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网络传媒对当代青年政治参与的影响及对策探究_李娟

网络传媒对当代青年政治参与的影响及对策探究_李娟

网络传媒对当代青年政治参与的影响及对策探究

李娟

(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政治参与逐渐成为青年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网络技术的发展拓宽了青年政治参与的渠道,推动了青年的政治社会化,但也会不可避免地引发青年的非理性政治参与,使其出现政治参与失范,现实参政能力弱化等问题。为此,我们有必要从制度规范、精神文化等方面来引导和解决青年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推动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传媒青年政治参与

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

Influence of Network Media to Young People in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

LI Juan

(Marxism School,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He'nan450001)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network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of youth political participation.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has widened the youth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channels,promoted youth's political socialization,but it will inevitably cause youth irrationality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lead to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misbehaving and so on.Therefore,we need to guide young people in the network and solve the problems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from the system of rules,the spirit and culture,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tic politics in China.

Key words network media;young people;political participation

1网络时代背景下当代青年政治参与的现状

政治参与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主要特征之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成为公民参与政治的重要手段,网络政治参与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一种重要形式。网络时代背景下的青年政治参与,主要是指青年作为政治参与主体以网络为媒介,通过政治信息网上发布、网上选举、网上利益表达、网上评论、网上民意调查、网上信访等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并试图影响政治过程的行为。

在我国,青年作为“科技哺育的一代”,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和政治素质,加之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各种网络信息技术,这些都为他们参与政治提供了诸多有效的途径。调查表明,在我国的网民群体中,25岁以下占51.2%,30岁以下占70.6%,18-24岁网民互联网普及率达43.4%。青年的网络政治参与,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现实政治表达的“贫困”状态,增强了政治信息的传导与反馈系统,日益影响着政治决策和高层思考。所以,研究网络时代背景下中国青年政治参与的状况,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2网络传媒对当代青年政治参与的影响

2.1积极影响

首先,网络拓宽了青年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手段,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实政治表达的“贫困”状态。我国传统政治参与度不高,信息失真时常发生。但在网络政治参与中,青年可以打破传统信息交流方式在时空上的限制,方便快捷地获取政治参与所需要的“海量”政治信息,扩大了青年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拓宽了青年参与政治的路径。

其次,网络政治参与推动了青年的政治社会化,增强了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通过网络,青年可以对各种政治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渐形成较为成熟的政治意识和立场,促进青年的政治社会化。同时,青年通过网络参与政治活动,体验了政治生活的意义,了解到作为一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使其政治责任感进一步增强。

最后,网络政治参与有助于政府部门加快解决有关舆论的焦点议题。青年利用网络渠道,增强了政治信息的传导和反馈功能,便于政府做出正确的决策。同时,网络群体中的青年能够理性的认识、分析国内外重要事件,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献计献策,促进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2.2消极影响

首先,信息甄别能力弱,易引发青年非理性政治参与。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网络信息容量的无限性和网络信息的可操作性,削弱了信息的客观性。青年由于其在心理和生理上的不完全成熟,无法正确甄别多种信息,容易轻信偏言,导致网络政治参与中的非理性因素加大。

其次,政治参与自控能力差,易造成政治参与失范。网络因其不受时空的限制,造成了网民政治价值观的多元化。另外,网络政治活动审查力度较小,这就会使某些青年进行一些有悖政治参与原则和规范的活动,这不仅对党和国家的政治权威构成了威胁,也对青年政治参与的形成造成了障碍。

第三,现实政治参与能力弱化,人际关系淡薄。网络政治参与大多是在“人机交流”中形成的,它代替了人与社会之间的“人际交流”。青年过分依赖网络技术,日益(下转第245页)

社会科学学科研究

Social Sciences Discipline Research

新闻传播研究Journalism and Counication Research

形心理学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在他所著的《艺术与视知觉》中提到“建立作品主要特征的是初级分离。区域较大的部分不会被分割成区域较小的部分,而艺术家的任务就是对这些分离进行程度和种类上的区分,然后再与要表达的意义相联系。”设计师将焦点放到重要的位置,而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也就在这些重要位置的“形”来传达。②将异质同构理论应用到标志设计,提示我们在设计前不单单要考虑形的拆分,几个形的嫁接,所排列的顺序位置也是至关重要的,要将传达内心想法引发共鸣的主体放在关系链的最重要一环。

2.2异质同构与标志的简洁性和准确性

标志的大小是有一定限度的,所能承载的图形量自然有一定的限度,同时便于标志的传播推广,自然要有高度的简洁性。格式塔心理学又被称为完形心理学,由此可见完形论在格式塔心理学当中的核心地位,异质同构作为其中的重要原理必定要围绕这一核心。我们讲完整的形态打破,重新排列组合,但是形过于复杂,数量过于多,根据阿恩海姆的研究人在认知的时候是要先将分散的型合并,一旦无法合并,他们就会摒弃或者根据自己原有的经验揣摩作品所要表现的意思。所以我们在设计标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简洁性,不能过分的拆分形,这样才能将我们所想要表达的意思准确的传递出去。标志往往是一个个人或者集体灵魂的代表,设计标志的目的也是在于将他们的精神理念传递出去,所以准确的非常重要的。

2.3异质同构与标志的艺术性和多样性

标志设计是一种美的创造,要有艺术性,所谓的艺术性就是人们反映现实的生活和内心想法所达到的美的程度。那么怎样才能美,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中讲“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③将同质异构原理运用到标志设计中,可以讲内心所想表达到作品中,自然就可以保持标志的艺术性。标志的多样性是指他的材料丰富,可以是二维也可以是二维半甚至三维立体。即便选择很多但是不注意图形的变化还是会出现雷同。我们应用异质同构,不单单停留在形体的变化上,停留在人眼睛的视觉观察上,我们上升到内心思想,以所要表达的思想指导形体变化,那么形式必然会变得更多,为找到精神的载体找到新的思路。

注释

①[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滕守尧,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

②杨辛,甘霖著.美学原理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③卡尔?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原理.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9.

(上接第231页)缺乏与现实社会的接触,会降低其在现实世界中获取政治思维的能力,也会影响现实中的政治参与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弱化青年的政治参与能力。

3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对策

网络媒体对社会承担着重大的责任,我们必须重视对青年思想、观念上的引导,为青年的网络政治参与提供一个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

3.1加强青年对政治信息的辨别能力,引导网络政治参与的良性发展

当前,青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全方面、多层次的传递政治信息和参与政治事务。但纷繁杂芜的信息也会造成青年思想上的迷惘,判断上的失误,这就需要加强青年群体自身的信息鉴别能力。一方面,政府鼓励多种形式的网络平台,向他们灌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思想,使其对时事热点有准确的把握,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拓宽多样化的政治参与途径,提高青年政治参与的水平。青年通过网络政治参与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政治责任感,培养了他们对政治的信任,使其参与政治的热情高涨,能够更加理性地参与到政治中去,为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创造美好前景。

3.2加强网络参政的法制建设,创造健康的网络政治环境

青年通过网络参与政治是自觉自愿的行为,我们应加强对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的规范,提高青年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防范盲动和不文明行为,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和网络观,这就需要做到“以法治网”。从立法的内容来看,网络立法要体现公民参与政治的自由与规范网络秩序两者的协调平衡,确保他们在网络中的言论自由不受限制。从立法体系看,要求形成一套完备的、操作性强的网络法律法规体系,为包括青年在内的公民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保障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3.3加强青年政治参与的心理调适,培养其对政治制度的认同感

政治参与的心理调适是指人们对政治参与过程和政治参与生活的一种感性的主观反映,表现为一定的政治参与动机、政治参与目的、政治参与心态等。青年对政治文明进程期望值很高,而现实政治发展的渐进性却挫伤了青年的政治参与热情,使他们对政治参与产生冷漠感,这就需要调适青年政治参与的心理,弱化网络参政的高期望与现实低评价之间的矛盾,提高青年理性政治判断和理解能力。

3.4提高青年政治参与的素质,发挥其网络舆论引导作用

政治参与者的素质,对政治参与方式、目的、性质和效果有着直接的联系。要提高青年政治参与者的素质,首先应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塑造他们的政治义务感;其次,通过理性分析与探讨培养青年全面看问题的能力,提升其政治参与能力与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2]谷光伟,张敬超.论网络传媒对于当代青年政治参与的影响[J].南京理工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3]祝华新,胡江春,孙文涛.中国互联网舆情报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

办.改革内参,2008(3).

社会科学学科研究

Social Sciences Discipline Research 艺术学研究Arts Research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