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地县一体化备用调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地县一体化备用调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地县一体化备用调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地县一体化备用调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地县一体化备用调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随着电网发展和社会进步,对电网调度可靠性和连续性的要求日益提高,急需建设一套备用调控系统,以防系统突然崩溃的情况下影响正常调度。本文结合目前泉州地县一体调控技术支持系统运行现状,研究了地县备用调度系统的硬件结构、软件功能和主、备调通信方案。实际运行经验表明,地县备用调度系统功能强大,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地县一体化;备用调度系统;调控技术支持系统;主备调通信;应急预案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电网发展和社会进步,对电网调度可靠性和连续性的要求日益提高。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应急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针对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和调度应急存在的实际问题,经过研究分析国内外备用调度现状、发展趋势和电网的实际需要,国家电网公司确立了三年建成省级以上电网备用调度的目标。特别是随着公司“三集五大”的实施,地县一体化调控技术支持系统覆盖了整个泉州地区电网,其重要性日趋显著。如遇不可抗拒的突发自然灾害,该系统一旦出现问题,会造成地、县级调度、监控人员无法了解电网运行情况,就像失去了“眼睛”和“耳朵”,整个电网监视控制以及调度指挥将无法正常运转。

因此,如何避免该问题的发生、极大地提高系统安全性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可以再建设一套备用调度系统将能极大地规避该问题的发生,提高调控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泉州备用调度系统软硬件结构及通信方案设计

2.1 现状

目前泉州地调运行的调度自动化主站为积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iES600系统,该系统已经实现了集EMS、调控一体化和地县一体化的功能。随着国网“三集五大”的实施,泉州地调和其下属7个县调均采用一体化的iES600系统。各县调的所有变电站均接入IES600系统前置模块采集,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IES600系统的各种服务器均放置在地调自动化主站机房,各县调仅配置远程工作站。在各县调侧设置交换机,将地县一体化调控技术支持系统的远程工作站接入该交换机,然后通过10M网络与地调主网交换机通信。

浅谈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JIU JIANG UNIVERSITY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谈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院系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机电一体化 姓名 年级 指导教师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绪言 (1) 第一章简述机电一体化 (1) 1.1.机电一体化 (1) 1.1.1机电一体化的来源 (1) 1.1.2机电一体化的简介 (1) 1.2电一体化技术基本概念 (1) 1.3机电一体化技术五大组成要素与四大原则 (2) 1.3.1、五大组成要素 (2) 1.3.2、机电一体化四大原则 (2) 1.4 机电一体化技术具体内容 (3) 第二章一体化发展历程 (3) 2.1一体化技术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3) 2.1.1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3) 2.2.2”发展趋势 (4) 2.1.3机电一体化产品 (4) 2.1.4发展“机电一体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4) 2.2 机电一体化技术 (5) 第三章21世纪机电一体化 (6) 3.1机电一体化技术近期发展 (6) 3.2我国“机电一体化” (7) 3.2.1国内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状况 (7) 3.2.2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 (7) 3.2.3工作面临的形势 (8) 3.3 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的任务 (8) 3.4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对策 (8) 3.4.1加强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计划 (8) 3.4.2强化行业管理,发挥“协会”作用 (9) 3.4.3优化发展环境、增大支持力度 (9) 3.4.4突出发展重点,兼顾“两个层次” (9) 第四章机电一体化系统 (9) 4.1机电接口 (10) 4.2人机接口 (11) 第五章一体化常见问题及解决 (11) 5.1 干扰源 (11) 5.2 抗供电干扰的措施 (12) 5.3 场干扰的抑制 (12) 第六章探述机电一体化 (13) 6.1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方式的探讨 (13) 6.1.1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 (13) 6.1.2信息处理技术 (13) 6.1.3机械制造技术 (13) 6.1.4传感器技术 (13)

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摘要】近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农业的进程也逐渐加快,对农业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农业生产从种植到收获,以及对土地的状况都要进行极为高效有益的评估,所以本文重点介绍了水肥一体化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多角度的分析其优点,同时也找出了其中的局限性,积极展望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水肥一体化;应用现状;发展前景 在我国,水肥一体化技术又称微灌施肥技术,其主要的机制是借助压力系统,或者借助地形自然落差,充分结合微灌和施肥技术,以水为载体,灌溉同时施肥,结果达到水和肥一体化利用,水和肥的管理更高效,当然,也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特点,如植物的需肥特点,对土壤环境的要求,以及养分含量的具体状况进行设计。可以满足作物的生育期需水和需肥规律,使水和肥料以最优质的结合在土壤中被作物吸收和利用。 1、水肥一体化技术国内外发展及应用现状 1.1国外应用与发展状况 水肥一体化的进程在以色列表现的较为经典。20世纪中期,伴随着国家的塑料工业的发展开始发展滴灌开始使用水肥一体化的技术。如今的以色列,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果园,温室,大田以及绿化等,使用的面积以及占灌溉面积的一半以上,位居世界之首。在世界范围上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大都广泛应用在干旱缺水和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国家[1]。 1.2我国应用与发展状况 我国最早应用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引进于墨西哥,1974年引进的滴灌设备试点的面积达到了5.3hm,从此以后该滴灌技术开始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十年后的1998年,我国就自主研制出了第1代滴灌设备。自此以后,随着我国引进的先进生产工艺技术,规模化的灌溉生产也在我国逐步的形成。水肥一体化的技术在应用上逐渐从试验和示范田推广到到大面积的应用。到了20世纪后期,水肥一体化的技术愈来愈得到高度的重视,我国组织专业的人员开展该技术的技术培训,并拨款进行研讨。2000年水肥一体化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中央农业部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参与国际合作,连续5年在我国举办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训班,该次培训的指导专家是国内外的一级专业人员,将理论技术和实际操作结合在一起,加大了微灌施肥的面积[2]。当前。水肥一体化技术已经由过去的局部试验、示范发展,成为现在的大面积推广应用,辐射范围从华北地区扩大到西北旱区、东北寒温带和华南亚热带地区。覆盖设施栽培、无土栽培、果树栽培,以及蔬菜、花卉、苗木、大田经济作物等多种栽培模式和作物,特别是西北地区膜下滴灌施肥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为了响应国家“菜篮子工程”以及省农业厅“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规划。加快发展设施蔬菜产业,丰富城

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特点及应用分析 李仕章

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特点及应用分析李仕章 发表时间:2019-07-05T14:49:07.790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4期作者:李仕章 [导读]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整体科学技术水平及经济水平都在不断提升,智能化技术不断发展。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整体科学技术水平及经济水平都在不断提升,智能化技术不断发展。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在自动化水平以及资源整合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存在着较大的应用空间。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需要,变电站已经完全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其目的就是保障供电的安全可靠程度。伴随着电力运行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变电站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研究也越快越深入,提升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技术,实现设备的自动切换,自动启动,保障用电的安全性,相比较传统变电站的电源系统,该种方法更加科学,更加高效。本文首先分析了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基本构成,然后分析了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基本特征。结合实例总结了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应用情况,最后分析了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设计可行性。 关键词:电力;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特点;应用 1.前言 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电站运行引进了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特别是智能变电站的建立,对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广泛,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供电的安全性,极大的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常规的变电站使用的电源是由直流,交流,不间断电源,通信电源等几种不同类型的电源组成,在自动化水平提升,资源整合等方面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和优化,常规的站用电源无法满足新型变电站的发展需要。而智能一体化电源将直流电源,交流电源,不间断电源,通信电源等有机的整合起来,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2.分析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构成 变电站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将直流电源,交流电源,UPS,通信用直流变换电源等有机的整合起来,形成直流电源蓄电池组,监控工作统一完成。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从设计,生产,到安装,服务都是由同个厂家完成的。相比较常规站用电源系统,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通信电源直接从两段直流母线拉专用馈线到通信电源柜,然后经过DC/DC转化为通信电源,不需要额外配置蓄电池组,将独立的UPS取消,采用逆变器直接挂于直流母线上。 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与一体化健康模块完成整合,实现了各个子系统通信的网络化,监控网络借助以太网接口,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通信,通信信息实现共享,系统实现开放。 图一:一体化智能电源系统图 3.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特征 3.1设计一体化 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设计一体化,一体化的特征表现为屏柜的数量极大减少,系统更加紧凑,外观上看更加协调,并且一体化设计能够实现在同一个监控平台上的对所有交直流电源同时完成监控,不同的设备均按照统一规定将综合自动化系统接入,这样一来就解决了不同厂商提供的设备通信规约存在不兼容的问题。 3.2实现网络化监控 实现了网络化的监控。一体化电源系统的每一个子系统都是借助通信网络连接的,通信管理模块健康器全部采用统一的通信规约建立起信息化的平台,对于子系统实现网络化的监控,保障不同的子系统之间结合的有效性,保障了管理整体的高效性。 3.3实现管理集约化 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实现了管理的集约化。整个电源系统只需要由一组专业人员对于全站的电源进行维护即可,所以人力资源的调配难度系数大大降低,节省了人力成本,同一个厂家提供从设计,到生产,安装,后期服务等的工作,问题解决的效率极大提升,减少了采购,协调沟通所带来的成本。 3.4提升了电源管理水平 相比较传统的变电站的电源管理体系,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对于站内的电源能够实现更加准确,更加快捷,更加及时的管理,结合系统的不同设置的数据完成报警处理,此外还能够对处理的结果进一步判断,结合不同情况采用站用电和电池管理,输出控制等一系列的操纵,将厂家提供的所有的电源进行统一化的设计,生产,安装,更好的解决所有站用电源的问题,节约了采购协调沟通的成本,促进了电力电源的整体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4.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实际应用分析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例,探讨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的具体应用情况。例如山东某供电公司的220kv智能变电站投入了一套智能一体化的电源系统,该系统采用了一体化的设计模式,对于常规的占用电源进行了系统的优化和完善,配置了一体化的智能监控器,运行稳定,可靠,实现了既定的目标,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比较传统的占用电源系统,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将功能,协调,维护等三个方面的工作有机的整合起来,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如下。首先从电源的设计源头出发,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更加节能,更加经济,更加环保,重复配置的情况减少,从而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维护成本也降低了很多,保障了良好的经济性,比较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和常规的

一体化平台的操作流程

建筑工程许可证网上申请操作流程 建设单位在申请施工许可证前,应在一体化平台()完成以下工作: 1、登入“一体化平台”,按照企业版本的操作手册,先设置你的浏览器。 2、建设单位在“一体化平台”上注册账号。 3、建设单位在“一体化平台”完成项目报建信息录入并保存,获 得项目编号(项目编号在之后的各审批环节系统中都要使用)。 4、图审机构(科正:刘工;瑞林黄工 新筑邙主任)完成图审备案系统录入,并由市局勘察设计科审核。 (联系电话8278289,王科:;小马:),涉及技术问题可咨询图审备案系统技术人员,钟工. 5、公开招标项目由招标代理负责完成招投标系统和合同备案系统录入(信用承包商招标的项目暂时无法完成网上合同备案,可直接跳过),并由相应的招投标主管部门审核;直接发包项目由区住建局工程建设处录入招投标信息并审核。(经办人:刘姝8308139) 6、建设单位完成质量监督报监系统和安全监督报监系统录入,并由区质监站审核。(联系电话:) 7、之前环节完成后,建设单位在一体化平台申请施工许可证,区住建局审核发证。 注:1、请市局勘察设计科、招投标主管部门、区质监站及时对系统中录入的信息进行审核,否则建设单位在系统中将不能进行施工许可证的申请。 2、关于企业账号注册,凡是涉及到该工程的建设、施工、监理、勘察、设计、招标代理、城乡规划、园林绿化、图审机构、质量检测机构、工程造价咨询,都应该在一体化平台上注册。注册的时候,在“企业基本情况” 页,先填写企业的组织机构代码,如果一体化平台已经有贵单位的数据,

则会白动显示其他信息。 3、目前,一体化平台只是针对建设单位办理项目报建、施工许可证申请、竣工备案这三个业务,其他的参建单位,只是注册账号,无需进行其他操作!

第一章 水肥一体化技术基本原理

第一章水肥一体化技术简介 一、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概念 作物生产的目标是用更低的生产成本去获得更高的产量、更好的品质和更高的经济效益。从作物的生长要素来看,其基本生长要素包括光照、温度、空气、水分和养分。在自然生长条件下,前三个因素是人为难以调控的,而水分和养分因素则可人为调控。因此,要实现作物的最大生产潜力,合理调节水肥的平衡供应非常重要。 在水肥的供给过程中,最有效的供应方式就是如何实现水肥的同步供给,充分发挥两者的相互作用,在给作物提供水分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肥料的作用,实现水肥的同步供应,即水肥一体化技术。那么,什么是水肥一体化技术呢?狭义讲,就是把肥料溶解在灌溉水中,由灌溉管道带到田间每一株作物,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如通过喷灌及滴灌管道施肥。 图1-1 雷州半岛的香蕉园通过滴灌施用硫酸钾镁肥

图1-2 山地砂糖桔果园通过滴灌系统施用氯化钾 图1-3 内蒙古马铃薯种植区通过滴灌系统施肥的场面 广义讲,就是水肥同时供应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需要,根系在吸收水分的同时吸收养分。除通过灌溉管道施肥外,如淋水肥、冲施肥等都属于水肥一体化的简单形式。

图1-4 广东冬种马铃薯地区拖管淋水肥的场景 图1-5 菜农挑担淋水肥的场景

图1-6 海南西瓜种植户通过膜下水带施液体肥的场景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现代种植业生产的一项综合水肥管理措施,具有显著的节水、节肥、省工、优质、高效、环保等优点。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国外有一特定词描述,叫“FERTIGATION”,即“FERTILIZATION(施肥)”和“IRRIGATION(灌溉)”各拿半个字组合而成,意为灌溉和施肥结合的一种技术。国内根据英文字意翻译成“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加肥灌溉”、“水肥耦合”、“随水施肥”、“管道施肥”、“肥水灌溉”、“肥水同灌”等多种叫法。“水肥一体化”这个称谓目前被广泛接受,而“管道施肥”笔者认为更加形象贴切,肥料自身不会从管道流动,必须要溶解于水才能随管道流动。这很容易区别于传统的施肥。针对于具体的灌溉形式,又可称为“滴灌施肥”、“喷灌施肥”、“微喷灌施肥”等。 灌溉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的蒸腾失水及土面蒸发失水,必须要源源不断补充土壤水分作物才能正常生长。而水肥一体化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这要从植物是如何吸收养分说起。植物有两张“嘴巴”,根系是它的大嘴巴,叶片是小嘴巴。大量的营养元素是通过根系吸收的。叶面喷肥只能起补充作用。施到土壤的肥料怎样才能到达植物的嘴边呢?通常有三个过程。一个叫扩散过程。肥料溶解后进入土壤溶液,靠近根表的养分被吸收,浓度降低,远离根表的土壤溶液浓度相对较高,结果产生扩散,养分向低浓度的根表移动,最后被根系吸收。第二个过程叫质流。植物在有阳光的情况下叶片气孔张开,进行蒸腾作用(这是植物的生理现象),导致水分损失。根系必须源源不断地吸收水分供叶片蒸腾耗水。靠近根系的水分被吸收了,远处的水就会流向根表,溶解于水中的养分也跟着到达根表,从而被根系吸收。第三个过程叫截获,即养分正好就在根系表面而被吸收。扩散和质流是最重要的养分迁移到根表的过程。这两个过程都离不开水做媒介。因此,肥料一定要溶解才能被吸收,不溶

浅论机电一体化的创新及发展方向

浅论机电一体化的创新及发展方向 由于受传统机械理念的影响和约束,我国在机电一体化的应用方面始终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机电一体化技术并没有完全改变传统机械的弊端,因此,不断的改革并且创新机电一体化已经成为了目前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更好的实现机电一体化的创新,我们必须要不断的发展新技术,加大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力度。 标签:机电一体化;创新;发展方向 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 当今,世界上的经济竞争十分的激烈,我国在工业制造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只有将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融入到工业行业的制造中,才会提高我国科技的技术含量,打破传统的工业行业中存在的成本高、技术含量较低的不良现象。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时期。最初的阶段是简单的机械与电子的融合,在机电一体化的最初阶段人们只是具有了电子与机械相结合来运用的简单的构想,只是停留在理论思想方面并没有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实现电子与机械的相互融合。第二段时期主要是技术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出现了很多的理论思想,虽然电子技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把理论思想应用在实践中也仍然不能实现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相互融合。第三阶段就是电子技术朝着智能化的发展方向而发展。当今社会,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红外线感应技术等无不在提醒着我们这是一个智能化的世界。计算机信息技术、红外线感应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相应的知识理论。目前,机电一体化在社会市场经济的刺激下已经实现了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 二、机电一体化的创新 (一)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的创新 在机电一体化的技术支持下,产品的功能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即使是单一的产品由于功能的多样化,从而实现了能够满足客户全方位需求的目标。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创新的投入资金规模相对来说较小,商家只需要将很少一部分的资金投入于扩大机电一体化的使用范围,那么企业就可以实现智能化生产的目标,从而在市场中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总之,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的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更是社会层面的需求。 (二)产品结构的创新 产品结构的创新是产品创新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机电一体化产品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进行产品结构上的创新。产品结构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传动方式、物理机械结构、动力装置以及周边设备搭接形式等方面的创新。对于产品

智能移动一体化电源系统的研制 宋光辉

智能移动一体化电源系统的研制宋光辉 发表时间:2017-11-30T09:04:01.44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21期作者:宋光辉辛向君陈学海栾茜 [导读] 摘要:目前,国内的直流电源车生产厂家是将发电机、蓄电池、充电装置、馈电开关等电源装置装配到封闭的柜体内,再将柜体固定到卡车地盘上,结构与应急交流电源车相似。 (国网烟台供电公司山东烟台 264000) 摘要:目前,国内的直流电源车生产厂家是将发电机、蓄电池、充电装置、馈电开关等电源装置装配到封闭的柜体内,再将柜体固定到卡车地盘上,结构与应急交流电源车相似。国外公司目前没有相关的产品和技术,需要进行智能移动一体化电源系统的研制。 关键词:智能移动;一体化电源;研制 1研制的背景 变电站直流充电设备或蓄电池出现故障时,将会影响站内保护系统的正常工作。主要是电池生产装配时,不当焊接造成的。比如虚焊、假焊,电池经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就出现了开路现象。这种情况比较恶劣,一旦充电设备再出现异常,整个变电站将会失去直流供电,因此这种情况,工作维修人员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如果是一节出现开路可以将此节短接,如果是2节以上必须马上更换蓄电池组,所以备用电池在该种情况下非常重要。对于只有一组电池的变电站,在更换充电设备或电池组时,为保证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必须使用备用直流电源。雷击、暴风雪等不可抗力因素或者是站用变压器、交流配电屏等出现问题将会导致站用电源的消失,蓄电池在满容量下一般能持续供电的时间不会超过20小时,因此要及时处理。提供必要的应急直流供电设备显得非常重要。 2.研制的目的 直流电源车的关键技术问题是蓄电池快速充电,而常规的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充电速度很慢,需要10个小时之多,所以必须采用可以快速充电的蓄电池,卷绕式蓄电池或者锂电池是首选之列; 要解决蓄电池的可靠性问题,常规的蓄电池的串联供电方式必须改变,多组24V/12V蓄电池经过升压变换器后再并联的方式可以解决单节蓄电池开路或容量降低而造成整组蓄电池正常供电问题; 直流电源车大部分时间是处于在静置状态,应急使用的时间较少,所以电源车的状态记录及维护很重要,电源车状态记录和维护提示报警(微信、短信提示,电话通知方式)是区别于变电站直流系统的特别之处; 直流电源车防水、防尘、减震设计以及车载交流发电机静音设计是影响直流电源车质量和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也是区别于站用直流电源设备的不同之处。 3.关键技术的研究 3.1蓄电池快充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产螺旋式卷绕蓄电池一直以超级启动电流,强大的抗震能力,以及卓越的高低温性能和超强的循环使用寿命而收到广大车迷的追逐,BMW,奔驰,JEEP等高端车型一直以螺旋式卷绕蓄电池为标配的电池.该电池采用的螺旋结构专利为1973年生效,2003年正式年满失效.但是因为其生产工艺以及配方的问题,全世界几乎很少有厂家可以生产类似的产品,而该电池的特点是:拥有卓越的高低温性能,可在-55℃~75℃下工作,-55℃下可正常启动放电充电,高温80℃时电池不变形不鼓胀,更不会有爆炸的危险.充电非常迅速:40分钟内可充入95%以上的电量,当您的电池电量在使用绞盘或者音/视频系统而耗尽的时候,能快速充满电,满足您的再次使用需求.超长寿命,浮充设计寿命10年,启动次数最少可达到15000次.结构坚固,抗震性强,至少能承受4G(33HZ)震动12小时以及6G震动4小时,是普通电池是4倍,根统计电池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震动.电池无游离电解液,可向任意方向放置工作,由于内部结构为螺旋式,并且硫酸全部被电池隔板吸附,所以电池内部没有流动的液体,即使倒置工作也不会漏液.超强的高倍率放电能力,启动电流是传统电池的三倍,极高的耐小电流深放电能力.存放2年仍有启动电量,相对普通电池每三个月就必须充电来说,卷绕电池则让您省心得多. 卷绕式蓄电池无与伦比的性能成为移动电源车蓄电池的首选,快速充电性特性及抗震性是我们这个课题特别看重的两个特点。 蓄电池充电升压并联模块。为了克服蓄电池串联带来的固有隐患问题,本课题将18节蓄电池串联(36V)作为1组,108节蓄电池总共分为6组,每组电池有自己的充电和升压装置,36V(或48V)电压通过升压模块升压到220V直流,这样的一组单元,我们称之为智能电池组件,同样的6个电池并联作为系统的合闸母线,这样一节或者多节蓄电池故障引起的故障问题就大大减少了,。 4.对项目的检测 智能辅助系统为电池及功率系统创造稳定、安全和可靠的运行环境,并具备紧急状态下的报警和处理能力。智能管理装置包含 3 个功能模块:运行状态估计、故障分析处理、运行模式控制。微网智能终端保护装置采集开关状态信息并上报给智能管理装置,智能管理装置的运行状态估计模块分析出当前微网的运行方式,并下发给智能终端保护装置,智能终端保护装置自适应地切换到合适的保护配置;当微网内发生故障时,智能终端保护装置上报故障信息,智能管理装置中的故障分析处理模块通过对不同故障信息的分析,确定故障区域,并向故障涉及的智能终端保护装置下发跳闸命令,隔离故障;运行模式控制模块负责微网在并网转孤岛或孤岛转并网时,对并网联络开关及分布式电源的控制。硬件功能单元一般有温湿度烟雾监测、温湿度自动控制、手/自动一体新型消防灭火、数字化网络视频监控及门禁、断电应急照明及声光报警、安全接地网络及防雷等。智能辅助系统的功能目标是进行智能化自动管理,实现无人值守。 5. 结语 移动箱式电源系统具有集成度高、占地少、灵活性强、便于安装和移动等优点。可配合风光发电并网使用,有效弥补新能源的随机性、间歇性和不稳定性,改善电能质量,协助电网调峰,提高电网稳定性;接入配电网末端,有效提高供配电能力,实现动静态电网支

一体化管理系统的优势

一体化管理系统的优势 一体化管理系统在一定意义上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的。在过去,商业应用系统非常昂贵,而且维护费用及维护团队的人员支出同样非常高昂。因此,尽管商业软件会带来许多好处,也往往只有大公司才有能力购买使用。大多数中小企业均采用电子表格和功能单一的解决方案,比如会计软件包和人力资源软件包,他们无法享受到一个完整的商业管理工具所带来的好处。 相对于传统的商业应用系统,企管宝一体化管理系统具有许多优势: 1、低成本:企管宝一体化管理系统性价比高。此外,建立于同一平台之上,功能齐全,可满足企业各种业务需求,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部署其他商业应用系统的成本,同时节省企业使用分散式系统所需支付的升级和维护费用。 2、部署灵活:企管宝一体化管理系统建立在“一个设计一个系统”的架构之上,所有功能模块都是围绕同一个数据库和同一个用户界面统一设计和开发的,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部署不同的模块,获得最佳的功能组合,从而达到最高的成本效益比。随着企业业务的不断发展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可能需要增加新的功能,此时,企业只需购买和启用新的功能模块即可满足自己的业务需求。而且系统的所有功能模块都是“随时待命的”,只需稍微改变配置,即可将其“加入”原有的系统,轻松完成部署工作。 3、一体化运作:企管宝一体化系统各模块的设计以协同工作、数据共享为目的,解决了分散式系统中数据冗余和数据不一致的问题。由于能在整个系统内实现数据的共享,许多高级功能,比如全局搜索、全局行动列表和全局业务地图

等支持不同应用模块间的数据整合和信息重组的功能,都可以作为标准功能予以实施,这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价值。 4、注重成功案例:企管宝一体化管理系统时注重成功案例,一个系统拥有的成功案例多,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其成熟度越高,得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可度越高。 5、自主研发:企管宝厂商自主研发的一体化管理系统更能够满足企业要求,可以进行定制,灵活应用,真正做到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切实解决该企业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一套系统走天下”。并且,自主研发的系统还可以随时升级、维护,可控性强。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摘要:机电一体化概要“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 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 目前,我国从事“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及生产的单位很多,并且各自都有一套自己的发展策略。因此,建议各主管部门责成有关单位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统管全局的“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生产计划和规划,避免开发上重复,生产上撞车! 关键词: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电子化产品,机电一体化,工作任务 核心提示: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一、绪论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并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二、机电一体化概要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智能电网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简介

智能电网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简介 近年来,高中压开关电器、综自系统在电力系统受到高度重视,变电站综合技术与智能化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然而,针对站用电源的技术研究与产品创新却相对滞后,传统站用电源设计方案已难以适应新型变电站的发展需要。 本文针对传统站用电源分散设计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的设计方案及其技术特点,并对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 1、传统站用电源分散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变电站站用电源分为交流电源系统、直流电源系统、UPS不间断电源系统、通信电源系统等,各子系统采用分散设计,独立组屏,设备由不同的供应商生产、安装、调试,供电系统也分配不同的专业人员进行管理。站用电源的分散设计与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 1)站用电源难以实现系统管理 由不同供应商提供的交流系统与直流系统通信规约一般不兼容,难以实现网络化系统管理,自动化程度低。由于没有统一的监控设备对整个站用电源进行管理,不能实现系统数据共享,无法进行站用电源协调联动、状态检修等深层次开发应用。 2)可靠性受到影响 由于站用电源信息不能网络共享,针对故障或告警信息不具备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平台,不同专业的巡检人员分别管理各个电源子系统,难以进行系统分析判断、及时发现事故隐患。 对于涉及需站用电源各子系统协调才能解决的问题难以统一处理。如:防雷配置,避雷器参数选择,安装位置只有将整个站用电源交直流系统统一考虑才能解决;由于充电模块均流对于直流母线上纹波较敏感,需要对母线所接负荷,如逆变电源等反灌电流进行统一治理等。 3)经济性较差

由不同供应商分别设计各个子系统,资源不能综合考虑,造成配置重复,一次性投资显著增加。如:直流电源,UPS不间断电源、通讯电源分别配置独立的蓄电池,浪费用严重;交流系统配置电源自动切换设备,充电模块前又重复配置,既浪费又使设备之间难于协调运行。 4)长期维护不方便,增加成本 各个供应商由于利益差异使安装、服务协调困难,站用电源一旦出现故障需向多个厂家进行沟通协调,造成沟通困难与效率低下。 现有变电站站用电源分配不同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交流系统与直流系统由变电人员进行运行维护,UPS由自动化人员进行维护,通信电源由通信人员维护。人力资源不能总体调配,通信电源、UPS等也没有纳入变电严格的巡检范围,可靠性得不到保障。 2、交直一体化电源系统设计方案及特点 通过分析与研究传统站用电源分散设计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了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的设计思路,以实现:第一、建立站用电源统一网络智能平台;第二、消除站用电源隐患;第三、提高站用电源管理水平;第四、进行深层次开发,提高站用电源安全与智能化水平。 1)交直流一体电源系统的定义 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是指:将站用交流电源系统、直流电源系统、逆变电源系统、通信电源系统统一设计、监控、生产、调试、服务,通过网络通信、设计优化、系统联动方法,实现站用电源安全化、网络智能化设计,实现站用电源交钥匙工程,实现效益最大化目标。 智能站用电源交直流一体化系统包括:智能交流电源子系统、智能直流电源子系统、智能逆变电源子系统、智能通信电源子系统、一体化监控子系统。 2)主要技术特征 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并不是对交流、直流电源系统的简单混装,其主要技术特征表现在: (1)网络智能化设计:通过一体化监控器对站用交流电源、直流电源、逆变 电源、通信电源进行统一监控,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网络智 能化。支持61850通讯规约。

浅谈国内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一)

浅谈国内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一) 论文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现状发展趋 论文摘要: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此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背景,综述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1机电一体化概述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及电力电子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要求,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机械工程技术由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系。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被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也就是说,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延伸,智能化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2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那时,研制和开发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自发状态。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2)20世纪70-80年代为第二阶段,可称为蓬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这个时期的特点是:mechatronics一词首先在日本被普遍接受,大约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比较广泛的承认;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各国均开始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给予很大的关注和支持。(3)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入“863计划”中。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日本等先进

最新KEDY-5000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

K E D Y-5000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

第一章系统简介 KEDY-5000系列数字化变电站智能一体化电源系统是借鉴数字化变电站核心思想,采用分层分布架构,全站交流、直流、UPS、通信等电源一体化设计、一体化配置、一体化监控,将站用电源各子系统通信网络化、系统化,实现站用电源信息共享。监控软件集成到信息一体化平台中,不独立设置一体化电源监控工作站;采用DL/T860(IEC61850)标准建模并接入统一的智能网络平台,上传至远方控制中心,实现变电站电源的集中供电和统一监控管理,实现在线的状态监测,实现“四遥”及无人值守。 一、技术特点 ◆适合构成110kV及以下各类变电站、电气化铁路、钢铁冶金、煤矿、化工等需要电源的场所; ◆打破传统电源专业界限,统一配置,取消UPS蓄电池、通信蓄电池组及充电装置,利于管理; ◆对重要负荷如事故照明等采用逆变电源供电;统一进行波形处理;统一进行防雷配置;统一进行 二次配电管理,节约占地面积,节约运营成本; ◆以直流操作电源为核心,系统共享直流操作电源的蓄电池组,构成一体化电源设备; ◆监控器采用7寸(或10寸)彩色触摸屏,界面图形化,显示直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机对话; ◆全模块化设计:系统实现所有开关智能模块化、电源功能单元模块化,组屏简单,配置灵活,使 设计、生产、维护标准化; ◆全数字化设计:系统无屏内及跨屏二次接线,上行下达信息数字化传输,采用高速以太网接口, 实现IEC61850规约通信; ◆全组装化设计:全模块化使安装接口标准化,可实现系统快速组装; ◆N+1热备,可平滑扩容,满足不同容量系统; ◆分散多级监控系统,实现监控系统的简单可靠; ◆组件配套齐全,提供全方位的组屏解决方案。 二、型号定义及说明 直流额定输出电流(A) 直流标称输出电压(V) 装置 交流额定输出电压(V) 额定容量kVA×UPS组数 装置 充电装置直流额定输出电流(A)×充电装置组数 充电装置直流标称输出电压(V) 蓄电池组容量(Ah)×蓄电池组数 设计序号 电力用一体化电源设备 设计型号 三、使用条件 ◆用于室内,环境温度不低于-10℃,不高于45℃; ◆安装使用地点海拔2000m及以下; ◆日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月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0%(环境温度25℃); ◆装置的使用地点应无爆炸危险、无腐蚀性气体及导电尘埃、无腐蚀金属和破坏绝缘的气体,无强 电磁场干扰; ◆无强烈振动和冲击,垂直倾斜度不超过8°; ◆如在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特殊设环境中使用,用户应在订货时提出,以保证产品能够可靠地工作。

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第一章、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 第二章、机电一体化的未来发展 (6) 第一节、全息系统化 (6) 第二节、微型机电化 (7) 第三节、光机电一体化 (8) 第四节、产品网络全球化 (8) 第五节、产品绿色化 (8) 第六节、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 (9) 第三章、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10) 第一节、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面临的形势 (10) 第二节、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的任务 (11) 第四章、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对策 (12) 第一节、加强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计划 (12) 第二节、强化行业管理,发挥“协会”作用 (12) 第三节、优化发展环境、增大支持力度 (13) 第四节、突出发展重点,兼顾“两个层次” (13) 结束语 (14) 参考文献 (16)

摘要 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发展系统

第一章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门自成一体的新型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必将被赋一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 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汁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 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终达到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 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就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只是,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 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 机械工程技术由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 仍属传统机械, 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现。但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个阶段。 世纪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 在这一时期, 人们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

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c810755164.html, 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孙彦国 来源:《乡村科技》2017年第29期 [摘要] 在我国南方地区,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全面提高了 农作物的产量,也达到了节水灌溉的目的。但是,在这项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基于此,本文对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有效的改善对策,以期全面提升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整体应用水平。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技术;农业生产;节水灌溉 [中图分类号] S275;S1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7)29-69-1 1 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中的不足 1.1 推广宣传力度不够 在对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宣传的过程中,因宣传力度不足,导致广大农户没有真正地认识到这项技术的优势。同时,宣传力度也较为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户对于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了解及应用缺乏全面性。虽然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我国农业部门重点推广的技术,但在实际的宣传过程中宣传力度远远不够,并与相关部门如水利、科技等部门缺乏一定的沟通,导致相关社会人士的参与度较低,因而宣传效果不理想。 1.2 试点工作的开展不够完善 对于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来说,要想全面推广开来,对于相关的试验工作必须要加大重视力度,通过技术示范来使农户全面了解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但是,在实际的试点示范中,还没有发现比较专业的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示范基地,同时也缺乏相关的配套设施设备,这就导致试验效果非常不理想,进而导致农户不能全面了解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因此会阻碍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1.3 水肥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 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的主要目的就是节省现阶段我国的水肥资源,以达到全方位满足我国农业灌溉发展的需要。但是,目前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由于节水灌溉方法不够科学合理,导致许多地区的农业用水量仍较大,进而影响了农业总体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在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时,必须重新建立一些基础设施,以提高技术应用效果。 1.4 相关设备研发和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

一体化电源系统操作说明 最新版本

交流柜智能控制器运行维护、操作说明及注意事项 交流柜巡视内容(正常运行时)按键操作说明查看信息注意事项 本站N0.63 1#交流进线屏、NO.64 2#交流进线屏A TS控制器均采用厦控XKQE型智能控制器。 正常运行时:(自动方式下) 方式一:两个所变均有电,1号站用变带低压交流屏一段母线,2号站用变带低压交流屏二段母线:此时站用变低压侧0381、0382、0383、0384断路器均在合位。此时两个低压交流进线屏的XKQE智能控制器面板上的电源指示灯N、R应均发绿光且无闪烁,面板上闭合指示灯N应发绿光且无闪烁。 方式二:1号站用变带低压交流屏一、二段母线:站用变低压侧0381、0383断路器应均在合位,0382、0384断路器均在分位。此时N0.63 1#交流进线屏的XKQE智能控制器面板上的电源指示灯N应发绿光且无闪烁,面板上闭合指示灯N应发绿光且无闪烁;NO.64 2#交流进线屏XKQE 智能控制器面板上的电源指示灯R应发绿光且无闪烁,面板上闭合指示灯R应发绿光且无闪烁。 方式三:2号站用变带低压交流屏一、二段母线:站用变低压侧0382、0384断路器应均在合位,0381、0383断路器均在分位。此时N0.63 1#交流进线屏的XKQE智能控制器面板上的电源指示灯R应发绿光且无闪烁,面板上闭合指示灯R应发绿光且无闪烁;NO.64 2#交流进线屏XKQE 智能控制器面板上的电源指示灯N应发绿光且无闪烁,面板上闭合指示灯N应发绿光且无闪烁。 “电源指示灯”哪个发绿光且无闪烁,就说明哪个电源正常;“闭合指示灯”哪个发绿光且无闪烁,就说明哪个电源投入工作。 交流馈线屏上已合断路器的指示灯应发红光且无闪烁。按键功能说明: 1、“N电源投入按钮”用于 电动投入常用电源(电动方 式下)。 2、“R电源投入按钮”用于电 动投入备用电源(电动方式 下)。 3、“主菜单按钮”用于进入 菜单。 4、“选择按钮”用于子菜单 光标切换。 5、“确定按钮”用于菜单及 设置确定。 6、“返回按钮”用于退出菜 单及设置。 7、密码默认为:8888 (1) 按“主菜单”键进入主菜单 后可以看到有①“供电方式”: 有市电——市电、市电——发电 机两种模式,按确认键进入相应 模式子菜单,里面可以选择手 动、电动、自动三种操作模式; 在自动模式下可以进行自动模 式的一些相应参数设置 ②选择“查询及设置”可以看见 电压校准、初始时间设置、故障 记录查询、故障记录清除、转换 次数查询、转换次数清零、设置 状态查询、出厂状态查询、密码 修改、通讯设置。故障记录; ③选择“恢复出厂状态”,可以 恢复至出厂设置; 1、XKQE智能控制器面板上的“N”为常用电 源,“R”为备用电源。 2、一个面板上的“电源指示灯”可以两个同时 亮,但“闭合指示灯”一个面板上同一时刻只 能有一个灯亮,如同一面板上两个“闭合指示 灯”都亮,就说明XKQE智能控制器已故障, 此时应更换XKQE智能控制器。 3、在进行ATS手动操作时要先在XKQE智能 控制器里设置成手动方式才可进行ATS的手动 操作,ATS的“A”为常用电源,“B”为备用 电源。 特别重要: 1、N0.63 1#交流进线屏的“N”常用电源为“1 号站用变”,“R”备用电源为“2号站用变”。 2、N0.64 2#交流进线屏的“N”常用电源为“2 号站用变”,“R”备用电源为“1号站用变”。 正常运行时,交流进线屏上的电压表显示的电 压应在198V~242V之间。 日期:填写人:审核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