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认知心理学》阅读报告

《认知心理学》阅读报告

《认知心理学》阅读报告
《认知心理学》阅读报告

大类通识课程读书报告Array

课程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

姓名西木小卒

学号 --------

教师

日期 2016年10月22日

认知心理学阅读报告

姓名西木小卒学号-------- 阅读书目:《心理学导读系列——认知心理学》

编者:John B. Best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第一篇导论

Neisser对认知的定义是:认知是感觉的变换、减少、解释、贮存、恢复和使用的所有过程。对这句话中变换的理解是认知始于感觉输入,感

官将外界的物理能量输入我们的神经和认知系统,并由系统对物理能量进

行加工,加工的第一步是将物理能量转化为神经事件的模式(一种神经能),而原先的未被转化的物理能量完全丢失;减少可以视为衰减,事实在感觉

世界里我们不断处于刺激的包围中,为了避免认知系统处理冗余的信息,有大部分物理能量没有被转化,在工作记忆中我们视为“遗忘”的现象其

实是认知系统的有意衰减,一些信息会在这个过程中丢失;认知系统对转

化的能量进行分析并产生表象,这些表象会随着我们的使用发生变化;在

信息的处理过程中存在着精致化,精致化与衰减相对,它会将信息与表象

联结,其意义是便于更精确地理解当前的问题以及便于今后的提取与学习。

认知分析可以划分为心理、神经、认知三个层次,我们认为的认知分析是指神经信息能被抽象地描述。认知事件总以神经事件为基础,神经事

件均是认知事件,但是并非所有的认知事件是心理事件,因为很多时候我

们意识不到自己的认知过程。

认知心理学的论题有注意、模式识别、记忆、知识的组织等。在注意的方面本书介绍了注意的分配与心理聚焦的问题;对象识别讲到了不同的

识别理论;在记忆部分的内容里介绍了记忆的组织、贮存形式以及记忆的

分级。

当代认知心理学存在有两种认知取向,信息加工取向与联结主义注意取向,前者认为认知很多过程是以系列和序列的方式进行的,一些认知过

程以等级的方式指挥着其它过程以及认知系统而作为一个整体拥有构成

的组织,它存在着互相分离的组成部分或次级单元,趋向于强调认知的抽

象,系列的分析;后者强调神经与数学基础,认为真实神经系统可以进行

类似于理想化系统的运算,在每个认知行为中神经与认知系统作为整体单

元而非成分组成而起作用,趋向于认为神经元的平行加工。

思考及质疑

从导论来看,Neisser的定义是倾向于认同心理活动像计算机的观念的,认知是一个单向性的串行过程,而非我们平常对人类大脑活动的并行

工作的特点的认识,从感觉捕捉到事件的能量转化,神经事件的表象、分

析贮存,各个过程环环相扣,仿佛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性,要注意

到这只是一种相似,而实际上认知的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在书的后续部分

的各种模型也是在不断修正与检验中才逐渐接近对原始现象的刻画,那么

问题便是我们是否在研究认知的过程中本末倒置,即为了让一个模型更贴

合实验现象而去不断修正模型,实验却是有限的而无力代表普适的事实,心理学是实验科学,实验方法是心理学最主要的方法。【1】那么基于实验建

立的现代认知心理学从行为研究转入个人的内在研究,个人的行为无法有

力代表自己的思维认知过程,那么研究的切入点在哪里呢?本书通过实例

与有限实验事实解释的定义阐述的可能性是一定会引起争议的,关于知识

分类的说法就表明了当前的研究从行为上入手是会碰到很大障碍的,基于

生理学研究建立结构决定功能意识可能才是有效的研究方式。

在认知取向的部分,笔者认为两种取向应该有机结合起来,这种说法的理解应该是这样的,认知过程存在细微的、量子化的模块,这些模块是

不具有独立的功能的,依赖于认知系统的组织功能,这不是说依赖于信息

取向的控制,而是说这些模块的组织依赖于某种规则,既有类似于算法的

结构又依存于系统本身的结构,因为事实是有很多的认知过程是复杂并行

的,而细分到每个可发现的阶段又可以发现各个阶段是彼此独立的。当我

们使用实验去建立模型或者修改它的时候就要注意到我们对于实际问题

的简约与模型的仿真是否兼顾了着两种倾向。

第二篇知觉

知觉过程是接纳感觉输入并将之转化为抽象代码的过程。

注意

注意是心理学家用来描述和解释集中和转移到心理现象,在注意理论建立的第一阶段认为刺激除非被注意否则不能完全加工,并且注意机制仅

限于加工少量的刺激,这一阶段被称为信息加工系统的瓶颈,理论构建的

第二阶段补充了注意是资源分配这一概念。那么注意是什么呢?注意的一

般定义是心理努力的集中和聚焦——是一种由选择性、转移性和可分解性

的集中。

书中在选择性注意的方面介绍了理论构建第一阶段的三个逐渐改善和修正的注意的瓶颈理论:过滤器理论认为人类在信息加工的最早阶段就

进行了一些操作来筛分刺激;Treisman指出在信息加工的早起进行了复

杂的前注意分析,留下的信息已系列方式沿有限的通道传递并进行识别;

晚期选择理论假定,所有信息都以平行的方式被传递到识别器再做出筛选。

在第二阶段提出的过渡器理论的替代:能量模型。这一理论认为注意是对刺激分类并进行识别的认知过程,这需要一些认知资源,而认知资源

是有限的,资源在注意的时候被分配,我们可以有意识将一些资源转移到

重要的刺激上,认知系统存在有分配策略,长期倾向与暂时意愿决定这种

策略。瓶颈理论认为新异刺激在单通道中竞争空间因而会产生干扰,而能

量模型假设刺激对能量的需求不进行竞争。

生理活动和心理事件达到自动化的途径是相同的,包括感觉和记忆中的心理行为是可以类似于运动技能那样训练来提高认知技能的。复杂的感

觉分析通过训练可以自动化完成。自动化过程对于能量模型的意义是:在

能量模型中,复杂的任务需要更多的资源,但经过练习用来完成需求任务的心理努力会减少,再持续下去,任务的加工将会成为自动化的过程。能量模型的也是存在问题的,它还不能解释资源的来源问题等等。

物体识别

接着注意的部分,书中介绍了对象识别来讨论识别与对新异刺激归类的几种理论。模板匹配理论认为对象的识别是对象与记忆模板的完全对照,它是缺少灵活性的;特征检测理论假设所有的复杂刺激都是可以由一些可以区分的、互相分离的特征组成,通过计算特征的出现与否,使用特征与事物属性的映射来完成模式识别,简单来说是,刺激中有什么样的特征,根据这些特征找到拥有这些特征的对性的描述,当两个对象有较多的相同特征时会耗费较多的时间来识别两者的不同;部件识别基于一种操作,这种操作把复杂对象的结构拆分为简单的部件结构,就可以进行对象识别。这些识别模型基于一个模式库,这个库中贮存着许多物体的特征与构成元素,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识别这些物体。这表明着人类认知系统有着一种把外界能量形式转换到我们认知系统的内部世界的能力,Marr试图通过人类视觉来解释这个问题,他认为视觉系统会产生一系列表象,每个表象都有其目的以及每个水平的特征与本原。

另外几乎所有的对象识别中加工特征信息或者几何元素的同时或许会用到背景信息。这里我们来理解两种加工方式:材料驱动加工与概念驱动加工。特征分析被理解为材料驱动加工,至下而上特点是搜集和加工零碎信息,最后汇聚到工作记忆中;背景分析被视为概念驱动加工,是至上而下,可以看做期望或计划的。这样双重加工模式存在的作用是减少在识别过程中消耗的精力与时间,使识别更加有效。

思考及质疑

选择性注意是怎样做到的?我们时刻处于刺激当中,然而我们却只对某些特定的刺激做出了反应,比较合理的说法是在考虑新异刺激竞争资源的情况下,瓶颈理论使用单通道竞争的的假设解决了问题,就像一个瓶颈只有恰当的刺激被送进“瓶”中,从而进入我们的意识;如果竞争不存在,刺激都会根据分配原则被给予资源,能量模型合理解释了能量干扰的现象,即我们会受到环境干扰而不能聚精会神于一件事情,在干扰过强时我们会消耗很多资源给无用的刺激,这时就无法给予需要我们专注的事情以足够的资源。人眼在场景中进行扫描时根据视觉刺激的显著性来转移注意力,而视觉刺激的显著性不仅来自于视觉刺激本身,也来自于人类大脑的影响和控制。【2】这牵扯到注意分配问题,决定分配原则的有长远倾向和暂时意愿,前者更多的是一种本能的反应与遗传有关,后者可以通过有意的练习来改变,因为心理行为与生理活动一样通过练习来实现自动化过程,所以通过刻意的训练来实现选择性的注意是有可能的,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改变了分配原则。选择性注意的理论告诉我们,信息是被选择性处理的,我们的感官系统接收到完全的信息,然而只有竞争胜利的刺激或者说被成功分配了资源的刺激得以转化为表象为我们所感知,其它的都被衰退了。

模式是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构成的,这些元素或成分可称为特征(feature),而其关系有时也称为特征。特征匹配模型认为所有复杂的刺激都是由一些可以区分的、相互分离的特征组成的。通过计算特征的

出现与否,并把计算数与不同标签相联系的特征的列表进行比较来完成模

式识别。【3】那么结合这一点笔者认为:人在识别对象的时候存在着解构的

过程,有着类似“看山不是山”的现象,以视觉为例,在我们睁眼看外界

时,我们都会感觉有一张图片呈现在脑海里,然而识别的过程却是,认知

系统将图像中物体的特征与库中贮存的特征比对来识别图像里的这些对

象,而后对对象做出判断,否则我们只有一张无意义的图像在脑海里而不

能激起下一步的心理活动,当然这只是一个浅显的例子,实际上人类的视

觉功能十分复杂,另外重要的是背景对于对象识别的作用,背景的存在使

得我们有效地使用了至顶向下信息,这有助于我们及时判断所处的环境,对于机器而言,需要它们及时了解自己所处的状态,要知道有很多概念与

材料是互相依存的,理解这点的意义在于,当我们考虑机器视觉的时候,不仅要关注于让机器学会识别特征以及建立对象与特征之间的映射,还要

考虑到要怎样让机器学会识别环境,比如让它知道一个教室和一个会议室

的区别,这两个环境中会发生不同的事情,会有不同的摆设,房间有不同

的功能,这时机器会产生一个预设,在识别室内对象时可以把范围缩小,加快其识别、反应速度,在同样的特征识别能力下准确度也会有优势。

第三篇作为贮存的记忆

记忆不是纯正的、孤立、静态的形式存储,它总与一些已有的混合,与多个经验片段联系。

信息加工观

有一种记忆的信息加工观,它认为记忆可以看作是由若干互相联系但又彼此独立的贮存器组成的一个系统,每种贮存器存在其不同的容量和组

织形式,产生遗忘的机制也存在差别。其中感觉贮存器是一个大容量贮存

器,能以原有方式保存感觉刺激,即该系统没有对贮存在其中的材料进行

明显编码,其遗忘机制是衰退,对于视觉刺激而言,衰退很快。短时储存

的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材料在其中能维持30秒左右,按听觉性质进行组

织,短时贮存的容量有限。短时贮存中未被复述的材料很快衰退,长时贮

存保持了我们的永久性记忆,其容量很大,可以无限贮存材料,其材料按

照语义性质进行组织,容易受其它记忆的干扰。

多重贮存模型的当代变式

一些实验证明认知系统中可能不存在与短时贮存精准对应的一个结构,不过它的某种成分产生初级记忆,另外一些成为次级记忆。初级记忆

的意义是一些记忆对暂时激活很敏感,他们会迅速消失而不能为我们所提

取,其次认知系统中某些成分一旦超载就会造成信息丢失,最后认知系统

似乎是控制过程的贮藏室,即搜索信息是一种受容量限制的活动,我们可

能回忆起生活中某个事件,而可能无力同时回忆起过去的十件事,因为初

级记忆本身是有容量限制的。

联想记忆搜索模型认为对具体事物的记忆贮存在互相联系的片段中,这些片段包括贮存在长时贮存中的知识,早期联系以及在短时贮存中进行

的编码过程和其它一些操作。记忆内容一旦在长时贮存中得到贮存,就可

以凭借提取时的线索或提示进行回忆,一些高强度的线索在把项目由长时

贮存提取到短时贮存中时有较强的报告能力。一个记忆项目拥有的线索的数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对这个项目的记忆能力。

初级记忆模型与次级记忆

初级记忆与次级记忆有着短时贮存于长时贮存间的区别,但是一些研究认为两者的边界较为模糊,有研究者指出认知过程都是以同一个方式进行的。关于初级记忆,短时贮存的编码不都是语音形式,人们可以利用组块化策略显著增加短时贮存的容量,有研究中认为短时贮存中有着我们当前头脑中正在思考或当前存在于头脑中的事物。而对于次级记忆,长时贮存的贮存形式是以语义形式组织起来的,但是它不仅仅贮存了语义知识,材料一旦在其中存储便会永久性保留;永久记忆可以划分为情节记忆与语义记忆,前者按照事件的时间与地点进行组织,通常可以根据其知觉特征进行描述,语义记忆通常按照类别或其它抽象规则进行组织,其对背景不敏感,因为其不涉及特定时空的知识构成。

闪光灯记忆是指在面临非常出乎意料并且引起情绪波动的事件时产生的记忆,研究表明人们对这种记忆的记忆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要好;幼年经验失忆症讲的是几乎没有人能够回忆起小时候的事件,研究表明而儿童是能够对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件做出详细描述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便不能再记得一些事情,这是长时贮存模型面临的问题;对永久记忆划分的异议是并非所有的自传体式记忆都可以归为情节记忆,只有在低生态学效度的实验室研究才能提供一般意义的发现。在神经水平的贮存的问题上,我们知道了大脑的特定部位会因学习或者记忆而产生结构或者功能的变化,神经系统与认知系统存在着复杂的联系,一些研究发现脑活动具有整体性、等势性。

思考及质疑

来自记忆的黑箱还从未被完备地破解过,但是如果我们不拘泥于在认知系统中找到一个精准的结构与短时贮存相对应,那么我们可以借助信息加工观的现代变式关注记忆的分级现象,记忆分为短时贮存的初级记忆与长时贮存的次级记忆。初级记忆可以为我们当前感知,并且主要以语音形式存在,短时贮存为这种记忆提供容量空间,并采用分组的形式来提高其有效容量,在短时贮存这里发生了记忆的暂时激活,这种激活很敏感,很容易消退而不能转变为长时贮存,在提取的时候记忆会被再次提取到短时贮存,因为其容量有限所以往往我们不能同时回想起太多的记忆;长时贮存的记忆组织模式是语义记忆与情节记忆,贮存于长时贮存中的记忆不会再消退,然而提取记忆却需要足够的线索以及一定的强度才能成功将记忆“唤醒”,这也许可以解释失忆的现象,不是因为我们没有记住而是我们缺少相应的线索帮助我们成功提取它们,这时我们的经验是:我们没有记住“某些东西”,因为我们回忆不起来。讲到这里应该会有一种明显的倾向,即理解记忆的原理我们可以借助冯诺依曼的程序存储原理,记忆总要经过输入、短时贮存“运算”、“结果”存储进长时贮存的串行过程,在记忆提取阶段则类似程序的调用,短时贮存相当于运算器。这时记忆储存的调用便可以以寻址的形式理解,寻不到记忆有两种原因,一是地址内容为空,而是地址描述信息不足;这两者对应着遗忘的两种原因,一是一些表象仅存在于短时贮存,这与工作记忆的说法类似,也可以联想到“海马区”

的大脑结构,这是一个认知系统的缓冲系统,帮助我们以快捷、高效的方式处理面临的问题,它们在短时贮存阶段成为我们的意识,并未进入长时贮存;二是一些被贮存的长时记忆缺少足够的回忆线索,我们可以理解为一个记忆的维度较少,调用时不能凭借足够的信息找到地址中贮存的信息,比如:老师会经常叫学生通过听、说、读、写来学习外语,这样记忆的单词不容易忘,因为有至少视、听两个通道帮助我们标示了同一个内容,当一个通道受阻时,还有另外一个可用的保证我们“记住”这些东西,可以推测闪光记忆便是由一个强烈的情绪事件为一个记忆提供一个强有力的线索保证我们对于这个记忆的敏感。然而还不能对通道的说法做出过多的分析,它不是计算机的线程概念,视、听通道是否在记忆调用时同时作用还不清楚。另外语义信息的混淆与干扰也会导致寻址的失败,因为一些记忆被扭曲了,原来的线索可能会调用到“异常”的信息。

那么按照理论,记忆由短时贮存进入长时贮存时是存在储存形式的变化的,如果类比计算机语言又会有这样的结论:按照联想记忆搜索模型,面向短时贮存的语音形式与面向长时贮存的语义与情节形式之间必然存在着汇编的语言以便表象在不同的子系统之间沟通正常,汇编语言可以初略地理解为信息的精致化,也可以理解为语音与语义、情节的映射,实际上汇编的机制正是如此,这种汇编语言存在着基本的内容,是人类进化过程中逐步积累的,而后天亦可以通过学习不断补充以便我们学习、记忆更多的复杂知识与概念。有了这样的基础我们又可以解释大多数人有的幼年经验失忆症,幼儿的确可以描述一些事件细节,却不能在很久后还记着,可能的原因便是幼儿的汇编语言丰富度较低,这意味着一些被贮存的长时记忆的线索是不可能被汇编出来,另外线索的稳定性也是不足的,然而随着后天的学习,我们会学到很多汇编的实例,这让我们有能力对记忆进行丰富的“标示”,提高回忆的能力。原先存入长时贮存的记忆会与后来存储的记忆存在相同的维度,这不可避免地出现语义的混淆,这时我们说它们受到了干扰,甚至一些记忆会被“吞并”,于是一些线索会提取到我们自己都以为忘记的东西——déjà vu,所以经常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那其实是我们某个过去的时间经历过的事情,在相似的场景里被提取了出来,而由于其线索的更新,那些记忆被整合到新的记忆里,那是“吞并后”的记忆,而我们意识不到这个过程。

小结

在本次报告中笔者试图建立注意、识别、机会之间的联系,对于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完善的选择注意、对象识别、记忆储存的系统,要想在一次讨论中找到答案的尝试是徒劳的,但是在这个寻找过程中可以建立一种立场并以此为切入点发现问题。

理性认知是建立在丰富的感性认知基础上的,基于丰富的实验、观察的认知心理学研究需要留心模型方法即实验设立的可靠性,不能忽略模型对真实问题的简约可能带来的偏差,模型、理论应该可以合理解释想象,并且可以做出正确预测。对于一个身处刺激包围的人而言,有两种理论的策略帮助我们选择性关注一些价值比较大的信息并进行精致化,对这种价值的判断是主观意识控制的,同时受到视觉等感知系统局限性的约束,这种局限性可能是因为资源的有限性;做出判断的资源的分配原则来源于遗

传与后天的学习习得的行为意愿,联想到我们可以正当地专注于一件事,同时又会受到外界干扰而失去这种注意集中的状态这件事就不难理解;瓶颈理论与资源分配理论互相补充,可以有效解释很多注意中的选择现象。在讨论模式识别时有一种特征识别对于机器视觉很有启发,机器也是有计算能力的上限的,同样需要对外界信息会进行筛选来判断所处环境,建立对象识别的预设,在此基础上,特征识别会有更高的准确度,这时我们可以认为机器具有了简单的概念认知能力,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是至上而下地识别对象的,而这种功能的具体实现需要建立一个丰富容量的信息库,这项工作是巨大的,因为一个正常的人在成长经历中,为了学习新的事物,了解新的现象,人们总会试着描述它们的特征,然后利用相似性或者非相似性同已知的事物或者现象进行比对,再按照一定的规则对其进行分类,从而获得对新事物或者新现象的了解和认知【4】,也就是说人类对对象的认知任务是十分复杂且繁多的,如:桌子有很多的特征叠加,一个人会在不同的地方见过许多类型的桌子,对机器而言,它需要大量的信息输入来保证做出正确的判断,把桌子这个对象横向分解,以便它抓取对象的描述,从冗余的刺激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利用特征识别建立对象的表象,其后便是利用这些表象重现对象使机器“意识”到对象的存在;借助联想记忆搜索模型来理解失忆症,幼儿的短时贮存与长时贮存的汇编库是比较简单的不能为长时记忆链接足够的线索而导致幼年失忆症,同时后天学习的许多汇编语言材料及丰富的汇编训练会促进一些回忆的调用而成为自动化过程,回忆的过程将会变得快捷而不易被觉察;在讨论较为完备的记忆系统时,初级记忆主要以语音储存在短时贮存中,次级记忆以语义与情节贮存在长时贮存中,回忆为记忆的再次调用,遗忘可能是因为信息的过载,短时贮存在处理新信息时无力进行超过其容量的信息运算,有研究表明人的工作记忆在处理新的信息时容量是有限的【2】,如果有其它活动占用,比如:外界无关的刺激或者本身意识活动导致的无价值占用,那么势必会使短时贮存与长时贮存的汇编会受到影响,没有足够的线索提供给回忆时的调用过程,也可能是长时贮存中的语义混淆导致的调用混乱,从而无法正常呈现记忆。

到这里笔者试图解释的问题基本完成,借助本书以及相关方面的论文对选择注意、对象识别、记忆的机制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与学习,并尝试了利用一些理论来解释一些令人困惑的认知问题。

参考文献

【1】叶浩生(Hao-Sheng Ye). 认知心理学:困境与转向.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2010-03-20, 28卷1期 (Vol.28, Issue 1), pp.42-47+90. 【2】暴林超. 复杂目标视觉注意模型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2011.

【3】王树根,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 Geo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of Wuhan University, 2002, Vol.27(5), pp.543-547.

【4】辛国江, 邹北骥. 模拟人类视觉机理的图像处理方法. 中南大学, 2013【5】岳金星, 于楠楠.基于认知心理学的高效视觉信息加工可视化策略_岳金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Vol.10(5), pp.19-21.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究》开题报告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探究》开题报告
青铜峡市第六小学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课程标准的需要 英语课程任务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综合人文素 养。而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正是有效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手段之 一。作为语言学习的主要输入方式,阅读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占据重要 的地位,阅读技能也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语言技能之一。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二级目 标对小学阶段的阅读要求是“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 养成阅读的习惯”。因此,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中高年级,积极开展阅读教学更加 成为小学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b5E2RGbCAP 2. 教学实际的需要 王文霞
进入中高年级后,学生英语学习的重点也慢慢从词汇过渡到语篇。同时,在 各类考试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逐渐成为考查的重点。然而,教师在进行阅读教 学时,会出现方法单一、过多地讲解生词而忽视了阅读习惯和能力培养的情况, 英语教材中的阅读部分在教学中也没有被有效地利用,浪费了宝贵的学习资源, 也局限了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抓住小学这个关键阶段,注意 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和能力,为以后阅读任务做充分准备。p1EanqFDPw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旨在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使国内外 核心素养先进理论有效的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逐步转变教师英语教育理 念,转变英语教师角色,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同时,通过实践研究改变 传统英语教学方式,探索促进小学生语言、文化、思维、学习能力整体发展教学 模式, 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学科素养;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DXDiTa9E3d 二、 研究内容
1 / 14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ca13259428.html,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作者:孙晓静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06期 说起阅读教学,可能很多语文老师会有这样的感受:老师在课堂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学生苦,老师累,课堂效果不佳,怎样才能让阅读课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快乐学起来?让教学效果好起来呢?归根结底还是阅读量的问题,我们的课堂不能再局限在课本那一点点文字中,而是要让学生进入到广阔的知识海洋—课外阅读中去。 (一)阅读对孩子的智力和学习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常常能从孩子稚嫩的文章中看出:凡是喜欢看书有一定阅读量的同学,他的文章总是有独特的视觉和素材,独到的见解,学习能力强;如果平时不怎么喜欢阅读的学生,习作中常常是只字片语,词不达意,应付了事。写作速度慢,常常一句话想了许久也没能好好地表达清楚。可见他们也很努力想要写好,可是结果总差强人意。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阅读颇有研究,他是这样阐述阅读与学习之间的关系的:“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可见阅读对孩子的智力和学习有都么重要的影响。 (二)让阅读成为学习的“助推器” 我们在教科书上能获得的知识是有限的,如果除了书本上的知识,不去通过阅读的途径去获取更多的“养分”,那么我们的孩子就像一棵长在贫瘠土壤里发育不良的“小树苗”难以成为“参天大树”。我认为要学好语文应该让孩子们从过重的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尽可能地避免机械性地抄写作业,让学生进入到“有时间去阅读,喜欢去阅读,肯花时间去阅读”这样的良性循环中来。我相信一个爱阅读的学生,他的学习能力自然不会差;一个爱阅读的家庭,他们的文化氛围会很浓;一个爱阅读的国家,他的人民一定是睿智而富有创造力的。因此,我认为阅读应该从小学抓起,根基稳固才能更好地横向发展。 既然阅读如此重要,那么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也尤为重要。我很不赞成语文课上老师总是在喋喋不休地讲课本上的文字、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然后再灌输各样的阅读方法。再好的阅读方法如果没有阅读积累也显得单薄,我认为好的阅读应该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自由阅读,更注重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在意他们的个体感受和收获。学生阅读量少,视野狭窄,素材贫乏,无事可写,这一切的症结大概不是老师不会教,而是学生不会阅读。企图通过阅读来提高写作不是三两天就能“立竿见影”的事,它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学会阅读。 (一)经典名著轮流读、反复读

四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

四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 四年级语文教研组印山红 一、调查目的、结果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这一课题就是想通过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地研究,探寻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为了保证研究的真实性,深入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我们就我校四年级6个班的全体学生采取了问卷调查的形式,设计了一些简单的关于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书籍的种类、阅读方法的调查问卷,从中发现了一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并由此引发了很多思考! 对本班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了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二、调查情况分析 1、阅读兴趣:只有21.1%的学生认为自己对阅读非常喜欢,63.2%的学生对阅读兴趣一般,竟然还有1人不喜欢读书,情况堪忧; 68.4%的学生有主动阅读的意识,其实大部分学生还是在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下阅读;89.47%的学生也认为读课外书可以扩大知识面,但当问及你课余更喜欢做什么时,只有36.8%的学生选择了看书,52.6%的学生还是选择了看电视、上网等活动,更有10.5%的学生认为哪要看什么书.这说明学生虽然对阅读有一定的兴趣,但游戏、网络、电视对他们的吸引力更大。在各种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书与电视、电影、电脑和游戏机相比较缺乏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这使得学生在空闲时间容易沉迷于电视影碟、电子游戏。 2、阅读习惯:从调查中发现,学生没有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78.95%的学生认为自己读课外书时认真,还有15.79%的学生挑有趣的地方读,5.3%的学生随便翻翻;每天读课外书时间只有10.5%的学生超过一小时,几乎占90%的学生阅读时间不能保证; 57.89%的学生每月大约读2-3本课外书;52.6%的学生有时会

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3篇

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3篇 *目录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乡下中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报告(一) 本次调查的目的中学生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上容易被忽略的一环,而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的语文修养,同时还能反映出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学校的办学思想及教师的指导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对于指导语文教师今后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提醒学生家长提高对孩子读书的支持意识、建议学校转变办学思想改善办学条件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 本次调查的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磐石市最大的一所农村乡镇初级中学的1194名在校生。他们分属三个学年段,其中初一新生8个班,392名学生;初二8个班,427名学生;初三8个班,375名学生。当中镇内工人子女、机关干部子女、教师子女总计538人,占学生总数的45.1%其余为周遍农村农民子女,占学生总数的54.9%。学生分别来自镇内工人子弟小学、镇一小、镇二小和四个村级小学。 (三) 本次调查的方式 采取全体问卷调查法和随机抽样调查法。 (四) 本次调查的预期成果 1. 了解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 2. 摸清影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

(五)本次调查的时间 XX年8月30日 二、当前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现状 (一) 本次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的缘起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规定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把过程与方法列入教学目标,是过去教学大纲所没有的。比如,“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上述种种,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新的导向,这就是: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的同时,特别注重丰富学生的人文修养,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而阅读是学生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就能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吸收丰富的文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表明学生对语文的接触并不局限在语文课堂内,在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以及各种传播媒体等,都能够学习语文。学习语文的资

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如何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1、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方面: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没有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资料,只局限在所学课本容上;在方法的采用上教师只注重对阅读材料表层信息的讲解,忽视了阅读文化方面的熏,侧重句型和单词的讲解,忽略了对语篇的整体性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只看重阅读结果或学生选定的答案,轻视对阅读活动过程的监控,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更谈不上对教学和学生的评估。而由于教师缺乏必要的专业理论,也没有使用有效的英语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学生方面: 1)缺少必要的背景知识。我校属于城乡结合部学校,大部分学生是农村的或打工家庭的子女,家教条件差,学生没有英语学习的平台和资料,不具备与文章容相关的背景知识。2)词汇量少。3)句法结构陌生。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于句法结构重视不够,学生没有句法结构的概念。4)兴趣不高。由于教师缺乏对阅读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对阅读材料仍采取逐句分析的方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大脑处于抑制状态,主体性得不到发挥,体现不出活力和自我需要的渴望,所以兴趣不高。

几点技巧: 1)对所读的容要有所了解。实际上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我们对阅读的容有所了解,阅读就会变得容易了许多。, 2)确定阅读的目的。经常的情况下,阅读的目的是一些你自己所想到的问题,或者文章后面的问题。对问题的了解越明确,就越容易在阅读中解决它。 3)要学会监测自己的阅读理解效果。例如读了几句话后,停下来不看课文,把你所读的容用简短的话概括一下。假如你概括不出,重读课文,并使用下面的技巧。 4)对于文章中的难点可以反复阅读。学术性较强的文章中经常有一些难懂的部分。我们应先从易懂得部分入手,先把能读懂的部分解决之后,再反复去读难的部分。 5)突出重点的词语。如果我们使用的是自己的书和资料,在阅读时就可以用笔(最好是荧光笔)划出重点的部分尤其是小标题、每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对于每段中其他的部分,我们也应选出一些重要的字词把它们标出来。请注意:不要划得太多。如果把一段全划了,就等于什么也没划。 6)在书上做笔记的技巧。书上的笔记可以体现为划书和写字。如果你使用荧光笔划书,那么就尝试着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的功能。不同的颜色可分别表示主题、语法、生词、疑问等。在遇到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可在邻近的书白处用几个字写上你的心得。这种对阅读心理活动的记录,有助于我们下一次阅读它时,通过这些笔记的回忆,一下子就回到这次阅读的过程中来,避免了从新开始所花费的时间。对于日后的复习大有帮助。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摘要: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吕淑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对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作出具体规定。 关键词:课外阅读;策略;习惯 新课程从文化积累和建构以及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以至整体素质发展的高度,对课外阅读给予了充分的重视。那么,如何有效促进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呢? 一、创造条件,为小学生课外阅读添砖加瓦 (一)提供适合读物。其实,绝大多数小学生不是不喜欢看书,而是他们常常没有书看。一方面,学校虽然有图书馆(室),也有一定数量的藏书,但很少对学生开放。另一方面,家庭用于购买图书的支出比重较低,特别在农村,家长除了为孩子购买一些教辅资料外,其他书籍根本不过问。因此,作为学校,应该加强图书馆(室)建设,除了多购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外,还要建章立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学生开放。同时,还可以在班级建立图书角,让学

生随时都能有书看。而作为家长,不但要为孩子购买阅读书籍外,还应为孩子订阅一、两份适合少儿阅读的报刊。 (二)给予充分时间。有调查显示,有近三成的小学生认为不看课外书的原因是作业多,没时间看。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所占比例也增大。其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历来十分重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明确规定了各年级段学生的课外书面作业时间。但是许多学校为了追求学生的高分,仍然是做各种练习卷,机械繁琐的作业太多而挤掉了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因此,小学生要从真正意义上获得课外阅读的时间,学生必须切实转变观念,真正树立为“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贯彻教育方针,执行教育法规,落实课程标准,不但让学生有书看,更要让学生有时间看书。 二、强化指导,为小学生课外阅读保驾护航 (一)选择有效读物。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小学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读物呢?作为教师和家长应该正确引导。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理应以儿童文学为主,因为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儿童文学时,都有自己较为明确的读者对象的定位,在表达内容和表达技巧上,也比较符合儿童的阅读口味,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因此,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应首选这类读物。当然,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也应以宽容而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孩子的阅读,在选择课外读物时,也应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因人而异。

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总结

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总结篇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报告 隆德一小赵花 摘要:本调查主要以《语文新程标准》为依据,旨在了解小学生 的课外阅读兴趣﹑目的、内容、方式、习惯,教师和家长的指导现状以及课外阅读中的困难,并试图对这些现状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究,在实践上为开展和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一些有关的材料和依据,提出相应的建议。本调查的重点是总结隆德一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中成功的经验,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难点是问卷的编制。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近年来,由于课程改革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教育体育局的统一领导下,在新理念“亲子共读”、“营造书香家庭”、“营造书香校园”的指导下,各校都非常重视课外阅读,将课内与课外沟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同。但是,当前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调查研究在广度、深度上还不够。为了准确地把握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问题并探讨相应的对策,我们课题组进行了此次调查。本调查主要以《语文新程标准》为依据,旨在了解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目的、内容、方式、习惯,教师和家长的指导现状以及课外阅读中

的困难,并试图对这些现状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究,在实践上为开展和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一些有关的材料和依据,提出相应的建议。 目前,隆德一小共有小学生3000多人,不可能进行全员调查。为力求真实,全面地反映出实际情况,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回收有效问卷4078份,并对200名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 表1:调查样本构成情况表 二、调查方式 采用问卷调查法为主,访谈调查法为辅的方式,问卷自行编制。老师的调查问卷由 18个选择题和3道开放性问题组成,学生的调查问卷有28个问题都是以选择形式出现的,内容主要涉及多方面: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情况;学生阅读遇到的困难;阅读书籍类别、教师、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与指导情况;教师和家长自身日常的阅读情况;列举的对课外阅读的要求和建议。 我们向调查对象集体发出调查问卷,中高年级同学自己填写,低年级同学在家长配合下填写。调查表都不计名填写,要求如实、严肃、认真地填写。 调查材料的处理:由于调查的年级之间,学段之间学生人数不均,因此统计图表中大都以各项占年级人数的百分比作为统一数值,百分比保留一位小数。三、调查内容 1、

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 组员:高萌耿倩瑞迪指导老师:任艳萍 一、调查目的 1.比较全面地了解当今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了解学生阅读的特点:包括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发展心理、学生阅读时间和学生课余时间的比例、各种媒体(电视机、网络等)和学生阅读的关系、家庭环境与学生阅读的关系;父母文化层次与学生阅读的关系、父母的阅读习惯与学生阅读的关系等。 2.根据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原因。 3.指导学生建立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开阔视野、冶情操、促进文化积累、发展语文素养。 4.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现状进行有效的指导,为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提供有力利的条件。 二、调查容 1、小学生每日阅读时间和阅读量。 2、小学生的阅读对象。 3、小学生的阅读态度和阅读习惯。 4、小学生课外读物的来源。 5、教师引导与学生阅读的关系。 6、家庭环境和学生阅读的关系。 三、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这是本调查采用的主要手段。学生调查表共有17道选择题,每题有2-5个供选答案;家长问卷表共有9道选择题,每题有2-4个供选答案。 2.个别交谈。这是本调查采用的补充手段,针对某些尚需进一步了解与研究的问题有选择地与有关学生交谈,以获取典型案例或验证某种调查结果。 四、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为双峰县青树坪镇中心小学二年级、五年级、六年级每年级中各一个班 调查人数分布如下: 年级人数 二 69 五 74 六 65

合计208人 五、调查步骤 2012年9月16日—9月18日根据课题研究要求拟定调查容,制定调查表,分发调查问卷。 2012年10月20日—10月25日进行数据统计,有选择地进行个别交谈。 2012年11月27日—12月15日分析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分析一:学生调查问卷结果 (一)关于阅读兴趣 问卷1:双休日,你最喜欢干什么? 问卷2:你觉得课外阅读有什么意义? 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孩子周末阅读课外书的人数很少,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虽然有47.2%的孩子喜欢课外阅读并认为课外阅读对他们有着很大的用处与帮助,但也要看到还有3.4%的学生根本就不喜欢课外阅读。教育心理学认为,要使学生自觉地,有目的的,专心的进行课外阅读,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教师还要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学生,逐步使阅读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 (二)关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与量

127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重要性 摘要:本文用简单的道理阐明了课外阅读的作用、类型、方法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纲:1、课外阅读的作用; 2、课外阅读的类型; 3、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善于阅读; 4、课外阅读中如何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5、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课外阅读是以学生为兴趣,自主获取信息的一种学习途径,课外阅读主要是学生为需要而阅读,他关注的是文章的内容而不是文章的形式。但,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刚破土而出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采集。吕叔湘先生曾指出:“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教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吕老师的这一观点,充分说明了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的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的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阅读内容。而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的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 课外阅读能够使学生增长知识,培养美德,提高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这是因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一样,是有感知、思考、推理、想象等一系列心智活动和行为构成的,同时还有阅读需要动机、兴趣、态度等各种意向因素的渗透。所以,这不但有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而且有益于学生智力的开发。而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课外阅读的作用是诸多方面的。 课外阅读作用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培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人人皆知。吕叔 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他们异口同声的说得益于课外看书。”这是总结了无数的成功经验之后得出的朴素的真理。因此,提倡并引导学生多度,多思,多写,绝不是什么不合适宜的老生常谈,而是应该发扬光大的优良传统。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阅读 可以提高人的作文能力和想象力。很多的老师和家长片面的理解课外阅读的作用。认为只有对提高人的作为能力和考试成绩有直接的作用的书才值得一读,除此之外,全是闲书。家长给孩子买的课外书多是“作文大全”、“试题库”、“好词佳句”之类的。希望能立竿见影地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而有的家长则认为,课外书读不读无所谓,只要考试考得好就行。其实不然,考试只是对课内知识的测试情况。如果考不好,就不允许看课外书,对此,学生没有看课外书,这对作文水平不能提高,也是有很大的影响。对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我们都理解,但,我们很多家长都忽略了一点,课外阅读很重要,对学生的长期发展和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有巨大的作用。而课外阅读是帮助学生完成感受生活发现身边的点点滴滴,从而积累素材,提高写能力。 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在教学中,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会发现,凡是读书多的学生

2020年阅读情况调查报告4篇

2020年阅读情况调查报告4篇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发现,现在课外书对我们 的吸引力越来越小了。我们到底还要不要读课外书?我们的读书情况如何?在妈妈的带领下,我在小区中进行了调查。 我根据小学生课外书阅读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 个问题:(1)你是否喜欢阅读?(2)你在读课外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3)平时读的课外书中种类最多的是什么类的书?(4)课外书的? 1.小学生喜不喜欢课外书 从我调查的情况来看,有95%的同学选择了喜欢读课外书,只有 5%的同学选择了不喜欢,选择不喜欢的同学都是语文成绩极差的。“为什么喜欢读课外书?读课外书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大部分同学 的回答比较含糊,大部分是“多读课外书有利于学习,有利于提高 写作水平”等,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读课外书同样是学习。其实,健 康有益的课外书也能像语文、数学书一样增长我们的知识。如果把 学习比做吃饭,语文、数学等学校里学习的科目是主食,课外阅读 应该是副食了,我们难道能只要“主食”,不要课外阅读这一“副食”吗? 2.同学们不读课外书的主要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我发现同学们不读课外书的主要原因是:看电视比读课外书有劲;没有课外书可读;老师没有要求;家长不给钱买课外书。 调查结果表明,现在小学生放学后做完作业就是看电视,对热播的电视剧如数家珍,但是有益的课外书却看得甚少。有37%的同学认为“看电视比看书来得有劲”,有45%的同学说自己家中没有适合自己的课外书,家里基本没有书,有书的同学也反应家中大多是幼儿读物及小学生作文、奥数之类的教辅用书……从中,可以看出中高年级往往看重的是学生在校的成绩,一般不重视课外阅读。 3.课外书渠道 从我的调查情况来看,从学校图书室借书的占40%,同学相互借阅的占30%,家长买的占21%,学校中订的报刊杂志占9%。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课外书阅读不够重视,没有主动给孩子买书的习惯,更不可能在孩子的阅读上进行有益的指导。大部分同学的课外书主要于学校的图书馆与同学处借的。但是,学校图书馆书籍也有限。同学互相借书,往往属于口袋书,没有多大好处。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4.同学们对课外书的涉猎

初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开题报告

《提高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东海县安峰初级中学蒋秀连 一、课题名称:提高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二、课题提出背景及其界定 1. 课题提出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中指出:初中英语教学要侧重培养学生的 阅读能力。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全面推开十年了,也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学校英语课堂教学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新的倾向和新的问题,那就是,教师一味追求热闹、活跃的气氛,出现了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的现象。但学生的英语能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出现低效或无效现象;课堂上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辛苦,但收益不大的现象也严重存在。在这样的背景下,英语阅读课教学出遭遇到了同样的尴尬。因此,改革英语课堂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势在必行,本课题的提出适应了新课改的需要。 阅读是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而且 阅读能力的提高能为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从英语阅读中认识学习英语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为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成为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课题的研究,将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探究出高效的方法,将为学生更好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们学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家庭教育氛围不浓。由于农村家长素质普遍较低,加之常年在外打工家长较多,从而缺乏对子女的正确引导和有效监护,使多数学生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他们的行为习惯、自我控制能力普遍较弱。同时,部分来自外地的学生小学没有学过英语,平时又接触不到英语,这些学生来到中学以后,本来就没有一点英语底子,现在,新课程的起点对于他们来说又高了一些,因此,如果不注重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会让他们逐渐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而我们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是青少年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兴趣能使个体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起来,处于最佳状态,顺利地接受各种信息;兴趣的衰减或丧失,将使英语教学事倍功半。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这种朗读习惯以及通过这种习惯的养成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基于这种情况,结合我们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实际,本次课题研究,将会对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高作有益的探究。 2. 课题概念界定: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当今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的形成与发展根本在于教育。目前世界正面临着一场革命:学习的革命,教育的革命。语文是一个综合类的学刊,它的许多能力因素不是靠直接的传授和简单的模仿来获得的,需要长期的积累,潜移默化的来学习与进步。 当今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的形成与发展根本在于教育。目前世界正面临着一场革命:学习的革命,教育的革命。语文不是一门纯粹的技术性学科,它的许多能力因素不是靠直接的传授和简单的模仿来获得的,需要长期的积累,潜移默化的来学习与进步。所以,学习语文应该是多方面的学习。学生如果只是单纯的学习书本知识的话,长期下去,视野是不会得到拓展的,很难提高人文素质。随着不断的改革教育制度,重视课外阅读,把课堂上学到的融入到实践中去,越来越受到语文界乃至整个社会的认同与关注。课外阅读已经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一部分,国家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课外阅读被重视了起来,并且每个阶段的学生的阅读量也不同。然而,在现行的语文课本、读本中,均没有对于课外阅读方法或策略的指导,在课外阅读的测评体系方面更没有一个完整的标准来定位,课外阅读教学显得无法、无序、无效,甚至出现误导学生的课外读物出现在学生的课桌上。 现从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出发,通过分析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和原因,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对他们自身的价值有多少。在本文中,先通过调查和分析,笔者着重阐明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重点针对当前对课外阅读的内涵的把握不全的现状,从课内外衔接,以及影视互联网对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上,探究课外阅读的实践操作。 学好语文,光靠课本是不行的。课内阅读一定要广泛,不能只局限在课本上,这是非常狭隘的,远远不能满足达到拓宽视野的需要。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也是有限的,然而知识是无限的,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学生光学会教材是不行的,也是不够的,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发展课外阅读,开拓阅读视野。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博识。阅读是一种巩固学习成果、丰富知识的有效手段,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增加学生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平时多看一些课外书,与许多优秀的知识相遇,长此以往,才可能有的大的突破。多读一些富有生活气息而又文笔优美的文章,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像春雨润物一样不知不觉地得到提高。 课外阅读就像在海洋中航行的船。学生在书本上学到的,往往只是一滴水而已。如果不及时吸取更多的知识,那么里面的水会枯竭,留下的只是几粒又咸又

2020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调查报告 目录 一、调查方案及调查问卷 (3) 1.调查目的 (3) 2.调查小组成员 (3) 3.调查对象 (3) 4.调查方式 (3) 5.调查样本数 (3) 6.调查综合成本 (3) 7.调查小组分工 (3) 8.附件:调查问卷正文 (4)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 (6) 1.基本情况统计 (6) 2.关于“您对的阅读态度”的统计分析 (7) 3.关于“每天花在阅读上的时间”的统计分析 (8) 4.关于“获取书籍的途径”的统计分析 (10) 5.关于“阅读书籍的方式”的统计分析 (10) 6.关于“阅读地点”的统计分析 (11) 7.关于“书籍类型”的统计分析 (12) 8.关于“阅读理由”的统计分析 (13) 9.关于“阅读最大障碍”的统计分析 (13) 10.关于“阅读量”的统计分析 (14) 三、问题与建议 (16) 1.问题 (16) 2.建议 (17) 1)学校的建议 (17)

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与分析报告(含问卷) 一、调查方案及调查问卷 1.调查目的: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总有那么几本文字隽永,思想深刻的书籍,为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相对丰裕的今天,当代大学生能够接触的书籍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丰富。出版业蓬勃发展,公共图书馆建设不断完善,仅我校图书馆的藏书就有整整70万册,如此巨大的藏书量,无疑为大学生更好的获取知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阅读方式正日益受到数字阅读的冲击,手机和电脑阅读日渐普遍,以Kindle为代表的数字阅读器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 作为身处变革时代的大学生,他们的阅读习惯,阅读方式又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嘉庚学院,同学们的花在阅读上的时间是多少?他们最关注的是那一类书籍?网络究竟是如何影响同学们的阅读时间、习惯和方式的呢?这都是本次调查想要了解的问题。并且,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本次调查所反映的一些现象,分析影响大学生阅读水平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趋利避害,推动大学生阅读向更高水平发展。 2.调查小组成员:xxx 3.调查对象: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全体学生 4.调查方式: 采用书面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向本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5.调查样本数:由于本小组成员数较少,大规模发放问卷可行性不大,但同 时考虑到调查的代表性,因此决定发放50份调查问卷。 6.调查综合成本:印制调查问卷每份0.1元,共5元 7.调查小组分工:

课外阅读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doc

课外阅读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 课外阅读调查报告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而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因此要打好人生的底色,夯实知识的基础,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开辟广阔的学习空间。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明确规定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既然阅读如此重要,现在小学生的阅读状况如何呢?为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有真实全面的了解,2017年10月15日至20日,我对乌市第三小学600多名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作了书面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 一、调查目的: 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乌市第三小学四年级学生 2、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 三调查分析:

1.从调查结果来看,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普遍偏少。无论是学习日还是双休日,绝大部分学生平均每天只能保证10分钟左右的课外阅读时间。而学习日内坚持课外阅读30分钟的仅占23%,双休日内坚持课外阅读30分钟的也仅占40%。每天坚持课外阅读1小时的则更少,学习日内仅占2%,双休日内也仅占10%。 2.阅读量不大 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大,学习日内每天只能坚持阅读300字至1000字,双休日也只能坚持每天阅读500字至2000字。每天的阅读量达到5000字至10000字的学生还尚未出现。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还未养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 3.阅读内容不精 通过调查,我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课外阅读以教辅类书籍为主,如《字词句段篇章》《同步作文》及其他教辅类报刊等。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满足于浅表性阅读,满足于儿童动漫书籍阅读,满足于缺乏精神营养的快餐式阅读,而对那些真正能滋养心灵的经典书籍却很少问津。 4.阅读方式单一 在调查所列的六种阅读方式中,学生普遍选择独立阅读形式,而其他几种阅读方式所占比例极低。选择阅读占14%,合作阅读占8.5%,教师指导阅读占6%,探究阅读占4%,家长指导阅读所占比例最低,仅占2.5%。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研究[1]doc开题报告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研究》初中英语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研究》 课题主持人姜峰 所在单位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草碾乡初级中学研究起止时间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 开题日期2011年6月

初中英语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研究》 课题行政主持人:周宝军,草碾中学校长,本科学历。 课题业务主持人:姜峰,草碾中学英语教师,专科学历。 课题组成员:姜峰李春英、朱海荣、徐志诚、申小乔、潘颖华 孙静莉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 近二十年来国外对英语阅读的研究有了巨大的发展,阅读研究已从教育和心理的研究中独立出来形成体系,并提出了多种英语阅读的理论模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与深化,对中学生英语掌握运用的要求日益提高。但对中国中学生掌握英语的重要方面,英语阅读的研究甚少,他们对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尤其是英语阅读所存在的主要障碍不甚了解。中学生英语阅读的能力结构应该是怎样的,也有待于研究。结合中国中学生的特点,如何借鉴国外各种英语阅读理论模式,为提高外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与加强对学生阅读教学模式指导并探讨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因此,新课改的重点是:

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我国现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教学目的的要求主要有: 1、通过课本学习语言知识,了解中西方的语言文化差异,掌握一定的语言技能。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听、说、读、写各方面的技能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 2、获取更多的信息,拓宽视野,逐步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要求学生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听懂有关熟悉的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就有关的话题交换信息,能参与简单的角色扮演等活动。 3、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的能力。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多篇)

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分工:调查学生:***、***调查家长: ***、***查找资料: ***、***统计分析: ***、***得出结论: ***、***分析统计:1、读课外书的种类:功课参考书文学作品时政读物广泛阅读阅读人数比例:60%20%15%5%统计结论:由此看来,不管是家长还是同学本身都没有重视课外阅读的覆盖面,仅为单一目的,或凭个人所好进行课外阅读。然而要丰富学习生活,扩展知识面,必须加深课外阅读的广泛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各项科学的兴趣,做到全面发展。2、对社会流行粗浅读物感兴趣的占80%对经典名著、内蕴深奥的哲学著作感兴趣的占20%统计结论:这也暴露了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质量太低,深度不够。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一些读物质量普遍存在的问题,甚至优劣无聊。这对中学生影响很大,作为教师,家长应指导学生多读一些质量上乘的经典著作,名篇名章。我们中学生也应分清良莠,把目光投向一些有内容、有意义的读物,重视阅读质量与深度。3、对课外阅读分析能力:无选择性、盲目有选择、有收获70%30%统计结论:这说明我们充分明确课外阅读的目的,没有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获得新知识的手段。我们应当看到自己的阅读分析能力是比较差的。只有在平时的阅读当中进行反复练习,培训这种能力,我们才能把课外阅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才能达到课外阅读的真正目的。通过调查,使我们看到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我们必须以此为鉴,在家长和老师的配合下,改正错误,克服缺点,把课外阅读搞得更好、更全面、更有意义。研究性学

习课题登记表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为了了解当前中学生在学生 任务日益加重的情况下,课外阅读的基本情况,从而正确地指导中学生课外阅读,调剂学习,丰富知识,最近我们调查小组对临澧一中部分同学作了口头调查,根据调查记录、数据,分析如下,希望能引起广大中学生和教师、家和的重视。应加强课外阅读的广泛性。在被调查的同学中,有60%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的读物都以在校主要功课的参考书为主。当问其原因时,有回答是父母要求的,有回答是现实学习情况所迫,也有少部分是自己认为与学习有关的课外书籍才有阅读价值。还有20%的同学阅读学文作品,喜爱阅读体育、时政方面读物的占15%,仅有约5%的同学有广泛阅读各方面书籍的习惯。由此看来,不管是家长还是同学本身都没有重视课外阅读的覆盖面,仅为单一目的,或凭个人所好进行课外阅读。然而要丰富学习生活,扩展知识面,必须加深课外阅读的广泛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各项科学的兴趣,做到全面发展。应注重课外阅读的技巧与深度。进行课外阅读的同学,有80%之多的人只对社会流行的粗浅读物有兴趣,而对经典名著、内蕴深奥的哲学著作有所了解的同学不到20%。这也暴露了当前中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质量太低,深度不够。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一些读物质量普遍存在的问题,甚至优劣无聊。这对中学生影响很大,作为教师,家长应指导学生多读一些质量上乘的经典著作,名篇名章。我们中学生也应分清良莠,把目光投向一些有内容、有意义的读物,重视阅读质量与深度。在培养课外阅读分析能力。调查数据还明显反映70%的同学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无选择、无目的,

课外阅读调查报告范文4篇

课外阅读调查报告范文4篇 本文是关于课外阅读调查报告范文4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指导思想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很好途径。学生在课内学习了许多名家名篇,但是阅读量很有限,特别是农村的小学生,他们还需要在课外作大量的补充阅读才能有效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因此课外阅读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补充,其好处是不言而喻的。新课标中也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为了更好地了解我班学生目前阅读情况,特进行了本次家长问卷调查。 二、家长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调查结果很不乐观,98%的家长觉得他们现在读“书”是笑话,90%的家长只给孩子买作文书或《课堂全解》,家长只在意孩子考试成绩,觉得课外书是闲书。 从这次家长调查报告中,我们收集到这样的信息。首先是,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而面对这样的状况,家长并没有感到焦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表现出的是可有可无的态度。其次是,很多家长督促学生读书,只停留在督促读课文的粗浅层面。更有甚者,觉得所谓的读书就是读课本,课外读物还是少读为妙,不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很明显,家长对课外阅读的认识还是不到位的。还有一个问题是值得重视的,很多家长都说自己常常给孩子们买课外书,开始时孩子们很积极,天天捧着看。但没过多久,孩子们就不愿意再看了,大有虎头蛇尾的状态。令家长是非费解。可喜的是,我们从这份家长调查报告中看到了,很多家长还是很支持学生读书的,虽然他们没有接触过多少书籍,却很愿意自己的孩子喜欢读书。他们纷纷表示,对学校开展这样的课外阅读课题很是支持,并希望学校能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这份家长调查问卷,让我看到,我班的孩子目前的课外阅读习惯没有养成,虽然学生家长声称很支持学生课外阅读,但很多家长也都表示,并不知应该给孩

科研课题模板英语阅读开题报告详解

《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探究》课题开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探究》课题组 2016-10-28

《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探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夜突出。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日趋频繁,各层次的联系更为广泛,因此作为国际交流通用语言的英语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同时,英语在世界范围的通用性也决定其具有承载和传输信息的重要作用,而一个人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他吸收有用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对小学生来说,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成功的英语教学要依赖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至小学毕业学生要达到二级英语水平,要掌握600—700个左右单词,阅读总量累计10—12万字。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是不行的。而阅读正是巩固和扩大词汇量的好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获取信息,提高阅读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小学阶段我们就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2、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方法单一,基本上沿用了老一套的阅读教学方法:把阅读教学当成一般课文教学,如讲解生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不厌其烦分析语法等,过分地重视了词汇和语法教学,忽略阅读训练,或者把阅读当作课外阅读,解释生词,对对答案。如此走过场的教学非但时间上得不到保证,而且也使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成了一句空话。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学

习英语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由于词汇量不足和涉猎课外英语信息少,限制了学生情感表达,由于接触英语阅读范例少而限制了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这些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有必要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阅读教学的新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推广价值。 二、课题的界定: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语言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从文字系统中提取信息的过程。 英语阅读能力就是通过阅读,学生学会有效地获取书面信息以及对此信息进行分析、推理、评价和运用,能灵活运用语言知识,以一定的阅读速度来正确理解英语书面材料,掌握一定的信息。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研究价值与创新之处。 在国内中学和大学的英语阅读教学相关研究较多、较成熟,而小学的英语教学阅读教学刚刚起步,目前尚无成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或策略。现在的阅读教学往往注重句型操练,而忽视语篇的理解;重视阅读结果,而轻视对学生阅读过程指导;固守课本的框框而难于跳出课本,缺少外延的拓展。这些因素极大的制约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发展。 在国外特别是英语母语国家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进行得比较完善,重视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强调主体参与。重视个体阅读能力和兴趣的差异。阅读课里没有统一的阅读材料,把阅读材料的选择权留给学生。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于学生阅读教材各不相同,因此教师指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