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电波传播预测仿真方法

电波传播预测仿真方法

电波传播预测仿真方法
电波传播预测仿真方法

第一章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第一章控制系统及仿真概述 控制系统的计算机仿真是一门涉及到控制理论、计算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综合性新型学科。这门学科的产生及发展差不多是与计算机的发明及发展同步进行的。它包含控制系统分析、综合、设计、检验等多方面的计算机处理。计算机仿真基于计算机的高速而精确的运算,以实现各种功能。 第一节控制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 1.系统: 系统是物质世界中相互制约又相互联系着的、以期实现某种目的的一个运动整体,这个整体叫做系统。 “系统”是一个很大的概念,通常研究的系统有工程系统和非工程系统。 工程系统有: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机械系统、水力、冶金、化工、热力学系统等。 非工程系统:宇宙、自然界、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交通系统、管理系统、生态系统、人口系统等。 2.模型: 模型是对所要研究的系统在某些特定方面的抽象。通过模型对原型系统进行研究,将具有更深刻、更集中的特点。 模型分为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两种。数学模型可分为机理模型、统计模型与混合模型。 3.系统仿真: 系统仿真,就是通过对系统模型的实验,研究一个存在的或设计中的系统。更多的情况是指以系统数学模型为基础,以计算机为工具对系统进行实验研究的一种方法。 要对系统进行研究,首先要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对于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可以采用分析法或数学解析法进行研究,但对于复杂的系统,则需要借助于仿真的方法来研究。 那么,什么是系统仿真呢?顾名思义,系统仿真就是模仿真实的事物,也就是用一个模型(包括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来模仿真实的系统,对其进行实验研究。用物理模型来进行仿真一般称为物理仿真,它主要是应用几何相似及环境条件相似来进行。而由数学模型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研究的仿真一般则称为数字仿真。我们这里讲的是后一种仿真。 数字仿真是指把系统的数学模型转化为仿真模型,并编成程序在计算机上投入运行、实验的全过程。通常把在计算机上进行的仿真实验称为数字仿真,又称计算机仿真。

网络仿真技术文献综述

成绩:

网络仿真文献综述 摘要:网络仿真技术是一种通过建立网络设备和网络链路的统计模型, 并模拟网络流量的传输, 从而获取网络设计或优化所需要的网络性能数据的仿真技术。网络仿真技术以其独有的方法能够为网络的规划设计提供客观、可靠的定量依据,缩短网络建设周期,提高网络建设中决策的科学性,降低网络建设的投资风险。 网络仿真技术是一种通过建立网络设备和网络链路的统计模型, 并模拟网络流量的传输, 从而获取网络设计或优化所需要的网络性能数据的仿真技术。由于仿真不是基于数学计算, 而是基于统计模型,因此,统计复用的随机性被精确地再现。 关键词:网络仿真;统计模型;仿真技术

1.前言 目前,数据网络的规划和设计一般采用的是经验、试验及计算等传统的网络设计方法。不过,当网络规模越来越大、网元类型不断增多、网络拓扑日趋复杂、网络流量纷繁交织时,以经验为主的网络设计方法的弊端就越来越显现出来了。网络规划设计者相对来说缺乏大型网络的设计经验,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主观的成分更加突出。 数学计算和估算方法对于大型复杂网络的应用往往是非常困难的,得到的结果的可信性也是比较低的,特别是对于包交换、统计复用的数据网络,情况更是如此。因此,随着网络的不断扩充,越来越需要一种新的网络规划和设计手段来提高网络设计的客观性和设计结果的可靠性,降低网络建设的投资风险。网络仿真技术正是在这种需求拉动下应运而生的。网络仿真技术以其独有的方法能够为网络的规划设计提供客观、可靠的定量依据,缩短网络建设周期,提高网络建设中决策的科学性,降低网络建设的投资风险。 网络仿真技术是一种通过建立网络设备和网络链路的统计模型, 并模拟网络流量的传输, 从而获取网络设计或优化所需要的网络性能数据的仿真技术。由于仿真不是基于数学计算, 而是基于统计模型,因此,统计复用的随机性被精确地再现。它以其独有的方法为网络的规划设计提供客观、可靠的定量依据,缩短网络建设周期,提高网络建设中决策的科学性,降低网络建设的投资风险。 2.网络仿真软件比较分析 网络仿真软件通过在计算机上建立一个虚拟的网络平台,来实现真实网络环境的模拟,网络技术开发人员在这个平台上不仅能对网络通信、网络设备、协议、以及网络应用进行设计研究,还能对网络的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价。另外,仿真软件所提供的仿真运行和结果分析功能使开发人员能快速、直观的得到网络性能参数,为优化设计或做出决策提供更便捷、有效的手段。因此运用网络仿真软件对网络协议、算法等进行仿真已经成为计算机网络通信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1 OPNET仿真软件介绍

多领域建模理论与方法

XXX理工大学 CHANGSH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ECHNOLGY 题目:多领域建模理论与方法 学院: XXX 学生: XXX 学号: XXX 指导教师: XXX 2015年7月2日

多领域建模理论和方法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Multi-domain Modeling Student:XXX Teacher:XXX 摘要 建模理论和方法是推动仿真技术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系统仿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文中综述了多领域建模主要采用的四种方法,并重点对基于云制造的多领域建模和仿真进行了叙述,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多领域建模仿真;云制造;展望 Abstract: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system model building is not only the key factor to stimulate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simulation technique but also the base of system simulation. This paper analysis four prevails way in Multi-domain Modeling, especially to the Multi-domain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in cloud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We give a detail on its development and future. Keywords: Multi-domain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Cloud manufacturing; Future development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和产品的升级需求,对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建模对象的组成更加复杂,涉及到各个学科、进程的复杂性以及设计方法的多元化。这些需求都是以前单领域建模方案无法满足的,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建模方式在设计过程中完成对繁杂目标的多领域建模、结构仿真、多元化分析等。 多领域建模是将机械、控制、电子等不同学科领域的模型“组装”成一个更大的模型进行仿真。根据需要的不同,实际建模过程中,可以将模型层层分解。将不同领域的仿真模型“零件”组装成“部件”,“子系统”则是由不同学科下的部件装配而成,与此同时装配完成的不同学科的分子系统还能再装配成为一个全面仿真模型,称之为“系统”,由此可见多领域建模技术在繁杂产品设计过程中具有出众的优势。 本文对多领域建模常用的四种方法:基于各领域商用仿真软件接口的建模方法;基于高层体系结构的建模方法;基于统一建模语言的多领域建模方法和基于云制造环境下多领域建模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对基于云制造环境下多领域建模方法进行了展望。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修订版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无线电通信就是不用导线,而利用电磁波振荡在空中传递信号,天线就是波源。电磁波中的电磁场随着时间而变化,从而把辐射的能量传播至远方。 在莫尔斯和贝尔先后发明了有线电报和电话之后,很多科学家对电磁现象大量研究。直到1831年,在英国,法拉弟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且预言:电与磁的传播是和光一样的一种波。 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从1850年就开始对法拉弟提出的课题展开研究。他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用数学方法对法拉弟的电磁场思想做了严格的论证,并在1864年做出“电与磁的交替转化过程,是一种波的传播形式,是一种光波”的论断,他称这种波为电磁波。 在麦克斯韦首先提出电磁理论后,又过了24年,才由德国伟大的物理学家赫兹通过实验证实了麦氏理论的正确。赫兹设计了一个能够接收电火花的装置,结构极简单。把一根导线弯成圆形,使两端之间仅留一微小的间隙,称它为“共振子”。“共振子”为什么也有火花发生呢赫兹认为,这一定是电振荡以电磁波形式通过空间传播过去的。赫兹于1888年公布了自己的实验结果,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赫兹的实验成果震惊了世界,许多科学家继续开展对电磁波的研究。1890年,法国物理学家布朗利发现,将金属粉末即紧缩成块,但是它的电阻减小了,使电流容易通过。这种装有金属粉未的玻璃管被称为“布朗利管”,又称“粉末检波器”,它接收电磁波的灵敏度比赫兹的“共振子”要高得多。 1894年,20岁的意大利青年马可尼从杂志上读到悼念赫兹的文章和他生前的感人事迹,受到极大启发:“如果利用赫兹发现的电磁波,不需要导线也可以实现远距离通信了”。马可尼为自己的大胆设想所激动下宏愿,决心开拓无线电通信事业,把赫兹的研究成果付诸实际应用。在家人的支持下,马可尼就在自己家中进行实验,他用赫兹的火花放电器作发射机,用布朗利的金属粉未检波器作接收机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电磁波的发送和接收实验,并在实

无线电波传播模型与覆盖预测

无线电波传播模型 与 覆盖预测 河北全通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部网络服务组 二0 0二年四月二十日

第一节无线传播理论 1.1 无线传播基本原理 在规划和建设一个移动通信网时,从频段的确定、频率分配、无线电波的覆盖范围、计算通信概率及系统间的电磁干扰,直到最终确定无线设备的参数,都必须依靠对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了解和据此进行的场强预测。它是进行系统工程设计与研究频谱有效利用、电磁兼容性等课题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理论。 众所周知,无线电波可通过多种方式从发射天线传播到接收天线:直达波或自由空间波、地波或表面波、对流层反射波、电离层波。如图1-1所示。就电波传播而言,发射机同接收机间最简单的方式是自由空间传播。自由空间指该区域是各向同性(沿各个轴特性一样)且同类(均匀结构)。自由空间波的其他名字有直达波或视距波。如图1-1(a),直达波沿直线传播,所以可用于卫星和外部空间通信。另外,这个定义也可用于陆上视距传播(两个微波塔之间),见图1-1(b)。 第二种方式是地波或表面波。地波传播可看作是三种情况的综合,即直达波、反射波和表面波。表面波沿地球表面传播。从发射天线发出的一些能量直接到达接收机;有些能量经从地球表面反射后到达接收机;有些通过表面波到达接收机。表面波在地表面上传播,由于地面不是理想的,有些能量被地面吸收。当能量进入地面,它建立地面电流。这三种的表面波见图1-1(c)。第三种方式即对流层反射波产生于对流层,对流层是异类介质,由于天气情况而随时间变化。它的反射系数随高度增加而减少。这种缓慢变化的反射系数使电波弯曲。如图1-1(d)所示。对流层方式应用于波长小于10米(即频率大于30MHz)的无线通信中。第四种方式是经电离层反射传播。当电波波长小于1米(频率大于300MHz)时,电离层是反射体。从电离层反射的电波可能有一个或多个跳跃,见图1-1(e)。这种传播用于长距离通信。除了反射,由于折射率的不均匀,电离层可产生电波散射。另外,电离层中的流星也能散射电波。同对流层一样,电离层也具有连续波动的特性,在这种波动上是随机的快速波动。蜂窝系统的无线传播利用了第二种电波传播方式。这一点将在后文中论述。 在设计蜂窝系统时研究传播有两个原因。第一,它对于计算覆盖不同小区的场强提供必要的工具。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覆盖区域从几百米到几十公里,地波传播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应用。第二,它可计算邻信道和同信道干扰。 预测场强有两种方法。第一种纯理论方法,适用于分离的物体,如山和其他固体物体。但这种预测忽略了地球的不规则性。第二种基于在各种环境的测量,包括不规则地形及人为障碍,尤其是在移动通信中普遍存在的较高的频率和较低的移动天线。第三种方法是结合上述两种方法的改进模型,基于测量和使用折射定律考虑山和其他障碍物的影响。在蜂窝系统中,至少有两种传播模型,第一种是FCC建议的模型。第二种设计模型由Okumura提供,覆盖边

NPT型IGBT电热仿真模型参数提取方法综述_徐铭伟

电力自动化设备 Electric Power Automation Equipment Vol.33No.1Jan.2013 第33卷第1期2013年1月 0引言 近年来,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 (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 )因其不断改善的电压、电流承受能力和工作频率、功率损耗等性能指标而被广泛应用到机车牵引、开关电源、新能源发电等电能变换和处理领域中[1],因此IGBT 的可靠性受到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与IGBT 器件结温(T j )相关的热循环过程和器件封装材料热膨胀系数不一致是致其故障的主要诱因[2-3],IGBT 的电热仿真模型可以估计结温的变化情况,从而可用于IGBT 可靠性的评估。国内外对IGBT 的电热仿真模型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4-6],其中基于半导体物理并考虑自热效应(Self -heating )的IGBT A.R.Hefner 器件模型[6] 和反映其封装传热过程的Cauer 网络[7-9]联合组成的IGBT 电热模型准确度较高,并已在Saber 、Pspice 等电路仿真软件中得到应用[10-11],但是,仿真软件有限的器件模型库无法满足仿真需要,同时出于技术保密的缘故,半导体制造商并不会提供建立电热模型需要的模型参数,因此如何建立一种有效并准确的参数提取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 IGBT 电热仿真模型参数同半导体物理、器件以 及封装结构直接相关,无法直接测量,只能通过一定 的技术方法和手段获取。一个有效的参数提取过程是获得有效的电热模型的前提条件;此外,实现模型参数的准确提取对于分析IGBT 的性能、优化驱动电路的设计、指导其应用以及选型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参数提取之后,有效性验证也至关重要,可以让使用者合理选择器件的工作范围。由于非穿通(NPT )型 IGBT 目前在工业领域中已获得了广泛而成熟的应 用[12],本文将以其作为参数提取的研究对象。本文从NPT 型IGBT 电热仿真模型的工作原理出发,首先将模型参数分为电参数和热参数两大类。然后对近年来模型参数提取方法的研究情况进行讨论,依据提取手段的不同将文献中出现的IGBT 电参数提取方法归纳为4类:仿真提取[13];经验估计,如利用经验公式[12,14-18]、数据手册[15-16]或者参数典型范围[12];参数隔离[19-27];参数优化,包括直接搜索技术[14]、模拟退火算法[28-29]、变量轮换法[30-32]等。同时归纳Cauer 网络的参数提取可以从IGBT 的封装结构[8-9,33-34]和封装瞬态热阻曲线[7,35-36]2个方向出发,并列表给出了提取电参数和热参数的不同方法之间的优缺点。最后对各种提取方法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一个模型电参数提取步骤,以增强参数提取工作的有序性和可靠性,这对于提高IGBT 电热仿真模型的应用水平,扩大其使用范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IGBT 电热仿真模型及其参数 IGBT 的电热仿真模型是建立在考虑了半导体 自热效应的Hefner 物理模型基础之上,耦合了受结温影响的器件模型及与散热路径相关的动态热模型。在分析器件损耗特性、辅助电力电子设计以及研究因器件老化衰退引起的变换器端口特性等方面, NPT型IGBT电热仿真模型参数提取方法综述 徐铭伟,周雒维,杜 雄,沈 刚,杨 旭 (重庆 大学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4) 摘要:对NPT 型IGBT 电热仿真模型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概述,并将模型参数分为电参数(即基于半导体物理的Hefner 器件模型参数)和热参数(即反映器件封装传热的Cauer 网络参数)两大类,然后对近年来模型参数提取方法的研究情况进行讨论。依据提取技术手段的不同将IGBT 电参数提取方法归纳为仿真提取、经验估计、参数隔离和参数优化4类,并从时效性、准确性、复杂性等方面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评价;从IGBT 的封装结构和封装瞬态热阻曲线2个方向出发讨论了Cauer 网络参数的提取。最后讨论了一个模型电参数的提取步骤。 关键词: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电热;仿真;模型;参数提取;热网络;电参数;热参数中图分类号:TM 32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6-6047.2013.01.026 收稿日期:2011-08-09;修回日期:2012-10-19 基金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010DFA7225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077137);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资助项目(2007DA1051271110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CDJXS11150022)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roject of the Minist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2010DFA -72250),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51077137),the Key Program i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ower Transmission Equipment &System Security and New Tech -nology (2007DA10512711101)and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 of China (CDJXS11150022)

基于MATLAB的数字模拟仿真..

基于MATLAB的数字模拟仿真 摘要:本文阐述了计算机模拟仿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重要性,并较为系统的介绍了使用计算机仿真的原理及方法。对于计算机模拟仿真的三大类方法:蒙特卡罗法、连续系统模拟和离散事件系统模拟,在本文中均给出了与之对应的实例及基于MATLAB模拟仿真的相关程序,并通过实例深入的分析了计算机模拟解决实际问题的优势及不足。 关键词:计算机模拟;仿真原理;数学模型;蒙特卡罗法;连续系统模拟;离散事件系统模拟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通常会面对一些带随机因素的复杂系统,用分析方法建模常常需要作许多简化假设,这样进行处理过后的模型与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可能相差很远,以致求解得到答案根本无法应用,这时,计算机模拟几乎成为唯一的选择。本文通过对计算机模拟仿真进行系统地介绍,寻求利用模拟仿真来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并深入探讨了这些方法的长处和不足。我们定义一些具有特定的功能、相互之间以一定的规律联系的对象所组成的总体为一个系统,模拟就是利用物理的、数学的模型以系统为问题解决对象,来类比、模仿现实系统及其演变过程,以寻求过程规律的一种方法。模拟的基本思想是建立一个实验的模型,这个模型包含所研究系统的主要特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通过对这个实验模型的运行,获得所要研究系统的必要信息。另外,系统的运行离不开算法,仿真算法是将系统模型转换成仿真模型的一类算法,在数字仿真模型中起核心和关键作用。 1、所谓计算机仿真 计算机仿真是利用计算机对一个实际系统的结构和行为进行动态演示,以评价或预测该系统的行为效果。它是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针对一个确定的系统,根据运行的相似原理,利用计算机来逼真模仿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真实的系统,也可以是设想中的系统),计算机仿真是将研究对象进行数学描述,建模编程,且在计算机中运行实现。 对比于物理模拟通常花费较大、周期较长,且在物理模型上改变系统结构和系数都较困难的诸多缺陷,计算机模拟不怕破坏、易修改、可重用,有更强的系统适应能力。但是计算机模拟也有缺陷,比如受限于系统建模技术,即系统数学模型不易建立、程序调试复杂等。 计算机仿真可以用于研制产品或设计系统的全过程中,包括方案论证、技术指标确定、设计分析、生产制造、试验测试、维护训练、故障处理等各个阶段。 2、计算机仿真的目的 对于一个系统,是否选择进行计算机模拟的问题,基于判断计算机模拟与非计算机模拟方法孰优孰劣的问题。归纳以下运用计算机模拟的情况: (1)在一个实际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之前,要对系统的行为或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时,计算机仿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在有些真实系统上做实验会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这时进行计算机模拟就是为了避免给实际系统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如在生产中任意改变工艺参数可能会导致废品,在经济活动中随意将一个决策付诸行动可能会引起经济混乱。 (3)当人是系统的一部分时,他的行为往往会影响实验的效果,这时运用系统进行仿真研究,就是为了排除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

计算机仿真技术概述及其在交通仿真领域的应用

计算机仿真技术简介 计算机仿真技术是一门综合性信息技术,它通过专用软件,整合图像、声音、动画等,将三维的现实环境、物体模拟成多维表现形式的计算机仿真,再由数字媒介作为载体传播给人们。当人们通过该媒体浏览观赏时就如身临其境一般。并且可以选择任意角度,观看任意范围内的场景或选择观看物体的任意角度。正是由于对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和对超越现实的虚拟性,以及建立个人能够沉浸其中、超越其上、进出自如、具有交互作用的多维信息系统的追求,推动了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与发展。并且,因其有效性、经济性、安全性、直观性等特点而受到广泛的应用。它是在计算机图形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仿真应用技术。 计算机仿真已成为系统仿真的一个重要分支,系统仿真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计算机仿真。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发展与控制工程、系统工程及计算机工程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控制工程、系统工程的发展,促进了仿真技术的广泛应用;另一方面,计算机的出现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又为仿真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工业方面,计算机仿真一直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减少损失、节约经费开支、缩短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计算机仿真技术是以数学理论、相似原理、信息技术、系统技术及其应用领域有关的专业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各种物理效应设备为工具,利用系统模型对实际的或设想的系统进行试验研究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它集成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图形图象技术、面向对象技术、多媒体、软件工程、信息处理、自动控制等多个高新技术领域的知识。 计算机仿真技术原理 对于需要研究的对象,计算机一般是不能直接认知和处理的,这就要求为之建立一个既能反映所研究对象的实质,又易于被计算机处理的数学模型。关于研究对象、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1来表示。

仿真方法

仿真方法 仿真方法是一种求解问题的方法。它可以运用各种模型和技术,对实际问题进行建模,通过模型采用人工试验的手段,来理解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通过仿真,可以评价各种替代方案,证实哪些措施对解决实际问题有效。 仿真方法的一个突出优点是能够解决用解析方法难以解决的十分复杂的问题。有些问题不仅难以求解,甚至难以建立数学模型,当然也就无法得到分析解。仿真可以用于动态过程。可以通过反复试验(Trial-and-error)求优。与实体试验相比,仿真的费用是比较低的,而且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结果。 仿真方法是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将它转换为适合在计算机上编程的 仿真模型,然后对模型进行仿真试验的方法。由于连续系统和离散事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很大差别,所以仿真方法基本上分为两大类:连续系统仿真方法和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方法。 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一般是用微分方程来描述的,模型中的变量随时间连续变化。根据仿真时所采用的计算机不同,可分为模拟仿真法、数字仿真法和混合仿真法三类。①模拟仿真法:采用模拟计算机对连续系统进行仿真的方法,主要包括建立模拟电路图,确定仿真的幅度比例尺和时间比例尺,并根据这些比例尺修改仿真模型中的参数。②数字仿真法:采用数字计算机对连续系统进行仿真的方法,主要是将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转换为适合在数字计算机上处理的递推计算形式。③混合仿真法:采用混合计算机对连续系统进行仿真的方法,还包括采用混合模拟计算机的仿真方法。除上述仿真方法的内容外,还需要解决仿真任务的分配、采样周期的选择和误差的补偿等特殊问题。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方法 离散事件系统的状态只在离散时刻发生变化,通常用“离散事件”这一术语来表示这样的变化。离散事件系统中的实体依其在系统中存在的时间特性可分为临时实体(或称顾客)和永久实体(或称服务台)。临时实体的到达和永久实体为临时实体服务完毕,都构成离散事件。描述这类系统的数学模型一般不是一组数学表达式,而是一幅表示数量关系和逻辑关系的流程图,可分为三部分:到达模型,服务模型和排队模型。前两者一般用一组不同概率分布的随机数来描述,而包括排队模型在内的系统活动则由一个运行程序来描述。对这类系统,主要使用数字计算机进行仿真。仿真方法解决的问题是:产生不同概率分布的随机数和设计描述系统活动的程序。

联合建模与仿真系统概述

联合建模与仿真系统概述 棣华编译 摘要:本文介绍美国“联合建模与仿真系统(JMASS)”项目研究室的联合建模与仿真系统。该项目是一个仿真支持环境,它包含一个定义严格、文件齐全的接口标准集,模型可按此标准集建立。JMASS提供的软件工具可帮助用户建立真实环境系统表示、组配模型块、将模型块组装成仿真系统、运行这些仿真系统、并且处理其结果。JMASS是美国三军使用的产品,有近300在册用户,其参与者有美国陆军、海军、空军、国防部、国防情报局和工业部门。系统采用普遍应用的面向对象技术,在WindowsNT,SunSolaris和SGIIRIX计算环境下运行一套单独的源代码。JMASS目前以其标准的交战级和工程级仿真框架适用于采购、测试、评估及科研技术情报各界。它为美国“基于仿真的采购”(SBA)政策提供了技术方面的关键要素。JMASS遵从“高层体系结构”(HLA)的要求,以HLA提供的通用技术框架来保证各不同仿真部件的互操作性。本文概述JMASS的概念、操作和实用性。 关键词:联合建模仿真建模 1 JMASS背景 美国早期没有正规化的建模和仿真,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运筹学”的发展以纯数学模型开始填补这一空白。六十年代,由于通用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大量的“多对多”交战模型被用来描述各种敌友实体间的事件交互,诸如模拟飞机和地对空导弹(SAM)发射场。七十年代,建模和仿真的独立应用激增,有了更详细的设计和交战模型,假定和限制性条件各不相同,其结果也大相径庭。美国仿真界经历了SAM仿真模型的开发,例如“加强型SAM模型”(ESAMS)。对敌方指挥控制和建模的研究导致产生了SUPPRESSOR。八十年代出现模型分级体系,为仿真结果的逻辑一致性提供了一整套工具,由此,一种模型的输出可以成为另一模型的输入。由于模型开发费用巨大,因此模型可重用性成为研究热点。基于对象技术的综合建模系统被提出来作为一种技术解决方案,以减轻模型开发和产权的费用负担。进入九十年代,JMASS成为这一领域联合开发的先驱,随后出现了“联合仿真系统”(JSIMS)和“联合作战仿真”(JWARS)。 JMASS的最初设计用于支持武器系统开发和采购所需的高逼真度交战级分析。自九十年代早期,JMASS从一个“唯UNIX”的系统发展成为一个紧凑高效的系统,所要求的硬盘空间不超过100Mbytes。初始运行能力计划在2001年早期完成,全面运行能力计划在2004年完成。到JMASS全部完成时,它将成为一个完整的仿真系统,包含一套定义良好的标准和规范、有效的仿真引擎、有助于分析人员和模型开发人员工作的各种工具和经过确认的威胁模型的基础结构。一套

移动环境下电波传播的几种效应

#1 移动环境下电波传播的几种效应 空间传播路径损耗(Path Loss)(远近效应) 阴影效应:由于地面结构引起的衰落,表现为慢衰落 多径效应:由移动体周围的局部散射体引起的多径传播,表现为快衰落 多普勒效应:由于移动体的移动速的和方向引起多径条件下多普勒频谱扩展 阴影效应:由大型建筑物和其它物体的阻挡,在电波传播的接收区域中产生传播半盲区。它类似于太阳光受阻挡后可产生的阴影,光波的波长较短,因此阴影可见,电磁波波长较长,阴影不可见,但是接收终端(如手机)与专用仪表可以测试出来 远近效应:由于接收用户的随机移动性,移动用户与基站之间的距离也是在随机变化,若各移动用户发射信号功率一样,那么到达基站时信号的强弱将不同,离基站近者信号强,离基站远者信号弱。通信系统中的非线性将进一步加重信号强弱的不平衡性,甚至出现了以强压弱的现象,并使弱者,即离基站较远的用户产生掉话(通信中断)现象,通常称这一现象为远近效应 多径效应:由于接收者所处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使得接收到的信号不仅有直射波的主径信号,还有从不同建筑物反射过来以及绕射过来的多条不同路径信号。而且它们到达时的信号强度,到达时间以及到达时的载波相位都是不一样的。所接收到的信号是上述各路径信号的矢量和,也就是说各径之间可能产生自干扰,称这类自干扰为多径干扰或多径效应。这类多径干扰是非常复杂的,有时根本收不到主径直射波,收到的是一些连续反射波等等 多普勒效应:它是由于接收用户处于高速移动中比如车载通信时传播频率的扩散而引起的,其扩散程度与用户运动速度成正比。这一现象只产生在高速(≥70km/h)车载通信时,而对于通常慢速移动的步行和准静态的室内通信,则不予考

模拟仿真教学方法初探

模拟仿真教学方法初探 《山西导游讲解》这门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 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从事导游服务岗位工作所需掌握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山西省旅游局导游资格证考试中口试必考科目,本课程还承担着山西省的技能大赛考核。本文重点探讨了模拟仿真教学法在这门课程中的应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标签:模拟仿真教学法山西导游讲解应用 1 模拟仿真教学法 模拟仿真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模拟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为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训练环境,提高学生职业技能。 2 《山西导游讲解》课程分析 2.1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从事导游服务岗位工作所需掌握的必修课程。其功能在于让学生在熟悉山西概况以及主要景区景点的基础上,掌握导游讲解的基本规范和技巧,具备从事导游服务工作相关的职业能力。 2.2 课程定位(教材三部曲)01年教材叫《山西导游》--学院派教材,本书介绍了山西的107个景点,虽较为全面、系统、翔实地反映了我省旅游景观的基本情况,但书中学术性过强。02年叫《走遍山西》——精英导游词。选取山西的22个景点,即山西著名景区景点导游词选萃,不足之处就是缺少沿途导游词、专题导游词,不能满足实际导游的需要。05年至今叫《情系山西·旅行社导游词选编》,按工作过程编写,将原来的景区景点导游词,改编扩展为基本旅游线路导游词。全书分四部分编撰:专题文化、沿途讲解、基本旅游线路上的主要旅游区(点)讲解、旅游者较为关注山西的其他讲解资料。选取两条线路讲授(古建宗教游、晋商文化游)。 3 模拟教学应用于山西导游教学中的优点 3.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让学生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知识,更主要的是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就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情境的创设既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让学生有兴趣参与其中,又要落实课堂目标,并使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使学生通过情境探究活动,既激“兴趣”,更

船舶动力系统仿真模型综述

Dynamical Systems and Control 动力系统与控制, 2017, 6(3), 91-97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7 in Hans. https://www.sodocs.net/doc/c817545178.html,/journal/dsc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c817545178.html,/10.12677/dsc.2017.63012 文章引用: 杨叔华, 梁前超, 焦宇飞. 船舶动力系统仿真模型综述[J]. 动力系统与控制, 2017, 6(3): 91-97. A Summary of Simulation Model in Ship’s Power System Shuhua Yang 1,2, Qianchao Liang 1, Yufei Jiao 2 1 Naval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Wuhan Hubei 2 The Equipment Department of Naval, Ningbo Zhejiang Received: Apr. 2nd , 2017; accepted: May 15th , 2017; published: May 18th , 2017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simulation model of ship’s power system is studied. And the complexity of simu-lation design in ship’s power system is discussed. A simulation model of the ship’s power system include the model of a turbocharged diesel engine, gas turbine, combined power system and the application in ship’s equipment. Keywords Diesel Engine, Gas Turbine, Simulation Model 船舶动力系统仿真模型综述 杨叔华1,2,梁前超1,焦宇飞2 1 海军工程大学,湖北 武汉 2 浙江宁波某装备部,浙江 宁波 收稿日期:2017年4月2日;录用日期:2017年5月15日;发布日期:2017年5月18日 摘 要 本文研究了各种船舶动力系统仿真模型问题,讨论了船舶动力装置系统仿真设计的复杂性。船舶动力系统仿真模型包括涡轮增压柴油机仿真系统模型、燃气轮机仿真系统模型、联合动力系统模型及它们在船舶动力装置中的应用。

一种简易模拟旋压的数值仿真方法

一种简易模拟旋压的数值仿真方法 旋压加工技术是一种节能优质的先进加工工艺,具有节能、环保等优点,但是由于加工工艺复杂,目前在工业制造中还没有普遍运用。特别是gf6输出支架壳体这类具有复杂的几何结构的旋压工艺技术,目前没有详细的资料,被欧美等一些企业所垄断,这对于我国自行研发该产品的系列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关于旋压加工虚拟仿真方法以减少该产品研发周期和成本。尽管有限元模拟仿真技术已经在冷加工成型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与旋压有关的有限元模拟仿真报道很少,特别是本文所讨论的具有内花键的复杂几何结构的模拟仿真还未见报道。本文在旋压加工技术三维模拟仿真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简 易的数值仿真方法。 1 旋压加工的有限元模型 旋压加工过程是一个强非线性、大变形的金属塑性加工过程。笔者曾运用mar。软件进行该产品三维模型的强力旋压加工模拟,但是对于一个运用三维实体单元模拟旋压过程中的强非线性接触问题,划分单元数达到数万个以上,计算时间很长,每次计算要持续几十天时间。而且对计算机的配置要求非常高,可知数值模拟耗费的代价很高,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较为简便的模拟方法。根据文献,采用平面应变的方法近似模拟旋压加工过程。再根据实际观察旋压加工过程和三维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可知,旋转加工的过程,如果忽略加工毛坯旋转加工产生的偏斜率,那么观察毛坯件在沿纵向变形的情况,将是由旋轮对毛坯件产生的向下压力和沿纵向的推力。当用平面应变问题来近似模拟时,滚轮单纯对毛坯件沿纵向截面所产生的作用一面向下压,一面沿纵向推进的加工过程。具体建立有限元模型方法如下。 采用abaqus软件expcilit模块,由于只关心毛坯件旋压加工中变形情况,将下模和旋压的滚轮设定为刚体,毛坯为变形体,按照实际加工进给路线设计出刚体滚轮的前进路线。由于旋压零件关于上下对称,因此只考虑其上半部分具体模型,见图1所示。其中,节点总数1039,刚性线性单元280个,可变形平面单元918个。滚轮与毛坯、下模与毛坯的接触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义。 加工的毛坯材料分别考虑两种材料,即所提供的冷轧钢材和经过热处理后的材料。由于模拟仿真需要用到

建模仿真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关于零位仪: 《白光瞄准镜零位走动量测量方法研究》(张聪,安志勇,韩迪,张继明)这篇文章是说针对瞄准镜在射击前后会有一定的变动量即零位走动量。文中介绍了一种测量零位走动量的方法,该方法采用CCD 测量总的零位变化量,再通过光电自准直仪测量出重复装卡时产生的误差,两者的差值即为纯粹的零位走动量。针对之前无法剔除重复装卡引起误差的方法,该测量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测量纯粹的零位走动量,通过对工作原理的介绍以及实验分析,结果表明,白光瞄具的纯粹零位走动量σ值不大于6.48(″0.03 mil);该方法所测得的零位走动量精度高,符合技术指标要求。之后《高精度白光与微光瞄具零位走动量检测技术研究》(王莹, 王劲松, 崔士宝, 安志勇)所说的是针对白光瞄具前加设微光镜组而成的组合式瞄具零位高精度检测需求,研究了一种可检测组合式瞄具纯零位变化及微光镜组光轴走动量的光电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CCD 相机测量组合式瞄具总的零位变化量,双自准直仪对组合式瞄具装卡产生的误差和微光镜组装卡产生的调整架姿态变化进行定量检测,并从CCD 测量值中予以剔除,最终得到组合瞄具的纯零位变化以及微光镜组的光轴走动量。《红外瞄具零位走动量测试系统研究》(谢斌)从此文中第二章【零位走动量主要的测量方法】介绍了什么是零位走动量,为什么要测量它以及测量的方法 关于建模仿真:

《机械行业三维建模技术综述》(罗阿妮张桐鸣刘贺平李杨)针对机械行业广泛使用的三维建模技术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分析,以常用软件为分析单元,从其功能特点、发展历程、技术更新趋势!应用 领域等方面着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阐述了三维建模技术之 间及三维建模技术与常用分析软件之间及办公软件的接口技术。《三 维建模技术研究进展》(栾悉道应龙谢毓湘吴玲达文军)三维建模是许多研究与应用领域的关键技术。对三维建模技术中涉及的三维数据获取与建模方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重点对激光扫描系统、基于图像建模技术进行了说明与对比。阐述了三维建模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最后指出模型检索研究以及数字化手段存在的问题, 对三维建模的研究进行了展望。《SolideWorks在机械领域的功能介 绍和发展前景》(凌雨来魏智)现如今中国制造业发展异常迅速,产业基础越做越大,三维设计应用不断深入,企业逐渐意识到仅仅依靠单一的平面模型并不能满足他们所追求的真实感和立体感,设计必须从平面向三维空间转型,各类三维建模软件相继出世,而SolideWorks 这款三维建模软件又是凭借什么经久不衰的呢?本文 主要针对 SolideWorks 的 CAD 设计,CAE 有限元分析,CAM 数控编程模块这三个角度阐述其在机械领域功能应用,以及其在机械领域的发展前景。Solidworks是现代工程设计中常用的一种三维设计软件,它具有丰富的零件实体建模功能。通过拉伸、旋转、薄壁特征、抽壳、特征阵列以及打孔等操作,简便的实现产品的设计。通过带控制线的 扫描、放样、填充等实现复杂的曲面构造,并可以对曲面进行直观的

电波传播的几个基本概念

电波传播的几个基本概念 目前GSM和CDMA移动通信使用的频段为: GSM:890 ~ 960 MHz,1710 ~1880 MHz CDMA: 806 ~ 896 MHz 806 ~ 960 MHz 频率范围属超短波范围; 1710 ~1880 MHz 频率范围属微波范围。 电波的频率不同,或者说波长不同,其传播特点也不完全相同,甚至很不相同 2.1自由空间通信距离方程 设发射功率为PT,发射天线增益为GT,工作频率为f . 接收功率为PR,接收天线增益为GR,收、发天线间距离为R,那么电波在无环境干扰时,传播途中的电波损耗L0 有以下表达式: L0 (dB) = 10 Lg(PT / PR ) = 32.45 + 20 Lg f ( MHz ) + 20 Lg R ( km ) - GT (dB) - GR (dB) [举例] 设:PT = 10 W = 40dBmw ;GR = GT = 7 (dBi) ;f = 1910MHz 问:R = 500 m 时,PR = ? 解答:(1) L0 (dB) 的计算 L0 (dB) = 32.45 + 20 Lg 1910( MHz ) + 20 Lg 0.5 ( km ) - GR (dB) - GT (dB) = 32.45 + 65.62 - 6 - 7 – 7 = 78.07 (dB) (2)PR 的计算 PR = PT / ( 10 7.807 ) = 10 ( W ) / ( 10 7.807 )

= 1 ( μW ) / ( 10 0.807 ) = 1 ( μW ) / 6.412 = 0.156 ( μW ) = 156 ( mμW ) # 顺便指出,1.9GHz电波在穿透一层砖墙时,大约损失(10~15) dB 极限直视距离 超短波特别是微波,频率很高,波长很短,它的地表面波衰减很快,因此不能依靠地表面波作较远距离的传播。超短波特别是微波,主要是由空间波来传播的。简单地说,空间波是在空间范围内沿直线方向传播的波。显然,由于地球的曲率使空间波传播存在一个极限直视距离Rmax 。在最远直视距离之内的区域,习惯上称为照明区;极限直视距离Rmax 以外的区域,则称为阴影区。不言而语,利用超短波、微波进行通信时,接收点应落在发射天线极限直视距离Rmax内。 受地球曲率半径的影响,极限直视距离Rmax 和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的高度HT 与HR间的关系为: Rmax =3.57{ √HT (m) +√HR (m) } (km) 考虑到大气层对电波的折射作用,极限直视距离应修正为Rmax = 4.12 { √HT (m) +√HR (m) } (km) 由于电磁波的频率远低于光波的频率,电波传播的有效直视距离Re 约为极 限直视距离Rmax 的70% ,即Re = 0.7 Rmax .

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

实验7 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 7.1 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 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其现代化的实现是必然趋势。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近十年来在国际、国内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计算机模拟实验又称计算机仿真实验或计算机虚拟实验,是近几年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中开辟的新领域。它通过计算机把实验设备、教学内容、教师指导和学生的操作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形成了一部活的、可操作的物理实验教科书和根据需要在瞬间建立的模拟实验室。 计算机模拟物理实验的出现打破了教与学、理论与实验、课内与课外的界限,它更加强调实验的设计思想和实验方法,更强调实验者的主动学习;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学生对物理思想、方法、仪器的结构和设计原理的理解,都可以达到训练实验技能、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增强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提高了物理实验的水平。目前,模拟实验已成为现代化物理实验的重要手段。 计算机模拟实验系统运用了人工智能、控制理论和教师专家系统对物理实验和物理仪器建立其内在模型,用计算机可操作的仿真方式,实现了物理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 计算机模拟实验的系统设计如图7-1-1所示。在主模块下由系统简介、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数据处理、实验思考题等六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在主模块后调用。 图7-1-1 模拟实验模块的设计图7-1-2模拟实验设计过程模拟实验系统通过解剖教学过程,使用键盘和鼠标控制仿真仪器画面动作,来模拟真实实验仪器,完成各模块中相应的内容。在软件设计上,把完成各模块中的内容看作是问题空间到目标空间的一系列变化,从此变化中找到一条达到目标求解的途径,从而完成仿真实验过程。在此过程中,利用丰富教学经验编制而成的指导系统可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系统可按照知识处理过程对模块进行设计,其设计过程如图7-1-2所示。 系统给出需要求解的问题,即需要进行的操作。系统通过用户接口给出相应的图像、文字和指导内容,用户根据得到的信息进行判断、输入。输入的信息由预处理部分转化为内部命令,模型接收到指令后,在指导系统的参与下,利用产生式的规则处理得到相应的结果,并将结果传输到图像模拟部分,最终以图像和文字的形式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同时,指导系统根据得到的相应结果,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指导信息,用户通过软件中指导系统和模型算法的交替作用过程,完成仿真实验内容。 计算机模拟实验具体操作说明,参见计算机中的模拟仿真实验软件。 计算机模拟仿真物理实验(即物理虚拟实验)简介: 在虚拟实验室内提供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代物理实验的平台。并提供有相应的虚拟仪器,如示波器、干涉仪、分光计、单摆、三线摆、伏特表、安培表、滑线变阻器等,学生可根据实验要求完成各类虚拟实验,并在实验报告环节完成实验报告,提交服务器或教师批改。 1.实验预习 实验预习包括有对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仪器的了解。在这个环节中,将实验相关的内容以文字、图像、动画、课件等方式通过网页发布,或提过给教师审阅;学生可以先在计算机上熟悉仪器设备,模拟操作和预习实验,并可通过交互方式提出问题并解答。为了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和效果,对学生的实验方案设计和预习思考题解答,教室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可通过网络(或课前)进行收集整理、审阅,以决定学生是否可以进行实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