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7章 风成地貌与黄土

第7章 风成地貌与黄土

第7章    风成地貌与黄土
第7章    风成地貌与黄土

第五章 岩溶地貌及岩溶堆积物

第五章岩溶地貌及岩溶堆积物 岩溶作用概念 表石灰岩被溶蚀后形成的地貌。岩溶作用: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凡是以地下水 作用为主,地表水作用为辅;以化学作用为 主,机械作用为辅,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破 坏的过程。 岩溶:岩溶作用及其由此产生的现象。 Mud Cave Location San Diego County, California

碳酸盐类岩石的相 对溶解度,与岩石 中CaO/MgO比值密 切相关。 可溶岩石的相对溶 解度随CaO/MgO比 值增大而变大。 硫酸盐溶液也有溶蚀性! 粗放式稀土开采导致严重生态灾害!!!

隔水层;2.平水位;3.洪水位;4.最高岩溶水位;5.最低岩 溶水位;6.上层滞水;7.水流方向;8.悬挂泉 Ⅰ.包气带;Ⅱ.季节变动带;Ⅲ.饱水带Ⅳ.深部循环带 第二节岩溶地貌 1.地表岩溶地貌 (1)石牙与溶沟 溶沟:地表水沿可溶蚀 岩石的节理裂隙进行 溶蚀与侵蚀,形成纵 横交错的凹槽; 石芽:凹槽之间残存的 突起岩石。 溶沟和石牙高差一般 不超过3m!!!

石牙发展而来。 峰林or 峰丛??? (3)峰林与峰丛 峰林:成群分布的山体基部分离的石灰岩山峰群; 峰丛:一种山峰基部相连的石灰岩山峰群。 溶蚀洼地: 是与峰林、峰丛同期形成的一种负地貌类型。平面形态为 圆形或椭圆形,溶蚀洼地和溶蚀漏斗常以底部长度100米 为两者之间分界线。 (4)孤峰与岩溶平原 孤峰:兀立在岩溶平原或盆地上的孤立的灰岩山峰。 岩溶平原(坡立谷):比溶蚀洼地更为宽广的地面平坦的 岩溶地形。长宽达数公里以上。

河北兴隆陶家台喀斯特干谷 源自: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重庆市奉节县小寨天坑 源自: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第五章地貌学复习题

1、喀斯特作用(Karst Process):凡水对可溶性岩石以化学过程为主(溶解和沉淀),机械过程(流水侵蚀和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和堆积等)为辅的破坏和改造作用,称为喀斯特作用。 由喀斯特作用形成的地貌称为喀斯特地貌。 石林:是指溶蚀残留的成片的尖塔状或剑状高大的石芽 漏斗:可溶岩地区由溶蚀作用形成的漏斗形或碟形的封闭洼地称为漏斗。 落水洞:落水洞是开口于地表而通往地下深处的裂隙、地下河或溶洞的竖向洞穴。 溶蚀洼地:一种面积较大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封闭洼地。 溶蚀谷地:岩溶地区宽阔而平坦的谷地称为溶蚀谷地。 干谷:岩溶地区干枯的或间歇性有水的河谷。 峰丛:峰丛(peak cluster)是一种连座峰林,顶部山峰分散,基部相连成一体。 峰林:峰林(peak forest)是成群分布的石灰岩山峰,其基部分离或微微相连。 溶洞:溶洞是指岩溶侵蚀作用及后期沉积作用改造而形成的洞穴。 石笋:由石钟乳下滴的水体在相应滴落到地面后发生沉积,形成的向上生长的笋状、圆柱状的碳酸钙沉积体叫石笋 石钟乳:是由洞顶裂隙渗出富含碳酸钙水流发生沉积、从洞顶向下垂直悬挂生长饿碳酸钙沉积体。由方解石成层结晶构成,悬挂如古钟,外形如乳。 石柱;石笋和石钟乳是成对生长而最后两者连接,或石笋生长与顶板相接,或石钟乳向下生长连接地面,就形成洞穴内部的柱状灰华沉积地貌称为石柱。 2、分析喀斯特作用的化学过程和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喀斯特作用的化学过程的实质是酸性溶液使碳酸盐类岩石溶解和水溶液中碳酸钙重新沉积两个过程。即:CaCO3 + CO2 +H2O-----2HCO3- + Ca++ 喀斯特作用能否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解力,它们具有质的确定性,是岩溶作用的必要条件。但是喀斯特作用的深入程度则受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的影响,具有量的影响,是岩溶作用的充分条件。 3、试述喀斯特水的垂直分带及其对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影响。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是干旱和半干旱区发育的独特地貌,风力是其塑造地貌的重要营力。它们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以及成因上都有密切联系。 风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中所成的地貌,称为风沙地貌或风成地貌。 黄土是风把干旱沙漠、戈壁地区的细粒物质吹送到半干旱草原区堆积而成。黄土堆积地貌是由风力作用主导形成的,而现代黄土侵蚀地貌,则由流水的侵蚀作用所控制。 §1、荒漠 ★荒漠是指气候干旱、植被稀少、组成物质粗瘠的自然地带。荒漠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3 。 ★荒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植被贫乏,基岩裸露,物理风化强烈,风沙活动盛行,形成各种风沙地貌形态(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世界荒漠的分布 ①南、北纬15°—35°之间的亚热带区域,即各大陆的西岸。如北非的撒哈拉、阿 拉伯半岛、澳洲中西部、南美的阿塔卡马等地。 ②温带的内陆地区。如中亚、我国的我国的西北、美国的西部等地。 ★荒漠的类型 1、岩漠(石质荒漠); 2、砾漠(砾质荒漠,戈壁); 3、沙漠(砂质荒漠); 4、泥漠(粘土荒漠,盐沼荒漠) §2、风沙作用 风和风沙流对地表物质所发生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称为风沙作用。 1、起沙风; 砂粒开始起动的临界风速称为起动风速,一切超过起动风速的风称为起沙风。起动风速与砂粒粒径、地表性质和砂子含水率等多种因素有关。沙漠地区的砂,多为粒径0.1~0.25mm 的细砂,砂粒起动的风速约为4~5m/S 。 2、风蚀作用 吹蚀作用:指风直接把地表松散物质或岩石表面的风化产物吹走; 磨蚀作用:指风挟带的沙子对地表物质的冲击、磨擦,一般在接近地面处比较强烈。 3、搬运作用 风沙流:是一种贴近地面的砂子搬运现象,绝大部分砂子通过风沙流的形式搬运,但以跃移方式为主(在常温下,水的密度为1g/cm3,要比空气密度1.22×10 -3 g/cm3 大800多倍),其速度一般每秒可达数十到数百cm 4、风积作用 风沙搬运过程中,当风速变弱或遇到障碍物(包括植物或地表微小的起伏),以及地面结构、下垫面性质改变时,都能够发生砂粒从气流中脱离而堆积的过程。 §3、风蚀地貌 1、石窝和风蚀壁龛; 2、风蚀蘑菇和风蚀柱; 3、风蚀谷和风蚀残丘;、 4、风蚀雅丹; 5、风蚀洼地。 ★石窝和风蚀壁龛 ◆石窝、风蚀壁龛,由风蚀作用把陡峭岩石表面的热力风化产物吹走,形成小凹坑或小洞 穴,并进一步磨蚀将其加深扩大而成。石窝,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直径约20cm,深10~15cm,大的石窝称为风蚀壁龛。

第五章 地貌

第五章地貌 地貌或称地形,指地球硬表面由地貌内外动力共同作用塑造而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地貌动力也称营力,有内动力与外动力之分。 内动力指地球内能所产生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与地震。 外动力指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水和生物作用并以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作用等形式表现的力。 第一节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地貌发育的影响因素 1构造运动2气候因素3岩性因素4生物因素5人类活动因素 ?基本地貌类型可以分为山地和平原 山地是山岭,山间谷地和山间盆地 平原:高平原(高原)与低平原 ?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导致地表热量复杂化2 改变降水量分布3对生物界造成影响4 对自然界地域分异影响5 对土地类型分化影响第二节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称为风化过程或风化作用。 一风化作用的类型 1物理风化又称机械风化或崩解。 2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在大气,水与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进而形成化学组成与性质不同的新物质的过程。 3 生物风化 二风化壳 风化作用的残留矿物,次生矿物及可溶性物质统称风化产物。残留矿物是化学性质较稳定因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物质。次生矿物以粘土矿物及铁铝含水氧化物最为常见。 风化产物虽经风化与剥蚀而依然残留原地覆盖于母岩表面者,即是风化壳或称残积物。 三块体运动与重力地貌 1崩落与崩塌地貌 陡坡上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下移,称为崩落或崩塌。崩落形成山坡上部的崩塌崖壁与坡麓的岩堆。2滑落与滑坡地貌 由岩石,土体或碎屑堆积物构成的山坡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面发生整体滑落的过程称为滑坡。 3蠕动 坡面碎屑,土屑在重力作用下以极缓慢的速度移动的现象称为蠕动。 第三节流水地貌 一流水作用 地表流水包括坡面流水,沟谷流水和河流三类。流水具有侵蚀,搬运和堆积三种作用,而三者均受流速,流量与含沙量等因素制约。 二坡面流水与沟谷流水地貌 1坡面流水地貌 2 沟谷流水地貌 3泥石流是山区介于挟沙水流与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不包括挟沙水流与滑坡在内。

第六章 冰川冻土地貌

第六章冰川和冻土地貌及堆积物 §1、冰川地貌及堆积物 一、冰川的形成、运动及类型 1、冰川:高山高纬地区受到自身重力作用或冰层压力作用缓慢运动的多年 积雪形成的冰体。 2、雪线:降雪区的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的界线。注意:是终年有积雪区 的下部界线而不是冰川存在的下部界线 3、冰川的运动:主要动力是重力;高山区向低处运动、高纬区由冰盖中心 向四周薄的地区运动。不同部位运动速度不同,均非常缓慢:横 剖面上,中间速度快于两侧;纵剖面上,近底面速度最快。 运动形式:基底滑动(冰川借助与冰床基岩表面上的融水的润滑和浮托沿冰床滑动,对冰床具有破坏作用)、塑性流动(在冰川的压力 作用下,构成冰晶发生平行晶粒底面的粒内剪切蠕变致使冰晶向 前错位,冰川越厚作用越明显,发生在冰川的内部)。 4、冰川的类型:(1)山岳冰川:分布于中低纬高山地区的冰川;分为冰 斗冰川与悬冰川、山谷冰川、山麓冰川。(2)大陆冰川:发育在 高纬地区,规模较大的冰川。 二、冰川剥蚀地貌 1、冰斗:形成于雪线附近,是雪蚀和冰川剥蚀的结果。形成过程:雪蚀洼 地>冰斗>冰窖。 2、刃脊:常与冰斗相伴,是两个冰斗或冰川谷的侧壁不断后退形成的。 3、角峰:两个以上的冰斗围绕同一个山峰发育。

4、冰蚀谷(U型谷):由山谷冰川沿着先前谷地改造形成的线状谷地。 决定冰川刨蚀作用强弱的是冰川的速度、厚度、内部温度等。 形成原理:冰川是固态,在谷地的下部和底部刨蚀作用最强,并且 是使整个谷地的底部同时受到刨蚀作用而降低,因此冰蚀谷的横 剖面两壁较陡,而谷底宽平,故称。。。。。。 特征:①纵剖面上:起伏较大,发育串珠冰蚀湖盆;②横剖面上呈U型,纵剖面上较平直;③谷壁:光滑,发育三角或冰镏面、擦痕。 5、悬谷:支冰蚀谷高悬于主冰蚀谷的谷坡上称为悬谷。 6、羊背石:冰蚀谷底部或大陆冰川冰床长条形石质沙丘形似羊背 迎面:磨蚀,平缓光滑,有擦痕、刻痕、新月形磨光面; 背面:坡陡,有阶梯状陡坎,冰川拨蚀作用,有冰碛物。 三、冰川堆积及其堆积地貌 1、冰碛物:冰川搬运并堆积形成的各物质的总称。 2、底碛:冰川底部,冰川压力及冰床摩擦阻力,滞留或冰川融化释放出的 冰碛物。 3、基碛:冰川消融后,表碛,内碛和底碛降落到病床上,与底碛共同覆盖 在冰川谷地底部的基碛。 4、冰碛物的特征: ①成分特征:a 有远源成分也有近缘成分,近缘为主,相对较简单; b 含易风化的砾石或矿物:辉石、角闪石、长石等。 研究意义:是恢复古冰川运动方向、判断冰川运动距离、确定冰川规 模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冰碛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依据。

风成地貌与黄土地貌

第九章风成地貌与黄土地貌 第一节风成地貌 引言 在干旱地区,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大、降水变率大、植被稀疏、地表裸露、风大而频繁。因此,地表径流贫乏、流水作用微弱,代之而来的是物理风化盛行、风沙作用强烈,在风沙作用下形成一系列独特的地貌现象。当然风沙作用并不局限于干旱地区。在半干旱地区,大陆冰川的外缘,甚至在温润气候带的植被稀少的海岸、湖岸和河岸也都出现。因此研究风沙地貌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一)气候干旱 干旱区的定义:干旱区一般是指降雨少,年降水量小于年蒸发量,降水不能满足一般作物或植物生长所需的地区。广义的干旱区包括极端干旱、干旱、半干旱三个亚地区或类型。关于干旱区的范围和界限,直至现在仍缺少较一致的认识,不同的学者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有着不同的划分标准,在这当中最重要的当属根据气候来划分。 干旱区的分布:根据梅格斯的分类,全世界的干旱区面积为4800多平方公里,约占陆地面积的33%,主要分布在长大区域,即:北非、亚洲中部、西南非、北美中部、南美的西南部和澳大利亚。 在我国干旱区是一条弧形条带绵亘于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部、西部地区,总面积达71万多平方公里。其中干旱的沙质荒漠约占60万平方公里,占干旱区面积的84.5%。主要在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和内蒙西部;半干旱地区11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内蒙东部、陕西北部和东三省的西部。 (二)风沙流 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在与沙质地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含沙的气流称为风沙流。 1.起动风速与起沙风 沙粒开始运动的临界风速称为起动风速。它与沙粒粒径、地表性质和沙子含水率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切超过起动风速的风称为起沙风。

007第二章第二节风成地貌(含答案)

第二章第二节风成地貌 一、选择题 下图为甘肃省张掖市境内合黎山一处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1~3题。 1. 形成这一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风力侵蚀B.河流堆积C.岩层挤压D.火山喷发 2. 这一景观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是 A.植被茂盛B.草原广阔C.湿润多雨D.干燥少雨 3. 关于图中显示的地貌成因和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风沙主要集中在近地面气流中②下层岩石较坚硬,上层岩石较松软 ③高温多雨的气候加快了该地貌的形成④在我国多分布在西北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新疆地貌景观丰富多彩。读图回答4~5题。 4. 图中由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吐鲁番盆地、雅丹地貌 B.天山山脉、沙丘地貌 C.吐鲁番盆地、天山山脉 D.雅丹地貌、沙丘地貌 5. 雅丹地貌与沙丘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分别是 A.流水侵蚀、风力侵蚀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风力堆积D.风力侵蚀、风力堆积 沙丘是干旱地区的一种微地貌类型。下图为沙丘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 关于沙丘形成原因,正确的是 A.泥沙在缓坡一侧被搬运,在陡坡一侧沉积 B.泥沙在陡坡一侧被搬运,在缓坡一侧沉积 C.泥沙在缓坡、陡坡均为搬运作用 D.泥沙在缓坡、陡坡均为沉积作用 7. 下列关于该地沙丘特征的判断,正确的是 A.风力越大,沙丘坡度越陡 B.缓坡沙粒小于陡坡 C.缓坡一侧为迎风坡 D.该沙丘所在地主导风向是西北风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完成8~9题。 8. 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①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②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③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④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 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①沙尘暴②水土流失③泥石流④土地荒漠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雅丹是指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经风化、流水冲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沟槽。下图为甘肃敦煌雅丹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10题。

第四章水文、第五章地貌

第四章水文、第五章地貌 一、名词解释 凌汛、沼泽、地下水、潮汐、洋流、河床、河漫滩、阶地、喀斯特地貌 二、填空题 1、河流的水情要素主要包括等。 2、海水运动的形式主要是、和。 3、较大的河流可分等五个部分。 4、根据冰川的形态、规模和发育条件,现代冰川可分为和两个基本类型。 5、根据干支流分布的形状,水系主要可分 5类。 6、河流地貌形态有,喀斯特地貌形态有,冰川地貌形态有,风蚀地貌有,风积地貌有,黄土地貌有,海岸地貌有。 7、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方向流,在南半球则呈方向流。因此北半球亚热带大陆东岸沿岸是洋流,西岸是洋流。 8、海水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等。 9、硬度可分为和。 10、成规模可以利用的地下水主要有:。 11、在潮汐现象中,水位上升叫,水位下降叫。涨潮至最高水位,称为;落潮至最低水位,称为。 12、冬季北印度洋盛行季风,夏季盛行季风。 13、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在作用下,沿着一定的作的现象。 14、山地按高度可分为等4种。 15、平原按成因可分成二大类:即。 16、陆地上的流水有三种形式:、和。 17、冰蚀作用方式有和二种。 18、黄土地貌可分为两大类:即和。 19、风沙搬运的形式,依风力、颗粒大小和质量不同分为三种,即、和。

20、风蚀作用包括风的和。 21、在沟谷中发生的泥石流地貌,可分为上、中、下游三区。其中的上、中游为,下游为。 22、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的地带,通常分为海岸、潮间带与 __________。 23、风化作用可分为、和三种类型。 24、影响地貌的主要因素有、、和。 25、营力是地貌形成的动力,它又分为和二种。 26、外营力主要是由地外太阳能所引起,它产生岩石等。 27、外力地貌可分为等。 28、含水介质的水理性质包括岩土的容水性、、等。 29、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引起的海面升降现象,称为潮汐。地球各地点的引潮力,主要决定于对地球的引力。 30、河流单位河长的落差,叫做河流的。 31、基本地貌类型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 32、由岩石、土体或碎屑堆积物构成的山坡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面发生整体滑落的过程称为_ 。 33、地下水受冻结地面和下部多年冻土层的遏阻,在薄弱地带冻结膨胀,使地表变形隆起,称为。 34、潮汐可分为潮、潮、不规则潮等三种类型。 35、通常按水循环的不同途径与规模,将全球的水循环区分为循环与循环。 36、干旱半干旱区的季节性或突发性洪流在河流出山口因比降突减、水流分散、水量减少而形成的扇形堆积地貌叫___________。 37、塑造黄土地貌的外动力中,_____________ 居首位。 38、海岸是岸线以上狭长的陆地部分,以____________到达处为上界。 39、海水热量的收入以和的长波辐射最为重要。 40、冰川通过刨蚀、拔蚀、雪崩、冰崩和山坡上的块体运动获得的大量碎屑物质,称_________。 41、风化产物虽经风化与剥蚀而依然残留原地覆盖于母岩表面者,就是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

风沙地貌

风沙地貌定义 风力作用于地表,风力与沙质地表相互作用的产物。大尺度的形态有沙丘沙堆,平沙地。小尺度的形态有沙波纹,沙垄等。 一、风沙地貌定义:风对地表松散堆积物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所形成的地貌,称为风沙地貌。 二、风沙地貌形成条件:表到处都可有风,但只有当风吹扬起地表松散颗粒,形成风沙流的过程中,才能形成各种风沙地貌。 三、风沙地貌分布范围: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气候区。那里日照强、昼夜温差大、物力风化盛行、降雨少(小于250mm/a)而集中,年蒸发量大,常超过降雨量数倍甚至数百倍,植物被稀疏矮小,疏松的沙质地表裸露,特别是风大而频繁,所以风沙作用就成为干旱区塑造地貌的主要营利。当然,风沙作用并不局限于干旱区,在半干旱区和大陆性冰川外缘,甚至在植被稀少的沙质海岸、湖岸和河岸,也有风沙作用,也可形成风沙地貌 成因 在风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貌。亦称风成地貌。可分为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两大类。青海高寒干旱,位于西风带范围内,全年盛行高空西风,风力强大,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青海湖盆地以及青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尤多西风和西北风,风速〉5米/秒(起风沙)的天数一般在50天以上;加上这些区域干旱和半干旱的气候,植被稀少,岩石裸露,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广泛堆积,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致使植被遭到破坏,在风力作用下发育成各种风沙地貌。风蚀地貌以风蚀残丘和风蚀洼地形式广泛分布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以冷湖一带最为典型。垄岗之间为风蚀洼地,还有风蚀谷、雅丹、风城、风蚀蘑菇等地貌分布。风积地貌是风力作用堆积而成的各种沙丘和沙堆的总称,广泛分布于柴达木盆地 南部和东部、青海湖东岸、共和盆地、哈拉湖盆地以及青南高原的中部和西部,主要有新月型沙丘和沙丘链、格状沙丘和格状沙丘链、沙垄、沙堆等。共和盆地沙丘面积达860平方千米,青海湖东岸湖滨平原上沙丘面积达320平房千米。 相关信息 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首次在库姆塔格沙漠确认了“耙状沙丘”和“沙砾碛”这两种风沙地貌新成员的存在。此前,在学术界这两种地貌类型尚未被发现或报道。[1] 中科院寒旱所研究员董治宝介绍,自2005年以来,他和他的科研团队多次深入库姆塔格沙漠腹地,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遥感影像分析,在该沙漠北部线形沙丘区确认了独特的耙状线形沙丘。[1] “…耙状沙丘?外观酷似耙子,它的发现既丰富了风沙地貌学的内容,又有利于揭秘西北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风沙地貌是风沙(风力)作用形成的,而黄土地貌主要是流水作用的结果。 一、风沙作用 风挟带沙粒对地表的作用称风沙作用。风沙作用形成的地貌称为风沙地貌或风成地貌。风的作用以干旱地区最为活跃,因此那里的风沙地貌也最普遍,所以世界上的沙漠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干旱区(如北非撒哈拉沙漠)和温带干旱区(如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但是,在非干旱地区,只要有丰富充足的沙源、平坦裸露的地表和一定强度的风力,也能形成各种风成地貌。特别是在古河道(如我国豫东平原的黄河古道)和现代沙质海岸(如我国北戴河海滨),常可见到沙丘分布。 (一)风沙作用 风沙作用指气流沿地表流动时,对地面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等过程。风蚀作用包括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风吹地面,由于风压力和气流紊动作用而引起沙粒吹扬,这种作用称为吹蚀。在干旱地区,并不是所有的风都能进行吹蚀的,只有当风力达到使沙粒移动的临界速度时才能起作用,这种风称为起沙风。 起沙风与沙粒粒径、地表性质等因素有关。就沙粒粒径来说,以 0.1—0.25毫米为主的干燥裸露的沙地,起沙风速一般为4—5米/秒(离

地面高2米处的风速)左右。起沙风通过所挟带的沙粒,对地面进行磨蚀,如对岩石表面发生摩擦和在孔隙中的旋磨。 起沙风挟带沙粒运动就是风的搬运作用。它往往是通过风沙流而表现出来的。风沙流是含有沙粒的运动气流。风沙流运动是一种贴近地面的沙粒搬运现象。搬运沙量绝大部分是在离地面30厘米的高程内通过的,而其中特别集中在近地面0—10厘米的气流层中。 当风力减弱或风沙流前进遇到障碍物使风速减小时,可以使沙粒发生堆积,这种现象称为风积作用。 风力堆积的碎屑物称为风积物。风积物的主要类型有风沙堆积和风成黄土。风沙堆积通常就是风成沙,往往组成各种沙丘。风积物的主要特征有:粒级多为粘土到沙;粒度非常均一,分选很好,磨圆度高,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也有少量的长石和各种重矿物颗粒。 (二)风沙地貌的形成条件 风沙地貌是风对地表侵蚀、堆积的结果。因此地表特征、风动力状况是风沙作用及形成风沙地貌的基本条件。 平坦的地面以及开阔的内陆盆地,有利于气流的运行。同时盆地内一般堆积有比较丰厚的碎屑物质,为沙丘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物质来源。如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大部分布在广大的内陆盆地中。

风成地貌与黄土地貌

课题:常见地貌类型 第二课时风成地貌与黄土地貌 一、教学目标预设 1.能识别不同的风成地貌与黄土地貌,并能描述其主要特点。 2.能了解不同的风成地貌的成因。 二、教学重难点 识别不同的风成地貌与黄土地貌,并能描述其主要特点。 三、教学过程设计: 【温故·习新】 你知道鸣沙山(右图)属于什么地貌类型吗?你知道敦煌附近的魔 鬼城是怎么形成的吗? 〖知识点一〗风成地貌 1.风成地貌分布在什么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2.请你说出主要风成地貌的特点: 〖知识点二〗黄土地貌 1.请你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到黄土高原,并说出黄土高原的大致范围。 2.黄土高原有何特点? 千沟万壑、丘陵起伏、梁峁逶延 3 【研讨·拓展】 〖合作探究一〗下图是三种风成地貌,请辨别地貌类型并完成表格。 a b c

黄土地区为什么沟谷很容易发育形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会给当地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哪些不利影响?该如何治理? 强烈的现代侵蚀破坏了当地的土地资源,给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造成障碍;大量泥沙入河,淤塞河道,妨碍水力资源顺利开发,并使下游河道经常泛滥成灾。 改造黄土地貌是一项十分复杂和艰巨的任务。首要目标是控制水土流失,方法是增加地面植被,削减地面坡度,抬高局部侵蚀基准面,如坡耕地修筑水平梯田、谷底修筑土坝和非耕地造林种草等。【反馈·纠正】 右图为美国犹他州拱门国家地质公园“精致拱门”景点。该地年均降 雨量为250 mm。据此完成第1题。 1.()塑造图中地貌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风力沉积B.风力侵蚀 C.流水沉积D.流水侵蚀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2~3题。 2. ()该沙丘位于 A.冲积扇B.洪积平原 C.三角洲D.河漫滩 3. ()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A.① B.② C.③D.④ 4.( )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40°N,93°E)拥有典型的雅丹地貌景观,下图为雅丹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重排下列序号以正确描述雅丹地貌发育过程 ①纵向沟槽切割沟槽,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 ②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 ③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 ④流水和风力侵蚀,沟槽加宽加深 A.④①③②B.②①③④C.②④①③D.②①④③ 解析整个过程体现了从发育到消亡的过程。C项描述正确。 读黄土高原和狮身人面像图,完成5~6题。 5.()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现今地表形 态的典型写照,其成因主要是 A.风力侵蚀B.风化作用 C.流水侵蚀D.冰川侵蚀 6.()矗立在尼罗河畔的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雨水侵蚀和溶蚀作用B.风化和风蚀作用 C.喀斯特作用D.海蚀作用 解析:5.C 6.B第5题,黄土高原是由风力堆积形成的;“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由于流水的侵蚀形成的。第6题,埃及是热带沙漠气候,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强;狮身人面像缺损是风力侵蚀和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的。

工程地质第六章

1、何谓崩塌?崩塌的形成条件有哪些?在野外如何对崩塌进行防治(原则和措施)? 在陡峭的斜坡上,巨大岩块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而猛烈地向下倾倒、翻滚、崩落的现象。 形成条件:①地形条件:斜坡的高度和坡度(形成崩塌的必要条件) 斜坡的外部形状(凸坡,陡坡) ②岩性条件:岩石性质不同,强度、透水性、抗风化和冲刷的能力都不同。 如果陡峭山坡是由软硬相间的岩层组成,由于软岩层易风化,硬岩层失去支撑而引起崩塌。 ③构造条件:岩层的层面、裂隙面、断层面、软弱夹层等都是抗剪性能较低的“软弱构造面”;当软弱构造面倾向临空且倾角较大时易发生崩塌。 地形条件、岩性条件、构造条件是形成崩塌的基本条件 ④其它因素:地震作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风化作用,人类活动等 1)防治原则:由于崩塌发生突然而猛烈,一般多采用以防为主的原则。 ①选址时,应根据斜坡的具体条件,分析崩塌的可能性及规模 对可能发生大、中型崩塌的地段,宜优先采用绕避方案;若绕避有困难时,应尽量离开崩塌的影响范围。 对可能发生小型崩塌的地段,应视地形条件进行经济比较,确定绕避还是设置防护工程。 ②在设计和施工中,避免使用不合理的高陡边坡,避免大挖大填,以保持山体的平衡。 2)防治措施 ①清除坡面危石②坡面加固③危岩支顶④拦截防御⑤调整水流 2、什么是滑坡?滑坡的形态要素有哪些? 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斜坡内某些软弱面(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称为滑坡。 滑坡要素示意图 1-滑坡体;2-滑坡面;3-滑坡床;4-滑坡壁; 5-滑坡周界;6-滑坡台阶;7-滑坡舌;8-拉张裂缝; 9-剪切裂缝;10-鼓张裂缝;11-扇形裂缝 形态要素: 1、滑坡体、滑坡周界 2、滑动面、滑动带和滑坡床 3、滑坡壁: 4、滑坡台阶 5、滑坡舌: 6、滑坡鼓丘: 3、滑坡按力学性质如何进行分类? ①牵引式滑坡:由于坡脚被切割,使斜坡下部先变形滑动,从而使斜坡上部失去支撑,引起斜坡上部相继向下滑动。 滑动速度比较缓慢,但会逐渐向上延伸,规模越来越大。 ②推动式滑坡:由于斜坡上部不恰当地加载或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斜坡上部先变形滑动,从

2020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6风成地貌

课时分层作业(六) 风成地貌 (建议用时:45分钟) [合格基础练] 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地貌成因为( ) A.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 C.风力搬运作用D.风力堆积作用 2.图示地貌,在下列哪一区域较常见( ) A.塔里木盆地B.华北平原 C.云贵高原D.四川盆地 1.D 2.A[第1题,图示为沙丘、沙垄,属于风积地貌。第2题,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 3.如图所示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 A.微风吹过,蘑菇拔地而起 B.潺潺流水,缓慢沉积而成 C.风力的差异侵蚀而成 D.人类活动造成的 C[图中地貌是风蚀蘑菇,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 4.沙漠中树立着无数塔状孤立的石灰岩,称为塔岩荒漠。下图为塔岩荒漠景观。形成塔岩和荒漠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侵蚀、风力沉积B.流水侵蚀、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流水沉积D.流水侵蚀、流水沉积 A[沙漠中塔状孤立的石灰岩是风力侵蚀形成的,荒漠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有一种形状特殊的地貌,裸露在外的岩石千疮百孔,类似于“蜂巢”。据此回答5~6题。 5.该地区可能位于( ) A.河西走廊B.青藏高原 C.三江平原D.江南丘陵 6.形成这种花岗岩地貌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B.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D.风力沉积 5.A 6.C[河西走廊地区气候干旱,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力作用。花岗岩千疮百孔是风力侵蚀形成的。] 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通过风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材料二刘东生被称为“黄土之父”。他在陕西洛川县黑木沟发现的黄土剖面,断面高120米,最上面是黄土,下面的土壤发红,而断面最下面的土壤含有大量鹅卵石。 (1)下图是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该地主要受________风(填风向),戈壁(主要由砾石构成)、沙漠、黄土分别对应的图中字母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的大小从西北到东南的水平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东生先生在陕西洛川发现的黄土剖面中存在鹅卵石,说明在形成黄土之前,此处最可能曾是( ) A.荒漠B.草原 C.森林D.河流

风成地貌

第六章风力地貌和堆积物与黄土 一、名词解释 1、风成地貌:风经过松散物质所组成的地表,由于紊流的上举力使地表砂粒、尘土被卷起,形成面状活动的挟砂气流,即风沙流。风沙流作用形成的地貌为风成地貌,包括风蚀和风积地貌。 2、雅丹:陡峭的土丘,是在极干旱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面称为雅丹。 3、新月形沙丘:沙丘平面形状如新月形的沙丘。新月形沙丘纵剖面的两坡不对称,朝向风向的一坡称迎风坡,坡形微凸而缓,坡度一般在10~20o之间;背风坡,即落沙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一般在28o~33o左右。在新月形沙丘背风坡两侧形成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成为新月形沙丘两翼,两翼顺着风向延伸。 4、荒漠:气候干旱、地面缺乏植物覆盖,组成物质粗瘠的自然带,是一种干旱区大型地貌组合。荒漠包括:岩漠、砾漠、沙漠和泥漠。 5、潜蚀:地表水沿黄土中的裂隙或孔隙下渗,对黄土进行溶蚀和侵蚀。 二、简答 1、风沙流的特征有哪些? (1)风沙流中含有各种粒经的砂、粉尘和气溶胶。 (2)风沙流流动的砂是风蚀和风积作用的重要因素,粉砂是形成黄土的主要来源。 (3)风沙流含砂量与风速和距地面高度有关,风速大、含砂量大、颗粒大,靠近地面,含砂量越大。 (4)风沙流呈面状活动,气流主要平行于地表流动,基本不受地表限制。 (5)风沙流仅改变物理性质,不造成岩石化学成分的变化。 2、风沙的搬运作用有哪些类型? (1)悬运:很细小的砂粒、尘土,在紊流上举力作用下,悬浮在空中随风向前漂移(搬运量< 10%)。 (2)跃运:砂粒在风作用下沿地面呈跳跃式向前移动,是风沙最主要的搬运方式(搬运量70~80%)。 (3)推运:粒径较大的沙砾在风的作用下,沿地面滚动或滑动(搬运量20%)。 3、荒漠的类型有哪些? 荒漠是气候干旱、地面缺乏植物覆盖,组成物质粗瘠的自然带,是一种干旱区大型地貌组合。根据荒漠地貌特征和地表物质组成,可分为:岩漠、砾漠、沙漠和泥漠四种类型。 (1)岩漠是指干旱区各种风蚀地貌的基岩裸露区,主要在山麓地带。岩漠的地貌结构表现为:在山地边缘有山足剥蚀面和由较厚岩层组成的岛山,向盆地中心过渡为干荒地或盐湖。 (2)砾漠是指由砾石组成的荒漠,又称“戈壁”。荒漠中的各种沉积物(洪积、冲积和冰积等)以及基岩风化后的碎屑残积物,在强烈的风力作用下,细粒

地质第六章

地质第六章

第六章 地质灾害——指由于地质作用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的危害。 自然地质灾害——自然地质作用引起的灾害。 人为地质灾害——由于人类工程活动使周围地质环境发生恶化而诱发的地质灾害。 地震——地壳发生的颤动或振动,是由地球内动力作用引起的。 海啸——海底发生的地震。 地震的类型 1.地震按成因可分为:(1)构造地震(2)火山地震(3)陷落地震(4)人工诱发地震 2.按震源深度的不同可分为:(1)浅源地震<70km;(2) 中源地震70~300km;(3)深源地震>300km 3.按地震震级大小可分为:(1)微震<2~2.5级;(2)有感地震2~4级;(3)破坏性地震5~6级;(4)强烈地震或大地震≥7级 震源——在地壳内部振动的发源地。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可看作是地面上震动的中心。 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距离。 震中距——地面上任何地方到震中的距离。 地震波——地震发生时,震源处产生剧烈振动,以弹性波方式向四周传播,此弹性波称为地震波。 地震震级是一次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是用来衡量地震能量大小的量度。 地震烈度是指某地区地表面和建筑物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烈度的大小除与地震震级、震中距、震源深浅有关外,还与当地地质构造、地形、岩土性质等因素有关。 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十二度。根据使用特点的需要,将地震烈度划分为:基本烈度、建筑场地烈度及设计烈度三种。基本烈度是指该地区在一百年内能普遍遭受的最大地震烈度。 建筑场地烈度是指在建筑场地范围内,由于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不同而引起对基本烈度的提高或降低。 设计烈度是指抗震设计中实际采用的烈度。它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永久性、抗震性及经济性等的需要对基本烈度的调整。 震级与烈度的关系 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一次地震中,震级是唯一的,而地震烈度却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烈度。 一般认为:当环境条件相同时,震级愈高,震源愈浅,震中距愈小,地震烈度愈高。地表破坏造成的影响地面断裂、斜坡破坏、地基效应斜坡破坏:地震使斜坡失去稳定,发生崩塌、滑坡等各种变形和破坏,引起在斜坡上或坡脚附近建筑物位移或破坏 地基效应:地震使建筑物地基的岩土体产生振动压密、下沉、振动液化及疏松地层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导致地基失效、建筑物破坏。 地震力对建筑物的影响地震力是由地震波直接产生的惯性力。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主要是由地面强烈的水平晃动造成的。 第二节崩塌及岩堆 崩塌——指陡峻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坡体向下崩落的现象。 落石——陡峻斜坡上个别、少量岩块、碎石脱离坡体向下坠落的现象。 山崩——规模巨大的山区崩塌。 塌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地形地貌条件、岩性条件、地质构造条件、水的条件、气候因素、其它条件 地形地貌条件地形是引起崩塌的基本因素。斜坡坡度大于55°、高度超过30m的地段有利于发生崩塌。 岩性条件岩性对崩塌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坚硬脆性的岩石组成的高陡边坡以及硬、软岩相间构成的边坡较易发生崩塌。 地质构造条件岩体中各种不连续面的存在是产生崩塌的基本条件。当各种不连续面的产状和组合有利于崩塌时,就成为发生崩塌的决定性因素。 水的条件水是诱发崩塌的必要条件。 气候条件高寒地区冰劈作用广泛发育,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日温差及年温差较大,这些地区物理风化强烈,岩石易破碎成碎块,崩落极为盛行。 其它条件主要是人为因素和振动影响。如果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处理不当,会促使崩塌的发生;地震、列车、爆破施工引起的振动,也是诱发崩塌的因素。 崩塌的防治 1.排水:水的参与加大了发生崩塌的可能性,所以要在可能发生崩塌的地段上方修建截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崩塌区内。崩塌地段地表岩石的节理、裂隙可用粘土或水泥砂浆填封,防止地表水下渗。 2.对于落石和小型崩塌,可采用:(1)清除危岩;(2)支护加固;(3)拦挡工程。 3.对于大型崩塌,可采用棚洞或明洞等防护工程。 若各种方法均不能解决问题时,只能采取绕避方案:或将线路内移作隧;或将线路改移到河对岸。 二、岩堆 岩堆——陡峻斜坡上的岩体,受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的岩石碎屑,崩落下来在坡脚形成的疏松岩块堆积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