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我对超常教育的看法

我对超常教育的看法

我对超常教育的看法
我对超常教育的看法

我对超常教育的看法

——从宁铂现象看起

一、案例描述

中国30年前曾经出现第一位神童,名叫宁铂,年仅13岁获准破格进入大学就读,是全中国第一个被公认的天才神童,不过背负太多的期许,宁铂最后选择出家,从此与世隔绝。

前中共副总理方毅眉头深锁,和他较量围棋的正是当时轰动全中国大陆的天才神童宁铂,因为一封推荐信,1977年当年才13岁的宁铂成为中国第一位破格进入大学就读的学生。不过拥有诗词、医学、围棋等多项专长的宁铂,当时和同一批少年班的天才神童一样,没有权利选择自己最爱的天文学系,反而被安排就读理论物理,身心无法调适,这一点对宁铂的将来产生重大变化。

宁铂说:“并不是‘神童’身份害了我,这一点的话,我做为过去的经验,不管是怎么样,做为我人生经历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这点给我的体会很多,使我认识了很多东西。”虽说不后悔进入少年班当天才神童,但之后的宁铂却有三次报考研究所,三次都因为各种理由退出,甚至连考场大门都没踏进。神童的大帽子让宁铂恐惧失败。

宁铂同学周逸峰说:“进少年班,在当时来看是一件很荣耀的事,一个人在这种荣誉感之后,如果用得好是一种动力,用不好它就是一种压力。”太多掌声、太早承受压力,宁铂最后一次出现在镜头前是1998年参加电视节目录影,2003年宁铂做出人生重大决定,出家当和尚,在世人的期许当中消声匿迹。

宁铂是新中国第一个被公认的天才神童,不过背负太多的期许,最后选择出家,从此与世隔绝。

二、原因分析

1.他的认识被他人安排,不能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

在进入中科大之后,他被安排去读本来不喜欢的物理学,宁铂想转到南京大学去学自己喜爱的天文,但中科大不同意,因为不愿意放走这个名人。对天文学

的爱好受阻之后,宁铂把它转向了对神秘主义“星象学”的研究,把时间用于哲学和宗教,并对宗教和气功产生了深厚的兴趣。这为他之后的出家做了铺垫2.受到出名之累

宁铂太出名了,就很怕失败,所以三次想考研究生,却都没有进考场。宁铂当年少年班的班主任说,“他们在上学时没能养成好的心态,没有平常心。这种缺陷不是一时的,而是终生的。”然而,宁铂的梦想之一就是做个“普通人”,这一梦想已经难以实现,他做不成普通人。1988年结婚之后,他练习气功,吃素,与常见的生活习惯渐行渐远。1993年,因为与妻子的一次小口角,他跑出家门,四处游荡了半个多月。2002年,宁铂前往五台山出家,很快就被中科大校方找了回去。他又一次失败。再一年后,他成功了。

3.“神童教育”在本质上是违反教育规律和人的智力发展规律

一般情况下,人的受教育过程都要经历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过程,这是正常的一般的教育规律,而“神童教育”却贸然提前了学习时间,导致违背教育规律。人在违背规律的情况下,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在沉重的压力和过高的外界期望之下是难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的。

三、建议

“超常教育”既不是超乎寻常的教育,也不是使常态儿童成为超常儿童的教育,而是针对超常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而进行的旨在使他们得到良好发展的教育。超常教育的目标就是为超常儿童提供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超常儿童”指在心理特征的某一方面表现特别出众的儿童,他们的表现不完全是天生的,而是先天因素和后天教育培养互相作用的结果。超常教育尽管看起来只针对比例相对少的儿童,但由于他们的发展潜力比较大,有希望使他们成为杰出的优秀人才。素质教育应是超常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超常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

超常儿童的特殊性体现在他们的多重特征,其中包括:

1.有超常与障碍并存的;

2.有不同类型的发展过程,例如有早慧、大器晚成型等的区别

3.有各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例如智力、情绪、身体发育之间的不同步发展现象等等。

这样的特殊性加强了他们所需要的心理辅导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一般超常儿童的需要出发,了解在不同的阶段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的目标。

如何正确的有效的实施超常教育,既不违反教育规律和人的智力发展规律,同时又不使这些超长儿童的天赋才能被埋没呢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有许多可以借鉴的成果。

一些超常儿童教育的施行模式

1. 弹性调整进度

这类模式的定义是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所达到的水平与效率来订定学生升读什么程度的班级,以怎样的方法和速度来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得到满足。一般来说,这种模式以“加速制”进行。例如是提早入学、跳级、压缩课程等等;其实像这样有弹性的进度或发展性的课程安置至少已发展出17 种类型。一直以来,加速制的效果受到各方面的质疑,例如家长担心孩子跳级后社会情绪调适不良,学校也认为学生要求提早入学或安排学科加速会引起负面影响,加上校方须面对在行政上额外负担和课程灵活调整的挑战,因此总是对推行加速制保持非常保留的态度。总结有关探讨加速制的优缺点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问题”产生于加速制的特点走向极端──若缺乏审慎的施行措施,加速制的优点会变成缺点。要澄清加速制的成效,除了研究制度本身的利弊,更重要的是探讨具备怎样条件的超常儿童比较适合通过加速制来加强学习的效果。

2. 分组学习

这类模式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以学生的能力分班或在班内分组,让超常儿童可以一起学习某些特别课程。

(2)将不同年级具有同等能力或兴趣的学生,部分时间抽离原班,让他们到资源室学习。

(3)在教室内,让不同程度的学生组合一起,合作完成一件功课或专题习作,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各展所长。

3. 充实/ 增益活动

这类模式是在原有的课程以外,为个别或一组超常学生安排适合的充实/增益活动或课程使他们在某些科目或课题上,有更深更广的学习经验。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活动或假期时参与这类学习。此外,也可以运用校外的资源。充实/增益可以透过形形式式的活动进行,例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任朱利等人提倡的全校性充实模式在美国得到很广泛的支持和实施,提供超常儿童相当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例如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的课题,发展独立去研究现实生活中的难题的能力,把高素质的作品贡献于有关领域中使用。虽然充实/增益活动吸引学生的特点通常是活泼的教学形式、配合学生兴趣的学习内容和课外活动的新鲜感,但是若活动的目标不清,缺乏严谨的活动设计和学习效果的评估,充实就变成“充塞”,只能充实学生的学习时间表而不是他们的学习能力、经验和理想的实现,更只是流于为活动而活动的层次。

4.典范良师制/ 师父制/ 导师制

为个别超常儿童学生安排专家,指导他们深入研习特别感兴趣的课题。这些专家导师,可从校内或校外社区的资源寻找。

5.专才学校

专门为培育超常儿童的才能所开办的学校;在某些领域里表现优秀的学生被集中在自成体系的特殊学校接受专业的培训。例如在香港有沙田体艺中学和香港演艺学院,但是香港没有为学业成绩卓越的学生设立专才学校,还是鼓励在超常儿童所就读的原校推行校本课程来满足他们的需要。设立专才学校有它师资和发展方向集中的优点,可是在现今讲求多元化发展才能和平等教育机会(每个儿童都有权利接受最适当的教育)的时代,专才学校的目标与发展需要谨慎探讨和计划,才有助于高效率培养人才而不致于引起“精英教育”垄断社会资源的误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