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用技术问答(第二版)》第六章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用技术问答(第二版)》第六章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用技术问答(第二版)》第六章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用技术问答(第二版)》第六章

第六章电力变压器保护

1.电力变压器的不正常工作状态和可能发生的故障有哪些?一般应装设哪些保护?

答:变压器的故障可分为内部故障和外部故障两种。变压器内部故障系指变压器油箱里面发生的各种故障,其主要类型有:各相绕组之间发生的相间短路,单相绕组部分线匝之间发生的匝间短路,单相绕组或引出线通过外壳发生的单相接地故障等。变压器外部故障系指变压器油箱外部绝缘套管及其引出线上发生的各种故障,其主要类型有:绝缘套管闪络或破碎而发生的单相接地(通过外壳)短路,引出线之间发生的相间故障等。

变压器的不正常工作状态主要包括:由于外部短路或过负荷引起的过电流、油箱漏油造成的油面降低、变压器中性点电压升高、由于外加电压过高或频率降低引起的过励磁等。

为了防止变压器在发生各种类型故障和不正常运行时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连续运行,变压器一般应装设以下继电保护装置:

(1)防御变压器油箱内部各种短路故障和油面降低的瓦斯保护。

(2)防御变压器绕组和引出线多相短路、大接地电流系统侧绕组和引出线的单相接地短路及绕组匝间短路的(纵联)差动保护或电流速断保护。

(3)防御变压器外部相间短路并作为瓦斯保护和差动保护( 或电流速断保护) 后备的过电流保护(或复合电压起动的过电流保护、或负序过电流保护)。

(4)防御大接地电流系统中变压器外部接地短路的零序电流保护。

(5)防御变压器对称过负荷的过负荷保护。

(6)防御变压器过励磁的过励磁保护。

2.变压器差动保护的不平衡电流是怎样产生的( 包括稳态和暂态情况下的不平衡电流)? 答:变压器差动保护的不平衡电流产生的原因如下。

1.稳态情况下的不平衡电流

(1)由于变压器各侧电流互感器型号不同,即各侧电流互感器的饱和特性和励磁电流不同而引起的不平衡电流。它必须满足电流互感器的10%误差曲线的要求。

(2)由于实际的电流互感器变比和计算变比不同引起的不平衡电流。

(3)由于改变变压器调压分接头引起的不平衡电流。

2.暂态情况下的不平衡电流

(1)由于短路电流的非周期分量主要为电流互感器的励磁电流,使其铁芯饱和,误差增大而引起不平衡电流。

(2)变压器空载合闸的励磁涌流,仅在变压器一侧有电流。

3.变压器励磁涌流有哪些特点? 目前差动保护中防止励磁涌流影响的方法有哪些?

答:励磁涌流有以下特点。

(1)包含有很大成分的非周期分量,往往使涌流偏于时

间轴的一侧。

(2)包含有大量的高次谐波分量,并以二次谐波为主。

(3)励磁涌流波形之间出现间断,如图6-1 所示。

防止励磁涌流影响的方法有:

(1)采用具有速饱和铁芯的差动继电器。

(2)鉴别短路电流和励磁涌流波形的区别,要求间断角

为60 ~65 。

(3)利用二次谐波制动,制动比为15%~20%。

4.变压器比率制动的差动继电器制动线圈接法的原则是什么?

答:通常要求该保护装置在外部故障时具有可靠的选择性,流人保护的制动电流为最大;而在内部故障时,又有较高的灵敏度。因此,差动继电器制动线圈的接法原则一般为:

(1) 变压器有电源侧电流互感器如接人制动线圈,则必须单独接人,不允许经多侧电流互感器并联后接人制动线圈。

(2)变压器无电源侧电流互感器必须接入制动线圈。

5.试述变压器瓦斯保护的基本工作原理。

答:瓦斯保护是变压器的主要保护,能有效地反应变压器内部故障。

轻瓦斯继电器由开口杯、干簧触点等组成,作用于信号。重瓦斯继电器由挡板、弹簧、干簧触点等组成,作用于跳闸。

正常运行时,瓦斯继电器充满油,开口杯浸在油内,处于上浮位置,干簧触点断开。当变压器内部故障时,故障点局部发生高热,引起附近的变压器油膨胀,油内溶解的空气被逐出,形成气泡上升,同时油和其他材料在电弧和放电等的作用下电离而产生瓦斯。当故障轻微时,排出的瓦斯缓慢地上升而进入瓦斯继电器,使油面下降,开口杯产生的支点为轴逆时针方向的转动,使干簧触点接通,发出信号。

当变压器内部故障严重时,产生强烈的瓦斯,使变压器内部压力突增,产生很大的油流向油枕方向冲击,因油流冲击挡板,挡板克服弹簧的阻力,带动磁铁向干簧触点方向移动,使干簧触点接通,作用于跳闸。

6.为什么差动保护不能代替瓦斯保护?

答:瓦斯保护能反应变压器油箱内的任何故障,如铁芯过热烧伤、油面降低等,但差动保护对此无反应。又如变压器绕组发生少数线匝的匝间短路,虽然短路匝内短路电流很大会造成局部绕组严重过热产生强烈的油流向油枕方向冲击,但表现在相电流上却并不大,因此差动保护没有反应,但瓦斯保护对此却能灵敏地加以反应,这就是差动保护不能代替瓦斯保护的原因。

7,画出Y,d11 接线变压器差动保护的三相原理接线图( 标出电流互感器的极性) 。

答:Y ,d11接线变压器差动保护的三相原理接线图,如图6-2 所示。

8.画出YN.yn.d11(Y 0/Y0/△-12-11) 组变压器差动保护接线图,并进行相量分析:答:YN.yn.d11 组变压器差动保护接线如图6-3(a)所示。其电流互感器二次线电流,高压侧为

I a I a I b

中压侧为

I a 1 I a 1 I b 1 I b 1 I b 1 I c 1

I c 1 I c 1 I a 1

低压侧为

I a 、 I b 、I c 与一次线电流同相,正常时流入 A 相差动线圈的电流为

I a (I a 1 I a ) 0 流人 B 相和 C 相差动线圈的电流也同样为零。

9 .试绘制用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的 Y , d5 接线的三相变压器三相三继电器式差动保护交流

回路的原理图 ( 图中标明极性 )。

答: 设丫侧三相端子为 A 、B 、C ,△侧三相端子为 a 、b 、c 。三相三继电器式的差动保护

I b I b I c

I c I c I a

交流回路原理接线图及相量图,如图 6-4 所示。由图可知

10 .有一台 Y , d11 接线的变压器,在其差动保护带负荷检查时,测得其 Y 侧电流互感器 电流

相位关系为I b 超前I a 150 ,I a 超前I c 60 ,I c 超前I b 150 ,且I b 为 8. 65A ,I a I c 5A ,试分析变压器 Y 侧电流互感器是否有接线错误,并改正之 ( 用相量图分析 )。

答:变压器 Y 侧电流互感器 A 相极性接反,其接线及相量图如图 6-5所示。 此时: I b 超前 I a 为150 ,

I a 超前 I c 为 60 , I c 超前 I b 为 150 ,

其中 I b 为 I c 、 I a 的 3

倍,有

B I

C I A

改正:改变 A 相电流互感器绕组极性后,其正确接线后即为

11 . BCH-2型差动继电器有几组线圈 ?各线圈的作用是什么 ?如何整定 ? 答:差动继电器有差动

线圈,平衡 I 线圈,平衡Ⅱ线圈和短路线圈。

(1) 差动线圈具有动作作用。

(2) 平衡线圈是补偿由于变压器两侧电流互感器二次电流不等使速饱和变流器的磁化达 到平衡。 (3) 短路线圈作用是为了躲避励磁涌流。 其整定程序如下: (1) 按同一容量列表计算额定电压、一次额定电流、

TA 接线方式、电流互感器变比、

次额定电流。然后确定基本侧电流。

(2)差动电流的确定。 1)躲过变压器的励磁涌流

I op 1.3I N

2)躲过最大不平衡电流

I op K re1(K 1 f i U f )I k,max

式中 Krcl ——

可靠系数;

I a I a I b I c I c I a

c I c I a

K 1—— 同型系数;

f i ——电流互感器最大相对误差,取 0.1; U —— 由于调压引起的相对误差; f —— 变比不能完全补偿的相对误差;

I k ?max

— — 最大短路电流。

(3)计算基本侧二次动作电流求出动作安匝 (差动绕组匝数和平衡绕组 I 的匝数之和 )

60

Nop I

op Nd

Nba1

op

op

(4)确定平衡绕组Ⅱ的匝

I 1

N ba1 N op N d

(N d N ba1 )I 1 (N d N ba1 )I 2

I 2 (5)匝数误差 f 的复核

N ba1 N ba1 ?pr f ba1 ba1 ?pr 0.05

N ba1 N d 式中 N ba1 —— 计算的平衡线圈Ⅱ的匝数; N ba1 ?pr —— 使用的平衡线圈Ⅱ的匝数。 (6)校验灵敏系数。 12 .一台双绕组降压变压器的容量为 15MVA ,电压比为 35kV ±2.5%/6.6kV ,Y , d11 接 线;差动保护采用 BCH-2型继电器。求 BCH-2型继电器差动保护的整定值。 已知: 6.6kV 外部短路时最大三相短路电流为 9420A ,最小三相短路电流为 7300A( 已归算到 6.6kV 侧 ); 35kV 侧电流互感器变比为 600/ 5, 6.6kV 侧电流互感器变比为 1500/5;可靠系数 K re1 = 1.3。 解:按以下步骤进行计算: (1) 算出各侧一次额定电流;确定二次回路额定电流。由于 6.6kV 侧的二次回路额定电 流大于 35kV 侧的,因此 6.6kV 侧为基本侧 (第Ⅰ侧 )。

(2) 计算保护装置 6.6kV 侧的一次动作电流。 1)躲过变压器励磁涌流

I 1op 1.3I N 1.3 1315 1710 A

2)躲过最大不平衡电流

I 1op K re1 (K 1 f i

U

f )I k,max

1.3(1 0.1 0.05 0.05)9420 2450 因此,一次动作电

流选用 2450A 。

(3) 确定线圈接法及匝数。

平衡线圈 I 、Ⅱ分别接于 6.6kV 及 35kV 侧。计算基本侧一次动作电流

基本侧匝数 N ?ba AN0 60 =7.35 匝。

I 2op 8.16

选择实用工作匝数 N ?pr =7 匝, 即 N c?pr 6 匝, N ba1?pr

= 1

匝。

在实用匝数下, 6.6kV 侧继电器的动作电流为 I 2op AN0 60 =8.56A N ?pr 7 (4) 确定 35kV 侧平衡线圈匝数

N ba1?ba N ?pr I

N c?pr 7 4.38

6 = 2.6 匝,

ba1?ba ?pr I c?pr 3.57

实用匝数取 N ba1 ?pr =3 匝。

(5) 计算由于实用匝数与计算匝数不等而产生的相对误差 f

(6) 初步确定短路线圈抽头:选 c —c ,抽头(该抽头在继电器内部 )。 (7) 校核灵敏系数。最小运行方式, 6.6kV 侧两相短路的最小

图 6-6 所示为确定 BCH-2 型差动继电器各线圈极性关系 图。

短路电流为 6320A ,相当于 35kV 侧短路电流 6320 6.6

=1192A

35

3 1192

17.2A ,

I 2op ?min 120

AN 0

pr N c?pr I 2op

N

ba1 ?

3606

=6.67A

灵敏系数 Ksen

I 2op?min

17.2 =2.58>1.25

I 2op 6.67

I

2op I 1op 1op K 1

n 2

2450 300

1 8.16 N ba1 ?ba N ba1 ?pr N ba1 ?ba

N ba1 ?pr

2.6 3 2.6 3

0.0465 因 f <0.05 ,故不需核算动作电流。

13.试述BCH-2 型差动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答:BCH-2 型差动继电器是具有比较良好的躲过变压器励磁涌流特性的差动继电器。它由速饱和变流器和执行元件(DL-11 /0.2 型电流继电器)两部分组成,其结构原理如图6-7 所示。

速饱和变流器A 、C 两边柱的截面相等,并各为中间柱B 截面的一半。速饱和变流器上绕有

以下线圈:

(1) 差动线圈N d 和两个平衡线圈N

bal1 、N bal2 同向绕在中间柱B 上,它们都起动作线圈的

作用。流过它们的电流 I d产生的磁通d自中间柱经两边柱 A (d?BA ) 、C( d?BC ) 构成

两个闭合回路。

(2)二次线圈N2绕在C 边柱上,并与执行元件相连接。

(3)短路线圈分为N k、N k 两部分,分别绕在中间柱 B 和边柱成的闭合磁路内,N k 与N k 的绕向相同。N k 的匝数为N k 匝数的上

在B 、A 两柱所构

短路线圈内的电流

I k是d在N k中的感应电流。 I k流过N k、N k ,又分别在 B 柱和柱中产生磁通k 和

k。k自B 柱经两边柱A( k?BA)、C( k?BC )构成两个闭合回路。k自A 柱经中间柱B( k?AB )、边柱

C( k?AC )构成两个闭合回路。k与d 方向相反,故k属于去磁性质。

C 柱内的合成磁通( d?BC+ k?AC -k?BC)在N2中感应的电流达一定值时,执行元

件动作。由此可以看出,继电器动作是靠两条传变路径实现的:一条是从N d ( d?BC )直接

传变到N2 中;另一条是由N d 先传变到N k 在其内感应电流I k ,再由N k ( k?AC ) 传变到

N2 中,这个传变称为二次传变。

当变压器空载投入或在其纵差保护范围外短路时,N d(或N d、N bal1、N bal2)中流过含有

较大非周期分量的励磁涌流或不平衡电流。非周期分量电流是衰减的直流电流,它极少能传变到短路线图N k、N k 和二次线圈N2 ,而是作为励磁电流产生直流磁通使变流器铁芯迅速饱

和,从而使铁芯的磁阻大大增大,这就会使C 柱中的磁通d?BC 大大减小。另外,再看短路线圈的作用,由于磁路饱和,使 I k 减小, I k N k 、 I k N k 也随之减小。由于 A 柱到C 柱的磁

路较长,漏磁增大,使C 柱中的助磁磁通k?AC 大为减小;而B 柱到C 柱的磁路较短,漏磁相对较小,所以C 柱中的去磁磁通k?BC 的减小不象k?AC 减小得那么显著,但仍有一定的去磁作用,因此C 柱中的合成磁通( d?BC + k?AC - k?BC ) 减小得很多。这就是说,由于非周期分量电流的作用,要想使继电器动作,

就得增大N d 中的正弦电流。此即BCH-2 型继电器具有良好的躲过励磁涌流特性的根本原因。

14.带制动特性的BCH-1 型差动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答:BCH-1 型差动继电器是由一个电流继电器和一个具有制动线圈的速饱和变流器构成。其躲避变压器励磁涌流的性能依靠速饱和变流器实现,当区外故障不平衡电流增加,为使继电器动作电流随不平衡电流的增加而提高动作值,因此设有制动线圈。当制动线圈通过电流时,产生的磁通仅流过两边柱而不流过中间柱并在相等的二次线圈中感应出的电动势相反,因而二次线圈输出电压为零,即制动线圈和差动线圈、二次线圈之间没有互感,因此制动安匝仅用于来磁化速饱和变流器的铁芯,恶化了差动线圈与二次线圈之间的传变作用,使继电器动作值增大,因此继电器的基本原理是交流助磁制动,即利用穿越电流来改变速饱和变流器的饱和状况。

15.BCH型差动继电器进行可靠系数检验的意义何在?怎样对可靠系数进行调整?

答:变压器纵联差动保护区内故障时,BCH 型继电器不但应该动作,且要求有足够的灵敏度。可靠系数就是对该项要求的考核指标。它是以无制动情况下继电器在起始动作安匝时执行元件的动作电流 I op?0为基准,然后再拿继电器2 倍动作安匝下执行元件的动作电流I op?2

与其相比较,其比值称可靠系数。检验规程要求BCH 型差动继电器2 倍动作电流可靠系数 K re1 Iop?2

≥1.2。当K re1 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降低执行元件的动作电压,这时虽然可靠系数增

I op?0

BCH 型继电器的调大,但直流助磁特性曲线陡度变小,躲过励磁涌流的性能减弱,因此在做整试

验时要两者兼顾。

16.检验规程对BCH 型差动继电器的整组伏安特性是怎样要求的? 若不符合要求应怎样调整?

答:继电保护检验规程对于BCH 型差动继电器的伏安特性的要求是:2 倍动作安匝时,执行元件端子上的电压U 2与1 倍动作安匝时执行元件端子上的电压U1之比U2≥1.15;5 倍动

U1 作安匝时,执行元件端子上的电压U5与U1之比U5≥1.3。

5 1U1

若试出的伏安特性曲线不符合要求,可改变速饱和变流器铁芯的组合方式。铁芯的硅钢片在每片

对叠时伏安特性最高,特别是对伏安特性的开始部分提高得更显著。每数片一组对

叠时,伏安特性就低些,且每组的片数越多,伏安特性就越低。在改变铁芯组合时,只需把

速饱和变流器从继电器底座上卸下,拧掉紧固铁芯的螺钉即可进行,而不需要拆掉各绕组抽 头引向面板背面的螺丝。

17 .简述 BCH-1 型差动继电器的制动特性检验要求,并画出其试验接线图 答:其试验接线图如图 6-8 所示。

设: I A1为制动电流, N bra =14匝;

直流加到差动线圈 (20 匝 )

I A2 为动作电流, N op = N d + N ba1 = 39 匝。

试验时,先加 I A1 ,再增加 I A2 ,测其动作值 I op 。 则制动安匝二 14 I A1 ,动作安匝= 39I A2 = 39I op 。

匝。

录取制动电流滞后于动作电流的 角为 0 , 30 , 60 , 90 情况下 的制动特性曲线,如图 6-9 所示。

0 ,动作电流接 U AB ;

30 ,动作电流接 U OB

60 ,动作电流接 U CB ; 90 ,动作电流接 U CO

检验要求:所有曲线应在厂家供给的制动特性曲线最高与最低 两条曲线之间。当制动安匝为 280 安匝时,动作安匝为 252~ 375 安

18 .简述 BCH-2 型差动继电器的直流助磁特性检验要求,并画出其试验接线图。

答:其试验接线图,如图 6-10 所示。

随制动电流不断变化,故整定的比率制动系数 K ,实

质上是折线的斜率 m 。

19

交流加到平衡线圈 (19 匝),交流动作电流为 2109

I A1

0.95I A1

试验时先加直流,然后加交流,直至继电器动作,记下直流值及交流动作值,求出 值。

K d 及

偏移系数 K d I I

,相对动作电流系数

I ~

I op

op,0

式中 I —— 电流表 A2 读数;

I ~ ——电流表 A1 读数;

I op?0 —— 无直流助磁时交流动作电流。 要求 值≥厂家的规定值, K d 值达到 0.5。 图 6-11 为其直流助磁特性曲线。

19 .谐波制动的变压器差动保护中为什么要设置差动速断元 件?

答: 设置差动速断元件的主要原因是:为防止在较高的短路电流水平时,由于电流互感 器饱和产生高次谐波量增加,产生极大的制动力矩而使差动元件拒动,因此设置差动速断元 件,当短路电流达到 4~10 倍额定电流时,速断元件快速动作出口。

20 .变压器差动保护用的电流互感器,在最大穿越性短路电流时其误差超过 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差动保护误动作 ?

答: 此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1)适当地增加电流互感器的变流比。 (2)将两组电流互感器按相串联使用。 (3)减小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负载。

(4)在满足灵敏度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地提高保护动作电流。 10%,此时应

21 .试述比率制动纵差保护的简易整定法。

答: 纵差保护为防止区外故障引起不平衡的差动电流造成误动作,采取了比率制动特性。 理想的制动特性曲线为通过原点,且斜率为制动系数 K b1 的一条直线,如图 6-12 中的 BC

直线。

在变压器内部短路,当短路电流较小时,具有无 制动作用,使之灵敏动作,为此制动特性是具有一段 水干线的比率制动特性如图 6-10 中的 ABC 折线。水 平线的动作电流称最小动作电流 I op?min ,继电器开始

具有制动作用的最小制动电流称拐点电流 I bra?min ,由

于制动特性曲线中折线不一定通过原点 0 ,如图 ABD 折

线,只有斜率

m

I

bra

I op I op?min

I bra?min

为常数, K op

而制 动系 数 K K

op 却

I

bra

为防止区外故障时误动,依靠的是制动系数K ,而不是斜率m,因此必须使各点的K 值

均满足选择性及灵敏性,使继电器的制动特性曲线位于理想的制动特性曲线上部。

制动特性曲线由下述三个定值决定:

(1)比率制动系数K b 。

(2)拐点电流I bra?min

(3)最小动作电流I op ?min 。

1.比率制动系数K b 的整定

K b K re1(K1f i U f )

式中K re1 ——可靠系数,取1.3~1.5;

K1——电流互感器同型系数,取1.0;

f i——电流互感器的最大相对误差,满足10%误差,取0.1;

U ——变压器由于调压所引起的相对误差,取调压范围的一半;

f ——变压器经过电流互感器( 包括自耦变流器) 变比,不能完全补偿所产生的相对误差。

微机保护软件可以完全补偿,f =0。

K b 一般在0.3~0.5 中选取。

2.拐点电流

I bra?min 的整定

一般整定在(0.8~1.0)倍变压器额定电流,微机保护整定为变压器额定电流。

3.最小动作电流

I op?min 的整定

按满足制动特性的要求整定,使制动系数不随制动电流而变化,则最小动作电流与拐点电流相互关系如下:

设变压器额定电流I N的标么值为1.0,当拐点电流为1.0,则 I op?min =K b

当拐点电流为KI N值时,则 I op?min =KK b

按上述整定,均能满足选择性和灵敏系数,可不再校验灵敏系数。

22.试述变压器零序纵联差动保护。

答:变压器星形接线的一侧,如中性点直接接地,则可装设变压器零序纵联差动保护。零序差动回路由变压器中性点侧零序电流互感器和变压器星形侧电流互感器的零序回路组成。该保护对变压器绕组接地故障反应较灵敏。同样,对自耦变压器也可设置零序纵联差动保护,要求高压侧、中压侧和中性点侧的电流互感器应采用同类型电流互感器,而且各侧的变比相等。

从运行经验说明,零序纵联差动保护用工作电压和负载电流检验零序纵联差动保护接线的正确性较困难。在外部接地故障,有由于极性接错而造成的误动作,该保护的正确动作率较低。

差动继电器可采用BCH-2 型速饱和差动继电器或比率制动特性的差动继电器。

23.对新安装的差动保护在投入运行前应做哪些试验?

答:对其应做如下检查。

解决办法:

(1) 必须进行带负荷测相位和差电压 (或差电流 ),以检查电流回路接线的正确性。 1) 在变压器充电时,将差动保护投入。

2) 带负荷前将差动保护停用,测量各侧各相电流的有效值和相位。 3) 测各相差电压 (或差电流 ) 。

(2) 变压器充电合闸 5 次,以检查差动保护躲励磁涌流的性能。

24 .运行中的变压器瓦斯保护,当现场进行什么工作时,重瓦斯保护应由“跳闸”位置改 为“信号”

位置运行。

答: 当现场进行下述工作时重瓦斯保护应由“跳闸”位置改为“信号”位置运行。

(1) 进行注油和滤油时。

(2) 进行呼吸器畅通工作或更换硅胶时。

(3) 除采油样和瓦斯继电器上部放气阀放气外,在其它所有地方打开放气、放油和进油 阀门时。 (4) 开、闭瓦斯继电器连接管上的阀门时。

(5) 在瓦斯保护及其二次回路上进行工作时。

(6) 对于充氮变压器,当油枕抽真空或补充氮气时,变压器注油、滤油、更换硅胶及处 理呼吸器时,在上述工作完毕后,经 lh 试运行后,方可将重瓦斯投入跳闸。 25 .何谓复合电压过电流保护 ?

答: 复合电压过电流保护是由一个负序电压继电器和一个接在相间电压上的低电压继电 器共同组成的电压复合元件,两个继电器只要有一个动作,同时过电流继电器也动作,整套 装置即能启动。

该保护较低电压闭锁过电流保护有下列优点:

(1) 在后备保护范围内发生不对称短路时,有较高的灵敏度。

(2) 在变压器后发生不对称短路时,电压启动元件的灵敏度与变压器的接线方式无关。 (3) 由于电压启动元件只接在变压器的一侧,故接线比较简单。

26 .在 Y , d11 接线变压器△侧发生某一种两相短路时,对 Y 侧过电流和低电压保护有何 影响 ?

如何解决 ?

答:在 Y ,d11 接线变压器的△侧发生两相短路时,设短路电流为 I k 在 Y 侧有两相的相电

的两相短路机率短路电流减少一半。

在△侧,非故障相电压为正常电压,故障相的相间电压降低,当变压器△侧出口故障时, 相间电压为 0V 但反应到 Y 侧的相电压有一相为 0V ,另两相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相电压。 此时, Y 侧绕组接相间电压时,就不能正确反映故障相间电压;如 Y 侧绕组接相电压,则在 Y 侧发生两相短路时也不能正确反映故障相间电压。

相的相电流为2

I k 3

如果只有两相有电流,继电器则有

13

流各为

2

解决办法:

(1) 变压器 Y 侧的电流互感器为 接法,则需每相均设电流继电器,即三相式电流继电 器;如为两相式电流互感器,则 B 相电流继电器接中性线电流 (一 B 相 )。

(2) 变压器高低压两侧均设三个电压元件接相间电压,即 6 块电压继电器,或设负序电 压元件和单元件低压元件 (接相间电压 )。

27 .为防止变压器、发电机后备阻抗保护电压断线误动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 必须同时采取下述

措施。

(1) 装设电压断线闭锁装置。

(2) 装设电流增量元件或负序电流增量元件作为启动元件。 28 .变压器中性点间隙接地的接地保护是怎样构成的 ?

答: 变压器中性点间隙接地的接地保护采用零序电流继电器与零序电压继电器并联方式, 带有

0.5s 的限时构成。

当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在放电间隙放电时有零序电流,则使设在放电间隙接地一端的 专用电流互感器的零序电流继电器动作;若放电间隙不放电,则利用零序电压继电器动作。当 发生间歇性弧光接地时,间隙保护共用的时间元件不得中途返回,以保证间隙接地保护的可 靠动作。

29 .何谓变压器的过励磁保护 ?

答:根据变压器的电压表达式 U 4.44 fNBS 10 8

,可以写出变压器的工作磁密 B 的表

达式为

8

108

U U BK 4.44NS f

f —— 频率;

N —— 绕组匝数; S —— 铁芯截面积;

1.8T ,饱和工作磁密 B s =1.9~

2.0T ,两者相差不大。当 U /f 增加时,工作磁密 B 增加,使 变压器

励磁电流增加,特别是在铁芯饱和之后,励磁电流要急剧增大,造成变压器过励磁。过 励磁会使铁损增加,铁芯温度升高;同时还会使漏磁场增强,使靠近铁芯的绕组导线\油箱 壁和其它金属构件产生涡流损耗,发热,引起高温,严重时要造成局部变形和损伤周围的绝 缘介质。因此,对于现代大型变压器,应装设过励磁保护。反应比值 U /f 的过励磁继电器已

得到应用。

30 .双绕组自耦变压器两侧电量是什么关系

(6-l)

式中

K —— 对于给定的变压器, K 为一常数; K =

由式(6- 1)看出,工作磁密 B 与电压、频率之比 108

4.44NS

U / f 成正比,即电压升高或频率下降

会使工作磁密增加。现代大型变压器,额定工作磁密

B N 占”= (17000~18000) 10 4

=1.7~

答:双绕组自耦变压器接线如图 6-13 所示:

由图 6- 11(c)可知, N 1 称为串联绕组, N 2 称为公共绕组。显然变压器的原方绕组为 N 1 + N 2 ,副方绕组为 N 2 ,故自耦变压器的变比为

U 1 N 1 N 2

N 1 I 2a n 12 I II

12

U 2

N 2

N 2 I 1

N 1

或 1 n 12 1 N 2

从电流来看, I 2a I 1 I 2, (6- 3)

式中

I 1 —— 原方电流,是串接电流;

I 2—— 公共绕组中的电流。

根据磁势平衡方程得

I 1(N 1 N 2) I 2a N 2 0, (6- 4) 由式 (6-3)、式 (6- 4),得 I 1N 1 I 2N 2 0

N1

I 2

I 1 (n 12 1)I 1 1

I 2a ,

(6- 5)

N 2

n 12

于是可得出两侧电量的关系为

S N

3I 1U 1 3I 2a U 2 ,称为 自耦变 压器的 额定容 量, 也称最大容量 或通过容量。

而公共绕组中的容量 (称计算容量 )为:

1

S 2

3I 2U 2 3I 2a 1

U 2 n 12

I

S

N 1

n 12

由上面两式可知: 自耦变压器两侧额定容量相等,为 S N ,而公共绕组容量仅为

S 2 =

II

1 1

S N 。如 n 12 = 2,则 S 2 S N ,即公共绕组容量为额定容量的一半。 n 12 2

(6- 2)

31 .三绕组自耦变压器各侧电量的关系是什么

答:三绕组自耦变压器原理接线如图 6-14 所示。 各绕组的有关符号和上题双绕组一样,只是加了第

3 绕组 N 3 。

由图 6- 14 可知:高、中压绕组之间的电量关系与双绕组自耦变压器完全一样。而高、低 压绕组和中、低压绕组之间的电量关系和普通磁耦合的关系一样。按中、低压绕组传输功率

的关系看,由于公共绕组中,只能通过电流 I 2 故低压绕组的最大容量只能等于自耦变压器

的计算容量,即

1

S

3

3U 3I 3 S N 1

n 12

1

如果 n 12 2 ,则 S 3 1

S N ,即低压绕组只有高、中压绕组容量的

2

1

变比 n 12为 2时,高、中、低三侧的容量关系为: 1:1:2

32 .自耦变压器过负荷保护有什么特点 ? 答:由 于三绕组自 耦变压 器各侧 绕组的容量 关系不 一

样, 即为 S 1 : S 2 : S 3 =1:1:

1

1 1

,这就和功率传送的方向有关系了,否则可能出现一侧、两侧不过负荷,而另一侧就 n 12

过负荷了。因此不能以一侧不过负荷来决定其他侧也不过负荷,一般各侧都应设过负荷保护, 至少要在送电侧和低压侧各装设过负荷保护。

33 .怎样做自耦变压器零序差动保护相 量检查 ?

答: 其相量检查做法如下, 。

(1) 取任一侧电压互感器电压为基准电

压。

l /2。当高、中压之间的

(2)将220kV 、110kV 和公共侧B、C

相电流互感器二次短路并与差回路断开,此

时差回路仅流人A 相电流,分别测三侧电流

值、电流相位和继电器差电压,当低压侧停

运时,220kV 和公共侧电流相位相同,其相

量与110kV 侧电流相位差180 。

(3)将低压侧带负荷,差电压不应有大的变化。

(4)短接C、A 相电流互感器,差回路通人B 相电流,测试结果应同(2)项。

(5)短接A、B 相电流互感器,差回路通人C 相电流,测试结果应同(2)项。

(6)零序差动保护正确接线如图6-15 所示。

34.变压器微机保护装置有什么特点? 其设计要求是什么? 答:微机保护装置较常规保护有下述特点:

(1)性能稳定,技术指标先进,功能全,体积小。

(2)可靠性高,自检功能强。

(3)灵活性高,硬件规范化、模块化,互换性好,软件编制可标准化、模块化,便于功能的扩充。

(4)调试、整定、运行维护简便。

(5)具有可靠的通信接口,接入厂、站的微机,可使信息分析处理后集中显示和打印。变压器微

机保护装置的设计要求:

(1)22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变压器配置两套独立完整的保护(主保护及后备保护) ,以满足双重化的原则。

(2)变压器微机保护所用的电流互感器二次侧采用丫接线,其相位补偿和电流补偿系数由软件实现,在正常运行中显示差流值,防止极性、变比、相别等错误接线,并具有差流超限报警功能。

(3)气体继电器保护跳闸回路不进入微机保护装置,直接作用于跳闸,以保证可靠性,但用触点向微机保护装置输入动作信息显示和打印。

(4)设有液晶显示,便于整定、调试、运行监视和故障、异常显示。

(5)具备高速数据通信网接口及打印功能。

35.试述变压器微机差动保护的比率制动特性曲线的测试方法。

答:常规保护测试制动特性曲线可在差动绕组与制动绕组分别通动作电流及制动电流,但

微机差动保护只能在高、低压侧模拟区外故障通人电流测试,因此需要经过计算求得动作电流和制动电流。其试验接线如图6-16 所示。

为简化计算,在变压器接线组别为Y ,

y0,电流互感器变比的电流补偿系数为 1 的

条件下测试。

第一类两绕组制动特性纵差,设高压侧电流为

I A ,低压侧电流为I a ,模拟区外故障,首先调整R1及

R2使I A=I a,即 I op =0,然后

固定 I a ,调整 R 1使 I A 改变以增大差电流 I op ,冲击加电流,使继电器动作。

此时 动作电流

I op = I A - I a

式中

I op?min

—— 最小动作电流 ( I a =0);

I bra?min

— — 拐点电流。

重复上述调整,固定不同的 I a 值,然后调整不同的 I A ,冲击加电流使继电器动作,计算 I op 和I

bra

,可得出折线,当 I a ≤ I bra?min ,

则 I A

I op ?min 。

要求测试的 K b 与整定的 K b 相符。

第二类多绕组制动特性纵差,各侧电流同极性相加组成动作电流,取各侧电流中的最大 值电流为制动电流,区外故障,差电流为不平衡电流,制动电流为最大侧的故障电流。

设高压侧电流为 I A ,低压侧电流为 I a ,模拟区外故障,制动曲线测试方法与第一类差动 继电器相同,此时减少 I A 电流以增大差电流 I op ,但计算方法不同。

此时 动作电流

I op =I a - I A

制动电流

I bra = I a

36 .试述 500kV 自耦变压器微机保护装置的配置。

答: 500kV 自耦变压器微机保护装置的配置叙述如下。

1.启动方式 (1)主保护启动量。各侧相电流突变量及零序电流稳态量。 (2)后备保护启动量。各

侧相电流突变量及零序电流稳态量。

(3) 过激磁和低压侧零序过电压保护可强制出口。 2.主保护

(1)差流速断。

(2) 比率差动。具有电流回路断线闭锁 (控制字 )、二次谐波制动 ( 高、中压侧 ) 、五次

谐波制动 (高、中压侧,控制字 )。

3.高压侧后备保护

(1) 相间阻抗保护,具有电压回路断线闭锁,方向阻抗元件略带偏移特性,偏移度≤

3%。

一段阻抗保护设二段时限,方向指向变压器,第一时限切中压侧断路器,第二时限切各 侧断路

器。

(2) 接地保护,设二段零序电流保护。第一段零序方向电流保护,方向指向本侧母线,零 序电流

取自零序变送器,零序电压取软件自产,设一段时限,切本侧断路器。第二段零序电 流保护,设一段时限,切各侧断路器。

(3) 反时限过激磁保护,高值切各侧断路器,低值发信号。 (4) 过负荷发信号。 4.中压侧后备保护

(1) 相间阻抗保护,具有电压回路断线闭锁,方向阻抗元件略带偏移特性,偏移度≤

3%。

一段阻抗保护设二段时限,方向指向变压器,第一时限切高压侧断路器,第二时限切各 侧断路

制动电流

则 制动系数 ( 斜率 ) I bra = I A - I a

I

op I op?min

K b

I bra I bra?min

第六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习题答案

第六章剩余价值的分配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2) 2 、(4) 3 、(2) 4 、(4) 5 、(2) 6 、(2) 7 、(3) 8 、(3) 9 、(1) 10、(4) 11、(2) 12、(3) 13、(3) 14、(2) 15、(2) 16、(3) 17、(3) 18、(2) 二、多项选择选题 1 、(1345) 2 、(13) 3 、(123) 4 、(345) 5 、(345) 6 、(245)

7 、(12345) 三、辨析题 1,利润和剩余价值在量上相等,所以剩余价值率同利润率相等。 利润和剩余价值是同一个东西,在量上是相等的,但由于形态的不同,二者又有区别,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则是剩余价值的现象形态。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也就转化为利润率。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是不同的,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而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其分子相同而分母不同,两者不可能相等,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 2,借贷资本就是银行资本。 借贷资本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银行资本指银行资本家在经营银行活动中使用的资本,包括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借贷资本不仅包括银行资本,还有其他为取得利息而贷放的货币资本 四、简答题 商业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商业利润是怎样来的? 资本主义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的运动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是在流通领域独立发挥作用,专门从事买卖,以攫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商业资本的职能就是执行商品资本的职能。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投资于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商业利润来源于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产业资本家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让渡给商业资本家是通过价格差额实现的。商业利润不过是商业资本家从产业资本家剥削来的剩余价值中瓜分来的那一部分M 的转化形式。它体现了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和共同剥削无产阶级的关系。 五、论述题 1,平均利润是怎样形成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重要意义何在?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竞争的前提:利润率有差别。在剩余价值率相同和不变资本都很节省的条件下,由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不同,同量资本的利润率则不同,等量资本不能

解读剩余价值分配形式的新变化(一)

解读剩余价值分配形式的新变化(一) 摘要:西方社会中以慈善捐助为主要实现方式和手段的对“剩余价值”的第三次分配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一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调整、社会进步的产物对缓和社会的贫富分化、均衡国民收入的分配、缓和社会的矛盾等多个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内容和形式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同时,对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收入分配中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剩余价值;三次分配;效率;公平 “剩余价值”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它的内容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资本家增殖资本的价值或生产剩余价值。资本家从事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动机和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资本家从事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根本动力。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资本家通过在分配过程中无偿地占有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实现对剩余价值的占有。 当前西方社会,资本家的剥削和对剩余价值无偿占有的情况依旧存在,但一些新的情况值得我们思考,如股份制的出现、资本市场的发展及“第三次分配”的实现等,它们对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中,“第三次分配”的实现,对缓和社会的贫富分化、均衡国民收入的分配、缓和社会矛盾等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新情况和形式的出现是以往的剩余价值分配形式中极其少见的,它是资本主义“剩余价值”在经过市场分配和政府分配后,又一次“特殊的分配”,它的内容和形式值得思考。 一、西方社会剩余价值分配的新变化 “剩余价值”的传统分配主要可分为市场引导下的初次分配和政府指导下的再次分配。在市场分配中,参与分配的主体主要有三个:政府、企业和个人。 与三个主体相对应,市场分配划分为政府收入、企业收入、个人收入三部分。在市场引导的分配后,政府又根据社会管理和发展的客观实际和需要,对其所掌握的收入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一般可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与行政、国防支出以及转移支付的支出。其中,转移支付的支出是政府通过财政渠道把所掌握的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其间并没有相应的产品或劳务交换的发生,它推动了福利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政府指导下的分配,在一定时期内既保证了市场分配尊重效率,满足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攫取,又在第二次分配中兼顾劳动者和低收入者的利益。这在一定时期内对于缓和社会矛盾,缓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然,无论社会福利体制和保障体制怎样健全,都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所决定的按资分配,因而资本主义国家的贫富两极差距拉大的趋势依然日益加剧。 以美国为例,1999年美国20%高收入的人同其他人的税后收入差距达到了顶峰。美国《商业周刊》对工人和首席执行官的收入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990年两者的差距是84倍,1995年为140倍,1998年达到326倍,1999年则高达416倍。1995年,1%最富裕的美国人占有全国40%的财产,而80%的美国人仅占16%的财富。 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政府主导的第二次分配的局限性和缺陷日益明显,第三次分配也就在社会发展和实践中被逐渐的提了出来。 著名的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在总结了西方社会发展的一些经验后,提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收入实行三次分配的概念:第一次是由市场按照效益原则进行分配;第二次是在政府的主导下,根据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通过税收、救济以及社会保障等方式来进行的分配;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的作用下,通过个人收入转移和个人自愿缴纳和捐献等非强制方式来实现的再一次分配。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圣才出品】

第六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1.试述平均利润的形成及马克思平均利润学说的意义。 答:(1)平均利润的形成 ①生产成本转化为成本价格 商品价值由三部分组成,即生产中所耗费的不变资本的价值(c)、可变资本的价值(v)和剩余价值(m)。用公式表示即W=c+v+m。这三部分价值中,c是原有价值的转移,代表过去的劳动;v和m是工人新创造的价值,代表现在的劳动。这三部分的总和就是生产商品时实际耗费的劳动量。但是,对资本家来说,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仅仅是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因此,这两部分就构成了商品的成本价格或称为生产费用。如果用K表示成本价格,商品价值就由c+v+m转化为K+m。 ②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这样一种观念上的产物,取得了利润这个转化形式。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以后,利润就用P代表,W=K+m的公式就变成W=K+P。 ③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用货币表现的市场价值被称为市场价格。市场价值形成后,生产技术和经营条件好的企业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获得超额利润。资本家为了追逐超额利润,都竞相采用新技术、改善经营管理以降低商品个别价值。当企业普遍采用了新技术、改善了经营管理时,整个生产部门的平均有机构成就会提高,利润率就会下降。由于各个生产部门都会通过内部的竞争形成自己的商品社会价值和不同的利润率,这就势必引起利润率低的生产部门与利润率高的生产部门展开争夺利润的竞争,这就是部门之间的竞争。部门之间的竞争使得各个部

门的不同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各个部门依据平均利润率和所投入的资本量来获得平均利润。 (2)马克思平均利润学说的意义 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学说的重大意义就是揭示了平均利润的实质。一方面,它揭露了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的实质是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被重新分配了,工人阶级不仅受本企业资本家剥削,而且受整个资本家阶级剥削;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无产阶级要改变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要从资本主义制度下彻底解放出来,就不仅要同直接剥削他们的资本家进行斗争,而且要与整个资本家阶级进行斗争。 2.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有何变化? 答: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后只是改变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即商品的市场价格不再是围绕商品的价值上下波动,而是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因为:(1)从个别部门来看,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不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整个资本家阶级所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和整个工人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还是相等的。 (2)从个别部门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同价值不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也必然和价值总额相等。 (3)生产价格随商品价值变动而变动。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了,生产价格就会降低;反之,生产价格就会提高。

政治经济学-第7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习题及答案)

第7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一、综合选择 1.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是: A.价值率等于利润率 B.价值率小于利润率 C.利润率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D.利润率决定剩余价值率 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内部竞争形成: A.商品个别价值 B.商品生产价格 C.商品垄断价格 D.商品社会价值 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竞争形成: A.平均利润率 B.生产价格 C.垄断价格 D.商品平均价值 4.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 A.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B.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没有变化,因此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C.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否定了价值规律 D.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没有变化,生产价格规律代替了价值规律 5.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市场价格 A.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B.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 C.以社会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D.以市场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6.利润率高低与资本周转速度的关系是: A.资本周转速度快,利润率低 B.资本周转速度快,利润率高 C.资本周转速度慢,利润率低 D.资本周转速度慢,利润率高 7.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A.并不意味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B.并不意味着剩余价值的下降 C.也不意味着利润量的减少 D.也不意味着资本总量在不断增加 8.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活动中,成本价格的作用是: A.资本家衡量企业盈亏的标志 B.决定资本家竞争胜败的关键 C.掩盖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价值增值中的不同作用 D.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实质 9.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A.商品售卖价格高于购买价格的余额 B.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商业店员的劳动 D.商业资本家的欺诈手段 10.商业资本的利润率应: A.高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 B.低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 C.相当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 D.与产业资本的获利水平无关 11.商业资本中,能创造价值的有: A.为购买商品而预付的资本 B.商品的运输费、保管费、包装费 C.广告费、簿记费、开办办事处的费用 D.商业雇员的工资 12.商业流通费可以区分为两大类: A.生产性的流通费用 B.运输费用 C.簿记费用 D.纯粹流通费用 13.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借贷资本:

第六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过程试题与答案

第六章剩余价值的分配过程 一、名词解释: 1、成本价格 2、利润率 3、平均利润 4、商业资本 5、利息 6、级差地租 二、选择题: 1、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是:() A 剩余价值率等于利润率 B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C 剩余价值率小于利润率 D 利润率决定剩余价值率 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内部竞争形成:() A 商品的个别价值B商品的生产价格 C商品的垄断价格D商品的社会价值 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竞争形成:() A 平均利润率 B 利润率决定剩余价值率 C 生产价格 D 垄断价格 4、商业资本中,能创造价值的有:() A 为购买商品而预付的资本 B 商品的运输费、保管费、包装费 C 广告费、簿记费、开办办事处的费用 D 商业雇员的工资 5、商业资本家获取商业利润的方式是:() A 出卖商品后由产业资本家给予补贴 B 商业资本家把产业资本家按低于生产价格的商品按生产价格出售 C 产业资本家按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再加价出售 D 商业资本家按商品的垄断价格出卖商品 6、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借贷资本:() A 是从职能资本中游离出来的一种生息资本 B 是货币资本 C 是高利贷资本 D 是职能资本 7、商业资本的活动对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影响:() A 减少了社会资本用于流通领域的数量有利于扩大再生产的规模 B 缩短了商品流通时间 C 直接缩短了各部门产业资本周转时间 D 间接地有助于产业资本家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的增加 8、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活动中,成本价格的作用是:() A 资本家衡量企业盈亏的标志 B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实质 C 决定资本家竞争胜败的关键 D决定了商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界限

第六章剩余价值的具体的形式参考答案

第六章剩余价值的具体的形式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BDBDB 6—10、BCCDB 11—15、CBBBC 16—20、BBCDB 21—27、CACCCCA 二、多项选择题 1、AE 2、BCD 3、ABC 4、CDE 5、BCD 6、ABCE 7、ABCD 8、CDE 三、辨析题 1、利润率就是剩余价值率。 此观点不正确。 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有区别: (1)它们表示的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预付资本增殖的程度。 (2)二者在量上也有差别,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 (3)剩余价值率表明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利润率却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2、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肥沃程度不同 此观点不正确。 (1)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农业中存在的资本主义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2)土地肥沃程度是产生级差地租的自然条件。 3、因为利润和剩余价值在量上相等,所以剩余价值率同利润率相等。 此观点不正确。 利润和剩余价值是同一个东西,在量上是相等的,但由于形态的不同,二者又有区别,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则是剩余价值的现象形态。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也就转化为利润率。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是不同的,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而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其分子相同而分母不同,两者不可能相等,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 4、商业资本不参与利润率的平均化。 此观点不正确。 (1)商业资本是在流通领域中独立发挥作用的资本,是专门从事商品买卖活动以获取商业利润的职能资本。 (2)商业资本具有实现剩余价值的职能,是职能资本,因而参与利润率的平均化。 5、形成绝对地租的原因是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此观点不正确。 (1)形成绝对地租的原因不是土地经营权的垄断,而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2)租种一切土地都必须交纳地租。拥有土地所有权就要求使用者交纳地租。 (3)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6、商品的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此观点不正确。 (1)当平均利润出现以前,商品的价格由于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总是围绕 价值波动的。 (2)当以资本等生产要素自由转移为特征的部门之间的竞争出现,进而平均利润出现以 后,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的市场价格就不再是围绕价值波动,而是围绕生产价格波动。 四、计算题 1、(1)银行利润是20500元。 (2)银行利润率是17.8%。

高校历年考研真题与典型题复习资料-第六章至第七章【圣才出品】

第6章剩余价值的分配[视频讲解] 6.1考点难点精讲 一、成本价格和利润 1.成本价格的定义 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的价值(W)包括三个部分:不变资本的价值(c)、可变资本的价值(v)和剩余价值(m)。用公式表示就是:W=c+v+m。对于资本家来说,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只是他的资本价值c+v,剩余价值m是资本家无偿获得的。因此,c+v构成商品的生产成本或成本价格,用K表示。此时,商品的价值可表示为W=K+m。 2.成本价格的意义 (1)成本价格产生以后,原来的公式W=c+v+m,现在可以表示为W=K+m。剩余价值完全表现为成本价格的一个附加额,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直接关系被掩盖。 (2)成本价格是资本家经营企业盈亏的标志。 (3)成本价格可以反映资本主义竞争的规律。成本价格只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因此在商品价值与成本价格之间有一个价值差额,这个差额的大小,取决于各个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劳动组织状况、经营管理水平以及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等一系列因素。 3.利润 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取得了利润这个转化形式。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则是剩余价值的现象形态。

4.利润率 利润率是用总资本来计算的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其公式为m/C(其中m代表剩余价值,C代表预付总资本)。 5.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关系 (1)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联系: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 (2)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区别: ①两者表示的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揭示的是资本家与工人对新创价值占有的比率,而利润率是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②二者在量上也不相同,由于全部预付总资本在量上总是大于可变资本,因此利润率总是低于剩余价值率。 ③剩余价值率表明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可变资本,而利润率却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6.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影响剩余价值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分别是剩余价值率、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周转速度、不变资本的节省、原料价格的变动。 (1)剩余价值率。在预付资本量和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的情况下,剩余价值率越高,剩余价值量就越多,从而利润率也就越高;否则相反。 (2)资本有机构成。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越低,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二、名词解释 1.成本价格 2.平均利润 3.商业资本 4.商业利润 5.借贷资本 6.利息 7.利息率 9.虚拟资本 10.级差地租 11.绝对地租 二、综合选择 1.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是: A.价值率等于利润率() B.价值率小于利润

率() C.利润率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D.率决定剩余价值率() 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内部竞争形成: A.商品个别价值() B.商品生产价格() C.商品垄断价格() D.商品社会价值() 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竞争形成: A.平均利润率() B.生产价格() C.垄断价格() D.商品平均价值() 4.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 A.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B.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没有变化,因此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C.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否定了价值规律

() D.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没有变化,生产价格规律代替了价值规律() 5.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市场价格 A.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B.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 C.以社会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D.以市场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6.利润率高低与资本周转速度的关系是: A.资本周转速度快,利润率低() B.资本周转速度快,利润率高() C.资本周转速度慢,利润率低() D.资本周转速度慢,利润率高() 7.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A.并不意味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B.并不意味着剩

余价值的下降() C.也不意味着利润量的减少() D.也不意味着资本总量在不断增加() 8.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活动中,成本价格的作用是: A.资本家衡量企业盈亏的标志() B.决定资本家竞争胜败的关键() C.掩盖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 D.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实质() 9.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A.商品售卖价格高于购买价格的余额() B.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商业店员的劳动() D.商业资本家的欺诈手段() 10.商业资本的利润率应: A.高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 B.低于产业资

资本家如何进行剩余价值分配

资本家如何进行剩余价值分配 从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出发,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来源,这就是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因此,公平的分配方式是由劳动者占有他们自己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却凭借自己的所有权无偿地占有了这种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由资本实现并由资本所有者和土地所有者一起瓜分,从而形成利润和地租。这样,所有这些形式的东西,实际上是共同对工人的剩余劳动进行无偿占有的结果。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为了占有和消费,而是为了资本的增殖。因此,他一般会把他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作为收入消费,另一部分作为资本或积累起来。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有哪些 1、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要策源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自然进程中的一次巨大的历史性飞跃。20世纪初到五六十年代,核能、半导体、合成化学等技术接踵诞生并得到初步发展;80年代后半期,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宇航技术、新材料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所有这一切,仿佛巨大的羽翼,把人类从机器大生产时代提升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自动化生产时代。 2、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就业结构的调整。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第一、第二产业大大下降,第三产业迅速上升,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目前已达到2/3左右。第三产业的领头雁是高科技产业,而雁头就是信息产业,它们分别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和1/6左右。与此相随,蓝领工人减少,白领工人增多;非知识型工人减少,从事信息处理的知识型工人增多。近年来,在美国数百万新的就业者中,知识型工人约占90%左右。工人阶级科技文化水平的提高,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企业组织形式发生变化。战后,银行信用体系膨胀,金融组织不再仅有商业银行,而且还有大量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金融资本与工商资本进一步融合,形成更为庞大的金融资本,扩大和加深了金融资本的统治。股份公司进一步发展,吸收的社会资本更多,企业组织管理更加严密,垄断资本可以用更少的股份控制整个公司,进而垄断市场,榨取更多的利润。从事高新技术行业的新型公司异军突起。公司兼并之风此起彼伏,资本日益集中和垄断,跨部门跨行业的超级企业集团和巨型跨国公司联翩涌现。从某个方面来看,企业组织形式的这些变化,增强了垄断资本抵御风险、增殖自身的能力。 4、国家从市场经济的“守夜人”,转变为经济发展的干预者。国家或者利用各种财政和货币政策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或者在资本主义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实行一定的发展计划,直接投资某些产业特别是公共设施,交替实行国有和私有,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总体效益;或者实施一定的税收政策和社会再分配政策,限制过高收入和过度垄断,建立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所有这些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私人占有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 5、加速推进经济全球化,为资本的扩张和增殖开辟了新的天地。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继续存在、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还没有建立的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科技甚至军事优势,扩大资本输出,进行不等价交换,甚至操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和贸易

政治经济学第六章

第六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一、单项选择题 1. 商品的成本价格是【 D 】 A 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B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 C 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 所费资本补偿价值的转化形式。 2. 平均利润是【 D 】 A 部门之间各企业获得的利润 B 部门内部各企业获得的利润 C 企业主收入的总和 D 各职能部门预付总资本获得的利润 3.平均利润形成后,超额利润【 B 】 A 各部门内部的所有个别资本都可获得 B 只有部门内部的先进企业可获得 C 部门内部各企业都不能获得 D 部门之间各企业都不能获得。 4.成本价格是指【 A 】 A c+v B v+m C c+v+m D c+v+p 5.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市场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 A 】 A 生产价格 B 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价格 C 成本价格 D 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成本价格 6.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 B 】 A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 B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 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竞争的结果 D国内企业与国外同类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 7. 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获得的平均利润量【 B 】 A 等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量 B 大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量 C 小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量 D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量无关 8. 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相比较,在数量上利润率【B】 A 大于剩余价值率 B小于剩余价值率 C 等于剩余价值率 D时而大于时而小于剩余价值率 9.利润率反映了【 C 】A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程度 B资本家与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C.资本价值增殖的程度 D商品价格的高低 10.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区别是【 A 】 A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B利润是剩余价值的本质,剩余价值是利润的转化形式 C剩余价值和利润在质上相同,在量上相等 D剩余价值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利润是可变资本的产物 11.在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率一定的条件下,利润率与资本有机构成【 C 】A按相同方向变化 B以相同的幅度按相同方向变化 C按相反方向变化 D以相同的幅度按相反方向变化 12. 一般而言,商业利润的数量相当于【 C 】 A超额利润 B销售利润 C平均利润 D垄断利润 13. 资本主义商业利润是商业工人【 B 】 A 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剩余价值 B 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 C 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 D 全部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 14.商业资本的职能是执行产业资本循环中【 D 】A生产资本的职能 B货币资本的职能 C流动资本的职能 D商品资本的职能 15.在商业资本的数量不超过社会必要比例限度时,它能【 A 】A减少社会总资本中的生产资本量,增加流通资本量 B增加社会总资本中的生产资本量,减少流通资本量 C使社会总资本中的生产资本量和流通资本量都同样增加 D使社会总资本中的生产资本量和流通资本量都同样减少 16.纯粹流通费用是指【 D 】 A同商品运输有关的费用 B同商品保管有关的费用C同商品包装有关的费用 D同商品买卖有关的费用 17.当平均利润率一定时,利息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 】 A 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 B 国家的习惯和法律 C 借贷时间的长短 D 预期价格变动率 18.借贷资本所有者贷出货币时【 B 】

社会主义社会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

论社会主义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分配 社会主义社会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是一个具有极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因为它直接涉及到在理论和实践上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问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就是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存发展的格局的形成,已使传统的按劳分配理论受到冲击,按要素分配成为一种无法摆脱的选择。如何在理论上协调这两种存在着矛盾或对立性的分配方式,使它们共同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就成了理论创新的迫切要求。 一、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的分配:马克思的看法 关于剩余价值的分配,在强调效率的经济学家们当中,流行着两个口号:一是按要素分配,此即劳动得到工资,土地得到地租,资本得到利润;二是分配的份额应当完全由市场决定,因而这是一个“实践”问题,而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这两个主张容易让人联想起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发达国家抛弃了的西方早期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分配模式,因而它们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有效性是值得怀疑的。 关于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分配方式,马克思做了最为深刻的揭示。从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出发,马克思解释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来源,这就是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因此,公平的分配方式是由劳动者占有他们自己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却凭借自己的所有权无偿地占有了这种剩余价值。“劳动力的剩余劳

动,是资本的无偿劳动,因为它为资本家形成剩余价值,一个无须他花费任何等价物的价值。”(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5页。) 剩余价值虽然由资本家无偿占有,但它并不是资本所有者能够单独占有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由资本实现并由资本所有者和土地所有者一起瓜分,从而形成利润和地租。“生产剩余价值即直接从工人身上榨取无酬劳动并把它固定在商品上的资本家,是剩余价值的第一个占有者,但绝不是剩余价值的最后所有者。以后他还必须同在整个社会生产中执行其他职能的资本家,同土地所有者等等,共同瓜分剩余价值。因此,剩余价值分为各个不同的部分。它的各部分归不同类的人所有,并具有不同的、互相独立的形式,如利润、利息、商业利润、地租等等。”(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58页。)这样,所有这些形式的东西,实际上是共同对工人的剩余劳动进行无偿占有的结果。 通过比较,马克思特别指出了利润、地租与工资的表面相同之处与本质的区别:“利润和地租同工资的共同之处在于:三者都是收入的形式。尽管如此,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利润和地租体现着剩余价值,即无酬劳动,工资则体现着有酬劳动。”(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49页。)更确切地说,“工资以劳动为前提,利润以资本为前提。因此这些一定的分配形式是以生产条件的一定的社会性质和生产当事人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前提的。因此,一定的分配关系只是历史规定的生产关系的表现。”(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6第六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第2版)第六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试述平均利润的形成及马克思平均利润学说的意义。 答:(1)平均利润的形成 ①生产成本转化为成本价格 商品价值由三部分组成,即生产中所耗费的不变资本的价值(c)、可变资本的价值(v)和剩余价值(m)。用公式表示即W=c+v+m。这三部分价值中,c是原有价值的转移,代表过去的劳动;v和m是工人新创造的价值,代表现在的劳动。这三部分的总和就是生产商品时实际耗费的劳动量。但是,对资本家来说,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仅仅是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因此,这两部分就构成了商品的成本价格或称为生产费用。如果用K表示成本价格,商品价值就由c+v+m转化为K+m。 ②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这样一种观念上的产物,取得了利润这个转化形式。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以后,利润就用P代表,W=K+m的公式就变成W=K+P。 ③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用货币表现的市场价值被称为市场价格。市场价值形成后,生产技术和经营条件好的企业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获得超额利润。资本家为了追逐超额利润,都竞相采用新技术、改善经营管理以降低商品个别价值。当企业普遍采用了新技术、改善了经营管理时,整个生产部门的平均有机构成就会提高,利润率就会下降。由于各个生产部门都会通过内部的竞争形成自己的商品社会价值和不同的利润率,这就势必引起利润率低的生产部门与利润率高的生产部门展开争夺利润的竞争,这就是部门之间的竞争。部门之间的竞争使得各个部门的不同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各个部门依据平均利润率和所投入的资本量来获得平均利润。 (2)马克思平均利润学说的意义 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学说的重大意义就是揭示了平均利润的实质。一方面,它揭露了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的实质是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被重新分配了,工人阶级不仅受本企业资本家剥削,而且受整个资本家阶级剥削;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无产阶级要改变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要从资本主义制度下彻底解放出来,就不仅要同直接剥削他们的资本家进行斗争,而且要与整个资本家阶级进行斗争。 2.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有何变化? 答: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后只是改变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即商品的市场价格不再是围绕商品的价值上下波动,而是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因为:(1)从个别部门来看,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不一致,但从全社会来看,整个资本家阶级所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和整个工人阶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还是相等的。

第六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过程

第六章剩余价值的分配过程(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成本价格 2、利润率 3、平均利润 4、商业资本 5、利息 6、级差地租 二、选择题: 1、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是:() A 剩余价值率等于利润率 B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C 剩余价值率小于利润率 D 利润率决定剩余价值率 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内部竞争形成:() A 商品的个别价值 B商品的生产价格 C商品的垄断价格 D商品的社会价值 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竞争形成:() A 平均利润率 B 利润率决定剩余价值率 C 生产价格 D 垄断价格 4、商业资本中,能创造价值的有:() A 为购买商品而预付的资本 B 商品的运输费、保管费、包装费 C 广告费、簿记费、开办办事处的费用 D 商业雇员的工资 5、商业资本家获取商业利润的方式是:() A 出卖商品后由产业资本家给予补贴 B 商业资本家把产业资本家按低于生产价格的商品按生产价格出售 C 产业资本家按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再加价出售 D 商业资本家按商品的垄断价格出卖商品 6、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借贷资本:()

A 是从职能资本中游离出来的一种生息资本 B 是货币资本 C 是高利贷资本 D 是职能资本 7、商业资本的活动对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影响:() A 减少了社会资本用于流通领域的数量有利于扩大再生产的规模 B 缩短了商品流通时间 C 直接缩短了各部门产业资本周转时间 D 间接地有助于产业资本家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的增加 8、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活动中,成本价格的作用是:() A 资本家衡量企业盈亏的标志 B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实质 C 决定资本家竞争胜败的关键 D决定了商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界限 9、决定利息率高低的因素是:() A 平均利润率大小 B 剩余价值率大小 C 借贷资本供求状况 D 可变资本量大小 10、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是:() A 土地所有者占有的农业平均利润 B 农业资本家在租期内投资的利息 C 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土地所有者无偿占有的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 三、简答题: 1、剩余价值怎样转化为利润?利润的本质是什么? 2、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区别和联系?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那些? 3、什么是股份公司、股票、股息和股票价格? 4、如何正确理解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5、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的重大意义何在? 6、如何正确认识商业利润及其来源和本质?

剩余价值分割理论

剩余价值分割理论 剩余价值分割理论反映的是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及农业资本家大土地所有者对剩余价值的重新分割及他们之间的矛盾。 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反映了资本家一步一步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本质和来源。商品的价值W=c+v+m,当资本家把(c+v)看成生产成本或生产价格(K)时,商品价值表现为W=K+m,成本价格小于商品的价值,两者之差就是剩余价值。这样就抹杀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掩盖了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成本价格的出现就把剩余价值归结为商品价值在成本价格上的增加额,这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p),商品价值表现为W=K+p,利润的本质就是剩余价值,但在现象上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就掩盖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相应的利润率(p'=m\c+m)小于剩余价值率(m'=m\v),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较高阶段出现了这样一种趋势: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看似矛盾,但从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考察平均利润的形成会发现: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由于各个部门间存在利润率的差别,资本就会在各个部门间转移,必然会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这样的资本转移及由此而来的价格和利润率的变化要到两个部门的利润率大体相当才停止,这样就形成了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个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已经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生来源,但利润量与价值量还是一致的,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利润量与剩余价值量就不一致了,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似乎利润的多少就只和资本量有关,就完全掩盖了利润的本质和来源。 2.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在平均利润形成以前,商品按照价值出售,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即不是W=K+m,而是W=K+p—,这样价值规律就不是直接通过价值其作用了,而是通过生产价格起作用。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是剩余价值在各生产部门资本家之间的分配,反应的是整个资本家集团对工人阶级的剥削。 3.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所谓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以获取商业利润的资本。商业资本是在流通领域中从事商品买卖是不会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所以商业利润只能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从现象来看是贱买贵卖之间的差额,但仍然是生产领域中的工人创造的,是由于商业资本家替产业资本家实现了剩余价值,产业资本家就不能独占剩余价值并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商业资本家在从事商品经营时,在流通过程中会支付各种费用即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前者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随着商品的售卖,这部分支出得到补偿,并可获得平均利润,后者是非生产劳动,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它的补偿从现象看是售卖商品的而价格的加价来实现的,但其源泉是通过对剩余价值的扣除而得到补偿的。商业职工的劳动时间一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但他们的劳动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