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电阻和变阻器 教案(沪科版)

电阻和变阻器 教案(沪科版)

电阻和变阻器 教案(沪科版)
电阻和变阻器 教案(沪科版)

电阻和变阻器

【教学目标】

1.知道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的单位及换算。

2.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3.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到制定实验方案再到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的过程。

4.体现学生自身去感受知识产生过程的新课程理念。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从猜想到制定实验方案的过程,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电阻

1.引出电阻的概念:出示自制挂图。

2.提出自学要求:看第一框题,在课本上划出电阻的概念。符号。单位及其换算,电阻器的图形符号,常见用电器的电阻阻值等。

3.梳理总结,并强调“Ω”的读法,展示几种电阻器。

二、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按教材的设问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猜想并整理学生的猜想,问用什么法研究每一个因素对电阻大小的影响。

2.先组织讨论“怎样探知电阻的大小”

“怎样探究导体材料与导体电阻的关系?”填写表1,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3.提出问题:如何制定"探究长度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方案?如何制定“探究横截面积与电阻关系”的实验方案。

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通过学生的展示予以确定。

4.巡视学生实验进行情况。

5.组织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得出结论。

6.演示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如教材图所示。

7.强调“电阻率”的概念。

三、出示目标,让学生小结

1.猜想电阻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知道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2.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电流大表示电阻小”。

选锰铜线AB和镍铬线CD,它们的长度。横截面积及所加电压都相等,组成电路后分别测出电路中的电流并记录。

3.讨论交流后,展示所制定方案。

填写表2,探究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填写表3,探究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4.分组进行实验探究。

5.分析得出结论。

6.观察电流表示数的变化。

电流表示数随着不断加热越来越小,说明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变大。

电阻串并联教案

R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和推导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实验中认识总电阻与原串联或并联的电阻之间的“等效替代”关系。 【教学重点】 串联和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及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用“等效替代”的观点分析串联和并联电路。 【教学准备】 学生电源、不同阻值的电阻、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 【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理论推导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修电子仪器时,需要一个20Ω的电阻,但不巧手边没有这种规格的电阻,只有10 Ω、5 Ω等多个电阻,那么,能不能用几个10 Ω和5 Ω的电阻组合起来代替呢?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电阻的串联 1.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演示如图1的实验,让学生读出串联电路的电流和总电 压。 如果用一个电阻R 来代替R 1和R 2,使原来的电路变成图2 所示的样子,并且代替以后的电路的电流和总电压保持不变。 这个代替串联电阻而使电路的状态不变的电阻R 称之为串联电阻R 1和R 2的总电阻。R 1和R 2叫R 的分电阻。 (引导学生与合力和分力的概念进行对比) 提出问题:那么电阻串联后,总电阻变大还是变小呢?总电阻和分电阻有什么关系呢? 猜想与假设 引导:复习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然后分析,将电阻串联,相当于是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怎么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把电阻分别接入同一电路中,用电流表分别测出电流的大小(电压一定时,电流越大,电阻越小),进行比较。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1)将一个定值电阻R 接在课本图14-13的A 、B 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2)将两个电阻R 串联起来,接在A 、B 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3)在A 、B 之间换上三个串联着的电阻R ,合上开关前先预计一下电流表的示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再合上开关。看看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分析论证 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充分交流讨论,得出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完整word版)串并联电路的教案

第四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学习电路的串联和并联,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电流关系和电阻关系,并能运用其解决有关关问题。 2、掌握电组的串并联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阻值的计算,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关心实际问题,有志于把所学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教学重点是串、并联电路的规律。 难点:难点是串并联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 教授法类比法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初中我们已经学习过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同学们回忆初中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1串并联电路的认识 (1)什么是电路的串联? 把几个导体元件依次首尾相连的方式 (2)什么是电路的并联? 把几个元件的一端连在一起另一端也连在一起,然后把两端接入电路的方式 2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 (1)串联电路: 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同 I=I1=I2=I3 (2)并联电路:

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 I=I 1+I 2+I 3 3、电压特点 (1)串联电路: R 1 R 2 R 3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U=U 1+U 2+U 3 (2)并联电路: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U=U 1=U 2=U 3 4电阻特点 (1)串联电路: R1 R2 R3 R 1 12U U U =+12U U U I I I =+1212U U U I I I ∴=+12 R R R =+

201x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5.1电阻和变阻器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

2019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5.1电阻和变阻器学案无答案新版沪科版【目标导学】: 1.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 2.了解电阻器的作用,知道我国家庭常见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阻 3.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知道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 4.熟悉滑动变阻器的构造、正确使用方法以及在电路中的作用 5.知道生产生活中滑动变阻器的一些简单应用 【重点导引】: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导体电阻的影响因素 2.会正确对滑动变阻器接线,并知道阻值变化情况 【课前导问】: 思考1:在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验中,蓝色和白色灯泡的亮度不一样,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思考2:为什么教室用的电风扇可以调节风速?家里用的床头灯可以调节亮度? 【课堂导学】: 一、电阻: 水在水管中流动会受到阻力;同样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也会受到阻力。 1.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叫电阻,用R表示。 国际单位:欧姆(Ω) 其他辅助单位:kΩMΩ 说明:收音机和电视机电路中连接着许多具有一定电阻的元件叫电阻器(常简称为电阻),可以用来调节电路中的和,电路符号是。 2.我国家庭常见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如下表,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常见用电器电阻R/Ω 白炽电灯(15w)3227 白炽电灯(60w)807

电熨斗(600w) 80.7 电烤箱(900w) 54 电暖器(1000w) 48.4 3.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导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你觉得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 二、科学探究: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猜想: 2.请根据你的想法设计出实验探究的电路图: 思考3: 1)通过什么方法可以比较电阻的大小呢? 2)在实验中我们具体怎样实现控制变量? 3.实验过程分析: 1)本实验通过比较 进而去比较电阻丝的电阻大小的; 2)下表是给出的几种不同的导线,导线数据如下: ①为 研究电阻与导体材料是否有关,应在上表中选用导线C 和导线 ; ②为研究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是否有关,应在上表中选用导线C 和导线 ; 导线代号 A B C D E F G 材料 锰铜 钨 镍铬 锰铜 钨 锰铜 镍铬 长度(m ) 1.0 0.5 1.5 1.0 1.2 1.5 0.5 横截面积(mm )2 3.2 0.8 1.2 0.8 1.2 1.2 1.2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

一、电阻的串联 如果电路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电阻一个接一个地顺序相连,并且在这些电阻中通过同一电流,则这样的连接方式称为电阻的串联。 在电路中,电阻的连接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简单和最常用的是串联与并联。 一、电阻的串联 如果电路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电阻一个接一个地顺序相连,并且在这些电阻中通过同一电流,则这样的连接方式称为电阻的串联。图1(a)所示为N个电阻串联 的电路。 图1电阻的串联 N个电阻串联可用一个等效电阻R eq来代替,如图1(b)所示,等效的条件是在同 一电压U的作用下电流I保持不变。等效电阻等于各个串联电阻之和,即 (1) 显然,等效电阻R eq必大于任一个串联的电阻。 串联电阻上的电压有如下分压公式 (2) 可见,串联电阻上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式(2)称为分压公式。 电阻串联的应用很多。譬如在负载的额定电压低于电源电压的情况下,通常需要与负载串联一个电阻,以降落一部分电压。有时为了限制负载中通过过大的电流,也可以与负载串联一个限流电阻。如果需要调节电路中的电流时,一般也可以在电路中串联一个变阻器来进行调节。另外,改变串联电阻的大小可以得到不同的

输出电压。 二、电阻的并联 如果电路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电阻连接在两个公共的结点之间,则这样的连接方式称为电阻的并联。在各个并联支路(电阻)上的电压为同一电压。图2(a)所示是N个电阻并联的电路。 图2电阻的并联 N个电阻并联也可用一个等效电阻R eq来代替,如图2(b)所示。等效电导等于并联的各电导之和,即 (3) 或 (4) 电阻并联时各电阻中的电流为: (5) 可见,并联电阻上电流的分配与电导成正比,即与电阻成反比。当其中某个电阻较其他电阻大很多时,通过它的电流就较其他电阻上的电流小很多,因此,这个电阻的分流作用常可忽略不计。 一般负载都是并联运用的。负载并联运用时,它们处于同一电压之下,任何一个负载的工作情况基本上不受其他负载的影响。并联的负载电阻愈多(负载增加),

【公开课教案】:1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公开课教案】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特点。 2、掌握电阻的串、并联的计算。 3、知道常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G(表头)改装而成的。 4、了解电流表(表头)的原理,知道什么是满偏电流和满偏电压。 5、理解表头改装成常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原理,会求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的阻值。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常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改装而成的。通过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阻值的计算,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关心实际问题,立志于把所学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阻的串、并联的计算。 教学难点 表头G改装成大量程电压表V和电流表A的原理,并会计算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教学方法 自学指导、讲授法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有关串联和并联的知识,这节课我们要深入研究串、并联电路中各部分的电流、电压及电阻的关系。 (二)进行新课 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教师:(投影)(如图所示)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引导学生推导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学生阅读教材,进行推导: (1)在恒定电流的电路中各处电荷的分布是稳定的,因此,在相等时间内,通过串联电路各部分的电荷量必须相等,故有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即I0=I1=I2=I3。 (2)在并联电路中,要保持电路各处电荷量分布稳定不变,相同时间内流过干路0点的电荷量必须等于各支路1、2、3各点的电荷量之和。因此,串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I0=I1+I2+I3。 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 教师:在上图并联电路中,用φ0、φ1、φ2、φ3分别表示电路中0、1、2、3各点的电势,用U01、U12、U23、U03分别表示0与1、1与2、2与3、0与3的电势差。引导学生推导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学生阅读教材,进行推导: (1)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即 U01+U12+U23=U03 (2)并联电路的总电压与各支路电压相等。用U1、U2、U3代表上图中三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即 U1=U2=U3=U 3、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教师活动:(投影)图2.4-3和图2.4-4(如图所示) 图2.4-3电阻串联后作为一个整体,它相当于一个电阻 图2.4-4电阻并联后作为一个整体,它相当于一个电阻 引导学生推导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阻规律。 学生阅读教材,进行推导: (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即 R=R1+R2 对于多个电阻的串联 R=R1+R2+……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即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电阻和变阻器教案

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理解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3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把滑动变阻器正确地连人电路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知道电阻箱的构造,会读出电阻箱的示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阻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探究活动,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渗透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半导体及超导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开阔视野,激发学生求知欲。 2.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阻的概念、变阻器的使用及其作用 难点: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变阻器能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的原理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一】复习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规则。为什么电流表要串联在被测电路中,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中? 【导语二】类比水在水管中流动要受到阻力,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也会受到阻力。 【导语三】出示预先准备的各式各样的电线.电线、导线、电缆线、电话线、闭路电视

线…让学生观察,剥开导线的绝缘外皮,看一下导线的芯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是用铜做的、是用铝做的。电线芯是用容易导电的金属来做的,是导体。电线芯的外面包了一层橡胶或塑料,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用的导线通常是用铜或铝做的,特别重要的用电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大家见过用钢、铁做芯的导线吗?我们已经知道钢、铁也是导体,又多又便宜,那么为什么不用钢铁来做导线呢?让同学们大胆地猜想。引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电阻 【做一做】如图电压相同,通过AB和CD的电流不相 同,为什么? 【点拨】 (1)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用字 母R表示。 (2)电阻的单位: 国际单位:欧姆,简称:欧(Ω)。 常用单位:兆欧(MΩ),千欧(kΩ)。1kΩ=103Q 1MΩ=103Ω 1Ω的含义:当导体两端电压为1V,通过的电流为1A,这段导体的电阻为1Ω (3)在电子技术中经常用到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电阻器.用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如调节收音机和电视机音量大小的电位器,调光台灯的控光旋钮,改变灯的亮度。电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是。 让同学们阅读信息窗中常见用电器的电阻阻值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1)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2)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粗细有关 (3)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形状有关 (4)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5)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温度有关

串并联电路教学设计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学习电路的串联和并联,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电流关系和电阻关系,并能运用其解决有关问题。 2.掌握电阻串、并联的计算和简化电路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电阻的分析过程,提高逻辑思维能 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会在学习中灵活运用。 重点、难点: 重点:教学重点是串、并联电路的规律。 难点:混联电路的简化和总电阻的计算 学情分析:学生对串并联电路并不陌生,但对混联电路不容易判断,教 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回忆和归纳。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展示上海世博会夜景视频,由灯的连接导入。 二、新课讲解板书: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先让学生回忆初中有关这方面(串、并联电路的规律)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将串联和并联加以对比,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 点拨:一是要从理论上认识串、并联电路的规律,二是过程分析的不同,引入电势来分析。从而让学生体会到高中和初中的区别,也能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2、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从理论角度自己推导有关结论,老师最后归纳小结得出结论: (1)串联电路 ①电路中各处的电流强度相等。I=I1=I2=I3=… ②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U=U1+U2+U3+… ③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R=R1+R2+R3+… ④电压分配:U1/R1=U2/R2 U1/R1=U/R ⑤n个相同电池(E、r)串联:E n = nE r n = nr (2)并联电路 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U=U1=U2=U3=… ②电路中的总电流强度等于各支路电流强度之和。I=I1+I2+I3+… ③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

电阻串并联教案(优质课)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项目教学案例 姓名:吴春丽 单位:禹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识别简单的串并联电路,知道串并联电路的工作特点,并 能区别生活中的实例。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动手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学生对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 知道串并联电路的工作特点,能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并能识别生活中的实际电路。 【教学用具】 1.实验模拟电路板 2.电池两节 3.小灯泡两个 4.导线若干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类比法 【教学用时】 2课时 【教学设计】 首先让学生对串并联电路有一个字面上的认识,引出学生容易理解并且在初

中可能接触过的串联电路基本知识,并且进行简单的讲解,让学生利用实验电路板摆出串联电路的模型。 然后通过小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到本节课的重点部分,电阻的并联电路。通过形象的例子,让学生从主观上对并联电路的特点进行认识,能够很好的解决难点部分的知识传授,进而引入到让学生能够完成实际电路的连接,并能识别生活中的串并联电路的实际例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电路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 答:电源、负载、连接导线、控制和保护装置。 2.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内容? 答:I=U/R(在此要重点强调三个字母代表什么?I、U、R分别代表电流、电压、电阻,此式表明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引入教学 拿出准备好的实验电路板和小灯泡等实验用具,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独立的进行实验探究,更好的让学生融入到学习中去。 三、串联电路 1.定义 在电路中,若干个电阻依次连接,中间没有分岔支路的连接方式,叫做电阻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五章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学习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电流关系和电阻关系,并能运用其解决有关问题。 2.进而利用电阻的串、并联规律分析电表改装的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归纳、小结把知识系统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会在学习中灵活变通和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重点:电阻在串、并联电路中的规律。 难点:难点是电表的改装。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 复习上课时内容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 1.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先让学生回忆初中有关这方面(串、并联电路的规律)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将串联和并联加以对比,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 老师点拨:一是要从理论上认识串、并联电路的规律,二是过程分析的不同,引入电阻来分析。 学生自己先推导有关结论,老师最后归纳小结得出结论:(并适当拓展) (1)串联电路 ①电路中各处的电流强度相等。I=I1=I2=I3=… ②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U=U1+U2+U3+… ③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R=R1+R2+R3+… ④电压分配:U1/R1=U2/R2 U1/R1=U/R ⑤n个相同电池(E、r)串联:E n = nE r n = nr (2)并联电路 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U=U1=U2=U3=…

②电路中的总电流强度等于各支路电流强度之和。I=I1+I2+I3+… ③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 1/R=1/R1+1/R2+1/R3+ 对两个电阻并联有:R=R1R2/(R1+R2) ④电流分配:I1/I2=R1/R2 I1/I=R1/R ⑤n个相同电池(E、r)并联:E n = E r n =r/n 再由学生讨论下列问题: ①几个相同的电阻并联,总电阻为一个电阻的几分之一; ②若不同的电阻并联,总电阻小于其中最小的电阻; ③若某一支路的电阻增大,则总电阻也随之增大; ④若并联的支路增多时,总电阻将减小; ⑤当一个大电阻与一个小电阻并联时,总电阻接近小电阻。 2.电压表和电流表 ----串、并联规律的应用 常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G(表头)改装而成。 (1)表头G: 构造(从电路的角度看):表头就是一个电阻,同样遵从欧姆定律,与其他电阻的不同仅在于通过表头的电流是可以从刻度盘上读出来的。 (2)描述表头的三个特征量(三个重要参数)④ ①内阻Rg:表头的内阻。 ②满偏电流Ig:电表指针偏转至最大角度时的电流(另介绍半偏电流) ③满偏电压Ug:电表指针偏转至最大角度时的电压,与满偏电流Ig的关系Ug=IgRg,因而若已知电表的内阻Rg,则根据欧姆定律可把相应各点的电流值改写成电压值,即电流表也是电压表,本质上并无差别,只是刻度盘的刻度不同而已。 通过对P52的“思考与讨论”加深这方面的认识。 (3)表头的改装和扩程(综合运用串、并联电路的规律和欧姆定律) 关于电表的改装要抓住问题的症结所在,即表头内线圈容许通过的最大电流(Ig)或允许加的最大电压(Ug)是有限制的。 让学生讨论,推导出有关的公式:要测量较大的电压(或电流)怎么办?通过分析,学生能提出利用电阻来分压(或分流)。然后提出:分压(或分流)电阻的阻值如何确定? 通过例1、2的分析、讲解使学生掌握计算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得出一般公式。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板书设计 1.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沪科版14.1_电阻和变阻器(教案)

第十四章探究电路 【本章概述】 本章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是要让学生认识电阻,学会使用常见的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理解欧姆定律并能应用于解决简单电路问题;了解家庭电路的构成;正确使用测电笔;知道安全用电常识。在科学究素质方面,突出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等环节,同时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并向学生介绍用“图线法”分析实验数据,归纳物理规律,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让学生增加与他人的协同、合作能力。 【本章教学要求】 1.理解电阻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了解变阻器及其应用 2.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3.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4.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 【本章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学习和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一些科学探究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 【本章教学难点】经历探究过程中“评估与反思”、“交流与合作”等环节,强化参加这两个环节的具体体验。

【本章课时分配】 【本章教学建议】 本章在内容组织上。将“过程与方法”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探究和实验贯穿全章始终。学生在本章学习中将会经历多方面的动手实验操作,较全面的感受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若干要素,如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等。对比在教学时应予足够的注意。 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理解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3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把滑动变阻器正确地连人电路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知道电阻箱的构造,会读出电阻箱的示数。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教案1-1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和推导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实验中认识总电阻与原串联或并联的电阻之间的“等效替代”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串联和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及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用“等效替代”的观点分析串联和并联电路。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每组学生电源1个、相同阻值的电阻6只、电流表1只、开关一只、导线若干)。 教学方法 实验法、探究法、理论推导法、启导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电阻的串联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串联电路中电流有什么特点? I_____I1_____I2 2、串联电路中电压有什么特点? U__ __U1_____U2 那么,在串联电路中,电阻又有什么特点呢? 二、达标导学 (一)电阻的串联 1、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电阻串联后,其总电阻会增大还是减小? [猜想与假设]: 教师充分收集学生的种种猜想与假设。 问: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1)将一个定值电阻R接在右图的A、B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2)将两个同样的定值电阻R串联起来,接在右图的A、B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3)在A、B之间换上三个串联着的同样阻值的电阻R,合上开关前先预计一下电流表的示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再合上开关。看看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分析论证] (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充分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 [思考] 这个结论还能不能用前面所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呢?(引导学生复习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然后分析,将电阻串联,相当于是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2、理论推导 (引导学生复习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公式,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推导) 由欧姆定律可知:U1=IR1 、U2=IR2 、U=IR 串联电路中有:U=U1+U2 所以:IR=IR1+IR2 所以:R=R1+R2 结论: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 [提问] 上述结论是由两个电阻串联的电路推导出的,它适用于3个、4个、多个电阻串联的情况吗? (同学们自己进行推导,然后得出结论:) 当有n个电阻R1、R2、R3、…、Rn串联时, 总电阻:R=R1+R2+R3+…+R n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教案设计(鲁科版)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和推导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计算公式。 2.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特点的知识,解答和计算简单的电路问题 【教学重点】 串联和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及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用“等效替代”的观点分析串联和并联电路。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每组学生电源1个、相同阻值的电阻6只、电流表1只、开关一只、导线若干)。【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串联电路中电流有什么特点?I_____I1_____I2 2.串联电路中电压有什么特点?U____U1_____U2 那么,在串联电路中,电阻又有什么特点呢? (二)电阻的串联 1.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电阻串联后,其总电阻会增大还是减小? 猜想与假设: 教师充分收集学生的种种猜想与假设。 问: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将一个定值电阻R接在如图所示的A、B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2)将两个同样的定值电阻R串联起来,接在如图所示的A、B之间,闭合开关、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3)在A、B之间换上三个串联着的同样阻值的电阻R,合上开关前先预计一下电流表的示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再合上开关。看看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等效替代”法) 分析论证: (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充分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 思考:这个结论还能不能用前面所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呢?(引导学生复习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然后分析,将电阻串联,相当于是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三)电阻的并联 复习提问: 1.并联电路中电流有什么特点?I_____I1_____I2 2.并联电路中电压有什么特点?U____U1_____U2 3.串联电路中电阻有什么特点?(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电阻;电阻的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思考:电阻的并联,相当于增加了什么?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 实验探究(参照探究串联电阻的思路和步骤进行实验探究。)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设计与反思讲解学习

教学设计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性质及特点,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 难点电表的改装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学案导学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与学生小组合作相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 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3分钟6分钟 (一)引入新课 教师: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有关串联和并联 的知识,这节课我们要深入研究串并联电路中各 部分的电流、电压及电阻的关系。 (二)进行新课 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教师:(课件)教材图2.4-1和图2.4-2(如 图所示) 引导学生推导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规律。 引入新课时,让学生 回忆初中串联电路 和并联电路知识 学生阅读教材, 进行推导: (1)在恒定电 流的电路中各出电 荷的分布是稳定的, 因此,在相等时间 内,通过串联电路各 部分的电荷量必须 相等,故有串联电路 各处的电流相等。即 3 2 1 I I I I= = = (2)在并联电 路中,要保持电路各 处电荷量分布稳定 学生 思考 并设 计电 路图 回顾 初中 电路 知识 根据 初中 学过 的结 论结 合高 中知 识,

5分钟8分钟 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 教师:在图2.4-1中,用 ?、 1 ?、 2 ?、 3 ? 分别表示电路中1、2、3各点的电势,用 01 U、 12 U、 23 U、 03 U分别表示0与1、1与2、2与3、0与 3的电势差。引导学生推导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 路的电压规律。 3、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教师活动:(课件)教材图2.4-3和图2.4-4(如图所 示) 不变,相同时间内流 过干路0点的电荷量 必须等于各支路1、 2、3各点的电荷量之 和。因此,串联电路 的总电流等于各支 路电流之和。即 3 2 1 I I I I+ + = 学生阅读教材, 进行推导: (1)串联电路 两端的总电压等于 各部分电路电压之 和。即 01 U+ 12 U+ 23 U= 03 U (2)并联电路 的总电压与各支路 电压相等。用U1、U2、 U 3 代表图2.4-2中三 个电阻两端的电压, 即有 1 U= 2 U= 3 U=U 学生阅读教材,进 行推导: (1)串联电路的总 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 阻之和。即 2 1 R R R+ = 在教 师引 导下 分析 电路 中电 流规 律 分析 串 联、 并联 电路 电压 关系 的实 质。 总结 规 律。

高二物理 2.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木兰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物理 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会连接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 会画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图; 2、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仪器,进行实验探究; 3、通过学生自主的合作、探究,得出串联、并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 。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初步的认识和感受,并为观察、 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分析概括能力的初步形成打下基础。 (三)情感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体验,使学生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 常生活中物理道理;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2、通过探究学习中交流与合作的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表的改装 教学难点:并联电路的识别及连接、电表的改装 教学方法:复习、讲授、实验、讨论 教学用具: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导线、电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电阻的串、并联问题在初中就已经有了系统的讲解,但是在高中依然有较多的应用,下面就系统地罗列了电阻串、并联时所满足的规律和特点,并在初中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新课教学: 一、电阻串联时的规律和特点(师生共同回顾) 1.电流关系:n I I I I ==== 21

2.电压关系:n U U U U +++= 21 3.电阻关系:n R R R R +++= 21 4.电压分配关系(和电阻成正比):n n R U R U R U R U I ===== 2211或U R R R R R U n i i i +++=21 5.功率分配关系(和电阻成正比):n n R P R P R P R P I ===== 22112或P R R R R R P n i i i +++=21 6.当n 个相同的电阻R 串联时,总电阻为:nR R =总 6.当2个电阻并联时,总电阻为:2 121R R R R R +=并 当21R R ≈时,2221R R R ≈≈ 并; 当21R R >时,2 221R R R >>并; 当21R R >>时,2R R ≈并、且并R 略小于2R

沪科版《14.1电阻和变阻器》新课标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沪科版《14.1电阻和变阻器》新课标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4.1电阻和变阻器新课(第一课时) 认知目标: 知道电阻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电阻在电路中的符号。 能力目标: 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情感目标: 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在“交流与讨论”中,培养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识。 电阻,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1、理解电阻的概念及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演示法,讨论法 讨论法 电阻定律演示器、电池阻、开关、导线若干

一、复习: 将一只灯泡,一个演示电流表,一节干电池和一个开关连接成电路,并读出电流表 的示数。 二、引入新课: 用电阻定律演示器伏演示实验。将导线AB代替灯泡连入上述电路,闭合开关,读出电流 表的示数,两次表的示数不同。 提出问题:上述的两次实验,用的都是一节干电池,也就是说电压相同,那么导线中的 电流大小为什么不同呢? 三、新授: 原来,导体能够通过电流,但同时对电流有阻碍作用,以金属导体为例,金属导体 中定向移动的电子跟金属正离子频繁碰撞而形成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在物理学中用电阻 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在相同的电压下,导线中通过的电流大,表明AB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导线AB的 电阻小;导线CD中通过的电流小,表明CD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导体CD的电阻大。 不同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一、电阻用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用字母“R”表示。 二、在国际单位中,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符号是“Ω” 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伏,通过的电流是1安,那么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就是 1欧。 还有千欧(kΩ)兆欧(MΩ) 单位换算 1兆欧 = 1000千欧 1千欧 = 1000欧 指出:实验室里约1米长的铜导线电阻小于百分几欧,通常可略去不计。 在电子技术中,要经常用到具有一定阻值的元件——电阻器。也叫做定值电阻,简称电 阻,在电路中的符号为:Array提出问题:导体的电阻既然是导 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你猜一猜它跟那 些因素有关? 右图所示的装置做下列三组学生实验: (1)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它制作它的 材料是否有关。 取什么样的导线来进行研究。如何研究。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

《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是一节学生小组合作的实验探究学习课,在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将本节内容设计为教师引导下的探究性课堂。通过设问、讨论、解疑,循序渐进,让学生达到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分组实验、合做交流,让学生体会一些科研究的过程和方法;通过一定程度地放开课堂,让学生自主学习、设计简单的实际电路等,体验学习成就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 2.会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会画简单的串联、并联的电路图。 4. 能说出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实例。 二、过程和方法 1. 学习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串、并联电路的区别,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 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实际操作,体会到分析、归纳、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的兴趣,体会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主动找出串并联的特点和区分办法,体会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发现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教学难点】 串并联电路的识别和连接 【教学器材】 教学课件,

(分组)两节干电池、开关三个、灯泡两个,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探究的

【板书设计】 串联和并联 串联:1. 用电器首尾连接并联: 1. 用电器两端并列连接

2. 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2. 电流有多条路径 3. 用电器互相影响 3. 用电器互不影响 4 . 一个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 4. 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 支路开关控制本支路的用电器 【教学反思】 本节课所有的知识点都是由实验或是现象引出的,学生通过实验或是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设计方案——实验操作——总结评价,努力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展者,课堂的主人,同时将教学活动变成了学生的一种活动, 这节课自始至终教师只起到引导和点拨的作用,每个知识点都是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和进行实验,通过一定程度地放开课堂,让学生自主去探究,教师在学生过程中适时地进行点拨,铺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 附:导学案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 第四节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第2课时)教案

第十五章探究电路 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第2课时)

合作共建提出问题:电阻并联后,其总电阻会增大还是 减小? 你的猜想是: 几个电阻并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 截面积,所以总电阻应当比各个分电阻都小。 设计实验:分别测出三种情况的电流,通过比 较电流的大小来比较电阻的大小。 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 实验 次数 电流/A 电阻电阻间的关系 (填﹤或﹥) 1 R1 R1 R2R3 2 R2 3 R3 实验结论是: (1)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 的阻值都小。 (2)结合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理解上述实验 现象:将两个电阻并联后,导体的其他因 素都不改变,只是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 所以总电阻会小. 知识点2:理论推导两个并联电阻的总电阻与 分电阻之间的关系 问题1:如果将R1 、R2两个电阻并联起来, 那么总电阻与各部分电阻之间的关系呢?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猜想,教师充分 收集学生的种种猜想 与假设. 学生讨论制定实验方 案,教师搜集并确立 最佳方案和电路图.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 师生合作,共同通过 实验探究并联电路电 阻的特点,记录实验 数据。 分析数据得出并联电 路总电阻与分电阻之 间的关系。

推导过程: 电压的特点:U=U 1=U 2 由欧姆定律可知: 并联电路电流中有:I=I 1+I 2 所以: 即:1 R =1 R 1 + 1 R 2 小 结:两个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两个分电阻的倒数之和。 即: 1 R =1 R 1 + 1 R 2 问题2:上述结论是由两个电阻并联的电路推导出的,它适用于3个、4个、多个电阻并联的情况吗? 小 结:当有n 个电阻并联时,总电阻1 R =1 R 1 + 1 R 2 +…+1 R n . 问题3:当n 个阻值均为R 0的电阻并联时,其教师提出问题,并画出电路图。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法推导。 学生自己尝试进行推导(两名学生台上展示,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然后得出结论。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自己进行推导, 然后得出结论.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 R U I =11R U I =22R U I =21R U R U R U +=

(推荐)高中物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案

第四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特点。 2、掌握电组的串并联的计算。 3、知道常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G(表头)改装而成的。 4、了解电流表(表头)的原理,知道什么是满偏电流和满偏电压。 5、理解表头改装成常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原理,会求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的阻值。(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常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改装而成的。通过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阻值的计算,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引导学生关心实际问题,有志于把所学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组的串并联的计算。 教学难点 表头G改装成大量程电压表V和电流表A的原理,并会计算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教学活动 (一)引入新课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有关串联和并联的知识,这节课我们要深入研究串并联电路中各部分的电流、电压及电阻的关系。 (二)进行新课 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 教师:(投影)教材图2.4-1和图2.4-2(如图所示)

引导学生推导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学生阅读教材,进行推导: (1)在恒定电流的电路中各出电荷的分布是稳定的,因此,在相等时间内,通过串联电路各部分的电荷量必须相等,故有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即 3210I I I I === (2)在并联电路中,要保持电路各处电荷量分布稳定不变,相同时间内流过干路0点的电荷量必须等于各支路1、2、3各点的电荷量之和。因此,串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 3210I I I I ++= 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 教师: 在图2.4-1中,用0?、1?、2?、3?分别表示电路中1、2、3各点的电势,用01U 、12U 、23U 、03U 分别表示0与1、1与2、2与3、0与3的电势差。引导学生推导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学生阅读教材,进行推导: (1)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即 01U +12U +23U =03U (2)并联电路的总电压与各支路电压相等。用U 1、U 2、U 3代表图2.4-2中三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即有 1U =2U =3U =U 3、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教师活动:(投影)教材图2.4-3和图2.4-4(如图所示) 引导学生推导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阻规律。 学生阅读教材,进行推导: (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即 2 1R R R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