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使用TCP协议实现文件传输

使用TCP协议实现文件传输

使用TCP协议实现文件传输

2013-01-18 10:35:43 我来说两句作者:hanchaoqi

收藏我要投稿

使用TCP协议实现文件传输。程序会分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首先运行服务器端,监听来自客户端的连接,客户端运行后会通过程序内的服务器端IP地址,向服务器发送连接请求。双方建立请求之后,客户端将所需文件的文件名和绝对路径传输给服务器,如果服务器找到此文件,则将此文件传输给客户端,然后断开连接。

具体算法描述如下:

【1】服务器端:

1、初始化socket服务

2、监听连接请求并做相应的处理

2.1创建监听套接字

2.2监听套接口

2.3接受套接字的连接

2.4接收客户端传来的数据

case 文件绝对路径:

按照路径找到文件,并打开。提取本地文件名,发回给客户端

发送文件总长度给客户端

case 已准备接收文件完毕

if 发送缓冲区为空

读取文件,写入缓冲区

将文件流分成大小相同的组(最后一组可能会小一点),顺次发送给客户端

将缓冲区清空

case 文件成功传送

打印消息,退出

case 文件已存在

打印消息,退出

2.5关闭同客户端的连接

3、释放socket服务

【2】客户端:

1、初始化socket,winsock服务

2、连接服务器,进行数据的传输

2.1初始化,创建套接字

2.2通过IP地址,向服务器发送连接请求,建立连接2.3主动发送所求文件绝对路径

2.4接受服务器端数据并做相应处理

case 打开文件错误:

重新发送文件绝对路径至服务器,请求重发

case 文件长度:

打印消息

case 文件名:

if 文件已经存在

发送“文件已经存在”

else

分配缓冲区,并向服务器发送“Ready”消息

case 文件流:

为已接收文件名创建文件

打开文件,将文件流数据写入文件,直至接收所有分组数据

发送“成功接收“消息

3、关闭套接字

释放服务

源程序:

【1】服务器端:

头文件:

[cpp]

/*server.h*/

#pragma comment(lib, "WS2_32")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fndef COMMONDEF_H

#define COMMONDEF_H

#define MAX_PACKET_SIZE 10240 // 数据包的最大长度,单位是sizeof(char)

#define MAXFILEDIRLENGTH 256 // 存放文件路径的最大长度

#define PORT 4096 // 端口号

//#define SERVER_IP "127.0.0.1" // server端的IP地址

// 各种消息的宏定义

#define INVALID_MSG -1 // 无效的消息标识

#define MSG_FILENAME 1 // 文件的名称

#define MSG_FILELENGTH 2 // 传送文件的长度

#define MSG_CLIENT_READY 3 // 客户端准备接收文件

#define MSG_FILE 4 // 传送文件

#define MSG_SENDFILESUCCESS 5 // 传送文件成功

#define MSG_OPENFILE_ERROR 10 // 打开文件失败,可能是文件路径错误找不到文件等原因

#define MSG_FILEALREADYEXIT_ERROR 11 // 要保存的文件已经存在了

class CCSDef

{

public:

#pragma pack(1) // 使结构体的数据按照1字节来对齐,省空间

// 消息头

struct TMSG_HEADER

{

char cMsgID; // 消息标识

TMSG_HEADER(char MsgID = INVALID_MSG)

: cMsgID(MsgID)

{

}

};

// 请求传送的文件名

// 客户端传给服务器端的是全路径名称

// 服务器传回给客户端的是文件名

struct TMSG_FILENAME : public TMSG_HEADER

{

char szFileName[256]; // 保存文件名的字符数组

TMSG_FILENAME()

: TMSG_HEADER(MSG_FILENAME)

{

}

};

// 传送文件长度

struct TMSG_FILELENGTH : public TMSG_HEADER

{

long lLength;

TMSG_FILELENGTH(long length)

: TMSG_HEADER(MSG_FILELENGTH), lLength(length) {

}

};

// Client端已经准备好了,要求Server端开始传送文件struct TMSG_CLIENT_READY : public TMSG_HEADER

{

TMSG_CLIENT_READY()

: TMSG_HEADER(MSG_CLIENT_READY)

{

}

};

// 传送文件

struct TMSG_FILE : public TMSG_HEADER

{

union // 采用union保证了数据包的大小不大于MAX_PACKET_SIZE * sizeof(char)

{

char szBuff[MAX_PACKET_SIZE];

struct

{

int nStart;

int nSize;

char szBuff[MAX_PACKET_SIZE - 2 * sizeof(int)]; }tFile;

};

TMSG_FILE()

: TMSG_HEADER(MSG_FILE)

{

}

};

// 传送文件成功

struct TMSG_SENDFILESUCCESS : public TMSG_HEADER {

TMSG_SENDFILESUCCESS()

: TMSG_HEADER(MSG_SENDFILESUCCESS)

{

}

};

// 传送出错信息,包括:

// MSG_OPENFILE_ERROR:打开文件失败

// MSG_FILEALREADYEXIT_ERROR:要保存的文件已经存在了struct TMSG_ERROR_MSG : public TMSG_HEADER

{

TMSG_ERROR_MSG(char cErrorMsg)

: TMSG_HEADER(cErrorMsg)

{

}

};

#pragma pack()

};

#endif

cpp文件:

[cpp]

/*Server.cpp*/

#include"Server.h"

char g_szNewFileName[MAXFILEDIRLENGTH];

char g_szBuff[MAX_PACKET_SIZE + 1];

long g_lLength;

char* g_pBuff = NULL;

//初始化socket库

bool InitSocket();

//关闭socket库

bool CloseSocket();

//解析消息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bool ProcessMsg(SOCKET sClient);

//监听Client消息

void ListenToClient();

//打开文件

bool OpenFile(CCSDef::TMSG_HEADER* pMagHeader,SOCKET sClient); //传送文件

bool SendFile(SOCKET sClient);

//读取文件进缓冲区

bool ReadFile(SOCKET sClient);

int main()

{

while(1)

{

InitSocket();

ListenToClient();

CloseSocket();

system("del E:\\test1.A_exp");

}

//system("pause");

return 0;

}

//初始化socket库

bool InitSocket()

{

WSADATA wsaData;

WORD socketVersion=MAKEWORD(2,2);

if(::WSAStartup(socketVersion,&wsaData)!=0)

{//初始化WinSock服务

printf("Init socket dll error\n");

return false;

}

return true;

}

//关闭socket库

bool CloseSocket()

{//释放winsock库

::WSACleanup();

if(g_pBuff != NULL)

{

delete [] g_pBuff;

g_pBuff = NULL;

}

return true;

}

//解析消息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bool ProcessMsg(SOCKET sClient)

{

//从套接口中接收数据,返回copy的字节数

int nRecv = ::recv(sClient,g_szBuff,MAX_PACKET_SIZE+1,0); if(nRecv>0)

{

g_szBuff[nRecv]='\0';

}

//解析命令

CCSDef::TMSG_HEADER*

pMsgHeader=(CCSDef::TMSG_HEADER*)g_szBuff;

switch(pMsgHeader->cMsgID)

{

case MSG_FILENAME://文件名

{

OpenFile(pMsgHeader,sClient);

}

break;

case MSG_CLIENT_READY://客户端已准备完毕,开始传送文件

{

SendFile(sClient);

}

break;

case MSG_SENDFILESUCCESS://传送文件成功

{

printf("Send File Success!\n");

return false;

}

break;

case MSG_FILEALREADYEXIT_ERROR://要保存的文件已经存在

{

printf("The file ready to send already exit!\n"); return false;

}

break;

}

return true;

}

//监听Client消息

void ListenToClient()

{

//创建套接字

SOCKET sListen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IPPROTO_TCP);

if(sListen == SOCKET_ERROR)

{

printf("Init Socket Error!\n");

return;

}

//绑定socket

sockaddr_in sin;

sin.sin_family=AF_INET;

sin.sin_port=htons(PORT);

sin.sin_addr.S_un.S_addr=INADDR_ANY;

if (::bind(sListen, (LPSOCKADDR)&sin, sizeof(sockaddr_in)) == SOCKET_ERROR)

{

printf("Bind Error!\n");

return;

}

// 设置socket进入监听状态

if(::listen(sListen,10)==SOCKET_ERROR)

{

printf("Listen Error!\n");

return;

}

printf("Listening To Client...\n");

//循环接收client端的连接请求

sockaddr_in ClientAddr;

int nAddrLen = sizeof(sockaddr_in);

SOCKET sClient;

//取队列最前端客户连接请求,创建套接字连接通道

while((sClient=::accept(sListen,(sockaddr*)&ClientAddr,&nAd drLen))==INVALID_SOCKET)

{}

//解析消息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int count=10;//作为定时当程序执行10s未完成时直接退出

//while(ProcessMsg(sClient)==true&&count>0)

//{

// Sleep(1000);

// count--;

while(ProcessMsg(sClient)==true)

{

Sleep(1000);

}

//关闭同客户端的连接

::closesocket(sClient);

::closesocket(sListen);

}

//打开文件

bool OpenFile(CCSDef::TMSG_HEADER* pMsgHeader,SOCKET sClient) {

CCSDef::TMSG_FILENAME*

pRequstFileNameMsg=(CCSDef::TMSG_FILENAME*)pMsgHeader;

//对文件名进行处理

char *p1,*p2;

for(p1=pRequstFileNameMsg->szFileName,p2=g_szNewFileName;*p 1!='\0';p1++,p2++)

{

if(*p1!='\n')

{

*p2=*p1;

}

if(*p2=='\\')//将‘\’转换为‘\\’

{

*(++p2)='\\';

}

}

*p2='\0';

ReadFile(sClient);

return true;

}

//传送文件

bool SendFile(SOCKET sClient)

{

if (NULL == g_pBuff)

{//如果缓冲区为空

ReadFile(sClient);

}

int nPacketBufferSize = MAX_PACKET_SIZE - 2 * sizeof(int); // 每个数据包存放文件的buffer大小

// 如果文件的长度大于每个数据包所能传送的buffer长度那么就分块传送

for (int i = 0; i < g_lLength; i += nPacketBufferSize)

CCSDef::TMSG_FILE tMsgFile;

tMsgFile.tFile.nStart = i;

if (i + nPacketBufferSize + 1> g_lLength)

{//文件块已经是最后一块

tMsgFile.tFile.nSize = g_lLength - i;

}

else

{

tMsgFile.tFile.nSize = nPacketBufferSize;

}

memcpy(tMsgFile.tFile.szBuff, g_pBuff +

tMsgFile.tFile.nStart, tMsgFile.tFile.nSize);//copy到缓冲区

::send(sClient, (char*)(&tMsgFile),

sizeof(CCSDef::TMSG_FILE), 0);

Sleep(0.5);

}

delete [] g_pBuff;

g_pBuff = NULL;

return true;

}

//读取文件进缓冲区

bool ReadFile(SOCKET sClient)

{

if(g_pBuff!=NULL)

{//如果缓冲区不为空

return true;

}

//打开文件

FILE *pFile;

if((pFile = fopen(g_szNewFileName, "rb"))==NULL)

{//文件打开失败,发送错误报告

printf("Cannot find the file, request the client input file name again\n");

CCSDef::TMSG_ERROR_MSG

tMsgErrorMsg(MSG_OPENFILE_ERROR);

::send(sClient, (char*)(&tMsgErrorMsg),

sizeof(CCSDef::TMSG_ERROR_MSG), 0);

return false;

}

//传送文件长度到Client

fseek(pFile,0,SEEK_END);//重定位指针到文件末尾

g_lLength=ftell(pFile);//返回文件指针相对于文件头的偏移量

printf("File Length = %d\n", g_lLength);

CCSDef::TMSG_FILELENGTH tMsgFileLength(g_lLength);

::send(sClient,(char*)(&tMsgFileLength),

sizeof(CCSDef::TMSG_FILELENGTH), 0);

// 处理文件全路径名,把文件名分解出来

//磁盘号,目录,文件名,后缀名

char szDrive[_MAX_DRIVE], szDir[_MAX_DIR],

szFname[_MAX_FNAME], szExt[_MAX_EXT];

_splitpath(g_szNewFileName, szDrive, szDir, szFname, szExt);

strcat(szFname,szExt);

CCSDef::TMSG_FILENAME tMsgFileName;

strcpy(tMsgFileName.szFileName, szFname);

printf("Send File Name: %s\n", tMsgFileName.szFileName); ::send(sClient, (char*)(&tMsgFileName),

sizeof(CCSDef::TMSG_FILENAME), 0);

//分配缓冲区,读取文件内容

g_pBuff = new char[g_lLength + 1];

if (g_pBuff == NULL)

{

return false;

}

fseek(pFile, 0, SEEK_SET);

fread(g_pBuff, sizeof(char), g_lLength, pFile);

g_pBuff[g_lLength] = '\0';

fclose(pFile);

return true;

}

【2】客户端:

头文件同服务器端头文件

源程序文件:

[cpp]

/*Client.cpp*/

#include"Client.h"

long g_lLength = 0;

char* g_pBuff = NULL;

char g_szFileName[MAXFILEDIRLENGTH];

char g_szBuff[MAX_PACKET_SIZE+1];

SOCKET g_sClient;

// 初始化socket库

bool InitSocket();

// 关闭socket库

bool CloseSocket();

// 把用户输入的文件路径传送到server端

bool SendFileNameToServer();

// 与server端连接

bool ConectToServer();

// 打开文件失败

bool OpenFileError(CCSDef::TMSG_HEADER *pMsgHeader);

// 分配空间以便写入文件

bool AllocateMemoryForFile(CCSDef::TMSG_HEADER *pMsgHeader); // 写入文件

bool WriteToFile(CCSDef::TMSG_HEADER *pMsgHeader);

// 处理server端传送过来的消息

bool ProcessMsg();

int main()

{

while(1)

{

InitSocket();

ConectToServer();

CloseSocket();

}

//system("pause");

return 0;

}

// 初始化socket库

bool InitSocket()

{

//初始化SOCKET

WSADATA wsaData;

WORD socketVersion=MAKEWORD(2,2);

if(::WSAStartup(socketVersion,&wsaData)!=0)

{

printf("Init socket dll error\n");

exit(-1);

}

return true;

}

// 关闭socket库

bool CloseSocket()

{

// 关闭套接字

::closesocket(g_sClient);

// 释放winsock库

::WSACleanup();

return true;

}

// 把用户输入的文件路径传送到server端

bool SendFileNameToServer()

{

char szFileName[MAXFILEDIRLENGTH];

printf("Input the File Directory: ");

//fgets(szFileName, MAXFILEDIRLENGTH, stdin);

strcpy(szFileName,"E:\\test1.A_exp");

// 把文件路径发到server端

CCSDef::TMSG_FILENAME tMsgRequestFileName;

strcpy(tMsgRequestFileName.szFileName, szFileName);

if (::send(g_sClient, (char*)(&tMsgRequestFileName),

sizeof(CCSDef::TMSG_FILENAME), 0) == SOCKET_ERROR)

{

printf("Send File Name Error!\n");

exit(-1);

}

return true;

}

// 与server端连接

bool ConectToServer()

{

// 初始化socket套接字

if ((g_sClient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IPPROTO_TCP)) == SOCKET_ERROR)

{

printf("Init Socket Error!\n");

exit(-1);

}

sockaddr_in servAddr;

servAddr.sin_family = AF_INET;

servAddr.sin_port = htons(PORT);

servAddr.sin_addr.S_un.S_addr = ::inet_addr(SERVER_IP); if ((::connect(g_sClient, (sockaddr*)&servAddr,

sizeof(sockaddr_in))) == INVALID_SOCKET)

{

printf("Connect to Server Error!\n");

exit(-1);

}

// 输入文件路径传输到server端

SendFileNameToServer();

// 接收server端传过来的信息,直到保存文件成功为止

while (ProcessMsg() == true)

{

Sleep(1000);

}

return true;

}

// 打开文件失败

bool OpenFileError(CCSDef::TMSG_HEADER *pMsgHeader)

{

if (g_pBuff != NULL)//如果缓冲区内有数据

return true;

assert(pMsgHeader != NULL);

printf("Cannot find file!\n");

// 重新输入文件名称

SendFileNameToServer();

return true;

}

// 分配空间以便写入文件

bool AllocateMemoryForFile(CCSDef::TMSG_HEADER *pMsgHeader) {

assert(pMsgHeader != NULL);

if (g_pBuff != NULL)

{

return true;

}

CCSDef::TMSG_FILENAME* pRequestFilenameMsg = (CCSDef::TMSG_FILENAME*)pMsgHeader;

printf("File Name: %s\n",

pRequestFilenameMsg->szFileName);

// 把文件的路径设置为D盘根目录下

strcpy(g_szFileName, "D:\\");

strcat(g_szFileName, "test2.B_imp");

//strcat(g_szFileName, pRequestFilenameMsg->szFileName); // 查找相同文件名的文件是否已经存在,如果存在报错退出

FILE* pFile;

if ((pFile = fopen(g_szFileName, "r")) != NULL)

{

// 文件已经存在,要求重新输入一个文件

printf("The file already exist!\n");

CCSDef::TMSG_ERROR_MSG

tMsgErrorMsg(MSG_FILEALREADYEXIT_ERROR);

::send(g_sClient, (char*)(&tMsgErrorMsg),

sizeof(CCSDef::TMSG_ERROR_MSG), 0);

fclose(pFile);

return false;

}

// 分配缓冲区开始接收文件,如果分配成功就给server端发送开始传送文件的要求

g_pBuff = new char[g_lLength + 1];

if (g_pBuff != NULL)

{

memset(g_pBuff, '\0', g_lLength + 1);

printf("Now ready to get the file %s!\n", pRequestFilenameMsg->szFileName);

CCSDef::TMSG_CLIENT_READY tMsgClientReady;

if (::send(g_sClient, (char*)(&tMsgClientReady),

sizeof(CCSDef::TMSG_CLIENT_READY), 0) == SOCKET_ERROR)

{

printf("Send Error!\n");

exit(-1);

}

}

else

{

printf("Alloc memory for file error!\n");

exit(-1);

}

return true;

}

// 写入文件

bool WriteToFile(CCSDef::TMSG_HEADER *pMsgHeader)

{

assert(pMsgHeader != NULL);

CCSDef::TMSG_FILE* pMsgFile =

(CCSDef::TMSG_FILE*)pMsgHeader;

int nStart = pMsgFile->tFile.nStart;

int nSize = pMsgFile->tFile.nSize;

memcpy(g_pBuff + nStart, pMsgFile->tFile.szBuff, nSize); if (nStart == 0)

{

printf("Saving file into buffer...\n");

}

memcpy(g_pBuff + nStart, pMsgFile->tFile.szBuff, nSize); // 如果已经保存到缓冲区完毕就写入文件

if (nStart + nSize >= g_lLength)

{

printf("Writing to disk....\n");

// 写入文件

FILE* pFile;

pFile = fopen(g_szFileName, "w+b");

fwrite(g_pBuff, sizeof(char), g_lLength, pFile);

delete [] g_pBuff;

g_pBuff = NULL;

fclose(pFile);

// 保存文件成功传送消息给server退出server

CCSDef::TMSG_SENDFILESUCCESS tMsgSendFileSuccess;

while (::send(g_sClient, (char*)(&tMsgSendFileSuccess), sizeof(CCSDef::TMSG_SENDFILESUCCESS), 0) == SOCKET_ERROR)

{

}

printf("Save the file %s success!\n", g_szFileName); return true;

}

else

{

return false;

}

}

// 处理server端传送过来的消息

bool ProcessMsg()

{

CCSDef::TMSG_HEADER *pMsgHeader;

int nRecv = ::recv(g_sClient, g_szBuff, MAX_PACKET_SIZE + 1, 0);

pMsgHeader = (CCSDef::TMSG_HEADER*)g_szBuff;

switch (pMsgHeader->cMsgID)

{

case MSG_OPENFILE_ERROR: // 打开文件错误

{

OpenFileError(pMsgHeader);

}

break;

case MSG_FILELENGTH: // 文件的长度

{

if (g_lLength == 0)

{

g_lLength =

((CCSDef::TMSG_FILELENGTH*)pMsgHeader)->lLength;

printf("File Length: %d\n", g_lLength);

}

}

break;

case MSG_FILENAME: // 文件名

{

return AllocateMemoryForFile(pMsgHeader);

}

break;

case MSG_FILE: // 传送文件,写入文件成功之后退出这个函数

{ https://www.sodocs.net/doc/c917907176.html,

if (WriteToFile(pMsgHeader))

{

/*Sleep(1000);*/

return false;

}

}

break;

}

return true;

}

文件传输协议的(C语言)实现

课程设计:FTP的设计与实现 一、目的 Internet提供了很多类型的网络服务,这些服务实际上都是应用层的服务。FTP服务是基于TCP协议的网络服务。 文件传送是各种计算机网络都实现的基本功能,文件传送协议是一种最基本的应用层协议。通过完成一个文件传送协议FTP的实现,学会利用已有网络环境设计并实现简单应用层协议,掌握TCP/IP网络应用程序基本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技巧。 二、内容和要求 每两人一组,分别实现FTP协议客户端程序和服务器程序。 客户端程序具有文件列表、下载文件、上传文件等常用功能。服务器程序支持改变工作目录、文件列表、下载文件等常用的服务。 因为FTP协议比较复杂,为了简单起见,客户端只实现FTP客户端协议的一个子集,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功能: ●连接到指定的FTP服务器; ●断开和主机的连接; ●进入子目录; ●退出子目录; ●列出服务器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 ●从服务器下载指定的文件到本地(可以同时指定多个文件连续下载) ●从本地上传指定的文件到服务器 实现以上几个功能时会涉及到下面的几个FTP命令: ●USER username ●PASS password ●CWD directory-name ●PORT host-port ●TYPE A or I ●RETR filename

●STOR filename ●LIST directory 用户界面应该能够为程序输入下面的信息: ●服务器主机名 ●用户名、口令 ●数据的传送类型 ●要进入的服务器目录 ●要下载的远程文件名 ●要上载的本地文件名和远程文件名 同时,界面也为用户输出以下的信息: ●FTP服务器上的文件和目录列表 ●从服务器返回的应答 使用Socket进行Client/Server程序设计的一般连接过程是这样的:Server端Listen(监听)某个端口是否有连接请求,Client端向Server端发出Connect(连接)请求,Server端向Client端发回Accept(接受)消息。一个连接就建立起来了。Server端和Client端都可以通过Send,Write等方法与对方通信。 对于一个功能齐全的Socket,都要包含以下基本结构,其工作过程包含以下四个基本的步骤: (1)创建Socket; (2)打开连接到Socket的输入/出流; (3)按照一定的协议对Socket进行读/写操作; (4)关闭Socket. 第三步是程序员用来调用Socket和实现程序功能的关键步骤,其他三步在各种程序中基本相同。 /****************client.c****************/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pragma comment(lib,"ws2_32.lib") #define DEFAULT_PORT 2302 #define DEFAULT_BUFFER 2048 #define DEFAULT_MESSAGE "This is a test of the emergency \ broadcasting system" char szServerip[128], // Server to connect to szMessage[1024]; // Message to send to sever int iPort = DEFAULT_PORT; // Port on server to connect to //DWORD dwCount = DEFAULT_COUNT; // Number of times to send message BOOL bSendOnly = FALSE; // Send data only; don't receive int dirfun();

MODBUS-TCP 协议

MODBUS-TCP 协议 一 以太网的标准 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早期标准为IEEE 802.3,数据链路层使用CSMA/CD,10Mb/s 速度物理层有: (1)10 Base 5粗同轴电缆,RG-8,一段最长为500m; (2)10 Base 2细同轴电缆,RG-58,一段最长为185m; (3)10 Base T双绞线,UTP或STP,一段最长为100m。 快速以太网为100Mb/s,标准为802.3a,介质为100 Base Tx双绞线、100 Base Fx光纤。 目前10/100M以太网使用最为普遍,很多企事业用户已实现100M到以太网桌面,确实体验到高速“冲浪”的快感,另外从距离而言,非屏蔽双绞线(UTP)为100m,多模光纤可达2~3km,单模光纤可大于100km。千兆以太网1000Mb/s为802.3z/802.3ab,万兆以太网10Gb/s 为802.3ae,将为新一轮以太网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冲击。 二 工业以太网与商用以太网的区别 什么是工业以太网?技术上,它与IEEE802.3兼容,故从逻辑上可把商用网和工业网看成是一个以太网,而用户可根据现场情况,灵活装配自己的网络部件,但从工业环境的恶劣和抗干扰的要求,设计者希望采用市场上可找到的以太网芯片和媒介,兼顾考虑下述工业现场的特殊要求:首先要考虑高温、潮湿、振动;二是对工业抗电磁干扰和抗辐射有一定要求,如满足EN50081-2、EN50082-2标准,而办公室级别的产品未经这些工业标准测试,表1列出了一些常用工业标准。为改善抗干扰性和降低辐射,工业以太网产品多使用多层线路板或双面电路板,且外壳采用金属如铸铝屏蔽干扰;三是电源要求,因集线器、交换机、收发器多为有源部件,而现场电源的品质又较差,故常采用双路直流电或交流电为其供电,另外考虑方便安装,工业以太网产品多数使用DIN导轨或面板安装;四是通信介质选择,在办公室环境下多数配线使用UTP,而在工业环境下推荐用户使用STP(带屏蔽双绞线)和光纤。 三 TCP/IP 1. 为什么使用TCP/IP? 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它能使用在多种物理网络技术上,包括局域网和广域网技术。TCP/IP协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适应几乎所有底层通信技术。 20世纪80年代初,先在X.25上运行TCP/IP协议;而后又在一个拨号语音网络(如电话系统)上使用TCP/IP协议,又有TCP/IP在令牌环网上运行成功;最后又实现了TCP/IP远程

文件传输协议的简单设计与实现(c语言.

文件传输协议的简单设计与实现(c语言,VC6.0) 使用Socket进行Client/Server程序设计的一般连接过程是这样的:Server端Listen(监听)某个端口是否有连接请求,Client端向Server端发出Connect(连接)请求,Server端向Client端发回Accept(接受)消息。一个连接就建立起来了。Server端和Client端都可以通过Send,Write等方法与对方通信。 对于一个功能齐全的Socket,都要包含以下基本结构,其工作过程包含以下四个基本的步骤: (1)创建Socket; (2)打开连接到Socket的输入/出流; (3)按照一定的协议对Socket进行读/写操作; (4)关闭Socket. 第三步是程序员用来调用Socket和实现程序功能的关键步骤,其他三步在各种程序中基本相同。 /****************client.c****************/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pragma comment(lib,"ws2_32.lib") #define DEFAULT_PORT 2302 #define DEFAULT_BUFFER 2048 #define DEFAULT_MESSAGE "This is a test of the emergency \ broadcasting system" char szServerip[128], // Server to connect to szMessage[1024]; // Message to send to sever int iPort = DEFAULT_PORT; // Port on server to connect to //DWORD dwCount = DEFAULT_COUNT; // Number of times to send message BOOL bSendOnly = FALSE; // Send data only; don't receive int dirfun(); int getfun(); int putfun(); int pwdfun(); int cdfun(); int mdfun();

TCP协议网络编程实现两台计算机通信(详细注释)

3.试用C语言编写一对在以太网中发送和接收数据帧的应用,建议采用Socket 的TCP协议端口,必须提供软件设计方案和流程图,软件代码的每一行都必须加注中文注释说明设计意图,不得抄袭。(必做题) 解答: 编程使用TCP/IP协议,采用数据流的socket套接口,TCP是面向连接的通信协议,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通讯完成时要拆除连接,由于TCP是面向连接的所以只能用于点对点的通讯。对比一下,UDP是面向无连接的通讯协议,UDP数据包括目的端口号和源端口号信息,由于通讯不需要连接,所以可以实现广播发送,UDP通讯时不需要接收方确认,属于不可靠的传输,可能会出丢包现象。 程序采用服务器/客户机模式,下面是服务器的程序设计方案 【1】首先利用socket系统调用获得一个套接口 【2】系统调用bind将这个套接口绑定到主机的某个端口上 【3】端口开始侦听有无连接请求,系统调用listen 【4】没有就继续侦听,有的话执行下一步 【5】接受connect的请求,系统调用accept(),得到一个新的套接口描述符,这个时候通信管道已经完全建立好了 【6】利用这个新的描述符完成发送数据帧的操作,系统调用send() 【7】发送完毕要撤销套接口 下面是完整程序和详细注释 清单01 server.c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头文件 #define MYPORT 3490 /定义用于通信的端口号 #define BACKLOG 10 /定义等待队列中最多存放的connect请求个数main() /主函数这里开始 {int sockfd,new_fd; /这两个是调用socket()系统调用得到的文件描述符struct sockaddr_in my_addr; /结构体定义,这是自己和对方的套接口的地址信息struct sockaddr_in their_addr; int sin_size; /其实这是accept()里面的第三个参数,这里先定义if((sockfd=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1) {perror("socket"); /进入正题,首先socket()系统调用,sockfd就是exit(1); /所得套接口的文件描述符,如果调用失败,perror会} /显示错误信息,然后非正常退出 my_addr.sin_family=AF_INET; / ADDRESS FAMILY 地址族 my_addr.sin_port=htons(MYPORT);/ 把整数MYPORT转换成“网络字节顺序”my_addr.sin_addr.s_addr=INADDR_ANY;/ 使用自己的IP地址, 自动填上它所运 行的机器的 IP 地址

文件传输协议(FTP)

文件传输协议(FTP) 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是一个被广泛应用的协议,它使得我们能够在网络上方便地传输文件。早期FTP并没有涉及安全问题,随着互连网应用的快速增长,人们对安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本文在介绍了FTP协议的基本特征后,从两个方面探讨了FTP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协议在安全功能方面扩展;协议自身的安全问题以及用户如何防范之。 1. 简介 1.1 FTP的一些特性 早期对FTP的定义指出,FTP是一个ARPA计算机网络上主机间文件传输的用户级协议。其主要功能是方便主机间的文件传输,并且允许在其他主机上进行方便的存储和文件处理。[BA72]而现在FTP的应用范围则是Internet。 根据FTP STD 9定义,FTP的目标包括:[PR85] 1) 促进文件(程序或数据)的共享 2) 支持间接或隐式地使用远程计算机 3) 帮助用户避开主机上不同的 4) 可靠并有效地传输数据 关于FTP的一些其他性质包括:FTP可以被用户在终端使用,但通常是给程序使用的。FTP中主要采用了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PJ81],和Telnet 协议[PJ83]。 1.2 重要历史事件[PR85] 1971年,第一个FTP的RFC(RFC 114)由A.K. Bhushan在1971年提出,同时由MIT 与 Harvard实验实现。 1972年,RFC 172 提供了主机间文件传输的一个用户级协议。 1973年2月,在长期讨论(RFC 265,RFC 294,RFC 354,RFC 385,RFC 430)后,出现了一个官方文档RFC 454。 1973年8月,出现了一个修订后的新官方文档 RFC 542。确立了FTP的功能、目标和基本模型。当时数据传输协议采用NCP。 1980年,由于底层协议从NCP改变为TCP,RFC 765 定义了采用TCP的FTP。 1985年,一个作用持续至今的官方文档RFC 959(STD 9)出台。

编程实现简单的TCP协议分析器

《网络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专业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课程成绩完成日期2013年6月28日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 学院专业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3年6月28日 指导教师对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评价 评分项目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课程设计中的创造性成果 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程度 课程设计完成情况 课程设计动手能力 文字表达 学习态度 规范要求 课程设计论文的质量 指导教师对课程设计的评定意见 综合成绩指导教师签字2013年6月28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院专业 课程名称网络系统课程设计时间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17~18周学生姓名指导老师 题目编程实现简单的TCP协议分析器 主要内容: (1)从局域网中抓取IP数据包; (2)对它进行分析得到相应的头部信息; (3)过滤TCP包进行分析,得到TCP包的相应信息 (4)谈谈本次课程设计活动的体会和心得 要求: (1)利用编程软件 (2)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团队协作精神。 (3)学会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和综合运用文献的能力。 (4)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的全部内容。 应当提交的文件: (1)课程设计报告。 (2)课程设计附件(源程序、各类图纸、实验数据、运行截图等)

编程实现简单的TCP协议分析器 学生姓名:指导老师: 摘要编程实现简单的TCP协议分析器。TCP协议分析器是一种用于监督和跟踪网络活动的诊断工具。它从局域网中抓取IP数据包,并对它进行分析得到相对应的头部信息,过滤TCP包进行分析,得到TCP包的相应信息。运行程序平台为windows7/XP,程序通过调试运行,初步实现了设计目标,并且再经过适当完善后,将可以应用在商业中解决实际问题。TCP协议的数据传送程序是由二个子程序组成的。也可以看成是服务器端程序和客户端程序,其中:服务器端程序的功能是侦听端口号,接收远程主要的TCP连接申请,并接收远程主机传送来的文字数据。 关键词程序设计;TCP;局域网;指令;服务器

(完整)实验一-文件传输协议设计要点

实验一:文件传输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目录 1.实验设计目的和要求 2.背景知识 3.课程设计分析 4.程序清单 5.运行结果 6.总结

1.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文件传输是各种计算机的网络的基本功能,文件传送协议是一种最基本的应用层协议。它是按照客户或服务器模式进行的工作,提供交式的访问。是INTERNRT使用最广泛的协议之一。以及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是建立在TCP/IP网络体系结构上。 用 socket 编程接口编写俩个程序,分别为客户程序和服务器程序 1.掌握TCP/IP 网络应用程序基本的设计方法; 2.用socket 编程接口编写两个程序,分别为客户程序(client.c)和服务器程序(server.c); 3.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装订后的课程设计说明书不少于10面(含封面、任务书、目录、正文、参考文献、成绩评定表、封底)。 2.背景知识 第一个FTP的RFC由A.K.Bhushan 在1971年提出,同时由MIT 与Harvard实验实现,RFC 172提供了主机间文件传输的一个用户级协议。长期发展过程由于底层协议从NCP改变为TCP,RFC765定义了采用TCP的FCP. FTP协议在今天已经发展成熟,应用也越来越广很多开发的比较成熟的FTP 客户端软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课程设计分析 Server端Client端 创建ServerSocket对象,在某端口提供监听服务Client端 等待来自Client端的服务请求 接受Client端的请求,用返回的创建Socket对象,向Server Socket建立连接的监听端口请求 通过向Socket中读写数据来通过向新的Socket中读写数 与Client端通信据来与Server端通信 关闭Socket,结束与Server端的通信关闭

基于TCP协议的简单即时通信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TCP协议的网络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网络通信,由于其具有实时性、跨平台性、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而受到广泛的使用。设计并实现一个能够处理多用户进行实时、安全的即时通信系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即时通信的底层通信是通过SOCKET套接字接口实现的。当前的主流UNIX系统和微软的WINDOWS系统都在内核提供了对SOCKET字接口的支持。使用这个统一的接口,可以编写一个可移植的TCP/IP通信程序。使信息能够在INTERNET上可靠的传输。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局域网内的简单即时通信系统,系统采用C/S模式,底层通信通过SOCKET套接字接口实现,服务器负责客户端的登录验证,好友信息的保存和心跳报文的发送。客户端采用P2P方式实现消息传递,并能实现文件的传输。本文首先讨论了同步套接字,异步套接字,多线程并发执行任务等;然后阐述了客户端、服务器如何使用XML序列化的消息进行通信。 关键词:即时通信;文件传输;套接字;TCP协议 Abstract :Instant messages have several advantages such as real-time, cross-platform, cheap and efficient. To design a Multi-user IM (instant message) architecture is very i mportant in both theory and realism. Instant message based on TCP/IP protocol that is realized by socket interface. Almost all UNIX operation systems and Microsoft's win dows operation systems provide support of socket in the kernel. Using the uniform int erface, we can develop a portable program of TCP/IP, which help us transfer informati on in Internet safely and credibly. The system uses the client/server(C/S) mode. The server take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 e login message of client, the saving of friend message and Message heartbeat. The tra nsmission of the basic messages of the customer end will be designed on P2P architec ture. This thesis explains how the client and server communicate via serializing XML message. Key words: Instant Message; File Transfer; Socket; TCP protocol

文件传输协议的简单设计与实现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题目名称文件传输协议的简单设计与实现学生学院 专业班级____ 学号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 2010年1月5日

设计摘要 关键词:SOCKET编程,FTPclient/server程序 摘要:本课程设计包含了文件传输协议的简单设计与实现。 文件传送是各种计算机网络实现的基本功能,文件传送协议是一种最基本的应用层协议按照客户/服务器的模式进行工作,提供交互式的访问,是INTERNET使用最广泛的协议之一。文件传输协议的简单设计与实现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实验环境TCP/IP 网络体系结构之上,使用socket 编程接口编写两个程序,分别为客户程序(client.c)和服务器程序(server.c),实现下述命令功能:get , put, pwd, dir, cd, ?, quit 等,利用了已有网络环境设计并实现简单应用层协议。 本设计包括了具体设计任务,基本思路及所涉及的相关理论,设计流程图,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解决办法,实验运行结果,核心程序,个人体会及建议等。

目录 1、文件传输协议的简单设计与实现------------------------------18 1. 1 具体设计任务----------------------------------------------18 1.2 基本思路及所涉及的相关理论--------------------------------18 1.2.1基本思路-------------------------------------------------18 2.2.2 相关理论--------------------------------------------18 1.3设计流程图------------------------------------------------19 1.4实验运行情况----------------------------------------------19 1.5 核心程序--------------------------------------------------22 2.5.1 服务器(sever)程序---------------------------------22 2.5.2 客户(client)程序----------------------------------29 1.6心得体会-----------------------------------------------------------------------------37 参考文献--------------------------------------------------------38

基于tcp协议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TCP协议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杨秀森 (贵州师范大学机电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号:0914********) 摘要:通信协议(communications protocol)是指双方实体完成通信或服务所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协议定义了数据单元使用的格式,信息单元应该包含的信息与含义,连接方式,信息发送和接收的时序,从而确保网络中数据顺利地传送到确定的地方。通信的底层通信是通过SOCKET套接字接口实现的。当前的主流UNIX系统和微软的WINDOWS系统都在内核提供了对SOCKET字接口的支持。使用这个统一的接口,可以编写一个可移植的TCP通信程序。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局域网内的简单即时通信系统,系统采用C/S模式,底层通信通过SOCKET套接字接口实现,服务器负责客户端的登录验证,好友信息的保存和心跳报文的发送。客户端采用P2P方式实现消息传递,并能实现文件的传输。本文首先讨论了同步套接字,异步套接字,多线程并发执行任务等;然后阐述了客户端、服务器如何使用XML序列化的消息进行通信。 关键词:TCP协议;通信协议系统;套接字;文件传输;C/S模式; The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Based on TCP Protocol Communication Yang Xiu Sen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its automation number: 0914********) Abstract: Communication protocol ( communications protocol ) refers to both entities to complete communication or service must follow the rules and conventions. The protocol defines a data unit format, information unit should contain information and meaning, connection mod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timing, thereby ensuring that the network data smoothly transmitted to determine place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is through the SOCKET socket interface implementation. The current mainstream UNIX system and Microsoft WINDOWS system in the kernel provides to SOCKET interface support. Using the unified interface, can be prepared in a transplantable TCP communication program. This paper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based on a simple LAN instant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 system adopts C/S model, the underlying communication through the SOCKET socket interface

三种文件传输协议

计算机网络复习要点 (第五版谢希仁) 文件传送协议篇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TFTP(端口号为69) 支持文件传输不支持交互 1.主要优点: (1)用于UDP环境,例如:当程序和文件向许多机器下载的时候就是用到该协议 (2)其代码占得内存较小,不需要硬盘,只是固化TFTP 特点细分: (1)TFTP每次传送的数据报文中有512个字节,最后一个不足512个字节 (2)数据报按序编号,从1开始 (3)支持ASCII码和二进制 (4)可对文件进行读与写 (5)使用很简单的首部 工作原理: 发送完一个数据块等待对方的确认,确认是还必须指明所确认的块编号,发送一段时间后仍然收不到确认重发PDU,如果还没有确认的话继续重发 一开始工作时,TFTP发送请求报文给服务器,TFTP会选择新的端口与客户进程进行通讯,若文件正好是512 的整数倍,则

文件传送完毕,文件传送完后还必须发送一个有简单首部无数据的数据报文,这个报文正好不足512个字节,所以作为发送结束的标志。 FTP协议 支持交互,允许客户指明文件类型与格式,并允许具有存储权限的设置 特点: (1)若存取一个文件的时候,必须获得文件的副本,在文件的副本上进行修改,然后将副本传到远点工作原理 (1)打开熟知端口(端口号51)是客户程序能够连接上 (2)等待客户发送连接请求 (3)客户发来的请求交给从属程序处理,(从属程序在处理 过程中还会根据需要创建一些子程序) (4)回到等待的状态,等待其他的客户程序发来连接请求 (主程序与从属程序的处理并发进行的) FTP有两个从属进程:控制进程和数据传送进程 控制进程在整个对话过程中都是打开的,客户端发过来连接请求时,通过控制连接发给服务端的控制进程,控制连接不用来传送文件,服务器的控制进程在接受到FTP时就会建立数据传送进程,数据传输连接,用来客户端与服务端的数据

文件传输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题目:文件传输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初始条件: Windows XP C++,SOCKET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掌握TCP/IP 网络应用程序基本的设计方法; 2.用socket 编程接口编写两个程序,分别为客户程序(client.c)和服务器程序(server.c); 3.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装订后的课程设计说明书不少于10面(含封面、任务书、目录、正文、参考文献、成绩评定表、封底)。 时间安排: 6月18日查阅资料、方案论证 6月19日方案设计、调试 6月20日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6月21日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运行正确的程序:: 1.服务器源代码: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pragma comment(lib, "wsock32.lib") #define PORT 4523 char buf_send[1024]; char buf_rec[1024]; SOCKET sockSrv; //socket初始化 DWORD CreateSocket() { WSADATA WSAData;//WSADATA结构被用来保存函数WSAStartup返回的Windows Sockets初始化信息if(WSAStartup(MAKEWORD(2,2),&WSAData)!=0)//WSAStartup完成winsock的初始化 {printf("socket initialize failed!\n"); return (-1); } sockSrv=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定义为面向连接的,返回值送给sockSrv if(sockSrv==SOCKET_ERROR) { printf("socket create failed ! \n"); WSACleanup();//中止Windows Sockets DLL的使用 return(-1); } SOCKADDR_IN addrSrv;//TCP/IP使用SOCKADDR_IN 定义地址 addrSrv.sin_addr.S_un.S_addr=htonl(INADDR_ANY);//计算机IP地址 addrSrv.sin_port=htons(PORT);//协议端口号 addrSrv.sin_family=AF_INET;//地址所属协议簇 //绑定端口 if(bind(sockSrv,(struct sockaddr FAR *)&addrSrv,sizeof(addrSrv))==SOCKET_ERROR) { printf("Bind Error"); return(-1); } return (1); }

stm32,tcp协议实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stm32,tcp协议实现 篇一:基于stm32的串口服务器web功能实现 基于stm32 web功能实现 编制:陈志磊校对:审核: 日期:20xx-12-30 版本:V1.0 的串口服务器 说明: 本文主要说明通过web访问来配置串口服务器参数的功能,前提要求lwip和ucosii都已移植成功。实现b/s结构,须将串口服务器配置为webserver。 一.webserver文件以及相关技术简介 1.相关文件说明 st公司的官网上提供了通过lwip完成webserver配置 的例程,打开我们的工程文件夹“lwip1.4.1移植stm32V1.8”,在lwip-app/web_server_demo文件夹下的文件如图所示:各个文件的说明见下表:

2.网页制作及网页数组数据转换 (1)网页制作 使用dreamweaver进行网页制作,交互方式主要是通过表单来完成,注意对于使用了需要使用ssi技术来嵌入数据的,需要将网页后缀设为shtml、shtm、stm等。st的例程默认使用首页索引在httpd.c中g_psdefaultFilenames[] 数组里表示,该数组如下: constdefault_filenameg_psdefaultFilenames[]={{"/ind ex.shtml",false},{"/index.ssi",true},{"/index.shtm" ,true},{"/index.html",false},{"/index.htm",false}}; 该数据表示支持首页索引为index.shtml、index.html、index.htm的网页文件输入。在网 页设计时,需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a.表单的操作设计,表单提交的方法为post,表单的处理设为对应的cgi。 b.ssi标签的嵌入。在需要嵌入信息的位置插入ssi标签。关于cgi和ssi稍后将会简要说明。 (2)网页数组数据转换 在makefsdata文件夹下的fs文件为网页源文件,如下图: 由于网页源文件不能直接放到stm32里面,所以要做一个转换,这里通过makefsdata.exe这个工具将原始网页文件转换成.c格式的网页数组,这样就可以添加到工程中了,

文件传输协议

文件传输协议 从Wikipedia,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件传输协议(FTP)是一个标准的网络协议,用来在一个基于TCP的网络从一台主机到另一主机传输文件,如互联网。它经常被用来上传到一个公共的Web 托管服务器的网页和其他文件,由私人发展机。FTP是建立在客户端- 服务器架构,并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使用单独的控制和数据连接。[1]在协议中,FTP 用户可能使用明文自己的身份标志,通常以用户名和密码的形式,但如果服务器被配置为允许匿名也可以连接。为了隐藏(加密)您的用户名和密码,以及加密内容的安全传输,您可以尝试以客户端使用SSH文件传输协议。 第一个FTP客户端应用程序是交互式的命令行工具,执行标准的命令和语法。在今天使用的许多流行的桌面操作系统的图形用户界面的客户,至今已开发包括一般的网页设计方案,如Microsoft Expression Web中,如CuteFTP的专业FTP 客户端。 内容 1协议概述 ?1.1与HTTP的差异 ?1.2通信和数据传输 ?1.3登陆 ?1.4 匿名FTP ?1.5穿越NAT和防火墙 2 FTPmail 3 Web浏览器支持 ?3.1句法 4 安全 4.1 安全的FTP

4.1.1 FTPS 4.1.2 SFTP 4.1.3 通过SSH到达FTP (不从SFTP) ? 5 FTP命令的列表 ? 6 FTP 回应码 ?7 参见 ?8 参考文献 ?9 进一步阅读 ?10 外部链接 协议概述 与HTTP的区别 FTP运行在OSI模型的应用层,用于使用TCP / IP传输文件。要做到这一点,FTP服务器必须正在运行,并等待传入的请求。然后客户端的计算机能够沟通服务器上的端口21。就此,称为控制连接,在会议期间仍然开放。第二个连接,称为数据连接,可以由服务器从20端口打开谈判的客户端端口(主动模式),或从任意端口到客户谈判的服务器端口(被动模式)传输文件数据。控制连接用于会议管理,示例命令,识别和使用像一个telnet协议的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交换的密码。例如“RETR命令名”从服务器到客户端传输指定的文件。由于这两个端口结构,FTP被认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带协议,而不是如HTTP协议波段。 通信和数据传输 该协议在RFC959中指定,这里总结。 服务器响应超过三位数的状态代码的ASCII控制连接与可选的文本消息。例如“200”(或“200 OK”)意味着最后一个命令是成功的。数字代表的响应代码,而可选的文本代表一个人可读的解释或要求(如Need帐户的)。通过控制连接发送中断消息,可以中止正在进行传输文件数据的数据连接。

文件传输协议和文本传输协议

文件传输协议和文本传输协议 一.文本传输协议(HTTP)协议简介: HTTP是一个属于应用层的面向对象的协议,由于其简捷、快速的方式,适用于分布式超媒体信息系统。它于1990年提出,经过几年的使用与发展,得到不断地完善和扩展。目前在WWW中使用的是HTTP/1.0的第六版,HTTP/1.1的规范化工作正在进行之中,而且HTTP-NG(Next Generation of HTTP)的建议已经提出。 HTTP协议的主要特点可概括如下: 1.支持客户/服务器模式。 2.简单快速:客户向服务器请求服务时,只需传送请求方法和路径。请求方法常用的有GET、HEAD、POST。每种方法规定了客户与服务器联系的类型不同。 由于HTTP协议简单,使得HTTP服务器的程序规模小,因而通信速度很快。 3.灵活:HTTP允许传输任意类型的数据对象。正在传输的类型由Content-Type加以标记。 4.无连接:无连接的含义是限制每次连接只处理一个请求。服务器处理完客户的请求,并收到客户的应答后,即断开连接。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节省传输时间。 5.无状态:HTTP协议是无状态协议。无状态是指协议对于事务处理没有记忆能力。缺少状态意味着如果后续处理需要前面的信息,则它必须重传,这样可能导致每次连接传送的数据量增大。另一方面,在服务器不需要先前信息时它的应答就较快。 二.文件传输协议(FTP) 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是一个用于在两台装有不同操作系统的机器中传输计算 机文件的软件标准。它属于网络协议组的应用层。 FTP是一个8位的客户端-服务端协议,能操作任何类型的文件而不需要进一步处理,就像MIME或Unencode一样。但是,FTP有着极高的延时,这意味着,从开始请求到第一次接收需求数据之间的时间会非常长,并且不时的必需执行一些冗长的登陆进程。 FTP实现的目标: 1.促进文件的共享(计算机程序或数据) 2.鼓励间接或者隐式的使用远程计算机 3.向用户屏蔽不同主机中各种文件存储系统的细节 4.可靠和高效的传输数据 缺点: 1.密码和文件内容都使用明文传输,可能产生不希望发生的窃听。 2.因为必需开放一个随机的端口以建立连接,当防火墙存在时,客户端很难过滤处于主动模式下的FTP 流量。这个问题3.通过使用被动模式的FTP得到了很大解决。 服务器可能会被告知连接一个第三方计算机的保留端口。 FTP虽然可以被终端用户直接使用,但是它是设计成被FTP客户端程序所控制。 运行FTP服务的许多站点都开放匿名服务,在这种设置下,用户不需要帐号就可以登录服务器,默认情况下,匿名用户的用户名是:“anonymous”。这个帐号不需要密码,虽然通常要求输入用户的邮件地址作为认证密码,但这只是一些细节或者此邮件地址根本不被确定,而是依赖于FTP服务器的配置情况。 FTP有两种使用模式:主动和被动。主动模式要求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同时打开并且监听一个端口以建立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客户端由于安装了防火墙会产生一些问题。所以,创立了被动模式。被动模式只要求服务器端产生一个监听相应端口的进程,这样就可以绕过客户端安装了防火墙的问题。 一个主动模式的FTP连接建立要遵循以下步骤:

文件传输协议的C语言实现

第ChpNum章文件传输协议的C语言实现 1设计目的 本设计旨在利用Winsock 简单实现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程序。通过完成此设计,了解Winsock API函数调用方法和一般网络应用程序的编程方法,理解FTP协议,掌握C语言设计FTP协议软件的基本技术,为将来开发其他通信协议软件打下坚实基础。 2 设计准备 (1)连入同一局域网的PC,每人一台。 (2)PC装有Windows操作系统、Visual C++ 编译器及开发手册MSDN 。 3关键技术 文件传输协议介绍 FTP 是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的英文简称,用于Internet上的控制文件的双向传输。在实现的层面上,FTP又可理解为一个可用于文件传输的客户机/服务器系统,该系统包括客户机端程序和服务器端程序,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通信规则为FTP协议。用户通过客户机程序向服务器程序发出命令请求,服务器程序执行用户所发出的命令,并将执行的结果返回到客户机。比如说,用户发出一条命令,要求服务器向用户传送某一个文件的一份拷贝,服务器会响应这条命令,将指定文件送至用户的机器上。客户机程序接收到这个文件,将其存放在用户目录中。在通信协议的分层模型中,文件传输协议是在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之上的一个应用层协议,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需要用到传输层提供的字节流透明无误传输服务。Windows操作系统具有TCP/IP协议栈,应用程序可通过Winsock API函数的调用实现端到端透明数据链接的建立。 Winsock API介绍 因特网(Internet)最初是基于Unix的,而Sockets(套接字)是Unix第一个支持TCP/IP 协议栈的网络API,最早于1982年8月随BSD版Unix推出,常被称为Berkeley sockets (伯克利套接字)。Winsock(Windows Sockets API)是从Sockets移植过来的TCP/IP编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