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论唐代文人的诗酒精神文献综述

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07级2班姓名:赵洋甲指导教师:冯利华

本文探讨的主题是唐代文人的诗酒精神,主要内容是提炼出唐代文人饮酒诗所包含的诗酒精神内涵。对诗酒精神的提炼,有利于我们更进一步的感受唐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和思想。诗酒联袂,寄意遣怀,既是文学史上的千秋佳话,也是酒文化窥测的不变传统。这个传统是从陶潜“寄酒为迹”开始的,对后世追求人性自由的文人们的心灵感受以及他们的社会生活与吟酒作诗产生极为深远的潜在影响。“诗寄情、酒遣愁”,浪漫酒兴催生文学艺术佳作的情结。

本人搜集资料时主要通过学校的图书馆和网络期刊,对唐诗文集、以饮酒为题材的作品和对唐代具有代表性的文人及其作品的一系列研究论文进行搜集。网络期刊资料库主要选择的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在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搜索时,选择“主题”检索项,检索词为“唐代饮酒诗”进行搜索,共搜索到相关论文的篇目为813篇,对自己的论文有直接参考价值的有11篇,有许多的观点都不谋而合,这些研究论文对本人的论文创作有了很大的帮助。

“酒是水质的诗,诗是心酿的酒”。酒是一种物质性和生命性的东西,他真正激发的是我们的生命精神,唤起的是我们心灵的声音。而诗是天地之心,是精神性和艺术性的。生命精神经过诗心的点化,诗意的提升,诗情的催发,而进入一个别有天地非人间的生命诗境。

中国酒文化与中华文明一样源远流长,至此对古代饮酒诗的研究已有很多,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大都是分散地论述中国古代文人与酒的关系以及酒诗中的审美意蕴。根据学校图书馆现有资料、中国期刊网及网上资料综合来看,对唐代饮酒诗歌系列进行研究的文章比较多,大致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对诗与酒之间的关系方面研究较多。纵观中华文化,诗与酒一直都是一对孪生兄弟,仅唐一代就有6000多首咏酒及与酒有关的诗,酒是促进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因素。高建新的《中国古代文人与酒之关系略论》,论述了酒对于中国古代文人浇愁、销愁、化解胸中块垒和激发了他们的豪情、豪性的作用以及酒之醉境与艺术创造和虚静状态有相通或相似之处。他以丰富的历史材料为依据,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对中国古代文人与酒的关系作了一个笼统的概括,以酒对

人的作用为线索,酒浇愁——纵酒佯狂——对酒当歌——酒激壮志——酒启人生,展现的是酒与诗的关系。丁启阵的《中国诗酒关系略论—附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融合》从诗与酒的密切关系说起,展现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而吟酒则是现实生活的内容到分析诗酒关系的类型表明诗和酒的关系不是单一的,而是根据诗人、酒、诗歌的联系情况可以分为四类即:1、诗人—诗——酒,2、酒—诗人—诗,3、诗人—酒—诗,4、酒—诗人—诗。再写到诗酒关系的演进,是由简单到复杂、从相关到相融一步步发展起来的,最后则是对诗酒关系的演进看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融合进行了相关阐述。葛景春的《诗酒风流—试论酒与酒文化精神对唐诗的影响》则是通过酒对唐诗创作的影响—酒精对诗人生理影响的物质层面和酒文化精神对诗人心理影响的精神层面来阐释二者借鉴的关系。表明诗与酒是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酒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及唐代文人的心态的影响既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又如唐燕飞的《诗酒风流—从李白饮酒诗看中国酒文化与诗人创作之联系》主要是从中国酒文化对文人精神世界,创作风格以及创作心态之间的关系和影响以中国文人饮酒的渊源、历史为出发点,通过李白做为典型的代表分析中国酒文化与诗歌创作的相互联系。

2、对中国古代饮酒诗笼统研究较多,未深入各个朝代进行个性分析。前人对中国古代饮酒诗从各个角度进行了探讨,如李裕斌的《中国古代的诗酒情缘论纲》,研究了中国古代文人为何钟情于酒的深刻内涵,诗与酒的复杂情缘如何展现这种诗酒文化。又如张吕的《酒趣诗情景理——论中国古代诗酒文化的审美意蕴》则着重以中国古代的不同时期的文人饮酒代表及其诗歌作为切入点,论述了各个朝代的代表诗人能在醉境中忘怀世俗的得失、感悟生命的意义、追求与自然造化同一的人生境界、实现艺术的审美人生的审美情趣。王炎的《中国古代诗酒情结》通撷采李白、杜甫、苏轼、陆游、李贽等唐宋明清诗作赏析,表达从陶渊明开始的“寄酒为迹”对后世追求人性自由的文人们的心灵感受以及他们的社会生活与吟酒诗作产生过极为深远的潜在影响,诠释浪漫酒兴催生文学艺术佳作的情结。杨艳平的《析中国文学中文人酒文化现象》阐述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文人“饮酒赋诗”的风习,是受同代或是历代士大夫纵酒传统的影响,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酒诗形成了定型化的带带相因的心理定势即:定势一、借酒消愁,以醉避世;定势二、浮生若梦,及时行乐;定势三、鄙视世俗,伸张个性。表

现了作为酒文化载体的历代酒诗所表现出来的文化信息的直接影响。

这些文章笼统地分析了诗与酒、酒与文人的关系,未对各个朝代进行个体或者重点分析。写酒诗作为由物质到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表现的重要内容,唐代文人在经济基础相对繁荣的时代,写酒诗中体现出来的个性特质是无可代替的。

3、对饮酒诗的内涵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却未提炼升华。

酒是一种物质文化,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与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紧密联系着的;诗是一种精神文化,它的产生源于人的精神需要和情感表达。沉醉中的诗人,容易激起亢奋的情绪,使得创作灵感频频出现,这些作品因而具有一种纯艺术的内在美,人们也正是从诗人沉醉的艺术创造心态里品味到饱含生命、人生丰富内涵的审美意识和人的某些本质特征。张宗福的《论唐诗的酒文化内涵》从酒文化的氛围里努力寻找出在唐诗中着力表现唐代酒文化的内容和文人们的丰富、复杂、深刻的情感世界,展现了酒文化促进文学的发展,诗歌反过来表现酒文化,诗人们在创作中又不断丰富和发展酒文化内涵。但并没有指出所发展丰富的具体方向。路开源的《唐代诗歌中的酒文化》论述了唐代文人借酒抒怀,借酒抒情的功用,以友谊之酒、饯别之酒表现酒文化,正是因为酒,唐代诗人的笔下才能山起舞,河唱歌。如刘向斌的《从清酒浊酒意象看唐代诗人的生命情怀》,全文对不同类型的酒对不同诗人创作的影响,重点分析了清酒对李白的道士意识的心灵触碰和杜甫因穷困潦倒而借浊酒来感怀身世、品味孤独,最后说明清酒、浊酒意象寄予着创作主体不同的生命境遇和生命体悟。文章详细深刻,却少了份提炼,那就是无论是浊酒还是清酒,两者都能相同地表现出文人“雅、达、真”人性本质。

前人对唐代文人的诗酒情结和酒诗的审美趣味作了详尽的阐述,但没有提炼出唐代文人为什么饮酒必赋诗的原因,即隐藏在酒和作品里的“雅、达、真”的诗酒精神。本论文将从唐代的饮酒文人出发,以他们的诗歌、词赋为例,剖析他们饮酒诗中所包含的诗酒精神。

从唐代文人的酒诗中包含的积极精神着眼,以之为研究对象,他们用饮酒写诗宣泄情感、摈弃世俗纷扰和功利烦忧的状态,获得精神上的自由。诗人们将自己的欢悦闲逸、感伤惆怅、悲怨愁愤以及忧国忧民、思乡念旧等行行色色的情思尽付于酒,也尽付于诗,从而饱满了生活。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状况,我的创新是在前人零碎谈及中国古代文人饮酒趣味

的基础上,提炼分析总结出隐藏在文人的酒和作品里“雅、达、真”的诗酒精神,且主要的立足点是在唐代文人的饮酒诗上。

参考文献:

[1]赵昌平.《李白诗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王琦.《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7

[3]周汝昌, 萧涤非《唐诗鉴赏》[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4]王士菁.《唐代诗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5]朱炯远毕宝奎陈崇宇《唐诗三百首译注评》[M].沈阳:辽海出版社, 1995

[6]《全唐诗》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5

[7]仇兆鳌《杜诗详注》第四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5

[8]王重民《全唐诗外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5

[9]苏仲翔《李杜诗选》[M]温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

[10]李白《李白集》[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11]刘向斌《从清酒浊酒意象看唐代诗人的生命情怀》[J]榆林:榆林学院学报,2007(1)

[12]高建新《中国古代文人与酒之关系略论》[J]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学报,2000(1)

[13]张吕《酒趣诗情景理——论中国古代诗酒文化的审美意蕴》[J]兵团教育学院,1999(1)

[14]王炎《中国古代的诗酒情结》[J] 中国文化论坛,2001

[15]丁启阵《中国诗酒关系略论—附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融合》[J]中国文化论坛,2004

[16]葛景春《诗酒风流—试论酒与酒文化精神对唐诗的影响》[J]保定:河北大学学报,2002(2)

[17]唐燕飞《诗酒风流—从李白饮酒诗看中国酒文化与诗人创作之联系》[J]贵阳:贵州文史丛刊,2010(2)

[18]李裕斌《中国古代的诗酒情缘论纲》[J]玉溪:玉溪师范学院学报,1998(2)

[19] 杨艳平《析中国文学中文人酒文化现象》[J]长沙: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

[20] 张宗福《论唐诗的酒文化内涵》[J]汶川: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2)

[21] 路开源《唐代诗歌中的酒文化》[J]郑州:文化视点,2007(2)

文献综(00001)

文献综述-飞机

文献综述 08营销(1) Xc08530114 周育挺 一、前言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婚纱摄影是从1992年开始出现在大陆,94年开始就出现了大量的婚纱摄影店,婚纱摄影行业发展迅速,至2007年,才短短的10几年时间,已经由一件奢侈品成为结婚的必需品,类似早期办结婚的三大件,一些婚纱摄影品牌名称也非常有艺术感、时尚、气势,如“雅尚婚纱摄影工作室”“微微新娘” 等。婚纱摄影也随着摄影器材的不断发展,经过了几轮的更新换代,从最早的普通胶片,到120胶片机、到现在千万像素的高端数码相机,相册,相框也随着新花样的出现,逐渐丰富了结婚礼堂、新房里的结婚纪念品。20世纪后,又出现了电子相册,通过视频软件的编辑,把二维的相片放入已经设计好的模板,生成可在VCD、DVD播放的光盘。而近两年,有一家数码设备公司又推出了数码相框,又再此丰富了婚纱摄影的内容。婚纱摄影在风格上也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化:最早生硬的记录,再到时尚唯美、再到贴近生活的写实、个性的情节故事拍摄、场景拍摄、画意风格、等等,厦门倾国倾城婚纱摄影有限公司2007年又推出了漫画婚纱摄影。根据情节拍好相片再进行漫画创作又为婚摄摄影行业推进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进入21世纪,婚纱摄影的竞争主要由产品竞争和价格竞争逐渐转为企业品牌战略的竞争,如何提升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创造属于企业自身的品牌特色,成为婚纱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本项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品牌竞争力的分析,品牌竞争力的构成因素分析,总结出这些因素对提升婚纱企业品牌的竞争力的影响。

二、本土婚纱摄影品牌竞争力提升的研究 一.品牌竞争力的内涵 品牌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有不可替代的差异化能力,是企业所独具的能力,是竞争对手不易甚至是无法模仿的;具有使企业能够持续赢利的能力,更具有获取超额利润的品牌溢价能力;强势品牌竞争力强,有更高的认知品质,企业的品牌产品可比竞争者卖更高的价格,攫取超额利润,这就是品牌的溢价功能。强势品牌具有高知晓和忠诚度,统领企业其它所有竞争能力,是处在核心地位上的能力。是企业长期积淀下来的能力,深深地扎根于企业之中。有持续性和非偶然性的特点;具有延展力,使企业得以扩展。有构建竞争壁垒的能力。 自20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有关竞争力的概念和理论引入中国,很快为理论界和企业界所重视并接受。一时间,"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区域竞争力……"成为了非常热门的话题。世人公认的对竞争力战略系统研究的权威当属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教授。迈克尔?波特以创造性的思维提出了一系列竞争分析的综合方法和技巧,为理解竞争行为和指导竞争行动提出了较为完整的知识框架。但其理论局限于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培育上:波特主要强调成本和差异两方面因素,但这两个因素是属于企业的直接竞争力,事实上企业的竞争力还存在着间接竞争力,如管理、人力资源、技术创新等。 品牌竞争力属于竞争力的范畴,所以研究品牌竞争力可以从分析竞争力着手。美国竞争力委员会主席、摩托罗拉公司董事长兼总裁George M. C. Fish 认为:竞争力是企业较其竞争对手更有能力去创造、获取、应用知识 ——广义地说是技术。该定义认为企业对技术、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力是取得竞争力的根基所在。与该观点类似的有美国哈佛大学的Scott. B. R 及Lodge. C 的看法:竞争力是指企业在与其他企业的公平竞争中,使用人力和资金资源 以使企业保持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两个定义重点突出竞争力的来源和决定要素。

微博传播过程实证研究及效果评估

微博传播过程实证研究及效果评估 南京大学王晓亮、王婷婷、杨宣华 摘要:微博即微型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交流及传播的平台,是一种互联网社交服务。本文围绕微博传播过程,通过抽样,内容分析,甚至问卷调查方法对传播主体,传播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量描述,非参数检验,相关性检验,聚类分析等),并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较活跃传播主体样本进行分类,再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类别进行定量的传播效果评估。研究发现:(1)对微博用户对自发话题和转发议题的文本内容使用较多;(2)对于社会的一些热点,公益,公共新闻,粉丝们会更多地去参与转发,而对于博主原创的内容,粉丝们会更多的去交流即回复;(3)用户(主要指人)发微博内容属性是随机的,而对于那些有针对性机构,所发内容呈现一定聚集性。(4)微博中名人效应依然明显,传播效果和诸多因素有关,按聚类分析分出类中,按照本文定量评估方法D(小s,蔡永康,何炅)传播效果最好。最后基于这些研究提出些微博发展和建1 设展望。 关键字:微博;统计分析;层次分析;效果评估 一、引言 1.微博概况 作为最近几年兴起的一种媒介工具,微博以其片碎化内容,及时性,跨平台特征风靡全球。2006年3月,博客技术先驱blogger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创建的新兴公司Obvious推出了大围脖服务。在最初阶段,这项服务只是用于向好友的手机发送文本信息。后来Twitter被Alexa网页流量统计评定为最受欢迎的50个网络应用之一,成为比较流行的社交网站。国外Twitter的“大红大紫”,令国内有些人终于坐不住了,校内,腾讯微博,新浪微博纷纷起来。2010年国内微博迎来来春天,微博像雨后春笋般崛起,2009年诞生的新浪微博,由于具有大量公众人物用户这一优势,自推出之日起借助名人效应,轻松突破百万用户量。据东方早报3月25日的消息称,新浪微博已成为目前中国用户数最大的微博产品。所以本文就选取国内新浪微博作为实证研究对象。 2.文献综述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广告新发展

摘要 (2) 1 引言 (2) 2 移动互联网理论文献综述 (3) 2.1 国内外对移动互联网的定义 (3) 2.2 移动终端广告的定义 (3) 3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3) 3.1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3) 3.2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4) 4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广告 (4) 4.1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广告特点 (4) 4.2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广告形式 (6) 5 未来的广告动向 (7) 6 总结 (7)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广告新发展 摘要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接收和传播信息的方式。这也使得传统媒体的广告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必须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研究新的广告策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份额,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移动终端用户,这对广告界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本文通过对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广告新特点进行总结,以微信和微博为例来解析移动终端广告的优势和未来发展的方向。有利于企业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快速调整营销策略,不断推动自己的战略转型,这样才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掌握主导权。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广告形式企业发展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完善和我国移动终端企业技术的创新,大量智能手机推向市场,降低了移动智能终端的使用门槛,更多的普通手机用户转化为智能终端用户。我们生活的世界早已从传统互联网时代悄无声息地过度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终端的覆盖程度、影响广度已经和电视、互联网在同一量级,并远远超过了报纸、杂志、广播、户外等传统媒介。这也标志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将要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而广告因其强调传播力的特点,注定要与新的科学技术联系在一起,这也意味着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广告形式将发生新的变化。 2009年,国家工信部正式向几家移动互联网运营商颁布了3G牌照。此后,随着国家对3G的大力推广,以及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据巨流无线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移动网民对通过移动终端上网的依赖性较强,近80%的移动网民每天至少使用移动终端上网一次,典型用户每天接触手机120-150次,媒体伴随时间超过15小时。移动终端的普及大大提高了网民的上网体验,完成了从“碎片时间垃圾化”到“碎片时间黄金化”的转变,实现了碎片时间的有效利用。 广告的未来发展将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改变与受众沟通的方式,企业只有积极主动的拥抱互联网这片大海,改变传统广告形式,才能用最低的成本创造最有效的广告效益。

从成员中心性探究虚拟社会网络中成员传播力的形成机制

Emergence and Transfer of Wealth 财富涌现与流转, 2014, 4, 49-55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4 in Hans. https://www.sodocs.net/doc/c28271377.html,/journal/etw https://www.sodocs.net/doc/c28271377.html,/10.12677/etw.2014.44007 A Study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Dissemination Force in Virtual Social Network from the Angle of Node Centrality Peixiang Sun, Jie Peng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 Wuhan University, Wuhan Email: spxsunshine@https://www.sodocs.net/doc/c28271377.html, Received: Dec. 3rd, 2014; revised: Dec. 20th, 2014; accepted: Dec. 20th,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sodocs.net/doc/c28271377.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dissemination force and the influence models of nodes’ network centrality in the virtual social network. Combining the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nd Tobit regression, we find that: 1) both a node’s degree centrality and betweenness centrality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its dissemination force; 2) the closeness centrality didn’t. For theory contribution, we have a clever understand of the source of member’ dissemination force and the various influence models of different node centralities in virtual social network. For practice con-tribution, different kinds of opinion leaders can be distinguish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entrali-ties in a more accurate way, so that we can make a more effective use of their dissemination force in network marketing. Keywords Virtual Social Network, Node Centrality, Dissemination Force, Opinion Leaders, Network Marketing 从成员中心性探究虚拟社会网络中 成员传播力的形成机制 孙培翔,彭捷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

BIM,VR在工程中的运用文献综述

BIM,VR在工程中的运用文献综述 王垚霁 (北京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160310) 摘要:BIM在大数据时代作为一种3D数字技术,利用模拟技术建立所有建筑项目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加以数据模型计算,把建筑工程量并与建筑工程价直观展现出来并完美融合实现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的高精度计算是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大大提高,对整个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有很强的指导作用。VR技术,利用虚拟现实把人带入一个完全由人类设计的场景中,直接把设计的建筑物真实的摆放在眼前、直接实现其价值。对于科技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过程中的各种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将会对我国建筑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BIM ;工程造价;VR 前言: BIM在国内的翻译为:建筑信息模型,它的英文全称是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的概念最早由美国乔治亚技术学院建筑与计算机专业的查克-伊斯曼博士在30年前提出:“建筑信息模型集成了所有的几何模型信息、功能要求及构件性能,利用一个单独的建筑模型涵盖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内的所有信息,包括过程信息,如施工进度、建造过程、维护管理过程等。”国际标准组织设施信息委员会对BIM 的定义是:“建筑信息模型,是在开放的工业标准下对设施的物理和功能特性及其相关的项目生命周期信息的可计算或运算的形式表现,与建筑信息模型相关的所有信息组织在一个连续的应用程序中,并允许进行获取、修改等操作。”而近年来我国在建筑施工中BIM技术也逐渐得到了应用,尤其是在大型,异性建筑中BIM发挥了不可比拟的作用。 VR即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VPL公司创建人拉尼尔(Jaron Lanier)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其具体内涵是: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现实及控制等接口设置,在计算机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中提供沉浸感觉的技术。这比之BIM更加直观,未来建筑工程中肯定会突出这一技术的价值。 1.造价的管理 我国建筑项目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而工程造价的方式经历了从传统手工绘图计算、凭借造价经验估算再到依靠电脑绘图计算的发展历程,计价方式采用工程量清单和计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造价计算。这其中有着许多弊端与重复作业,经过数十年的变更与发展,工程造价管理办法与方式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但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复杂建筑项目的出现,如广州地标建筑“小蛮腰”,我们的鸟巢,水立方,那些异性建筑每个立面都完全不同无法用平面图直观的表现出来,对工

浅析微博营销

—文献综述及研究思路 [摘要]随着中国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微博已经成为每个网民都不会感到陌生的词语之一,许多企业看到了新的销售商机,与之相应的是企业加大了自身在微博营销上的投入。微博营销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可以通过利用长度在140字以内的微型博客,快速宣传企业新闻、产品、文化等,形成一个固定圈子的互动交流平台。全文通过了文献综述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来总结了微博营销的特点、价值、策略和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以及微博的营销模式,从而促进微博营销研究进一步的发展。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ty of computer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microblogging has become one of every users will not feel unfamiliar words, many companies see the new sales opportunities Correspondingly enterprises to increase their own microblogging marketing inputs.Microblogging marketing simply means that companies can take advantage of 140 words or less in length micro-blog, fast promotional corporate news, products, culture, etc., to form a fixed circle of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platform. By analyzing the text of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case analysis to summarize the microblogging marketing characteristics, values, policies and problems, trends and microblogging marketing model, 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icroblogging marketing research. [关键词]微博;微博营销;营销模式;营销策略 [Keywords]Micro-blogging; Micro-blogging marketing;Marketing model;

酒店视觉形象设计文献综述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罡正酒店设计 文献综述题目酒店视觉形象设计文献综述学院新闻出版学院 专业包装工程(艺术设计) 姓名郑弘彪 班级08227211 学号08227240 指导教师钱金英

酒店视觉形象设计文献综述 前言: VI即Visual Identity,译为视觉识别系统。VI以塑造企业形象为目的,是CI(企业形象)系统中相对静止的部分,将CI系统中虚拟的非直观的理念、精神等信息转化为相对静态可直观感知的图文信息。VI设计最早可追溯到我国的北宋,以现存在国家历史博物馆中的“白兔牌”广告,它包括企业和产品标识,广告宣传语、服务保障等现在设计元素,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相对完整的VI设计系统,但他是分散的、不系统的,没有科学规范的设计原则和规律。酒店VI通常是指酒店视觉识别系统,是酒店CIS系统最具传播力和感染力的部分。酒店vi设计就是将酒店CIS系统内的非可视内容转化为静态的视觉识别符号,以无比丰富的多样的应用形式,在最为广泛的层面上,进行最直接的传播。设计到位、实施科学的酒店视觉识别系统,是传播酒店经营理念、建立酒店知名度、塑造酒店形象的快速便捷之途。在品牌营销的今天,没有VI设计对于一个现代企业来说,就意味着它的形象将淹没于商海之中,让人辨别不清;就意味着它是一个缺少灵魂的赚钱机器;就意味着它的产品与服务毫无个性,消费者对它毫无眷恋;就意味着团队的涣散和低落的士气。VI设计一般包括基础部分和应用部分两大内容。其中,基础部分一般包括:企业的名称、标志设计、标识、标准字体、标准色、辅助图形、标准印刷字体、禁用规则等等;而应用部分则一般包括:标牌旗帜、办公用品、公关用品、环境设计、办公服装、专用车辆等等。 设计越来越简单化:很清楚,越是简单的东西,其传播力和影响力越强。 在艺术和设计领域,由于国外各种新思潮的涌入和渗透,动摇着我们固有的价值观与审美观。使得我们的作品越来越远离民族个性和丧失自身的话语权,同样,对传统不如扬弃的描摹也导致民族工艺发展的停滞。因此,如何认识传统造型艺术和现代设计的关系,使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深入,在“国际设计风格”潮流之后,开创多元化的设计潮流,是新一代设计师们所面临的课题。 酒店的文化设计:现代的社会中,酒店已经和大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了,酒店文化就是酒店精神的体现,就是酒店管理理念、酒店历史、酒店品牌价值的综合体。而在酒店的经营中必须有明确的主题,换句话说就是酒店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和历史积累,要有鲜明的文化主题,打造出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酒店氛围,有了厚重的文化和鲜明的个性才是酒店取胜的重要因素。反之随便敷衍了事,既没有鲜明的个性也没有长期历史的积累,酒店文化又和酒店的经营格格不入,酒店的主题又缺乏新意,只是盲目的追求一致化或盲目的追求“统一”,而酒店最大的亮点,酒店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只是千篇一律的套用和借用别人的东西,其结果就是设计出不符合实

毛概文献综述

软实力的提升——新时期中国新闻传播的机遇和挑战 文献综述 一、摘要 “一个传媒化的生存时代,也是一个文化无处不在的时代,一个文化和传媒互渗、互补、互证的时代。”一方面,作为社会规范和个体习得物的文化,不仅规范着人类的传播行为,也决定了人们传播和接受信息的方式。另一方面,传媒化生存的时代,迫使传媒不仅作为文化的传承者,而且深刻地影响着文化。文化蕴含着巨大的力量。这种“力”不同于我们说的物理学上的“力”,因此,人们更形象地将文化的力称为“软实力”。从本质上说,物理学上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而文化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身的。文化是文明基石,它创造核心价值观,凝聚民族精神,创造和谐社会,促进科技发展,引导公平竞争,满足精神需求。文化力就是软实力的核心,文化力也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认识、所重视,我国自然也不例外。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十七届六中全会也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

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关键字:文献综述软实力中国新闻传播 二、文献综述 软实力的概念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他在1999年的《软实力的挑战》(The Challenge of Soft Power)一文中对其作出了较为完整、系统的定义:“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吸引力,它通过吸引力而非强制力获得理想的结果,它能够让其他人信服地跟随你或让他们遵循你所制定的行为标准或制度,以按照你的设想行事。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信息的说服力。如果一个国家可以使它的立场在其他人眼里具有吸引力,并且鼓励其他国家依照寻求共存的方式加强界定它们利益的国际制度,那么它无须扩展那些传统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号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十七届六中全会也强调要进一步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快推动文化事业产业发展。当前,我国还面临着多诸现代化发展中的问题,这些问题说到底可能都是文化问题。近些年,许多省份大打文化牌,努力创建文化大省,在各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由此可见,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形势下,我国的新闻传播要承担起历史的重任,为推动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以及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文化利益等诸多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传播力文献综述

“传播力”文献综述 目录 一、数据归纳.................................................... - 1 - (一)按照期刊分布归纳整理.................................. - 1 - (二)按照时间分布归纳整理.................................. - 2 - (三)相关著述.............................................. - 2 - (四)硕士论文.............................................. - 3 - (五)博士论文.............................................. - 3 - 二、“传播力”的概述............................................. - 3 - (一)“传播力”的缘起....................................... - 3 - (二)“传播力”的定义....................................... - 4 - 三、传播力的不同理论延伸........................................ - 6 - (一)国际传播力............................................ - 6 - (二)对外传播力............................................ - 9 - (三)文化传播力........................................... - 11 - 四、有关“传播力”的业务研究综述............................... - 12 - (一)报纸及报业集团的传播力............................... - 12 - (二)网络传播力........................................... - 13 - (三)电视传播力........................................... - 14 - (四)广播传播力........................................... - 15 - (五)微博传播力........................................... - 15 - (六)政治传播力........................................... - 16 - (七)自媒体传播力......................................... - 16 - (八)组织传播力........................................... - 16 - (九)角色传播力........................................... - 17 - (十)政府传播力........................................... - 18 - 五、传播力与传播影响力......................................... - 18 - 六、总结....................................................... - 19 -

关于微博营销研究的文献综述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完成日期:

关于微博营销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中国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微博已经成为了每个网民都不会感到陌生的词语之一,许多企业也开始看到新的营销商机,与之相应的是企业加大了自身在微博营销上的投入。因此,对于微博营销这个领域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但是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微博营销暂时还没有系统、完整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学者之前对微博营销的研究过程、方法和相关成果,从微博的发展阶段、微博营销的定义、特点、商业价值、基本形式和操作模式、微博营销组合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多方面加以分析和归纳。 【关键词】微博营销微博商业价值 【正文】 一、引言 随着我国互联网开放和普及程度的逐渐提高,微博,作为一种网络媒体,其受众群体和影响力日益扩大,而微博在中国的飞速发展也引起了企业和学者的关注,从而促使了企业开始重视利用微博进行相关的营销以及学者加深对于该领域的研究。然而,对微博营销的研究却跟不上微博的发展脚步。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微博营销的研究主要是停留在它所具备的商业价值以及如何进行具体操作上。

下面从几个方面对微博营销的研究进程进行归纳总结。 二、微博营销的定义 朱建在《微博营销》一文中说到,微博,顾名思义就是微型微博,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搜狐微博长度均在140个字符以内,网易微博在163个字符以内。在微博的平台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分享所见所闻,无需标题和文章构思,瞬间的灵感即可便捷地发布,并被病毒式地分享传播。微博营销概念有人界定为是一种全新的以Web2.0 为基础的新媒体营销模式,企业可以通过利用长度在140 字以内的微型微博,快速宣传企业新闻产品文化等,形成的一个固定圈子的互动交流平台。(周合强,《微博营销现状与发展态势初探》)“微博营销是一种较新的网络营销方式,是随着微博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营销方式微博营销以微博作为营销平台,每一个听众(粉丝)都是潜在营销对象”。(韦婉辰,《浅析网络营销策略之微博营销》)“微博营销是随着微博的火热,随即催生的一种网络营销模式。(翟莉,《微博时代的营销观念阐述》。) 三、微博营销的优势 在蔡江伟的《新时代微博营销》一文中,微博营销的特点被归结为四点:其一,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用户不受时间、地点、写作格式的限制,可以将许多零碎的时问利用起来,同时利用微博实时传播身边的第一手信息,迅速及时地进行突发事件的现场报道。其二,极强的交互性。微博更注重于‘内容分享’,它既能保证以个人为中心进行即时信息发布,同时又可以随时随地与外界联系。其三,平民化

对国产动漫魁拔研究的论文综述

对国产动漫魁拔研究的 论文综述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2015-2016年度学年论文 《对国产动漫〈魁拔〉的分析》 文献综述 院系:历史文化学院 专业:文化专业管理 班级:2015级文化产业管理班 学生:胡圆圆 学号: 指导教师:杜洪涛 2016年11月23日 目录 前言 1.国际及国内大背景 2.前期准备工作 3.影片内容

世界观的建造 人物形象的设定与人物性格的塑造 中国文化的发扬 4.后期发展 结语 前言: 《魁拔》系列第一部的《魁拔之十万火急》仅仅300万出头的票房到《魁拔》系列第二部的《魁拔之大战元泱界》上映首周仅首周就突破2000万的巨大转折。究其原因,宣传定位的失利导致了第一部的票房滑铁卢,但其制作团队“青青树”在制作过程中的不懈努力让人们感受到了他们的认真与诚意,使第二部迎来了票房的春天。只有对于其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不足都进行深入的分析,扬长避短,才能促进我国动漫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1.国际以及国内的大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产业的转型与升级迫在眉睫。相应的,我国出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政策,以高附加值为特色的文化产业是这些政策的首要受益者。而作为文化产业的排头兵,动漫产业近几年倍受青睐。早期80年代的国产动漫作品虽然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并没有形成产业化。目前国内上映的动画以外来的美日动漫和国产的“低幼化”的“动画片”为主。综观我国动漫现状:一方面,整合现代传播手段如网络、新媒体等的能力不足,不但在世界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日渐微弱,在中国本土的主导地位也受到挑战和威胁;另一方面,国产动漫在市场化运营方面缺乏经验,只着重于作品本身的创作

古彤贞精准营销新渠道—微信营销(文献综述)

精准营销新渠道—微信营销 引言 随着企业经营模式的不断调整,人工成本与材料成本也在不断增长,企业也在考虑一种较为“节流”模式的措施改变现有的营销状况,微信、微博等低碳环保的电子商务营销模式便逐渐引起了国内外各企业的关注。微信营销,也在逐渐蔓延至国内的各个行业销售英语之中,并为改变现有的营销模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国内研究动态及现状 蒋晓军(2011)认为,就目前而言,微信属一种免费的平台,对入门没有太多的要求。 杨铭宇(2011)认为,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搭建企业微信平台是一件不是很难的事情,只要在公众平台上注册一个账号,然后将需要宣传的企业素材放到后台上,进行编辑、群发等相关操作即可。在企业进行宣传的微信形式上可以是单一的图文形式,也可以是多图文形式。而在内容上,企业可以将企业的主体进行专题策划,或者将各类企业内部的各类活动均放到微信上进行宣传。 谭菊倩(2012)认为消费者知道企业微信账号的渠道较少,微信的粉丝量增长自然缓慢。 李作成(2011)通过研究认为,目前国内外企业向消费者宣传企业官方微信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通过微博等媒体发布公告,邀请读者直接关注微信;二是通过读者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比如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企业微信二维码;在进行一些企业线下活动的时候也可以将二维码印在宣传海报上,帮助消费者获取企业微信信息,提高企业的微信粉丝量。 蔡丽华(2010)认为针对微信的未来营销而言,微信平台是一个较为可靠的自媒体,有着固定的粉丝群体与交流平台,消费者的消费层次也在随之而不断提升,比微博更加具备一定的发展性与可行性。 二、国外研究动态及现状 Dorigo M (2012)认为企业进行现代化的电子商务模式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可以使更多的消费者知道企业,了解企业,认识企业,不管是通过微信还是微博,都是自作一种电子销售。而消费者是够会针对企业的营销方式而进行购买,这都

VI设计文献综述

VI设计文献综述 目录; 一、引言 (2) 二、正文 (2) (一)VI设计的定义 (二)VI设计的功能 (三)VI设计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1.1 VI的现状 1.2 VI的发展趋势 (四)VI设计的问题与解决 1.1 VI设计出现的问题 1.2 VI设计问题的解决 三、结论 (2) 四、参考文献 (2)

VI设计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本文献主要是讲述了VI设计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从VI的定义,功能,VI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VI的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去解决问题从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的。着重分析了VI设计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来解决问题!并且针对问题提出里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见解。以便对VI设计有更深入的研究和学习。 【关键词】VI设计内容功能问题 一.引言 设计影响这生活,生活又直接影响着设计。在品牌营销的今天,没有VI设计对于一个现代企业来说,就意味着它的形象将淹没于商海之中,让人辨别不清;就意味着它是一个缺少灵魂的赚钱机器;就意味着它的产品与服务毫无个性,消费者对它毫无眷恋;就意味着团队的涣散和低落的士气。所以企业要想得到快速发展,有效的形象识别系统必不可少。 二、正文

(一)VI设计的定义 VI设计即(Visual Identity),通译为视觉识别系统,是CIS系统最具传播力和感染力的部分。是将CI的非可视内容转化为静态的视觉识别符号,以无比丰富的多样的应用形式,在最为广泛的层面上,进行最直接的传播。设计到位、实施科学的视觉识别系统,是传播企业经营理念、建立企业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的快速便捷之途。并且是指在企业经营理念的指导下,利用平面设计等手法将企业的内在气质和市场定位视觉化、形象化的结果;是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的社会存在与其周围的经营及生存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区别、联系和沟通的最直接和常用的信息平台。 由于社会的现代会、工业化、自动化的发展,加速了优化组合的进程,其规模不断扩大,组织机构日益复杂,产品的快速更新,市场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另外,更种媒体的急速膨胀,传播途径杂乱繁多,受众面对大量繁杂的信息,变得无所适从。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统一的、集中的VI设计传播,个性和身份的识别因此显得尤为重要。设计到位、实施科学的视觉识别系统,是传播企业经营理念、建立企业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的快速便捷之途。 (二)VI设计的功能 企业通过VI设计,对内可以征得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加强企业凝聚力,对外可以树立企业的整体形象,资源整合,有控制的将企业的信息传达给受众,通过视觉符码,不断的强化受众的意识,从而获得认同。在明显地将该企业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的同时又确立该企业明显的行业特征或其他重要特征,确保该企业在经济活动当中的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明确该企业的市场定位,属企业的无形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达该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以形象的视觉形式宣传企业;以自己特有的视觉符号系统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并产生记忆,使消费者对该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产生最高的品牌忠诚度;提高该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提高企业士气。 因此,没有VI对于一个现代企业来说,就意味着它的形象将消失在茫茫的商海之中,让人辨别不清;就意味着它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赚钱机器;就意味着它的产品与服务毫无个性,消费者对它若即若离;就意味着团队的涣散和低落的士气。英国的维京(Virgin)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航空、旅游、音像零售、饮料、金融保险等等,跨度之大近乎风马牛不相及,但是由于该公司很成功地在其各个商业领域里严格地实行了统一的VI系统,使其品牌形象得到了很好的延伸,你在华灯闪烁的纽约时代广场的巨型Virgin音像商店享受到的良好服务经验很可能促使你产生在美研明媚的夏威夷海滩上购买一听Virgin牌口味怪异的冰凉饮料的冲动。创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而发迹于九十年代的咖啡连锁店星巴克(Starbucks)更是在其重新整合的VI设计风格上独树一帜,其标志设计中所使用的色彩和西文字体都与传统的欧美的咖啡店迥然不同,结果是该公司在美国的经营一路凯歌,并且在本无咖啡文化的中国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五、六十年代的商品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商品的价格竞争;七、八十年代的商品竞争主要体现在商品的质量竞争;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各个生产企业生产手段的日益接近,使得联想和金长城的电脑在价格和质量方面的差异都难分伯仲了,九十年代以后,商品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设计的竞争,这里所说"产品设计"包括产品的工业设计、包装设计、店面促销设计以及售后服务设计等,而这些所有的设计,事实上都是基于该企业的VI设计,或者说都是VI设计的应用或延伸。 因此,VI是一把双刃剑:优秀的VI设计固然能帮助提升企业的形象、促进企业的发展,而失败的VI设计也一定会为企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妨碍企业更上层楼。

垂直类财经新媒体的运营管理研究

垂直类财经新媒体的运营管理研究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诞生,手机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工具,阅读方式也因此发生了转移,消息变得更加及时,对媒体的要求越来越高。新媒体就这样涌现出来,更可谓百花齐放。此时,我们发现用户对内容的需求越来越长尾化、小众化,更专业的垂直媒体越来越受到目标用户的关注。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成员均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其媒介接触活动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这也使得媒体更加关注受众的需求,而垂直类媒体对受众的需求分析更加深入,提供有针对性的内容及服务。因此,互联网的发展更适合垂直类新媒体的生存与发展。党的十九大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需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如何构建合格的主流新媒体是每个媒体都在深思的问题,而财经媒体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占据新媒体的市场,拓展其经营模式,更是亟待研究破解的问题。 本文以《21世纪经济报道》新媒体为例,对其用户画像、产品规划、运营推广、营销模式进行研究并通过SWOT框架理论,分析出其优势、劣势、机会和竞争,对照行业发展趋势提出对应的发展策略。本文整体分为四大部份。绪论部分主要分析了垂直类财经新媒体的概念界定以及目前现有的相关文献综述,系统的阐述该论文的研究目的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第一章是对中国垂直类财经新媒体的战略定位研究,其中包括市场规模、用户分析、行业特点等等。 第二章重点分析了垂直类财经新媒体的市场运营现状,对于目前热门的几家财经新媒体的核心产品——新闻客户端进行了重点关注,其中包括:界面、华尔街见闻、第一财经、21财经。同时通过盘点目前垂直类财经新媒体面临的挑战,总结出相应的拓展经营对策。第三章则分析研究了《21世纪经济报道》在新媒体领域拓展经营做的创新尝试,其中包括对21新媒体产品定位及布局、新媒体运营模式、推广实践,同时对21新媒体进行了SWOT分析,并提出了建议调整策略。在最后的结论中,提出了三点总结,转变营销思维,拓展盈利渠道;借助新技术做更专业的新媒体;重视用户体验,凝聚用户粘性。

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文献综述

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文献综述 宗教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宗教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窥见人类社会以及某一个特定的文化区域的文化状况。随着中国的日益开放以及同各国联系和交流的增加,宗教交流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正确地认识宗教的积极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的思维、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行动等等也有利于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避免产生文化误读,从而更有效地进行交流和增进了解。 一、宗教文化概述 高长江在《宗教文化传播的美学之维》说过:宗教文化不仅是古代世界人类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也是其主要媒介与形体。对于宗教学、神学和历史学而言,宗教文化传播的精神驱力和影响力主要源于传播者的"神爱"意识、普度众生的超凡精神以及接受者寻求救赎的心灵渴望,但这不完全是事实。宗教"真理"传播力的基质,还在于神圣传言的信息、形式以及媒体的审美形质,正是审美体验构成了宗教传播力的"内在精神力",并藉此升华人们追求真与善的精神力量。 李振宇在《文化安全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研究》说过:在当代社会环境下个体大多相信宗教自由,很多人都拥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同样宗教信仰也影响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但是个体对宗教观念理解上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文化安全。从目前高校宗教观教育开展来看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可以说在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非常有必要。因此,建议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战略高度,

以文化安全建设为切入点,健全文化安全视角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机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科学的宗教观,它辩证地阐述了宗教观念。基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必要性,应加强在文化安全视角的基础上探究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以期能够进一步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纳入文化安全建设的重要体系。 刘登鼎在《宗教文化与民间文学的相互影响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说过:宗教文化与民间文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呈现出相互影响的关系:民间文学因汲取了宗教文化的内容而更加丰富多彩;宗教文化通过民间文学通俗、生动的展示,口口相传,成为脍炙人口的传说。民间文学是民众在生产生活中创作、传承、传播的语言艺术,在历史长河中代代传承,以特殊的方式延续、传递民族的历史记忆。 张志刚在《重新认识“宗教与中国文化传统》说过:如何重新认识"宗教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内在关系,可谓中国宗教研究中一个关键问题。笔者之所以从学理上探究这一关键问题,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这一学理探讨可以深化中国理论界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一场思想观念转变,即从"宗教鸦片论"经"宗教文化论"再到"宗教—文化观";二是,这一学理探讨有助于更新中国宗教研究的方法论,即一改以往海内外学者大多"主要就各宗教或五大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本身来研讨中国宗教"的简单化学术倾向,而是力主"把作为研究对象的中国宗教首先置于整个中国文化传统之下来重新加以认识"。后一个论点,是本文所要着重论证的。 二、历史背景下宗教文化的差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