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小学阶段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小学阶段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小学阶段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小学阶段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小学阶段如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重点为计算机教学,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并将逐步改变人类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全球化进一步加快,信息革命几乎冲击了所有领域。现在正步入信息社会,如何让学生掌握以信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确保信息技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能够发挥应有作用,就必须探索出适合本学科教学的方法,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电脑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阶段如何进行电脑教学:

一、培养兴趣,以“趣”促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小学电脑教学应从兴趣入手,小学生年龄较小,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弱。我们看到许多学生在上他们认为比较难学的课时,会感到非常紧张,况且许多电脑概念连成人尚难以理解,所以,我们不能让孩子很小就感到学习的压力。如果强迫孩子学习一些深奥、难以理解的理论,无异于对牛弹琴,往往容易扼杀儿童的天性,使他们对电脑产生畏惧、反感的心理。倒不如由“趣”入手,利用他们对各种事物均有好奇心,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可塑性强的特点,让他们在娱乐、游戏、学习中接触电脑,逐渐使其产生好感,发生兴趣,让他们觉得电脑确实是自己的好朋友、好帮手、好老师,自己喜欢与电脑打交道。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电脑的关键,兴趣决定了小学电脑教学的效果好坏,小学电脑教学中应始终抓住一个“趣”字,在“趣”字上做文章,随时注意激发、保护学生的兴趣,让它至始至终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学生学习、使用电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给学生上第一节电脑课时,先不急着介绍电脑知识,而是有意识地让学生听电脑演奏的音乐,电脑播放的电影、动画,向他们介绍各种有趣的电脑游戏,然后放手让他们自己自由地玩各种各样的学习、娱乐游戏,接着播放“儿童学电脑”教学光盘。利用了教学光盘中浅显易懂的语言,直观形象的信息彩色图片和生动活泼的卡通动画,详细又完整地介绍了电脑的用途,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电脑的巨大作用,激起了学生学习电脑知识的欲望。

二、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电脑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电脑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随笔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随笔 思茅三小刀荣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加快在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效益,对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下面就谈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计算机练习中,不可避免的有些学生会做一些不应该做的操作,例如玩游戏。Windows中自带的小游戏足以吸引他们。当然这个教师不应提倡,但是否应该严厉批评或采取惩罚性措施,我觉得也没必要,事实上,他们能把游戏从Windows的备份文件中安装出来,已经经过了一番探索而且具备了添加Windows组件的能力。为了避开教师的眼睛,学生经常在教师不注意时玩游戏,当教师靠近时,他们会最小化或关掉程序,切换到其他界面,而在许多时候,手忙脚乱,不是鼠标点不中按钮就是窗口标题栏缩进屏幕顶部无法关闭被发现。这时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应有的教育外,还可以将计就计,教会他们用“Alt+F4”组合键或在任务栏上右击窗口按钮关闭,还可以介绍用“Alt+Tab”键进行界面切换。我想这几项操作学生的印象会非常深刻。当然我们并不是鼓励

学生偷着打游戏,不必特别担心这个问题,只须在学生练习时增加巡视频率,就可大大减少其概率。只是通过这样一个实际存在的情况,在解决的过程中让学生回到书本知识,对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有一定的效果。在宽容中的情境中教学,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高涨。 二、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加上有的学生因为顾及到自己的语文、数学等成绩的不理想,总会存在着担心、畏惧等心理倾向,部分胆小的学生因此产生压力,要使全体学生均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就必须鼓励诱导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学期的指法时,我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自尊感,组织学生操作比赛,课堂学习气氛既活跃又充满竞争性。我让学生通过指法软件进行练习,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还进行了指法和指法游戏的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练习,紧扣学生心弦,使他们玩中练,练中学。下课后,有的学生还说:“下节课我一定要超过他……”更有学生说:“老师,我要和你比……”对操作不理想的人,我解决的办法因人而异,有时我个别指导,有时让“小老师”指导,还有时让他观看其他同学的精彩表演,耳染目濡,当听到老师鼓励赞扬的话语,他们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三、注重自主实践,品尝学习的乐趣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通过系统地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虽然现在我校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已全面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但是,如果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照搬传统学科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就很难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它已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当今社会的各种领域,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信息媒体,多媒体电化教学的应用,Internet互联网等,无一不是通过计算机这个载体。人类已跨入21世纪,信息社会如潮水源源流入我们的生活。信息技术的融入是一项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拓宽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新和巧,从而将学生引入到新的理念上来。为此,如何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如何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作为一名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在广泛借鉴相关学科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对小学信息学科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探索。 一、知识DIY 拓展视野

学生自学是通过自己学习教材和其它一些课外书籍来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它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读书习惯,扩展知识面必不可少的途径。自学时阅读教材,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自由调整学习速度,实现个别教学。例如,键盘指法训练是一项机械、枯燥的教学内容,作为一项“一朝学会终身受益”的基本技能,不学又不行,如何进行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创设一种愉快的环境,让学生从“要我练”变为“我要练”,在练习的过程中学到知识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首先对照实物让学生认识键盘,并利用大屏幕投影仪讲解键位及指法要求,接下来进行键盘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利用金山打字软件中的“青蛙过河”、“打地鼠”、“警察抓小偷”等一些闯关游戏,让他们按指法、键位、字母的相互关系去练习,通过几次游戏,学生很快就能记住指法与键位,然后马上进入实际训练。它即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又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更能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技能。 二、任务驱动点燃智慧 任务是我们将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合成一系列的“学习实践”。通过任务驱动来调动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学习心理情绪。在设计“任务”时应具体考虑怎样组织学生进行任务完成和小组协作的形式、怎样根据教材将所学的知识点设计成有层次的、个性化学习知识任务,并根据知识点来设计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锻炼思维。任务的设计要紧紧联系他们的周围实际生活,联系他们的学习,要体现任务的实践性、趣味性、人文性。上课时要预想学生的心理,早早的假设,使得任务完成的更加完美。 现在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在介绍软件时,大部分是结合实际例子,配合软件窗口以及彩色插图,注重了步骤的阐述,每一步叙述的都很清楚。学生当中有一部分同学家中有电脑,他们热衷于对计算机的兴趣,提前在家练习,再上课时,这部分同学对教材就比较熟悉。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教学方法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教学方法 一、学科特点 根据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来分析,基于信息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有如下几方面: 1.发展性特点。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均取得了不少突破性的成就,开辟了许多新的领域,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这就使得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由于各地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配备及教师水平与学生的素质等条件差别较大,但不管条件差别有多大,我们都应该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角度出发,选取《信息技术课程》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因为越是基础的东西越具有普适性和迁移性,也就越适应于中小学的素质教育。 2.综合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中小学其它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比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哲学、美学、文学……等等,这就是说,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本来就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所谓计算机学科性,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从这一特点出发,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发展的状况,我们应该淡化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性”,强调它的综合性。特别是小学阶段,主要是用计算机,而不是学计算机,是以计算机为工具,与其它学科或活动整合在一起,其综合性非常强。 3.应用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这样一种的教学氛围: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既包括课内也包括课外)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计算机,学生只有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才能学好计算机。 4.工具性特点。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是一般的工具,而是“人类通用的智力工具”,所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具有工具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严格执行“加强基础,淡化语言,注重应用,强化实践”的指导思想。 5.实验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离不开实验的学科。它的创立和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操作。同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必须突出实验性的特点。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性质决定了它不能离开上机实验,上机实验操作直接关系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发展水平和教学水平。 6.趣味性特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趣味性,无论在哪个年级,无论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都应该重视挖掘和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重视激发、培养和引导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现代化,教学方法、课堂结构高效化,教学手段多样化,学法指导经常化,能力培养始终化是新时期给我们计算机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常有如下几种: 1、愉快式教学法。众所周知,指法训练是一项机械、枯燥的教学内容,可作为一项“一朝学会终身受益”的基本技能,不学又不行,如何进行教学呢?创设一种愉快的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练中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2、分解任务法。中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教师的授课时间一长,往往注意力就分散了。在备课时,将课程分解成若干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再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每次课讲解一个模块的一个知识点,马上动手进行训练,以增强趣味性,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例如:一节课先安排3分钟的英文指法训练,接着安排5分钟的艺术字的制作内容讲解,10分钟的制作艺术字的实践训练。再安排10分钟的创作比赛,5分钟的评一评,看谁学得好、做得对。最后的几分钟时间,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生动形象地讲解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设置几个小问题,留待下次课前抢答,对每一个知识点,每一次讲得虽少,但日子久了,积少成多,知识的聚集就越来越多。 3、任务驱动法。把教学内容设计在一个个实际任务中,教学过程变成教师带领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实际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习惯,运用所学知识,为生活、学习实践提供有力支撑,将信息技术知识作为今后学习、生活的一种方式、一种思维。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浅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根据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功能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弘扬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动精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给学生足够的活动空间,使其在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因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1.根据实际,设计课堂教学 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我们学校的学生基本来自农村,很少有人接触过计算机,刚开始学习时,我反复地对学生进行基础教育,包括:开机、关机、窗口和桌面介绍与操作,不断地进行强化练习。 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的是助手、

指导者角色,为学生创造发现式学习环境,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由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式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信息技术课中,老师同样应该渗透其他学科的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各方面能力。我在每一个班级里面都选出若干名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学生,组成一个辅导小组,在每次上机的时候由他们负责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这样既提高了总体成绩,又使他们获益不少。例如,在讲到“动画”这一知识时,我在讲解完知识点以后,要求大家制作一个电子版的贺年卡,要有动画、声音、文字和图像。一周之后,学生交上来的作品深深地触动了我,闪烁的大红灯笼、滚动的字幕、调皮的年画娃娃……这就是开放性学习的成果。 2.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信息获取的能力。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或者亲自调查、参观等,收集所需要的信息。 (2)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够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断它们的可信度,然后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 (3)信息加工的能力。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

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的探究

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的探究 如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信息化已经为世界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信息技术一旦与某领域融合,便对该领域的发展速度产生历史的变革。各行各业对计算机这一重要信息工具越来越依赖。“少年智则国智”,现在的年轻一代若干年后将成为建设现代化科技强国的骨干力量。因此,如何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到信息技术知识、培养信息素养,提高信息分析处理能力,能够在步入社会后,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将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直接面对的问题,也是信息技术教师在教书育人领域上进行探究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深入,其课堂教学从不规范到基本规范,教学方法从无到有,教学模式从借用其它学科的教学模式逐渐过渡到具有信息技术学科特色的教学模式。从事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几年,以信息技术的课程目标为依据,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根据平时教学的总结,归纳出以下六种可以运用的教学方法供大家交流。 1、传统讲解法传统讲解法就是教师对知识进行系统地讲解。它作为一种最常用、最古老的教学方法,同样适合新兴的信息技术学科,这种教学方法主要运用于信息技术常识性的知识教学,它不用借助其它教学设备就能完成教学过程,如教学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和病毒预防以及计算机的用途、网络道德等。这种教学方法也同样适用于计算机操作性知识的原理讲解和操作步骤的讲解,如: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汉字输入法分析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语言

要注意“生动”、“形象”,防止照本宣科,对教材的内容必须深加工,这样教师才能教的轻松,学生听得愉快,记得牢固。 2、广播演示法广播演示法就是教师利用网络演示软件操作如远志、苏亚星等软件,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的过程,如画图、WORD、POWERPOINT等应用软件的启动、退出、操作界面的介绍、各种编辑操作等,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一种重要而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直接了解各种应用软件的功能用操作方法,这种方法不但可以用在讲解新课,也可用于总结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作品评价。只要教师组织一些新颖的导入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利于让学生同步进入教学过程,防止个别学生在做其它操作,达到全班学生的学习能与教师的授课内容同步。 3、分层合作学习法“分层”实质上是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实现个别化教学的一种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对学习材料、学习方法、达到目标的程度和达到目标的期限有灵活选择的机会和余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以及教学方法的确定都可以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的高低应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在学习效率不同,学习内容的容量也应有多少不同。针对学生认知能力,在自学、讨论、练习上也有不同的要求。教学目标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之一。目标分层就是将传统教学中统得过死的划一的教学目标,改为可由学生选择的弹性目标。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允许由学生来进行选择,就决定学生“人人有事可做”、“人人有兴趣学”。教师的任务从主要是讲解和讲授,转化到主要是指导学生学习,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给予个别辅导。学习方式也从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转化到主要是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分小组学习是“分层”教学比较可行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

小学信息技术论文用新理念构建小学信息技术的“新课堂”内容提要: 本文从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出发,指出要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需在新的教育理念支撑下,构建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新课堂”。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专职计算机教师,应带头转变原有的工作方式,认识到自己不只是一个只知“教书”的匠人,而应是拥有现代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在阐述“新课堂”构建的意义的同时,着重探讨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新课堂”构建的理念与教师角色的转换。 关键词 新理念小学信息技术新课堂 当代最著名的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教授(Negroponte)在他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曾讲述了这样一个虚拟的故事:“一个19世纪中叶的外科医生神奇地穿过时间隧道来到了一间现代的手术室。所有这一切对他而言都全然陌生。……现代科技已经完全改变了外科医学的面貌。但是,另一位19世纪的教师也搭乘同一辆时光机器到了现代化的教室,那么除了课程内容有一些细枝末节的变动外,他可以立刻从他20世纪末叶的同行那里接手教起。因为,我们今天的教学方式和150年前相比,几乎没有什么根本的变化,在技术手段的运用上,也差不多停留在同样的水平上。”桑新民教授也曾谈到:“造成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悲惨命运”的主要原因不在技术本身,而在技术之外。” 我国的计算机普及教育起步较晚,特别是小学计算机教学,直到90年代中期才形成了一定的教学体系。尽管已经把学科名称由“计算机”更名为“信息技术”,且已经成为课程设置中的一门必修课,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地千差万别,大部分学生学会的也只是对计算机本身的操作,只有小部分的学生会把计算机作为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应用到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尽管已经对学科整合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便不少专职计算机教师仅仅是对课题研究感兴趣,信息技术的教学多数还仅仅局限于自身学科的教与学上。如何彻底改变目前传统学科教学与计算机教学分道而行、难以维系的窘境,如何使现有的信息技术课堂挥发新的生机,将成为我们广大专职计算机教师共同探究的新课题。 一、学习新课标树立新理念拓深新思维构建新课堂 古人云: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展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改革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意见也提出: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多样化。要实现这些改革目标,我认为关键在于更新理念,与时俱进。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发展,教师不仅要考虑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且思考为什么教的问题。要让学生学有用的信息技术,必须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切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同时,也要认识到推行信息技术整合是以其小学充足的基础设施以及师生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前提。反之,如果脱离我国国情和各地实际情况,试图跨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技术必修课为主要特征)的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盲目鼓吹信息技术整合,甚至取消信息技术必修课提前推行彻底的信息技术整合,则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将成为"空中楼阁",势必对我国小学信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邓小平指出:“信息技术要从娃娃抓起”,搞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是当今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作为一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虚心请教前辈,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收获颇丰。现在就让我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一些心得吧!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真知的源泉。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时,刚开始兴趣较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难度的逐渐加深,知难而退的现象将会出现,再加上有些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如果不注意培养他们学习电脑的兴趣,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很快下降。那么,如何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呢? 1、巧用游戏,激发兴趣。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个特点,能够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的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比如,在教学指法练习时,学生既要保证指法准确,又要按规定的姿势使用手指,再加上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如键盘字母排列、键盘功能等又要求学生熟记硬背,不但学生学起来提不起精神,老师教起来也感觉很费劲。这时,我找来了《趣味指法》、《金山打字通》、《青蛙过河》等几款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教学软件。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看到屏幕上持续跳出的字母,就快速地在键盘上寻找,努力提升自己的输入准确率和速度。而电脑游戏就象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当他们完成得不理想时就会安慰他们“努力呀”、“加油哦”;当学生速度快,准确率高了,就会送上“好样的”、“太棒了”等等话语,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这时老师再来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些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他们甚至会向老师提出挑战,要和老师来场比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电脑游戏是通往电脑世界的捷径”这句话的含义。 2、搞好师生关系,巩固学习兴趣。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感到哪位任课教师更平易近人,教学指导更有耐心,更愿意倾听学生、和学生交流,更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他和这位老师的关系就更好些,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就更高些,自然效果也好些,反之亦然。在我看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展开好本学科的教学工作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针对差异,因材施教。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高学生信息学习能力 前童小学童晶晶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信息交 互的状态,可以说没有人能在没有信息的生活中生存,信息已经不单 单是一种带有意义的符号,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是社会不 断进步的驱动力,同时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因此, 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广泛地运用到,在小学的信息教学工作中,应不断 创新发展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达到信息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计划,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针对这一特征,作为 教师应及时调整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为原则,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 以通过各种主题活动,如电子板报评比活动、电子小刊物评比活动, 让学生在积极上进的环境中制作自己所感兴趣的电子板报、电子刊物, 不仅提高了小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和求知的 能力。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更新原有的教学计划,在出 色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多进行信息教学的革新,增加学生的新鲜感,从而更好地完成信息教学的任务。 二、加大信息教学的实践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的任务是让小学生掌握获取、传 输、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计算机作为信息传导中最重要的平台和媒介,让小学生能够及早地掌握其基本的技能和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计算机作为一种电子产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程序性,一般情况下,以严密的教学教程和技术要领为教学重点,但是小学生的具象思维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应该以实践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只需对学生进行要领的点透,而着重对其进行实践上机的指导,让小学生在亲身接触计算机的过程中,了解并熟悉信息接收、传导的操作方式和流程,使其较为轻松地掌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操作要领。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作为一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教学思路,拓展教学领域,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将学习活动讨论、信息技术学习征文、“我与信息技术”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活动纳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自由发言、展现自己,畅谈自己在信息技术学习中所收获的一些小知识、小窍门或小故事,通过与同学们的共同分享与讨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先进的同学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还可以有效地激励和帮助后进同学,让其在不知不觉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尽快地加入到先进同学的行列,有利于在全班营造出一种“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强化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 1、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意。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2、创设情景,积极学习。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利用媒体来创设、优化教学场景,借助美好的事物的演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情景中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既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又为学生指明了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东光县南霞口镇段庄小学田伟 人类已跨入21世纪,信息社会已经来临,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信息的获取、转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随着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深入,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在中小学进一步开展计算机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一项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素质教育。为此,如何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我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小学信息技术课基本以应用为主,包括基本技能操作(掌握键盘鼠标操作,了解操作系统windows的基本用法,上网搜索资料等)和一些日常应用很广的应用软件(windows中自带的画图软件,金山画王软件,office系列中的word、PowerPoint和FrontPage软件等)操作。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这门工具课的学习,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努力拓展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得新、想得巧,从而将学生引入创新学习的境界。为此,如何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如何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采用了几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总体上可以归纳为八个方面: 1、初识计算机,让学生重视操作规程 在学生初识计算机时,让学生们意识到认识计算机是一种文化,动态地看待信息技术知识及其重要性,是信息技术教育的良好开端。 计算机是一种精密的设备,需要学生们的规范使用和护理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如何让学生们正确地使用计算机并对其进行护理呢?这就需将有关计算机的简单组成及原理,基本性能及操作规程,和其它注意事项向学生认真介绍,并要求作为信息课的基本技能来掌握。以前,我所在学校也曾发生过此类事情。 A、学生乱敲打键盘,造成按键失灵。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常遇到的问题与策略文档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遇到的问题与策略 问题(一):在同一个班级里,信息技术知识水平有很大的差异;而且上机课的难于管理。 解决策略:小组合作,分组教学。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它与传统的课程有着很大的不同,正如陈至立部长指出:“我们万万不能把信息技术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那将窒息们的创新精神。”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 将信息技术教育的每一堂课真正转变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金土地。 目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已被列为必修课。如何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上好信息技术课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接下来我就结合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及日常教学实践,提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自己的经验谈谈粗浅认识: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 1.涉及内容的综合性。与其他课程比较,信息技术课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学科,涉及知识与领域广。为了能更好地上好信息技术课,作为,需要“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知识。

2.教学内容的发展性。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是硬件领域还是软件领域都在不断创新。这就使得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必须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需要。 3.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可操作性。信息技术学科有很大一部分应用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可操作性,充分、有效的上机操作是学好这一学科前提。 4.教学过程的协作性、自主性。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十分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的,尤其是协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协作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参与小的群体和整个班级讨论,与他人共同迎接挑战、完成任务;自学能力则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学内容和已有学习手段,学习和探索新知识。 5.注重能力培养。信息技术学科要求学生为了达到各种目的,能够利用一系列信息资源和信息与通讯技术工具去发现、分析、综合、呈现信息,能够寻找和收集相关信息,整理、分类、排序、比较和对比信息,分析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 不难看出,要想上好信息技术课,决不只是会操作计算机那么简单。 我这里提到的分组强调的是“异质组合”,所谓异质组合是指将全班学生依照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小组4-8人)。由于小组学习介于班集体教学和个别学习之间,所以较容易发挥集体学习和个别学习的长处,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更是贴近生活。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普及,信息技术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当下的社会也逐渐进入到信息时代,对信息人才的素养要求越来越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为教学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促进了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的发展和变革,同时也为开发、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信息技术搭建活动平台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多媒体信息技术,该技术能够为广大学生提供一种虚拟的、适应性、感观的以及诱导性的学习环境,构建出诱导、激发以及强化学生多元智能培养的高效活动平台。学生在这个高效活动平台中,根据自身的不同优势智能,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广大学生能够在多媒体网络技术构建出的高效活动平台中,各种智能活动能够得以开展,各种活动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培養。各种智能活动获得了按需所求和自得其乐的效果。对于那些语言文字智能比较发达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选择到文字的世界里飞翔。学生也可以选择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方式和内容,比如,研究词的起源、接触外国口语、写作诗歌和散文作品等,也可以伙伴之间开展词汇含义的讨论。对于其他智能,比如自然观察智能,他们可以参加网上的虚拟实验,将获得很大收益。 二、结合教材数培养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由于各方面原因,在信息技术学习上存在看一定的差异性。对于学生的这种差异,信息技术教师一定给与充分的重视,而且要对此有正确的认识,要懂得结合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效本的提高。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不论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在作业布置中都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更给学生平等的学习机会,以充分调动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极性,让所有学生能够有所提高。尤其对于后进生,教师要特别关注,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和关爱,只有他们在学习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形式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形式 【摘要】:正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指依据学科教学目标,应用科学的方法和相应的手段,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及其综合结果作出科学判定,或对课堂教学行为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是为教师和与教学有关的方面提供教学状况的信息,旨在为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可靠依据,使教学按照一定的方向或水平有序地到达既定的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行为教学过程课堂教学 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下面本人就谈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重视课堂导入,体现信息生活化 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正确处理课堂导入,可以创设学习情境,沟通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能使学生主动学习新知.教师在设计导入过程中不仅要强调目的性,针对性,趣味性,艺术性,启发性,直观性,还应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强调信息技术的生活化. "信息技术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信息技术"是新课程理念之一.小学生学习的信息技术是生活中的信息技术,是学生自己的信息技术.例如我在上《一份邀请书》一课时,结合学生平时喜欢的一学年一次得野炊问题,让学生写一份通告,写好通告后就发布在学校网站中,从而实现学生现实中的需求,学生的积极性就激发了.他们根据以前所学电脑知识,说出了用Word,画图软件等来设计通告,教师在学生极强的学习欲望中提出了新的软件来制作通告,并展示用此软件制作通告的优点.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生活中的事例来导入,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信息技术知识的密切联系,变传统的"纯技术教育"为"信息化教育",使信息技术课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让学生明白不是为了技术而学,而是为了生活中的使用而学. 二、研究学生,做好课前预设 信息技术课不像其它学科课程,特别是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它有着多变性、灵活性,所以在上课之间一定要做好恰当的准备和预设,这比较关键。首先要深入研究学生,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课前准备工作的第一个重点就是了解学生、研究学生。这种了解和研究不能只停留在一个年龄段、一个年级所具有的共性上,而要深入到所教班级里每个学生差异以及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唯有深入研究学生,才能确立符合学生心智水平、科学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恰当地选择学习内容,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让学生感兴趣并乐于参与的学习活动。其次研究学习内容,明确目标,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教材,教师不能生搬硬套教材上的内容,更不能把教材当做唯一的依据。我们要在深入研究学生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依据课程标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深入研究学习内容,确定哪些内容是学生已经掌握的,掌握到什么程度;哪些内容是需要学习的,学习到什么程度;哪些内容是需要补充的,补充到什么程度;哪些内容需要先放一放;哪些内容需要提前讲。最终,确定符合学生需求的学习内容。 三、游戏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它促使学生追求知识,探索科学的奥妙。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叶圣陶先生认为,要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就要“一使需之切”“一使乐其业”。教师能“寓教于乐”,善于运用生动形象、具体鲜明,准确精练、妙趣典雅的语言进行教学,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依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或几个游戏的情境,以此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强烈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最佳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例如:计算游戏、拼图、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复习资料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复习资料 第一章 1.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特点: 1)综合性2)独立性3)实践性4)发展性5)创新性 2.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2)理论研究法3)实践研究法4)比较研究法5)三论研究法6)协同研究法 第二章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生学习和合作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 础 2.小学,初中,高中各自教学目标? 第三章 1.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特点: 1)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性2)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验性3)信息技术课程的灵活性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认知因素 认知因素是决定学习效率和学习结果的直接因素,影响学习的认知因素主要有:已有知识经验,智力发展水平,智力活动方式和认知结构的特征.因此,在教学中应把改善学生的认知因素作为主要目标,使学生会学,善学, 爱学. 3.中小学信息课教学特点: 1)现代性特点2)实践性特点3)工具性特点4)应用性特点5)文化性特点 4.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老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原则3)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4)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5)发展性与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6)量力性与尽力性相结合的原则7)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章 1.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一定的教学工具和手段,教与 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发展性和可补偿性. 2.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自觉指导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有多种具体的方式:讲述.讲解.讲演.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材,掌握教材是教师较好运用讲授法的关 键.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情境性问题悬念法 现代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那就必须让学生面临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联系起来,让他们直接面对各种现实问题,让每个学生经历将来会成为他们的真正问题的情境。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情境性问题悬念法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新的教学内容,设计安排一个或几个相关的现实问题的情境,其中蕴含了与学习有关的问题悬念,以此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对新内容的强烈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最佳的学习状态下进行学习,比如,在教文字处理系统Word 2000时,可先给学生每人一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样稿,然后让他们想办法如何实现样稿中的模式。如果想改动样稿中的某模式,又如何操作。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述样稿的实现方法与步骤。 二、形象比拟法 限于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知识水平,信息技术课程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教师应有能力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将难懂的理论用现实中易理解的事物形象化。这需要教师多钻研教材教法,在教学中巧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使学生容易接受。 比如在讲Windows 98文件管理中的文件名、扩展名、文件目录结构等概念时,学生很难理解,教师若照本宣读,学生就难以接受,而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用外国人的取名比拟文件名与扩展名,一棵树的结构比拟文件目录结构等,学生会感到所学内容与生活是接近的,理解起来相对容易。 这种用现实生活中大家熟悉的事物,对问题进行说明,以达到加深印象,帮助理解的方法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但在教学中要注意两点:一是比拟的两种事物在某一方面要相似,其他方面则未必相似,不可将二者混为一谈;二是所打比方一定要贴切,否则容易产生误导。 三、直观演示法 在教学中,直观演示可使学生对所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有感性认识,他们就能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概念、原理、规律等基础知识。通过演示,还可以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有条件的学校,硬件上应能保证教学需要,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投影仪等是上好信息技术课程的硬件保证。在多媒体教室,教师可以很方便地采用演示法,使学生能看到教学内容,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知识。 为了提高演示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由于学生不习惯长时间看计算机屏幕或投影屏幕,容易引起注意力不集中;二是演示法要配合讲授法一起使用;三是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演示对象的主要特征、主要方面或事物的发展过程,要重视演示的适时性;四是应选择那些用演示比用语言表达更容易使学生领会的内容,同一内容多次演示是不必要的,演示要注意引导学生抽象思维,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操作实践法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操作实践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等器材,对某一问题反复实践,或某一动作反复地进行,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或习惯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及独立动手操作的能力。操作实践法的运用通常有两种形式: 1.课堂练习。比如写命令的练习,建立自动自理文件的练习,编写程序的练习。 2.上机实践。操作实践法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更多的是在机房操作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