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是在川大百年老校的基础上建立的高起点、高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多学科、综合性的应用型、创业型大学。锦城学院地处"天府之国"成都,坐落于成都知名企业聚集地高新西区,拥有高标准的教学生活设施,环境幽雅,是读书求学和教学科研的理想之地。学院现设置有11个教学系、48个本科专业、9个专科专业、100余个专业方向,在校师生20000余人,形成了文、理、工、经、管、艺六个学科门类协调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专业门类较为齐全的综合性的办学格局。

锦城学院以诚信负责对待社会,以管理严格取信社会,以学风严谨闻名社会,以高质量教学回报社会,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近七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以上,高端就业率近40%。还有近千名毕业生被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密歇根大学等国内外名校录取为研究生。学院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和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和公众向往。近年来,我院荣获"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止于至善"的校训正引领着锦城人高举改革创新的旗帜,深入贯彻学校"十年规划"和"三步走"战略,力争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将锦城学院办成"西部领先、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应用型、创业型的特色大学。

一、毕业生就业概况

(一)2015届毕业生规模和就业率

我校2015届毕业生共4740人,截至2015年11月30日,已就业学生4711人,总体就业率为98.56%。2015届全校开设的41个专业中,26个专业就业率达到了100%,占专业总数的63.41%。全校的就业率连续七年超过98%,总体就业情况甚好。

2015届各系各专业毕业生规模和就业率

系别人数专业名称

专业

总人数就业总人数专业就业人率院系就业率

工商管理系366

工业工程58 58 100%

100% 旅游管理45 45 100%

人力资源管理106 106 100%

市场营销94 94 100%

物流管理63 63 100%

计算机

科学与软件工程系283

电子商务70 70 100%

100% 计算机科学与技

46 46 100%

软件工程98 98 100%

网络工程20 20 100%

信息管理与信息49 49 100%

系统电子信

息工程系248

电子信息工程60 60 100%

100% 电子信息科学与

技术

16 16 100%

通信工程147 147 100%

微电子科学与工

25 25 100%

土木工

程系

461 土木工程461 460 99.78% 99.78%

文学与传媒系352

广告学45 45 100%

99.72%

汉语国际教育47 47 100%

汉语言文学94 94 100%

新闻学91 91 100%

行政管理75 74 98.67%

艺术系551

表演60 58 96.67%

99.46% 播音与主持艺术182 182 100%

广播电视编导178 178 100%

艺术设计131 130 99.24%

财务会计系941

财务管理131 131 100%

99.36%

会计学559 554 99.11%

会计学(ACCA)124 124 100%

审计学127 126 99.21%

金融系446

保险学26 26 100%

99.33% 国际经济与贸易105 105 100%

金融学315 312 99.05%

建筑工

程与管理系557

城乡规划47 46 97.87%

99.1%

工程管理63 62 98.41%

工程造价362 360 99.45%

建筑学85 84 98.82%

机械工程系312

材料成型及控制

工程

33 33 100%

98.4%

机械电子工程55 54 98.18%

机械设计制造及

其自动化

224 220 98.21%

外国语系223

法语30 30 100%

97.76%

日语23 22 95.65%

英语170 166 97.65%

(二)、2015届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分布

2015届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情况

占就业生人数的比例

流向区域

人数(人)比例(%)

西部地区3796 80.08

中部地区399 8.43

沿海发达地区344 7.25

其他地区201 4.24

注:1.西部地区: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

2.中部地区:安徽、山西、河南、江西、湖北和湖南;

3.沿海地区:珠三角、长三角、渤海湾等。

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情况

(三)、2015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

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

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

类别 就业人数 比例(%) 党政机关 120 2.54 事业单位

534 11.33 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应征入伍等基层就业项目

60 1.26 企业 国有企业

620 13.17 中外合资企业

175 3.71 股份制企业(含混合所有制)

591 12.55 民营企业

2130 45.22 灵活就业(含自主创业)

151 3.20 升学及出国/出境

206 4.37 其他 124

2.65

2015届毕业生就业渠道分布

占就业生人数比例

就业渠道

人数(人)比例(%)校内就业渠道2050 43.23%

政府就业渠道428 9.04% 公招考试就业渠道417 8.81%

家庭及社会关系就业渠道996 21.01%

互联网等其他就业渠道849 17.91%

注:1.校内就业渠道包括:学校就业服务中心及各系组织大中型双选会和专场招聘会;学校就业网发布的岗位信息;校内老师推荐;校企合作解决就业。

2.政府就业渠道包括:政府机构、人才中心等组织的校外现场招聘。

3.公招考试就业渠道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公开招考。

4、互联网等其他就业渠道包括:利用互联网求职网站进行求职。

毕业生就业渠道分布

2015届毕业生起始月薪情况

起始月薪(元)比例(%)6000以上 3

5000-6000 7

4000-5000 17

3000-4000 36

2000-3000 35

2000以下 2

毕业生起始月薪情况

(六)、学校长期友好合作的部分中外知名单位

江苏省昆山市花桥经济

开发区

成都市高新区成都市青白江区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四川省企业联合会中国欧盟商会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

中国五冶集团四川路桥集团四川华西集团

中铁八局中铁二十三局中国水电七局成都市铁路局成都建筑工程集团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

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渤海银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四川航空

西藏航空

中国人寿保险四川分公

司中国人民健康保险公司四川分

公司

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四川分公

华西证券银河证券四川经济报

美国ECWise公司丹马士环球物流(上海)有限

公司成都分公司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成都)分

二、就业工作特点和主要措施

学校着力创新就业工作模式,坚持以促进毕业生“多就业,就好业”为总体目标、以重点培养学生的横向职业迁移能力和纵向专业迁移能力为重点,着力解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矛盾,着力搭建校地、校会、校企、校校的“四大合作平台”;着力拓展校企对接、校友互助、教职员工、网络平台、社会家庭的五大就业渠道;着力推行“提前实习,促进就业;定向培养,对接就业;专场招聘,落实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拓展渠道,扩大就业;重点

指导,帮扶就业”六大措施的就业工作方针,有效地保证了连续七年实现98%以上毕业生就业率,“就读锦城,锦绣前程”已成为了社会共识。

(一)、建立层层落实的工作责任制,加强就业队伍建设

我校把就业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坚持全员抓就业和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通过加强校系联动、分层负责,建立健全了全员参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学校与各系分管领导签订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从就业市场拓展、就业教育指导、日常管理和制度建设等多个方面明确就业工作任务。各系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就业工作抓得早、抓得好、平台多、措施实,成效显著。

同时,由各系选派就业工作经验丰富的学生科长、毕业班辅导员组成就业专员队伍,全面参与就业创业指导、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就业市场调研、就业工作研讨等,成为全校就业工作的主要生力军。2015年学校先后选派就业专员20余人参加了教育部、地方政府举办的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培训并获得相关证书,有效提高了就业专员队伍的专业水平。通过各级联动,狠抓落实,切实将学校促进毕业生就业的相关就业措施落到了实处。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展岗位调查、打造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致力于培养做人第一、能力至上的高素质、复合型、经世致用的应用型人才,并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社会需求即岗位需求,只有真正摸清岗位需求,才能把准社会需求的

脉搏,才能有的放矢培养出受市场欢迎的毕业生。为此学校广泛调研了500余家企事业单位近2000个工作岗位的岗位需求,全面分析了这些岗位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以及其他方面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一套《大学生就业岗位调查报告》。学校根据市场岗位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了符合岗位需求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教师根据就业岗位的要求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将来的发展方向,并依据想要从事岗位的要求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认清方向、未雨绸缪,培养了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从而为学生高质量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全方位提高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助推高质量就业

提升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是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关键,我校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经世致用的应用型人才,通过“三大教育”即“三讲三心”明德教育、“一体两翼”知识教育、“三练三创”实践教育培养“做人第一、能力至上”的合格大学生。同时践行“四大计划”即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学生科研计划、大学生助教计划和大学生阅读经典计划,提出“锦城课堂大于天”的理念,要求教师围绕“五个课堂”教学即教室教学、实验室教学、生产基地教学、课外活动和网络在线教育,认真进行课程设计和课堂设计,推行翻转课堂,共同培养学生横向的职业迁移能力和纵向的专业迁移能力,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毕业生核心竞争力。

同时,学校大力提倡“长板原理”,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

促进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在此理论基础上,创新教学管理机制,鼓励学生发现特长、发展特长。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制改革、教学秩序规范等各个方面制订出台一系列改革举措,进一步完善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使得学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定位准、质量好、出口畅。学校认为,培养的人才是否受社会欢迎是检验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检验标准,我校毕业生多次在与重点高校毕业生同台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例子不胜枚举,如中国邮储银行四川省分行2015年面向全分行公开选拔100名二级支行副行长,我校校友李抒等15人成功当选,入选总人数在应聘的近80所高校中名列第一,这对于仅有十年办学经历的高校来说,无疑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最好的证实。

(四)、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确立错位竞争优势

学校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动手能力要强于研究型大学,理论知识要优于职业学院,结合各专业学生就业的行业特色和发展方向,创新了多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文传系主动适应泛媒体时代的需要,探索出培养“以写作为核心竞争力,以网络技术和新媒体为重要辅助手段的技术型文科人才”的“锦城模式”,辅之双证培养、兼及深造,走出了一条与其他高校错位竞争的创新之路。工商系通过“以赛促学”将专业赛事与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岗位能力和五大课堂融合起来,让专业比赛促进理论学习和实践,提升理论水平,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计科系推行“4-3-1”培养模式通过调整教学资源并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按企业岗位需求分类

设专业方向培养和定向培养、“项目+人才的打包式”合作培养、虚拟公司创业平台培养、实现了“产学研”的真正融合,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在实习阶段就被用人单位很快一抢而空,连年出现学生供不应求的局面。财会系、机械系通过以“证”促学促就业,督促学生考取ACCA、CMA、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职称、银行从业资格证、CAD、PROE、UG等技能证书,同时通过工程训练、公司参观实习等方式使学生走近实际,了解企业,为实现就业保驾护航。

(五)、构建贯穿四年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多渠道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

学校构建起贯穿学生大学四年的就业创业工作指导体系,努力提高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科学性。这一就业工作体系的基本框架是:大一期间的就业指导工作突出开展专业前景教育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二期间的就业指导工作突出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大三期间的就业指导工作突出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指导学生逐渐进入就业角色的同时, 结合专业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大四期间的就业指导工作突出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条文的指导、择业技巧的指导、就业心理咨询服务以及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等,持续开展有助于大学生成功谋职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将整个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四年,致力于渗透式的培养学生除专业核心能力以外的“职业核心能力”,大大增强了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的“长板”。

(六)、构建四大平台、拓宽就业渠道,修筑人才出口高速公路

为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得到足够的实验和实践锻炼,学校在不断完善专业实验室建设、加大力度搭建各类校内仿真实训平台的同时,不断加强各类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及精细化的过程管理。在教学中将课程与就业相结合,让学生大量参与项目实践及企业实践,锻炼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就业市场拓展思路,利用自身社会资源极其丰富的优势,加强就业市场建设,大力拓展就业渠道,吸纳优质企事业单位来校招聘,2015 年学校组织赴东部发达地区如上海、昆山市等城市开拓就业实习市场,调研毕业生工作情况,加强并巩固成都及周边地区就业实习市场,使我校就业市场分布日趋合理。在建立和巩固自身“就业根据地”的过程中,尤其注重构建“校地”、“校会”、“校企”、“校校”的四大合作平台,修筑出口高速公路。先后与江苏昆山市、成都市高新区等政府机构建立了全面的校地合作关系;与四川省企业联合会、四川省旅游协会、四川省汽车工程协会等建立了校会合作关系;与中国电信、中国五冶集团等600余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与国内多所兄弟学校及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等30余所国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广泛的校校合作关系。通过构建四大平台,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渠道,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优质就业岗位。

(七)、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

学校积极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进一步强化了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着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创业教育模式,将创业教育纳入全体在校生必修课,着力打造“创业必修

课 + 创业设计大赛 + 创业模拟经营 + 创业实体孵化 + 创业后续支持”五位一体的全方位创业教育模式。2015年,继续坚持以创业必修课《创业学》和《创业管理》为课堂教学平台,以创业设计大赛(以及挑战杯、各类创业相关赛事)为以赛促学平台,成功举办了学校第九届创业设计大赛。九年来,累计35039名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收到创业设计方案4853个,涌现出的优秀团队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表现优异,先后获得全国一等奖 6个,二等奖 12个,三等奖 27个。学校出资100万元成立35家模拟公司,开设SYB、ERP等创业专门培训,每年为2000人次提供实习实训岗位和相关培训。据不完全统计,学校2015届成功创业人数高达164人,历年创业人数超过500余人,校友创业率近3%,一大批毕业生从就业岗位的竞争者变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为社会提供了2万余个就业岗位,真正实现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局面。

三、相关分析及发展趋势

(一)、以西部地区就业为主,面向全国扩展,重点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各产业逐步向中西部扩展,从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来看,我校有80.08%的学生选择在西部地区就业并面向全国发展。一方面由于西部地区尤其成都平原及周边经济发展迅速,与沿海相比,产业发展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东西部差距进一步缩小,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具备容纳大学生就业的能力。我校生源主要来

自四川,这些学生毕业后在川就业意愿较强,特别是在成都就业的较多,同时,由于就业岗位的吸引,也有许多外省生源选择留在中西部发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校在对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教育引导毕业生服务地方经济,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

(二)、适应经济新常态,民营企业就业人数增加

从毕业生就业行业来看,57.77%的学生在股份制企业和民营企业就业。一方面由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编制管理、体制改革、逢进必考等导致竞争激烈和吸收大学毕业生的能力降低;另一方面今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特别是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制造业等领域产能过剩、投资下降,进而极大地减少了就业岗位需求。随着国家经济新常态和政策鼓励,股份制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成为吸收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其次,我校毕业生就业观念与时俱进,适应新常态、新形势的能力不断增强,这与学校贯穿四年的就业指导教育以及多渠道的就业指导服务密不可分。学校积极组织开展校内外大学生创业大赛、企业俱乐部、职来职往大赛等活动,通过聘请政府部门相关专家、行业成功人士担任职业生涯导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讲座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搭建起就业创业导师指导平台。同时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咨询服务,引导学生将求职择业的过程与自身生涯发展的目标相结合,主动适应社会经济新形势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调整学生就业心态,制定阶梯式就业方案,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三)、搭建全方位优质就业平台,通过校内就业渠道实现就业比例最高

从就业渠道来看,通过校内就业渠道实现就业的比例最高,占43.23%,这充分说明我校就业指导工作行之有效,落实到位。同时,我校拥有600余家友好合作单位的丰富资源,每年吸引近700多家企业到校参加举办各类大型双选会、专场招聘会等150多场招聘活动,为学生提供就业的岗位超过毕业生人数3倍,学生有较大选择余地。此外,学校不断加强全方位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就业网、微信微博等方式,多渠道发布就业需求信息,开通了用人单位自助服务平台、构建了毕业生简历推送系统,提供了海量职位、招聘信息检索通道,帮助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实现信息沟通“零距离”,为毕业生搭建了多渠道、全覆盖的优质就业平台。

(四)、“多就业”、“就好业”,“高端就业”不断上升

从学生就业单位总体情况来看,在就业过程中达到专业对口、学以致用、单位发展有前途、初始薪水较高的“高端就业”学生不断上升,学生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学校不仅提出“多就业”,更要“就好业”。学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具有全方位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在就业择业中获得用人单位好评,有很多学生凭借自身能力成功应聘就职于各大知名企业,仅工商系就职于世界500强、中国100强企业人数就高达56人,财会系王露等7人成功就职于普华永道等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土木工程及建筑管理系18人成功应聘于中国五冶集团、22人成功应聘于中国水利水电集团,23人成功应聘于四川路桥集团,

文传系上百人就职于各地方政府机关单位等。

目前中国经济步入以中速增长为标志的“新常态”时期,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速的放缓,更意味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就业需求的减少,而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认清形势、找准定位、及早行动,在新常态下进一步将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主要目标,大力拓展就业渠道,通过就业指导教育引导学生选择基层就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工作。

四、对教育教学的评价和反馈

为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对人才培养的反馈机制,我校向2015届毕业生发放了调查问卷,了解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评价。

(一)、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和推荐度

1、对母校的满意度

2、对母校的推荐度

在调查报告中,2015届88.32的毕业生表示对学院非常满意,9.17%的毕业生表示满意,仅2.51%的毕业生不满意,认为学校管理太严格、课余时间不多等方面。同时,有高达96.25%的学生表示会为家人朋友推荐我校。

(二)、对母校教育教学的评价

在对学校教育教学满意度方面,87.25%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8.72%的学生满意,4.03%的学生不满意。

(三)、就业满意度

在就业满意度方面,48.17%的学生在就业满意度方面表示了满意,38.24%的学生非常满意,但仍有13.59%的学生表示不满意,认为起薪较低,晋升渠道较少等。

五、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总体评价

类别专业知

识实践应

用能力

开拓创

吃苦敬

学习能

职业规

划目标

就业竞

争力

综合素

好84.3 92.0 81.2 96.2 91.5 83.7 90.2 88.3 一般15.7 8.0 18.8 3.8 8.5 16.4 9.8 11.7 差0 0 0 0 0 0 0 0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知识、综合能力水平评价较高,认为我校

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工作态度认真务实、实际动手能力强。绝大部

分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我校就业工作表示满意,充分显示出锦城学

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质量成效显著,社会满意度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