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

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

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
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

课题:中国山水画

课型:理论与实践

教学目标:①了解山石的勾勒技法②画山石基本步骤

教学重点:①山石外形塑造②丰富山石内部结构与细节的常用皴法。

教学难点:①教难点:对塑造山石外形时用笔的灵动性的讲解。②学难点:皴法的表现与正确运用。

教学用具:教材、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演示法、图片展示法、讲解法、提问法

教学过程:

导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叶的画法和树的组合。那么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山石的画法。山石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学习山石画法尤为重要。笔墨技法一:勾勒(山石造型的表现技法)

特点:1、顺笔勾,逆笔勒。

2、中锋为主,侧锋为辅

3、阳:细、疏阴:粗、密

4、线条粗细变化,用笔转折顿挫

二、皴、擦(丰富山石的内容)

1、线→粗细,疏密

南方→披麻皴{2、中锋为主

初学{

北方→斧劈皴{1、面→大小

2、侧锋用笔

三、点:圆点、浑点(破醒画面)

四、染(远山,石头的暗部)

目的→强化厚重感

要求→笔大、水足、多遍

五、破

目的→修改调整画面中滞板呆的部分

具体→重破淡、淡破重、干破湿、湿破干、水破墨、墨破色、色破色、色破面、线破面等

综合总结:板书罗列要点,复习回顾

①顺笔勾,逆笔勒

1、勾勒{②中锋为主,侧锋为辅

③阳:细、疏阴:粗、密

4线条粗细变化,用笔转折顿挫

①线

南方{②中锋

山石的笔{2、皴擦{

墨技法北方{①面

②侧锋

3、点——破醒画面

4、染{①目的:强调质感

②要求:笔大、水足

5、破{①目的:调整画面

②具体:重破淡、淡破重、湿破干、干破湿……

课后小结:

这节课在进行试教时候,出现了许多的问题,第一个,板书不简洁。二、在某些专有名词上的推敲不够。

针对这几个问题我进行调整,

一、采用大括号形式简化板书。

二、查阅很多资料给专有名词一个准确的界定。

三、上课前先进行了试讲把自己上课的流程理清楚,问题基本解决。

八年级美术上册中国山水画教案人美版

第五课中国山水画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对象:八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从认识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的美入手,感受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美感。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的。让学生对中国画的精神与特点有一整体的了解,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要求学生通过课本示图练习能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步骤,大胆的进行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欣赏中国山水画,能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2)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学习画山水画的步骤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听课、讨论等途径,学习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境抒发情感、表现意境的 (2)通过动手实践,学习和体验山水画的基础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引导学生感受传统绘画的魅力,乐于学习与传承传统绘画,从而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2)体会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学习用艺术和自然愉悦心灵、丰富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 学习山水画勾、皴、擦、染、点的表现技法。学画一副简单的山水画小品 教学难点 使所画山水画小品能体现一点笔墨情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给了画家创作的灵感,我们可以用哪些绘画形式将大自然表现出来呢? 速写、国画、素描、水粉、水彩、油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国山水画 二、讲新课 1、比较下面两幅画,在技法和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西方风景画:焦点透视,追求光色变化,用明暗色彩真实表现景物。

中国山水画:散点透视,用笔墨表现静物,更重要的是表达意境和情感,再现了静物。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李可染中国现代画家,他的山水画重视意向凝聚。出于对毛主席的崇敬,为了更好地表达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长沙》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意境,用积墨法画出山的厚重,大面积使用了朱砂来表现秋色,使秋色更红火、更热烈、更带有丰收后喜悦的气氛。歌颂了欣欣向荣的时代。 他的画面结构,更让人感受到一种屹立千年的中国山水。饱满构图,山势迎面而来,瀑布浓缩为一条白色的裂隙,用沉涩的笔调一寸一寸地刻划出来,绵绵密密地深入到画面的每一个角落,在一张纸上,表现出最大最丰富的内容。钆谴躍墜腽连綁钛玮氲勁豎袭腻积缕嬰胀哒橱墾濾龚痪赵卤赜顛战凱蔹恒嬋餼审踌煙认攝襯须鲋斬珐詁雳攝尽荣饲柠樅币頏赛窝贝浏紙練岡衔蒞浍钛領。 2、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概况 中国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个时期逐渐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唐代已经完全成熟,至宋朝达到完美境界。 魏晋时期萌芽(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隋:独立成画科(隋,展子虔《游春图》——唐、宋:从成熟走向高峰(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明,唐寅《山路松声图》、北宋,巨然《层崖丛树图》、元,倪瓒《六君子图》) 3、名家作品赏析 4、山水画的技法 (一)山石画步骤 画石须先勾出形状——然后用灵活的笔触皴出前后、凸凹等结构和向光、背光的感觉——用干笔侧锋擦出粗糙质感——最后施以湿润的墨色,使其逐渐丰富完整,再点上苔点,注意安排好苔点的大小和聚散 (二)树木画步骤 画树主要应表现出树枝向四面生长的自然形态,叫做“树分四枝”。画时先勾出树形——然后加小树杈,使树形丰满——画好形状后进行皴、擦、点、染——最后点叶,注意叶点的大小和疏密变化 三、练一练 画一画山石、树木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你还记得山石和树木的画法吗? 二、新课导入 山水画步骤 ①先勾勒出整幅画的构图,安排好建筑、树木、天地、山石的位置,用淡墨勾出基本形状 ②分别进行皴擦,表现质感和前后层次

《山水画的意境》优秀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14山水画的意境 素材积累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前的都统称为古画。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主要是用毛笔、软笔或手指,用国画颜料和墨在帛或宣纸上作画的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是琴棋书画四艺之一。 中国画主要分为人物、花鸟、山水这三个大类;有工笔、写意、等技法形式。 上课笔记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把握本文的写作脉络,理清文本思路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诗词和山水画作品的欣赏,感受山水画的意境;初步理解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

重点:过程与方法目标; 难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讨论法、演示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在阅读众多文人雅士的诗赋佳作时,不难发现写山水之情、归隐之乐的诗词数不胜数,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山水诗与山水画的意境。让我们跟着李可染一起,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2.生难字词 (1)字音 惆怅.(chàng)真挚.(zhì)渲.染(xuàn) 胸.有成竹(xiōng) 朝朝暮.暮(mù) 浮光掠影.(yǐng) (2)词义 【胸有成竹】强调画家作画前,对于所画的对象已经有了整体把握,非常熟悉。 【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反复诵读,仔细揣摩诗词意境,使自己能进入语境,仔细体会山水画的意境并得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4):提出“意境”这一概念,并解释“什么是意境”; 第二部分(5~10):论述获得意境的方法,即通过深刻观察对象以把握住对象的精神实质,激发出绘画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并融于作品之中。此外还谈到想要表达出意境,还需要与其相互依附的山水画要素,即意匠。

《水墨山水画》教案

《水墨山水画》教案 教学分析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名作欣赏,了解水墨山水画的历史演变、表现语言、风格特征,并对一件山水画作品尝试进行欣赏评述。 教学方法 通过欣赏、探究、交流等活动,掌握水墨山水画的欣赏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水墨山水画的独特语言,理解山水画不是模仿、复制自然,是画家内心世界的呈现,以激发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水墨山水画的表现语言、表现形式、欣赏方法。 教学难点 水墨山水画作品意境营造的欣赏。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我们到山里去旅行,常常会发觉大自然的伟大。山中的巨石,高耸的树木,峡谷里奔流的小溪,这些景物给我们一种莫名的感动,使我们很想画下来。山水画的根源便来自我们内心对山水的喜爱。可是,要把高山大河画在一张小小的纸上,是很困难的。中国的画家们是如何表现这些景色的呢? 思考: 山水画以描绘山水自然风景为主体,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在山水画中我们还会探寻到什么?中国山水画又为什么不称为风景画?

有没有同学欣赏过中国山水画?我们一起来赏析山水画,探寻山水画的独特之美。 今天的知识点比较多,我们分小组进行归纳: A组隋唐(青绿山水)、B组北宋(水墨山水)、C组南宋(水墨山水)、D组元(文人画)。 二、欣赏解析 魏晋是中国山水画的萌芽期,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xx: 《游春图》是我国已知存世最早的一幅独立的山水画卷,以春游为主题,画幅虽不大,场面却开阔。辽阔的水面为远近的山坡所环抱,画中湖水融融,青山叠翠,白云缭绕,桃花绽开,一派春和景明,树木、亭台、船只等将游春的环境点缀得富有生活气息,可以感受到春山带给我们的大自然表情。 画中人物虽小,却描绘的很具体。或乘骑于山径,或泛舟于湖上,姿态各异。画中的山用石青、石绿染出一片明媚的春色,展子虔的这种画法发展到唐代的李思训,便形成了“青绿山水”,被后世誉为“唐画之祖”,成为中国山水画中一种独具风格的画体,有的还勾以金色,称为“金碧山水”。作品中人物与山水有了恰当的比例,丈山、尺树、寸马、豆人形象的描绘了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 基本信息 作者 图形内容 表现手法 艺术特色绢本设色,43×80.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展子虔(隋)

2020八年级美术上册 第5课《中国山水画》教案2 人美版

中国山水画 1教学目标 本课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从认识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的美入手,感受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美感。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的。让学生对中国画的精神与特点有一整体的了解,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要求学生通过课本示图练习能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步骤,大胆的进行造型表现。 2学情分析 鉴于八年级学生对于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认知,教学中应做到放手让学生对所展示的美术作品进行评述,发表自己的感悟与审美体验。鉴于学生们欠缺书法的基本功,在造型表现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落墨表现,不要拘泥于太多的专业技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传统绘画艺术的热情。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通过对山水画的概念、特点及起源的把握了解不同种类的山水画。。 教学难点: 中国山水画的思想、技巧和形式表现;在山水画的树石绘画中体会笔情墨趣。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中国山水画 一、中国山水画的概念、特点、及起源 1.概念: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大、小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没骨山水等。中国山水画不讲究形式上的相似,也就是说不太在意画得逼不逼真,而是讲究画的神韵意境,以简洁飘逸的笔法给欣赏者带去精神上的享受。 2.特点: 中国山水画的特点据本人的认识应具有以下要素; 1,让人看上去就感到宽广,气魄非凡。要有“方寸之间见万里”“气象万千”的气度。(如:傅抱石、关山月——江山如此多娇。) 2,有深度,一层一层,向远延伸,无有穷尽的感觉。(如:春水芳洲溥儒) 3,层次感要鲜明。块面要分隔开,让人感觉不同块面,立即知道各个块面之间的前后,左右关系。(如:富春山居图黄公望) 4,你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遍文章的中心,应重点描写,交代清楚,其它的衬托部分强调意到,寥寥疏笔,点到为止,中国画强调意境,可以意到笔不一定到,不要面面具到,交代得太清楚,否则会冲淡主题,画蛇添足。 (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李可染) 5,山水画中山石,树木力求新,奇,怪,险。让人有种新鲜感,凶险感。容易吸引观众,打动人。(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 6,山水画高层次,实景刻画是次要的,关键是“虚”的部分要处理好,说起来容易,要做好,却很难,因为“虚”的部分,常常是随意中产生的,搞不好,一副画就因此搞坏了。(如:山色空蒙雨亦奇白雪石 ) 3.起源: 中国山水画的起源是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在中国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的彩陶图案中,就能找到起伏的山川纹、水波涟漪纹。这些纹样用毛飞动流畅,描线娴熟奔放,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与装饰性,不能不说这是古代陶工对自然山川的体验,显示了保持者的高超技艺。目前传世的比较早的山水画,就算展子虔的《游春图》了,但是此画是否展子虔原作有争议。 二、对比了解、感受山水画的意境和不同的表现形式;

《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14山水画的意境 1.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 2.把握本文的写作思路,把握文本内容。 3.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中国古典诗词,也屡次提到了“意境”一词,同学们能结合我们所学过的诗词解释一下什么是意境吗? 提示:如《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构成了一种气象雄浑的意境。 可以说,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其“意境”观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李可染先生曾在他的书中讲到,“意境是什么?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达出的艺术的境界、诗的境界,就叫意境。” 目标导学二:文章初探,把握文本行文思路 1.在文中找出作者原话,说说什么是“意境”。 明确:“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做简要概括。 明确: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然后将这种思想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 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做简要说明。 明确: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4.结合上述分析,请简述本文行文思路。 明确:文章开门见山,在第1自然段就明确提出主要观点。接下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认识顺序展开论述。第2自然段先解决“意境”是什么的问题,即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紧接着对为什么山水画要讲究意境进行理论阐释。第3、4自然段借助两个实例进行具体说明。从第5自然段开始,作者集中探讨“怎么样”的问题。先用设问引出话题,然后自问自答。第6、7、8自然段分两层,结合事例谈具体做法。最后两个自然段强调山水画还需要“苦心经营意匠”才能将意境传达出来,打动人心。 目标导学三:深入探究,理解文本艺术内涵 1.展示山水画图片与山水摄影图片。请同学们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

《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

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五课《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中国山水画》一课是初中重要的欣赏与造型实践课之一,是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的中国山水画欣赏方法和基本的造型技能,帮助学生关注美术与社会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作品。用示范教学手段,引导鼓励学生进行造型表现,培养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与学习。 教材分析: 本课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从认识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的美入手,感受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美感。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的。让学生对中国画的精神与特点有一整体的了解,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要求学生通过课本示图练习能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步骤,大胆的进行造型表现。 学情分析: 鉴于八年级学生对于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认知,教学中应做到放手让学生对所展示的美术作品进行评述,发表自己的感悟与审美体验。鉴于学生们欠缺书法的基本功,在造型表现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落墨表现,不要拘泥于太多的专业技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传统绘画艺术的热情。

知识与技能: 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用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初步理解对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学生能概括地表达出所喜欢的山水画的意境;或用学过的笔墨技法,画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画,并配上自己喜欢的诗句。 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中,运用提问法、讲授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比较、欣赏中的得到美的体验,领悟山水画的艺术美。通过示范教学法,让学生近距离观看山水画的基础知识树石的绘画步骤和山水画的表现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 教学重点: 1、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 2、山水画的树石绘画步骤与方法。 教学难点: 中国山水画的思想、技巧和形式表现;在山水画的树石绘画中体会笔情墨趣。 学习材料: 教具:多媒体设备,山水画所需用具。

《中国山水画》美术教案 - 副本

课题《中国山水画》课型造型表现课时1—2 教学目标认 知 领 域 学会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山水画的意境美,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 技 能 领 域 赏析中国山水画作品,尝试笔、墨运用技巧;在学习过程中,对比认识几种常见表现技法,灵活运用。 情 感 领 域 尝试临摹、创作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或根据自己的想象表现自己家乡的某种自然景色,交流自己在作 画过程中的成功之处;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水墨画 的浓厚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 点 学习山水画勾皴擦染点的表现技法学画山石的画法 难 点水、墨的焦、浓、重、淡、清、以及干、湿变化的掌握;灵活运用表现技法,构思合理的山水画构图。 教学准备师:多媒体课件、图片、中国画工具和材料、衬纸生:中国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设计(思路) 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表现自己家乡的各种自然景色。 板书设计 学画山水画 学习山水画勾、皴、擦、染、点的表现技法。 墨色:焦浓重淡清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 些地方? 图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师:说到山水画,或许大家会有些陌生或者觉得太难了。其实不然,每个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都是天生的,而山水画则是表达这个美好景象的优秀绘画形式。今天就让我来带大家走进意境优美,犹如人间仙境的山水画世界里。揭示课题《学画山水画》 二、讲授新课 (一)介绍山水画的发展阶段及作品 1、什么是山水画? 师:山水画是中国画科之一,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简称"山水"。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2、认识山水画的几种表现形式? 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3、介绍山水画作品:(欣赏中国最早的山水画)(1)、起源:(石器时代、殷、周、秦汉)(2)、发展: A、全盛:(隋唐) B、成熟:(宋朝) C、兴衰:(元明清)(二)欣赏画家的作品,教师讲解用笔用墨的方法与特点 (一)总结中国山水画基础知识: 1、笔法:中锋、侧锋、逆风 2、墨色:焦、浓、重淡、清 学生欣赏老师带来的风景图片一起走进意境优美自然界。 学生体会不同方法所表现画面的不同效果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历史,初步了解中国山水画,更好的激发学生对学画山水画的兴趣 《游春图》最早的三水画 学生体会不同方法所表现画面的不同

《中国山水画》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

《中国山水画》教案 www.5y https://www.sodocs.net/doc/c513377817.html, 教学目标: 、简要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概况 2、通过看、听、想、讨论,能用自己的话讲评中国山水画作品的内容与艺术美 3、感受山水画的意境美,热爱祖国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看、听、想、讨论,从内容、技法、艺术效果三个方面来赏析中国山水画,并简单谈谈自己对中国画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视频资料、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片段 “这部动画片讲的是什么内容?是根据什么画种制作而成的?” 师生交流中国画的简要知识,如中国画工具(毛笔、墨汁、宣纸、国画颜料等等) 、关于中国画你还知道些什么? 2、发展概况:中国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时已经完全成熟,至宋朝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中国画按照绘画题材可以分为人物、花鸟、山水三大类,

今天我们主要来讲讲如何欣赏山水画以及山水画的一些知识。 一、导入、揭题 播放视频资料《央视宣传片——水墨篇》 “这段视频中的内容,和课前看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讲述了一个故事,这个是体现的一个国家的精神 老师小结:山水画不仅能表述一个故事,而且还蕴含了许多更深层的东西,比如中国的文化、精神。而早期的山水画主要是呈现了真实的景物,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画家们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也融入了其中 二、山水画知识 师:通过描绘自然界中山水树木、天地云气,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变化,山水画画家们把真实的景呈现在纸上,供别人观赏,同时也在这变化莫测的山水间藏进了自己独特的情感 山水画的特点 出示《溪山行旅图》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画中内容”“画中是怎么表现悬崖峭壁等景物的”“这幅画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立轴(又称中堂) 水墨山水就是纯用水墨不设颜色的山水画体 留白: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体现空间的灵活性,

中国山水画教案教学内容

中国山水画教案

《中国山水画》教案 一.教学对象 初中二年级八班 二.教学目标 三.1、知识目标:让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能进行简单的欣赏。 2、技能目标:让学生尝试着山水画的画法,掌握一定的笔墨技巧。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悟中国山水画的能力。 三、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利于学生在观赏作品时体会作品的内涵。 2、学生在审美和造型方面有一定的能力,思维上有一定的逻辑性,有利于在作品欣赏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并通过自我实践感受山水画。 四、教学时间 一节课(40分钟) 五、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1、教学内容:(1)通过作品展示激发学生兴趣。 (2)通过现实的景物与图片对比分析,感悟山水画家的内心思想。 (3)通过不同画家的画面,学会画家的绘画技巧。

2、重点:如何分析山水画的构图、笔墨技巧、体会意境 3 难点:如何进行树的画法。 六、教学学具 山水画作品 七、教学过程 课前,在教室前面展示出山水画。 1导言: 先欣赏挂在墙上的山水画,由此引入新课,观赏书上的山水画图片,对画家简单的介绍,体会画家感情。介绍树木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画好山水画先学会画树。 (1)树木的结构: 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 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 (2)树干、树枝的画法: 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 作画步骤: 以一棵树为例,边画边讲解。

画主干。由上起笔向下用中锋画主干(也可先下后上,个人决定)运笔要加强顿挫转折,用墨宜稍淡,画成之后,用浓墨在背阴处略加破醒,树的精神就出来了。 画枝干 画枝干,一要注意穿插关系,树枝交叉的最小单位是三根枝条,这三条枝构成的状态以不等边三角形最美。落笔时,从主枝上生出小枝,小枝上又生出小枝,层层生发开去自可收到“齐而不齐,乱而不乱”的效果。二要掌握疏密关系,有收有放,才有风致。 用墨要前枝浓,后枝淡,适当地把空间距离拉开。 (3)画树叶 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点染法和双沟法。点叶。 点叶从树端点起,注意疏密、浓淡及树冠的造型。 画完后,还可在后面添加丛树和远树。 2作业要求 临摹一棵树或多棵树。 要求线条流畅,墨色有浓淡变化,以体现前后关系。 3归纳总结课堂的内容,同时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八、教学策略及设计思路 1、教学策略: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充分地进行图画展示来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好奇心,通过集作品、树的图片和现场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了画树的技巧。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模板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教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之一。山水画中高山大川的雄浑厚重,小桥流水的清秀恬淡;山间云雾缭绕,小路曲折婉蜒;楼台耸立,船帆点点……让我的感受到画家对故土,对大自然的那份。那份痴性,带给我们充满情趣的,有独特意境的美丽享受。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对意境的创造是山水画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 本课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从认识山水画所表现的意境的美入手,感受山水画独特的艺术美感。了解画家是怎样通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处理来实现对意境的营造的。对于山水画的学习,力求改变过去过于注重技巧,过于强调皴法而无暇顾及在画中表现意境的现象。让学生对中国画的精神与特点有一整体的了解,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 1、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本课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丰富多彩,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2)、认知目标:①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用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②分析山水画作品中意境中表现,初步理解对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3)、能力目标:尝试选用(或作)一首小诗或散文,概括地表达出你所喜欢的山水画的意境;或用学过的笔墨技法,画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画,并配上自己喜欢的诗句散文。 2、教学重点: 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 3、教学难点: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是什么? 4、学习材料: 教具:多媒体设备,山水画所需用具。 学具:风景照片、山水画、纸、墨、笔等中国画的必需用品。 二、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画面出现关山月傅抱石的《江山如此多娇》,这幅画是他们共同合作专门为装饰人民大会堂而绘制的大型山水画。 师问:看画面你能想到哪首古诗词? 生: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

《山水画的意境》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参赛选手。 今天,我所说的课题是《山水画的意境》,是人美版教材16册第 2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美术课程标准》指出: 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本课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山水画中的笔墨情趣、构图经营和诗书画印来了解山水画情思俊永、耐人寻味、情景交融的意境。并通过完成一幅山水小品画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㈠知识目标:感悟山水画的意境之美,初步掌握山水画的创作方法。 ㈡能力目标:提高对山水画的欣赏能力、构思创作能力。 ㈢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国画的浓厚兴趣 , 以及对传统艺术的珍视和热爱。 围绕教学目标,我所确立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㈠教学重点:感悟山水画的意境美,学习山水画创作的基本方法。 ㈡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学过的笔墨技法创作一幅有意境的山水小品画。 初中生对于中国画的知识了解不多,更不知道中国画有很多的表现方法,以及中国山水画所表达的意境,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采用传统教学与现代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这里既有课堂讲授和演示,又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声音、文字、图像集于一体,使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都充分地调动起来。将讲述式、提问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相结合,促进学生自主观察、自主探究来理解山水画意境的含义。使学生在欣赏、交流、实践等一系列体验中,感悟山水画的意境美。具体的教学方法还有欣赏、讨论、讲授、示范、实践等。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有观察法、探究法。 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以导入新课-欣赏作品-演示讲授-实践创作-对比探究-拓展延伸六个环节来完成。 导入新课: 1、我采用情境导入,利用多媒体循环展示中国山水画,播放《高山流水》,播放精选的中国画图片并为图片配以诗朗诵,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一个优雅、宁静

最新中国山水画教案

中国山水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能进行简单的欣赏。 2、技能目标:让学生尝试着山水画的画法,掌握一定的笔墨技巧。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悟中国山水画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2、重点:如何分析山水画的构图、笔墨技巧、体会意境 3 难点:如何进行树的画法。 三、教学过程 课前,在教室前面展示出山水画。 1、导言: 先欣赏挂在墙上的山水画,由此引入新课,观赏书上的山水画图片,对画家简单的介绍,体会画家感情。介绍树木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画好山水画先学会画树。 (1)树木的结构: 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 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 (2)树干、树枝的画法: 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 作画步骤: 以一棵树为例,边画边讲解。 画主干。由上起笔向下用中锋画主干(也可先下后上,个人决定)运笔要加强顿挫转折,用墨宜稍淡,画成之后,用浓墨在背阴处略加破醒,树的精神就出来了。 画枝干 画枝干,一要注意穿插关系,树枝交叉的最小单位是三根枝条,这三条枝构成的状态以不等边三角形最美。落笔时,从主枝上生出小枝,小枝上又生出小枝,层层生发开去自可收到“齐而不齐,乱而不乱”的效果。二要掌握疏密关系,有收有放,才有风致。 用墨要前枝浓,后枝淡,适当地把空间距离拉开。 (3)画树叶 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点染法和双沟法。点叶。

点叶从树端点起,注意疏密、浓淡及树冠的造型。 画完后,还可在后面添加丛树和远树。 2作业要求 临摹一棵树或多棵树。 要求线条流畅,墨色有浓淡变化,以体现前后关系。 3归纳总结课堂的内容,同时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中国山水画教案

中国写意山水画教案(上) 第一节中国山水画源流 一、教学目的: 通过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史,使学生对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中的重要地位有所感悟,体会山水画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和情感和崇高的审美理想、艺术追求,以及历朝历代涌现出伟大的画家,创造的难以数计的辉煌灿烂的艺术珍品,积累的无比丰富的创作理论和技法。 二、教学内容: 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在东方绘画中成为富有特色的艺术。据文献记载,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战国时期,山水画就已经出现在丝织品和壁画上。从北魏壁画和东晋顾恺之的传世摹本《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来看,这时期的山水画只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山水画的技法还比较简单粗拙,往往“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正如唐张彦远所说的:“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细饰犀栉,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可见这时期的山水画还很不成熟,是中国山水画形成的孕育期。中国山水画,经东晋顾恺之发端,历南北朝至隋唐,才逐渐摆脱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而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传为隋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山水画真迹,画中人物只不过是点景而已。它一变六朝墨勾色晕法为勾线填色、重彩青绿法,开青绿山水之先河。它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形成和进步。 到了唐代,由于经济的发达,社会的安定,以及宗教绘画的世俗化,中国山水画走向成熟并进入了繁荣昌盛的时期,因而有各种风格竞相出现的局面。总的说来,唐代山水画开创了两大流派:一派是青绿山水,它继承了隋代展子虔的传统表现技法,发展成为工细巧整、金碧辉映的风格,此即后世所称的“北宗山水”,它以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为代表。李思训的传世作品有《江帆楼阁图》,画以勾勒廓填为主,山石已略有皴斫。另一派是以吴道子为代表的水墨山水。相传唐明皇李隆基曾令李思训、吴道子各以嘉陵江为题在大同殿内描绘壁画。“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可见吴道子独到的奔放笔法,超妙出群。从另一角度看,画家能集三百里风景于丈许壁画之内,突破时空限制,得心应手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这种能力的具备,本身就是山水画成熟的标志。所以张彦远得出“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的结论。这个“变”,标志着山水画已进入成熟期。继吴而起,王维是在唐代山水画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画家。他是著名的抒情诗人,由于政治上的挫折,他在艺术上寄托了恬淡闲适的思想。他发展了水墨山水画,描绘富于诗意的田园景色,融诗、画为一体,开始了中国绘画的文学化。从传为他作品的《辋川图》、《雪溪图》来看,山石画法已有渲染,尚无明显皴法。唐代另一位山水画家张躁,其作品已失传,他的著名论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却流传至今,总括了古代绘画创作方面的最根本原则,言简意赅地阐明了中国画的主客观关系。他的破墨法和王维的泼墨法,把线扩展到面,以墨代彩,突出了墨色的作用,使表现空间等方法有了进展,行笔也有了新的变化,大大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这一流派,后世称为“南宗山水”,吴道子后来以人物画而著称,王维则被奉为南宗画的始祖。 五代的代表画家为荆浩,他第一个将勾填、勾染法变成了“皴法”,这是中国山水画技法的重大变革。他的《匡庐图》是一幅大型全景式构图的山水画,层次分明,皴染兼备,气势雄浑。滕固在《唐宋绘画史》中说道:“盛唐以后山水画上长时期的努力与酝酿,它的成果终于在荆浩的作品中显现了。他是集了众长,他

九年级下册14《山水画的意境》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山水画的意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初步了解山水画情景交融的意境,掌握画山水画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授和欣赏,使学生了解和欣赏山水画的意境之美,并能主动参与实践,展示自己的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和完成山水画的过程中,达到了丰富学生想象力,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欣赏山水画的意境美,画出有一定意境美的山水画。 教学难点:对笔墨的控制力和对意境的理解程度。 三、教具准备:毛笔,墨汁,生宣纸,笔洗,瓷盘,画毡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分钟) 教师活动:讲述齐白石和老舍的故事,引出《蛙声十里出山泉》。提问:如果是你,将如何画呢?画面里会安排哪些景物呢? 学生活动:青蛙,山泉,高山 教师活动:展示《蛙声十里出山泉》,白石老人以诗人的素养、

画家的天才、文人的气质创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准确地表现了诗中的内涵,达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境界。” 板书:山水画的意境 (二)讲授新课,初步体验 1、欣赏名作,理解意境 教师活动:意境理论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的文学创作上,北宋画家郭熙最早在山水画上提出。 北宋郭熙《窠石平远图》画面近景,溪水曲折,岸边岩石裸露,石上杂树一丛,枝干蟠曲,有的叶落殆尽,有的画出老叶,用淡墨渲染。远处,寒烟苍翠,荒原莽莽,群山横列如屏障,天空清旷无尘,是一派深秋的景象。 范宽《溪山行旅图》 巍峨的山峰,葱茏的林木,突兀的巨石,描绘出雄伟的自然景色;山路间行商的小小驮队又显出了人世间生活的脉搏,自然与人世的生命活动处于和谐之中。 齐白石《古树归鸦》取仰视的角度描绘乌鸦归巢的情景,画面构图简洁而富有诗意。作品底部以简笔画出小桥栏杆,房屋仅画出屋顶,给人以天高无尽之感。占据画面半幅的树枝与山峦则以淡墨出之,其间以重墨点出疏密有序的乌鸦。作品用笔简练,墨色讲究,笔墨干湿

《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

《中国山水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美术》第十课中国画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画的影响,从早期和近代影响因素两个方面讲述了对文化、艺术的影响。内容难度不大,结合范例、范作中的实例较多,只需演示后归纳就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本课通过一个课时完成,首先从大量的范作名画入手,引入引入课题,通过介绍分类几个流派、皴法主要方面进行讲解。 教学创新点 结合生活实际,探讨山水画与环境的关系。纵向比较:山顶——山坡——山谷——平原。横向比较:河流——沙地——阴坡——阳坡。对分布在不同地域的树木造型进行分析,特别强调不同树木的生长状况如草木、乔木、灌木适于生活的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分析能力以及表型能力。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教学目标 1.知识 知道中国画的组成、流派以及现在所存在的几种分类。 2.欣赏、讲解、分析通过PPT中各位名家作品的展示并讲解绘画手法,创作背景以及对时代绘画的影响,如: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元代画家顾恺之的《韩熙载夜宴图》 梁楷的《泼墨仙人》宋徽宗的《芙蓉锦鸡图》张大千的《爱莲湖》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范增的《老子出关》等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PPT名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中国画的流派、种类以及对文化、艺术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事实是本节的难点 手法、创作时代、流派、皴法的理解 教学课时: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盛世当中,艺术的追求成了一种生活的所必须的东西,在这过程中中国画的收藏、欣赏、了解成了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进行新课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山水画的意境》节选自当代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的《漫谈山水画》一文。文章探讨了山水画的历史、山水画创作中的意境和意匠问题,课文节选的是作者集中探讨意境的部分。本文处于统编教材9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所选课文是一篇较为标准的文艺论文,从语文素养的培育上看,这篇文章有四个方面的学习价值:其一,把握“意境”的内涵。学以致用。其二,学习、借鉴作者的论述思路。其三,构建文艺论文的阅读策略。其四,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见解。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圈点勾画出关键词句,引导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结合的方式,用图表形式梳理出文章的论述思路,还要引导学生分析体会作者论述观点所用的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契合性,以及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并从中借鉴学习作者分析实例的方式。另外还要引导学生适当拓展阅读,提升对意境的认识,形成自己具有批判性的看法。 二、学情分析 初中生首次接触文艺论文,文章内容涉及一定的专业知识,学生阅读时有较大难度,尤其对于基础较差及艺术审美能力不足的学生会觉得晦涩难懂,甚至难以产生兴趣进行深入阅读。因此教学应该把理解性阅读放在首位,教师要将之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三、教学目标 1、识记并积累生字、生词,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 2、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

3、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4、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5、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四、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 2、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3、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4、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五、教学难点 1、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2、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六、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一些山水画名作,认真观摩欣赏,同学间交流,分享对山水画审美追求、技法特点等的初步认识。 2、教师印发资料:袁行霈《论意境》、颜景龙的《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和李可染《谈学山水画》。 七、教学时数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中国写意山水画教案

中国写意山水画教案 课题:中国写意山水画鉴赏与基本技法 上课时间:20xx年xx月xx日 课时:2课时(90分钟) 教学对象:高中普通班学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理论讲解和示范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技法。 并掌握如何用笔、用墨和笔法和墨法具体的实践操作,以便在 日后的在临摹、写生和创作中加以灵活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了解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分类和各类山水画具体的特点。 通过讲解山水画特点让学生用哲学的思想去感悟山水画的意 象造型原则,笔墨表现形式和意境要素的生成以及对时空处理 特殊性和诗书画印的完整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史使学生对山水画在中国绘 画史中的重要地位有所感悟,体会山水画悠久的历史, 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和情感,崇高的审美理想、艺术追 求。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于传统艺术的热爱。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具:课本。山水画图片。

学具:课本。笔记本。 重点:山水画的发展,分类,特点以及基本技法。山水画的鉴赏方法。 难点:山水画的意向表现原则。意境要素的生成。山水画的鉴赏。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写意山水画的相关基础知识 一:相关概念 1.写意: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苛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内心 的情感(区别于“工笔”) 俗称“粗笔”。与“工笔”对称。中国画技法名。通过简练放纵的笔致着重表现描绘对象的意态风神的画法。写意画是国画的基本表现形式,与工笔画并称。分类:写意画分为小写意和大写意,所谓的小写意,更倾向于水墨画法写物象之实,上接元人墨花墨禽的传统;而所谓的大写意,更倾向于以水墨 画法表现画家的主观感情,继承的是宋元的文人墨戏传统。 特点:不着眼于详尽如实、细针密缕地摹写现实,而着重以简炼的笔墨表现客观物象的神韵和抒写画家主观的情致。写意技法 2.山水画:山水画简称“山水”。中国画的一种。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 画。 二:发展 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在东方绘画中成为富有特色的艺术。据文献记载,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战国时期,山水画就已经出现在丝织品和壁画上。从北魏壁画和东晋顾恺之的传世摹本《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来看,这时期的山水画只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山水画的技法还比较简单粗拙,往往“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正如唐张彦远所说的:“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细饰犀栉,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可见这时期的山水画还很不成熟,是中国山水画形成的孕育期。中国山水画,经东晋顾恺之发端,历南北朝至隋唐,才逐渐摆脱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而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传为隋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山水画真迹,画中人物只不过是点景而已。它一变六朝墨勾色晕法为勾线填色、重彩青绿法,开青绿山水之先河。它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形成和进步。 到了唐代,由于经济的发达,社会的安定,以及宗教绘画的世俗化,中国山水画走向成熟并进入了繁荣昌盛的时期,因而有各种风格竞相出现的局面。总的说来,唐代山水画开创了两大流派:一派是青绿山水,它继承了隋代展子虔的传统表现技法,发展成为工细巧整、金碧辉映的风格,此即后世所称的“北宗山水”,它以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为代表。李思训的传世作品有《江帆楼阁图》,画以勾勒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