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教学博苑

2011-12-22 0828

5d56b7b40102dto0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古代抒情散文[1]

文章摘要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主要学习的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包含了《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三篇课文。

【编者按】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节选的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山水游记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光的客观描绘,它往往包含着抒情和说理的成分在记叙游览的同时,或表达物我两忘的喜悦;或抒发时不我待的忧思;或倾诉怀才不遇的愤懑……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了个人的情感和志趣。

阅读这类的文章,不但要欣赏其中描绘的自然风光,还要联系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品味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

《兰亭集序》是东晋时期王羲之的散文,《赤壁赋》是宋代苏轼的散文,《游褒禅山记》是宋代王安石的散文。

8 兰亭集序

【课文简介】

《兰亭集序》选自王羲之的《晋书.王羲之传》,这是一篇书序,文章由叙事而写景,感物抒怀,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一、字词语言

1、通假字

(1)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会面

(2)虽趣舍万殊“趣”通“取”

(3)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同“犹”

2、古今异义

列坐其次

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

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或取诸怀抱

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如或取诸怀抱

今义①抱在怀里;② 胸前;③ 心里存着;④ 打算。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以为

古义把……作为。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今义认为。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

古义①表凭借,用来。如所以游目骋怀;

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今义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俯仰一世

俯仰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如俯仰一世

今义低头抬头

俯察品类之盛

品类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如俯察品类之盛

今义物品的种类。

3、词类活用

A、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贤士

少长咸集年轻人,年长的人。

B、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看作相等。

C、名词作动词

映带左右环绕

一觞一咏喝酒

D、数词作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看作一样。

E、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奔驰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兴)即使感叹产生

F、动词活用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耳目

4、一词多义

(一)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二)一

(1)一起。例若合一契

(2)一样。例其致一也

(3)看作一样。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一边……一边……。例一觞一咏

(三)次

(1)列坐其次旁边水边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

(4)余船以次俱进次序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陈胜、吴广次当行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四)致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招致

(五)修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学习进步(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办好(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

(6)修守战之具整治

(六)期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注定(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望、要求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时间期限(4)期(jī )年之后周、满

(5)君与家君期日中约定

(七)之

(1)动词,往,到达。例所之既倦。

(2)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例以之兴怀。(3)结助,取消句子独立性。例夫人之相与。(4)结助,定语标志。例极视听之娱。

(5)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例暮春之初5、特殊句式

a)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b)倒装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宾短语于+宾语状语后置);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

c)省略句引(之)以为流觞曲水

d)省介词“于” 映带(于)左右悟言(于)一室之内

二、文学常识

1. 关于序、跋类文体

放在卷首为序,也称前言;放在卷末为跋或后序。

序言有的是或者编者自己写的,也有的是别人所写。其内容和作用,多为说明写作或编写的情况、目的,阐述某些观点,介绍或评价作品等。

序的体裁,有的是近似论说文,如《史记》中的书、表、传的序,都是在议论中夹着感慨,总结历史教训,表达的见解和对人对事的态度。欧阳修编写《新五代史教与学》,其中的《伶官传序》即属此类。

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如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后序或跋一般是对序的再补充,大都简峻峭拔,不像序那样详细丰富。

另外古代还有一种赠序,为临别赠言一类的文体。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要和书序严格区别开来。

2.写作背景

修禊,古代的一种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也称“春禊”。据说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风和日丽,天清气朗,王羲之与当时的名人谢安、孙绰等41人在山阴兰亭畅饮欢歌,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他们借“修禊”之名而举行的一次诗会吧。名人雅士,融融欢聚,曲水流觞,低吟浅唱,好不惬意。王羲之面对高朋挚友,挥笔泼墨,写下了“绝代无双”、书文皆美的序文。

3、知识拓展

(1)东床——东晋名相王导是王羲之的叔父,刘禹锡《乌衣巷》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中的王即指王导的家族。《晋书。王羲之传》载“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王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郗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后因称女婿为“东床”,也称“坦腹”。

(2)《兰亭序》帖——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书法。千方百计得到《兰亭序》帖后,爱不释手,常常“朝夕观览”。贞观十年,让冯承素、虞世南、禇遂良等人摹拓十本,以赏近臣。死后将其真迹作为陪葬品带进了昭陵。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次真迹一等的唐摹本。唐摹本中以冯承素临摹最为逼真,较有影响。因帖前后印有唐中宗李显年号“神龙”个半印,故又称为“神龙本”。

(3)“死生亦大矣”语出《庄子。德充符》“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大意是道是主宰万物的,它不会随外物(包括人的生死)而变化。

(4)“一死生”“齐彭觞”不是庄子的原话。庄子原话是“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自蕲(祈)生乎?”“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均见《庄子。齐物论》)

(5)滥觞——本文有“引以为流觞曲水”句。我国古代有流觞而饮,吟诗歌赋之雅俗。江河发源处水流浅小,仅能浮起酒杯。《荀子。子道》“昔者江出于崏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后以此来比喻事物的开始。如楚辞中的谣歌可以看作是我国五言诗的滥觞。

(6)涉及成语

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

9 赤壁赋

【课文简介】

《赤壁赋》选自苏轼的《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一,这篇散文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

一、基础字词

1、识记字音

窈窕(yǎo)(tiǎo)棹(zhào)扣舷(xián)袅袅(niǎo)酾(shī)酒横槊(shuò)匏(páo)尊相与枕藉(jia)嫠(lí)妇愀(qiǎo)然山川相缪(liáo)舳舻(zhú)(lú)蜉蝣(fú)(yóu)

2、虚词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

(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

(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

(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

(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

(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

(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

(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

3、实词

(1)通假字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②山川相繆(通“缭”,环绕)

③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

④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

①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②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③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

④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⑤倚歌而和之

古义循,依。

(3)一词多义

①东 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b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

②望 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③下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④如 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b如怨如慕(副词,像)

⑤歌 a扣舷而歌之(动词,唱)

b歌曰(名词歌词)

c倚歌而和之(名词曲调)

⑥长 a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b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4)词类活用

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

②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③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④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⑤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⑥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⑦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⑧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⑨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⑩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4、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介词结构后置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相与枕藉乎舟中

(4)定语后置

纵一苇之所知,凌万顷之茫然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5)谓语前置

渺渺兮予怀。

(6)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7)宾语前置

何为其然也?

而又何羡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