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三座楼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活动案例

三座楼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活动案例

三座楼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活动案例
三座楼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活动案例

附件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文参评表》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案例

——农作物产量的调查与统计

一、活动背景分析

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让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现在的孩子,吃香的喝辣的,穿的高档,住的宽敞,能有几个体会到父母的辛劳,能有几个真正的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内涵。结合同学生活实际,我们确定了“农作物产量的调查与统计”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首先,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把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走进农家,接触农民,调查农作物的产量,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定的调查任务,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其次,通过调查总结,发现影响农作物产量的有关因素,并总结种植经验,让科学走进校园,把科学带进家庭。

二、活动时长及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1) 了解有关农作物品种挑选的知识。

(2) 了解有关农作物科学施肥的知识。

(3) 了解有关农作物科学管理的知识。

2、能力目标

(1) 通过讨论,确定调查内容,学习制作调查表。并能制作适当的统计图来处理、分析数据。

(2) 通过走访,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3) 通过展示,能让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3、情感目标

(1) 让学生懂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

(2) 树立科学种植的理念,树立循环经济的理念。

三、活动准备

1、收集一些关于农作物产量的数据,了解一些种植管理知识。

2、指导学生表演好小品《走进乡村》。

3、考虑课堂中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时进行解释、评价、指导。

四、活动过程

1、询问导入:

师:平时帮助父母干活了吗?干什么了?

张朋博:掰玉米了。

何方:摘苹果了。

王敏:收大豆了。

于茹:摘辣椒了。

……

师:估计一下能产多少斤?能卖多少钱?市场价在哪个范围内浮动?是不是丰收了?

于兴:产了3000多公斤苹果,卖了3000多元钱。

周静:产了3000多公斤苹果,卖了2200多元钱。

(其他同学开始小声讲话)

师:说什么呢?

谢丽娟:两家苹果产量一样多,为何钱数相差较多?

王朋:估计苹果质量有差距。

韩妮:品种一样吗?

王莹:我们对农作物的价值,产量还没有认真留意过,我觉得我们应当深入的去调查,那样才能判断是否丰收?

2、分组讨论:

师:他的意见大家是否同意?(同意)

那我们如何去分组?

于佳倩:按自然村分

李庆:按调查内容分

王攀:按小组分

……

师:想一想哪种更适合我们?

讨论结果:按自然村分既能照顾到安全问题,又便于调查开展,选择按自然村分组。

师:(指导分组,一村一人的可以自由选择,加入其它小组)调查之前,你们应该干些什么呢?

栗茹:制定调查计划,进行分工。

姚兰:确定调查的内容。

周博:假设可能遇到的问题。

……

师:那好,请大家结合自己小组的实际情况进行小组命名,并制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内容。

师:出示参考内容。

调查对象调查品种调查亩数收入情况满意程度……

师:制定好计划,确定好内容之后请大家欣赏小品《走进乡村》,看完之后,说说你发现了哪些问题?

郭欢:调查时应注意礼貌,询问的口气要亲切。

于阿敏:设计的问题要切合实际。

……

师:好,大家带着问题可以出发了。

第二课时实际调查

第三课时交流展示

1、交流

师:过了这几天,不知道大家的调查做的怎样了?能不能给老师说说。

郑娇:我们小组做的是玉米产量的的调查,一共走访了5家,亩数不同产量不同,卖的价钱也不同,我们逐一做了登记。

全文奇:我们对苹果做了调查与统计,发现品种影响产量,影响价钱。

师:哦,你们从数量中还发现了品种差距的问题,很好。

梁倩:我们小组进行小麦产量的调查,并把今年的产量与前两年的做了对比,发现雨水直接影响收入,并且对市场价也有一定的冲击。

师:大家真是太棒了,调查做的很到位,为了让你们的数字反映更多的问题,我们请老师教给大家用数字反映问题的办法。

师:我们一共学习了几种统计图,这几种统计图各有其优缺点。

条形统计图能准确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2、制作

师:在大家理解了几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的基础上,请大家结合自已小组调查内容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来反映更多的问题。(发放纸、笔)

生:大家合作制作统计图

五、活动成果的交流与总结

师:制作好的小组仔细观察,把图中所反映的问题总结出来,并选好代表来进行结果展示讲解。

(1)、喜气洋洋组: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所以我们取名为喜洋洋组,我们调查了苹果的产量,发现富士苹果比不上秦冠苹果的产量,但价钱却恰好相反,我们用两个条形统计图对它们进行了分析。

(2)粒粒皆辛苦组:我们对大豆的产量进行了调查可以从图中看出,这5家的亩产量各不相同且与去年也有差距,通过我们的访问,

影响产量的因素有品种、化肥、锄草、雨水等等。我们小组决定再对化肥的合理运用进行调查,让农作物能按需施肥。

师:很好,你们对下次的调查内容还做了安排,调查既能解决问题也能发现问题。

(3)绚丽多彩组:秋是五颜六色的,所以我们取名为绚丽多彩组,我们调查了大豆、玉米、苹果、小麦、辣椒等多种农作物的产量,并估计了其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采用了采用了扇形统计图。发现苹果,玉米是农民伯伯的主要收入来源。

(各小组依次展示)

罗旭:通过调查,我真正的理解了什么叫做“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种庄稼如此,学习也理应如此。

张攀:通过我们的亲自走访,我们了解到了农作物生长的需要,生长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并且有更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究。

姚兰:通过这项活动,我们学会了如何去和别人进行深入的谈话学到了采访的技巧。

师:好的,请大家完成下面的表格并写好日记。

我的收获遇到的新问题我的遗憾小组评价老师评价

六、活动评析

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践性,此次活动以询问导入,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自主的选择调查内容,自己分组、自己写计划、自编自演小品,并通过汇报、填表、日记等方式来进行整理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不仅获得了农科知识,提高了活动能力,最重要的是有了“粒粒皆辛苦”的体验。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在指导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不足,一是作为教师我的知识有些欠缺,个别知识性问题不能及时进行补充;二是个别学生主动性不强,在兴趣激发方法上有待进一步努力改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加强对于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指导技巧方面作一些研究和探索,也只有不断的研究作为一名教师在活动中应该如何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这样才可让学生有更大的收获。

七、成果选登

1、提高苹果产量的方法

花的自然授粉方式,一是昆虫来回爬顺便传粉,二是花粉随风飘散,三是自家花粉掉落到自家花柱上。要是开花季节刚好昆虫不多也不刮风,授粉过程就没什么效果了。这个时候就需要人工授粉,通过人工干预,保证每一个花柱都能接触到花粉,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2、提高大豆产量的方法

1 选用高产抗病品种

通过连续多年在重茬10年以上的地块上做大豆的品比试验证明:选用节短、荚密、丰产性极好的陆丰02—011、华疆3053。

2 推广大豆30 cm平作窄行密植

通过在多年重茬地上进行大豆30 cm平作窄行密植试验和大面积生产示范,平均亩产227.5 kg,比常规垄作增产27.6%。这是大

豆生产上的一次革命,是大豆生产上一项突破性的增产措施,是我国大豆生产的发展方向。群体结构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可提高大豆的增产潜力。特别在加大密度的条件下,30 cm平作由于行距缩小,延长了株距,减小了株间竞争,使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更加协调,因而获得高产。

3 增施优质农肥化肥稳磷增氮补钾

由于土地开垦年限越来越长,土壤有机质逐年下降,必须通过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多年重茬地上要求每公顷施优质农肥30 t,结合秋翻整地施入土中。

5 多铲多趟喷施叶面肥

要达到三铲三趟。没有深翻基础的地块,要进行苗期深松。多铲多趟能疏松土壤,提高地温,有利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大豆产量。

在大豆开花期每亩喷尿素500 g兑水30 kg,连续喷2次,每次间隔10天。喷比不喷增产10%以上。

6 防治病虫对症下药

对大豆食心虫要进行全面防治,因为所有的大豆地都有食心虫发生,越是早熟品种危害越重,因此,早熟品种要重点防治。封垄好地块用敌敌畏熏蒸,封垄差地块用菊脂类农药防治。对其它病虫害要根据病虫预测预报,及时对症下药防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蔡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小学(3—6 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一、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知识也不断出现新的分化与综合的趋势,解决有限的学时和知识量的无限增加之间的矛盾,“综合学习”越来越受关注。从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出发,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着眼于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立足于让每一个学生健全、完整的发展。 二、课程目标 1、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 2、本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 3、社会发展对中小学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素质要求,因此需要具备些基本能力手综合素质; 同时也为了适应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需要,逐步养成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领域 1、研究性学习;

2、社区报务与社会实践; 3、劳动与技术教育; 4、信息技术教育。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 2、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 3、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开展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 4、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5、综合实践活动时间统一安排,每周一至二节课,学生全是员参与,教师参与活动小组的活动。 6、采取个人活动、小组活动这两种基本的组织形成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的开展。 7、在开放的时空中不能忽视安全保障措施: 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 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与管理 1、范围:小学3—6年级学生 2、根据学校实际和教学目标,学校建立研究性学习指导、管理小组,加 强组织管理。切实保证研究性学习标真正落实到实处。组长: 魏素菊 副组长: 吴孝东冯秋怀 成员: 冯启红刘晓娜王志鹏张继辉指导管理小组根据学校特点、学生实际、教育原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性学习方案和具体的研讨措施,合理安排课时,科学调整任课教师,使音乐、体育、美 术、社会、自然、英语、电脑等各学科的教师都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性学习的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劳动与实践》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二、活动目的要求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

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进行课题实验和课题研究等。在广泛的调查、采访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撰写实践性的记录等。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汇总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走进戏曲大舞台》 一、活动背景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浸润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据统计,全国现有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和影碟机的普及,流行文化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占据了绝对主流的地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冲击,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落。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喜爱、向往、崇拜的大都是流行音乐、港台明星、言情武打剧等。戏曲在年轻一代的眼里,差不多成了“出土文物”。为了提高年轻一代对戏曲的兴趣,使他们关注戏曲、欣赏戏曲、热爱戏曲,必须采用一些他们乐于接受的形式,如上网、竞赛、表演等。为此,我们搞了这次“走进戏曲大舞台”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他们喜爱的活动中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从而提高艺术鉴赏力,提高人文素养。 二、活动宗旨 1、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2、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基本知识。 3、理解戏曲中脸谱、行当等的含义,学习鉴赏戏文。 4、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5、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关注,为戏曲的明天开一剂药方,为振兴、光大戏曲事业而努力。 三、活动设想 1、指导学生课外收集资料,听戏、看戏,向周围的老戏迷请教。 2、亲身体验,学唱戏曲,学演戏曲。 3、能理解戏文的思想艺术特点。 4、通过竞赛,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有关戏曲方面的知识。 5、考察地方戏的特色以及现状。 6、讨论地方戏的现状,给出振兴方案。 四、准备活动 1、成立研究活动小组,制定活动计划,明确各人分工。每小组5-8人为宜。 2、查阅资料。可利用图书馆、因特网等资源,还可向周围的老戏迷请教,收集、了解有关戏曲的材料和知识。 3、调查中国传统戏曲特别是家乡地方戏曲(锡剧)的现状,思考发展良策。 4、准备表演戏曲节目。 五、集体活动步骤 1、交流材料。把各人收集的资料向全体同学展示、交流,互通有无,使每个人都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2、教师介绍。重点介绍中国戏曲的历史,几个主要的戏曲剧种(如京剧、昆剧、黄梅戏、评剧等),戏曲中脸谱、行当的含义,京剧旦角流派等。 3、学生根据调查到的情况在课堂上介绍中国戏曲的现状,并讨论发展地方戏曲的良方,写出方案。 4、欣赏不同剧种经典剧目片段(播放碟片),有京剧《苏三起解》,评剧《刘巧儿》,锡剧《双推磨》,豫剧《花木兰》,黄梅戏《天仙配》,越剧《红楼梦》,花鼓戏《刘海砍樵》等。 5、优秀戏文鉴赏。印发《天仙配》、《玉堂春》、《花木兰》中的精彩唱词选段,让学生分析、讨论,进而理解其思想艺术特色。 6、戏曲知识竞赛。可在班级内以小组为参赛单位进行,也可整个年级一起进行。我们采取的是后者。各班派三名选手参赛,其余300多个学生既是自己班级的拉拉队,又是观众,气氛相当热烈。(附) 7、粉墨登场,学唱戏曲,学演戏曲。各小组(或班级)都上台表演。演唱内容有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黄梅戏《孟姜女》选段“十二月调”,锡剧《双推磨》选段“推呀拉呀转又转”,黄梅戏《女

小学教职工文体活动方案

小学教职工文体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了丰富广大教师的校园生活,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增强颜集镇中心小学教师间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使教师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学校工会准备在元旦来临之际,举办在职教职工文体活动。 二、活动时间和地点: 初步定于11月27日,学校操场及篮球场。 三、参加对象 全体在职教职工(遵照自愿原则)。 四、项目名称 (一)《托球赛跑》 器械:乒乓球拍、乒乓球若干 参加人数:自愿报名的教职工 比赛规则: 1.比赛距离:起点和终点之间距离30米。 2.参赛人员单手持乒乓球拍托着乒乓球,从起点出发前行,到终点结束。 3.按规则要求最短时间完成比赛的人员获第一名,按完成时间依次排名次。

4.在跑动的过程中,参赛人员一旦出现掉球,视为比赛结束。 (二)《跳绳比赛》 器械: 单人跳绳若干 参赛人数:自愿报名的教职工 比赛规则: 1.比赛时间:限时1分钟。 2.按规则要求最短时间完成比赛的人员获第一名,按完成时间依次排名次。 3.在比赛当中如中断,在限定时间内可以继续跳,跳的个数连续计算。 (三)《袋鼠跳比赛》 器械:跳带若干 参赛人数:自愿报名的教职工 比赛规则: 1.比赛距离要求:起点和终点之间距离10米。 2.参赛人员从起点出发前行,跳到起点。 3.比赛开始,参赛人员站在起跑线上,手提跳袋,双脚放在跳带里向前跳出,跳到终点。 4.参赛人员若摔倒必须在原地起来,重新再跳。 5.跳动过程中,如双脚均不能离开跳袋,否则犯规终止比赛。

6.按规则要求最短时间完成比赛的人员获第一名,按完成时间依次排名次。 (四)《趣味神投手比赛》 器材:篮球(或排球)、塑料篓 参赛人数:自愿报名的教职工,2人/组 比赛规则: 1.比赛距离要求:投球距离女子组为5或6米,每2人为一组;投球距离男子组为6或7米,每2人为一组。 2.比赛时,参赛组2队员分别站在规定区域两端,队员1手端着装有10个篮球(或排球)的盒子,将球投入另一队员的塑料篓内;队员2手捧着塑料篓接球,记录投入篓内球的个数。 3.投球、接球时双脚都不能超越规定比赛区域,否则违例,投入球不计入总数。 4.出现平局的队,各队再次进行决赛确定名次,再平再决,决出为止。 5.以投球入篓总个数最多的队获第一名,其他按投球入篓总个数依次排名次。 五、奖项设置 凡是参加项目比赛的人员,均可获得奖励,奖项等级标准按参赛者的比率及名次定等级。奖品由校领导班子研究而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最新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价值取向,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为此,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规定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小学阶段,应在3—6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主要特征、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这一新型课程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指导思想 必须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努力打破学校封闭性,引导学生遵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综合应用社会、生活和学科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动手动脑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活动,加强与现实社会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及时了解时代的最新信息,紧跟科技迅速发展的步伐,使他们的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发展。 二、培养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性的实践性课程,其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阶段。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的具体目标是: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 的初步能力。 三、基本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实施过程中要遵循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等原则。 四、课程设置 1、内容框架设置课程菜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四大领域不是并列的关系,不能相互割裂。基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结合学校、社会实际,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指定领域之间的整合,及指定领域与班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等非指定领域的整合,从“探索自然”、“发展自我”、“亲近社会”等板块着手,整合形成了“生活与体验”、“卫生与健康”、“民风民俗”、“种植与养殖”等小板块的课程内容,形成序列、体现个性差异、体现地方特色。 2、课时安排彰显弹性特点 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每周为三课时。考虑到现行的课时计划和活动实施的实际,必须灵活安排课时,实行弹性课时制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介绍

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中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个部分,总共配置 23 个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占 15 个学分,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分别为 2 个和 6 个学分。研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最重要的内容。作为指导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和意义,把握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规范,掌握研究性学习的各种操作方法,提高指导的有效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 【课程解读】 作为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它不是一门学科课程,而是有着不同于学科课程的规定性的课程。一般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如下基本规定。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所谓经验性课程,是指一方面课程的设计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中感受到的问题与需要为中心的,强调学生经验在课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课程的实施是建立在学生的活动经验和活动过程基础之上的,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参与。 经验课程的基本规定之一是强调学生经验的发展价值。一般来说,经验课程反对把书本知识作为现存的结论或定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经验获得、经验的重新组合或经验重塑,使学生获得成长的意义。经验课程基本组织方式是“问题中心”,注重学生通过自主的问题探究与问题解决实现课程的发展价值。可以说,在教育史上,经验课程从来都是与学科本位或知识本位课程相冲突的。经验课程重视的不是系统的知识的获得,而是经验重组与改造过程中学生兴趣、爱好、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在经验生成与改造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乃至生活方式的变革。 经验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应该说,历史上的各种经验课程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学生是经验者、是经验改造者,是自主发展者。经验课程设计的意义在于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发展环境。如果在经验课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和发挥,那么,其课程价值就难以得到实现。 经验课程的设计面对的不是符号系统,而是鲜活的生活世界,面向学生的生活情景,面向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领域,并以整合的方式组织经验,是经验课程的基本特点之一。在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和实践,形成问题解决的能力和组织生存的能力。日本新课程中的“综合学习时间”的基本活动领域之一就是自主生存。因为学生的发展不应该完全是在预设的课堂教学和学科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实现的,如何面向现实的生活,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批判反思来获得发展,成为经验课程关注的核心问题。

我们身边的垃圾(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我们身边的垃圾(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它给人们带来的困扰也越来越大。我根据八年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周围的生活,设计一系列的主题活动,通过调查、参观、访问、小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等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探究,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调查了解垃圾的来源、危害,怎样处理垃圾等,让学生在不断地体验、不断地实践中养成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的习惯,激励他们去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发展对自然的关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活动目标: 1、了解我们身边垃圾的来源、分类以及处理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心。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具有自觉美化环境的行动。 2、通过参观、访问、实际参与、探究等活动了解社会现象,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综合运用各科知识,收集和处理信息、互享信息资源的能力。 3、通过小组分工合作,促进学生分工协作,团结进取的合作意识的形成,进一步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定位,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发展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课前准备 1、生活小调查:我们身边有哪些垃圾?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这些垃圾到哪里了?(对学校、家附近垃圾进行观察。) 2、布置搜集资料:垃圾的处理方法。 3、小制作、画画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1、确立活动主题; 2、自由组建小组,确定人员,选出组长; 3、制定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 1、查找、收集相关资料;垃圾的种类、垃圾的危害、垃圾的分类及回收的方法。 2、调查垃圾处理情况,提出垃圾处理的新设想。 第三阶段 1、活动成果展示; 2、交流体验; 具体步骤: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播放地球优美的风景图片。让他们体验到大自然的美,让他们在这种具有导向性的情感氛围中激起环保的参与意识

小学文体活动方案

小学文体活动方案

外小文明办【】5号 关于印发《郑州航空港区外国语小学文体活动 实施方案》的 通知 各处室、办公室: 现将《郑州航空港区外国语小学文体活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9月12日

郑州航空港区外国语小学文体活动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导,认真执行市县镇关于规范办学的基本要求,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努力构建文化校园、文明校园、活力校园。 二、活动期限: 9月—12月,保证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组织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并扩大规模,提高工作水平,使在校学生经常参加文体活动总数达到85%。 三、工作目标: 1.合理利用(改造)学校现有文体活动场地、设施,努力创设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文体活动内容,吸引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加文明、健康、活泼的课外文体活动。 2.构建学校课外文体活动体系同小学体育与健康、艺术的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相结合,精心组织实施课外文体活动,落实课外文体

活动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提高课外文体活动的质量。 3.努力办好体育艺术特色班,充分发挥体艺特长生在学校课外文体活动中的作用,探索课外文体活动特色,努力提高文体活动的整体质量。 四、活动原则: 1.坚持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 课外文体活动要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炼于乐、寓艺于乐。 2.坚持全面性原则 课外文体活动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小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有机结合。课外文体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比较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形成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的局面。 3.坚持全体性原则 全体老师、学生人人参与。每位教师至少选择一个活动项目,另外,针对自己的特长开展一些兴趣小组。在活动时间,任课教师必须到场地现场指导或维持学生的活动秩序,每位学生在课外文体活动时间内,必须到确定的活动场地按要求活动。 4.坚持必选与自选相结合的原则 每位学生必须选择两项体育活动和一项艺术活动或科普活动,另外学生能够针对自己的特长选择一到两项兴趣小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①、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②、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④、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哪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哪些? 1、查找文献法 2、调查法 3、访谈法 4、课题研究的探究性学习:包括调查、观察、文献检索与搜集、实验、数据统计、撰写研究报告等 5、实际应用的设计学习:根据学生生活需要解决面临的问题。 6、社会考察的体验性学习:参观、调查、采访、 7、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包括从事商业活动、手工劳动、工业劳动、农业劳动。 8、自我建构的反思性学习:写活动总结、写体验、写收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具有其规定性的课程形态,简单来说就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性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3.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面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

饮食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设计

饮食与健康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设计湖北省谷城县庙滩镇街道中心小学占红玲黄秋芳 一、主题的提出 饮食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 人们一天都离不开饮食,。体格健壮,健康有活力的人,一般来说,都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作息习惯。其实生活中许多的细节都与饮食有关,民间还有“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多数孩子的饮食以副食品为主。这就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乱挑食、爱吃零食的不良现象。常以零食为主,三餐不按时吃,这样既不符合饮食卫生,又严重地危害了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既助长了小学生追求名牌、追求奢华、追慕虚荣的风气,又毒害了小学生的心灵。所以培养小学生正常饮食的良好习惯,确保小学生健康成长,是我们亟待探究解决的实际问题。我们力求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规范小学生的饮食习惯,正确引导营养方向,更好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在我们周围,到处可以看到体重超标的小胖墩;在食堂里,学生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屡教而不能改;在体育成绩单上,成绩优秀的学生屈指可数;教室里,三天两头看到座位空着……为什么现在我们祖国的花朵这么娇弱?是什么剥夺了他们的健康?因此,我们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饮食与健康”这个贴近生活,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活动,期望通过此项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爱护自己,服务他人的思想意识,并在具体实践活动中,使每一位学生亲自实践研究身边的科学,探索身边科学的奥秘,掌握有关饮食保健的科学知识、技能。 二、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对饮食的关注,认识饮食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事物的功用,让事物更好地为我们健康成长服务。 2.了解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根据人体健康状况,试拟定健康食谱。 3.培养学生观察研究、想象创新及与人协作发展等方面的能力。 4.在活动中,学会交往与合作、学会与人交流等,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三、活动的实施 整个主题活动分四个阶段实施:1、准备阶段:了解食物的来源;2、实施阶段:调查食物本领大;3、成果展示:我是小小营养师;4、拓展升华:想象未来的食物。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了解食物的来源目的:向家长、售货员等请教食物的来源,与同学交流自己熟悉的食物及其来源,激发学生研究这一主题的兴趣。 过程: (一)食物从哪里来 鼓励学生向家长、菜贩、菜农等调查了解食物的来源,了解食物是从哪里来的。 (二)开个小小交流会 在班上开个交流会,让学生交流知道的食物及它的来源。食物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接触频繁的东西,孩子们对食物非常了解,可以一口气说出许多种,如:各类蔬菜、肉类、奶制品、小零食等等,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这为第二阶段活动的实施奠定了情感基础。

开展文体活动设计方案(精选多篇)

开展文体活动方案(精选多篇) 第一篇:小学文体活动方案 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活跃教职工文化生活,提高教职工的身体素质,以“锻炼、健康、工作、幸福”为主题,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羽毛球、乒乓球等文化体育活动,使全体教职工形成热爱运动、关心健康、昂扬向上、奋发有为、团结奋进的良好风貌,增强教职工体质,进一步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结合上级工会要求,特制定我校教职工文体活动方案如下: 一、日常性文体活动 1、建议教职工利用每天早晨八点二十之前进行晨练。 2、每天课间与学生一起做广播操。 3、中午自行安排羽毛球、乒乓球等文体活动。 地点:学校操场 活动要求:①在各项运动前请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注意运动安全。②自发活动,保证教职工每天半小时锻炼时间。 二、阶段性文体活动 1、常规活动:羽毛球活动 (1)发展新会员。

积极发展具有一定羽毛球运动基础的,热爱羽毛球运动的教职工,特别是女职工的加入。 (2)坚持日常的锻练和训练。 a、坚持每周三下午5:00和周六上午9:00的两次锻练时间。 b、不定期的邀请兄弟学校进行友谊赛训练,提高整体运动水平。 (3)积极组织开展校内比赛活动。 a、参加教育局工会组织的羽毛球友谊比赛。 b、进行一次校级友谊比赛。 (4)加强对外交流与比赛。 a、积极参与教育局工会组织的羽毛球比赛活动,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技能与水平,积极宣传五里村小学,增进社会对五里村小学的了解和支持。 b、积极与相关兄弟学校的联系,积极进行交流比赛,实行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办法,增进单位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5)实行规范管理: a、凡羽毛球活动的教职工必须遵守规定,积级参加活动,服从学校领导。 b、在费用的支出上实行共同承担,学校40%、教师40%、教育局20%的比例出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实施方案

西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为了有实效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依托周边社区的资源优势,开发以“乡土特色为载体,感恩教育为起点,实践能力为宗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领学生超越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在广阔的世界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使学生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增强她们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她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初步能力。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强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2)经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一些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等活动中的一些具体技能;并在活动中获得参与综合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3)学生经过走进社区、走进农田、走进敬老院,亲近、考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丰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提高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劳动技能,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品德优良、具有良好艺术修养和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现代小公民。 2.各年级课程内容及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教学的现状、反思与对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道通实验学校王崇学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一门全新课程。它的设计与实施,是以当代课程理论为指导,反映了当代课程发展的理论要求,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我们发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为此,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现状 1.1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理论研究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研究内容上,理论的探讨与阐释多,实践操作研究少,尤其是对具体情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的跟踪、跟进研究显得迟滞。 (2)在研究权威主体上,教育专家、专职研究人员居多,地方教研部门和一线教师研究人员较少,一定程度上表明在实践层面上专家引领的不足,研究型教师成长缓慢。 (3)在研究对象上,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及教师如何管理课程的研究多,对教研部门如何指导课程实施及学生如何在课程实施中获得发展研究得少。 (4)在研究范围上,对发达地区关注得多,对偏远落后地区留意得少。 (5)在研究成果上,重复研究多,创新作品少。

1.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实践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变成学科拓展活动。由于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教师基本上是任课老师,活动主题的确定很容易变成学科课程的延伸。 (2)用学科教学方式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是两个概念,这两种课程实施的课程目标、过程与手段都应不同。 (3)课程内容窄化倾向。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开发过程中,自然、社会、自我三个维度不能受到平等的对待和相同的重视,更多的教师青睐于研究性学习。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活动化倾向。由于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缺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反思 有些学校已经开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在实施的过程暴露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问题。长期以来,“学生学”更多依赖于“教师教”,要转变这种方式,要求学生走出教室,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调查、访问、座谈、报告.查阅资料、体验等。 (2)教师问题。长期以来,教师都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接受从主导者转变为辅助者需要一个过程。 (3)学校问题。学校管理者认为实施实践活动会耽误学校理论课程的教学,影响学校正常教育活动,往往会给学生家长造成学生在学校不务正业的错误认识,从而影响学校声誉和就业率,因而一些学校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案例doc资料

“创设情境”——“发现问题”环节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究教学模式”实验研究课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本活动设计是按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教学研究模式”进行设计的。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教学研究模式”富拉尔基区教师进修学校高占国的研究成果。这一课题是国家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的子课题之一。 主题研究教学模式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是按照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课程改革理论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要求,在一定主体(教师个体或集体)的组织引导下,围绕某一综合主题,按照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综合利用各门学科知识、能力、各种课程资源,使活动主体——学生学习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尝试解决综合实践主题研究的所有问题的过程。 主题研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确定目标——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实施计划——确定主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我设计的这部分只是这一教学模式中“创设情境——发现问题”环节。 按照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实验的基本要求,按照综合实践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按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教学研究模式”的基本要求,我设计本活动的基本理念主要是: 1、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1)强调学习情境的结构性,而教材的逻辑结构性又必须符合学生心智发展的水平。 (2)重视学生理解,而理解的重要条件是靠学生自行探索;从探索中发现知识结构中的原理原则,才是真正的学习。 (3)学习不能与生活脱节,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情境中,才会学习到真正的知识。 2、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1)每个学生都具有天赋的学习能力,只要顺其天赋而提供他学习机会,他就会自行学习。 (2)只有在学生喜欢并自愿的情形下所从事的学习活动,才会产生真正的学习。 (3)不强调系统的教材教法;主张教师的责任在设置情境、提供材料,而学习活动则是学生自已的责任。 (4)重视学习活动中人际关系的培养,因而主张合作学习 3、主题教育理论 (1)“主体教育理论”认为“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个体主体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个体的主体性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个体只有投身于各种活动之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2)“主体教育理论”认为“主体性教育认为,教育应该以育人为本,重视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把人的发展本身作为目的和核心,确立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自觉地以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主体地位的确立、主体能力的扩大和主体力量的解放为己任,建构学生的丰富和全面的主体性,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二、教学目标: 我确定本活动教学目标的依据是:第一,《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要求;第二,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中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和人文主义等理论;第三,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教学研究模式”的基本要求;第四,根据我们学校初中二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第五,我自身的知识

教职工文体活动方案

教职工文体活动方案 为丰富教职工业余生活,增进友谊,增强体质,加强交流,院工会和院团委计划共同组织教职工开展迎元旦文体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范围:全院教职工均可报名参加。 二、活动项目:本次活动共拟惯蛋比赛、踢毽子比赛两项。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暂定12月28日,地点另行通知。 四、比赛办法: 1、惯蛋比赛(负责人:王守军陈鹏辉) 本次比赛分报名和比赛两个阶段,教职工以系部、处室为单位自由组队,由系部、处室将报名表于12月24日前统一递交至工会办公室,由工会统一安排比赛次序。 比赛开始5分钟后仍未到场的,以弃权论处。比赛采用分组淘汰制,一局定胜负,进入下一轮比赛。下一轮比赛安排以工作人员点名为准,点名不到的以弃权论处,最后取前10组获优胜奖。 2、踢毽子比赛(负责人:孙玉珍吴良利) 比赛分预赛及决赛两个阶段。 预赛:在一定区域内,连续踢毽子超过20个即可进入决赛,每人最多两次机会。 决赛:在一定区域内,按照连续踢毽子数目进行排序,踢毽子过程中不得用手接或超出规定区域,否则按之前的数目计入成绩,每人最多两次机会,按成绩前10名获优胜奖。 五、相关奖励 每项比赛各取前10名获优胜奖,凡参加活动的教职工均有纪念奖。 【范例】

为丰富广大教职员工校园文化生活,提高教职工身体健康水平,调动教职工健身和工作的积极性,经学校研究,决定开展教职工文体系列活动。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时间:第12-13周 二、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三、活动项目:篮球比赛、拔河比赛、20ⅹ75米接力比赛共三项,其中拔河、20ⅹ75米接力赛每人至少报一项。 四、活动有关事项: 1、分小组情况: 女队:幼儿园后勤组(邓润盛负责)、小1-3年级(王英娇负责)、小4-6年级(刁金英负责)、七年级(邝佛祥负责)、八年级(骆秀梅负责)、九年级(邓新华负责)。 男队:小学后勤组(魏海辉负责)、七年级(邝佛祥负责)、八年级(骆秀梅负责)、九年级(邓新华负责)。2、比赛安排: (1)第12周星期一下午4:30举行20ⅹ75米接力比赛,每组20人,每人跑75米。参加接力赛的教职工“名单及其鞋码”于第11周星期五级会后上报骆新民老师,不得推迟。女队:第一名7分,第二名5分,第三名4分,其他名次2分。男队:第一名7分,第二名5分,其他名次2分。 (2)第12周星期二下午4:30举行拔河比赛。参加拔河比赛的教职工“名单及其鞋码”于第11周星期五级会后上报骆新民老师,不得推迟。拔河比赛采用淘汰赛,以抽签方式决定对手。女队:第一名7分,第二名5分,第三名4分,其他名次2分。男队:第一名7分,第二名5分,其他名次2分。 (3)第12周星期三到第13周星期五每天下午4:30,课程自行调整。参加篮球比赛的教职工“名单及其服装码数、鞋码”于第11周星期五级会后上报骆新民老师,不得推迟。篮球比赛男队采用单循环进行,女队先抽签分组单循环比赛,后交叉淘汰比赛。胜方积分2分,负方得1分。其他见比赛规程。

综合实践精彩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设计

辛店镇同源完全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①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②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④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⑤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⑥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2、教师发展目标: ①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 ②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③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④培养教师之间的协作精神。 ⑤拓宽教师的知识结构。 3、学校发展目标: ①营造“自主、合作、开放”的校园文化。 ②密切与社会、家庭的联系。 ③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 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更具生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规定体现了其基本理念。我觉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在以 下三个方面。 1.突出学生主体 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综合实践活动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课程,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实践,同时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指导。处理好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要求。 第一,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主制定活学习动方案。 第三,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第四,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有效指导。在指导内容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在指导方式上,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权只赋予某一学科的教师、或班主任、或专门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而应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2.面向学生生活 面向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活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经验,从学生所处的实际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出发,展开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学生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或课题要尽可能由学生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来自主提出,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活动项目要贴近社区和社会现实,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主题或项目要克服以往那种以“课文”的形式呈现的方式,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活动项目。不少实验学校的实践表明,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或课题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现 实,学生越能够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