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关于领导的案例分析

关于领导的案例分析

关于领导的案例分析

【篇一:关于领导的案例分析】

所谓领导者,是指居于某一领导职位拥有一定领导职权承担一定领

导责任实施一定领导职能的人。在职权、责任、职能三者之中,职

权是履行职责、行使职能的一种手段和条件,履行职责、行使职能

是领导者的实质和核心。但是,领导者要想有效地行使领导职能,

仅靠制度化的、法定的权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拥有令人信服和遵

从的高度权威,才能对下属产生巨大的号召力、磁石般的吸引力和

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分析一些的领导者的领导案例,从中学习他们

的管理之道!

成功的领导者案例分析1:张瑞敏把海尔管理模式总结为12个字:

兼收并蓄、创新发展、自成一家。

在海尔的斜坡球体论中,以oec命名的基础管理是与企业发展的止

动力。许多企业到海尔参观学习,希望借鉴oec管理模式,但能够

成功的很少。究其原因,这些企业只是单纯学习管理制度,没有认

识到:oec管理制度的成功必须建立在价值观的基础上。

海尔的oec管理制度是企业现场管理与细节管理的成功典范,体现

着源于西方的科学管理精髓。这种管理制度要求员工严格遵守制度、绝对服从管理。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按照社会互动的交互主义心

理原则,员工对oec制度的绝对遵守与贯彻,必须建立在管理方以

仁为本的基础之上。

海尔的oec管理制度不是独立的,与体现儒家以仁为本价值观的其

他做法结合在一起,保证了单调、枯燥、严格的oec管理制度得以

贯彻、保持。

在海尔,体现以仁为本价值观的做法包括以下几个。范萍事件与

80/20法则

1995年7月12日,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公布一则处理:质检员范萍由

于责任心不强,造成选择开关插头插错和漏检,被罚款50元。海尔高

层敏锐地意识到范萍漏检所揭示出的哲学命题:偶然当中蕴含着必然。范萍漏检是偶然的,但如果产品质量如美国ge产品那样过硬,这种偶

然就不会发生。而必然 ,是什么呢?答案是:管理漏洞!《海尔报》于1995年7月19日率先造势,点名提出: 范萍的上级应负什么责任? 此事引起全公司上下的巨大震动,大家纷纷发表评论,最后达成共识:企业要发展,关键在人才,而人的关键在于干部的水平与作风。什么是领导?

领导就必须承担领导责任 ,承担领导责任不是口头说说、不关痛痒地

自我批评一下了事,而是要动真格的,要有切肤之痛的感觉。此事件最后,分管质量的负责人自罚300元,并做出深刻的书面检查,由此也进

一步奠定了海尔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原则:80/20原则(即企业里发生的

任何一件过错,管理者都要承担80%的责任);对于广大职工来说,对企

业经营中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作共利,连续不断等理念也有了一个

既形象又本质的认识。

关键的少数制约次要的多数。管理人员占20%,是少数,也是关键

的少数。管理要抓住关键的少数,也就抓住了系统,这样就能整个

企业有效地运转。如何真正做到通过20%来管理80%呢?最重要的

一条就是在员工出现责任时,管理人员也要承担80%的责任。通过

株连,使管理人员始终保持对下属的严密监控。

在《诠释海尔》电视片中,片中采访海尔集团时任常务副总裁杨绵绵,她是这样解释工人出错,干部受罚的。她说:我和张总有不一

致的时候,那么我就要听他的;同样,我和下级像柴永森吧,也会有

意见不合的时候,作为下级,在没有想通的时候,还是按照我的去做,出了错,上级要负责任,出了错误,如果不是我来承担责任的话,那他以后怎么照我做,我还老是推到他身上去,上推下卸,就

叫不负责任;上面推他的领导,下面推他的下级,那他干什么了,他

就等于没有。

因为儒家文化中社会互动的交互主义,经常造成工作过程中的推诿、扯皮等现象。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各打50大板。海尔的80/20原则,要求管理人员必须负领导责任、主要责任,不但要挨打,而且是被

打80大板。由于海尔中层管理人员要承担较大的责任以及面临更多

的不确定因素(由下属员工的过错所带来),因此,海尔的oec严格管理不会遭到员工的抵制。三心换一心与《排忧解难本》

张瑞敏喜欢引用的一句古语是:上下同欲者胜。

企业领导人必须在琢磨人、关心人上下功夫。海尔讲究三心换一心:解决疾苦要热心、批评错误要诚心、做思想工作要知心,换来职工

对企业的铁心。

热心

海尔有一个运转体系,专门帮助职工及时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公司组织了自救自助形式的救援队,员工人手一册《排忧解难本》,如有困难,只要填一张卡或打一个电话,排忧解难小组会随时派人

解决。

诚心

10多年来,海尔的中层以上干部实行红、黄牌制度。在每个月的中

层干部考评会上,都要评出绩效最好与最差的干部,最好的挂红牌(表扬),最差的挂黄牌(批评),并具体剖析情况,使受批评的干部清

楚错在何处,明确努力方向。在海尔,人际关系是透明的,制度是

公开的。

知心

知心体现在建立多种制度,了解员工心里想什么,希望企业做什么。

①每半年一次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让员工了解企业,充分发表意见,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监督。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要

经过职代会讨论通过后方可实施。员工参加领导干部的考评,每次

考评干部,工人在评委中所占比例不少于1/3。

②各种形式的恳谈会制度。集团规定各事业部每月举行两次恳谈会,各公司、分厂和车间的恳谈会随时召开。员工与领导,开诚布公,

畅所欲言。

③心桥工程。利用《海尔人》开辟心桥工程栏目,通过该栏目反

映不愿在公开场合说的话。

海尔的三心换一心与排忧解难本的理念与做法,具有突出的东方

儒家文化价值观的特征,是家文化的典型体现。羞耻文化与6s大脚

6s大脚印是海尔在加强生产现场管理方面独创的一种方法。海尔生

产车间,在开班前、班后会的地方,有两个大脚印,被称为 6s大脚印。如果有谁违反了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养)中

的任意一条,下班开会的时候,就要站到大家面前的这两个脚印上,自我反省,负责人说明情况并批评。会议结束大家都散走后,站6s

的人在得到负责人的允许后方可离开。这种基于羞耻文化心理的管

理制度通过负激励,有效得规范了员工的行为。

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依赖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的表现与素质,除了按照80/20法则抓干部素质之外,6s大脚印管理对规范员工的

职业行为、提高员工素质,加强企业基础管理促进很大。这种管理

方法之所以有效,就在于此制度建立在中国员工特有的文化心理之上。

文化理念

海尔总裁张瑞敏认为,企业领导者的主要任务不是去发现人才,而

是去建立一个可以出人才的机制,并维持这个机制持久的运行。这

种人才机制应该给每个人相同的竞争机会,把静态变为动态,把相

马变为,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质,并且每个层次的人才都应接受监督,压力与动力并存,方能适应市场的需要。

成功的领导者案例分析2:在成功扮演救火队长柳传志,将联想集

团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并将联想集团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之后,

柳传志再次卸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一职,联想集团真正进入后柳

传志时代。

作为中国it界乃至中国企业界的教父级人物,柳传志以20万元起家,历经波折,将联想集团打造成全球第二大pc厂商。更为让人称道的是,在改革开放后第一代者中,众多一度声名显赫的企业家,到如

今都已雨打浮萍风吹去,柳传志却能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屹立

潮头,老而弥坚。其探索出的搭班子、定战略和带队伍的管理理念,被很多企业家拥为圭臬。

从联想集团卸任后,67岁的柳传志并没有退休,而是要下一盘更大

的棋局,那就是将联想控股打造成一家基业长青的伟大公司。

辉煌业绩带领联想集团闯三关

在联想集团的发展过程中,有三大关口都曾经将联想集团逼入绝境,但在柳传志的带领和全体联想集团人员的努力下,都化险为夷,并

在每经历一次磨难后,联想集团变得更为强大。

第一关是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pc行业对外开放,ibm、康柏等

pc巨头长驱直入,当时中国的企业毫无还手之力,用柳传志的话说,联想和ibm、康柏相比,就像舢板之于巨轮。为了应对这一挑战,

柳传志大胆启用年仅29岁的杨元庆出任联想微机事业部总经理。杨

元庆一战成名,将联想的市场份额从不到2%,发展到占中国市场的27%,稳居中国乃至亚太区的第一位。

柳杨配初步成型。

第二关是直面dell的直销模式挑战。dell以直销模式起家,所向披靡。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dell开始大力中国市场,联想市场份额

受到冲击开始下跌。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联想遇到了克星。钮伟彤

实战派写作专家 1. 专业背景:首都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工作

背景:10年以上写作及高等教学经历。曾在北京高等秘书学院、中

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担任高级讲师。并连续多年获得两家学院优秀

讲师称号。广受企业及学员欢迎。然而,柳杨配见招拆招,在中国

市场和dell展开了持续三年的激烈竞争,最终战胜戴尔。

联想所遭遇的第三次挑战,则是并购ibmpc业务。联想请来ceo,

杨元庆担任董事长。然而,企业文化的不同让两者的磨合成为一道

绕不过去的门槛,加上遇到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导致联想集团巨亏,到了悬崖边上。联想并购ibmpc业务也因此受到了众多业内

人士的诟病。在此危急时刻,65岁的柳传志2009年复出救火,将

联想拉出低谷,并迎来高速发展期。

27年前,柳传志以20万元起家,1989年成立联想集团。如今,联

想集团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pc企业。

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柳传志的目标,是将联想打造成一家基业长

青的百年老店。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如何实现交接班就成为关键所在。柳传志此次功成身退,将联想集团的权杖交给杨元庆,被视为

真正实现了联想集团掌门人的新老接班。

一直以来,柳传志都把培养接班人作为企业领导者最重要的使命。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柳传志就为联想集团培养了杨元庆和郭为两个

接班人。为了防止一山难容二虎,柳传志苦心安排,将联想集团一

分为二,杨元庆负责pc业务(即后来的联想集团),郭为负责渠道业

务(即后来的神州),为两位帅才分别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很多人私下

议论:一山不容二虎,柳传志精明且大胆的用人之道,非大智难为。联想控股成立后,柳传志物色出联想投资总裁朱立南、融科智地总

裁陈国栋、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等年轻人,来各负责一块相对独立

的业务。前不久,有着联想少帅之称的陈绍鹏,又被柳传志安排到

联想控股负责农业项目,庞大的联想系初步成型。

成功的领导者案例分析3:凯申公司和上海张江高园区的许多高科

技公司一样,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但也面临着来自北京中关村高

科技园区、广东深圳地区等大公司的激烈竞争。凯申公司刚开张时,高层管理人员穿着t恤衫和牛仔裤来上班,谁也分不清他们与普通员

工有什么区别。然而公司财务上出现了困境,局面开始有了大改变。原先那个自由派风格的董事:长虽然留任,但公司聘任了一位新的

总经理李伟良。李伟良来自一家办事古板的老牌公司,他照章办事,十分传统,与凯申公司过去的风格相差甚远。公司管理人员对他的

态度是:看看这家伙能呆多久?看来冲突、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了。

第一次公司内部危机发生在新任总经理首次召开高层管理会议时,

会议定于上午8点半开始,可有一个人9点钟才跌跌撞撞地进来。

西装革履的李伟良眼睛蹬着那个迟到的人对大家说:我再说一次,

本公司所有的日常公事要准时开始,你们中间谁做不到,今午5点

之前向我递交辞职。你们应该忘掉过去的那一套,从今以后,就是

我和你们一起干了。

到下午5点,10名高层管理人员只有2名辞职。

此后1个月里,公司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李伟良颁布了几项指令

性政策,使已有的工作程序做了较大的改变。一开始,他三番五次

地告诫公司副总经理张忠,一切重大事务向下传达之前必须先由他

审批。他抱怨下面的研究、设计、生产和销售等部门之间缺乏合作。在这些面临着挑战的关键领域,凯申公司一直没能形成统一的战略。李伟艮还全面复审公司的福利待遇制度并做修改,随后将全体高层

管理人员的工资削减15%,这引起公司一些高层管理人员向他提出

辞职。研究部主任这样认为:我不喜欢这里的一切,但我不想马上走,开发计算机对我来说太有挑战性了。

生产部经理也是个不满总经理做法的人,可他的一番话颇令人惊讶:我不能说我《艮喜欢总经理,不过至少他给我那个部门设立的目标

能够达到。当我们圆满完成任务时,李伟良是第一个感谢和表扬我

们干得棒的人。

事态发展的另一方面是,采购部经理牢骚满腹。他说:李伟良要求

我把今年原料成本削减15%,他还以年终奖引诱我,说假如我能做

到的话就给我丰厚的年终奖。但干这个活简直就不可能,从现在起,我另找出路。

但李伟良对销售部的态度却令人不解。蒋华是负责销售的副经理,

被人称为爱哭的孩子。以前,他每天都到总经理的办公室去抱怨和

指责其他部门。李伟良采取的是,让他在门外静等,冷一冷他的双脚,见了他也不理会其抱怨,直接谈公司在销售上存在的问题。过

了不多久,蒋华开始更多地跑基层而不是总经理的办公室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凯申公司在李伟良的领导下恢复了元气。公司管理人员普遍承认李伟良对计算机领域

了如指掌,对各项业务的决策无懈可击。李伟良也渐渐地放松了控制,开始让设计和研究部门更放手地

去干事。然而,对生产和采购部门,他仍然勒紧缰绳。凯申公司内再也听不到关于李伟良去留的流言蜚

语了;人们对他形成了这样的评价:李伟良不是那种对这里情况很了解的人,但他确实领我们上了轨道。

【篇二:关于领导的案例分析】

领导行为案例分析 [ 案例 7-1] 蒙哥马利?? ?? 沃德公司独断而又误

入歧途的领导一、蒙哥马利?? ?? 沃德公司的背景 1872 年,曾当

过百货店经理、纺织品推销员和旅行推销员的蒙哥马利??沃德在芝

加哥开设了第一家全部通过邮寄来销售各种商品的大型商店。沃德

曾在农民中工作多年,知道他们对商品的高昂价格和当时效率低下

的百货店所能提供的商品品种过少极不满意。他也熟悉农民们刚成

立的一个格兰奇的组织,该组织倡导农民消费者合作购货,通过取

消中间商以节省开支。

沃德和他的内弟凑集了 2400 美元,在芝加哥一家大约只有 10 平方

米的房间里创立了他们的商店。他们列出所售货物名称,并解释怎

样在一张纸上订购货物。到 1874 年,价目表已变成一本有 8页厚的小册子。进展是非常快的,接着在同一年里,这本小册子增加到了

72 页;到 1884 年,目录上已有 240 页,所列商品几乎达到 1 万种。那时,沃德公司是格兰奇的正式供应商,因而在农村市场上轻而易

举地赢得了顾客。但取得这一成功的重要原因是沃德公司的保证:

如果顾客对商品不满意,可将货退回给公司,并由公司来支付来回

的运费。蒙哥马利??沃德还对他们的做法进行大肆宣传;他曾在巡

回游览车上陈列该公司的商品,并举办歌舞联合演出,以此作为一

种促销方法。他还邀请顾客参观该公司在芝加哥的工厂,在芝加哥

举行世界博览会期间,大约有 285000 人参观了他的工厂。

在前 50 年的经营中,沃德公司一直是纯粹处理邮购业务的公司。1926 年,沃德公司在不少小城镇建立了邮购代理机构,作为对邮购

业务的一种刺激手段。和现在的目录订货一样,他们陈列货物的样品,但只有头饰可以现卖。这一时期,沃德公司确有不愿开设零售

商店的想法,生怕这可能会抢走邮购业务的生意。后来,一桩偶然

事件终于促使沃德公司作出开设零售商店的决定。它说明消费者的

需求是怎样不可抗拒地跨过了企业所设置的障碍。

事情是这样的,在印第安纳普利茅斯地区的邮购代理机构,有位男

顾客想要买一把陈列的锯子,并拒绝接受不卖的回答,最后这一代

理机构的经理无可奈何地答应他可以买这把锯子。这一交易的消息

一经传开,导致很多人吵着要买其它陈列的商品。代理机构的人员

作出了让步,同意出售所有的东西。接着,他们马上又从邮购工厂

重新订购了全部货物,这些商品也很快销售一空。商品不停地运往

普利茅斯代理机构的异常现象引起了公司总经理的注意,当他发现

这个机构实际上在直接销售商品时,火冒三丈。但是,直接销售商

品所获得的利润是惊人的,因而沃德公司的决策层不久也就完全同

意了这种做法。

到 1927 年底为止,沃德公司已开设了 37 家零售商店,另外,它的

7 家邮购工厂都还有各自的门市部。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沃德公司开

设商店的速度更是惊人。它选择人口在4000~75000 人之间的城镇,

到 1929 年底,共开设了 500 家商店,有时一个星期就开张 25 家之多,这使它很快成为邮购业的巨人。

30 年代初,由于美国经济萧条,沃德公司进入整顿期,它关闭了一

些几乎入不敷出的商店,而且新商店的开设都要事先经过更周密的

计划和研究。在二战期间,沃德公司和其他同类公司的营业扩展自

然都遭受了挫折。但当战争结束后,沃德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西尔

斯公司马上就掀起了自 20年代以来最大的扩展浪潮,大约 3 亿美元

的资金押在战后经济会立刻有大规模的发展这一信念上,这使战后

头两年里西尔斯公司的销售额从 10 亿美元猛增到近 20 亿美元。而

沃德公司则按兵不动。1945~1952 年,即二战后实行经济控制的年份,沃德公司不仅连一家新的商店都没有开设,反而关闭了 37 家收

入仅敷支出的商店。

从历史上看,沃德公司的商店大多开设在乡间小镇上,这样做是为

了拥有农村消费者,而在二战之前,农民被视为主要的市场。然而,二战以后,人口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尤其是其近郊。购货中

心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并不可避免地从市中心和小型商业区那里抢

走不少生意。但在这一购买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沃德公司却

拒绝扩大经营,拱手把市场送给了西尔斯公司、彭尼公司和其他竞

争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因为公司财力不足,无力支持一项蓬

勃的发展计划吗?或者是因为公司缺乏管理人才吗?不!沃德公司

两者都不缺。事实上,该公司正储备着几百万美元的资金以备后用。二战刚结束的那些年,公司内部拥有众多的优秀管理人才,只是许

多人在遭受挫折后才最终决定离开。那么,究竟是何原因使公司作

出了不求发展的持久决定呢?答案就在自 1932 年以来一直担任沃

德公司董事长的休厄尔??埃弗里身上。

二、休厄尔?? ?? 埃弗里其人和他不求增长的决策休厄尔??埃弗里,1874 年出生于密歇根州的萨吉诺,是一个富有的木材商的儿子。在他一生中的许多年里,一直是一个值得敬佩的成功者。1894 年,

他从密歇根州立大学法学院毕业,并开始在他父亲手下一家小石膏

厂的基层工作。22 岁时,他已是这家工厂的经理。1901 年,这家小企业被美国石膏公司吞并。4 年以后,埃弗里成为美国石膏公司的总

经理。《时代》杂志把他描述为一个和蔼的、卓越的超级推销商。

正是他,把美国石膏公司建成美国最大的建筑材料供应商。

在经济大萧条最严重的 1932 年,受沃德公司的董事和债权人之托,

商人埃弗里投入了挽救这家岌岌可危的公司的工作,沃德公司在

1931 年出现了 870 万美元的巨额赤字。埃弗里将一批年轻干练的经

理人员召集在自己周围;他在沃德公司的存货中增加了许多高档品,并声称我们不再依靠那些乡下佬和土包子,我们不再只卖工装裤和

防粪鞋。

他使公司重新进入了时髦商品市场;他改进了商品目录,关闭了 70

多家亏损商店。埃弗里成功了。12 年后,他已把 1932 年 870 万美

元的亏损扭转为 1943 年 2043.8 万美元的盈利。但是多年来,埃弗

里一直以一个老式暴君的身份统治着这家有10 亿美元资产的公司,

从不考虑雇员或经理人员的感情。当他终于在 1957 年从公司职位上

退下来时,已是 83 岁的高龄。他独断而又错误的领导,使沃德公司

大伤元气,特别是战后,他的不求增长的决策将沃德公司引向歧途,使其在竞争地位上受到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

埃弗里关于不求增长的决策的制定,是建立在对二战后经济形势估

计基础上的。他有一个不可动摇的信念,即战争结束后不久便会发

生经济大萧条,依据就是一战后发生的大萧条。他预计,由于工业

从军工生产转向民用生产,几百万退伍军人又要寻找工作,因此,

整个国家在把经济向和平时期调整时,将会遇到很大困难。他因此

表示:我们(沃德公司)将不做任何反应,我们非常谨慎。

如果形势的发展真如埃弗里所料,即在战争结束的 3~4 年内确实开

始了严重的经济大萧条,那么他就可能成为一名英雄式的人物。当

他人都因经济萧条而陷于困境时,沃德公司的现金和流动资产就可

推动公司以得天独厚的价格优势进行扩展。但是,随着一年年时光

的流逝,静待时机这一策略的合理性变得越来越令人怀疑。沃德公

司本该对策略进行重新评价和重点调整,埃弗里的下属们也多次提

出这样的建议,可埃弗里却固执已见,听不进任何不同的意见,并

且不能容忍那些不全部接受他观点的能干的下属。这不仅使沃德公

司搁置了所有寻求发展的措施,丧失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和本来可以

通过合理扩大规模而获得的利润,而且他所造成的那种独裁式的管

理环境,致使公司流失了众多精明强干的高级管理人才。据统计,

在他任职期间,有三任总经理,不少于 24 个副总经理和许多其他高

级管理人员离开了公司,因为他们希望能够享有自主权,来作出积

极推进的决策。直到埃弗里离开沃德公司后,沃德公司重新致力于

发展,才开始逐步恢复生机。然而,逝去的岁月不再来。错误的判断,不允许下属发表不同意见,给沃德公司带来了可悲的后果。

一个领导者,在他一生的某个阶段,可能是非常成功的。休厄尔??

埃弗里在他担任美国石膏公司总裁期间,以及在 30 年代领导艰苦挣

扎的沃德公司时,都作出了很大成绩。然而,在另一个阶段,曾取

得成功的领导者可不能把一个组织引向灾难,特别是那些严厉而又

固执的有才干的领导者,在其后期往往会变得易犯错误,并且不能

容忍任何异已之见。埃弗里也正是这样。他的错误的判断、专制的

领导作风将沃德公司引向了歧途。但他还固执地不承认这一点。

[思考题] 1、以埃弗里的成功与失败为例,运用权变理论进行分析,

独裁式领导可能的长处及进行独裁领导的环境,并着重分析独裁领

导的弊端。

2、参与和授权的领导方式需要什么条件,沃德公司具备这样的条件吗?

3、在沃德公司战后经营策略的制定上,埃弗里应采取什么样

的决策思维方式?详述理由? 4、为什么一个企业应该有发展的眼光,而不能只满足于现状。尽可以详述理由。

[案例提示] 这是一个关于领导行为的案例,它主要提示了埃弗里独断专横的领导方式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埃弗里曾经有过辉煌的成就,

但也正是他将沃德公司引向了歧途。这提醒我们,那些自信、果敢、严厉而又固执,并且在年轻时获得极大成功的领导者,在其后期往

往容易听不进任何不同意见,变得独断专制,自己却难以觉察到这

一点。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领导者们应对此保持警觉。

[ 案例 7-2] 古局长的遭遇滨海市是一座新兴的中型工业城市。近年

扩展迅速,人口已近百万,市区建设向南郊与西郊发展。市领导想

在美化市区环境方面走到全国的前列,狠抓公园娱乐点的规划和建设。因此,当市园林局老局长决定近期要离休时,市领导让组织部

门尽量物色一位能力很强的园林专家来继任。经过几个月的努力,

终于选中了古安松。老古在大学时是学建筑学的,曾在几座城市的

城建、园林部门工作多年,前年还到一个干部训练班去学过一段现

代管理。他已在另一个中等城市当了 4 年多园林管理局副局长,负

责该市 5 座公园及 29 个娱乐点的设计、建设、改建或扩建,经验丰富。该市与滨海有传统关系,几经交涉,对方才同意放人来支援。

老古如今就任市园林管理局局长的职位已有一年多了。上任伊始,

就可以明显看出他的作风与前任老局长截然不同。那位老局长中午

吃饭往往要很长时间,饭后还要午休;他常花掉很多时间跟本局部

属闲聊及与市里显要人物交际。老古则从来不干这类事。他每天一大早 8 点钟准时上班,中午在食堂吃一顿便饭。之后继续工作直到下午 5 点下班。他的时间几乎全用在制定和审理规划、设计、预算及业务会议这些正经事上;他甚至亲自参加本市新动物园的设计、规划工作。

由于园林工作本身的吸引力,加之老古工作的显著成效,本市报纸已登载过几篇有关他的报道与访问记。他在本市企业界声誉鹊起,因为他在接见记者时提出过一名格言效益的关键是效率,意思是,他希望大家要注意巧干而不是单纯的苦干。他还提出要他局里的职工宁可多花点时间检查所干工作的质量如何,若发现问题,应当尽快解决。

然而,老古手下的人并非工作效率都很高。其中有两人在本局工作已多年,资格很老,干活却特别糟。老古找他们个别谈话,提醒他们注意,但他们却我行我素,毫无改进,于是老古就把他们调出局机关,下放到基层公园管理处。这便引来一些议论。听说那两人中有一位是市委某常委的连襟。不过,市府办公厅主任老丁却明确地支持他这一做法,而这位常委看来也未予干涉,就是市长本人也认为老古做得对。事过不久,老古有一次在市府大楼遇到市长时,市长曾对他说:你干得对,咱们不能老容忍碌碌无为的二流子在机关混下去。他们俩其实早该撤了。你们局的老局长是个好人,怕得罪人,一直拖着。你这么一来,就都知道不认真干活是不行的了。

听市长这么说,老古当然挺高兴。他知道他想改变机关拖拉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没有各方面,特别是上级的支持,是很难办到的。在机关改革中,市领导订了一条规矩:每隔半年,所有领导干部都必须为自己的直属下级做一次考评和鉴定,还得明确评出优、良等若干等级来。市里要求老古也这么办。他给手下四名主要业务副手分别评了优、良、一般。有位得良的女干部十分恼火,她说她参加工作以来,从来都被认为是最好的。老古说,别的领导可能认为她干得很出色,可他并不觉得如此。他一上任就曾明确地向她布置过一些任务,规定了一些具体指标。可是照他看来,她并没有把她该做的每件事都做好。他这样解释说:你的工作是不错,但并不算特别突出。你是花了时间,把大部分工作都干了。可是我应该坦率地告诉你,你并没下过什么特别的功夫。你的工作进度是自己安排的,但你所订的指标只能算中等。有好些事本该你干,可是你没干得了,只好交给别人干。我觉得这不是什么能力不足或没受过有

关训练的问题,而是态度问题,积极性、主动性问题。老局长在任

时候,他可能认为你干得很突出。这使你对究竟什么才算真正突出

产生了一种错误的印象。老局长是位老好人,我的要求比他高,而

且我希望你能达到这要求。没有什么理由你不能成为最出色的干部,一切都看你自己的努力了。

老古满以为自己是言词恳切,苦口婆心,谁知道他这一番话却使那

位女同志大感寒心,马上拂袖而去。

他跟另一位副手的谈话也和这一位差不多。这个人得知他的鉴定只

是一般就叫得更响了,认为这评价实在太低。可是老古寸步不让,

不过他觉得也不能搞得太僵,便对这位同志说,相信他准能干得更

好些,希望下半年考评时能给他一个较高的评语。

古局长的这次考评活动可能已为随后发生的情况定下一步基调。以

后的两个月,局里的办事作风果然面目一新。老古看得出大家干的

活多起来,人们对工作更用心了,事情都能按时完成。这确实使老

古心中暗自高兴。

到了下半年考评时,古局长给这四名副手都下了一个优的评语。他

还向市长和办公厅主任汇报说,该局按期完成了全年既定计划与指标,预算却正好花掉 99%,还有 1%的节余,这主要归功于全局同

志的共同努力。园林局能做到这样一步,是该局历史上破天荒第一

遭的事。以前该局总是打报告说,有些项目完不成,如某条大道还

要栽 250 株法国梧桐啦,某公园还有几处风景点还没建成啦,都得

要追加预算等等。

还有件事引起了老古的注意,就是局里获得较佳评语的人比以前少了。以前一般获优的约占评语的总数的 45%,良类也是 45%,一般或更差的只占 10%;这回优、良、一般这三类评语的比重分

别变成 10%、35%和 55%,显然,老古的这套大刀阔斧倡导提高办

事效率的措施,其影响已开始渗透到全局全单位,看来情况是不能

比这更好了。

园林局在该市是归市府办公厅直接抓的,老古这回自己的评语吃了

一个优。办公厅主任说,市领导对他能控制住预算、没有超支反应

良好,市委会上,市长说了好些夸赞他的话,并发给他一笔较高的

年终奖,说希望他再接再厉,把来年园林工作搞得更好。

然而,在后来的三个月里,情况却发生逆转,变得对老古颇为不利了。首先是,那位曾得过良的评语的青年女副手小柯,却忽然被选

作市委委员,去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了。老古觉得有点可惜,她的

专业能力挺强,如今只好放弃专业改行了。报纸还把她好好表扬了

一番,誉为符合干部四化标准的后起之秀。她在市里竟能有这种政

治背景,这是老古始料未及的。然而,他觉得跟她共事近两年,关

系还算可以,如今显赫了,就算不大力支持他,至少也不至于跟他

过不去吧。

事态的第二项发展,是公布了现任市长升任副省长的任命,而他的

继任者竟是原来分管工交工作的一位市委常委韩逖。这不仅大出老

古的意外,也是大家没有料到的。老古跟这位韩市长接触不多,但

不知是什么原因,老韩对老古像是有些成见似的,常对他故意挑剔。例如他就听说,在市里某次会议上,老韩曾很不客气地评论说:预

算怎么会巧花了 99%?我总觉得这很可疑,这说明园林局实际上很

有节约潜力,故意花到差一点满额。我看园林局削减 5%-10%的预算,也决不会出啥问题。

不过听说好几位常委不同意这种猜测,其中包括前任市长。他说:

要是这预算真这么松,当初我们审批的时候,你为啥没说过一句话?如今老韩出任市长了,上任不久,就把办公厅主任叫去,说他觉得

园林局预算拨得太多,太浪费了,必须大力削减。主任请他说明白点。于是韩市长说:我想老古这个园林局长干得不怎么样。不错,

我知道他抓得很紧,对手下人要求很严,是做了不少事。可是,他

的作风太死板霸道,搞得局里怨声载道,把谁都推到对立面去了。

就像刚提升做宣传部副部长的小柯,这么一位年轻女同志,当过他

几天副手,也说他不是个好领导。我看这个局的人事非得重新安排

一下不可。

韩市长说的重新安排,主要是让现任副局长之一去顶替老古,而他

正是上回老古给了一个一般评语的人。显然,柯副部长是出这个主

意的参谋。照韩市长的说法,是园林局大多数人都主张撤换掉老古。可是办公厅主任老丁却认为,要撤老古也并不简单。因为他是市里

下了大力气专门调来的,调来本市后的历次评语全是优,说他不称职是难以自圆其说的。把他以莫须有名义撤了,就等于说历次鉴定完全是一张废纸,一个局级干部单凭市长个人好恶就换掉。而且,

同情老古的也大有人在,已经有人劝他向省里告状了。于是,各有

关方面都认为,摆脱困境,消除僵局的惟一办法是大家协商,彼此

做出一定妥协,求得一个都能接受的折衷办法来。

韩市长主张老古自己辞去园林局长职务,然后任命他做市动物园主任。这个动物园非同一般,利用了滨海的优势,它拥有国内别处难

以匹敌的海生动物馆,收罗丰富,所以科学院在这儿设有研究所,

它的经费由市政府和科学院分担。此园的职工多达 200 余人,上设

一个董事会,由各资助单位及有关专家、顾问组成,监控该园的管

理工作。市政府按规定可以任免园主任,因为市政府投资占总经费

的 40%。但另一方面,该园的日常经营工作则在市府管辖之外。老

古若当了园主任,固然可以不再受市长的刁难,但这个职位是不太

可能再获晋升的。因为以老古过去的经验与学识,要干好这个园主任,得认真学习好几年才能胜任,在此阶段,很难谈得上干出多少

成绩。老古思前想后,不愿接受此职。

有人提出一个让步方案,让老古继续留任园林局长一年,到时候市

长对他的表现还不满意,再设法另调工作。可是韩市长不愿接受。

老古于是决定坚守现职,看能把他怎么样。他说:我可不是个一走

了事的人。当年调我来干园林局长,是想要我把这工作干好,而我

正是这么干的。想要我辞职,没那么容易!我等着你硬来撤我。我

能呆上一天就干一天,偏不走! [思考题] 1、请对古局长的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特点进行分析,并着重说明这些个性特点与其工作

绩效和目前的困境有何关联。他的个性有需要改进之处吗?若有,

是什么? 2、显然,老古对自己单位和工作环境中潜伏的危机和矛盾并不敏感。请从自我知觉、他人知觉及人际知觉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

3、根据权变理论,老古所处的工作环境如何?他的上级和下级各有

什么特点?这些因素怎样制约和影响他领导工作的有效性?他怎样

做效果会更好? 4、面对韩市长的主张,老古决定坚守现职,偏不退让,他这样做可能会碰到什么问题?你能综合以上的分析,为他提

供一个更佳的方案,使他个人的晋升和工作的发展更好地协调起来吗?详述你的理由。

5、作为老古的上司,韩市长的支持与否直接影响着老古的工作前途,你是如何评价韩市长这个人的?碰到这类的领导,应该怎样处理与

他的关系? [案例提示] 这是一篇综合性的案例,作为市园林局长的

老古,工作大刀阔斧、绩效显著,却又遭遇挫折,受人非议,陷入

欲干不能、欲罢不忍的困境。这里涉及个人行为、组织行为中的许

多因素,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讨论。特别是在学完个体行为和

领导行为后,可以综合运用有关社会知觉、个性、人际关系、组织

结构、权变理论等来分析和认识这一问题。类似古局长的遭遇,在

现实生活中较为常见,值得同学们深入思考、认真对待,以接受教训,丰富经验。

三严三实开展以来,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研读了

中央、区、市、县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关文件和资料。我对个人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查摆和剖析,找出了自身存在的诸多差距和不足,理出了问题存在的原因,

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整改措施。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学习深度广度不够。学习上存在形式主义,学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不强,在抽时间和挤时间学习上还不够自觉,致使自己的学习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些欠缺。学习制度坚持的

不好,客观上强调工作忙、压力大和事务多,有时不耐心、不耐烦、不耐久,实则是缺乏学习的钻劲和恒心。学用结合的关系处理的不

够好,写文章、搞材料有时上网拼凑,求全求美求好看,结合本单

位和实际工作的实质内容少,实用性不强。比如,每天对各级各类

报纸很少及时去阅读。因而,使自己的知识水平跟不上新形势的需要,工作标准不高,唱功好,做功差,忽视了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

导作用。

二是服务不深入不主动。工作上有时习惯于按部就班,习惯于常规

思维,习惯于凭老观念想新问题,在统筹全局、分工协作、围绕中心、协调方方面面上还不够好。存在着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不

够到位的问题,参谋和助手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比如,到乡镇、

部门、企业了解情况,有时浮皮潦草,不够全面系统。与基层群众

谈心交流少,没有真正深入到群众当中了解一线情况,掌握的第一

手资料不全不深,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是工作执行力不强。日常工作中与办公室同志谈心谈话少,对干

部思想状态了解不深,疏于管理。办公室虽然制定出台了公文办理、工作守则等规章制度,但执行的意识不强,有时流于形式。比如,

办公场所禁止吸烟,这一点我没有严格执行,有时还在办公室吸烟。四是工作创新力不高。有时工作上习惯于照猫画虎,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存在着求稳怕乱的思想和患得患失心理,导致工

作上不能完全放开手脚、甩开膀子去干,缺少一种敢于负责的担当

和气魄。比如,做协调工作,有时真成了传话筒和二传手,只传

达领导交办的事项,缺乏与有关领导和同志共同商讨如何把事情做

得更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够。工作中,有时忙于具体事务,到基层

一线调研不多,针对性不强,有时为了完成任务而调研,多了一些

官气、少了一些士气。往往是听汇报的多,直接倾听群众意见的少;了解面上情况多,发现深层次问题少。比如,对县委提出的用三分

之一时间下基层搞调研活动,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做到。即使下基层,有时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让看什么看什么,让听什么听

什么。在基层帮扶工作上,有时只注重出谋划策,抓落实、抓具体

的少,对群众身边的一些小事情、小问题关心少、关注不够。

六是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自认为在办公室工作多年,已经能够胜

任工作,有自满情绪,缺乏俯下身子、虚心请教、不耻下问的态度。对待新问题、新情况,习惯于根据简单经验提出解决办法,创新不足,主观上存在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思想,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七是对工作细节重视不够。作为办公室负责人,存在抓大放小,不

能做到知上、知下、知左、知右、知里、知外,有时在一些小的问

题上、细节上没有做好,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出现偏差。

八是工作效率不是很高。面对比较繁重的工作任务,工作有时拈轻

怕重、拖拉应付、不够认真。存在不推不动、不够主动,推一推动

一动、有些被动。比如,文稿材料的撰写,有时东拼西凑、生搬硬套、缺乏深入思考。有时也存在着推诿扯皮现象,不能及时完成,

质量也难以保证。对于领导交办的事项,有时跟踪、督导的不够,

不能及时协调办理,缺乏应有的紧迫感,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致使

工作效率不高。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认真反思和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是自己没有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不注重

提高自身修养,同时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具体应对上没有很

好地把握自己,碍于情面随波逐流。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

方面。

(一)自身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在处理工作与学习关系方面,把工作当

成硬任务,把学习当作软指标,对政治理论学习投入的心思和精力

不足,缺乏自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宗旨意识有所淡化。由于乡镇工作比较辛苦,从基层回到机

关工作后,产生了松口气的念头,有时不自觉产生了优越感和骄傲

自满的情绪。听惯了来自各方面的赞誉之声,深入基层少,对群众

的呼声、疾苦、困难了解不够,没有树立较强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得自己有时会片面地认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完成领导交办

的任务就行了,而未能完全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做好工作

应有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三)忧患意识不强。只是片面看到了自身工作生活环境的变化,

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些缺乏,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敢于冲锋、勇于

担当的锐气有所弱化。有做太平官的意识,身处领导岗位,求新、

求发展意识薄弱,表率作用发挥得不够好,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勤政廉洁意识有所弱化。随着自身经济条件的改善,降低了

约束标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有些淡化,对奢靡之风的极端危害

性认识不足,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诚然,造成自身存在问题的原因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如自身的

固化思维方式,缺乏居安思危的深层次思考等。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查摆问题,剖析根源,关键在于洗

澡治病、解决问题。本人决心从党性原则出发,端正态度、认真对待,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强有力措施,立行立改,取得实效。

(一)求真务实办公室主任作为承上启下、协调全局、沟通内外的

重要角色,要立足发展、改革的新形势、新情况,以务实的作风和

良好的品质做出表率。

一是增强大局意识。要站在全局高度想问题,立足本职岗位做工作。要注重换位思考,真正做到想领导之所想、谋领导之所谋,及早提

出比较成熟的意见和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

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二是增强超前意识。要认真研究领会组织意图和领导思路,围绕领

导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

情况和可靠依据。要广泛搜集资料,研究各乡镇、机关单位的新情况、新经验、新做法,借他山之石来攻玉,为领导提出决策预案。

因此,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赶前不赶后,尽可能早半拍、快半拍,提高敏感性,增强主动性。唯其如此,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参

谋才能参在点子上,助手才能助到关键处。

三是增强创新意识。要强化服务理念,做深、做透、做好服务工作;要以协调、配合作为服务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做到服务不越位;要

围绕解决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服务,切实通过服务和协调把大家普

遍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解决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二)勤政为民办公室既是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决议的执行部门,

也是督促落实县委、政府决议的监督部门。破除官僚主义,勤政为

民应当做好四件事。

一是善于走进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各项工作能

够取得成功的一大法宝。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破解官僚主义,

依靠的依然是人民群众。工作中,要力戒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

离实际的官老爷做派,多与群众接触,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养成问计于民的好习惯。

二是勇于解难事。务实从严,是每个党员干部对待工作的正确态度。要把这种态度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去,要戒除贪图淫逸、讲求舒适、怕吃苦、饱食终日、碌碌无为的不良作风,承担起肩上的责任,做

到为官一任,作为一方。

三是简化办事程序。要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尽最大可能提高

办事效率,加快办事速度,一切从实际出发,勤俭从政,效率为先。四是接受监督。联系群众更要相信群众,加强民主更要多听民声。

工作中时时处处应该考虑到群众利益,自觉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让

工作开展得更有人气和活力。

(三)艰苦奋斗要统筹制定领导干部办公用房、住房、配车、秘书

配备、公务接待等工作生活待遇标准,落实不赠送、不接受礼品的

规定,切实解决违反规定和超标准享受待遇的各种问题。要结合治

治病的要求,按照中央八项规定,边学边查边整改,对照镜子,深

挖思想根源,净化心灵,摒弃享乐主义,坚持艰苦奋斗,以良好的

精神状态和奋发有为的面貌赢取人民群众信任。

(四)廉洁自律作为党员干部,无论什么时候,群众本色不能变,群众情怀不能淡。要自觉加强党性

修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净化思想、洗涤灵魂、增强党性、明确航向。在始终保持为人

民服务中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锻造健全和谐的心理状态、

【篇三:关于领导的案例分析】

领导行为案例分析[案例7-1] 蒙哥马利沃德公司——独断而又误入歧途的领导一、蒙哥马利沃德公司的背景 1872 年,曾当过百货店经理、纺织品推销员和旅行推销员的蒙哥马利沃德在芝加哥开设了第

一家全部通过邮寄来销售各种商品的大型商店。沃德曾在农民中工

作多年,知道他们对商品的高昂价格和当时效率低下的百货店所能

提供的商品品种过少极不满意。他也熟悉农民们刚成立的一个“格兰

奇”的组织,该组织倡导农民消费者合作购货,通过取消中间商以节

省开支。

沃德和他的内弟凑集了 2400 美元,在芝加哥一家大约只有 10 平方

米的房间里创立了他们的商店。他们列出所售货物名称,并解释怎

样在一张纸上订购货物。到1874 年,价目表已变成一本有8 页厚的

小册子。进展是非常快的,接着在同一年里,这本小册子增加到了

72 页;到1884 年,目录上已有240 页,所列商品几乎达到1 万种。那时,沃德公司是“格兰奇”的正式供应商,因而在农村市场上轻而

易举地赢得了顾客。但取得这一成功的重要原因是沃德公司的保证:如果顾客对商品不满意,可将货退回给公司,并由公司来支付来回

的运费。蒙哥马利沃德还对他们的做法进行大肆宣传;他曾在巡回

游览车上陈列该公司的商品,并举办歌舞联合演出,以此作为一种

促销方法。他还邀请顾客参观该公司在芝加哥的工厂,在芝加哥举

行世界博览会期间,大约有285000 人参观了他的工厂。

在前 50 年的经营中,沃德公司一直是纯粹处理邮购业务的公司。1926 年,沃德公司在不少小城镇建立了邮购代理机构,作为对邮购

业务的一种刺激手段。和现在的目录订货一样,他们陈列货物的样品,但只有头饰可以现卖。这一时期,沃德公司确有不愿开设零售

商店的想法,生怕这可能会抢走邮购业务的生意。后来,一桩偶然

事件终于促使沃德公司作出开设零售商店的决定。它说明消费者的

需求是怎样不可抗拒地跨过了企业所设置的障碍。

事情是这样的,在印第安纳普利茅斯地区的邮购代理机构,有位男

顾客想要买一把陈列的锯子,并拒绝接受“不卖”的回答,最后这一

代理机构的经理无可奈何地答应他可以买这把锯子。这一交易的消

息一经传开,导致很多人吵着要买其它陈列的商品。代理机构的人

员作出了让步,同意出售所有的东西。接着,他们马上又从邮购工

厂重新订购了全部货物,这些商品也很快销售一空。商品不停地运

往普利茅斯代理机构的异常现象引起了公司总经理的注意,当他发

现这个机构实际上在直接销售商品时,火冒三丈。但是,直接销售

商品所获得的利润是惊人的,因而沃德公司的决策层不久也就完全

同意了这种做法。

到1927 年底为止,沃德公司已开设了37 家零售商店,另外,它的

7 家邮购工厂都还有各自的门市部。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沃德公司

开设商店的速度更是惊人。它选择人口在4000~75000 人之间的城

镇,到1929 年底,共开设了500 家商店,有时一个星期就开张25

家之多,这使它很快成为邮购业的“巨人”。

30 年代初,由于美国经济萧条,沃德公司进入整顿期,它关闭了一

些几乎入不敷出的商店,而且新商店的开设都要事先经过更周密的

计划和研究。在二战期间,沃德公司和其他同类公司的营业扩展自

然都遭受了挫折。但当战争结束后,沃德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西尔

斯公司马上就掀起了自20 年代以来最大的扩展浪潮,大约亿美元的资金押在战后经济会立刻有大规模的发展这一信念上,这使战后头

两年里西尔斯公司的销售额从 10 亿美元猛增到近20 亿美元。而沃

德公司则按兵不动。

1945~1952 年,即二战后实行经济控制的年份,沃德公司不仅连一

家新的商店都没有开设,反而关闭了37 家收入仅敷支出的商店。

从历史上看,沃德公司的商店大多开设在乡间小镇上,这样做是为

了拥有农村消费者,而在二战之前,农民被视为主要的市场。然而,二战以后,人口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尤其是其近郊。

购货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并不可避免地从市中心和小型商业区

那里抢走不少生意。但在这一购买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沃德

公司却拒绝扩大经营,拱手把市场送给了西尔斯公司、彭尼公司和

其他竞争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因为公司财力不足,无力支持一项蓬

勃的发展计划吗?或者是因为公司缺乏管理人才吗?不!沃德公司

两者都不缺。事实上,该公司正储备着几百万美元的资金以备后用。二战刚结束的那些年,公司内部拥有众多的优秀管理人才,只是许

多人在遭受挫折后才最终决定离开。那么,究竟是何原因使公司作

出了不求发展的持久决定呢?答案就在自1932 年以来一直担任沃

德公司董事长的休厄尔埃弗里身上。

二、休厄尔埃弗里其人和他“不求增长”的决策年出生于密歇根州的

萨吉诺,是一个富有的木材商的儿子。在他一生中的许多年里,一

直是一个值得敬佩的成功者。1894 年,他从密歇根州立大学法学院

毕业,并开始在他父亲手下一家小石膏厂的基层工作。22 岁时,他

已是这家工厂的经理。1901 年,这家小企业被美国石膏公司吞并。

4 年以后,埃弗里成为美国石膏公司的总经理。《时代》杂志把他描

述为“一个和蔼的、卓越的超级推销商”。正是他,把美国石膏公司

建成美国最大的建筑材料供应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