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巧用微课程,助力学语文的思考与实践

巧用微课程,助力学语文的思考与实践

巧用微课程,助力学语文的思考与实践
巧用微课程,助力学语文的思考与实践

巧用微课程,助力学语文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姓名:袁丽玲作者单位: 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镇曹三小学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变得越来越快速、高效。微博、微信、微电影、微杂志等的“微软件”似乎向人们宣告,世界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微时代”。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将微课程有效地应用在语文教学中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本文从碎片时间学语文,识字教学易理解;创设情境助教学,积累知识打基础等四个方面结合实例进行初探。

[关键词]:微课程语文学习识字教学创设情境微课程与语文学科整合,就是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语文学科教学中,以便更好地完成语文课程的目标。如何更有效地应用微课程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必要前提,学生可借助微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新知的学习或者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补漏,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一、巧用微课程,碎片时间学语文

所谓的碎片时间,即指日常工作、学习之余闲散的,零碎的时间,这些时间不是很长,如等车、排队、等人等情况所用的时间,而对于我们在校学生而言,碎片时间譬如课间,午饭后,午休后以及等

家长来学校接孩子放学回家等所用的时间,这些时间不适宜做比较有深度的事情,在这短短的几分、十几分或几十分的时间里面,看起来并不起眼,就像玻璃碎片一样,很难被利用起来,也往往被人们毫不在乎地忽略过去。事实上,时间碎片倘若一日、一月、一年地不断积累起来,其总和将是相当可观的,到底该如何利用呢,微课程的出现,使空白的碎片时间里加进了充实的内容。例如,笔者所在学校中午学生都会留在学校饭堂就餐,餐后大约有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供学生自由活动,在这段时间里,大多数学生都在聊天、玩耍中度过,为此,笔者将学生组织起来,根据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保持时间短的特点,给学生欣赏各种类型的微课程,如针对学生有时会标错声调的特点,播放了“《小学汉语拼音标调歌》”的微课,此微课时间虽然只有短短四分多钟,但制作精美、生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充分利用碎片时间,使学生熟练掌握给汉语拼音标声调的规律,记熟小学汉语拼音标调歌,为熟练应用普通话打下坚实的基础。又如学习了《认识菜园里的字》后,利用放学时间等家长来接学生回家的几分钟时间里,播放了陈艳老师制作的《认识菜园里的字》微课,通过图片的色彩和日常生活中,认识菜园里蔬菜的名称,从短短的时间里加深对汉字的认读,并巩固学习书写“心”字。如今全民进入信息时代,新时代的大部分家长都拥有智能手机,为了更好的将家里、社会的碎片时间利用起来,笔者将好的微课视频上传到班级Q群,引导孩子在家或出外时,利用等车或等餐时间,由原来学生玩手机游戏打发时间改为观看微课视频,只要几分钟,结合自己个性化学习方案,简单高效的学习一些基

础知识,达成最好的学习模式。

二、巧用微课程,识字教学易理解

《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微课程,激发了学生潜在的识字欲望,选择自己熟悉并且喜欢的方法识字、记字,如在教学《乌鸦喝水》的生字教学时,播放通过图文对比认识“鸟”和“乌”两个生字(减一笔),通过熟字加偏旁学习“鸦”,通过找规律换偏旁并且结合字义识记“喝”和“渴”,从中归纳三种识字方法:减一笔、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有如在教学形近字的辨析时,通过播放微课给“直”加单人旁、木字旁,变成龙值日的值和植树的植,给“是”字加上提手旁和页字变成了提问的题和问题的题,并通过练习选出句子中正确的字从而加深学生对上述几个形近字的认识和巩固。生动的演示,有趣的练习,配上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明白了字与字之间美妙的联系,使简单、枯燥的识字教学和生动鲜明的语言环境统一结合,激发了学生积极去探究充满乐趣的文字世界。

三、巧用微课程,创设情境助教学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并产生共鸣,从而进入教学情境当中,如一年级下册识字课的后面,以学习伙伴的口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春天,感受春天:“你听到春天的

声音了吗?你看见春天的色彩了吗?快来画一画美丽的春天,快去找一找春天在哪里。”在本单元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找春天,画春天;在“语文园地”的交流活动中,学生讲春天,唱春天。春天的景物,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虽不陌生,但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有限,所以学习起来,不能准确抓住寓于课本乃至自然中的核心内容。为了弥补这一缺憾,笔者播放了廖琳琳老师的微课视频《触摸春天》,欢快优美的乐曲,耳熟能详的词语,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儿童化的语言精炼地概括了春天事物的特征,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在情境中思考讨论,不但发展了思维能力,而且得到审美的愉悦和智慧的启迪。例如在学习《荷叶圆圆》时,笔者利用微课程,播放了荷叶圆圆朗诵文章,并配上图画及音乐,一下子让孩子们进入了学习情境当中,有力地促进了孩子对文本的理解。而这节课因为有了微课程作铺垫,孩子们学得相当好。

四、善用微课程,积累知识打基础

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是没有捷径可行的,需要不断的深入和积累,贵在坚持,一口吃不成一个大胖子,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循序渐进,才能厚积薄发;而短小精悍的微课程的出现,为学生积累基础知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微课视频本身就是围绕一个知识点、一个案例或一个例题来展开学习的。如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并活用的、地、得的用法,笔者借用了陆欢弟老师制作的微课程,向学生展示了的、地、得的用法,通过口诀、例子及练习进行加强与巩固,学生掌

握得很好,为以后在写作文过程中用准确的、地、得打下坚实的基础。而针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讲授标点符号的用法有些抽象,笔者又播放孙丽伟老师的微课趣味标点,此微课将句号逗号问号感叹号拟人化,从他们的自我介绍里总结出标点符号的用法,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并辅以习题进行巩固练习,最后用一个故事强调标点的重要性,把学生们带入标点王国,体会标点的奇妙和趣味性,为学生以后学习标点打开了一扇门。

以上所谈,只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想法和肤浅体会,微课的出现,确实为教学注入一股新鲜的活力,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我们做教师的要善于搭建平台,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微课不仅会成为学校教育重要资源,也为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实践、发展,都带来重要的、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

语文教学适合课改的几点思考

语文教学适合课改的几点思考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表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所以,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认为,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合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水平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使用知识的态度和水平,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持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余文森认为,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表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表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有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度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理解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所以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 语文教改势在必行。那么,语文教学应该如何适合课改精神呢?作者认为语文教学走向"素质教育",必须实现"三转变二优化一体现". 一、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内涵的转变:教书匠→教育家。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采用“一刀切”“齐步走”大运动量的办法“孜孜乐教”,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点,教师架空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隶,为教而教的机器,毫无艺术性可言。这貌似对学生的关心负责,实则是对其身心和智力的极大压抑与摧残,是严重违背教育的初衷的。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他不但“能”教,而且“会”教;不但要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的边缘知识;不但要钻研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还要善于总结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体会,并力求将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理解,从而指导自己更好地实践。正如马卡连柯所言:“离开教育理论我是不能工作的。”这个精辟见解,启示我们要认清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应从根本上实现由机器型的教书匠到艺术型的教育家的转变。 2、教学模式的转变:课堂教授型→指导策划型。 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大到

《微课程应用实践与思考》听课笔记

微课程应用实践与思考 一、班级授课制由来 1、墨多克: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改变了我们人类的生活,但唯一没有改变的就是教育。我们的学校是唯一不受科技革命影响的阵地。今天的教室和维多利亚时代没什么两样。 2、无论英国、巴基斯坦、中国等世界各国的教育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延续了将近四百年的,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而产生的大规模班级授课制。 3、古代社会,无论中西都是个别化教育、精英化教育,甚至对于平民百姓,最好是没有教育。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流水线上需要掌握一定文化的劳动者,需要大规模的培养人才,从而诞生了班级授课制。 例:200年前的英国,有一个将近400人的一个大教室,还没有音响设备。 4、一张图片揭示了班级授课制的特点:整体化教学,高效率统一教育,必然空间是封闭的,必然是以老师的教学为中心。有统一的教学进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严格的教学流程和规范,有明确的教学任务。 5、黑板后面站着一个带傻瓜帽的学生,应该是有二方面的原因:影响老师教学;没有完成学习任务。 二、班级授课制缺点 1、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所要培养的人的特质:守时、健康、勤奋工作。这三个特质就是工业化所需要的流水线上工人的特质。正如管理大师泰勒所说:我们不需要工人有什么头脑,我们只要求他们听话,把我们指令的工作尽快地干好。 2、博尔诺夫: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是原材料,老师是加工者,学校是加工厂。各形各色的学生被磨平了棱角成了批量生产的产品,没有了差异,没有了个性。 三、班级授课制改进思考 1、班级授课制下,课程无选择,学习少自主。个性化改革教育教学聚焦的重点。如何用信息化的手段满足个性化学习的要求,提供资料和支持,应该是我们考虑的问题。 2、杜微:如果我们今天仍然用昨天的方式教育学生,将剥夺学生的未来。 3、对人才的要求:1970年,阅读、写作、数学;1999年,团队合作、解决问题、人际交往。 4、今天的教育对人才的需求:创新能力、独立思考、信息整合 5、教育教学改革应聚焦在个性化学习,更多聚焦在人的发展上。 四、翻转课堂特色 1、有二类学生是游离在课堂之外的:学习能力强,知识已经掌握;基础差,接受能力弱,听不懂。 2、班级授课制的特点:整齐划一,无法关注个体。从而,全世界都在探索如何改变这种情况,提出了翻转课堂。 3、翻转课堂:原来是“知识传授在课堂内,知识吸收在课堂外”,现在则是“知识传授在课堂外,知识吸收在课堂内”,先学后教。 4、国外更多的是采用信息技术,即:微视频。 五、可汗学院引发的思考 1、我国的探索,借鉴了可汗学院的成功经验。 2、微视频的特点:教师不出镜、内容为核心、讲解像兄长、视频短而精 3、可汗学院的视频,每次一个知识点,讲深讲透。 六、微视频教学设计原则 1、微视频教学最难的就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核心。 2、微视频教学设计要达到四个词八个字:身临其境,生动;另辟蹊径,新颖;画龙点睛,

课程育人的实践与思考

课程育人的实践与思考 五十一中沈萍 数学是是基础学科,也是思想教育工具.随着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有必要进一步探讨数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数学教学中的德育以及数学教师的德育意识的强化等问题. 一、数学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作用 在中学阶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数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与其它学科有着密切联系.以及它在社会实践中有着广泛应用,更重要的是数学的学习能训练人的思维方法,完善人的个性品格.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学所代表的进步观念已经超越了自身的范畴,数学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着人文科学的进步,影响着社会文明的进程. 中学数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表现出科学性.知识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数学教育具有巨大的智力价值,它以数学知识内蕴的思想方法引起人们思维方式的建立.完善和变革;不仅如此,它还具有极大的精神道德价值,能够引起人的思想品质.观念和道德价值的深刻变革.比如通过数学的思想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爱国主义思想立场和良好的个性品质;通过数学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美的感染中变得精神丰富和道德高尚. 二、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1.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数学史是我国中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给合教材介绍我国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中所占的重要位置.我们的祖先很早就产生了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以及以等积变换求体积等朴素的数学辨证思想,刘徽的割圆术就是最好的例证.我国在现代数学发展中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例如:我过在数论.微分几何等领域的研究都处在世界的领先的地位;我国中学生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连续夺魁…...这些史实和事例,说明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而且也为整个世界的现代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2.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是辨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教学中应当注意渗透以下观点: (1)运动、发展的观点。在中学数学中,任何一个数学概念、判断、推理都有自身的内在矛盾,都是运动的、发展的,使学生充分认识一个数学对象自身的矛盾形态,而且利用这种矛盾揭示事物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能有效地达到教育的目的。 (2)对立统一的观点。中学数学中的对立统一关系比比皆是。例如:‘‘未知与已知”、“相等与不等”、“常量与变量”、“有限与无限”、“动态与静态”等等。我们是在解某些系数中会有字母的和方程组时,可视未知数为已知数、已知数为末知数。 (3)量变质的观点.数学对象的运动.变化过程,往往也是一个量变质变的辨证过程. (4)普遍联系的观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内部的诸因素都是互相联系的.例如一个命题中的条件与结论总是互相制约的.要教育学生从不同的侧面把握数学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类此\联想.变换.数行结合等,既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又提供了探索这种联系的方法. 3.个性品质方面教育 严谨与抽象是数学的特征,也是数学对于一般文化修养所提供的不可缺少的养分,通过数学中严密的推理.论证,通过错例分析.检验解题过程的合理性及条件的等价性等,可以培养学生严密思考.言必有据以及实事求是.不轻率盲从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数学需要智慧,更需要热情和毅力,尤其需要开创精神.数学是发展的.其历程又是艰难曲折的.通过数学教学,要培养学坚忍不拔的意志;还可以通过一题多解.推广命题.难题巧解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https://www.sodocs.net/doc/c718759934.html,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艾晓杰,魏先军,李伟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0024) 摘要:教育改革不仅要有知识的更新,也要有科学的考核评定方式,以利对学生 的客观评价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作者结合“动物生理学”的教学实践体会,从 确立考核目标、建立考评体系、设计考核内容、分配考核权重等方面进行了四年的 实践,并分析和评价了考核方式改革的结果和成效,提出了从基础理论着手、拓展 知识传授口径来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思路,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 做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教学质量 1 前言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是创新,即培养造就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1,2]。近年来,在全面深刻改革的同时,高校特别注重和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传统的以期末“一考定成绩”的评价方式,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不利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顺利开展。为此,根据“动物生理学”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尝试进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以探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把传统对成绩的一次考试评定,分散到学习过程节点的质量控制,将考核贯穿到日常教学中,体现公平、公正原则,以达对教学的全程监控,不断总结提高的目的。现将所获得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出来,以求抛砖引玉。 2 考核方式的改革 作为一种机制,考核所涉及的各方面都是一定教育思想、教育目的和价值取向的体现[3]。高等教育的目的,是要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要培养他们的自我发展与创新的能力[4]。 考核是教学工作中检查教学效果、巩固学生知识、改进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和督促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4,5]。因此,改革考核方式,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充分发挥考核的积极功能,不仅是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也是高校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5]。 2.1 传统的考核方式 传统考核主要以考试来呈现,具有模式僵化、目标狭隘、方式单一和命题陈旧等弊端,严重地阻碍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传统考试方式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考试目的功利化、题型标准化、评分精量化和形式单一化等,导致在对分数的价值判断上过分夸大分数的价值功能,因而以考核知识的累积、记忆为目标,静态考核,简单判断。标准化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考试的公平和公正性,减少了人为误差,由于客观性试题偏多,主观性试题少,而且试题答案多数是惟一的,能留给学生探索创新的机会少,不利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这在相当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7]。 囿于传统“一考定成绩”的方式,师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分数结果上,而忽略了学习过程*本课题由上海交通大学“一类课程”动物生理学项目(2006-17)资助。

对新课改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思考

对新课改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思考 对新课改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思考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比以往任何时期的课程改革都具有其优越性,但理论上的设想与基础教育的现实有很大的差距,教师素质不高,教材编写出现问题,教学条件不齐备,教育评价制度未改变,教师对学生赏识过度等阻碍了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关键词:新课改;理论与实践;思考现今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八次课程改革,它是在先进教育思想指导下,吸取前几次课改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国外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次深刻的教育革命。它带来的全新的教育理念,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具有其无比的先进性。但是,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即新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认清这些问题对顺利实施新课改是大有裨益的。一、 教师素质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新课改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由于前几年地方经济十分困难,好多地方98年至2006年就没有进过一位新教师,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有的小学学校,教师平均年龄在52岁以上,这些教师大多是“民转公”的初中、高中毕业生, 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要他们现在提高素质实在是太难为他们了。新课改培训也是蜻蜓点水,深入不下去,所谓的专家引领也是泛泛而谈,专家致力于闭门造车,研究理论,教师埋头教书陷于实践,许多专家会说不会教,差不多都是“弹花匠的女,只会弹不会纺”,许多教师会教不会说,二者缺乏沟通渠道。教学科研两张皮,浪费资源又费力。重视教学科研是时代的进步,但现实是,科研更多的是学校的门面摆设,具有真正意义的课题研究甚少。金开题银结题,研究全靠一支笔;结题报告是个筐,只管把好的往里装,题一结,奖一评,锁到柜里当摆设,这对教师素养提升毫无帮助。要教师自修提高几乎也是一句空话,一是教师忙没有时间,乡村小学教师大多数包班,城镇小学教师面对的是大班额,一个班少则70人,多则100多人,教 数学的老师还要教双班,教师从早上七点一直要忙到下午六点或更晚,一天下来早已是筋疲力尽,哪还有什么时间去进修提高?教师不进修提高,就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学质量上不去,教师不得不加班

微课程设计与应用学习心得体会word版本

微课程设计与应用学习心得体会 微课——这个校本教研新形式的产物,原先我觉得挺困惑的。经过几天的研修学习,看了里面的微课,看多了我就悟出了道。“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习者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

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课,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教师个人研修计划我参加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习。为了能让本次培训学习起到真正的实效,真正让自己获得一定的进步,我制定了一套研修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专家教授的讲解引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促使自己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研修目标 1、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应用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2、能结合有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针对语文教学不断反思和总

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

关注课程教学与人的德行发展的内在关系—— 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 观点快递: 学校的育人职能任何时候都无法在脱离课程教学的状态下获得完美实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汲取思想史上的智慧资源,立足新的实践,对如何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提出了明确要求。 因此,我们必须自觉强化课程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教书育人,授业传道,积极探索各门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实现育人功能的途径和艺术,把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牢牢建立在教师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课程各自特点的深刻把握之上,及时建立健全有利于各门课程和所有课程的教师都认真践行育人的制度和机制。 课程教学,是学校教育中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与此相应,学校的育 人职能,在任何时候,都无法在脱离课程教学的状态下获得完美实现。 思想史上的智慧资源 基于对课程教学、学校教育、人的德行发展之间关系的深刻把握,古往今来,众多的教育思想家对课程教学与人的德行发展、课程教学担当育人职能的必要 性、可能性及其实现等,阐述殊多。 在中国,古老的六艺之教,本质上亦即德行之教。在西方,柏拉图等古代先 哲同样开启了关注课程教学与人的德行发展内在关系的思想传统。

近代科学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赫尔巴特则更加鲜明地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主 张,宣称道德是教育的唯一目的。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哲学家杜威也明确指出:道德的目的应当普遍地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并在一起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不 论是什么问题的教学;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形式品德”这句尽人皆知的话,就成了伪善的托词。 思想史上这些丰富的论述,尽管各有瑕疵,但其中于课程教学于知识传授中 谋取人的德行发展的思想,则逐渐凝淀为教育学中不易的基则,也为我们当下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反复的智慧资源。 建国以来的实践形态 建国以来,我们逐步确立并不断完善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形态。加强课程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在这一进程中逐步形成了 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征和优良传统。 据不完全统计,建国以来,中共中央和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先后就高校思想政 治课程建设问题正式颁布了进40 份专门文件,一些关于高等教育或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的综合性教育文件中,也大都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建设作出过明确论 述。 在关注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的同时,不少的文献还从更开阔的视野 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加强各门课程都有育人之责,所有教师都应该教书育人。 1987 年5 月29 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 作的觉得》,明确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指出:“要按照

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指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1)“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2)“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3)温家宝总理在2021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深化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学制安排等,都要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教学内容要注重学以致用。”(4)《决定》和温总理的讲话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使我们从中感悟到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从而更坚定了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的信心。 近几年来,鄂东职院一直致力于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结合学院实际,明确了“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为突破口,以增强毕业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为落脚点”的教学改革指导思想。围绕“新、综、活、实”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实践证明,课程体系改革,保证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的实现,增强了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 如何构建“新、综、活、实”的课程体系? 一、“新”——引入新技术课程、新技术实训项目、新技术教学内容、新技术教学手段 职业教育的特色是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必须具备动手能力强、上手快的特点,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站住脚跟。在计划经济时

部编五下道德与法治第3课《弘扬优秀家风》微课图文讲解+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古代丰富的家训家规,及对后人的思想和生活的影响。 2..知道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是一个家庭的文化。 3.懂得优秀的家风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力量。 重点懂得优秀的家风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力量。 难点我国古代丰富的家训家规,对后人的思想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是长期生活实践中不断形成的家庭文化。它主要表现为家族代代恪守的家训家规,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故事、一段记忆、都是家风的载体。 1.播放视频《优秀家风动画片》。 2.动画片中的家训出自哪里?说的是什么内容?他们是怎么做的? 3.出自裴氏家训,齐读“父母恩德同比昊天,人生百行孝顺为先”。 4.师介绍:裴氏曾有家规,子孙考不中秀才者,不准进入宗祠大门,裴柏村至今仍保留着重视教育的传统。认真观看视频思考回答问题。 让学生了解《裴氏家训》知道历史渊源。 了解裴氏家族重视教育。 讲授新课活动一:荟萃家风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 课前老师布置了收集家风家训的资料,现在就请同学们以“荟萃家风”为主题开展学习成果小组交流活动。 1.第一小组交流的内容:涵养德性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524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

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有些内容对于小学生也有一定的规范和指导意义。 例: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把《朱子家训》中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句名言抄录下来,与同学们分享感悟。 2.第二小组交流的内容:修身立志 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学校等集体场所,发现身边随处都可见的名言警句,把关于修身立志的警句抄录下来,再查阅资料,了解出自哪部家训。 ⑴分享抄录的句子,并说明在什么场所看到的。 ⑵查阅资料所抄录的句子出自哪部家训。 ⑶这句话蕴含的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 3.第三小组交流的内容:百年革命家国情怀 精选三封家书: ⑴林觉民给妻子的家书《与妻书》。 ⑵聂荣臻给父母的信。 ⑶一名解放军战士给妻子的信。 从这三封家书中你体会到哪些优秀的家风?这三封家书中值得你学习的精神是什么? 4.各小组分别汇报感悟,通过交流活动你觉得优秀家风、家训有哪些作用? 5.师总结:我国古代公开出版的家训有120多种,包括《朱子家训》、《章氏家训》、《颜氏家训》、《钱氏家训》等流传至今,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活动二:阅读角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只关德行,家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影响着社会之风。 阅读18页《用行动诠释最美家风》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知识交流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2001年9月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可以说是我国这一个时期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结晶。它体现了幼儿园课程新理念,引导幼儿园课程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预设走向生成,从关注课程的结果走向关注课程行进的过程,关注过程中幼儿的经验、兴趣的需要,使课程有了不确定性。它以现代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理论为基础,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相一致,允许课程多元化和教法多样化,允许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园本课程三级并存,兼收并蓄,百花齐放。同时它确立了幼儿园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培养目标、组织实施及相关问题的评价等,给幼教工作者指明了实践和努力的方向。如何适应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需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给幼儿园的教学研究提出了任务和挑战。 一、我园实践课程改革及其新变化 1、研究的目的是建立、改进和完善课程。 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就是在研究课程的不断构建和完善中进行的。因此我园将建立、改进和完善课程作为教研的重点进行研究。在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共同讨论幼儿课程方案,研究主题活动的推进;在学期末的教研活动中大家分享实施课程的经验和体会,并对课程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由于幼儿园教研目标明确,教研内容也就更加充实、有效,教研不再走形式,也不再枯燥乏味。 2、研究的起点是课程改革中的问题。 幼儿园教研就是要解决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研究的目的不是在验证某些理论假设,而是利用先进的理论,解决教育现实中的问题,反思和构建适合本园特点的园本课程。通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促进了课程的深入发展。通过实践,教师们逐渐体会到,自己身边感到困惑的问题就是研究的内容,研究不再神秘,研究就在我们身边,将自己亲身体验到的感到困惑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才更有针对性,才能获得成效。 3、教师是课改的积极参与者和研究者。 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新《纲要》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是课程改革成功关键所在。引导和鼓励教师从自己的日常教学、教育工作出发,找准课改的起点和切入点,从事教育的现场研究,案例分析,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不断的重新审视和调整,才能改变教育行为,提高教育水平,使避免唱高调,说空话,真正让课改落到实处,受到实效,使教师由课程忠实的执行者逐渐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建构者。 4、将农村资源优势纳入到课程中 农村幼儿园周边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花草树木,水土沙石、生产和生活经验等,将其纳入课程内,可使课程更加适合本地实际,使课程更贴近幼儿生活。我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开展课程研究,自制大量符合农村幼儿园特色的教玩具,既方便课程的开展,又为学校节约资金。同时有计划地举行家长半日开放活动,使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的意识得到了增强,家长的教育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园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作为一名幼教人更需要的是用踏实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它,少些急功近利的思想,真正落实好课程的精神实质 二、问题与困难 1、客观条件制约着教师实施新《纲要》的理念 新的教育理念倡导幼儿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幼儿,要注重幼儿的个体差

微课在小学综合学科中应用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微课在小学综合学科中应用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微课在小学综合学科中应用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微课在小学综合学科中的应用实践研究》课题,获开阳县县级课题,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欢迎浏览科技东西知识店铺!,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认识的源泉。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形成各种能力和习惯,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都离不开深入扎实的学习实践活动。一切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是各个学科必须遵循的思想原则和客观规律,美国教育家杜威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认为学生的学习不应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儿童对知识的学习可采用类似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获得。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生动的并且容易接受的生活方式和方便有效的学习方式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迫切,与此同时,网络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微”元素也在推动着“微”时代的到来。在教育领域,教师的工作也变得越来越繁重,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集中学习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方便有效的学习方式成为他们迫切的需求,而微课程的出现恰恰可以满足教师的这种学习需要。因此研究小学微课程的设计原则与方法等相关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实践意义。在理论方面,通过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对微课程、微学习等相关概念进行了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个性化的概念界定。分析了与小学微课程设计、开发与应用相关的理论,提出了与小学微课程设计与开发相关的原则与应用方法等;在实践方面,以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同时将理 论部分分析总结的原则与方法应用于小学微课程的实际开发应用中,尝试设计开发了适用小学教学的微课程案例,把设计的案例微课程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并对应用效果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了调查并做了相应的分析。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我校有较为良好的课题研究传统,形成了广泛的课题研究氛围,丰富的文献资料和校园网、互联网,为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来元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我校有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购买了两台很专业的’摄像机,综合组配备了五台电脑,还可以使用学校的其他电脑供老@ 欢迎收藏科技东西知识店铺!师们学习及微课的制作。课题组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成员有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还有充满科研热情的年轻教师,他们都具有较好的研究能力。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工学结合与双元育人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工学结合与双元育人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谭成兵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20年第06期 摘 ; 要:职业院校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现代教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影响着学生就业竞争力。“工学结合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力量,推进校企合作,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工学结合、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关键词:工学结合 ;双元育人 ;人才培养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2(c)-0175-02 新的发展阶段,职业教育受到社会的关注,在发展中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成为很多职业院校办学的重要模式。工学结合双元育人,是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迎合时代发展要求,了解经济发展的形势,根据行业和企业发展对人才的能力要求,结合学校专业特点,组织学生的学校和企业进行学习,结合不同的教学模式,完成理论和实践培训,更符合当前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1 ;工学结合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简单来讲,工学结合双元育人就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过程,实现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模式在充分了解行業发展现状和企业发展的基础上,了解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包括其岗位能力、职业素养,将学校和企业的教育教学资源加以融合,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结合,学校结合企业需求制定课程教学目标,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训机会,以项目驱动为载体,将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与岗位能力培训结合,实现课程教学与岗位需求的异质性,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工学结合双元育人,主要是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遵从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要求,以工匠精神为指导,重视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 2 ;工学结合双元育人培养模式的运行 2.1 创新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实践中,根据时代发展特点,工匠精神的培养较为重要。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要体现专业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推进课程改革及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思考与实践

双流中学实验学校 推进课程改革及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思考与实践 高志文 双流中学实验学校2003年开始建成招生,是将国家级示范校双流中学的初中部分离出来,引入民间资金修建的一所现代化股份制民办学校。学校占地约130余亩,建设面积接近7万平米。目前,学校有初中学生3000多人,教职工290余人。 建校伊始,学校就在继承双流中学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利用我校办学自主权大,机制灵活的特点,确定走一条特色发展、高品位办学的道路。 我校经过深入思考提出了“人本化、规范化、创新化、现代化”的办学思想,以此全面指导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其基本内涵:人本化是指要相信和尊重人、依靠人、为了人;规范化是指要按规律办学,实行制度化管理;创新化是指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新意,在管理、教育教学和学习的理念、内容、方法上不断更新,不允许默守陈规,简单重复过去的东西;现代化是动态的,是指学校要不断吸取全国、全世界先进的教育成果,结合实际为我所用,保持学校一直走在教育的最前列。 学校校训是“自主、合作、务实、求新”。这既是学校领导班子的工作作风,也是我们的教风和学风,校训的内涵与办学思想是一致的。在办学思想指导下,我们确定的办学目标是要把学校建设成“理念先进,质量一流,特色鲜明,在深化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充分显示出实验性、示范性,全省知名,全国有影响,充分参与国际交流的现代化名校”。在办学思想和建校目标的引导下,学校一直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导向,以寻找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创建一套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可持续有实效的机制为已任。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我校目前基本走出了一条自己的特色道路——加强校本课程建设,构建并实施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 一、学校特色

【精品】2021年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微课教案 第二单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共四个课时

【精品】2021年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微课教案 第四课《揭开情绪的面纱》两个课时 第1课时青春的情绪 ?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知道人最常见的情绪种类;懂得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原因;了解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带来的不同影响。 过程与方法能够理解并说明自己的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原因,把握情绪的多样性;辨别分析不同情绪可能带来的不同后果,保持乐观心态。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热爱生活、自信开朗,乐观向上、全面发展,积极地追求美好生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情绪不同,结果不同 教学难点: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歌曲《今个真高兴》)听歌曲《今个真高兴》,学生谈听了这首歌之后的心情怎样? 教师总结:高兴,笑容满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情绪,你了解自己的情绪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了解我们的情绪。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情绪面面观 活动一:古诗词鉴赏 (多媒体展示下面诗词内容)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漫卷诗书喜欲狂 哀民生之多艰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怒发冲冠 闻风丧胆 问题:上面古语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心理感受? 教师指出:人的情绪是丰富多样的,情绪分类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把情绪分成四大类:喜、怒、哀、惧。 活动二:词语接龙 (多媒体展示活动要求)把全班分成四组,各代表

喜、怒、哀、惧四种情绪,看哪一组写出的这类词 语多,如:喜:眉飞色舞、手舞足蹈等。 教师强调:不同的情绪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即使是 同一种情绪,它的具体表现也不是千篇一律的。 总结:情绪的种类 人的情绪是复杂多样的,除了常见的喜、怒、哀、 惧等基本情绪,在这四种情绪的基础上,又可以组 合成很多复杂的情绪,如:惊喜、悲愤、喜忧参半、 悲喜交加等。 活动三:说说情绪的那些事儿 (多媒体展示活动内容)其实,大家在学习、生活 中也有喜、怒、哀、惧的经历,下面请大家敞开心 扉,谈谈你印象中记忆深刻的最高兴的事、最愤怒 的事、最伤心的事、最害怕的事分别是什么? 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畅所欲言,自由发言。 活动四:聚焦生活 (多媒体展示情景)(1)我把自己的生日忘了, 却意外收到好朋友的生日祝福。 (2)我因为睡懒觉而迟到,受到老师的批评。 (3)同伴误解我,赌气不理我了。 (4)还有许多作业要做却突然停电了。 (5)雷雨交加的夜晚,向来胆小的我独自在家。 问题:下列情境中自己会产生什么样的情绪? 提示:不同的情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教师总结:情绪的影响因素 我们的情绪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例如,个人的生理周期、对某件事情的预期、周围的舆论氛围、自然环境等。随着周围情况的变化,我们的情绪也经常变化。 二、情绪的青春色调 观看视频材料:(癌症患者笑对生活) 问题:材料中众多癌症患者为什么比一般的癌症患 者更加长寿? 提示:情绪不同,结果不同教师讲述:情绪的作用 情绪的作用非常神奇,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动,它可以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也可以让我们因为某个小小的挫败而止步不前。 活动五:探索与发现 (多媒体展示下列材料) (1)根据我国史书记载,伍子胥过韶关,陷入进退维谷境地,结果因极度焦虑而一夜间须发全白。(2)《岳飞传》牛皋,大败金兀术并处死了金兀术后,激动地狂笑不止,高兴过度而死,“乐极生悲”。(3)《儒林外史》范进多年考不中举人,直到50岁时,终于听到自己金榜提名,“喜极而疯”。 (4)《三国演义》周瑜,才华出众,机智过人。但诸葛亮利用其气量狭小的弱点,巧设计谋,气得他断送了风华正茂的性命。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情绪不同,结果不同。情绪与健康的关系。) 教师讲述:长期保持积极的情绪,如宁静、愉快等,能增强人的机体免疫能力,有益于身心健康。相反,人若长期处于抑郁、紧张、焦急等情形之中,则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课堂小结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 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 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 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保持积极的情绪,快乐的

微课在财务软件应用课程中的实践与思考

微课在财务软件应用课程中的实践与思考-会计 微课在财务软件应用课程中的实践与思考 孙静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 要命脉,教师教学改革的中心由“教”已经转向“学”。如何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从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入 手,慢慢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从而改变学习模式。 我校一向重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视理实一体化,在这 近两年中,我校教学团队开发了多门专业课的微课资源,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当然,在使用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微课,从形式上看,微课视频特别适合在网络及媒体 设备上学习使用,是碎片化、通俗化、移动化、智能化学习 的全新体验;从内容上看,微课是针对某门学科某一知识 点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新型的微视频课程,通常不会囊括 传统课堂教学的所有环节以及某门学科的所有知识点。 因此,微课不能替代传统课堂教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翻转课堂”,本质上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方式,其特征是小 而精,它只能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一种新型的形式而已, 高校的教学改革应该正视微课的应用功能,不应过渡开 发课程和过渡夸大作用,具体的,下文以财务软件应用课 程中的微课设计思路为例,分享微课设计和制作的具体 步骤,遵循“实用、够用、经济”的原则,结合学情和知识特

点,依托优芽互动电影网站来完成。 一、课程分析 微课的合理使用可以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但是不是所有课程的全部知识点都适合做成微 课进行教学的,那么教学团队进行深入的课程分析就显 得格外重要了。通过课程分析,罗列出课程的重难点,根 据学生学习的习惯性思维和学习特点,结合该知识点的 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最后筛选出适合开发微课的教学 内容。针对于财务软件课程的课程特点,其操作性强,传 统的上课是教师先演示,学生再操作,同时教师指导,那 么操作的录屏就必不可少,同时录屏视频的制作可以让 学生在操作中反复观看,调节进度,增强学习效果。结合 该课程的教学任务,每一个任务都对应一笔操作业务,教 师把每笔经济业务的操作录屏用录屏软件进行了录屏。 二、脚本编写 微课的脚本编写并不是必要的制作步骤,但是,对于 制作过程复杂的微课,脚本编写很有必要。脚本是对微课 设计的文字表达,其目的是确定微课的“分镜头”组成和 设计思想,脚本是微课制作和验收的依据。脚本可以将微 课的每一个场景或分镜头用二维表来表达,包括镜头号、 画面说明、景别、画外音、音乐、字幕、时长等。微课脚本一般由任课教师来编写,以作为制作的依据或提供给其它

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新课程改革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第一初级中学 ****

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任务,为未来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十八大报告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在如此注重素质教育的情况下,基础教育改革正顺应教育改革的浪潮,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到目前为止,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各项制度措施方法也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而不段调试和完善。但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既有着对已有经验的惊喜,也有着对新出现问题的迷惘与困惑,这是一个矛盾的过程。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课程改革中最新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1、观念重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面对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大变革,相当多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思想准备不足,特别是在观念上不适应。在很多教师的头脑中,简单灌输、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已经形成一种难以扭转的巨大惯性。老教法不灵了,新的教法又找不到,于是就隐入到了行动的“盲区”当中。于是就“旧瓶装新酒”,“穿新鞋走老路”,自觉不自觉地把新课程装进了“应试教育”的“笼子”里,使新课程实施的效果大打折扣。在学生观上,一部分教师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负面影响下,仍然看不到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看不到学生身上多向度发展的潜质,看不到学生自我发展的可能,也有部份教师虽然形式上接受了课程改革新理念,但在实质上还远未以新的学生观指导教学,结果导致言与行不吻合的被动局面,还有一部分教师,他们有对新课改的热情但思想偏激,容易陷入新的误区,认为新课改是对旧课程的全盘否定,如把学生自我发展的可能理解为自我发展的现实,把学生多向度的发展理解为单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把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推向极端,误将学生身上的毛病当着学生的个性化加以纵容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