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c810372303.html,

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作者:蔡清溶

来源:《亚太教育》2015年第18期

摘要: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化学语言、化学原理、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让学生能以“事半功倍”的效率来掌握本学科知识。

关键词:化学教学;培养;学科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6-0032-02

从事多年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不难发现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独到的“学科思维”。只要你把握了这一科的“学科思维”,学好这一科就变的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那么,什么是学科思维呢?简而言之就是:学这一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学好这一学科最精准的方法。就化学科而言,“学科思维”的培养大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化学语言、化学原理、化学计算、化学实验。

一、通过化学语言来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思维的周密性要靠语言的准确性来体现,思维的逻辑性要靠语言的层次性来体现,思维的丰富性则要靠语言的多样性来体现。总之,思维必须以语言为载体。

1、化学科里的语言有其非常独到的一面——就是可以利用“顾名思义”的方法来消化大部分的化学概念、定义等。如“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可以这么告诉学生“通过发生化学反应,把

原来多种的物质结合在了一块,这就是化合反应;通过化学反应把原来只有一种的物质分离成了好几种物质,这就是分解反应。再如高中有机物中的“取代反应”可以这么对学生说:把原来的某一个原子取下来,用其他的原子(分子)替代上去……化学科的学习中,这种“顾名思义”的化学语言特别多。这里明显地体现出了教师在教学中要如何应用准确的、丰富的语言来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2、语言的层次性也是化学语言的一大特点。有些化学定义隐含的内涵与外延,是要通过层层的推敲才能准确把握的。如“溶解度”这个概念,指在一定的温度下、100g的溶剂(水)里、溶解某种物质达到饱和时的溶质质量。第一层是温度,第二层是100g水,第三层是饱和,第四层是溶质的质量。稍不注意,就无法准确把握概念表达的真正意义,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层层分析、全面、准确,以达到培养思维的周密性。

二、通过化学原理来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