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马原期末考试答题方法精华版

马原期末考试答题方法精华版

材料分析题答题方法,答题模板:原理+方法论+结合材料

马原中常考分析题的原理和方法论。

一、唯物论部分

(一)实践是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原理内容】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着自然界。

【方法论】马克思认为,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额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交换。

(二)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

(一)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方法论】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二)事物联系的条件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经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但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然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方法论】要立足现实,既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善于利用有利条件,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创造事物发展的条件。

(三)事物发展的过程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方法论】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做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它们的过去、观察它们的现在,又要预见它们的未来。

(四)现象和本质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没有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即使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

【方法论】不能停留于现象而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五)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六)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善于运用矛盾分析法去分析事物。

(七)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八)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坚持从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

(九)矛盾不平衡性原理

【原理内容】1.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2.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矛盾的次要方面是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地位的一方。

【方法论】解决矛盾时要坚持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但要抓重点、抓关键、看主流。

三、认识论部分

(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方法论】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实践应有权威,尊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其次要重视认识的作用,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原理内容】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过程的无限性是指,人类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她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反复认识事物,并推动认识的不断发展。

(三)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的关系

【原理内容】真理和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真理也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真理中包含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或因素,谬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过一定范围,它们就会相互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方法论】坚持真理,修正谬误,善于分析失败的原因,化不利条件为有利因素,变失败为成功。

四、唯物史观(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根本动力

【原理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制约其他社会矛盾的存在和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全面认识和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四)、唯物史观的方法论意义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尊重社会存在的第一性,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时看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首先,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

命性变革的基础。其次,社会发展理念特别是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取决于它们是否能够正确反映社会存在。我国社会改革和发展的顶层设计或总体部署,必须从我国现在的社会存在出发,即从我国现在的物质条件的总和出发,也就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出发。再次,这一原理对于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一定要尊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也就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其基本内容: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对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路线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其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特别注意:万能方法论意义

先概括材料故事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再指出材料中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处理人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应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事物的普遍联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从发展中找出路;用矛盾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对待任何理论首先要做到理论符合实际,坚持真理、发展真理,同时做到理论创新、与时俱进。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相统一,在认识世界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要尊重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我们的实践活动一定能成功。注:考生在作答时,如果34题最后一问实在不会,可以根据题目限定写出下列内容。

【唯物论限定】

先概括材料,再写出材料中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正确认识和切实遵循……原理的基础上,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物质与意识等)的关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势利导,知难而进,积极作为,开拓创新,我们的实践活动就一定能够成功。

【唯物辩证法矛盾分析方法限定】

先概括材料,再写出材料中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正视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要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有效实现事物矛盾的相互转化,并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抓主要矛盾,抓关键,抓主流,找准重点,把握切入点,使……朝着有利于……的方向发展。这样,我们的实践活动就一定能够成功。

【唯物辩证法矛盾分析方法以外的限定】

先概括材料,再写出材料中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开放性和整体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联系,从偶然中发现必然,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将可能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树立世界眼光,顺应世界潮流,统筹兼顾,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把握联系,抓住机遇,发展自己。这样,我们的实践活动就一定能够成功。

【认识论限定】

先概括材料,再写出材料中的故事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尤其是理论对实践具

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认识过程充满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认识和实践过程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因此,我们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努力做到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有效实现矛盾的相互转化,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奋发有为,开拓进取。这样,我们的实践活动就一定能够成功。

【唯物史观限定】

先概括材料,再写出材料中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要尊重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这样,我们的实践活动就一定能够成功。

四、34题具体解题步骤

(一)哲学分析题“7 步走”的答题模板

【第一步先写......认为:】

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

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

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第二步写出原理,并指出方法论意义】

【第三步结合所写原理分析材料,概括材料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或摘抄材料】

【第四步指出材料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并反对错误】

【第五步可以多写几个原理(多写不扣分)但不必解释】

如果实在不会写就写以下几个万能原理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原理

矛盾普遍性原理

量变质变原理

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原理

【下结论】只有按照马克思的上述原理的指导正确处理人的实践活动,我们才能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注:题目给出原理的,去掉第五步

(二)命题人有6种命题思路,我有6种解题技巧

1.体现何种哲学原理?反映何种哲学原理?

回答四个哲学原理。具体步骤:先写“……主义认为”,再写出材料中故事所体现的第一个原理并概括材料,指出材料中的故事是如何违背哲学原理、如何体现哲学原理,并反对错误观点。然后写出材料中故事所体现的第二个原理并重复上述操作。此外,再写两个原理,只写名字。最后别忘记下结论。(注:若此问5、6分,原理1、2的内容要写出。若此问3、4分,原理1、2的内容不必写出。)

2.为什么,如何理解:也是回答四个哲学原理,解题步骤同上。

3.用……来分析……,用……来说明……,……体现……:按照“7步走”的第1、2、3、4、7步写出答案。

4.该如何对待处理,或有何意义:先概括材料,再写出材料故事体现的哲学原理所对应的方法论意义,并写出方法论的内容,最后下结论。

5.启示:实质上也是回答方法论意义。

①是什么?——回答方法论意义的名称与内容。②为什么?——……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和解决矛盾的关键(正说说,反说说,换个说法再说说)。③怎么办?——先概括材料,再指出材料

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做到的(方法论意义),我们应该像材料中主人公那样进行实践活动,我们就一定会成功(材料中主人公是正确的)。

若材料中主人公是错误的,应该克服材料中主人公那样的错误,我们的实践活动就一定能够成功。

6.举例子:所举实例一定要和本年度时事热点相结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相信中国的实践将推动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发展。期待中国共产党更好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引领中国应对未来各种挑战。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被实践反复检验的真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永葆青春,是因为它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性的,不是教条式的,而是随着实践不断丰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深刻改变人类历史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给万学慧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指导实践,为国家的人文学科发展贡献力量

“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深入总结了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性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壮阔历程和丰硕成果,系统阐释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提纲挈领、立意高远,是坚持和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篇章,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

通过深入学习重要讲话,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

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更好地推动共产党人的伟大自我革命和伟大社会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深化研究阐释工作作出了光辉示范,提供了深刻启迪。一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推进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武装党员干部,进一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以学习马克思主义涵养正气、淬炼思想,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有为的举措,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