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城市认识实习报告

城市认识实习报告

城市认识实习报告
城市认识实习报告

学院:园艺园林学院

班级:XXXXX

姓名:XXXX

学号:XXXXXXX

城市认知实习

一.实习时间:2012.03.26——2012.04.06

二.实习地点:新乡,开封,安阳,鹤壁。具体为新乡和谐公园附近的平原博物馆,市政广场及附近的一些建筑,新乡牧野广场,商业步行街,平原温州地下商业街,感受了胡同文化。安阳的有安阳文字博物馆,安阳图书馆,怡园公园。开封的有开封古城墙,河南大学新校区,旅游景点附近。鹤壁的有山城区棚户改造,鹤壁的淇河生态保护区,以及鹤壁综合服务功能新区。

三.实习目的:通过实习,我们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结合,将书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相结合,便于我们的理解,为期两周的城市认知实习,让我们发现城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也让我们思考,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可能提出哪些解决方案及措施。因此,不仅加强了我们的实际锻炼,而且使我们对以后我们可能要面对的问题有所了解,更有助于加强我们对专业问题的思考。我们将课本知识得到了较好的实践,对城市有了比较合理的认识,加深了对城市规划的理解。四.实习内容:

1.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街道绿化、江畔滨湖绿带、林荫道等以及大型的块状绿地形成绿地,共同形成了城市绿地网络中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点,是城市当中的公共绿地。

在实习中,我们所去的主要有和谐公园、牧野公园、人民公园、安阳的易园。

1)和谐公园

和谐公园位于市政府大楼前,与市政府大楼、

市政广场、博物馆在一条直线上,是人工公园,

该公园利用其天然地势,呈阶梯状布景,使其

作为远景富有层次感。公园内为了显示其主

题,

运用多种小品,将新乡市内的主要历史名人及

历史遗产雕刻在石柱上,使公园内的主题得以

诠释。公园内的植物配置较丰富,运用植物的

花、叶、果、树形、颜色等,使公园的景观富

有变化。在公园内有一湖,水较清,维护比较

好,使人们的心理得到满足。在公园前,有空

地,可作为停车场地。然而,在公园的局部忽

略了对残疾人的人性化设计。

2)牧野公园

牧野公园紧临牧野广场,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二者共同把牧野湖包括其中,牧野公园离市区较近,地势平坦,高低起伏变化不大,只能运用植物、小品、构筑物划割空间,形成视觉上的高低变化,在植物的配置上比不上和谐公园。牧野公园有较大的人工湖和人工沙滩,给附近居民增加了休闲生活的情调。

3)人民公园

人民公园离市区较近,与市

体育馆隔路相望,周围建筑不高,

以其为中心,在视线高度变化上

成不断变高的趋势渐变。由于其

天然条件较好,人为干扰没有和

谐公园的大,但是它的水景没有

和谐公园维护的好,可能是因为

面积较大的原因。其内的配置较

齐全,各园区分布有序,布局合

理,植物配置丰富,很适合市民

休息纳凉。其内的地势有起伏,同植物小品共同分隔空间,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

4)易园

易园位于安阳市,其内尽量模仿天然景观,尤以水边的水草更使人觉得接近自然,其面积较大,植物较丰富,小品较多,能够给人难以言语的感受。

2.道路交通

广场

城市广场可进行集会、交通集散、居民游览休憩、商业服务及文化宣传等,其周围一般布置着城市中的重要建筑物,广场上布置设施和绿地,能集中地表现城市空间环境面貌。

在新乡市内主要有市政广场、牧野广场等几个广场由其具有的功能不同而设置的不同配置,以及要与周边的环境要相配合而形成的不同形态,形成新乡市不同内容的广场。

1)市政广场

市政广场是平时供市民休息、游览,节日举行集会活动的场所。新乡市的市政广场位于新中大道与人民东路交叉处,市政府大楼后,新建博物馆前,该广场以两边的植被以及一边的博物馆进行三面为合,通过一条环形路穿越道路与新博物馆相连,周围的建筑与广场保持一定的距离,通过构筑物、绿地景观与周围的建筑保持了连续性,周围的建筑在高度上也进行了一定的控制,广场上的建构物

也较少,从而保证了广场的开阔性,如图1。广场上以中轴线为轴,在两边形成了对称的景观。在对景观的布置上,运用了分割、相离、对称、重复、韵律等构成手法,保证了景观的多样统一。在广场上,有若干个喷池,满足了人们亲水的心理,给广场增加了新的内涵,使广场的僵硬柔化,富有动态,充满生命力。然而,在植物的配置上,运用植物的生长特性,如颜色,高低,叶形,树形等,使广场上的景观更富有层

次,更丰富。更值得注

意的是,在广场有高差

的地方均设置了斜坡,

且斜坡上有一道道的条

纹,很明显,是为残疾

人设置的通道,这使广

场的设计更富有人性

化。该广场周边的交通

很便捷,很容易到达,

但有一点需要我们思考

的是该广场的停车场的

设置尚需解决。

2)牧野广场

牧野广场属于生活广场。生活广场面积较小,主要供居民休息、健身锻炼及儿童游戏活动使用,应该布置各种活动设施,并布置较多绿地。牧野广场位于平原路与新飞大道中路交叉处,紧邻卫河,周围主要为居住区、住宅区。牧野广场上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一个大型喷泉广场,不仅满足了人们的近水心理,而且给广场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引人视线。牧野广场面积较大,绿地面积较多,植物配置较丰富,或丛植、列植、片植,形成不同的景观。广场利用其天然条件,再加上构筑物,使广场在高度有起伏变化。牧野广场在风景较清雅的地方布置了一些休息的长椅,供市民休息,同时可欣赏周围的风景;在广场上,也布置了许多小品,使广场的经过更丰富了些。然而,牧野广场有几个水池,部分水池里面的水可能由于更换不及时有些发绿发臭,没有做好这些死景观的维护。我们可以观察到,在广场上有些沟,我认为对残疾人的通行有妨碍。

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规划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一种独特的资源,历史街区是指保存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历史建筑物、构筑物,且风貌相对完整的地段。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比较丰富,将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通过国家或地方政府的确认,具有法定意义的历史城市。

开封

开封是我国第一批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名城,开封主要体现的是宋朝的历史遗迹,其中尤以宋都御街为代表。就我们实习而言,我们去了开封古城墙。

全长十四点四公里。历史上曾多次被淹没。至清道光二十一年(一八四一)再次修复,即现存的开封城墙,仍保持着元、明时代的建筑风格与规模。为维护历史文化名城开封的城市总体风貌,当地政府自一九九四年始对古城墙进行整修。按照文物保护部门的规划,陆续恢复几座城门。然而他的现状却令人担忧,长期以来,由于风雨侵蚀、人为破坏等诸多因素,导致墙体坍塌、墙土流失。开封市居民依城而建,依城而取,依城而用的现象比比皆是。开封古城墙历史悠久,1200多年来,城址基本没移动,更为重要的是他是开封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可以为开封开辟新的旅游资源,为开封旅游增加一个新的亮点。对此,我做了一些开发设想,首先开发大梁门瓮城,瓮城位于开封市的中轴线上,地位要冲,位置醒目,视野开阔,而且在全省来说,现存的规模最大,把它作为开封的标志进行修复开发,对于保存古都风貌,改善城市景观,发展旅游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开设城墙空中游览线,设计缆车让游客可以乘缆车游览城墙。逐步修复城门,城楼和古城墙,建立和完善从从蓸门,国家森林公园,铁塔公园,黄河游览区的旅游专线,成为开封的旅游特色。逐步修复城门,城楼和古城墙,建设环城墙的公园休息区,以便更多的游客可以很方便地看到古城墙。

4.滨水区规划与设计

滨水地区是城市中一个

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河

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

或建筑;城镇邻近水体的部

分。”它既是陆的边沿,也

是水的边缘。空间范围包括

200~300m的水域空间及与

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其

对人的诱致距离为1~2km,

相当于步行15~30分钟的

距离范围。按其在城市中的

功能及其与城市关系来看,有旧工业区改建的滨水区、与居住区相连的滨水区、与市中心相连的多功能滨水区、旅游休憩的滨水区、新开发的滨水区、生态保护的滨水区等。在实习中,我们就去了鹤壁淇河生态保护区。淇河生态保护区以淇河为生态主轴,东至大白线、西到天然太极图景区,南到淇县礼河寨村、北至淇

滨区冷泉村,规划面积约35

平方公里。生态保护区分为

六大功能区:生态小镇功能

区、生态农林牧业功能区、

天然太极图功能区、淇河生

态湿地保护功能区、生态会

议休闲度假功能区和生态养

生疗养功能区。集中开工的十个重点项目包括:淇河湿地涵养区工程、生态公园、生态植物园、生态绿化工程、淇上文化旅游生态园、下庞村生态社区建设、生态商务服务中心、寒坡洞拦河坝工程、生态会议休闲中心和道路系统工程。淇河生态保护区十大重点项目分别是: 1.淇河湿地涵养区工程:位于淇河快速通道—桥上游到淇河王滩桥。主要通过退耕还湖、涵养水源、恢复原有湿地风貌等,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2.生态公园:位于湿地涵养区北侧。以生态保护和植被恢复为主。3.生态植物园:位于快速通道北侧,淇河观景台处。建设望鹤楼、观光长廊、日光温室、湿地文化馆、湿地绿植馆、湿地科普馆、无公害蔬菜园和桃园等。4.生态绿化工程:今冬明春在生态保护区完成造林绿化面积。重点打造湿地公园、金山森林公园。5.淇上文化旅游生态园:位于大白线西侧,金山寺东侧。

6.下庞村生态社区建设:位于庞村镇生态小镇西北侧。

7.生态商务服务中心:位于冷庞线与金山大道交叉口东南角。主要建设生态保护区规划模型、沙盘、产品展示中心、游客接待中心及配套设施。

8.寒坡洞拦河坝工程。建成后可蓄水50万立方米,在满足城市供水需求的同时,可满足淇河湿地景观用水需求。

9.生态会议休闲中心:位于淇河湿地公园北侧原506处,建设能容纳800人的五星级酒店和国际会议中心及与五星级酒店相配套的其他工程。10.道路系统工程:拟开工建设“两横两纵”的道路,总长度约20公里,总投资近2亿元。生态保护区分为六大功能区:生态小镇功能区、生态农林牧业功能区、天然太极图功能区、淇河生态湿地保护功能区、生态会议休闲度假功能区和生态养生疗养功能区。

5.博物馆及现代建筑设计

安阳文字博物馆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安阳市行政东区中轴线北端,是一组具有现代建筑风格和殷商宫廷风韵的后现代派建筑群,由字坊、广场、主体馆、仓颉馆、科普馆、研究中心、交流中心等建筑组成,包括字坊、广场、主体馆等。文字博物馆内部空间布置合理,使游客不会重复游览相同区域,通风口较隐蔽,设在角落的不到一平方的小空间里,其内放一些清洁工具,门与墙壁整体接近,不易发现。由于保护文物的珍贵,在一些展厅,对灯光等设计有些要求,同时要保证展厅的文化氛围。

平原博物馆

平原博物院地上三层建筑。首层为库房、技术用房及设备电气用房;二、三层为展览空间和办公用房,设文物展厅19个,档案展厅6个。平原博物院地处新区科技文化

广场,建筑因势利导,

沿规划道路呈弧形展

开,强调与周边环境

的和谐共生,与环境

有机地融合,形成开

放式的文化广场,生

成了“对话”的趣味

空间,同时也表达出自身独特的文化气质与建筑性格特征。地上三层,框

架剪力墙结构,高24米。首层为库房、技术用房及设备电气用房;二、三

层为展览空间和办公用房。博物院总体规划着重强调“以人为本、以物为

本”的设计思想,突出政府广场庄重、大气、包容的性格特征。采用现代、

大气的设计手法,依据以市政府办公楼所在的中心轴线,采用对称式布局,

成功地构建出有序的城市空间,创造出博物馆强烈的场所感。同时,在中

轴对称布局的基础上,各单体建筑又各自具有独特的性格。这种差异中的

对话,体现了城市文脉与地域文化,创造出人与自然充分和谐的城市空间。

该院是新乡十大标志性文化建筑之一。在建筑艺术上,其一表现为“华夏

之光”——文明精神的传播,借助规划形式的放射状规划图景与建筑形象

上的独特个性,通过以竖向线条为主的石材巨大实体尺度,以及其富于韵

律的排列,形成了博物院震撼人心的整体气势,寓意着新乡牧野大地,作

为夏、商、周中国最早王朝的中心,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其二表现为“历

史年轮”——历史的沉淀与传承,平原博物院平面呈半圆形,通过与树的

“年轮”在形态、肌理上的呼应,体现出历史延续性。她寓意城市是成长

着的城市,而平原博物馆,正式要记录下这座城市成长过程中的“年轮”,

让人们得以通过这些“年轮”,重视她的点滴回忆。其三表现为“太行山

势”——地域性与生长性,平原博物院建筑形象强调竖向上的生长感与层

叠起伏的态势,外形硬朗、刚毅,平原儿女坚忍不拔的性格。

6.商业街

步行街

步行街的入口设计给人以大气、壮观的感觉,如图8,根据步行街的要求,

其内不能够通车,使得入口设计以平台的方法组织入口交通,阻止了车辆进入步

行街,也考虑了残障人士的需求,在路口设图8 置了斜坡供其使用。在入口处,通过五帝雕像以弧形而列,以诠释其主题。在步

行街内部,道路中间以多个约两米长一米宽的花池分隔道路,作为道路线,花池

内以不同的雕塑深化步行街的主题,雕像主要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忠孝节义等传统

美德。花池内部以一些低矮的花草做绿景,使花池颜色多样,景观丰富。花池一

侧的道路宽度约为4米,保证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安全距离。街道两侧的建筑通

过控制高度,保证了市民的视线开阔,一层商品房的高度大约在3米左右,每列

商品房一般有两层,其后的建筑可能是住宅区,建筑高度大约在15米左右。在

步行街的中间有些转折,使人们的视线不能够一眼看到头,使街道景观富有变化。

但是,在步行街内有些水池,维护较差,导致水质较差,发臭,并不能够组成活

景观,通过自然调节改善。

温州地下商业街

温州地下商业街紧挨怡园地下卖场,中间已经打通,主要作为人防工程,有

多个入口,保证了在危难时,人们能够顺利进入,但是,地下商业街建设时需要

考虑其坚固性,增加其安全度,尤其是入口处要加固,防止入口崩塌,导致危险。

在地下商业街内部,与上面的交通平行,一般的商业街要考虑率人流量,从而确定道路宽度,该商业街宽约五米,路两边各一列商品店面,每隔50米就有向外的出口,增加了其安全系数。一般地下空间的通风较差,但是,在该商业街的通风还不错,虽然找不到通风口,而且该商业街与地上的干扰相隔开。但是,一般采光都较差,该商业城也不例外。

7.旧城改造与新城规划

在实习中,我们参观了山城区棚户区改造

展览馆,为丰富棚户区展览馆的展品内容,让

广大市民对过去棚户区的环境和居民生活有更

直观的了解,山城区特意保留了一处典型的棚

户区平房和院落,该院落居民家中各种摆设一

律保持原貌。山城区棚户区展览馆的内容分为

历史记忆、现实奋斗和未来展望三个主要部分,

馆内运用幻影成像、电子书、地面互动等多种

数字高科技手段,通过展板、沙盘模型和多媒

体系统,充分展示了我市实施棚户区改造的奋

斗历程、取得的丰硕成果和老城区建设的美好

未来。未改造的棚户区以窝棚房、窑洞房为主,基

本没有任何垃圾处理厂、医院、学校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困难群众较多,为让棚户区居民迁的出、迁的起,鹤壁市借助财政、招商引资等多方力量,最大限度地造惠于民,目前已完成棚户房屋拆迁57.9万平方米,配套开工建设20个安置小区,三年后可基本解决全市棚户区居民住房困难问题。

鹤壁综合服务功能新区

中心商务区与游憩商业区功能的叠加。在商务集中发展的基础上,为方便高密度的商务人群和商业消费,CBD的休闲性和娱乐性得到提高,大量娱乐业态和商业业态向此聚集,叠加的RBD则开始出现。这样城市中心活力得到提升,避免新区由于功能单一成为死城。

中式商业街强调街巷布局,欧

式商业街强调广场布局。创业

和创意街区的造型用较为抽象

的方式分别诠释中西方建筑风

格;中式商业街采用新中式风

格、欧式商业街采用简欧式风

格。

本规划结构概括为:一核、三

轴、三片、五区、三节点。一

核:会展中心、金融大厦、冬

凌草大厦、淇鹤大厦及滨河广

场。三轴:主轴(淇水大道、

朝歌路)、次轴(漓江路)。三片:北片(湘江路和柳江路之间)、中片(柳江路和朝歌路之间)、南片(朝歌路和南海路之间)。五区:滨河休闲功能区、商务办公+公寓区、商业街区、办公,商业、居住区。三节点:北片功能转换节点、中片功能转换节点、南片功能转换节点。

五.结束语

实习已经结束,我们回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发现自己学到了很多,不仅是对课本知识的巩固,也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与此同时,更发现了自己的无知,在实际中,不懂得其实还有很多,我们必须通过自己以后的学习来逐渐完善自己。

同济城市规划原理整理版知识讲解

17 第一章 复习课时所提重点: 1.什么是城市?特征?内涵? 2.不同阶段城市的发展特征 3.什么是城镇化?定义、内涵、S型曲线3阶段 1.城市的概念: 城:防御性的构筑物;市:交易的场所; 字面意思:防御和交易的场所 2.城市的内涵:一定数量的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的集聚地,一种有别于乡村的居住和社会组织形式;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职能(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的居民点) 3.城市的特征: 1)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 2)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 3)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 4)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 4.城市发展不同阶段特征及影响因素 城市发展两阶段:农业社会(前工业化时期、古代的城市)---工业社会(工业化时代、近代的城市) 1)古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与防御要求; 社会形态发展(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与城市的布局; 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统治中心; 欧洲:封建城邦,神权统治 经济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2)近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工业化吸收大量的农业人口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的典型形态:圈层式向外扩张

城市布局变化; 城市与环境; 居住条件恶化; 卫生条件差; 环境污染; 交通问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和人口的聚集——生产力的聚集; 3)二战后的城市的发展: 城市/城镇化进程加快; 生态环境问题凸显;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变化; 城镇群/城镇密集区的发展:城市群——有核心城市;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的外延扩展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态:大城市----中心向外圈层式扩展; 单中心----沿交通干线放射发展 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发展形式 多中心开放组合式发展 以中心城为核心的城镇群 城市:集聚效应----第三产业的集中造成 辐射效应----强大的经济实力带动 小汽车进入家庭会造成城市蔓延,市中心的衰退 建新城的优点:与大城有关联,疏解城市人口,集聚效应大于卫星城 5.城镇化 1)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镇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内涵:农业劳动力转移;人口地域空间积聚;城市物质和环境的改善;城市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的传播和完善 型曲线: 3)“S”

城市规划原理作业

城市规划原理作业: 从城市文化的角度看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对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发展的基本认识 班级:城规0501 姓名:白一清 学号:050120110 指导老师:任云英黄嘉颖

从城市文化的角度看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 ——对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发展的基本认识 摘要: 城市规划为城市的发展描绘出宏伟的蓝图,城市文化如同一条暗线,引导着城市的发展。从古希腊向往自由与美好的社区生活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理想城市的追求,城市规划一步步向前发展无不渗透着文化这一精神力量的推动与沉淀。工业革命带来的大规模城市化给城市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于是人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城市的发展之路。从“乌托邦”到“田园城市”再到1933年《雅典宪章》的发表,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真正的将“文化”提上了议程,经过《北京宪章》的发展,城市的精神文化始终贯穿于整个城市规划发展的全过程,而城市规划本身也向着以人为本,可持续的道路前进。 关键词: 城市规划城市文化功能城市文化城市 引言: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追求着城市的理想模式。两千多年前的哲人亚里士多德就曾说过:“人们为了活着而聚集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美好而留居于城市。”正是这个被西方视为最为古老的城市定义,揭示了城市最基本的内涵,也体现出城市的终极目标。 1.人类的童年——自由美好的社区 古希腊是西方古典文化的先驱和欧洲文明的摇篮。柏拉图(Plato)的《理想国》是西方世界诞生的第一个乌托邦。他希望通过提倡一系列公共美德建立起社会正义和公正。古希腊 人对城市的定义是:城市是一个为着自由美好的生活而保 持较小规模的社区,社区的规模和范围应当使其中的居民 既有节制,又能自由地享受轻松的生活。古希腊早期诸多 城市的突出特征是符合人的尺度以及自然环境的协调。城 市并不追求平面视图上的规整对称,而是顺应和利用各种 复杂地形,构成生动活泼的城市景观。城市中大量公共活 动场所的设立,促进了市民平等、自由和荣誉意识的增长。 在这一时期人们所注重的是文化精神的发扬。雅典卫城公元前5世纪,希波达姆斯所作的米利都城规划,首次采用正交的街道系统,形成十字网格,建筑物布置在网格内,这种城市建设系统被公认是西方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的起点。这种几何化、程序化的规划方法,虽然确立了一种新的城 市秩序和城市理想,却由于过于严谨而显得呆板,甚至为 了构图的形式美而不顾自然地形的多样化。 2.强大的帝国——彰显永恒的秩序 古罗马时代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最高阶段。那时候已 有了正式的城市布局规划,它具有四个要素:选址、分区 规划布局、街道和建筑的方位定向和神学思想。美国著名 城市史专家芒福德曾指出,“罗马人从希腊城镇学到了基 于实践基础的美学形式而且对米利都城规划形式中的各 项重要内容——形式上封闭的广场,广场四周连续的建筑,宽敞的大街,两侧成排的建筑物,

城市规划原理的认识

城市规划原理的认识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城市规划原理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理论课,而且是注册建筑师考试的基本内容之一。该课程是指导建筑设计对建筑环境的认识、城市建成环境的认识以及掌握城市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方法等专业知识与设计技能学习的基本原理课。 二、课程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城市规划的概念、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具体工作的基本原理,了解我国城市规划的编制程序,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各自的作用和编制的内容及其方法。 要求学生对城市和城市规划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正确的概念和认识,掌握运用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对城市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以及调查、预测、分析和规划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城市居住区规划的理论、原则、要求和方法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原理和规划方法。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与各门专业主干科均有紧密的联系,如建筑学原理、中、大型建筑设计、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等课程。 1.居住区规划原理以居住区的认识和规划设计为核心组织教学内容。在居住区规划原理课程之前,有三个星期的居住区认识实践,

保证了学生对居住区和居住区规划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中主要从比较理性的和理论的角度来提升学生对居住区的认识,使学生能够掌握居住区的构成及影响居住区组织与布局的各项因素;在这样的基础上,从规划结构和居住区各项要素的规划安排的角度来具体阐述居住区规划的各项基本原理。在教学过程中,将经典的居住区规划组织理论、已经建成的居住区的规划特征及其使用的效果和当前居住区规划的实例及其规划方法等穿插在课程内容之中,并且将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知识以及房地产开发的分析等有机地结合在课程的传授之中,使学生在掌握居住区规划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掌握经典理论和当今实际运用的动态,与接下去一学期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相衔接。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以对城市的整体认识以及总体规划规划研究和设计为核心组织教学内容。城市总体规划原理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从城市发展的整体来认识城市、组织城市以及改造城市的思维方式和规划手段,在此基础上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具体过程以及方法。因此,在课程的组织上,首先介绍城市规划体系的内容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做什么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建立城市的总体概念,明确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范畴和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城市的调查研究内容和方法的教授,使学生掌握正确认识城市的思想方法和具体手段,然后通过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指标的确定,从城市发展战略、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等方面认识城市发展和对城市发展的安排,确立城市发展的多维视角,最后从城市总体布局和城市结构、城市形态等方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第一章 1、两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2、城市:“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一种交易场所。 3、按照行政区划的标准,我国的城镇可以划分为直辖市、市和镇;其中,按行政管辖的不同,还可以把市进一步划分为地级市和县级市;建制镇无可争议的是城镇的一种类型。 4、城市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即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可以称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时代,或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 5、春秋战国之际,各诸侯之间攻伐频繁,也正是这个时期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筑城的高潮。 6城市化的定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7城市化进程的表现:1城市化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3城市化水平高。 8世界城镇化的历史过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9、1989年12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城市规划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而在2007年通过的《城乡规划法》中已经废除了这一条。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买一个朝代最显著地特点 2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希波丹姆的布局形式 3田园城市的理论 4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 5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1城市全球化;2区域一体化;3信息网络化;4全球城镇化。 6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1由单向的封闭型思想方法转向符合开放型的思想方法;2由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转向过程导控的动态思想方法;3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4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的思想方法。 7思想方法的变革对工作的冲击和影响:1对工作方法的冲击和影响;2对工作中的传递方式的影响。 第三章 1、1909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而中国是在2007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是我国城乡规划领域的主干法。 3(了解)各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设置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市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改性详细规划。 第四章 1城市规划的定义:p62 2城市规划的任务:p64 3永续发展的概念:p67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永续发展包括需要和限制两个重要的概念。 4、p70 5、和谐城市:应该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的合理有序、自我更新、充满活力的城市生命体,应该是生态环境友好、经济集约高效、社会公平和睦的城市综合体。 6、三个和谐:即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人与人的社会和谐以及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

城市规划原理填空题

1、在城市总人口中,将劳动人口按工作性质和服务对象分成基本人口和服务人口。 2、仓库可按储存货物的性质及设备特征分为一般性综合仓库和特种仓库。 3、排水系统分为两种制度,分流制和合流制。 4、居住用地由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地等组成。 5、平均建筑层数是总建筑面积与建筑基地总面积的比值。 1、在确定城市性质时,必须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以城市的共性作为城市的性质;另一种是不区分城市基本因素的主次,一一罗列。 2、对城市规模起决定作用的是基本人口,随城市规模大小而变化的是服务人口。 3、前后两列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日照量而保持的一定间距称为日照间距。 4、公共设施用地是指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和设施用地。 5、建筑密度是建筑基地总面积和用地面积的比值。 1、城市性质的确定,一方面是从城市在国民经济的职能方面去认识,另一方面是从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因素中去认识。 2、居住区的规划结构通常分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三级。 3、干道网密度即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所具有的干道长度。 4、城市规划中的城市人口是指市区与近郊区的非农业人口。 5、容积率是总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1、确定城市性质一般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用地评定通常是将用地分成三类:一般不须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和不适宜修建的用地。 3、城市中有气体污染的工业应布置在最大风向频率的下风位或最小风向频率的上风位。 4、城市用地分类中的绿地指市级、区级和居住区级的公共绿地和生产防护绿地。 5、人口毛密度等于规划总人口和居住用地面积的比值。 16.城市中有气体污染的工业应布置在最大风向频率的下风位或最小风向频率的上风位置。 17.人口毛密度等于规划总人口与居住用地面积的比值。 18.城市性质的确定,一方面是从城市在国民经济的职能方面去认识,另一方面是从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因素中去认识。 19.城市规划中的城市人口是指市区与近郊区的非农业人口。 20.城市居住用地在城市总体布局中的分布,主要有集中布置、分散布置和轴向布置等方式。 16.水资源是指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目前我国北方和某些沿海城市严重缺水成为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 对水资源实行开源和节流两方面政策,既要注意节约用水,又要注意重复利用。 17.古代城市中的城市代表城堡,起到防御的作用,市代表市场,指商品交易场所。 18.城市居住区规模一般以人口规模或人口数量作为主要的标志。 19.居住区外部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有整体性、生态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地方性、大量性和经济性 20.城市公共空间有建筑物、道路、广场、绿地和体育场等要素构成。 21.国家的城市规划体系中控制法规是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它为规划行政中和规划运作提供法定 依据和法定程序。 11.城市性质的确定,一方面(城市在国民经济的职能)去认识,另一方面(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因素)去认识。 12.城市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的分类体系。 13.建筑密度等于(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用地面积)之比。 14.用地评定通常是将用地分成三类,(一类)(二类)(三类)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期末考试重点2014最新

雅典宪章》共分八章: 1)城市发展受地理、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城市与周围地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区域观点 2)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功能分区 3)居住区应选用城市的最好地段,在不同地段根据生活情况制定不同的人口密度标准,在高密度地区应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建造距离较远的高层住宅。 4)工业必须依其性能、需要进行分类,选址时应考虑与城市其他功能的相互关系。 5)利用城市建设和改造的机会开辟城市游憩用地,同时开发城市外围的自然风景供居民游憩。 6)城市必须在调查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街道系统并实行功能分类,适应城市现代交通工具的需要。 各功能区位置的选择 7)城市发展过程中应保留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历史建筑的保护 8)每个城市应该制定一个与国家计划、区域计划相一致的城市规划方案,必须以法律保证其实现。规划的必要性与法律的保障 《雅典宪章》存在的问题:过于死板的功能分区、分隔的措施肢解了城市的有机结构,使复杂、丰富的城市生活走向单一化,与人类心理需要相背;绝对的分区使居住远离工作,扩大了城市的交通量,使极为拥挤的城市交通随着交通工具的革命而日益恶化。 关于居住建筑的指导意见以及人口密度的划分无法适应原有的社会结构,忽略了城市的地方性,导致了千篇一律的“国际风格”的盛行。 1,城市规划技术系统 各个层面的规划应完成的目标、任务和作用,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须的内容和方法,也包括各层面上规划编制的技术规范。 两个基本层面 战略性发展规划:指导性框架 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城市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原则和空间策略,为实施性规划提供指导框架,但不足以成为规划管理的直接依据。 实施性发展规划:是开发控制的法定依据 如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地块开发控制(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对于开发行为具有法定约束力,又称为法定规划,必须遵循法定的编制内容和编制程序 一、城市规划层面及其内容 一般城市规划分为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基本层面 发展战略:指导性框架 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城市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原则和空间策略,为实施性规划提供指导框架,但不足以成为规划管理的直接依据。

我对城市规划专业的认识讲解学习

我对城市规划专业的 认识

城规091 XX 200911002107 我对城市规划专业的认识 前言 经过一年的学习与交流,我已经对城市规划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各方面都有了进步,不会再像大一开始时那么懵懵懂懂,但我不会因此而满足,还有许许多多的知识是要我去学习,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要我去解决,还有许许多多的困难要我去克服。因为在学习上经常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所以我对城市规划这个专业有了新的认识,也有了新的目标。 专业概况 城市规划专业是国家为适应城市的规划与发展而开设的一门建筑类学科专业。此专业培养具备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管理、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与管理,开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园林游憩系统规划,并能参与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开发、房地产筹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方面工作的规划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主要学习城市规划、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城市交通、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区域规划等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它要求学生受到城市规划设计等基本训练,掌握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能力。

其主干学科是建筑学,主要课程有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规划理论与城市发展史、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区域规划、城市规划行政法规与城市规划管理等。 学习 作为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怎么学,怎样才能学好。哪些课程应该好好学,哪些课程应该泛泛而学,因为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不可能什么都同等对待。所以必须抓住重点。这样毕业时才会有所获。一、多练 对我们这个专业来说,最基础的就是手绘能力,而加强手绘能力的方法就只有一个,练。提高手头表达能力很简单,多注意画钢笔画,这是最基本的基本功。基本功好了,后面的规划设计就容易很多。低年级可以重点从钢笔画入手,高年级可以开始练马克笔。所以只有做好“表面功夫”,甲方才会对你赞不绝口,才会启用你的方案。 二、多看 城市规划最重要的是会做规划设计,当然也必须会做建筑设计,首先最重要的是设计能力。而要提高设计能力必须从两方面着手,其一是手头表达能力,其二是理论水平。理论水平的提高可以多看相关的书籍,如果你想成为优秀的设计师或者规划师,可以多看一些设计类的书籍,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培养你的设计能力构思能力,将来无论是就业还是考研最重要的就是规划设计。 我个人认为,除了发的教材之外,一定要把图书馆的好书借来看看;还有就是从网上买自己喜欢的书。我们城规专业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因而要

城市规划原理

考试内容: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第一讲城市、城市化与城市规划概述 1、城市化定义、分类及城市化水平测算方法 一、什么是城市? 城: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 市:交易的场所,有着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制设立的市和镇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人口规模、密度、产业结构、从事职业等等 二、什么是城市化 人口城市化: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 土地城市化:农业用地向城市用地转变 城市化水平= 或者= 三、城市规划定义 为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规划? 部署、安排、计划 规划什么? 发展目标、性质、规模、发展方向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其他建设:交通、绿地等等 四、为什么要做城市规划? 以人生规划为例:人生定位,人生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 2、我国城市规划体系有几大系统p48 3、城市规划技术系统包含哪些方面?p57 4、“一书两证”p58 5、有关新型城镇化的讨论:过去的城镇化有哪些问题,新型城镇化的“新”指的是什么?有哪些挑战? 背景:李克强的讲话与发文 我国城镇化率刚超过50%,如按户籍人口计算仅3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差距就是潜力。从现代化发展规律看,今后一二十年我国城镇化率将不断提高,每年将有相当数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及人口转移到城市,这将带来投资的大幅增长和消费的快速增加,也会给城市发展提供多层次的人力资源。 乐观派:前景:a 投资拉动b 内需拉动c 技术进步d 生活品质e 现代文明 建议:“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 户籍制度改革 b 土地制度改革 c 城市人居环境建设 d 集约、智能、绿色、低碳 悲观派:问题:a 空心城市化b 耕地保护:18亿亩红线c 粮食安全:进口转基因粮食? d 就业问题 e 社会问题 f 环境问题 主张:a 把农民留在农村 b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c 农业规模规模化、现代化、生态化p48-p58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六章资料讲解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六章

第六章:经济与产业 第一节: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 ①.经济视角的城市 城市的经济特征:从经济产业角度看,城市有着区别于乡村的三个基本特征 A:城市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高度密集区。 B:城市以农村剩余为存在前提,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发展基础。 C:城市是专业化网络市场分工的交易中心。 2.城市的空间范围 在行政意义上有“建市制”和“建制镇”但从经济角度看,一个城市的影响力并不局限在其行政边界内。行政边界只是基于历史边缘,文化习俗以及行政管理的需要而划定的空间范围。 3.城市的维系和成长 为什么城市能够维系自身的存在?为什么部分城市会持续成长,有的甚至成为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一个简短的回答是:“集聚经济”。集聚经济,或者说不同经济活动的频繁接触

时城市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是城市形成,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基础。 ②城市和经济 1.城市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 城市经济增长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衡量,首先,可以用地区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其次,增长也反映城市平均工资的增长或人均收入的增长,除此之外,传统的,非地理意义的经济增长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资本构成深化。物质资本包括,人类用一生恒产所有产品和服务的物质资料。 B:人力资本增长,人力资本包括人的知识和技能,是通过教育,培训和时实践获取。 C:技术流程 2.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只要发生地 工业化—城镇化,服务化—城镇化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 3.把握城市发展需要认识经济活动 A:推动和塑造城市化的核心动力是经济活动。 B:城市规划以土地使用规划为核心,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机制仅仅能够有效防止不合需要的发展不会发生,但不能保证真正需要的发展在他们所需要的地方和时间发生。

城市规划原理读书笔记

城市规划原理》读书笔记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1.居民点的形成 人类的第一次大分工出现了固定的居民点:原始群落中产生了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新石器时代后期,农业成为主要生产方式,逐渐产生了固定居民点(与河流关系密切 2.城市的形成(经济因素与文化因素要点: ⑴人类的第二次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⑵第二次劳动大分工产生了城市。 3.城市形成的条件 基础条件——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导致了社会分工; 前提条件——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粮食的出现; 4.城市的定义(三要素 包括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行政管辖三个方面。 5.城市与农村的区别 主要是产业结构,也就是居民所从事的职业的不同,还有居民的人口规模,居住形式的集聚密度。 6.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农村推力与城市拉力的共同作用 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

形式。第一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固定居民点;第二次劳动分工产生了城市 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可以称前工业化时期和工业化时代,也可以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 1.城市社会基本特征及其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 基本特征: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 城市社会的异质性高于农村社会。 2.城镇化的含义 城镇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具体包括: ⑴人口职能的转变; ⑵产业结构的转变; ⑶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3.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⑵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 ⑶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

对城市规划原理的认识论文

浅谈人类与城市 摘要:人类诞生已有两三百万年历史,这与地球上亿年历史相比仅仅是短暂的一瞬。然而人类的出现却给地球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明的起源,城市的形成,智能圈中的人类用自己的智慧与双手巧妙的改造社会的林林种种,以满足自身的需要。著名心理学家马斯络曾经将人类的需要归结为以下五种: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尊重感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基本的生理需要导致了捕鱼、狩猎的生活方式的形成,农业、手工业应运而生;安全的需要诱导聪明的人类修建防御城墙、水沟。社会、尊重感、自我实现的需要促使人类对于周围的环境有了更明确的改造。本文将基于城市规划原理,结合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背静等方面,分别从城市从哪里来,城市规划应如何想,城市规划如何编写,城市如何建四个方面浅谈人类与城市的紧密关系,并对城市未来的美好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人类城市环境文化经济规划法规 正文: 1.城市从哪里来——为什么要进行城市规划 何为“城”?“防御”亦“城”;何为“市”?“固定的交易地点”。 历经漫漫进化历程,古人类于上百万年前出现在蓝色的地球行星上,种群式的穴居、树居生活满足着他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需求。任何事物都不会一成不变,随着种族的扩大,需求量的增加,几万年前聪明的人类创造了工具捕鱼、狩猎。几千年前人类种植植物形成了粗耕农业,驯化动物产生了畜牧业,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应运而生。历史的进程依旧前行,人类文明沿大江大河形成,为防御野兽、外敌入侵人类修建城墙,这一时期的尼罗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文明、黄河流域家喻户晓。生产力的提高促使了以物易物的商业诞生,生活的需要孕育了手工业的形成。商业、手工业慢慢发展形成城市,而农业的发展变成了农村。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文化,对城市的界定有着些许差异,然而其基本特征却大同小异。中西方国家均从产业构成以非农业为主,人口规模大,职能为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四个基本方面界定城市。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城市也在不停地发展,尤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的发展差距尤为明显。发达国家远远赶超发展中国家,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化,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农业用地向非农用地变化,城镇化水平率先进入70%以上的稳定阶段。,如:英国在19世纪末即中国清朝末年进入城镇化稳定阶段,美国20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进入稳定阶段。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达到14%,2000年36%开始进入加速阶段,2008年46.6%,2011年51.97%,预计2030年将达到稳定阶段。 城市的发展关乎个人却不是由个人便可简单完成的,需要大量的资金、各政府部门相互协调统一制定标准来全面进行长期规划与短期规划并进行实施。有人曾经估计过一个富豪用800亿也不定能够完成城市规划。换言之,城市规划是政府的法定职能。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政府四大职能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从城市规划本身的角度考虑,它涉及到国

城市规划原理论文

城市规划原理——浅谈对城市规划的认识 题目浅谈对城市规划的认识姓名 学号 学院建筑学院 专业风景园林 2015 年5 月 12 日

浅谈对城市规划的认识 摘要:经过近一个学期对《城市规划原理》的学习,使得我们对于城市规划的认识日益加深。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越来越快,中国城市化过程中渐渐露出来的种种问题,暴露出了我们国家过去所进行的城市规划中出现的种种弊端,城市规划工作面临的矛盾也日益明显,城市规划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经过学习,笔者对城市规划面临的矛盾和对策有了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城市城市规划实践公众参与因地制宜环境效益公共治理个性城市 正文: 认识城市规划,先认识什么是城市 对于城市,有多种不同的定义方式,在不同的学科对其的定义都略有不同。“概括起来,对城市可有如下认识:城市聚集了一定数量的人口;城市以非农业活动为主,是区别于农村的社会组织形式;城市是一定地域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同范围中心的职能;城市要求相对聚集,以满足居民生产和生活方面的需要,发挥城市特有功能;城市必须提供必要的物质设施和力求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城市是根据共同的社会目标和各方面的需要而进行协调运转的社会实体;城市有继承传统文化,并加以绵延发展的使命”(吴良镛,1988)。 世界城市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城市产生及早期发展阶段;中世纪阶段,即前工业化社会时期;工业化时期;当代或后工业化社会时期。 工业革命结束了城市中工厂手工业的生产形式,代之以机器大工业的生产形式,使城市中经济活动的社会化、生产的专业化向着更广的范围发展。工厂企业为寻求协作利益和增强竞争能力,在地域上出现了相对集中的倾向。这种倾向直接影响近代城市内部的扩展形式和城市的区域分布格局。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是近代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注册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精讲班讲义1-28章节全文档

城市规划原理精讲班第1讲讲义 前言 前言 一、相关信息 1.全国城市规划执业资格考试科目为:《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规划实务》。 2.2007年度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时间安排 日期时间科目 2007年10月20日上午9∶00-11∶30城市规划原理下午2∶00-4∶30城市规划相关知识 2007年10月21日上午9∶00-11∶30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下午2∶00-5∶00城市规划实务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时间2个半小时。考试题型分布如下: ①单项选择题:共70题。 ②多项选择题:共30题。 注意:考试大纲对各考试科目分层次列出了具体的内容,分别用掌握、熟悉、了解来界定各条目的考试要求。“掌握”是指必须具备的重要知识,“熟悉”是指应当具备的较重要知识,“了解”是指一般知识。 本门讲课中,考 P13 代表教材13页, 二、答题注意事项 (一)考前准备。 (二)答题原则。 (三)掌握速度。 (四)减免差错。 (五)答题技巧。 三、复习注意事项 1.复习方法。 第一步,通读全书,理清全书知识框架和脉络; 第二步,抽取知识点重点记忆; 第三步,查漏补缺。 2.复习技巧。复习时要“避轻就重”,对于大纲要求掌握、熟悉的内容要重点把握;对于方便出题的内容要重点突破;对于前后矛盾的内容,一般考题不会涉及。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规律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本章结构 内容精讲 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大纲要求 1、了解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 2、了解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动因(了解)考 P1 1、定义: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在我国是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例题』城市有哪些主要特征:() A. 以商业活动为主要居民点 B. 非农业人口聚集的居民点 C. 非农业生产聚集的居民点 D. 公共活动聚集的居民点 答案: BC 分析:这个题考查的知识点就是城市定义。这个题是对定义考查的题目,这是考试中比较偏爱的一种题型,对这类题目我们的策略是记住关键词,这样可以比较省时省力,还能记忆准确。 2、城市产生的动因: 城市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城市是人类劳动大分工的产物。两次劳动大分工对于城市的产生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在原始社会产生了固定居民点。 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分离出来,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地就成为了城市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是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出现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 3、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因:人类社会的城市化进程是与工业化进程紧密相关的。 工业化对于城市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农村推动力 二是城市的吸引力 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是城市形成的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二)城市发展的基本理论(了解)考 P2 主要包括:城市发展的区域理论、城市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城市发展的人文生态学理论、城市发展的交通通讯理论、城市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理论、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1)城市发展的区域理论 城市是区域环境的一个核心;城市与区域发展是互相促动:城市的中心作用强,就能带动周

读城市规划原理有感

读《城市规划原理》有感 这本书深入浅出的讲解了规划原理的相关知识及其应用,把枯燥无味的知识写的生趣生动,让人爱不释手。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总和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我国《城乡规划法》对城市规划的制定、实施、修改、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作了明文规定。 城市规划的方法,各国不尽相同,例如英国的发展规划,联邦德国的土地使用规划(也称总体规划)和地区详细规划,苏联的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和详细规划。中国编制城市规划,从50年代以来基本上采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外流行的方法:先论证城市发展性质,估算人口规模;再确定土地使用方式,组织建筑空间结构,确定道路交通系统及其他主要市政工程系统等;然后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详细规划。这种规划基本上是一个物质环境规划,为一个城市的未来各种活动安排空间结构,是一幅要在规定期限内(如20~30年内)加以实现的城市物质环境状态的蓝图,用以指导城市建设。经多年的实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上述规划方法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基于对城市开放性——城市的发展与更新永无完结的认识,城市规划界提出了“持续规划”和“滚动式发展”的规划思想,即主要着眼于近期的发展与建设,对远景目标则不断地加以修正补充和调整,实行一种动态的平衡,从而抛弃了把城市规划当作城市“未来终极状态”的旧观念。在这种认识下,出现了斩的城市规划方法,如英国在1968年用新的结构规划和局部规划的两阶段规划方法代替原有的发展规划或总体规划。在规划内容上除了物质环境规划,还增加了经济规划和社会规划,以实现城市的社会经济目标,因此成为多目标、多方面的更为综合的规划。这种规划方法仍在发展中。 对城市与城市规划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基于城市是综合的动态的体系,城市规划研究不仅着眼于平面上土地的利用划分,也不仅局限于三维空间的布局,而是引入了时间、经济、社会多种要求的“融贯的综合研究”。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将考虑最大范围内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情况,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自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大全)

狮子山男孩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考研备考之用) 1.详细规划 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地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2.修建性详细规划 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3.城市规模 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 4.城市人口规模 在城市地理学研究及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中所指的一个城镇人口数量的多少(或大小)。一般指一个城镇现状或在一定期限内人口发展的数量,后者与城市(镇)发展的区域经济基础、地理位置和建设条件、现状特点等密切相关。 5.历史地段 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连片,或能较完整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和地段。 6.历史街区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不仅要看城市的历史,及其保存的文物古迹,还要看其现状格局和风貌是否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 7.文物保护单位 指由各级人民政府依法确定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地面、地下不可移动文物的总称。 8.七通一平 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暖气、通天燃气或煤气、平整土地 是指土地(生地)在通过一级开发后,使其达到具备上水、雨污水、电力、暖气、电信和道路通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使二级开发商可以进场后迅速开发建设。 9.中央商务区 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 城市绿地 广义的城市绿地,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种绿地。 狭义的城市绿地,指面积较小、设施较少或没有设施的绿化地段,区别于面积较大、设施较为完善的“公园”。 11. 城市景观规划

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原理精讲班第1讲课件讲义(环球职业教育在线) 城市规划原理精讲班第1讲讲义 相关信息 前言 一、相关信息 1.全国城市规划执业资格考试科目为:《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规划实务》。 2.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时间安排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时间两个半小时。考试题型分布如下: ①单项选择题:共70题。 ②多项选择题:共30题。 注意:考试大纲对各考试科目分层次列出了具体的内容,分别用掌握、熟悉、了解来界定各条目的考试要求。“掌握”是指必须具备的重要知识,“熟悉”是指应当具备的较重要知识,“了解” 是指一般知识。 本门讲课中,考P13 代表教材13页, 二、答题注意事项 (一)考前准备。首先是精神准备,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是考试成功的必要条件。其次是物质准备,应该准备两只以上的2B铅笔和准许带入考场的计算器、橡 皮等。铅笔要事先削好,铅笔头呈扁片状,以便于涂抹答题卡,计算器用于客观题中的计算 题。 (二)答题原则。单项选择中,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指的是最正确最全面的选项,例如,若A、B两项都是正确的,但是B项的内容覆盖了A项的内容,则B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最正确答案。(三)掌握速度。每科的考试时间是2.5个小时,应根据题量,事先有大体的答卷速度安排。如果遇到一时答不上来的题,可以暂时跳过,先答其他题目,等卷子基本上答完再回过头来重新考 虑。切勿在个别题目上耽误过多的时间,影响整个考试。 (四)减免差错。一是每题都要注意审题,弄清题意;二是注意填涂答题卡时不要错行,最好每隔五道题就核对一次题号;三是要注意在考卷发下来时首先填写姓名、考号等项,并且在交卷时 再核对一次;四是在答题完毕后浏览全卷,检查是否有漏题未答。 (五)答题技巧。考试中合理运用排除法,首先去掉与题目无关或明显错误的选项,然后在剩下的选项中分析作答。考题选项中有时存在两个矛盾选项,尤其在多选中,矛盾选项至少有一个是 错误的。另外合理的猜测也是答题的技巧,因为答总比不答强,所以每个考题都应该作答,一定不要漏答或不答。还要会用单选的唯一性。如果四个选项中有三个与另一个属性不一样,那这一个就很可能是答案。 三、复习注意事项 1.复习方法。 第一步,通读全书,理清全书知识框架和脉络; 第二步,抽取知识点重点记忆; 第三步,查漏补缺。 2. 复习技巧。 复习时要“避轻就重”,对于大纲要求掌握、熟悉的内容要重点把握;对于方便出题的内容要重点突破;对于前后矛盾的内容,一般考题不会涉及。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本章结构

城市规划原理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概要 早期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提出的背景 十七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席卷欧美,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功能日趋复杂,布局混乱。加之严重的工业污染,城市生活质量日趋下降。另一方面,贫富差距加大,地租成为支配土地利用的重要因素。1860年前后,英格兰和威尔士率先出现了一种新的情况,中产阶级和部分无产阶级从拥挤的城市中心地区开始迁往近郊带私人花园的独立住宅,他们向往那里的风光和环境质量,在那里人口密度大约为每英亩10~12户。同样的情况随后出现在美国,1880~1910年期间大量的外国移民涌入城市推迟了美国的逆城市化进程。但不久,在20~30年代,城市周围的独立户出现了增长,接着有了通勤的公共交通,再以后福特式的生产流水线使汽车得到普及。在欧洲大陆的其它国家,受工业化和农民涌入城市的冲击要比英美晚几十年,大约发生在1840~1900年之间。在那里城市化没有达到英美的水平。但是随着公共交通的大发展,一些中产阶级开始在郊区拥有自己的乡村别墅。但大多数的中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还是居住在高密度的市区里。 早在城市化进程中,就有人认识到这样无序的城市建设所带来的灾难性结果,并试图提出一个合理的城市模型。到了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逆城市化浪潮使城市管理者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加上城市边缘地区的开发,使理论的实践成为可能。从而在这个时期出现了早期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二、主要理论概述 英国的E?霍华德(Ebenzer?Howard)于1898年出版,并于1902年再版了他的经典著作《明日的花园城市》(Garden Cities of To-morrow),其中他提出了田园城市的概念。田园城市的实践最早可溯源到R?欧文(Robert?Owen)。1825年他购买了印地安那州的一块地,去实现他于1817年所提出的一个基于合作体系的自给自足的理想社区—新协和村。他的基本想法是把工业从城市,至少从城市中心部分疏散出去,在疏散出去的工厂周围建设新城,把工作和生活组织在一个卫生、整洁和优美的环境。 霍华德的基本思想是:现在的城市和农村各有有利和不利条件。城市的有利条件在于有大量就业岗位和方便地享受市政设施服务,不利条件在于自然环境恶化。相反,农村有好的环境,但缺少机遇。通过有计划地分散工人和就业岗位来实现把城市集聚的有利条件整个地移到新的居民点上。具体措施有: 1. 在建设新的花园城市,吸引私人企业或政府机构来投资。 2. 鼓励制造工业和其它工业迁至花园城市地区,由私人企业和政府机构经营,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和标准化住宅。 3. 通过私人企业和政府机构经营,保证解决其它中心城市的住宅和交通问题。 4. 加速科学管理方面的研究,加强控制,避免突发的开发项目的破坏。鼓励用花园性住宅。这样的新城在旧城的正常通勤范围之内,规模小,总共3万人左右,周围有大规模绿带。新城密度大约在每英亩15户人左右。 翁温和帕克(Unwin and Parker)俩位建筑师后来根据霍华德的理论成功的设计了莱契沃尔思城。但他们修正了部分霍华德的理论,他们认为为了节约土地而采用高密度是失策的,他们的规划密度是每英亩12户。翁温在1922年,又进一步提出了他的卫星城镇规划理论。其思想要点有: 1. 卫星城是大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2. 卫星城的职能是接纳大城市过于拥挤的人口和产业,以减少在中心城市急剧膨胀所带来的问题。 3. 在规划布局方面,卫星城市从结构上来看与中心城市保持一定的距离,用绿带隔开。 美国规划师佩里(Perry)提出了邻里单位原则。其来源是霍华德提出的5000人左右的社区,服务中心应设在步行适合的范围内这一原则。佩里发展了它,是邻里单位原则不仅仅是一个实用的设计概念,而是一个社会工程,它帮居民所在的社区产生乡土观念。他建议一

城市规划原理学习心得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2015-2016年城市规划原理学习心得 城市规划原理的认识 班级:13园林A班 学号:20134708007 姓名:刘龙飞

城市规划原理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理论课,而且是注册建筑师考试的基本内容之一。该课程是指导建筑设计对建筑环境的认识、城市建成环境的认识以及掌握城市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方法等专业知识与设计技能学习的基本原理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城市规划的概念、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具体工作的基本原理,了解我国城市规划的编制程序,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各自的作用和编制的内容及其方法。要求学生对城市和城市规划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正确的概念和认识,掌握运用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对城市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以及调查、预测、分析和规划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城市居住区规划的理论、原则、要求和方法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原理和规划方法。 本课程是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与各门专业主干科均有紧密的联系,如建筑学原理、中、大型建筑设计、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等课程。城市总体规划原理以对城市的整体认识以及总体规划规划研究和设计为核心组织教学内容。城市总体规划原理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从城市发展的整体来认识城市、组织城市以及改造城市的思维方式和规划手段,在此基础上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具体过程以及方法。因此,在课程的组织上,首先介绍城市规划体系的内容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做什么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建立城市的总体概念,明确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范畴和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城市的调查研究内容和方法的教授,使学生掌握正确认识城市的思想方法和具体手段,然后通过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指标的确定,从城市发展战略、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