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近三年我国Seminar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近三年我国Seminar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近三年我国Seminar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近三年我国Seminar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近三年我国Seminar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周美林 李佳孝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四川南充 637009)

[摘 要] Seminar是西方高等学校中常见的一种教学范式,它将研究性教学和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相结合,研讨式的教学是其主要特征。但是Seminar教学在我国的应用问题颇多。通过对近三年来我国Seminar教学研究的内涵、价值、实施方法、对策的综述,分析其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文献研究表明,我国关于Seminar教学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为Seminar教学在我国的广泛开展提供了实践基础。但是研究内容还不全面,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对Seminar教学理论依据、Seminar教学与中国传统教学的关系、提升Seminar的教学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Seminar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 G40-0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6120(2013)11-0012-05

Seminar是西方高等学校中常见的一种教学范式,研讨式的教学是其主要特征。据说这种教学方式的源头是苏格拉底,1737年德国学者格斯纳在哥廷根大学首开哲学Seminar后,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广泛应用。“Seminar教学法的主要功能就在于它有利于实现师生、生生之间在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上的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和相互补充,充分体现了教学活动作为一种交流与互动过程的本质特征。”[1]Seminar 是美国大学本科高年级和研究生阶段里常见的课堂教学方式,形成了不同的结构模式并发挥着独特的教学价值。20世纪初,蔡元培先生从莱比锡大学回国后,将Seminar教学法在我国高校教学中进行尝试;20世纪50年代,苏联教育家把这种方法介绍给中国大学,使得Seminar教学法在当时的大学课堂上盛行一时[2]。如今,Seminar教学在中国已历经近百年风雨,仍然生机勃勃,吸引着大批教学研究者和实践者的目光,研究成果不断涌现。鉴于此,对Semi-nar教学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有助于我们把握Seminar教学的发展脉络和研究进展,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方向;可以为广大研究者提供参考,使Seminar 在我国教学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Seminar教学研究的概况

(一)Seminar教学研究文献的分布

笔者在中国知网上全文检索“Seminar教学”,结果有4342篇文章,研究的文献资料较多,因此笔者选取近三年文献资料以便于了解Seminar教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从检索情况分析,以“Seminar教学”为检索词精确检索,结果显示,从2010年到2012年共有28篇论文;以“讨论课教学”为检索词精确检索,结果显示,从2010年到2012年录有5篇论文;以“习明纳教学”和“习明纳尔教学”为检索词检索,结果显示,从2010年到2012年均为0篇论文。在这33篇论文中仅有6篇被收录到核心期刊。总体来说,对Seminar教学研究成果较多却不够深入。

(二)Seminar教学研究的视角

Seminar教学研究文献从多学科角度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教育哲学、教育管理学、学科教学论等视角。如罗启、高峰的《Seminar教学范式的价值意蕴》,曾碧的《Seminar教学模式对师范生教育质量的实践价值》等是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探讨Seminar教学的价值问题;《利用Seminar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Seminar教学法效果评价》则是从教育管理的角度探讨如何提高Seminar教学的效果;雷化雨、熊小燕、方金华等作者从学科教学论的视角指出:“Seminar教学模式适用学科广泛,既可用于人文社会类的学科,如法律、文学、哲学、历史、经济学、工商管理、音乐等;又可用于自然科学类的学科,如数学、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医学等。”[3]另外,有的学者则从比较教育学的视角出发,注重对国外Seminar教学理论的介绍,并探讨了对中国教学改革的启示。

(三)Seminar教学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关于Seminar教学研究,作者主要选择了两种方

【收稿日期】2013-03-20

【作者简介】周美林(1989—),女,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社会学。

李佳孝(1949—),男,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与教育社会学。

法,一种是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Seminar教学作理论研究,其研究思路是先介绍国外Seminar教学研究的成果,探讨Seminar教学的起源、发展、内涵和教学价值;另一种方法是注重对Seminar教学的应用研究,其研究思路是借鉴国外Seminar教学经验和实施步骤,在我国教学实践中探索如何使用Seminar教学法。其中,有的注重Seminar教学模式的构建,如赵永生等《主动体验型互动教学模式探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讨论课改革》;有的注重研究Seminar 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有的将传统教学方法和Seminar教学法进行实验对比,如官杰、王琪的《Seminar教学法效果评价》,探讨了Seminar教学模式的效果,结论是“比较发现实验班(Seminar教学班)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班(传统方法教学班)。因此Seminar教学法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在考试成绩上优于传统教学法”[4]。

二、Seminar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Seminar教学的内涵研究

尽管seminar教学法在世界范围有广泛影响,但是直到今日,我国对于Seminar的定义仍然没有形成共识。一般认为,我国最早且经常被引用的经典Seminar的定义,是20世纪30年代,费孝通先生在他的《留英记》中提到Seminar,并把它翻译成“席明纳”、“席”表示学生和教师就坐,可以是课堂教学,可以是圆桌会议,可以是沙龙,可以是主题报告,可以是观点阐述与讨论;“明”是指经过阐述、陈述、说明、辩论、讨论、提问、答辩等形式对事物和观点明晰;“纳”指经过这种互动与讨论的方式,讲者与听众接纳和反思某些观点,升华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并成为自己认知结构和学术思想的一个部分[5]。其含义一般指研讨课、研讨会、研讨班、研讨小组等。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Seminar教学是指在大学或者研究生院里教师和学生为研究某一问题定期见面,在老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采用小组或单独形式共同讨论和研究的交互式教学方式,真正达到`学有所获、教学相长、日学日进'的教育目的。”[6]

(二)关于Seminar教学的价值研究

1.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实现教学相长。Seminar 的教学组织有别于传统课堂,更突出师生互动的特点,有利于发挥两者主体性。丁宁在《借鉴Seminar 教学法,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中指出:Seminar教学法“用多向互动的教学新模式取代单向灌输的传统模式”,它以“学生”和“能力”为中心,“教”与“学”在开放、宽松的环境中交流互动[7]。《Seminar教学范式的价值意蕴》认为,Seminar“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教师自由地教、让学生自由地学”[8]。

2.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开发教师和学生的潜能。Seminar教学采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新知,可以更好地激发师生的潜能。罗启、高峰的研究认为,“Seminar教学模式以教学角色的双重性实现了教学和科研的和谐统一,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研究探索的过程。”[8]其生动活泼、富有启发式的教学法,可以充分挖掘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学理潜能,促使他们对教学内容进行学理探究,使教师的“教”和师生的“研”找到最佳的契合点,最终形成了师生关系从“教学相克”到“教学相长”的良好转变[9]。

3.有助于对知识的整合和理解,促进理论联系实践。Seminar教学利用学生已有经验来解决新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理论有指导实践的作用,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利用Seminar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指出,“在西方教育思想中,Sem-inar被看作是解决理论的一般性与现实多样性和复杂性之间关系的一种手段,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种方式。”[10]同时,它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机。“以Seminar的方式学习和探究某一知识,能真正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自我学习能力。”[11]

4.培养合作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Seminar教学通过小组活动,每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任务,和大家一起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能够很好地培养合作意识与创新思维。《高职英语教学中引入Seminar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指出:“这种小组分工、合作研究的学习形式,需要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培养了学生的与人合作能力、交际活动能力和集体荣誉感。”[12]陈兵、黄美认为:“Seminar创造一个氛围使学生得以自由提问和提出自己的看法,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交流的脑力激荡中使学生内在认知结构充分激活。”[13]

以上关于Seminar教学的价值的探讨非常全面,彰显了Seminar教学人文主义思想和科学主义精神,探讨了Seminar在实现师生共进、重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促进生生平等协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将Seminar引入我国教学,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关于Seminar教学实施过程的研究

Seminar教学的实施过程是Seminar教学研究的重点部分,每篇文章都有不同程度的探讨。主要有两种研究思路,一是将Seminar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详细讨论一堂Seminar教学课程应该包括哪些主要程序。如秦勃认为,Seminar教学应该包括主持

第11期2013年11月 周美林 李佳孝:近三年我国Seminar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No.11

Nov.2013

人的介绍、主题宣讲、讨论和总结环节。另一种是致力于构建Seminar教学模式,如巫丽芸在《讨论课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以高校“经济地理学”课程为例》中,提出了“课前的准备—课堂的实施—课后的总结和评价”[14]这一模式,以增强Seminar教学的可操作性。

(四)关于Seminar教学存在问题的研究

学者们通过各个学科Seminar教学的实践探索,对Seminar教学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4个方面。

1.对Seminar的教育价值认识不足。在我国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Seminar教学模式的组织和施行遇到了挑战,教师和学生长期形成的行为习惯影响了Seminar课堂的有效性。一些教师认为,Seminar 教学组织起来很麻烦、教学不规范、效果也不好评价,因此缺乏教改的积极性。同时,“由于学生已习惯传统的教学模式,难免存在个别学生对讨论课有抵触情绪”[14],对这种要承担学习责任的教学方法一时难以适应。

2.教师实施Seminar的素质有待提高,教学设计和管理有待加强。Seminar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科研素质和教学管理素质。然而,杨超等指出很多教师不适应Seminar教学模式,过多地介入了教学的过程,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保证Semi-nar教学的效果[15]。同时,有学者认为教师设计论题和教材内容可能不吻合,而教学设计不合理是由于教师的教学管理素质不足。

3.学生的课前准备不足。Seminar教学是一种主动学习,其效果与学生是否主动参与、认真准备关系极大。有的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没有按照分工认真去准备,对讨论问题的认识比较肤浅,合作交流时只能随便讲讲,自己收获体验不大。正如蒋立勤、余勤指出的,“有些学生在资料准备方面不够充分,导致一些Seminar的内容质量不高。”[16]

4.Seminar教学资源开发利用不够。显然,Semi-nar教学需要一定的条件,诸如图书资料、教学场所等。因Seminar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还在试行阶段,师生无论是对学校的数字资源、图书馆的使用还是开放性实验室的使用都很不充分。尹素琴指出:“目前,大学教室桌椅的成排设置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17]同时,很多与实际联系紧密的论题因时间、经费等原因也很难真正有效开展。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只能随着Seminar教学法的逐步推广而逐步改进和完善。

(五)关于Seminar教学的改进策略研究

1.提高师生对Seminar教学价值的认识。认识是行为的先导,只有师生真正认识到Seminar的教学价值,才会在教学活动中更多地采用Seminar教学。不仅要对Seminar教学法进行深入宣传和介绍,使师生明白Seminar教学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要发动广大教师结合教学实践,特别是学科教学实践活动,进行Seminar教学模式的研究。李军《利用Seminar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指出要更新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师生应破解传统观念统领下的不良习惯,教师应包容和接纳不同观点,学生应该扬弃传统的被动接受传教的知识生成模式。

2.提高Seminar教师的素质。朱郁闻《论Semi-nar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运用》指出,“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Seminar课程得以高质量教学的重要保证。”[11]毛淑芳等在《药用高分子材料讨论课教学体会》指出:讨论课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迫使教师除深入掌握本课程知识外,还需储备其他相关知识[18]。因此,教师不仅需加强对Seminar的学术研究,同时还需要学习和研究Seminar教学技巧,并及时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

3.加强seminar教学设计。应根据学生和课程特点循序渐进引入Seminar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一学期中穿插使用Seminar教学。邢小玲指出Seminar教学法教学内容应具备的特点:一是应紧扣教学内容,二是难易程度应适宜,三是应尽量选择难点、疑点和热点问题[19]。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教师指定论题和学生自选论题相结合的方式确定选题,并提前布置学生课堂报告的题目。在师生讨论与点评之后,对小组要求提交完整的习明纳教学讨论后修改的论文或者报告。对于参与的学生则提交各自的点评稿。另外,合理分配现有的教学学时。

4.改革教学评价适应Seminar教学需要。Semi-nar教学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因此要求改变传统的课程评价模式。朱郁闻明确提出,“校方需要建立起一个全面的注重实践教育的思维模式,并适度改变当下的教学评价体系。”[11]因此,要实行Seminar教学,必须改革教学评价标准,将评价标准主要集中于学生的课堂表现、语言表达能力或独立完成科研课题的能力等上面。柯永红在《美国护理教育中的Seminar教学》中提出:“制定一系列的教学规章制度,保证Seminar教学的顺利进行。”[20]

5.为Seminar教学创造条件。Seminar的教学特点要求大学应加强图书文献资料的更新和管理,不仅要增加图书收藏量,还要进行管理改革,力求学生资料查寻便捷。另外,seminar教学的互动性和自由性决定了对教学场所和设施有特殊要求。何华指出

第11期2013年11月 教育与教学研究 No.11

Nov.2013

开展Seminar教学在课堂设施上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而且能够改善课堂上学生的接受效果[21]。因此,有必要为Seminar教学配备专用教室和利于研讨的会议厅式桌椅以及计算机、投影仪和各种实验仪器等方面的设备。

三、seminar教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文献研究表明,我国关于Seminar教学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为Seminar教学在我国的广泛开展提供了实践基础。但是研究内容还不全面,在今后的研究中,将对Seminar教学的理论依据、Seminar教学与中国传统教学的关系、怎样提升Seminar的教学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一)加强对Seminar教学理论基础的研究

历史上关于Seminar教学的论述数不胜数,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多,但对Seminar教学进行理论探讨的文章相对较少。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教学方法是一种工具,教学理论是教学方法的源泉。只有加强对Seminar教学的理论研究,深入理解Semi-nar教学法的真谛,才可以创造性地推广Seminar教学,使它在我国的教学改革中产生更大的效益。

(二)注重Seminar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融合

我国自孔子以来,对教与学的研究源远流长,许多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世人称道。在教学改革中,既要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也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因此,要加强文化融合研究,使Se minar教学法与中国传统的优秀教学思想和理念相结合,才能使这种在西方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范式能够真正在中国扎根,令其为我所用,使之成为符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Seminar”,为中国的创新教育插上翅膀。

(三)加强推广研究彰显Seminar教学的独特价值

Seminar教学的生命在实践,Seminar教学的价值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充分体现。学者们在研究中反复强调已在中国的研究生教学中使用,但是这方面的文献并不多。如果研究生Seminar教学不是像大部分学者那样认为已经广泛开展,而Seminar教学对研究生教育的价值又如此巨大,那么研究生Seminar 教学的探索将有巨大的空间。如果Seminar教学方法已经在研究生教育成功开展,为何不能将其成功的Seminar教学经验推广到本科教学中呢?我们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对Seminar的介绍和移植,而应该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除了高等教育,其他教育领域是不是也能借鉴Seminar教学模式?这也许会是学者未来研究的另一片天空。

综上,关于Seminar教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介绍了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归纳了目前Semi-nar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Seminar教学在我国的开展提供了实践基础。但是,关于此项研究内容还不全面,如忽视了Seminar教学理论根源的探讨,忽视了Seminar教学与中国文化教育传统的结合,忽视了Seminar教学更加广泛的推广价值。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加强Seminar教学理论基础的研究,加强Seminar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融合,以及加强推广Seminar教学的独特价值等。从而促进seminar教学对中国教育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晓端,马启民.Seminar教学法:由来、结构与功能[J].现代教育研究,2003,(6).

[2]冯宇庆.研究生Seminar教学法认同感调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3]雷化雨.本科教学中构建Seminar教学模式的探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7).

[4]官 杰,王 琪.Seminar教学法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

[5]熊小燕.Seminar教学模式在高师教育类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

[6]崔艳秋.“Seminar”教学法在医学高职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

[7]丁 宁.借鉴Seminar教学法,提升课程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2,(12).

[8]罗 启,高 峰.Seminar教学范式的价值意蕴[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

[9]曾 碧.Seminar教学模式对师范生教育质量的实践价值[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2):14-15.

[10]李 军.利用Seminar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电力教育,2010,(10):75-76.

[11]朱郁闻.论Seminar教学模式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运用[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12]曹文慧.高职英语教学中引入Seminar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J].考试周刊,2011,54(1):119-120.

[13]陈 兵,黄 美.美国大学Seminar教学范式的特点及其启示[J].学术论坛,2009,(8):193-196.

[14]巫丽芸.讨论课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以高校“经济地理学”课程为例[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6).

[15]杨 超,邢 新,薛春雨,王志农.Seminar教学模式在整形外科硕士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

[16]蒋立勤,余 勤.Seminar教学法在培养大学本科生中应用初探[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6).

[17]尹素琴.“Seminar”教学法在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学理论,2011,(36).

[18]毛淑芳.药用高分子材料讨论课教学体会[J].教学探讨,2011,(15).

[19]邢小玲.Seminar教学法在审计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

(下转第39页)

第11期2013年11月 周美林 李佳孝:近三年我国Seminar教学研究文献综述 No.11

Nov.2013

重点考虑学生的感受,以学生为角度构建考核评价体系,以保证开发效果的实效性。

最后,应考虑校本课程开发成绩的评价。对校本课程开发成绩进行体系建构,多维度、多角度衡量课程开发的效果,进而全面探究课程开发效果的全面性、综合性、有效性。

总之,重庆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对于国家“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完善、弘扬传承重庆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拓宽重庆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途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应该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力度,以重庆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目标为切入点,充分挖掘重庆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通过相关课程理论的指导,借鉴有关课程开发的理论,多维度、多层次进行重庆市土家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校

本课程开发,并以多元化的评价模式进行评估,以保

证课程开发模式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王德慧.重庆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研究[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11):13-15.

[3]龚 坚.土家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 ].西南大学,2003.

[4]董翠香.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2006.

[5]李 林.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丛立新.课程论问题[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Research on the School -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Minority S ports Curriculum Resources in Chongqing

Sun Qiao 1 Wang De -hui 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 ,Jilin ,136100,China ;

2.Chongqing Sanitary and Healthcare Center for Middle -School and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Chongqing ,400015,China )

A bstract :The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school -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minorit y sports resources in Chongqing by methods of documents ,analytic induction and so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school -based curriculum develop ment in traditional minority sports has become the best way to inherit and promote the traditional sp orts culture and to perfect the three -level curricu -lum .The pertinent research on the school -based curriculum develop ment of traditional minority sports curriculum resources should be en -hanced .Therefore ,the research must be focused on the definite objectives ,content and personnel selection ,reasonable mode for reference ,effec -tive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and s o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s s hould be multi -dimensional and comprehens ive .The 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must also be comprehensive ,effective and integral in order to ensur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aims of the study on the school -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minority sports resources in Chongqing .

Key words :Chongqing ;the minority nationality ;the Tujia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school -based curriculu m develop ment ;strategy ;effects

(上接第15页)

[20]柯永红.美国护理教育中的Semi -nar 教学[J ].护士进修杂志,2012,(4).

[21]何 华.Seminar 教学法在“财务管理”课程双语教

学中的应用研究[J ].研究与探索,2012,(1).

The Study on Seminar Teaching in China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Zhou Mei -lin Li Jia -xiao

(Sichuan Education Develop ment Research Center ,Xihua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9,China )

A bstract :In western institution of higher learning ,Seminar teaching mode ,a research teaching model combining research teachin g and students 'automatic innovative learning is a common teaching mode ,with seminar -style teaching as its primary feature .However there still ex -ist some problems a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Seminar teaching in China .Reviewing the connotation ,value ,implementation methods of seminar teaching in our country from 2010to 2012,the author analyzes its status quo ,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is mode .The literature review indicates that the research on Seminar teaching in China has made great process ,laying solid practice foundation for carrying out the Seminar teachin g in China .Nevertheless given the fact that the research is still not comprehensive ,deep researches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Seminar teach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itional Chinese teaching and the way to increase the teaching value of Seminar should be done .

Key words :seminar teaching ;teaching mode ;teaching reform ;literature review

第11期2013年11月 孙 桥 王德慧:重庆市土家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No .11

Nov .2013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课程概念:课程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制订并实行的各种计划、活动和进程。 教学概念:(1)教学即学习 (2)教学即教授 (3)教学即教学生学 (4)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目前对于教学内涵的界定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在共同活动之下,从教师一方入手来界定教学;第二种同样在共同活动之下却是从学生一侧着眼对教学概念作进一步解释;第三种则是从这种共同活动的结果来解释。第一种,典型的表述是: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迅速掌握人类长期实践积累起来的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世界观,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第二种,典型的表述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第三种,典型的表述是:“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的指导启发和学生的积极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交织着培养共产主义思想品德和发展体力的活动。” 课程与教学是教育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二者既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课程包括教什么、教学内容如何组织、如何规划学习进程。教学是基于课程的师生共同活动的。这个系列行为涉及“为什么教、教什么、教给谁和怎么教”四个基本要素。课程只有落实在教学中才具有真实的意义,而教学必须基于课程的规制和指引,才能保证它的品质。 课程不仅仅是教学内容,它还包括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整体的“布局谋篇”,它是教学内容及其架构。在后现代课程观的视野中,课程不再被视为固定的、先验的跑道,而成为达成个人转变的通道。这一侧重点和主体的变化将更为强调跑步的过程和许多人一起跑步所形成的模式,而较少重视跑道本身。 在不同的教育阶段,设置什么课程,其中又包括哪些学习主题,各门课程所占的份量

浅谈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浅谈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和策略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下,英语教学正从知识型教学转变为能力型教学,重点培养听、说能力,读写能力为辅,以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语用能力。随之而改变的是教材重视语言功能,老师忽视语法功能。语法,慢慢成为了大家避而不谈的灰色地带。其实英语能力的综合提升,需要语法知识作为强有力的纽带,否则学生理解上支离破碎,运用语言频繁出错,语言表达左支右拙,直接影响语言交际能力的提升。目前,小学英语语法面临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的严峻现状,本文就针对这些现状作策略分析。 一、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英语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它赋予语言以结构系统,指导语言正确、贴切地表达思想和传递信息。它有严密、科学的体系,是结合语言和语意的枢纽,是组词成句的粘合剂。【刘树伟. 浅谈高中英语语法[J]. 青春岁月, 2016(15).】因此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小学的语法更不能一味地“填鸭式”教学,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一门外语时保持语法意识,懂得寻找语法规则,学会归纳语法规律,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虽然小学生特殊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对其语言输出、甚至英语学习有一定的阻碍,但是学好语法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从而建立语用自信心,为将来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基础。在小学阶段,语法知识教学和语言能力培养需要相辅相成, 才能相得益彰。 二、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 1、忽视语法教学,教学形式单一 新课程标准改革下,大部分老师着眼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往往对语法教学存在忽视的情况。目前江苏省全面使用译林版新教材,其中高年级教材增加了Grammar time板块,其目的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明确说明:“语法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以指导他们更好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运用的能力。”教材的革新变化,让老师们措手不及。因此,很多老师每每上到语法板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综述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综述 为做好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工作,学校先后制定了《泰山学院专业建设规划》、《泰山学院课程评估方案(试行)》、《泰山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泰山学院选修课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外语教学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公共计算机课教学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根据2007年“迎评促建年”活动实施项目,从精品课程建设、课程教学大纲建设、课程评估、双语教学、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等五个方面着手对教学内容与课程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思路和工作计划。成立了专业建设与评价、课程建设与评价专家组,制定了相应的评价工作细则,加强对专业、课程建设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工作落到实处,取得了较好效果。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为指导,遵循“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方针,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依据“重组基础、反映现代、面向前沿、交叉融合”的改革思路,以素质教育为基础,通才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优化课程结构,精简教学内容,扩大选修,突出个性,注重实践,使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个性得到培养和锻炼。通过建设合格课程、创建优质课程、争创名牌课程,以点带面,促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

主要措施: 一是组织教学研究立项,积极开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活动。2006年我校印发了《泰山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根据文件的精神我校规范了本科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立项研究,为支持和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特别在项目立项、经费资助、职称评定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对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校级立项,学校给与一定经费资助,凡是列为国家和省、部级“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立项项目,学校在经费上分别给予以1:1和1:2配套。 二是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落实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成果。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不断将研究成果整合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去。近几年来,通过不断对课程体系的深入研究,先后三次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全面修订了教学大纲。 三是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要求基础课程、教育部规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干专业课程,优先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全国规划教材,“九五”国家重点教材,获国家、省、部级奖的优秀教材等。同时鼓励教师编写辅助教材,进行教材配套,优秀教材评奖。 四是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配套改革,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提供支持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在全院倡导“启发式、研讨式教学”,增加课堂教学的学术含量,形成了“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CAI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为教学内容和课

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发展历程

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发展历程 摘要:体验式学习理论源自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验学习”,在国外的发展源远流长,其研究史可直溯杜威、皮亚杰、勒温、詹姆斯、荣格、弗莱尔与罗杰斯等人。组织心理学家库伯吸收前人的合理思想, 提出了著名的四阶段“体验式学习圈模型”。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发展历程 体验学习源于西方英文OUTWARD-BOUND,原意为一艘小船离开安全的港湾,驶向波涛汹涌的大海,去迎接挑战。二战以后,在英国出现了叫做OUTWARD-BOUND的管理培训,这种训练利用户外活动的形式,模拟真实管理情境,对管理者和企业家进行心理和管理两方面的培训。由于体验式培训新颖的培训形式和良好的培训效果,很快就风靡了整个欧洲教育培训领域并在其后的半个世纪中发展到全世界,培训对象由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教师、工商业人员等群体。训练目标也从单纯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体验式培训适应了时代完善人格、提高素质和回归自然的需要,因此使成千上万的人趋之若骛,成为素质教育的新时尚。六十年代,在美国,户外训练(Outward Bound)引发了教育界对于采用新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兴趣。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还迅速将户外训练的过程融入学校的教育中。 所谓的体验式学习,其主要的教育哲学及理论架构是整合自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社会心理学家大卫. 库伯的“体验式学习圈”、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以及罗杰斯等人的理论而形成的学习框架。库伯是体验式学习的集大成者。体验式学习注重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环境和活动,让学习者透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觉悟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然后通过反思再总结并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投入到应用实践中。 一、体验式学习的起源 体验式学习进入学校学科领域可追溯到上个世纪初。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就已出现过,当时不少教育心理学家就提出“经验学习”的课题。当时的美国教育也正像今天的中国一样,出现了“反传统教育”的热潮――反对由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的单一教育方式。著名教育家杜威针对学校过于注重间接经验和接受学习的弊端, 从其经验论哲学出发, 系统地阐述了体验式学习的本质。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在做中学”的教育思想。他给教育下了一个专门的定义:“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和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他把教育视为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过程,这种过程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增加经验。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儿童的亲身活动,由此杜威又提出了另一个教育基本原则——“从做中学”,他认为这是教学的中心原则。杜威强烈地批判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认为传统教学以前人知识、课堂讲授和教师作用为中心,而恰恰忽视了学生本身的社会活动的重要性。人们最忘不了的知识就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因此,为了使学生获得终身难忘的知识,牢固地掌握技能,教学时应该给儿童一些事情去做,而不是让学生静听、静读。“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建筑在对学习者有意义的、直接的、具体的经验之上”。 二、体验式学习的发展 到了二次大战以后,以杜威体验式学习和“做中学”思想为重要特征的进步教育运动, 历经“八年研究”后未能收到理想效果, 逐步陷入低潮。人们也看到了过分强调“生活实践”,忽视学业教育的不足之处,“经验学习”于是逐渐转变为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经验、体验社会性教育,完成人际的、情感的或者社会性价值观等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以狄尔泰、斯普朗格等为代表的德国文化教育学派的观点也从某种意义上阐明了教育的生活

国内外文化旅游开发及体验营销的研究现状综述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国内外文化旅游开发及体验营销的研究现状综述 作者:罗达丽 作者单位: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重庆,400037 刊名: 科学与财富 英文刊名:SCIENCES & WEALTH 年,卷(期):2010,(9)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8条) 1.蒙吉军;崔凤军北京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2000(01) 2.王荣国论阐文化底蕴与福建文化旅游 1999(01) 3.李江敏;李志飞文化旅游开发 2000 4.张陶洪中国文化旅游--理论·战略·实践 2004 5.祝合良;伯思德·H·施密特体验经济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改革[期刊论文]-中国流通经济 2002(04) 6.谢婉欣体验营销:一种新颖的营销模式 2001(06) 7.高心共;刘香榕探索中国零售业发展的新理念 2000(06) 8.伯恩德·H·施密特;怅愉体验式营销 2001 相似文献(10条) 1.学位论文戚晓芳建水文化旅游开发初探2007 文化是当今世界的热门主题,是一个地方发展的灵魂,是建设地方特色的基础。作为旅游的一种形式,文化旅游是在观光旅游的基础上,让旅游者体验社会风俗、感悟历史痕迹、追求文化时尚,内涵十分丰富。文化旅游正因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特殊的文化经历而受到愈来愈多人的青睐。本文以历史文化名城建水为实证研究对象,明确了建水历史文化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专家和游客的问卷调查,对建水的文化旅游资源、客源市场进行分析;提出建水文化旅游开发的重点,对建水文化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作了初步的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介绍文化和旅游的内涵,分析了二者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界定了“文化旅游”的概念;探讨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的区别及其密切联系;并对国内外文化旅游的研究和建水旅游的研究进行综述。 2、追溯建水历史文化的渊源,明确了建水历史文化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 3、建水文化旅游资源评价。这是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包括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在综合分析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概括了建水文化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并对建水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评价。 4、建水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分析。通过对国内游客的问卷调查,广泛了解他们的旅游动机以及对建水发展文化旅游的看法。 5、建水文化旅游的发展及其产品开发。首先分析建水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然后立足建水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深度挖掘其内涵,从市场需求出发,提出建水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意,设计文化精品旅游热线;并从不同视角对建水的旅游形象进行定位,提出了建水文化旅游宣传口号;制定建水文化旅游发展的营销策略,最后针对建水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2.学位论文张文喜文化旅游:过去、现在与未来2001 该文试图对文化旅游作一理论分析和探讨.首先,该文阐述文化旅游的概念、内容,为了更好地理解文化旅游,作者界定了文化旅游的性质、功能及一些相关概念.其次,在收集和分析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文化旅游的过去与现状,重点说明中国文化旅游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中西文化旅游的比较研究,进一步剖析中国文化旅游发展的优势和滞后的原因.最后,着眼于未来,指出文化旅游是21世纪旅游发展的亮点,故中国应在理念上重视文化旅游.篇末,结合中国国情和西方国家发展文化旅游的成功经验,提出中国文化旅游的发展战略. 3.学位论文冯小叶山东省历史名人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2005 国内外文化旅游市场的兴起使文化资源获得更加深入而全面地开发。历史名人资源作为一类重要的文化资源拥有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山东省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其中有不少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名人所遗留的物质和文化遗产也比较丰富。但从总体上看,山东省各地对历史名人资源的重视和开发利用程度比较低,而且在旅游开发中还存在各种问题,这种开发现状亟待改观。另外,在学术理论研究方面,目前对历史名人资源的开发尚无系统的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意义在于:结合国内外的旅游开发实践和学术研究的经验和成果,积极探索适合山东省历史名人资源的旅游开发模式和可行的开发思路。 一、绪言。包括山东省历史名人资源旅游开发的研究课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现实意义和学术意义以及前人关于历史名人资源及其开发研究的文献综述等。 二、历史名人资源及其旅游价值。包括历史名人的定义和历史名人资源的概念、分类,重点分析了历史名人资源的旅游开发价值。 三、山东省历史名人资源的开发现状。简述山东省历史名人资源的概况、特征、分类;概述山东省历史名人资源的开发历程和利用现状;总结近几年山东省历史名人资源的旅游开发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等。 四、山东省历史名人资源的开发研究。针对山东省历史名人资源的具体情况,作者分别从微观和宏观角度探索其具体的开发利用方式和宏观的开发模式,在此基础上,就山东省历史名人资源的整体开发,笔者提出了几点较为可行的开发思路。 4.学位论文许莲常熟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研究2006 文化是旅游活动的出发点和终结点,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随着社会发展及人们旅游活动的不断增强,文化旅游活动受到了越来越多旅游者的重视与欢迎,有针对性地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开展文化旅游活动已成为各地旅游开发者与决策者的共识。 常熟作为江苏省县级市中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资源尤为丰富,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潜力。如何将资源的潜在价值转化成为现实的产品优势,充分体现资源的文化内涵,是常熟旅游开发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本文首先对常熟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梳理,从资源的调查、分类入手 ,对常熟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综合的、科学的评价;然后运用SWOT分析法对常熟进一步开发历史文化旅游产品进行综合分析,并找出产品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产品开发相应对策;最后,通过对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的调研,找出适合常熟发展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常熟旅游形象进行重新定位,提出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希望对常熟历史文化旅游的发展有所裨益。

论英语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开题报告

论英语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开题报告 作者姓名:朱明月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国内外研究动态: 长期以来,教育界关于英语语法的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一直莫衷一是。有些人认为,语法知识是不能通过表述的规则传授的,而是在接触目的语中潜意识地习得的。只要平时多做模仿练习,多听英语磁带,多和善英语之士交谈便可以自然地掌握相关语法。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往往只注意书本上现有知识的传播,包括词汇的背诵、对话和课文的讲解,而常常一带而过或忽略课本内缺乏的有关句法结构的系统讲解。对学生真正怎么“学”,“学”多少,“学会”多少却关注较少。即使有的教师会在上课时讲解语法,但大多采用的是那种就事论事的阻断

式、割裂式的讲解和翻译模式,往往给学生造成一种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无序”或“雾里看花”的感觉。由于对英语语法重要性的忽略或语法讲解过程中使用的方法不当,许多学生到了大学之后其语法知识薄弱、句法概念不清、语言运用能力差等缺陷便暴露无遗。他们所写、所译的东西错漏百出,让人觉得啼笑皆非。同样,在阅读理解中遇到长句、难句时,他们也不能正确地剖析句型结构,只能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甚至是主次颠倒或完全错误。据不完全统计:大约80%的大学生坦言其英语考试成绩不理想,主要是由于句法结构的概念模糊再加上词汇量少,到考试时一遇到阅读、词汇、语法、翻译或写作时就会方寸大乱。在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强调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便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还语法教学本来面目”、“让语法教学重返课堂”的呼声在英语教学上越来越强烈。 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而言,他们毕竟没有使用目的语的环境,那么他们就很难及时、准确地辨别和判断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义特征和差异。从这一意义上来讲,对语法的学习便显得尤为重要。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说过:“一个学习语言的人应该有识别句子是否合乎语法规则的能力和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能力……。”章振邦、张月祥等人也认为语法是语言的结构形式和组织规律,是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据以组词成句,使语言具有明确的意义并能为对方所理解的一套规则,是必须掌握的知识和培养语言技能的重要环节。

旅游文献综述

南通大学 信 息 技 术 检 索 作 业 论文题目:现代旅游体验要素文献综述 姓名:顾鹏斐 专业: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班级: 132班 学号: 1315052037 指导老师:钱智勇 日期: 2015年5月4日

现代旅游体验要素 顾鹏斐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体验旅游日益兴起,旅游体验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提出了旅游体验的内涵,并总结了旅游体验的类型以及模型等。 关键词旅游体验;内涵;内容;模型 正文综观旅游业的发展历史和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消费方式,可以归纳为三个递进的旅游发展阶段(李怀兰,2004年)。第一阶段,观光旅游。这是旅游的初级阶段,是社会经济欠发达时期的必然选择,以自然风景区开发为主,旅游消费能力弱,服务意识不足,缺乏可持续发展前景。第二阶段,休闲旅游。这是旅游消费发展的中级阶段,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第三阶段,体验旅游。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的最高旅游状态,是知识经济时代旅游消费的必然需求。它强调游客对文化的、生活的、历史的体验,强调参与性与融入性,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20世纪60年代,鲍斯汀将旅游体验定义为一种流行的消费行为,一种经过人工设计的大众旅游体验;70年代,美国未来学者阿尔文· 托夫勒在其著作《未来的冲击》一书中,首次提出体验经济时代即将到来;1978年艾特森指出旅游体验的获得是由活动与环境组成,不同的活动及环境组合会产生不同的体验。90年代派恩和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正式提出旅游体验一词,指出企业为了迎合消费者,并为其创造难以忘怀的体验经历,将注重消费者的主观需求,并愿意为基于体验活动的消费者需求变化买单,以使消费者产生一次难忘的记忆。 一、旅游体验的内涵 关于旅游体验的含义,国外学者有不同的见解。Boorstin(1964)认为它是一种时尚消费行为,一种人为的、预先构想的大众旅游体验,是做作的、刻板的。MacCannell(1973)则把旅游体验看成是对现代生活所遭遇的困难的积极响应,他认为旅游者是在寻求“真实”的体验以战胜困难。而Cohen(1979)认为,旅

小学英语语法文献综述

浅谈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研究综述 教师教育学院小教08英语周青指导老师:胡锋吉 【摘要】现在很多人对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小学英语教学只有一条原则,就是培养兴趣,语法不要碰或者少碰。甚至很多老师也“谈语法教学而色变”,他们认为小学阶段只要学生能够套用课本句型进行交际就算达到了教学的目标,语法不用再教了,进行语法教学就意味着违背了新课标的精神。 【关键字】语法小学英语教学综述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一直都被英语教师忽视的一个环节,认为学生只要能交际就可以。但在教学中也不难发现,学生在口语表达时时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语法错误。如:I am girl. He like singing. She mother is a doctor等。这些不和谐因子的出现干扰了学生对语言的正确理解,阻碍了语言运用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小学高年级的教材中出现了许多的语法知识,例如名词单复数、4个基本的时态、句子的种类,等等。这么多的语法知识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梳理,学生就无法正确地使用语言,用英语进行交际就变成了空谈。如果说学习英语是在建构语言大厦,积累词句是添砖加瓦,知晓文化是装潢设计,了解语法就是搭骨建架。学习语法到底重不重要?如何将枯燥的语法变得生动活泼,便于学生学习?……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深思。 一、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必要性 1、小学英语课堂中学生掌握语法是十分必要的 《新课标》中提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特点是要改变传统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并积极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但如果只注重语言的交际能力,而不关注语言中语法规律的学习,那么提高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必将是空中楼阁。所以刘道义指出,任务型教学模式并不排斥交际型语言训练,并且在任务型教学中如果完全不搞语言操练,不教语法,那英语教学势必会出现困难,也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早期在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开展的浸

写作教学研究综述:课程内容、实施与价值讨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cc11310576.html, 写作教学研究综述:课程内容、实施与价值讨论 作者:朱建军 来源:《中学语文·教师版》2012年第10期 在夏丏尊先生看来,写作教学的问题,实际最终需要回答三个问题: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黎锦熙先生曾从课程层面来探讨作文名称的问题,但他认为,“名称上的关系原不甚重要”,而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这三个方面才是最直截了当和最重要的,才能决定学生写作的内核与实质,而名称已是其次的其次了。因此,考察中小学写作教学的优劣问题,也要从整体上关注“写什么”,即写作课程内容怎样,“怎么写”,即中学写作课程如何实施,“为何写”,即中学写作课程价值如何。可以说,目前的写作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恰恰在于没有很好地回答这三个问题。 一、究竟“写什么”:写作课程的内容讨论 我国写作教学出了问题,于是,研究的关注点都集中到“内容”问题,即“写什么”“教什 么”“回归什么”的问题;而开的药方大多是“写生活”。在课堂教学层面,明显地表现在以学生 生活为核心的课堂写作教学模式,而在具体的操作方面也表现得非常“生活化”——深入生活。这一写作教学追求的目标是:教会学生如何感悟和表现生活,如何做人,以及如何书写人生;生活成为了“作文教学永不衰竭的生命活力”。 实际上,“写生活”仅仅是“阐述课文的”“表现生活的”和“处理日常工作和事务的”三种范畴中的一种,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带有原创性的一类写作。这里的“生活”往往还被解读、被限定为涉及学生“个人生活”的“好人好事”“迷人景色”等。而另两种——“阐述课文的”“处理日常工作和事务的”——需要大量读和研究方能写的学术工作,被严重忽略了。 在国外,“写生活”,实际指“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即用故事和诗歌的形式(文学的形式)反映“生活”,这个“生活”多指“个人生活”或“私人生活”①。且“创意写作”被认为是一 种“特殊的写作”,或“额外的事项”(an“extra”)②。也就是说,我们实际在从事着几乎与阅读不发生关系或仅有“影响”关系的原创性写作事项。 实际上,中小学学生在校的“生活”,主要还应是带有学术性质的“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学生的“个人生活”。比如,我国1956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限的“儿童实践活动”为:“阅读课中和高年级自然、地理、历史课中的观察、参观、实习、试验等等的活动”,并认为这是“最好的资料”,并因此规定写作顺序为“从述到作”,而“述”与“作”,均涉及如何读、如何写的双向目标。在美国,学生的生活实际就是跨学科的学术“实践活动”,学生写作取材非常丰富,可以就各科学习内容进行写作,也可以到图书馆查资料或到社会上调查访问;汪凌也谈到法国写作教学注重写作形式的多样化,如高中写作主要包括提出论据的论辩、评论和创作作文等。

体验营销的三个道具概述

体验营销的三个道具 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现代社会中人们消费的观念不再停留于仅仅获得更多的物质产品以及获得产品本身,相反,消费者购买商品越来越多是出于对商品象征意义和象征功能的考虑,即人们更加注重通过消费获得个性的满足。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根据消费者需求新特点,引导和创造满足个性需求的市场。于是,体验营销应运而生。体验营销,就是企业以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求为目标,以服务产品为舞台,以有形产品为载体,生产经营高质量的体验产品的一切活动。随着“体验”变成可以销售的经济商品,“体验消费”旋风开始席卷全球产业,继“服务经济”之后,“体验经济”已大行其道. 与传统的营销模式相比,体验营销有着鲜明的特点。从关注点上,传统营销更多专注于产品的特色与利益,体验行销焦点在顾客体验上。传统营销把顾客当作理智的购买决策者,把顾客的购买决策看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非常理性的分析、评价、最后决策购买。而体验营销认为顾客既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顾客因理智和因为追求乐趣、刺激等_时冲动而购买的概率是相同的。在实际操作中,传统营销关注产品的分类和在竞争中的营销定位,而体验营销更注意在在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为顾客制造各种消费体验情景。在传统的营销观念中,一件产品对顾客而言,非常实用即可。食品很卫生、有营养;家电质量高、耐用;零售店商品丰富、价格公道;

各种软件性能好、稳定、效率高。然而,到了体验经济时代,这样做就未必赢得消费者了。比如,面对琳琅满目的饮料,谁也不能分别出娃哈哈纯净水和乐百氏纯净水,到底哪﹁个更解渴、更有营养。厂家就是靠的“我的眼里只有你”这种情感体验来打动消费者。 由此可以看出,体验经济已经逐渐成为继服务经济之后第四个经济发展阶段。愈来愈多的消费者渴望得到体验,愈来愈多的企业精心设计、促销体验。各行各业的顶尖企业都将发现,未来的竞争战场就在体验。除非企业打定主意要一直留在商品经济阶段,否则总会被迫升级到体验经济阶段。在通常情况下,体验往往被看成是服务的一部分,但是实际上体验是一种经济商品,像服务、货物一样实实在在的产品,不是虚无缥缈的感觉。与过去不同的是,商品、服务对消费者来说都是外在的,但是体验是内在的,存于个人心中,是个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的所得。各人的体验不会完全一样,因为体验是来自个人的心境与事件的互动。正像聪明的导演会利用各种道具,在舞台上创造典型的场景一样,体验营销的策划者也同样可以利用各种“原料”,像制造产品一样制造体验。 情感体验 最早把情感引入营销理论中,是美国的巴里·费格教授。他认为,“形象与情感是营销世界的力量源泉。了解顾客的需要,满足他们的要求,以此来建立一个战略性的产品模型,这是你的情感源泉。”体验营销并不摒弃广告、营销网等众人皆知的营销术。但它要求企业应促使消费者与产品建立情感,消费者与企业家分享情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研究成果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研究成果 南康区太窝中学明冬莲 目前许多教师淡化了语法教学,一提到语法就认为不符合新课改精神。于是出现大谈交际能力而忽视知识,结果又使能力成为“无源之水”。而在他们发现这种做法无法落实教学效果时,又重新采用了语法翻译法。这样又出现了一种令人尴尬的场面:教师讲得筋疲力尽,而学生听得一头雾水。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许多教师无法把握好语法教学的度,以及受传统语法教学的影响,往往以语法知识讲解为中心,教学手段单一,缺乏情景和交际的教学氛围。上述倾向与新课程的要求都是背道而弛的。因此,正确领会新课程的精神,优化语法教学的方法,避免语法教学走极端,是英语语法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英语教师我个人认为要充分认识几个方面。 一.语法在英语语言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其实,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并不是对立或相互排斥的。语法能力是提高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和保证。语法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我们应该摆正语法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既不夸大也不忽视其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交际教学法的主要奠基人威尔金斯在《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一书中明确提出:语法是学习的中心,是保证表情达意的必要手段。语法能力是掌握语言形式的知识体系,是语言实践能力的前提。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而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五方面的内容。语法学习是为了发展语言知识,更好地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进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语法教学只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采取的手段,教师不是为了教语法而教语法,学生也不是为了学语法而学语法。 二、新课标下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1.想方设法创设情景,在情景中进行语法教学。 比如我们在教学名词的单复数时,首先在学生学会单数的表达之后,马上出示很多个物体的时候怎么说呢?于是就出现了名词之后加“s”或者“es”的形式学生自然而然就明白了。比如我们在讲授现在进行事时态、过去进行时态时,就可以创设一个学生比较喜欢的人物。让学生说说自己现在在做什么?自己喜欢的人物这个时候在做什么?自己昨天这个时候在做什么,自己喜欢的人物昨天这个时候在做什么?学生很快就知道了这两种时态用法。不用教师讲解很多。 2.在教学中不断归纳、总结教学语法。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从大量的具体现象中归纳、总结,找出其中的规律。比如:在讲解动词的用法时,学生归纳出哪些动词后面必须跟动词的ing形式,哪些可以跟带“to”的动词不等式,哪些动词主动语态“to”省略,被动语态“to”回来。哪些名词后加后缀变形容词。 3.句型和情景对话的方式教学语法。 句型是从大量的句子中概括出来的典型句子,是语言的结构模式。初中教材中的句型和语法出现形式都是首次出现——-再次出现——在阅读中理解应用。所以这样的知识呈现形式很适合学生反复操练达到对语法的掌握。 4.通过背诵相关的语句来学习语法。

我国研学旅行研究综述与展望

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创新教育研究, 2019, 7(5), 529-535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9 in Hans. https://www.sodocs.net/doc/cc11310576.html,/journal/ces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cc11310576.html,/10.12677/ces.2019.75090 The Review and Prospect of the Research on Study Tour in China Lu X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Received: Aug. 28th, 2019; accepted: Sep. 13th, 2019; published: Sep. 20th, 2019 Abstract Study tour, as an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 combining investigative study with travel experienc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 which has aroused the attention of the industry and academia. By sorting out and analyz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n study tour,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research on study tour in China mainly focuses on the definition of concept, curriculum design, business model, product and base construc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hool student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o be further discussed, such as research pers-pective, research content and research method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y tour theory and its practical development. Keywords Study Tour, Review, Prospect 我国研学旅行研究综述与展望 徐璐 杭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收稿日期:2019年8月28日;录用日期:2019年9月13日;发布日期:2019年9月20日 摘要 研学旅行作为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创新,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引发了业界与学术界的关注。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研学旅行的相关文献,发现我国研学旅行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概念内涵的界定、课程设计、经营模式、产品与基地建设、研学主体特征等方面的内容,但还存在研究

课程评价研究综述

课程评价研究综述 课程评价作为当前教育研究领域中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产生于20世纪的美国。泰勒( R. W . Tyler)在“八年研究”中首次正式提出课程评价问题,标志着课程评价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得到系统的研究,在此后几十年里,课程评价发展迅速,课程评价的观念和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国外关于课程评价的研究,集中在课程评价内涵,课程评价模式,课程评价标准,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等方面。“我国课程评价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从产生至今只有20余年的历史。随着我国学者对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关注,我国课程评价研究逐步发展起来”。1 我国关于课程评价的研究,最初主要以引进或介绍西方的课程评价理论为主。到了90年代中期,借着课程改革的契机,国内学者开始对课程评价理论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课程改革服务。进入到21世纪,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兴起,学者们纷纷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课程评价进行研究,尝试构建一套服务我国课程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评价理论体系。 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笔者发现近年来我国关于课程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课程评价理论的研究,我国课程评价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的研究以及课程评价发展趋势的研究等方面。 1.课程评价理论的研究 我国课程评价理论研究领域的成果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对国外理论的借鉴,二是在有关成熟理论的指导下开发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这些理论突出表现在对课程评价发展阶段,课程评价模式,课程评价主体、课程评价对象,课程评价方法等的研究上。 (1)课程评价发展阶段研究 关于课程评价发展阶段的提法,目前较为权威的是美国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的“四阶段”说,即“测量时代”“描述时代”“判断时代”“建构时代”。2一是评价的“测量时代”(1900~1930年),代表人物是有着“教育测量之父”著称的桑代克。这一时期,人们尝试着将统计、测试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以测验(testing)或测量(measurement)的方式,测定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状况或某项特1方勤华.近年来我国课程评价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142-147.

浅谈我院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创新

浅谈我院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创新 众所周知,我院是全国唯一一所专门从事保险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以服务保险业为办学理念。向保险行业和区域现代服务业工作一线,输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成了我院人才培养的方针目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也强调指出:要“保持高等院校招生合理增长,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这进一步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很显然,“单向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再加上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学生生源和就业率的考验,教学模式的改革纷纷被各大高校提上日程并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作为保院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思考了如下几个问题: 一、我院现行的主体教学模式是什么?该教学模式下到底培养了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为适应保险业及区域现代化服务业对人才的需求,我院摒弃了传统的“单向满堂灌”式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富有学院办学特色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以“2+1”教学模式为主体模式。“2+1”教学模式即学校用两年时间安排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用一年时间由教师指导学生校外实践,让学生将学过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知识联系起来,进一步巩固专业基础知识。同时通过一年的校外实践工作和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2+1”教学模式下,学生究竟有哪些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加强呢? 首先,理论知识方面的能力;一个优秀的大学生,无论从事科学研究还是实践作业,都需要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两年的课程教学中,基础类和专业基础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

其次,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又一项重要能力。学习、工作和社会人际交往等均需要语言表达能力。社会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具备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现行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师灵活多样的互动式教学方式下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如:一些老师的采用的问答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以及老师和学生交换角色教学等方法,都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交际与沟通能力;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量之大,信息价值之高,是前所未有的。人际交往和沟通存在于社会的任何角落,通过人际交往,我们可以相互传递、交流信息和成果,使自己丰富经验,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彼此从对方的言谈举止中认识了对方。同时,又从对方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中认识了自己。交际和沟通的能力,它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在课本上是学到的东西是有限的,因此,学院安排的“+1”的校外实践,旨在让学生大胆地把握各种交流机会,到各种实战场合和环境中去培养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力。 第四,动手能力;动手能力对学生来讲也是很重要的,尽管校内实验类课程和实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但由于理论教学和实践之间往往存在很大差异的,“+1”的校外实践,正好让学生们亲临动手现场,找到了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的机会,弥补了传统的课堂教育的空白和盲点。 第五,适应环境能力;大学生毕业之后都面临着找工作,加上现代社会工作的流动性很大,所以,适应环境的能力显得相当的重要。“+1”模式下,学生基本上都在比较艰苦、真枪实炮的环境下实践,这为培养学生毕业后适应环境能力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竞争能力、就业能力等也在某些程度上得到了锻炼。但从社会这个大熔炉的要求来看,单单具备以上能力还是不够的。

体验营销文献综述

体验营销文献综述 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物质资源也越来越丰富,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顾客在其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会注重于更高层次的、更深层次的精神方面的需求。而传统的营销注重产品的功能和特色,很少考虑顾客的精神需求,也越来越难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从而产生了体验营销模式。 关键词:体验营销战略 正文: 一、体验营销的概念 著名学者伯德·施密特博士在他所写的《体验式营销》一书中指出,体验式营销是站在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关联五个方面,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的思考方式。体验通常是由于对事件的直接观察或是参与造成的,不论事件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 1.感官体验。将视觉、听觉、触觉、味觉与嗅觉等知觉器官应用在体验营销上。感官体验可区分为公司与产品(识别)、引发消费者购买动机和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等。 2.情感体验。即体现消费者内在的感情与情绪,使消费者在消费中感受到各种情感,如亲情、友情和爱情等。 3.思考体验。即以创意的方式引起消费者的惊奇、兴趣、对问题进行

集中或分散的思考,为消费者创造认知和解决问题的体验。 4.行动体验。指通过增加消费者的身体体验,指出他们做事的替代方法、替代的生活形态与互动,丰富消费者的生活,从而使消费者被激发或自发地改变生活形态。 5.关联体验。即以通过实践自我改进的个人渴望,使别人对自己产生好感。它使消费者和一个较广泛的社会系统产生关联,从而建立对某种品牌的偏好。 二、体验营销的特点 (1)体验的参与性 体验活动的关键核心是消费者必须参与其中,没有消费者的参与,体验也就不存在了。 (2)体验的补偿性 当消费者参与活动时,如果出现令消费者不满意或者受损失的情况,体验提供者必须对消费者给予赔偿。 (3)体验的知识性 体验提供者在策划体验活动时,为了使消费者能有一个愉悦的体验,有一个美好的回忆,把体验活动布置得有声有色,使消费者在获得愉悦体验的同时,又增长了知识。 (4)体验具有差异性 体验作为出自消费者内心的精神和心理感受,这种心理感受当然是因人而异的,因个人所受教育、文化及亲身经历、爱好的不同.必将对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研究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英语语法对小学生学习英语来说一直就是难点。学生常常感到很吃力,经常出现错误。学不好语法,学好英语就无从谈起。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让小学生学好语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可以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帮助学生顺利突破语法学习的难点。 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我确立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学生顺利学习英语语法,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为后续的英语学习打好基础。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小学英语语法的学习。 2.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措施、途径的总和。 3.研究对象:本校学习英语各年级的学生。 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调查分析了我校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与原因,,调查、汇总和总结了教师在语法教学时所采取的方法和策略,对其有效性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形成了语法的有效教学策略。 (二)研究的内容 1.调查了我校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 2.调查和分析了我校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与原因。 3.形成了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三、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一)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在立题伊始,查找和阅读了有关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时态教学等相关文献、资料、成果,帮助我对本课题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指导。 2.教育调查法 采取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我校各年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问题出现的原因,及教师在教学中为有效进行语法教学所采取的策略进行了调查。 3.行动研究法 教师采取了行动研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发现和总结现在进行时态教学的好方法,帮助学生顺利学习现在进行时态。 4.个案研究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