单与工厂直连,如果订单是假的,就可能造成产品积压,就会有库存折价。 小微公司长大反向整合(如雷神等获得发展之后远离海尔)

4、新的组织结构图 张瑞敏告诉记者:海尔现在只有三类人--平台主、小微主、创客

海尔集团的外部环境分析

海尔集团的外部环境分析 一、环境对企业的影响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需进行科学战略分析,制定出有效、合理的战略选择。而企业进行科学战略分析,一方面要考虑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如政治——法律、经济、社会——人文、技术等多种外部条件;另一方面还要考虑企业的内部因素,包括人、财、物、信息等有限资源。企业营销管理活动总是处在一定的营销环境中,忽视、排斥、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条件变化影响,将导致企业营销活动的失败,给企业经营造成严重危害。因此,企业必须重视战略分析,以规避风险,寻找市场机会,为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1、政治——法律环境 国家对家电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国务院工信部在曾发布的“关于加快我国家用电器行业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提出“要培育一批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自主品牌,形成3至5个拥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国际市场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优势自主品牌。”并在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 (一)继续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鼓励支持家电品牌企业积极参与“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和“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充分利用加快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引导支持品牌企业加强对关键零部件、高端及高效节能和环保低碳的产品生产线的技术改造,支持其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关键零部件及生产性设备。 (二)大力支持自主品牌的国际化战略。支持自主品牌在境外的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加大对自主品牌向海外注册商标、申请专利的保护力度;引导支持自主品牌积极开展出国(境)参展、海外并购、设厂及工业园区建设等活动,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鼓励支持企业联合建设海外营销渠道和售后服务网络,为自主品牌企业建立国际化研发、生产体系及品牌推广搭建金融服务平台。 (三)加强对家电区域品牌建设的指导和支持。引导规模效益好、创新能力强的家电产业集群,积极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并在规划布局、技术改造等方面予以重点指导和支持;优势产业集群所在地各级政府要继续完善技术研发、检验检测、金融服务、现代物流和人才培养等公共服务体系,并在发展规划、政务服务和资源配置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家电区域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 (四)加大对自主品牌的保护和宣传力度。加强和完善市场监管,依法维护市场秩序,营造公平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严厉惩处侵犯知识产权和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加大对自主品牌商标、外观设计、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加大对自主品牌的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认知度,为自主品牌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不断建立和完善自主品牌建设的激励机制,大力表彰和宣传品牌建设成就突出的企业,营造企业加快自主品牌建设的良好氛围。 (五)支持企业实施人才战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重视品牌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满足企业对优秀品牌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提高品牌建设能力和运作能力;借鉴和总结国际知名家电品牌及其他行业优秀品牌的培育和发展经验,为家电行业培养、引进品牌建设人才提供更多的先进理念和创新模式;引导企业完善和实施人才战略,鼓励企业建立适应自身品牌发展战略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品牌战略的有效实施;建立和完善家电行业品牌专家库,为行业品牌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六)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品牌建设方面的服务作用。鼓励支持行业组织加强品牌建设的实践研究,充分发挥其在品牌建设过程中的服务支持作用;加大对行业组织参与国际标准、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专业:工商管理二班姓名:薛灿灿 学号:0316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一、公司简介 海尔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经过30年创业创新,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白电第一品牌。海尔秉承锐意进取的海尔文化,不拘泥于现有的家电行业的产品与服务形式,在工作中不断求新求变,积极拓展业务新领域,开辟现代生活解决方案的新思路、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引领现代生活方式的新潮流,以创新独到的方式全面优化生活和环境质量。截至2009年,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6万人。 2009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243亿元,品牌价值812亿元,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援建129所希望小学,制作212集科教动画片《海尔兄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唯一白电赞助商 二、企业战略

(一)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84—1991):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时代机遇:国家实行改革开放 一般企业做法:只注重产量,而忽视了质量 海尔创新做法: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 海尔管理创新: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电冰箱技术和设备,包括海尔。那时,家电供不应求,很多企业努力上规模,只注重产量而不注重质量。海尔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当家电市场供大于求时,海尔凭借差异化的质量赢得竞争优势。

海尔收购黄山组织变革案例

海尔收购黄山组织变革 案例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组织变革案例 海尔兼并合肥“黄山”电子有限公司 前言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科研、生产、贸易及金融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特大型企业。在公司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等手段,使一个亏空147万元的企业迅速成长为1994年在全国500强中名列第107位,成为中国家电集团中产品品种最多、规格最全、技术最高、出口量最大的企业。1997年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6个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1997年实现销售收入108亿元。目前集团产品有电冰箱、冷柜、空调器、洗衣机、微波炉等27个门类、7000余个规格品种,批量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1997年出口创汇达5600万美元,员工20601人。 从1991年起海尔就在实施资产扩张战略,先后兼并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冰柜厂、武汉希岛、红星电器公司等18家大中型企业,盘活存量资产达亿元之多,集团资产已从10年前的几千万元发展至亿元,成为中国家电第一特大型企业。 1997年,海尔在低成本扩张方面有较大的行动: 1997年3月,海尔集团以控股投资的方式,与广东爱德集团公司合资建起顺德海尔电器有限公司。 1997年4月,控股青岛市第三制药厂。 1997年8月,控股山东莱阳家电总厂。 1997年9月,海尔与西湖电子共同出资,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杭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生产大屏幕数字电视。 1997年底,海尔又相继兼并了安徽黄山电子有限公司,控股贵州风华冰箱厂。至此,海尔13年来兼并国内企业18家,组成了国内家电行业规模最大的一支“联合舰队”。 兼并背景 1997年12月底,合肥市市政府决定将合肥市黄山电子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拥有2500多名员工的黄山电子有限公司,几年前曾是安徽省的支柱企业,黄山电视十分畅销,供不应求。但1993年以来,由于管理不善,生产经营每况愈下,出现多年未有的大滑坡现象,1997年共亏损4982万元,甚至连员工的工资都只能从银行的贷

海尔集团企业文化案例分析

海尔集团企业文化案例分析 引导语: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意识及内涵的总称,其能以企业组织行为所体现。具体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所培育形成的、与企业组织行为相关联的、并事实上成 * 员工主流意识而被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企业组织行为规范的总和。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企业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在现代管理学里,这是一种通过一系列活动主动塑造的文化形态,当这种文化被建立起来后,会成为塑造内部员工行为和关系的规范,是企业内部所有人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对维系企业成员的统一性和凝聚力起很大的作用,这种新型管理理论得到了现代企业的广泛重视 海尔集团是我国著名企业,也是成功走向海外的企业之一。它的成功,与其出色的企业文化息息相关,下面简要探讨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 核心价值观 海尔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创新。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

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海尔集团产品之一格力空调的一条广告语是:“格力,掌握核心科技。”这充分体现了海尔集团的科技创新。员工的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当前,海尔的目标是创中国的世界品牌,为民族争光。这个目标把海尔的发展于海尔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位海尔员工将在实现海尔世界名牌大目标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 海尔精神 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是海尔的精神取向。 敬业报国的中心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忠”就是回报,海尔人就是要用最好的产品和服务来回报用户、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忠”就是真诚,海尔人真诚到永远。 追求卓越表现了海尔人永不自满、永远进取、永远创新的生生不息的精神境界。能体现海尔精神的两句话是:“把别人视为绝对办不到的事办成”、“把别人认为非常简单的事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海尔作风 迅速反应、马上行动是海尔的作风。 “迅速反应,马上行动”体现了海尔人的市场观念,以迅速快捷的态度对待市场,绝不对市场说“不”。体现了海尔为用户着想,对用户真诚,快速排除用户烦恼到零。一个典型例证是:海尔在17小时内将海外经理人的建议变成样机。海尔理念

海尔集团现状分析

海尔集团SOWT分析 优势:海尔有9种产品在中国市场位居行业之首,3种产品在世界市场占有率居行业前位, 在智能家居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国际市场彰显出发展实力。"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团致力于向全球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双赢。目前,海尔累计申请专利6189项(其中发明专利819项),拥有软件著作权589项。在自主知识产权基础上,海尔还主持或参与了近百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其中,海尔热水器防电墙技术、海尔洗衣机双动力技术还被纳入IEC 国际标准提案,这证明海尔的创新能力已达世界级水平。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均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目前,已有美国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瑞士IMD国际管理学院、法国的欧洲管理学院、日本神户大学等商学院专门对此进行案例研究,海尔"市场链"管理还被纳入欧盟案例库。海尔"人单合一"发展模式为解决全球商业的库存和逾期应收提供创新思维,被国际管理界誉为"号准全球商业脉搏"的管理模式。海尔的有时还包括:企业文化的长期熏陶;员工素质的相对较高;多年规范化管理相当好的基础;真正把信息化作为一把手工程,难得有一名老总能够对信息化分析得如此透彻,阐述得头头是道;观念转变在前,流程再造在后,二者相辅相成,交互前行,从张瑞敏砸冰箱开始,首开海尔观念转变之先河,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才有现在的海尔;等等。相对于国外企业,海尔的信息化具有强劲的后发优势,2001年与1995年的DELL所处的环境早已大不相同;在全球internet的大范围普及和国际化大企业信息化的全面扩张局势下,海尔在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当然更容易取得成绩。海尔独特的企业文化优势,整套家电组合。优秀的销售团队是海尔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劣势:海尔在传播和公关技巧方面十分欠缺,这将使中国未来的收购企业十分困难。海尔 公关方面欠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海尔在聘任机制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注重对技术,知识的考察忽略了对个人能力的考察。海尔这些年发展得实在是太快了,以至于我们毫不怀疑它的国际化。信息化进行得如火如荼,内部的信息化还好说,外部的信息化,尤其是与国内供应商、分销商的电子数据交换,却一直处于两难境地,采购和分销成本的降低仍然难以彻底实现。海尔的愿望是好的,它希望它的供应商和分销商的信息化水平都能够跟上它自己,但实际情况与预计却是大相径庭,没有人能跟得上海尔的步伐,海尔最终是孤掌难鸣。试问有哪些家能够真正与海尔实现网上订单?个别用户的点菜式订货究竟是不是新闻噱头?国情所限,方法必须变通,结果仍然是回到原来的电话、传真订货流程去,“信息化”徒劳无功。外部环境的不配套、不同步,是导致海尔外部信息化不成功的重要原因,这也许是海尔始料未及的,但也可能就算是知道这个结果,也要硬着头皮上,谁让它是海尔呢!海尔就是要处处争第一! 机会:海尔之所以能取得很大的成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海尔的企业文化,有生于无—— 海尔的文化观: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海尔的人才观先谋势,后谋利——海尔的战企业如同斜坡上的球市场无处不在,人人都有市品牌是帆,用户为师——海尔的品牌营销企业生存的土壤是用户——海尔的服务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国际化的海尔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海尔的管理之。海尔在未来的时间里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继续以海尔的企业文化为基准。同时要注重科技创新实现企业信息化。同时伴随着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强,海尔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海尔的发展机会在于要把握住时代脉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海尔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依靠三个转移。一是内部组织结构的转移;二是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不是指产品出口,而是说要海外建厂、办公司;三是要从制造

海尔集团项目分析

海尔集团项目分析 一、企业现状 根据调查,海尔公司一直都是走多元化发展的路线,以多元化战略来谋求企业的高速增长,从过去的产品多元化的经营格局到现在的产业多元化的经营格局,都是丰富产品路线。丰富产品路线跟海尔公司带来了一定的利润,但其在整个市场中的竞争力仅仅能使“海尔”处于第二集团军阵营。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广泛被大部分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海尔集团主要发展冰箱、空调、冷柜、洗衣机产业,四大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首位,集团有技术工程师人员3705人,致力于集团的产品研究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由于企业的发展,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OEC”(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 二、开发原因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的原因是为了使开发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和质量顺利完成,根据管理科学的理论,对需求、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科学分析和有效管理及控制,并利用工程化开发方法所进行的系统活动。 对于海尔现状的分析,坐到“在变化的环境中,系统要做要素,甚至结构的改变才能适应生存”的系统环境来说,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是必须的。 海尔集团认为,现代企业运作的驱动力只有一个:订单。没有订单,现代企业就不可能运作。围绕订单而进行的采购、设计、制造、销售等一系列工作,最重要的一个流程就是物流。离开物流的支持,企业的采购与制造、销售等行为就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可预知性。建立高效、迅速的现代物流系统,才能建立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海尔需要这样的一套信息系统,使其能够在物流方面一只手抓住用户的要求,另一只手抓住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的全球供应链。海尔实施信息化管理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主要特征是速度,而海尔物流信息化建设需要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使供应链上的信息同步传递,能够实现以速度取胜。(2)海尔物流需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能够向客户提供竞争对手所不能给予的增值服务,使海尔顺利从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转变。 三、系统目标 (一)业务与技术目标: 1、改变目前主数据管理流程不规范、数据源不统一、平台不统一的现状建立海尔集团主数据管理的基础平台和数据模型,梳理与优化主数据管理流程。 2、新的主数据管理系统应当具备良好的易用性、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3、规范用户身份和安全处理,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响应周期,快速应对外部市 场变化。 4、消除信息孤岛,形成公司统一的主数据信息平台。 5、利用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原则,全面地建设集团全方位、覆盖广的管理 信息系统,开发人员与使用人员相结合。

海尔收购黄山组织变革案例(1)

组织变革案例 海尔兼并合肥“黄山”电子有限公司 前言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科研、生产、贸易及金融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特大型企业。在公司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等手段,使一个亏空147万元的企业迅速成长为1994年在全国500强中名列第107位,成为中国家电集团中产品品种最多、规格最全、技术最高、出口量最大的企业。1997年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6个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1997年实现销售收入108亿元。目前集团产品有电冰箱、冷柜、空调器、洗衣机、微波炉等27个门类、7000余个规格品种,批量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1997年出口创汇达5600万美元,员工20601人。 从1991年起海尔就在实施资产扩张战略,先后兼并了原青岛空调器厂、冰柜厂、武汉希岛、红星电器公司等18家大中型企业,盘活存量资产达15.2亿元之多,集团资产已从10年前的几千万元发展至56.6亿元,成为中国家电第一特大型企业。 1997年,海尔在低成本扩张方面有较大的行动: 1997年3月,海尔集团以控股投资的方式,与广东爱德集团公司合资建起顺德海尔电器有限公司。 1997年4月,控股青岛市第三制药厂。 1997年8月,控股山东莱阳家电总厂。

1997年9月,海尔与西湖电子共同出资,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杭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生产大屏幕数字电视。 1997年底,海尔又相继兼并了安徽黄山电子有限公司,控股贵州风华冰箱厂。至此,海尔13年来兼并国内企业18家,组成了国内家电行业规模最大的一支“联合舰队”。 兼并背景 1997年12月底,合肥市市政府决定将合肥市黄山电子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拥有2500多名员工的黄山电子有限公司,几年前曾是安徽省的支柱企业,黄山电视十分畅销,供不应求。但1993年以来,由于管理不善,生产经营每况愈下,出现多年未有的大滑坡现象,1997年共亏损4982万元,甚至连员工的工资都只能从银行的贷款中支付。用当时安徽省、市领导形象的比喻来说,就是“日晒下的冰棒,越化越少,快剩下一根木棍了。” 海尔集团恰在这紧要关头,以其十分雄厚的力量,于1997年12月31日将黄山电子公司整体兼并,这是一次大规模的企业组织机构调整,安徽、山东、合肥、青岛两省市上下都极为关注,大家拭目以待,其成败扣人心弦! 10多年,海尔集团共兼并了18个企业,这些企业被集团领导形象地比喻成“休克鱼”,认为:“吃这种休克鱼,只要注入企业文化,它就会活起来。“10个月间海尔的管理模式同化着“黄山“,以海尔的无形资产盘活原黄山电视机厂的有形资产,迅速开展了市场、产品、人员和内部组织结构方面的调整,使企业日清日高,很快出现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合肥市领导对处境尴尬的黄山电视机厂:不求所有但求所在

海尔集团竞争环境分析

海尔集团竞争环境分析 1海尔公司的简介 简介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目前,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1个工业园,5大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8万人。2011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509亿元,品牌价值亿元,连续11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用户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 海尔创业于1984年,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中。28年来,海尔始终以创造用户价值为目标,一路创业创新,历经名牌战略、多元化发展战略、国际化战略、全球化品牌战略四个发展阶段,2012 年进入第五个发展阶段——网络化战略阶段,海尔目前已发展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 海尔的愿景和使命是致力于成为行业主导,用户首选的第一竞争力的美好住居生活解决方案服务商。海尔通过建立人单合一双赢的自主经营体模式,对内,打造节点闭环的动态网状组织,对外,构筑开放的平台,成为全球白电行业领先者和规则制定者,全流程用户体验驱动的虚实网融合领先者,创造互联网时代的世界级品牌。 “海尔之道”即创新之道,其内涵是:打造产生一流人才的机制和平台,由此持续不断地为客户创造价值,进而形成人单合一的双赢文化。同时,海尔以“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的观念,致力于打造基业长青的百年企业,一个企业能走多远,取决于适合企业自己的价值观,这是企业战略落地,抵御诱惑的基石。 海尔集团的核心价值观 海尔的核心价值观是: 是非观——以用户为是,以自己为非 发展观——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 利益观——人单合一双赢 (1)“永远以用户为是,以自己为非”的是非观是海尔创造用户的动力。 海尔人永远以用户为是,不但要满足用户需求,还要创造用户需求;海尔人永远自以为非,只有自以为非才能不断否定自我,挑战自我,重塑自我——实现以变制变、变中求胜。这两者形成海尔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基因特征:不因世界改变而改变,顺应时代发展而发展。这一基因加上每个海尔人的“两

海尔组织变革的动态演化过程

海尔组织变革的动态演化过程 当今商界面临复杂多变的环境,组织变革已成为常态。在各式“有计划变革”理论中,组织变革常被视为经由变革主体(管理者)干预后的改变,忽视变革客体(组织)自身演化产生的变化。将组织变革考察焦点从变革主体转移至变革客体,有助于揭开组织变革研究中的“过程黑箱”,深入探究变革客体自身的构成要素及其非线性关系可能产生的内在演化动力,推动悖论(矛盾)管理与系统动力学的融合,由此拓展内源性组织变革理论,为企业在制定组织变革方案中寻找切合自己所处阶段的突破性要素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组织变革阶段的五行要素 通过对海尔的组织转型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组织变革过程可以抽象成一个依次由情境、观念、模式、制度和人性五要素构成的闭合螺旋式动态演化系统,这正好契合了中国先哲发现的“五行”演化规律。 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新“情境”,海尔提出以用户为中心的新“观念”,首创出人单合一的“模式”,并确立以投资驱动和用户付薪为核心的“制度”,使员工争做创客的“人性”充分激发出来,成为后电商、物联网时代组织管理创新的领先者。 五行要素的相生相克 上述五阶段要素存在着相互促进的相生关系(以符号“→”表示由促生者对被生者的相生)。 以海尔并购三洋白电为例,三洋在并入海尔前适应工业时代的“情境”→对上、对内负责的“观念”→传统的日式管理“模式”→终身任职、年功序列等“制度”→执行者的“人性”→并入海尔后转向适应新的“情境”。 上述五阶段要素也存在着相互制约的相克关系(符号“>—”表示由施克者对被克者的相克)。囿于终身任职、年功序列等“制度”,三洋难以适应用户个性化需求日益突出的“情境”变化,处于长期亏损境地,即“制度>—情境”;对上、对内负责的“观念”使得按用户付薪原理计酬的“制度”难以落地,即“观念>—制度”;受制于员工听命于上级的执行者“人性”,以用户为中心的“观念”难以植入,即“人性>—观念”;传统的日式管理抑制了员工创新创业的“人性”,即“模式>—人性”; 以互联网时代的新“情境”认知来促发日式管理“模式”向人单合一“模式”的转变,是海尔将三洋员工自身潜藏的成为创业家的“人性”释放出来的关键。 相生关系发生在邻位要素之间,相克关系则出现于隔位要素之间,它们代表正、负两个不同类型的相互作用。生与克的共存,使系统可以在“一增一减”两元交融中形成非线性关系力。 组织变革的化制循环 五阶段要素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使系统演变过程内在地蕴含“化”与“制”两种循环机制。其中,“化”循环是指施克者对受克者的克制过程能被施克者临位相生的促生者所化解,它由“两生一克”构成,在相克要素间形成连续相生关系。举例来说,三洋被海尔并购后的转型变革,就是以“人性”激发为突破口,借助它克制传统日系企业中根深蒂固的对上、对

海尔集团战略研究分析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作者:————————————————————————————————日期: 2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专业:工商管理二班姓名:薛灿灿 学号:201222460316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一、公司简介 海尔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经过30年创业创新,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白电第一品牌。海尔秉承锐意进取的海尔文化,不拘泥于现有的家电行业的产品与服务形式,在工作中不断求新求变,积极拓展业务新领域,开辟现代生活解决方案的新思路、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引领现代生活方式的新潮流,以创新独到的方式全面优化生活和环境质量。截至2009年,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6万人。2009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243亿元,品牌价值812亿元,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援建129所希望小学,制作212集科教动画片《海尔兄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唯一白电赞助商 二、企业战略

(一)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84—1991):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时代机遇:国家实行改革开放 一般企业做法:只注重产量,而忽视了质量 海尔创新做法: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 海尔管理创新: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电冰箱技术和设备,包括海尔。那时,家电供不应求,很多企业努力上规模,只注重产量而不注重质量。海尔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当家电市场供大于求时,海尔凭借差异化的质量赢得竞争优势。 这一阶段,海尔专心致志做冰箱,在管理、技术、人才、 (二)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1—1998):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 特征:从一个产品向多个产品发展(1984 年只有冰箱,1998 年时已有几十种产品),从白色家电进入黑色家电领域,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低的成本把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 时代机遇:国家鼓励兼并重组 一般企业做法:兼并后发展不下去;反对多元化发展 海尔创新做法:兼并国内多家家电企业 海尔管理创新:实施OEC管理模式,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

海尔跨文化管理中的文化策略

海尔跨文化管理中的文化策略 1.理论概述 1.1.跨文化管理概念与特点 跨文化管理是指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存在跨文化差异的员工进行管理(李伟,2007)。 跨文化管理具有多元性和变革性的特点:多元性特征,是指多种民族文化并存的特征。跨国公司的员工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其语言、文化习俗、处事方式等均有所不同。管理时,需要兼顾各种背景,因此管理的方法及内容就变得多元化。变革性特征,是指公司处于不同的国际化运营阶段时,人力资源的管理具有着不同的任务和目标(王影,2011)。 1.2.跨文化管理中的文化策略 跨国公司中存在的文化差异会引起文化冲突,解决文化冲突的主要策略有如下几种:文化移植策略,指把母国的文化习惯全盘移植到子公司中,让子公司里的当地员工逐渐适应并接受这种外来文化,并按这种文化背景下的工作模式来运行公司的日常业务。这种方式通常低效且容易失败,但适合无差异策略推广单一产品的公司(左慧玲,2007)。 文化嫁接策略,是以母国的文化为基础,把东道国的文化嫁植到母国的文化之上。人力资源政策以母公司制定的大政策框架为基础,海外子公司根据当地情况,制订具体的政策和措施。该策略比较灵活,但是否成功取决于两者是否真正融合。 多向交叉策略,指将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视为独立的个体,在全球范围内最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资金、技术乃至人力资源。这种方式能最快、最好地适应当地复杂的企业环境,但不能形成母公司强硬、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 文化相容策略,是指存在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互相排斥,而是互补,能充分发挥跨文化优势。 文化渗透策略,凭借母国的强大的经济实力所形成的文化优势,对子公司的当地员工进行逐步的文化渗透(李伟,2007)。 本土化策略,是指依靠当地管理人员经营国外子公司。具体的包括人才、产品、销售渠道、品牌和促销方式本土化。该策略能降低海外派遣人员和跨国经营的高昂费用、与当地社会文化更好地融合(陈巧霞,2006)。 1.3.中国跨文化管理的主要理论 华东师范大学俞文钊(1997)教授从管理心理学跨文化研究的角度,提出了共同管理文化(Common Management Culture, CMC)这一管理模式,是目前中国跨文化管理的主要理论。它是指:合资双方在共同利益基础上,通过双方不同管理文化在特定合资企业的共同经营管理过程中组合、融合,经双方相互了解、协调而达成的企业双方成员共识的新的管理文化或模式。 其四个特点为: ?具有“中国化”特色的中外管理文化模式; ?是体现不同管理文化的“最佳协合”状态的跨文化模式; ?以内部合理的企业体制和高效的运行机制为特征;

海尔的发展现状

海尔的发展现状 摘要:高层次的竞争往往决定了低层次竞争游戏的规则,进而决定了游戏中不同玩家的命运。想要摆脱价格战的宿命,就必须发展在更高层面上参与竞争的能力。产品容易为竞争对手仿效和超越,而强势的品牌则可以为自己带来真正持久的竞争优势。海尔是我国公认的实施品牌战略成功的企业,我们可以用海尔的实践回答这些问题。关键词:海尔品牌战略分析战略决策品牌(brand)一词来源于古挪威文字brandr,其中文意思是“烙印”。在当时,西方游牧部落为了区分不同部落之间的财产,便在马背上烙印各部落的标记,同时烙上一句话:别动,这是我的!这是人类社会最早的品牌标志与口号。区分产品,同时通过特定的口号让人们加以认识,是品牌的最初含义。时至今日,品牌已成为了一个企业的脸面,企业塑造品牌的努力就像女人通过化妆来展现自己的美丽一样。创造商品与商品之间差别的同时,企业通过品牌也可以提升自我价值,从而展现企业的理念。这已经成为了商业世界共同的主流文化。海尔就是这样。一、海尔对名牌战略认识得最早,实施得最认真最持续研究海尔的发展历史,我们发现,早在1985 年,也就是海尔还刚刚起步,还处在困难阶段,就明确地提出了创造名牌的目标。著名的砸冰箱事件,就发生在1985 年,也是发生在海尔的起步阶段。谈论这个事件,许多人佩服张瑞敏抓质量的决心,但没有充分意识到他抓牌子的聪明。单纯地从物质效应来看,也许是可以不砸的,因为那些冰箱还可以修理。但张瑞敏要的是向全国消费者表态:我海尔就是对质量一丝不苟!76 台冰箱的经济损失和造就了一丝不苟的名声,两者之间的得失是不成比例的。想想看,那个时候,许多企业连商标意识都还没有树立起来,更何谈品牌意识?而海尔就明确了这个目标,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目前仍然有许多企业认为,自己的企业很小,企业还没有更多的富裕资金,所以没有能力实施品牌战略,他们不明白,企业不是等大了再搞品牌战略,而是应该利用品牌战略搞大,海尔就树立了最现实的榜样。它清楚地告诉我们,品牌战略是企业从小变大的催化剂,是从小成长到大的重要桥梁,而不是等到大了之后才能收获的成果。是否把品牌战略放在重要的地位,现在仍然是我国企业和我国整个国民经济没有解决的问题,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中国必将成为世界制造基地,这一点几乎已经没有人怀疑,但是成为怎样的制造基地,仍然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没有自己的知名品牌、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粹的加工基地一种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自己的国际知名品牌的制造基地,这两种结果是大不相同的。二、海尔的品牌培育遵循了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海尔品牌发展到今天,大约经历了这样的几个阶段:1984 年到1991 年为确立品牌阶段。发生在1985 年的“砸冰箱”事件,是这个阶段开始的标志,1991 年获得驰名商标是这个阶段结束的标志。海尔不仅扭转了过去的被动局面,而且逐步成长为国内著名的企业和驰名的品牌。1992 年到1998 年为迅速扩张阶段。这个期间先后以“吃休克鱼”为理论根据,兼并了18 家亏损企业,使海尔企业规模得到了空前的扩张。而且这个时期大力开展了多元化经营,使海尔从一个冰箱企业变成了生产各类家电产品的企业,这个阶段是海尔扩展实力的阶段。由于实力的扩展,海尔品牌的名声进一步提高,海尔集团成了本行业的主导企业之一。1999 年到现在为国际化提升阶段。在国内坐稳了位子之后,海尔不失时机地进入新的国际化经营的新阶段。用张瑞敏的。对自己品牌的要求,也由“品牌国际化”到“国际化品牌”说法是“国内无名牌”。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不仅把自己的产品打到世界市场上去,而且要在世界各地建立自己的经销和生产机构,海尔提出的目标是“三个三分之一”:三分之一国内生产国内销售;三分之一国内生产国外销售三分之一国外生产国外销售。海尔初步成为国际知名品牌。通过这样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到,海尔品牌的成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每个成长阶段都有适合当时情况的恰当的目标和战略方针。目前有些企业在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之后,又犯了急性病,企图在一个早晨

海尔集团的组织结构分析报告

海尔集团的组织结构分析报告 事业部制,亦称“M”型组织,它是以目标和结果为基准来进行部门的划分和组合的。就是按照企业所经营的事业,包括按产品、按地区、按顾客(市场)等来划分部门,设立若干事业部。事业部是在企业宏观领导下,拥有完全的经营自主权,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的部门,既是受公司控制利润中心,具有利润生产和经营管理的职能,同时也是产品责任单位或市场责任单位,对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及销售活动负有统一领导的职能。这种组织结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集中决策,分散经营”。 海尔从1996年开始实行事业部制,集团总部是决策的发源地。海尔集团设六个产品本部,每个本部根据具体的产品不同分设产品事业部和生产工厂。事业部是一个利润中心,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各产品事业部分设培训、开发、销售等职能部门。与产品本部同级的是,集团还下设了八大职能中心,分别是规划发展中心、技术中心、文化中心、法律中心、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保卫中心、财务中心、营销中心。职能中心与事业部下属的职能处室构成传统的行政关系,产品本部和事业部是行政隶属关系,产品事业部是独立核算单位,它和下属职能处室是行政隶属关系。最后海尔集团还下设四个推进本部,分别是海外推进本部、商流推进本部、物流推进本部还有资金流推进本部。这样在一个大的扁平型组织结构中,产品本部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海尔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优点:①按产品划分事业部,便于组织专业化生产,形成经济规模,采用专用设备,并能使个人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在生产和销售领域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因而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经济效益。②事业部作为以利润为中心,事业部门之间可以有比较、有竞争,增强了企业活力,促进了企业的全面发展。③各事业部自主经营,责任明确,使得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能有效的进行,在这样的条件下,高层领导的管理幅度便可以适当扩大。 海尔的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缺点:①由于各事业部利益的独立性,考虑问题往往从本部出发,忽视整个企业的利益,影响事业部间的协作。②对公司总部的管理工作要求较高,否则容易发生失控。③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费用的开支。 这样,海尔集团整个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形成了四个层次:集团总部是投资决策中心,事业本部是经营决策中心,事业部是利润中心,生产工厂是成本中心。各个层次各负其责,允许各事业本部各自为战,但不许各自为政,实行集团内部的高度计划经济,集团外部的高度市场经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