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20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同步学典:(1)沁园春·长沙(Word版含答案)

2020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同步学典:(1)沁园春·长沙(Word版含答案)

2020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同步学典:(1)沁园春·长沙(Word版含答案)
2020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同步学典:(1)沁园春·长沙(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同步学典

(1)沁园春·长沙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毛泽东诗词以崇高的革命感情、遒劲的创造力量,形成了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和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在漫长的岁月里,由于毛泽东诗词独特的风格,使其在革命诗坛广为流行,熏陶并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理想主义者,他在诗词中不遗余力地讴歌革命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七律·长征》就是其中的典范作品。这首诗不仅写出了红军长征所经历的千难万险,而且把红军排除万难、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抒写到了极致,可以称为千古绝唱。毛泽东诗词中讴歌革命理想、战胜困难的勇气的警句比比皆是,如“不到长城非好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

天”“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等。( ),创造奇迹。此外,毛泽东诗词在读者心中铸造了美的殿堂。其诗词中的美是对自然与社会生活中的美的概括与升华。他表现美的重要特点是善于把自然美与社会美融为一体,通过栩栩如生地刻画自然形象表现社会美,如《沁园春·长沙》中“击长空”的鹰、“翔浅底”的鱼等。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漫长的岁月里,由于毛泽东诗词独特的风格,其在革命诗坛广为流行,熏陶并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B.在漫长的岁月里,毛泽东诗词独特的风格使其在革命诗坛广为流行,熏陶并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C.在漫长的岁月里,因为毛泽东诗词独特的风格,使其在革命诗坛广为流行,吸引并熏陶了一代又—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D.在漫长的岁月里,毛泽东诗词独特的风格使其在革命诗坛广为流行,吸引并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杨二嫂曾经整日坐在豆腐店里,被称为“豆腐西施”。

B.“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是辛弃疾郁郁不得志的悲凉慨叹。

C.开原“7·3”龙卷风灾害共造成6人死亡、190余人受伤。

D.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警句催促人们乘风破浪,锐意进取,就像是振奋人心的金鼓

B.这些警句就像是振奋人心的金鼓,催促人们乘风破浪,锐意进取

C.催促人们乘风破浪,锐意进取,就像是振奋人心的金鼓的,就是这些警句

D.催促人们乘风破浪,锐意进取的就是这些警句,它们像是振奋人心的金鼓

2、阅读下面的句子,将句子补充完整。

《沁园春长沙》

(1)毛泽东在《泌园春长沙》中,面对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不禁提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

(2)看万山红遍,__________;漫江碧透,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鱼翔浅底,__________。

(4)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旧地重游,引起对往昔不平凡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某校学生会给各班下发的通知的片段,其中有四处口语不得体,一处敬辞使用不当的地方,请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校学生会定于10月18日下午4点,在报告厅举办“走进孟子”读书交流会,到时在孟子研究领城享有很大声誉的杨玉清教将莅临指导,并向各班敬赠其最新研究著作。请各班推荐两名发言的同学,并告诉他们千万按时到会。

①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②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③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④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⑤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4、下面是某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5、根据下面的文字和图片,补写下面诗歌中的空缺处。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毛泽东的一生,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词,即使是长征路上, 仍然忘不了用诗篇记载艰苦的岁月,激励红军勇往直前。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用诗词展示沸腾的生活。

诗人毛泽东

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常于马背构思

便具有了战略家的目光

战地黄花②__________

成了最美的意象

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

屈指教算

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

轻易不朗诵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便成了世界的诗眼

嘹亮了东方

6、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题目。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这两首词都写到了梅花的生存环境,从词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并分析这些描写表现了梅花的哪些特点。

陆词: _____________,表现了梅花____________的特点。

毛词:______________,表现了梅花____________的特点。

2.毛泽东说他的咏梅词是“反其意而用之”(“其”指陆词),请简析“反其意”指哪些方面。

3.找出最能显示出两位调人情感的同句,并分析其分別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境界。

7、外家①南寺

元好问②

郁郁秋梧动晚烟,一庭风露觉秋偏。

眼中高岸移深谷,愁里残阳更乱蝉。

去国衣冠有今日,外家梨栗记当年。

白头来往人间遍,依旧僧窗借榻眠。

【注】①外家:诗人自幼过继给叔父,“外家”当指叔母张氏的娘家。②元好问:金末元初诗人,金亡不仕。金哀宗天兴二年(1233)春,诗人因汴京守将叛变而沦为亡国奴,被蒙古监管。直到蒙古太宗十一年(1239),他才返回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此诗作于回乡不久。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高岸移深谷”写虚景,既比喻世事发生了巨大变化,暗指国破家亡,又与眼前的实景相映衬,虚实结合,更增悲壮之情。

B.诗歌的前两联寓情于景,情景相生。诗人选取“秋梧”“风露”“残阳”“乱蝉”等萧瑟、肃杀的意象,准确而有力地渲染了悲秋的氛围。

C.诗的后四句侧重叙事,一方面于沉痛中有甜蜜的回忆作为调剂,另一方面与寻梨觅栗的儿时欢乐相对照,抚今忆昔,无限感伤。

D.“去国”即故国,指已覆灭的金朝。诗人饱经丧乱, 回到故乡,因眼前景物勾起儿时回忆,表达了想要建功立业的愿望。

E.这首诗所抒写的主要是一种身世之感,但由于诗人的遭遇与金朝的亡国有密切关系,诗中把个人身世放在世事沧桑的大背景下展开,显得深沉广阔,而不是一般的忧生叹老。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1.D 2.B 3.B

解析:1.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滥用介词使主语残缺,应删除“由于”;二是“熏陶并吸引”语序不当,应调整为“吸引并熏陶”。A、B两项没有改正第二处错误,C项滥用介词“因为”导致主语残缺,只有D项没有语病。

2.B项与题干中说的引号都标示直接引用。A项,引号的作用是标示特定称谓。C项,引号的作用是标明带月、日的事件。D项,引号的作用是标示反语。

3.括号前面列举了毛泽东诗词中讴歌革命理想、战胜困难的勇气的警句,经过分析可知,括号里的内容表述的应是这些警句的作用,因此所填语句的主语为“这些警句”,据此排除C、D两项。由括号后的“创造奇迹”可知,“催促人们乘风破浪,锐意进取”应放在后面与之相连。据此排除A项。

2答案及解析:

答案:(1)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层林尽染;百舸争流(3)鹰击长空;万类霜天竞自由(4)书生意气;挥斥方遒(5)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解析:

3答案及解析:

答案:①“到时”改为“届时”;

②“很大”改为“极高”;

③“敬赠”改为“赠送”;

④“告诉”改为“告知”;

⑤“千万”改为“务必”。

解析:“到时”“很大”“告诉”“千万”语言表达口语化,不符合正式通知应用书面语体的要求。“敬赠”为敬辞,用于自己赠送东西给别人。此处用于他人,不得体。

4答案及解析:

答案:本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开设旗袍、围棋、国画三个讲座,并开展三项活动:利用体育课体验太极拳,利用手工课体验中国结和剪纸艺术,年终举行太极拳表演和作品展示。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以分两步:第一步,按照构思框架的结构分层;第二步,表述各层次的具体内容,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活动”也分为两个层次。分析构思框架图可以看出,“中华文化体验”计划分为两个层次,即“讲座”和“活动”;“讲座”主要涉及旗袍、围棋、国画三个方面的内容;“活动”主要涉及“体育课”的“太极拳”、“手工课”的“中国结”“剪纸”,同时这些活动还要在年终时进行表演、展示。

5答案及解析:

答案:(示例)①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②如血残阳③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

解析:解答此类试题,要充分利用试题的提示,调动知识储备来作答。如①处,提示中有“长征路上”(二万五千里长征);②处取自《忆秦娥?娄山关》,原诗句有“苍山如海,残阳如血”;③处参照上下语境,由“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可知此处“朗诵”的不是诗句,而是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一句。

6答案及解析:

答案:1.陆词:驿外、断桥边、黄昏、风和雨;遗世独立、寂寞、孤独

毛词:飞雪、悬崖、百丈冰;坚强不屈、以苦为乐

2.首先是立意反其意。陆词借梅抒发受压抑之苦情,表达遭打击而坚贞不渝之志;毛词却是借梅抒发斗风雪迎春到的战斗豪情,表达无私奉献不居功、愿与民同乐之志。其次,在梅所处环境、志趣和全词的格调上,均“反其意而用之”。

3.陆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寂寞、孤独、苦闷。

毛词: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乐观自信、胸襟博大。

解析:1.分别从两首词中找到描写梅花生存环境的词句,提炼出关键词语,然后从中概括表现了梅花的什么特点。

2. “反其意”主要是从对“梅”这一意象的立意角度而言的。陆词中,梅花是孤高、寂寞的意象,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典型;毛词中,梅花是“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乐观、豁达、进取者的代表。分析作答时,要抓住关键词句,从其含意切入。

3.解题时要从作品中抒情、议论句入手。陆词中“零落”两句是抒情句,是对梅花遭遇的叹息;毛词中“待到”两句也是抒情句,表现梅花的品质。在正确理解表现词人观点态度的句子后,分析句子含意,结合题目要求作答即可。

7答案及解析:

答案:1.AD;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深沉感慨和历经人世变迁、参透人生真谛后矢志不移的节操。诗歌前两联中的萧瑟秋景寄寓了诗人面对山河巨变的哀叹和感慨,颈联又通过今皆对比直抒国破家亡的悲伤,”白头来往人间遍”一句点明诗人历经了人世的沧桑,而“依旧”一词则掷地有声地表明了诗人矢志不渝的节操。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A项,“悲壮之情”错, 从“愁”"残阳”"乱蝉”等字眼看,诗人的感情应是“沉郁之情”。D项, "表达了想要建功立业的愿望”错。“去国衣冠有今日,外家梨栗记当年”两句正面抒写了诗人抚今追昔的感慨。"去国衣冠有今日”意谓出身金国世代衣冠之族的自己,今日已成遗民有今日”三字中饱含着诗人的无限酸

楚:“外家梨栗记当年" 则隐含着物是人非、年华已逝的惆张。“记当年”与“有今日”形成对照,将身世之叹与家国之痛紧紧扣合在一起,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

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分析古代诗歌的情感主旨,要在阅读过程中抓住诗歌背景和体现情感主旨的关键词句。从注释看,本诗作于诗人做亡国奴、被蒙古监管、回到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后。诗人饱经丧乱,回到故乡,因眼前景物勾起儿时回忆,抚今追昔,无限伤感。诗歌前四句写景,景中含情,深秋景象蕴含沉郁之情。高岸为谷,残阳乱蝉,固然是自然环境,但同时又有象征意义,从中不难领会到诗人那种世事沧桑、时代丧乱之感。后四句倒重叙事:“去国”两句,追忆做亡国奴的磨难:“白头”两句,表达了诗人虽历经沧桑,但仍矢志不渝的节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