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最新版 粤沪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图文

最新版 粤沪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图文

最新版 粤沪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图文
最新版 粤沪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图文

2016年最新版粤沪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11.1怎样才叫做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知道功的单位。能用功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二)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和解释生活、生产中的有关实例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物理现象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生产、生活中的做功实例,认识到物理知识与自然现象、生产生活

的紧密联系,培养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的品格。

教学重点:1、能识别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功,在什么情况下未做功。

2、会用公式对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能识别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做功,在什么情况下未做功

教具(教学)准备:小车、木块、小车、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等

教学方法(策略):讨论、阅读

学情分析:本节是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机械运动的基础上,讲述了机械功以及做功的必要条件和功的计算。这些知识是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又与现实生活联系十分密切。

11.2 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知道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能说明有关问题并进行计算。(二)过程与方法:会用不同的方法判断做功的快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调查了解常用机械的铭牌,了解机械功率。

教学重点: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功率的计算

教具(教学)准备:

11.3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η=W 有用/W 总进行有关计算,知道机械效率小于1。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探究物理学的有关知识,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

2、经历测量机械效率的过程,通过参与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2、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1、区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

教具(教学)准备:滑轮组、钩码、细绳

教学方法(策略):实验、讨论、阅读

(二)机械效率①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W有 =Gh

②额外功: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

功。W额=W总- W有

③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

W总=FS

3、教师讲解:实际使用机械时,人们总是希望

额外功少些。

4、引导学生讨论:杠杆、起重机、电梯等所有

机械都有一些是有用功,一些是额外功。讨论一

下,哪些是有用功,哪些是额外功?

1、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要做额外功。例如

用水桶从井里提水,目的是把水提上来,所以提

水的功是有用功,提桶的功是额外功,而为了把

水提上来,水桶是不可缺少的。额外功是我们不

需要的,它白白浪费能量,因此应尽量减小它。

使用不同的机械来提起物体,我们希望做的额外

功越少越好,或者说,

有用功与总功越接近越

好。

2、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叫做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公式:

强调: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是

小于1。机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提高机械效率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可以减少能

耗,降低生产成本,应对这个问题重视。

4、例题及机械效率的练习:

重2540N的货物。如图2所示,滑轮组把它提升

1.7m。若不考虑摩擦,

(1)绳端移动的距离是多少m?(2)若考

虑摩擦、滑轮和绳子的物重,须在绳端施力800N,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分析:由于重物G是由n段绳子承担,当重物升

高hm时,绳末端移动的距离s=nhm;若考虑摩

擦、滑轮和绳子的物重,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等于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

解(1)绳端移动的距离为s=nh=4×

1.7m=6.8m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W有/W

总=Gh/Fs=Gh/Fnh=G/Fn=2540N/(4×

800N)≈79%

说明: 如何判断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是解机械效率有关问题的关键,解题时

可以用机械做功的目的来分析。凡是用机械来升

高物体的,使物体升高所做的功为有用功;且有

学生阅读课本

了解一些常见

机械的效率及

提高机械效率

的意义及方

法。

大越好。

%

100

?

=

有用

W

W

η

11.4认识动能和势能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势能及影响大小的因素。

3、知道动能和势能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4、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机械能的学习,体会自然界存在不同形式的能量,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2、学习从物理现象中总结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联系社会实际,增强节能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能量的初步概念;动能、势能及影响大小的因素;机械能及转化

教学难点:动能和势能间相互转化规律

教具(教学)准备:滚摆、单摆、钢球、斜面

教学方法(策略):实验、讨论

12.1认识内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类比法理解内能的概念,并掌握类比法。

2、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内能的单位及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类比,分析实例,用推理的方法认识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动能和势能。

2、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3、通过讨论,了解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时是等效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了解内能的概念及内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1、比的方法认识分子具有动能和势能。

2、了解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

教具(教学)准备:烧杯、水

教学方法(策略):探究、实验、讨论

12.2 热量与热值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温度变化关系

2、知道燃料的热值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信息处理,认识燃料热值的含义,了解常用燃料的热值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燃料热值的概念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理解燃料的热值

教具(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策略):分析、讨论

七、学情分析:

12.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教具(教学)准备: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易拉罐

教学方法(策略):科学探究、实验、讨论、观察

七、学情分析:

12.4 热机与社会发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3、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

2、利用挂图或模型讲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及能的转化过程,燃料的热值

教学难点: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及损失,了解热机效率

教具(教学)准备:汽油机模型及挂图

教学方法(策略):分析、讨论

七、学情分析:通过介绍现代交通工具的动力装置,引进热机的概念。介绍历史上的各种热机,分析他们的共同点:利用燃料燃烧释放出的内能做功。介绍热机发展的历史,热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影响与作用。引导学生体验“生产力是推动生产关系变革的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一)热机的作用及其发展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能量转化

转化内能转化

为内能为机械能

1.热机的作用:热机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

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阅读教材插图想一想热机

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

发展所起的作用。

2.热机的发展:

利用多媒体或挂图展示历史上和现实中的让学

通过介绍现代交

通工具的动力装

置,引进热机的概

念。

介绍历史上的各

种热机,分析他们

的共同点:利用燃

料燃烧释放出的

内能做功。介绍热

机发展的历史,热

机在社会发展过

程中的影响与作

用。引导学生体验

“生产力是推动

生产关系变革的

动力”、“科学技术

13.1 从闪电谈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⑴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及其原因。

⑵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

⑶知道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⑷通过实验活动,观察摩擦起电现象,研究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揭示闪电的奥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⑸通过模拟闪电现象和学习摩擦起电的原因,消除对“电”的神秘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对自然现象产生亲近的情感和探究的愿望。

教学重点:摩擦起电及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

教学难点:摩擦起电的实质,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教具(教学)准备: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方法(策略):橡胶棒、毛皮、玻璃棒、丝绸、塑料尺、碎纸屑、验电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