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

怎样学好初中物理的力学和功学

学物理首先需要的是兴趣,当你感觉到解决物理题目的快乐的时候你离学好它就不远了。要说学习方法,现在如果无从下手,首先你必须把书上的概念一个字不漏的背下来,特别是概念的推理过程——它比概念本身更有意义。书上的内容你都要重视,除非老师明确说那不考,否则都要认真的看。

物理讲的是理解,解题的方法虽然多,但是都离不开公式,当你理解了公式的真正含义的时候你才能去解题。还有物理要多做,如果你不做不去分析你永远也不会考试。在你大量练习前你必须先学会分析,分析透彻后才能大量练习来提高分析的速度,否则适得其反。(做完就对答案,错了就争取弄懂,但做题最忌讳边做边对答案)。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会看、会想、会探、会说

1.重视常规学习

(1)研读课本。

复习时,课本要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复习,“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而且每一次你都会有新发现。

(2)认真听讲。

无论是新课、实验课,还是习题课、复习课,要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聚精会神听讲,紧跟老师思路,积极思考,不时勾画出重点,标注仍不清楚的地方,或者记录又产生的新疑问,这样的学习才是高效的。学习是一个过程,不断鞭策自己,坚定自己的学习信念,坚持不懈,才能到达“会学”和“学会”的境界。

(3)自我督查。

习题是巩固、复习是系统、考试是检验。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考试,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精炼结论,全面思考,规范答题;及时订正,不懂就问,学会归纳,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多题归一。

2.重视物理过程

(1)会看。

例如,老师在空矿泉水瓶子的侧面不同高度处扎了几个小洞,将水倒入瓶中。你睁大了眼睛,像看电影一样,就怕漏掉哪个环节。做好实验,老师问观察到什么现象?集体回答“水喷出来了”。其实,还有一个答案,“越是下面的小洞水

喷得越远”。两个现象,两个结论,而后一个更是研究重点。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初中物理的实验更多,但实验不是看热闹的。

(2)会想。

上述例子中两个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回顾前面的知识,木块压在海面上,海绵凹陷,即产生形变,说明木块对海绵有压强。类比一下,水喷出来,说明水对瓶子侧壁有压强,且水越深压强越大。那么如果倒入其他液体会产生什么现象呢?“心中存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惟有动脑思考,才能实现思维升华。

(3)会探。

上述是《研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引入课,若要深入研究,还需要分组探究。动手准备充足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必须注意控制变量,编制数据表格要分清有几行几列,需填写什么内容,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沟通协作,这都是很重要的实验技能。

(4)会说。

“说”即“归纳”,根据测量数据,横纵对比,归纳实验结论。哪些数据可以进行数量上的对比,得出初步结论?如何对数据运算处理,得到进一步结论?归纳初步结论时,语言叙述要精炼,也要注意控制变量,还要注意结论的完整性。归纳进一步结论时,要明白进行加(求和)、减(求差)、乘(乘积)、除(比值)运算,是为了得到新的物理概念,与普通的数学运算是有本质区别的。

囫囵吞枣的学物理,没有过程,就像盖楼房没有地基,是不牢固的。只会背概念,不会用概念,时间久了,那些物理名词、公式、原理,就成了“天书”,不理解,不是“真经”。

3.重视思维方法

(1)方法迁移。

初学物理,你会读到《摆的故事的启示》,同时,你第一次接触了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摆的周期的因素”。渐渐地,你从“研究声音的音调跟哪些因素有关”、“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等实验中,领会了控制变量法的真谛,而这个方法是贯穿于初中物理学习的始终,可以这样说,你掌握了这种方法,你的初中物理学习就成功了一半。

学习光的传播规律,老师教你画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可真的有“光线”吗?当然没有,只有“光”,没有“线”,物理学中为了研究的方便而假想的。你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磁感线”、高中的“质点”、“电场线”也是“建立物理模型”了。

曹冲称象的故事流传至今,曹冲很聪明的运用了“等效替代”这个物理思想,船上所放石头的重力就等于大象的重力,“化整为零”,解决了没有大称的难题。“合力”、“总电阻”等概念也都运用了这个方法。

初中物理中“路程-时间”图像是学习高中运动力学图像和其他图像的基础。初中物理是为高中物理、大学物理打基础的,所以你还要学会下列研究方法:累积法、类比法、比较法、归纳法、图像法、列表法等。

(2)知识迁移。

物理课程系统分为五个部分:力学、热学、光学、声学、电学。除了光学相对独立,其他内容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物质、运动、能量把它们牢牢地捆在一起。要从整体上把握物理教材,明确知识在本单元、本册教材、知识系统中的地位,注意前后联系。

4.重视知识应用

物理从生活中来,必然要回归生活,要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学习、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1)回归生活。

家里突然停电了,你还会像小时候那么害怕吗?八成是保险丝烧掉了,快去看看。百米赛跑时,为何要求计时员看到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计时?你学了光速比声速大很多,计算一下,就明白了。为什么汽车刹车后还要行驶一段距离?在雨雪天气路滑时,如何减小交通事故的发生?这与惯性、摩擦有关。如何判断戒指是否纯金?测量质量与体积,计算密度,查密度表对比吧!随着物理学习的深入,你会豁然明朗,生活到处是物理谜语,等待你去解开。

(2)课外研究。

物理世界是真实的,也是丰富的。猜想一下,没有声音的世界将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无声的世界》幻想文章即刻出炉。城市现代化,玻璃墙面的楼房越来越高,黑夜越来越亮,刺眼的光给居民生活带来很多不便,那就去想一想《如何减少光污染》。《如果没有摩擦》、《自行车上的物理》……调查报告,课外制作、课外探究都能把物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为你带去研究的欢乐与惊喜。

(3)学科交叉。

“刻舟求剑”、“掩耳盗铃”的典故中包含着深刻的物理原理:参照物、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中国古代诗词、成语谚语中描述了大量的物理现象,你可以从语文中学习相关的物理知识,也可以从历史中体味物理学家的优秀品质。

你尝到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就会愉快地、主动地投身于物理知识的学习中。

5.重视情感倾注

(1)合作。

人不是独立的个体,不能离开群体而存在。有些物理问题,单独思考会回答不全面,此时需要集体的智慧。有些实验一个人无法操作,就需要两个人,甚至四个人一起分工协作完成。有时答案五花八门,则需要集体讨论,找到真理。

(2)坚持。

学习物理要能吃苦,爱因斯坦说,“成功是一分天才加九十九分汗水”。学习物理要有想法,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和足够长的杠杆,我能撬动地球”。学习物理更要谦虚,牛顿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习物理必须脚踏实地,夯实基础,系统把握,循序渐进,不搞突击。

初中物理学习“五法”

一、学习物理概念,力求做到“五会”

初中将学习大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而这些概念、规律,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应力求做到“五会”:

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二、重视画图和识图

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从运用力学知识的机械设计到运用电磁学知识的复杂电路设计,都是主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知识的条理化,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等问题,用通常意义上的语言或文字表达都是有局限性和低效率的。所以,按照科学的方法动手画图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而且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在初中物理课里,同学们会学到力的图示、简单的机械图、电路图和光路图。“大纲”要求的画图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画图属于作图类型题,比方说,作光路图、作力的图示、作力臂图以及画电路图等等;另一部分,根据现成的图形学会识图,所谓识图是指要注意结合条件看图,不仅要学会把复杂的图形看简单(即分析图形),更要学会在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例如,在计算有关电路的习题时,已给出的电路图往往很难分析出来是串联、并联或是混联,如果能熟练地将所给出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就会很容易地看出电路的连接特点,使有关问题迎刃而解。

三、重视观察和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因为只有通过对观象的观察,才能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例如,学习运动的相对性,老师讲到参照物时,许多同学都会联想到:坐在火车上的人,会观察到铁路两旁的电杆、树木都向车尾飞奔而去。这个生动的实例使我们对运动的相对性有了形象的认识。

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重视实验,注意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其中也包含与物理实验现象的结合,因为大量的物理规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作为一个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学生,要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并独立完成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

在认真完成课内规定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来判断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在实践中是否可行。例如,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学校绿地中一条弯曲小径的长度;可以通过实验测量上学途中骑车的平均速度;还可以设计在缺少电流表或缺少电压表的条件下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这些都需要同学们自己独立思考、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判断、思维等能力,使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分析、解决问题会更全面。

四、学会“两头堵”的分析方法

物理知识的特点是由简到难,逐步深入,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多,许多同学都感到物理题不好做。这主要是思考的方法不对头的缘故。

拿到一道题后,一般有两条思路:一是从结论入手,看结论想需知,逐步向已知靠拢;二是要“发展”已知,从已知想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当两个思路“接通”时,便得到解题的通路。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两头堵”的方法。这种方法说起来容易,真正领会和掌握并非“一日之功”,还需要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地体会并加以应用。

五、注意适当分类,把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

当学习过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记错、记混。因此,可试着按照课文和某些辅导材料中绘制的框架图去帮助记忆和理解。

有时,适当地对概念进行分类,可以使所学的内容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脉络分明,便于自己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可以不断地把分散的概念系统化,不断地把新概念纳入旧概念的系统中,逐步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系统,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物理精彩课堂导入法集锦

初中物理精彩课堂导入法集锦 一、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14.1“压强”:上课,师生问好后,再让全体学生起立。“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个游戏”。让学生们伸展双手放在课桌上,身体前倾,用双手支撑起全身的重量。然后,再让学生将双掌握成双拳,用拳面支撑起全身。让他们回答两次活动中,手的感觉,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并顺势引出“压强”课题。 反思:学生体重一样,对桌面的压力相同,但两次活动中,受力面积例外,造成手的痛觉是例外的,从而体会到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着十分严重的关系:在无限的受力面上,分配到的压力例外,就会造成例外的压力强度--压强--化抽象为实际体会,使学生找到了学习“压强”概念的的触觉与逻辑的切入点。 二、14.3“大气压强”:准备一个大水槽,一个盛有高浓度品红水的烧杯,一个大试管和一个橡胶管。上课后,将烧杯中的高浓度品红水倒入大水槽的清水中,一水槽的清水倾刻时变成了通红(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然后开场白:我们知道水面总是水平的,风起浪涌,那是需要外力作用的,今天,我不用风吹人搅就能让水自己竖起一个水柱,而且还能控制它的上升与下降。将试管没入品红水中,使其排尽空气,然后试管口朝下提起试管,便会看到一个竖立的水柱。平水起水柱就完成了。接着,将一个橡胶管一端封闭,开口一端伸入到试管的底部(可请学生帮忙),松开封闭端稍许,就会看到试管内的水柱下降了,下面通过向橡胶管内吹气、放气就会实现对水柱高度变化的控制。 反思:这个实验引入法,可激发起学生剧烈的好奇心,并通过橡胶管吹、放气预知到大气压的作用,可谓一石双鸟。激发和保护学生对物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物理教学的一个严重内容,切不可小觑。 三、九年级物理15、1“功”:上课前故意将黑板擦,放到讲桌边缘,然后作不小心状将其碰掉在地。然后发问:呀,板擦掉地上了--留心处处皆学问。我先不捡它,让我们想想,它为什么会掉到地上,而不会掉到天花板上(呵呵)?这是谁的功劳。(重力的功劳)那谁能帮老师把它捡起来哪?谢谢这位同学,请问同学们,板擦从地上再次回到桌子上,又是谁的功劳?(这位同学)--板擦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掉到地上,这就是重力做功的结果;它从地上被那位同

初中物理电磁学作图专题训练(2020年九月整理).doc

甲 ⊙ 乙 图14-33 图14-34 图14-35 图14-36 物理专题:电磁学作图 1.(山东中考)根据图14-33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中的实物用铅笔线表示导线连接起来。 2.(苏州中考)如图14-34所示,试在甲、乙两个“○”内选填“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符号,使两灯组成并联电路。 3.如图14-35所示是家庭电路的某一部分的示意图,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该电路连接完整,并且使之符合安全用电的要求。 4.在图14-36中根据标出的电流方向,从电池组、电压表、电流表三个元件的符号中选出两个元件符号,分别填进电路的空缺处(虚线框内),填进后要求灯泡L1和L2串联,且都能发光。 5.(贵阳中考)如图14-37所示,小明要将一个“一开三孔”开关(即一个开关和一个三孔插座连在一起)安装在新房里。图甲为实物图,图乙为反面接线示意图,“A”“B”是从开关接线柱接出的两根导线,请你帮他将图乙中的电路连接完整,使开关控制电灯,插座又方便其它电器使用。 甲乙

6.(河南中考)两个磁极之间有一个小磁针,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14-38所示,请在图中标出两个磁极的极性。 7.(上海中考)在图14-39中,标出通电螺线管和小磁针的N、S极及磁感线的方向。 8.(浦东中考)在图14-40中,根据通电螺线管的N、S极,在图中分别标出电源的正负极和两小磁针静止时的N、S极。 9.图14-41中两个螺线管通电后互相吸引,而且电流表的连接正确。请在图中画出螺线管B的绕法。10.(广州中考)小芳在做测量灯泡电功率实验时,所连的实物如图14-43所示,请你检查图中的连线是否有错,若有错处,在该图中改正(在错误的连线上打“×”,改正的连线在图中画线表示,连线不要交叉)并在方框内画出正确的电路图。 11.如图14-45所示是小明设计的温度自动报警器原理图。在水银温度计里封入一段金属丝,当在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内时,绿灯亮;当温度升高达到金属丝下端所指示的温度时,红灯亮,发出报警信号。请按照题意要求,在图中连接好电路。

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整理

观察沸腾实验: 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1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 是; 图A 图B 图C 图D 图 E 图F 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 是℃。 (2)小明同学在利用图D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实验过程中主要观察,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 ①;②。 为了缩短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请你提出二条有效的操作建议:

探究串、并联电路规律 甲乙 1.在探究串、并联电路规律的实验里,王大海进行了如下操作: (1)①把两个标有“2.5V 0.3A”的小灯泡L 1和L 2 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使 灯泡发光(如图甲所示). ②分三次接入电压表,分别测量AB之间、BC之间、AC之间的电压并记入表一. (2)①把上述两个灯泡改接成并联后,接到另一电源上,使灯泡发光(如图乙所示). ②分三次接入电流表,分别测量A、B、C三点的电流并记入表二. 请你评估: (1)表一的测量结果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是,判断的依据是 (2)表二的测量结果是否可能?谈谈你的观点: (3)请你分析说明小明同学这一实验方案中的不足:________ (4)实验的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是某实验中的三个电路图,请仔细观察后回答.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 是 _ (2)你的结论 是 ; (3)夏荷同学探究出的结论是: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大于任何一个用电器两端的 电压。秋宁同学的结论是: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对他们的结论,你如何评估? A B C 3.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

初中物理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 上一堂成功的课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需要采取多种方法,但是我认为如何提出课题、导入新课是首先要考虑好的。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就应该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其一开始就有一个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正确的思维方向,这是一堂成功课的前提。 那么,怎样提出课题、导入新课呢?通过实践教学,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由小实验导入新课 初中物理教材十分重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的训练,安排了很多小实验。教师讲课时如果能够利用学生的小实验来导入新课,效果也很好。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小实验来导入新课,其好处不但表现在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引起兴趣、明确探求的目的与方向,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实验技能。 例如:讲液体的压强时,用塑料袋直接接在水龙头上,然后用细线扎紧,开启水龙头,塑料袋很快就会破裂,水从裂缝处喷出来,让学生分析塑料袋破裂是什么作用的结果,从而导出液体压强这一概念。再如讲摩擦起电时,用经摩擦带电的塑料勺或塑料梳子靠近自来水龙头流出很细的水流旁时,会看到水流发生了弯曲,这样就导入了带电物体吸引轻小物体这一课题。 二、由演示实验导入新课 教师做适当的演示实验也可以导入新课。例如:在讲大气压一节课时,一开始做以下一个实验 拿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不要太粗),插到盛有着色水的杯里。从玻璃管的上端吸气,则可看到着色水被吸了上来,这时用手指堵住上端管口,将管提出杯外,尽管下口是开着的,可是水并不流出。如果将堵住上端管口的手指放开,水就从管中流了出来。实验同时,可以把演示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分作几个小问题向学生提出: ①从玻璃管上端吸气,管中水为什么会上升? ②上端管口用手指堵住后,水为什么不会从下端流出来? ③手指放开后,水为什么就流了出来? 学生们边看演示,边思考问题,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完整)初中物理中考复习电磁学梳理

电磁学梳理 一、知识点 1. 磁体 (1)磁性:物体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3)磁体的另一个性质:指向性(受地磁影响产生)。 (4)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南极(S),一个北极(N)。 (5)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6)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2. 磁场 (1)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是真实存在的。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2)磁场的性质:对于放入其中的磁体具有磁力的作用。 (3)磁场的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3. 磁感线 (1)磁感线是为形象描述磁场而画出的一些有方向的假想曲线。 (2)磁感线上的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小磁针N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3)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来,回到S极;磁体内部的磁感线由S极指向N极。 (4)磁感线是一些闭合的曲线,任何两条磁感线不能相交。磁感线越密集的地方表示磁性越强。 4. 地磁场 (1)地球本身是个巨大的磁体。在地球周围的空间里存在着磁场,这个磁场叫做地磁场。 (2)地球两极和地磁两极并不重合,地磁北极在地球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球北极附近。 5. 电磁场 (1)奥斯特实验: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的方向随着电流方向的变化而变化。 (2)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

(3)电磁铁:通电螺线管中插入铁芯(必须是软磁性材料) (4)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1有无铁芯(有铁芯比无铁芯磁性强) ○2线圈中的电流大小(电流越大,磁性越强) ○3线圈的匝数(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5)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可以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 6. 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 (1)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产生的条件:电流方向与磁感线方向不平行。 (2)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原理制成的。 (3)所受力的方向与磁感线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有关。 7. 电磁感应 (1)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就会电流,产生的电流为感应电流。 (2)电磁感应产生条件: ○1电路必须闭合 ○2导体运动时必须切割磁感线 ○3切割磁感线的导体只是回路的一部分 (3)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有关。 (4)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

刍议初中物理新课导入的几个方法

刍议初中物理新课导入的几个方法 发表时间:2011-06-08T11:28:31.75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1年第7期上供稿作者:颜海青[导读] 引入新课必须使学生明确引入的目的和要求,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颜海青河北省武安市康二城镇清化中学056300 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引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并且对整个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能引起学生听课的注意,安定学生的情绪;另一方面能激发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再一方面还能起着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方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引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并且对整个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能引起学生听课的注意,安定学生的情绪;另一方面能激发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再一方面还能起着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教师对教材的讲授,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都是从引入新课开始的。每堂课开头的任务就是要启发思维、指导学习,即为学生创设一个“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既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准备,又使其思有方向,求有目标。 成功的引入能使学生的情感迅速转入教学目的所需要的境地,注意力也集中到教学要突破的重点、难点上,能引起师生间情感的共鸣,创设最佳的课堂教学环境。相反,不成功的导入,则会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步骤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影响到教学的成败。 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抓住学生的心弦,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授课效果,对于如何引入新课是应该认真探讨的。引入新课的方法是多样的,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新旧课的内在联系、实验条件及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水平,做恰当的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选择。 引入新课必须使学生明确引入的目的和要求,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引入新课必须符合教学本身的科学性,必须符合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等原则。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心理,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此,教师在新课导入这一环节中,不能仅考虑如何完成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千篇一律地“复习旧课,引入新课”,而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结合学生实际,设计灵活多样的“引入”方法,做到以“情”入境,以“疑”入境,以“趣”入境。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对主题的高度注意,积极主动地学习。 针对学生爱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引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历史或现代故事、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思维、丰富联想,心情舒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共振”这节课引入时,可以引用下述材料:1940年11月7日,美国新建的一座跨度为850米的悬索桥,突然在一场大风中断裂,那天的风速是19米/秒。在风中,那桥扭曲得厉害,越跳越厉害,最后断裂。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能够经受大量车马行人的桥,却经不住一阵不算大的风呢?”引用本则历史材料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有一种想知道的念头,要有解决问题想法,去钻研、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从反面说明了“思”在学习中的作用,而“思”多以“疑”为先导。以“疑”入境就是给学生造成疑点或悬念,以激发其思维。学生喜欢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而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概念、规律、理论的形成都具有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特点。只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理论联系实际地提出一些不深不浅、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是通过观察现象、动手实验,给学生留下悬念。就能使学生处于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如讲“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时,向学生介绍:“1945年7月1日,当第一颗原子弹试爆后30秒,强烈的冲击波传到费米所在的掩蔽处时,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碎纸片向地面撒去,冲击波刮起的强风把碎纸片吹出去好几米远,费米根据纸片吹落的距离,很快就说出原子弹爆炸的强度,他的测算结果与从复杂仪器记录数据很接近。他是根据什么原理测出来的呢?”将学生从原子弹爆炸的壮观场面引到课题上来。这样引入,既让学生了解科学家钻研的精神,也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学习的主题发生兴趣,就会产生探索知识的迫切愿望,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而不会感到学习是沉重的负担。让学生以学为“乐”,保持整堂课注意力的集中。例如在讲“通讯卫星的发射大大提高了现代人的通讯手段,它也标志着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你们知道哪些有关通讯卫星运动的知识呢?”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提到轨道,有的提到高度,有的提到周期。针对学生兴奋点,我便说:“轨道、高度、运动速度到底如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便可得知结论”,一下子便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学习动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引入新课的形式与引入的深浅程度,弄清哪些是学习新课的关键,以决定引入新课的方法。教学中要创造适合学习的环境,有意识地增强情感教育,尊重学生,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情感的潜在教育功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发现知识,发展能力。只要做教学的有心人,一定能使学生感到学习物理的乐趣,使他们学习投入。引入新课虽然不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但引入新课必须具有绚丽多姿的艺术色彩,设计出新奇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引入方案,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为整堂课的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集锦

电磁铁磁性影响因素 1、控制变量法,转化法。 2、影响因素:电流的大小、线圈的匝数、铁芯的有无。 3、电磁铁吸引曲别针/大头针/铁钉的数目(转换法)(看题目中给什么)谁吸的多谁的磁性最强。 4、实验中下方铁钉张开(散开):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5、会用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磁极(先标出电流的方向)。 6、把两个电磁体串联,目的是使通过他们的电流相等。 焦耳定律 1、焦耳定律的依据是电流的热效应。 2、用到的两个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3、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反映了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转换法)。 4、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的多少和电阻的的关系实验中,用此电路探究和电阻关系的好处/串联的好处: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在探究电流通过到提示产生热的多少和电流的关系实验中,控制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 5、结论:注意前提条件在电流相同和通电时间相同时在电阻相同和通电时间相同时。 7、U型管中液面高度变化不明显的原因:装置气密性差。 8、并联一个电阻的好处:并联分流,保证通过容器中电阻的电流不同。 9、实验中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看题目中用的什么),U型管中液体液面高度的变化。 10、用空气来做实验的好处:空气受热容易膨胀,便于实验观察。

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1、实验原理:P=UI 2、电路图:画电路图、连接电路图(注意要求,比如向右滑滑动变阻器电阻变大)、(实物图和电路图要注意对应)找错误(要求对电路图要非常的熟悉)。 3、不能多次测量求小灯泡的电阻: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4、电压表的量程:根据灯泡的规格(如2.5V)来判断、电池的个数。 电流表的量程:需要简单进行计算U/R P/u 5、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保护电路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 滑动变阻器的移动:此时的功率比额定功率大,还是比额定功率小(比较实际电压比额定电压大还是小)要测额定电功率,滑片要向哪端移动(注意比额定电压大,还是比额定电压小)、移动时眼睛看着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三遍)、计算额定功率。 6、故障题: 短路(电流变有数,电压表没数)、断路(电压表有数,电流表没数)、连上就亮了(开关未断开)、滑动变阻器没有移到最大阻值处、滑动变阻器的导线同时接在了下端两个接线柱上、电压表随灯泡亮度的增大而减小(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7、假如灯泡的测量需要大量程,大量程损坏改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 8、多次实验的目的:寻找不同电压下灯泡的电功率规律。 9、结论:实际电压越大,实际电功率越大,灯泡越亮。 10、连接电路前开关应断开。滑动变阻器滑到最大阻值处(离下接线柱最远端)(看清填左右,还是填ab):保护电路。 电阻的测量(伏安法测电阻) 1、原理:R=U/I 2、电路图:画电路图、连接电路图(注意要求,比如向右滑滑动变阻器电阻变大)、(实物图和电路图要注意对应)找错误(要求对电路图要非常的熟悉)。 3、滑动变阻器作用:保护电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4、多次实验的目的: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测物体长度 5、不能多次测量求小灯泡的电阻: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6、滑动变阻器的移动:看电压表 7、故障:断路(电流表没有数、电压表有数,显示电源电压、电压表和谁并联、谁断路)。短路(电流表有数,电压表没数)。选滑动变阻器:会计算(选大的)。 8、将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可以做测小灯泡电功率实验。 9、三次数据相加取平均值。

(完整版)初中物理探究实验大全

初中物理探究实验大全 一.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器材:溢水杯、小桶、弹簧测力计、水、重物 2.猜想与假设:浮力的大小可能等于液体所受的重力。 2.实验步骤分析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物。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的重力G桶。 ③溢水杯中放满水,把物体浸没在溢水杯内的水中,用一个空的小桶来接溢出的水(这样,桶中的水就是物体排开的水)。同时记下此时测力计的示数F,则F浮=G-F。 ④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和物体排开的水的总重力G总,则G排=G总-G桶。 ⑤比较F浮与G排的大小关系,换用其他形状的物体,重复实验,寻找规律。 实验次数物体所受重 力G物(N) 物体在水中时 测力计的读书 F(N) 浮力F浮 (N) 小桶和排开 水所受的总 重G总(N) 小桶所受 的重力G桶 (N) 排开水所 受的重力G 排(N) 1 2 3 (3)实验结论: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 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4)实验反思 ①本实验为什么要重复多次?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使 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②如果烧杯中的水没有加满,会造成什么影响?还能得出实 验结论吗? 如果溢水杯中没有装满水,就会使F浮大于G排,从而无法 得出实验结论 ③阿基米德原理适用于液体和气体。 二.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原理:称重法测浮力。 2.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圆柱形金属块、分别装有适量的水和酒精的量筒各1个、细线。 3.猜想与假设:浮力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浮力大小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 浮力大小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

浮力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浮力大小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4.实验过程: (1)探究浮力是否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①弹簧测力计调零,用细线系好圆柱形金属块。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将圆柱形金属块所受重力G,将数据记录在表格1中。 ③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的大约三分之一的体积浸入量筒的水中,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记录在表格1中。 ④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的大约三分之二的体积浸入量筒的水中,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记录在表格1中。 ⑤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把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记录在表格1中。 ⑥利用F浮=G-F,分别计算出两次的浮力 F浮,记录在表格1中。 表格 1 探究浮力是否与物体排开液体 的体积有关 实验次数物体重力 G/N 物体浸入水中的 体积(填“大小”) 浸入水中弹簧测力 计示数F/N 浮力F浮/N 1 2 3 (2)探究浮力是否与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 ①弹簧测力计调零,用细线系好圆柱形金属块。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圆柱形金属块所受重力G,将数据记录在表格2中。 ③沿竖直方向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浸没在水中,静止后,将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记录在表格2中。 ④沿竖直方向用用弹簧测力计吊着圆柱形金属块,使金属块浸没在酒精中,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填入表格2中。 (5)利用F浮=G-F,分别计算出两次的浮力F浮,填入表格2中。 表格2 探究浮力是否与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 液体种类物体重力 G/N 物体浸入液体中的 体积(填“大小”) 浸入液体中弹簧测力 计示数 F/N 浮力 F浮/N 水 酒精 3. 探究浮力是否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①用细线拴好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铁块的重力G; ②将铁块浸没在水面下1cm处,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求出铁块受到的浮力F浮1=G-F1;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技巧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技巧 杏山镇中心学校:董成林 内容摘要:初中的物理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上来,能为全节课顺利进行奠定良好基础,本文是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对一些教学导入方法进行的探索。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技巧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选择最优的教学结构是开展系统教学的关键,课堂讲授是一堂课的主体部分,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主要也取决于课堂讲授。而课堂教授的导入是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的关键。 一、物理课堂导入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导入必须服从于教学内容—关联性原则 在设计导语时,教师必须紧扣中心,围绕主题,做到符合教学目标要求;符合教学内容本身的科学性;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实际和生活实际;符合学科课型的特点和需要。 (二)导入必须服从简洁性原则 导入是新课中的过渡环节,要简洁、一般应控制在5分钟之内,避免长时间的导入占据了学生最佳学习时间,使学生产生注意力的转移,从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导入必须服从灵活性原则 没有最佳的导入方法,只有合适的导入方法。事实上,一

堂物理课究竟应如何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自身条件和学校设备情况等因素灵活选择导入方法。 (四)导入必须服从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引入到参与课堂的原则 学生是物理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的好坏要通过学生是学习情况来体现。要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避免教师唱独角戏。如果学生不参与,就会导致导而不入,教学失败。 二、物理课堂导入需防止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调,内容枯燥无味。有的物理教师在导入新课时,不能灵活地运用各种引入方法,总是用固定的、单一的方法作事,使学生感到枯燥、呆板,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二)导入内容过多,太过生动。占用时间太长,就会喧宾夺主,影响正常物理课的讲解。 (三)引入新课时所选用的材料必须紧密配合所要讲述的课题,不能离开课主题,这样不但没有起到帮助理解新知识,反而干扰了学生对新授课的理解,给学生的认识过程造成了障碍。 三、物理课堂导入的方法 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我就根据自身教学过程中

初中物理电磁学37148

欧姆定律 一、欧姆定律 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①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 ②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即: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 ③进行实验,收集数据信息:(会进行表格设计) ④分析论证:(分析实验数据寻找数据间的关系,从中找出物理量间的关系,这是探究物理规律的常用方法。) ⑤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数学表达式 I=U/R 4、说明:①适用条件:纯电阻电路(即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的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 ②I 、U 、R 对应 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不同时刻、不同导体或不同段电路三者不能混 用,应加角码区别。三者单位依次是 A 、V 、Ω ③ 同一导体(即R 不变),则I 与U 成正比 同一电源(即U 不变),则I 与R 成反比。 ④ 是电阻的定义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 温度等因素决定。 R =U/I 是电阻的量度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可由U/I 给出,即R 与U 、I 的比值有 关,但R 与外加电压U 和通过电流I 等因素无关。 R = ρ S L

5、解电学题的基本思路 ①认真审题,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②在电路图上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必要时加角码); ③选择合适的公式或规律进行求解。 二、伏安法测电阻 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 3、电路图: (右图) 4、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 开关应断开 ② 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 ,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③算出三次Rx 的值,求出平均值。 ④整理器材。 滑动变 变阻(“一上一 阻值最大(“滑片远离接 串联在电 电流“+”接线柱流入,“-”接线 量程选择:算最大电流 并联在电 电压“+”接线柱流入,“-”接线

初中物理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 三道通镇中学代云波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细节。不少学生觉得物理难学、枯燥无味,因此物理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恰当与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物理课堂上新课的导入唯有新颖别致、出奇制胜,才能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学中可采用做实验、举实例、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作好了铺垫,从而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学中的每个细节都应当受到关注和优化。教师的举手投足、语言表情等也能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注意力。因为,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等等,都是作用于学生感官的刺激条件,都会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就说一句话的效果吧,在一次上课时,当讲完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后,我问学生:“同学们都听懂了吗?”大部分学生齐声答道:“听懂了。”我又不放心地问道:“谁还有没听懂的地方吗?”这时有一位女生十分胆怯的站起来,小声地问了一个还不懂的问题:平面镜所成的像为什么是虚像?我耐心认真的作了解答,最后又补充一句:“以后要专心听讲!”就是这看似很关心的一句话,使得该同学当时就脸红了。课后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细节进行反思时,联想到学生的大红脸,突然意识到这个细节处理得有问题,最后补充的这句话不仅是多余的而且是很不妥

的!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自我构建知识的过程。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有暂时听不懂的地方当属正常。如果因为一个问题没听懂,就认为是没有认真听讲,未免过于武断。就是这样听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实际上是在告诉学生:课堂上如果有听不懂的地方就是没有认真听讲。事实上,学生存在没听懂的问题,本身就难为情,是鼓足勇气才讲出来的,老师如果再给他扣上“不专心听讲”的帽子,不仅会使学生感到满腹委屈,而且极有可能扼杀学生大胆提出疑问的勇气和自信,使学生再也不敢承认有“不懂”的地方了,这对教学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会严重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非同小可!于是我赶紧找到那位同学了解她的想法,果然,她感到很是委屈,思想压力较大。我真诚地与她交换了看法并作了自我批评,从而及时地消除了她的思想负担。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学中教师的思维习惯、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态度等都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教学的实效性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譬如,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板书设计对学生的物理表达习惯和书写规范性就起着很大的导向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曾经一度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的物理作业、试卷等书写得凌乱潦草、不整洁、不规范,经再三强调收效甚微。后来经过自反思,我发现原因是自己造成的。因为平时上课时自己的板书就比较随意,凌乱、潦草,例题讲解也不太注意书写的规范性,而学生的模仿力是非常强的,这样,乱写乱划、不认真、不规范的毛病自然就在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方法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方法 1、游戏引入法:所谓“游戏或竞赛导入”是指运用做游戏或竞技的方式,发现物理问题导入。“好动爱玩”是青少年的天性。巧设游戏,通过比赛发现矛盾,如讲《摩擦力》时,设计拔河比赛的游戏方式导入。具体方法是叫一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站在讲台前举行拔河比赛。比赛结束。男同学输给了女同学,学生顿时感到疑惑。既然学生产生了疑惑,那课堂导入环节也就发挥了它的作用。又如学习《光的折射》时设计《硬币现形》游戏,实验是在碗底固定一枚硬币,谁能用什么方法在不动硬币、碗的前提下让全体同学看见硬币,同学们一个个跃跃欲试也就起到引入新课的目的。 2、有趣故事引入法:在课堂导入时给学生讲一些有关物理的有趣小故事,巧设悬念是促进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常用的有效方法。比如在引入“透镜”一节时,用冰块做透镜曾拯救了一支南极探险队.这支探险队由于丢失火种,面临寒冷、饥饿与死亡的威胁.一个聪明的队员用冰块琢磨成一块凸透镜,把阳光聚焦,点燃了引火物,重新得到了火种,挽救了这支探险队的生命。又如在引入“机械运动”一节时,给学生讲一讲二战时期法国飞行员在空中用手抓子弹的故事,学生听到这个故事后,都觉得很惊奇有趣,也很想知道其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于是便顺利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3、有趣实验引入法:学习物理最根本的还是观察和实验,导入新课时,可以根据新课教学的内容,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有趣小实验,学生通过实验,既可以提高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又激发了学习的兴趣。特别是碰到他们不能解释的现象,更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为新课讲解创造良好的条件,再引入新课就水到渠成了。如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时,设计一个游戏“你能吹走乒乓球吗?”学生用一个漏斗吹乒乓球,结果和同学们想象的截然不同,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又如在讲“大气的压强”一节时,取一个盛满水的玻璃杯,盖上硬纸片,然后将玻璃杯倒置过来(水未流出)。演示中采取边做边讲的办法,引起学生思考,同学们亲眼实验的全过程,兴奋不己,逼真的演示把同学们带到真实的物理情境之中,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顺利的导出课题。 4、成语和诗词导入:语言是交流感情的产物,也是唤起注意、促进思维、激发智慧的工具。因此用联珠的妙语(含恰当引用古典诗词等),来揭开新课的序幕,不愧为“新课引入”的好方法.例如:讲到平面镜成像规律时问:“为什

初中物理:磁学作图题

1.在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和小磁针的 N、S 极及磁感线的方向。 2.根据图通电螺线管的N、S极,标出电源的“+”极和“-”极. 3.小磁针静止时如图所示,请在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并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4.在图4中根据磁感线的方向,标出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和小磁针的N、S极 3.小磁针静止时如图3所示,请在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并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4.在图4中根据磁感线的方向,标出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和小磁针的N、S极

5.磁体的S极通电螺线管右端相吸引,请在图5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和电源的正、负极。 6.通电螺线管接通电源后,通电螺线管右边的条形磁铁向右偏,请在图6条形磁铁下方相应位置分别标出条形磁铁的N极、S极 7.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A端和永磁体B端的磁极极性,并标出磁感线的方向. 8.根据磁体及周围磁场分布情况,在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电源的正负极 9.如图所示,为地磁场示意图,请在图中标明磁感线方向(画出对称两条即可) 10.通电螺线管静止时两端总是指向南北方向。若实验中螺线管的绕线情况如图所示,且静止时左端指南。请用箭头在图中标出电流方向

11.所示的图中绕制螺线管,当S合上且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弹簧伸长(如果弹簧缩短应如何绕制螺线管) 12.将图中的电磁铁连入你设计的电路中(在方框内完成),要求:A.电路能改变电磁铁磁性的强弱;B.使小磁针静止时如图所示。 12.如图是“自动水位显示器”的电路图.当水位未到达金属块B时,绿灯亮;当水位到达B时,红灯亮.请根据以上要求,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工作电路的连接. 13.如图所示是简单的火警自动报警装置所需的电路元件.其中温控开关在温度升高到某数值时自动闭合,常温时自动断开要求:当发生火灾时红灯亮、电铃响,发出报警信号;正常情况下绿灯亮.请按上述要求。将图中元件连成一个火警报警器电路.

初中中学物理热学实验探究专题

热学实验题 一.探究改变内能的方法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夏天中午海边的沙子热,海水却很凉;傍晚海边的沙子凉,海水却较暖和。对此, 同学们提出如下猜想:可能是沙子吸热升 温或放热降温都比水快,为了比较水和沙 子吸热本领的大小。他们在实验前准备了 火柴、酒精灯、烧杯、沙子、水、搅棒、 铁架台、石棉网,除此之外, (1)还需要___温度计___、___停表 ___;实验时使用搅棒的作用是 ___使沙子和水能均匀受热。 小明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 的沙子和水,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 (如右图)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2)比较沙子和水吸热升温快慢的方法有二种: ①_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热量的多少_;②__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升高的温度的多少___ 。 (3)探究过程中有部分同学提出猜想:可能是中午海水蒸发吸收热量,所以温度低; 而沙子不蒸发,所以温度高,你认为上 述猜想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______ ___不正确_ 如果按照海水蒸发吸收热量,所以温度 低;而沙子不蒸发,所以温度高的说法, 那么晚上海水温度低,沙子的温度高,这 与事实不符合.(标准答案) 当在傍晚时,海水仍在蒸发,仍在吸收 热量,而海水的温度却比沙子的温度高(4)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 收的热量大于(大于/小于)沙子吸 收的热量。 (5)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4)结论不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 是:水的导热性能好或沙子的导热性 能不好。 (6)由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便用仪器测量,本实验中把吸收热量的多少转换成 加热时间的长短。在探究活动中常用到 这种方法(转换法)。运用这种方法设 计一个方案来比较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_把电源,滑动变阻器,电磁铁开关串联 起来,在不同的电流下,观察电磁铁吸 引大头针的数目,就可以知道电磁铁的 磁性强弱。__ (7)如上图是小明和小华同学探究沙子与水吸热升温快慢的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方案 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 的是( D ) A.取相同质量的沙子和水 B.盛放沙 子和水的容器相同 C.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D.酒精灯 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 3.有四位同学。为了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某 种液体A,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 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根据实 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1)。请 将1号烧杯记录中漏的选项填 上。(2)。此液体的比热容为 _2100J/(千克.℃)___ (3).比较两杯的实验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其升高的温度有关。____ (4).为了研究吸收热量与物质种类的关系,应选进行比较 烧 杯 号 液 体 A 质量 (克) 初温 (℃) 末温 (℃) 加热 时间 (分) 1 A 200 10 14 2 2 A 200 10 18 4 3 水100 10 18 4 4 水200 10 18 8 08大连)在“比较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实验中,提供的装有液体、发热电阻丝和温度计的烧瓶(各烧瓶完全相同;各烧瓶中的液体种类不同、质量相同;各烧瓶中发热电阻丝完全相同)若干,其他器材任选。 (1)小明选用的两个烧瓶中分别装有A、B两种液体,选用的其他器材及实物连接图如图 14所示。给A、B两种液体加热时,小 明“先闭合S1和S2,后闭合S3,一段时

初中物理四种课型培训课件

初中物理四种课型 一、新授课 ㈠课型模式: 1、新课引入 时间:不超过3分钟 方式:以复习、讲评、习题训练、实验、故事、图片、视频等 2、预习交流 导入新课后,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及预习试题,各学习小组围绕教学目标及预习试题进行自学,着重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析其中的重点、难点及需要讨论的问题,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这段时间,老师穿插巡视各学习小组,观察、答疑、抽查、询问。 3、师生探究 全班进行重点、难点交流,教师因势利导、串讲点拨,组织学生信息加工、实验探究、归纳整理。充分运用实验设备,设计各种活动,实施情景教学。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4、学以致用 在学生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出示相应习题(有一定的层次性:多数为基础题,1~2题提高题),学生各自独立解题。做好后,小组间互相讲评纠错,基础题组内解决,提高题集中讨论,最后教师点评。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5、总结归纳 组内交流,总结本节课教学内容(包括知识点、学科思想和有关实验等)、典型试题及解题思路。教师根据情况进行补充、纠正或点评,对表现优秀的师徒予以表扬、激励。最后教师再出示知识体系,作简要的强调。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㈡模式分析: 环节一:课前预习 设计课前预习题,根据上一节课的旧知识结合新授课的内容设计合理恰当的预习题。注重难度 适中、题量适中、题型多样。可以是知识复习、可以是实验,可以是习题。(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环节二:新课导入 A.复习提问的形式B.预习题展示C.实验引入D.设置情景(多种形式引入新课,以达到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三:新课教学 1.学生阅读:通过阅读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以及自学的能力。 2.学生动手:通过分组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动手以及合作协调的能力。 3.集中交流:通过交流来激发学生思考、理解的能力。教师适当纠正有偏颇的思考方向,放手学生去讨论。也可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4.教师点拨: A.概念的关键点B.相关的思想方法C.知识系统化 D.物理概念的深刻内涵E.正确的实验方法 (通过学生的充分参与、合作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初三物理磁学专题

第一课时 一、复习内容 一、磁现象: 1、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吸铁性) 2、磁体:定义:具有磁性的物质 分类:永磁体分为 3、磁极: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两端最强中间最弱) 种类:水平面自由转动的磁体,指南的磁极叫南极(S),指北的磁极叫北极(N) 说明:最早的指南针叫司南。一个永磁体分成多部分后,每一部分仍存在两个磁极。两物体相互吸引要考虑六种情况,两物体相互排斥要考虑四种情况。 4、磁化:①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磁铁之所以吸引铁钉是因为铁钉被磁化后,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钢被 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所以制造永磁体使用钢,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 5、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判断方法: ①根据磁体的吸铁性判断。②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判断。 ③根据磁体相互作用规律判断。④根据磁极的磁性最强判断。 二、磁场: 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着的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这里使用的是转换法。通过电流的效应认识电流也运用了这种方法。 2.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方向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北极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小磁针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应线: ①定义: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②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③典型磁感线: ④说明: A 、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而引入的带方向的曲线,不是客 观存在的。但磁场客观存在。 B 、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方法叫建立理想模型法。 C 、磁感线是封闭的曲线。 D 、磁感线立体的分布在磁体周围,而不是平面的。 E 、磁感线不相交。 F 、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5 6、地磁场: ① 定义:在地球周围的空间里存在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 用。 ② 磁极: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③ 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 二、典型例题 例1:小磁针在条形磁铁的轴线上静止,如图4所示。请画出条形磁铁的一条磁 感线,并标出小磁针的N 、S 极。 例2:(2006年泰州市)图8为两个条形磁体及其它们之间的磁感线,请在图中标 出条形磁体的N 、S 极以及磁感线的方向. 例3:磁 悬 浮 列 车 磁悬浮列车是由无接触的电磁悬浮、导向和驱动系统组 成的新型交通工具,是高新技术的产物.上海磁悬浮列车示 范运营线项目于2006年4月26日正式通过国家竣工验收.正线 全长约30km ,设计最高运行时速430km /h ,单向运行时间 7min20s . N 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