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我国粮食安全现状

我国粮食安全现状

我国粮食安全现状
我国粮食安全现状

第二章近年来中国粮食安全的背景分析

2.1 总述

改革开放尤其是入世以来,中国粮食的安全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粮食危机正成为全球性的热点话题,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安全。在新的形势下,要制定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政策,从而实现新世纪中国粮食安全目标,首先就必须对现阶段中国粮食安全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对中国粮食安全的状况进行全面、准确的考察和把握。

目前,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城镇化的推进,我国农村劳动力呈现老龄化特点,由此带来的粮食增产是“结构性”增长,在主粮产量和播种面积不断增加的同时,辅粮却出现了大幅度下降。若把大豆、棉花、食用植物油等农产品的进口量考虑进来,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实在不容乐观。

2.2近年来中国粮食安全的国际背景分析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粮食政策一方面会影响世界粮食状况与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又会受到世界粮食状况与发展趋势的影响,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这种双边影响作用更为突出。因此,要研究新世纪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就必须了解世界粮食安全状况。

2.2.1世界粮食安全的基本状况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农业科技的进步,以及各国政府对农业的重视,世界农业迅速发展,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成效比较显著。这可

以从世界土地利用情况、世界主要粮食作物收获面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世界人均谷物消费量、世界人均能量供应水平等情况反映出来。

表2.1 1993-2002年世界土地利用情况(单位:公顷)

年份土地面积农业面积耕地面积

1993 1305987 497450 138988

1994 1305987 498751 139380

1995 1305987 498415 139141

1996 1305986 498821 139598

1997 1306673 499108 139642

1998 1306673 498956 139272

1999 1306668 499748 139145

2000 1306667 500565 139628

2001 1306667 510887 140546

2002 1306668 501227 140413

表2.2 1993-2004年世界主要粮食作物收获面积(单位:千公顷)

年份稻谷玉米小麦大麦谷物

1993 145843 131568 222953 74304 695180

1994 147164 138332 215160 72314 695546

1995 149503 136462 216379 68143 687291

1996 150192 139887 226859 65718 704213

1997 151031 141413 226262 63460 699873

1998 151698 139042 220118 56780 680602

1999 156926 138802 213372 53341 672484

2000 154121 138442 215390 54525 674187

2001 151654 139518 214639 56210 676481

2002 147578 138418 213768 55162 662674

2003 152241 143393 208530 56814 672787

2004 153257 145143 217556 57030 681237

表2.3 1993-2004年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单位:万吨)

年份稻谷玉米小麦大麦谷物

1993 52958 47671 56444 16979 190295

1994 53866 56922 52709 16132 195668

1995 54722 51714 54254 14098 189723

1996 56904 58915 58514 15535 207211

1997 57741 58509 61327 15462 209506

1998 57950 61551 59336 13770 208396

1999 61132 60752 58781 12841 208589

2000 59898 59248 58533 13315 205976

2001 59803 61475 59050 14404 210818

2002 57108 60199 57397 13645 202894

2003 58625 64006 55750 14098 207928

2004 60850 70529 62409 15511 225202

表2.4 1961-2002年世界人均谷物消费量(单位:公斤)

年份人均谷物消费量

1961 262

1966 289

1971 308

1976 294

1981 332

1986 335

1991 327

1996 310

2001 300

2002 304

表2.5世界人均能量供应水平【单位:KJ/(人.d)】

时期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1979-1981 10664 13466 9660

1989-1991 11333 13759 10539

1999-2001 11710 13633 11208

注:上述五表的资料均来源于:王宏广,中国粮食安全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9

从上述表中资料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良口人的比例在过去30年间下降了20个百分点[2.0]。这些数据表明,世界粮食安全的整体状况在不断改善。但同时应该看到,目前,发展中国家有7.92亿人,发达国家有3400万人长期挨饿,并且全世界平均每天有两万多人死于饥饿[2.1],进入新世纪,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2.2.2 世界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

粮食自给率呈下降趋势。粮食自给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指标,可以表示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粮食生产量与粮食消费量的比率。

人均谷物消费量下降。人均谷物消费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粮食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人均谷物消费量高,说明食物充裕,粮食安全程度高,反之,则会使粮食安全受到影响。

世界谷物储备量下降。上个世纪90年代后,由于世界谷物消费量持续增长,而谷物总产量增长速度下降,使得谷物的需求超过产量。2000-2003年,世界谷物消费量连续4年超过谷物产量,结果导致世界谷物库存量急剧下降。据统计,1981-2004年,世界谷物储备率下降了22.3%,即由1981年的42.3%下降到2004年的20% 。

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低收入缺粮国家膳食结构差。膳食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粮食安全程度的指标之一。合理的膳食结构要求动物性作物和植物性食物的消费比较均衡,能量、蛋白质、脂肪的摄取能够满足营养需求。

饥饿重点地区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在世界饥饿重点地区,有35个国家的6000万人面临粮食紧急状况。其中,有16个国家由于自然灾害、内战和冲突,致使粮食紧急形势更为严重。在亚洲,有11个国家粮食供求紧张,像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塔吉克斯、蒙古、朝鲜、约旦等国都面临着粮食严重短缺问题。在东非,由于严重干旱,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肯比亚、苏丹和塔桑尼亚等国家都受到严重缺粮有威胁。

2.2.3世界粮食安全的发展趋势

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对粮食的需求越来越大。随着经济的发展,食物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无论是哪种社会制度和经济形式的国家,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及其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根本目标,伴随着这些目标实现的是粮食消费水平的提高。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的推进,资源约束越来越突出。一个国家的经济要发展,就必须走工业化道路,工业化的发展,必然推动城市化,而工业化、城市化必然要占用大量的土地、水等农业资源,使得资源对农业的约束尤其对粮食生产的约束越来越突出。随着世界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的加剧,粮食安全的“南北”差距将长期存在。世界粮食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

2.3 近年来中国粮食安全的国内背景分析

世界粮食安全状况对中国的粮食安全有影响,但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我国粮食生产的政策环境与条件,因此,要研究新世纪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就必须对我国国内粮食安全的环境与条

件予以全面地分析。1994年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的《谁来养活中国》震惊了中国和世界,1990年至2030年,一方面粮食需求增长85%,另一方面是粮食生产减少20%,于是造成了中国巨大的粮食产需缺口,即中国到2030年国内粮食生产只能满足需求的42.5%,其余的57.5%要靠进口粮食来满足。

2.3.1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前,我国农产品生产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粮食安全问题未能得到解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户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和发挥,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收入迅速增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到1998年,经过整整2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主要农产品的生产供给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摆脱了供给短缺的局面,从而实现了供求总量的平衡,而且有的农产品出现了结构性过剩,从而使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步入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表2.6 1998-2012年我国人口、粮食总量及人均状况

年份粮产量(万吨)人口(亿)人均占有量(公斤)比上年减幅(%)

1998 5123012.4761410 ——

1999 5083912.5786404 1.46

2000 4621812.6743366 9.41

2001 4526212.7627356 2.73

2002 4571112.8453357 2.53

2003 4306712.9227334 6.44

2004 4694712.9988361-8.08

2005 48401 13.0756370-2.49

2006 49746 13.1448378-2.16

2007 50150 13.2129380-0.53

2008 52850 13.2802398-4.52

2009 53082 13.34743980.00

2010 54641 13.4100408-2.51

2011 57121 13.4735424-3.92

2012 58957 13.5404435-2.12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2)

从上表可以看出,2003年以前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呈下降趋势,2004年以来呈上升趋势。

2.3.2我国的粮食生产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2001年12月我国加入WTO,正式成为WTO成员国,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已融入世界的整体,成为全球一体化经济的重要组织部分。从此,我国粮食生产面对的不仅是国内市场,而且是范围更广、影响更大、竞争更激烈的国际市场,即我国粮食生产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加入WTO使我国的粮食生产,既获得了发展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

加入WTO使我国的粮食生产获得了发展机遇。首先,有利于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从而调整和优化农业和粮食生产结构。其次,有利于缓解我国资源短缺的压力,从而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粮食生产资源,提高我国粮食安全的资源供给水平。但国外农业资源因生产过剩大量闲置,如美国每年有800多万公顷耕地休耕,通过进口粮食相当于进口了国外的农业资源,从而缓解我国的资源压力。进一步完善粮食产业化经营的新型组织形式,使我国粮食生产经营更快地与国际市场接轨,不断增大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提高我国作为粮食贸易大国的地位。

加入WTO使我国的粮食生产面临挑战。我国加入WTO后,根据

WTO规则,我国必须承诺对粮食的进口实行关税减让,提高国外粮食市场准入程度,降低国内对粮食生产的支持与保护程度,因此,这不可避免地给我国的粮食生产和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入世后,国内粮食价格要与国际市场接轨,国外粮食生产效率高、成本低,而且品质好,而我国粮食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品种单一,品质较差,随着国外粮食的大量进口,从而必然对我国的粮食生产产生巨大的压力。由于国内粮食市场的开放,国内粮食市场与国际粮食市场融为一体,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影响会更为显著。

2.4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现状

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和粮食储备率比较高,安全性比较稳定。但从长期来看,我国的粮食安全还存在隐患。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耕地总量将会减少,人地矛盾突出,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播种面积将会下降。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每年以0.01亩的速度在减少;人均粮食播种面积从2004年开始虽然有增长,但增长非常缓慢,2006年终于达到了人均 1.2亩的安全标准。受人口增长和耕地面积减少的双重影响,2007年以后人均粮食播种面积很难达到1.2亩的安全标准。

我国缺粮人口的比率虽然不高,但缺粮人口的绝对数则比较大。2000年以来,虽然农村贫困人口除2004年有所增加外,其余年份都在减少,2000年为3500万人,2006年为 2280万人,但城市贫困人口却每年在增加,2000年城市贫困人口为1382万人,而到2006年增加到2200万人,2010年增加到5000万人。城市贫困人口的增加,

更加大了我国粮食的不安全性。

[2.0]王宏广等:《中国粮食安全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1]赵双瑛:《世界粮食安全形势严峻-新疆城乡金融》,2002

2.1 总述

2.2近年来中国粮食安全的国际背景分析

2.2.1世界粮食安全的基本状况

2.2.2 世界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

2.2.3世界粮食安全的发展趋势

2.3 近年来中国粮食安全的国内背景分析

2.3.1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2.3.2我国的粮食生产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2.4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现状

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

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

五年来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 摘要: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也是一项重要的战略物质,因此,粮食问题一直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安全,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大国来说,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世界上任何国家,粮食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一定的时空间隔,如何科学合理地处理这些关系,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和粮食宏观调控的任务,是政府不可回避而且必须承担的任务。 关键词:中国;粮食安全;综合生产;能力;储备 一、粮食安全的涵义 粮食既是一般性消费品也是一种特殊商品,粮食的基础性决定了维护粮食安全对确保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金融安全被称为当今世界三大经济安全。 20世纪70年代中期,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罗马召开的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粮食安全”的概念。即“保障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的足够粮食。”198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又确定了新的定义,即“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是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粮食”。[1]

但是人们往往因为所处的时代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以及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赋予“粮食安全”不同的内涵。几经演变,现在的表述是“所有人在任何人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2]以看出,粮食安全具有三个方面的涵义:一是保障粮食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二是保障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三是保障人们的购买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粮食安全要求大力发展农业,保障国民购买力,实现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粮食供给基本上结束了短缺状态。有资料显示,中国粮食安全整体水平仅次与加拿大、法国、美国与澳大利亚四个国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3] (一)中国的粮食生产安全 从全国上来说,城乡居民的温饱问题到1983年总体上已经基本解决。此后26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总量先后登上四亿吨和五亿吨水平,粮食自给率连续10年保持在90.5%以上,粮食储备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摘要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众多土地有限是我国基本国情,吃饭问题在现阶段虽不是是么大问题,但由于经济发展需要建设公路、桥梁、民房等造成土地面积的不断减少,还有人口的不断增多势必成为粮食安全问题的一个隐患。依靠科学技术成为现阶段增加粮食产的一个重要方法。但对中国的国情来讲,人口急剧的膨胀对粮食的需求也会不断增长。另外,粮食作为一种必需品,战略不可缺少的。这就要求粮食不仅能满足但前国民需要,更要有足够的储备,以应付各种意外变故。因此,中国粮食还存在很多潜在的安全因素,正确处理粮食生产及市场粮食物价具有重要意义。政府也有必要加大力度对土地等的调控。确保中国粮食在一个稳定的安全环境中。 关键词 粮食安全;认识误区;标本兼治 一、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现实性及重要性 据1996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粮食白皮书预计,中国2000年的粮食需求量为5亿吨,然后总需求量每年平均增加500万吨,到2010年中国粮食总需求预计将达到亿吨。然而,1998-2003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下降,2003年产量才亿多吨。也就是说,从2000-2003年,中国主要靠释放库存和进口来弥补供应缺口。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使出了浑身解数,一方面,粮食涨价,提高保护价,进行粮食直补;另一方面,免除了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农业税,又宣布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消息。接下来政府的运作空间已经很小,农业税已免除,粮价不可能再涨很多,粮补必须考虑到国家的财政承受能力。但城乡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城市化、工业化还将进一步蚕食优质土地,导致土地、资本、劳动力从农业的净流出,使粮食产量很难增加甚至可能下降。然而,中国人口依然在刚性增加,人均消费也在提高,需求总量必然进一步增加,这必然导致更大的供需缺口,近期粮食市场的涨价可能就是对此预期的反应。? 作为一种必需品,粮食和其他的商品不一样,是一种战略物资,不可或缺,粮食安全问题关涉到国计民生,国家的稳定,民族的独立。因此,我们不可能依靠国际市场来填补中国的粮食缺口,国际市场也不可能解决13亿中国人的粮食问题。我们必须立足于粮食的基本自给自足,这样才能使中国的现代化和民族独立有一个基本的保障。 二、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长期性 1.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导致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减少,这必然导致农业的总体生产能力下降,产量难以提高

中国粮食安全报告

中国粮食安全报告 11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称,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3.5万吨,同比增长2.1%。从2004年算起,这已是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增加的第十个年头。 增产数字背后,“丰年缺粮”的现实却鲜被提及:同样在过去的十年中,除2008年、2009年两年间产稍大于需,其余年份中国的粮食状况均是产不足需,且缺口日益增大。虽官方多年来一直仍将95%的粮食自给率作为目标,但到2012年底,这一数字已跌破90%。 造成目标与现实差距的原因之一,是中国一直将大豆纳入粮食统计口径。在进口大豆已占据国内市场大半壁江山的前提下,自给率因此被拉低近10个百分点。但除此之外,因中国三大主粮作物净进口的常态化趋势已经出现,其所带来的影响也正在日益显现。 就具体数据来看,三大主粮去年净进口总数为1900万吨左右,今年前七个月的总数也已达1143.9万吨。不仅如此,继玉米在2011年进入“全面进口元年”后,中国亦有望于今年超越埃及,成为全球最大的小麦进口国。按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进口总量将达650万吨。 主粮进口常态化的表面原因,是内外粮食价差日

益缩小。但在国内粮食生产规模化短期内难以全面完成,耕地及多重资源型因素日益短缺等多重原因导致粮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产量提升空间日益收窄前提下,这一局面在短期甚至长期内可能均会处于“不可逆”状态。 在中国大豆及主粮的进口来源国集中程度甚至超过石油的现状之下,如何维持其自身粮食安全,如何重构其单纯以自给率为核心的安全观,急迫性正在日益加剧。 事实上,维持进出口平衡还仅是中国粮食安全整体平衡的标准之一。除此之外,这一框架还应包含(总需求和总供给)总量平衡、(粮食和非粮作物)结构平衡、(粮食产区和销区)区域平衡、(产量和销量)产销平衡四个方面。 受制于人口众多、地域范围广阔,中国要基本实现这五个平衡并不容易。就国内条件而言,它将面临“脆弱、强制、紧张”三重制约。即保障的资源条件贫乏、政府强力主导下经济社会要素投入大、保障所有人口的食物及粮食安全的能力不宽裕。 因此,如何借助海外资源,已成为中国维护自身粮食安全不得不研究的新课题。但在此领域内,就目前的表现来看,体量庞大的中国还只能算是一个“迟

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内涵及要求

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内涵及对策 一、粮食安全的内涵 粮食安全作为国际性概念正式提出是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涵和外延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在不同的时期出现了以下三种不同的表述与界定。 ①1974年11月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提出粮食安全是指“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粮食”。 ②198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根据世界粮食的新情况,将上述定义进行了修改,确定为“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能够买得到也能够买得起他们所需的基本食物”。 ③1996年11月在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对粮食安全内涵作了新的表述:“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求及食物爱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以上三个不同的表述,表达了在不同时代人们对粮食安全由低到高的不同要求。1974年概念的要求最低,只强调数量供给上的满足;1983年概念从买得到(数量供给满足)和买得起(购买能力具备)两个方面来衡量粮食安全状况,说明在考虑粮食是否安全的问题时,已加入了低收入人群经济购买力的因素,比1974年的概念要全面。1996年概念则在上述基础上又加入了质量上的需求。以上变化也说明粮食安全作为国际性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总的来说,我们应从以下两个角度来理解粮食安全的概念:角度一:国家粮食安全-家庭粮食安全-营养安全 粮食安全是一个包括“国家粮食安全”、“家庭粮食安全”、“营养安全”三个层次的完整概念,这三个层次既紧密相连,又呈递次发展。其中家庭粮食安全是一国粮食安全的基础,同时也是粮食安全的基本目标;营养安全是粮食安全的最高层次,是一国粮食安全的最高追求目标;作为宏观层次的国家粮食安全则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概念,是家庭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论文-我国粮食安全的隐忧及对策思考

粮食安全论文- 我国粮食安全的隐忧及对策思考 摘要: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尤其对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粮食安全尤为重要。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饥饿与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我国的粮食安全也面临许多隐忧。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积极务实的对策解决好粮食安全问题。 关键词:粮食安全;重要性;隐忧;对策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对于国家来说,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于世界来说,粮食安全是实现和谐世界的保证。据悉,全球饥饿人口在2009年首次突破了10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6,粮食安全问题十分紧迫。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国家而言,确保粮食安全不仅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 一、新形势下粮食安全的特殊重要性 所谓粮食安全,是指在保证国家遭遇各种灾害和战事时有足够应对储备的前提下,在使国家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的前提下,国家具有持续保障所有国民能及时买得到、买得起、价格基本平稳的符合国民习俗要求的、符合食品安全的、符合国民健康营养标准所需要的粮食。1996年11月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通过的《罗马宣言》对粮食安全作出进一步表述,即“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2009年11月18日,为期3天的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在罗马落下帷幕。此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总干事迪乌夫以绝食的方式希望引起世界对全球日益增加的饥饿人口的 注意,据FAO的报告指出,截至去年,全球饥饿人口已达10.2亿人,其中全球有29个贫困国家面临着严重的饥荒,这种情况反映出目前脆弱的粮食安全系统,也促使我们必须从在一个相当高的立足点上,充分认识粮食安全问题的特殊重要性。 1粮食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农业是人类“母亲产业”,在人类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农业就已经是人类抵御自然威胁和赖以生存的根本。农业生产的直接成果就是粮食,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没有粮食就没有人类的一切,更不会有人类的现代文明。发展粮食生产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二者相辅相成,紧密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讲,以粮食生产为主要目的的农业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左右着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社会生产的发展首先开始于农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只有在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才会有第三产业的发展。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农业问题,主要是粮食问题”,“要避免过几年又进口上千万吨粮食的局面,如果那样,将会影响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工业发展所用的原料来自粮食生产,作为农业产品的粮食又是所有产业发展的劳动力维持生存的直接、间接物质基础,因此,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粮食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2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础。粮食是社会安定的基础,农业是安定天下的产业。农业能否稳定发展,能否提供与人们生活水准逐渐提高这一基本趋势相适应的农、副产品,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安定。如果不能提供粮食和必需的食品,那么,人民的生活就不会安定,生产就不能发展,国家将失去自立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粮食在国家安全上居于基础性地位。所以,粮食问题是安全问题,而非经济问题。中国是一个粮食生产大国,也是一个粮食消费大国,从国家安全战略角度看,我国人口众多、农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ce13529543.html,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 作者:袁国洲 来源:《中国经贸》2009年第05期 中国连续五年的粮食大丰收,似乎让人们淡忘了中国粮食安全中存在的生产和消费结构不合理、库存过多、库存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今天,当我们面对波涛汹涌的全球金融海啸时,我们更应该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高度重视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首先,中国自身粮食生产结构不合理,个别品种深受外商控制,严重威胁到了中国的粮食安全。最近几年中国的大米,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基本上能做到生产与需求的平衡,尤其是小麦和玉米除满足需求外还略有富裕。然而大豆却严重供不应求,高度依赖国际市场。2007年中国进口的大豆和豆油折合大豆4493万吨,2008年更是高达5284万吨。而中国产大豆这两年每年只有1500~1600万吨,大豆的对外依存度竟高达70%~80%。以ADM、邦 基、嘉吉、路易达孚(简称A、B、C、D公司)为代表的跨国粮商,控制了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牢牢控制了大豆的国际定价权,严重威胁了中国豆农和压榨企业的生存,威胁到了中国的粮食安全。目前中国80%的大豆压榨能力和70%的油脂加工厂已被外商控制,实际上中国的结构性粮食危机已经爆发,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其次,中国粮食库存过多、库存结构不合理。历史上饱受饥荒煎熬的中华民族,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把粮食作为战略物质进行大量储备,粮食库存基本上保持在全年消费量的35%~38%,远远高于国际上17%~18%的粮食安全线,更是数倍于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8%的库存水平(印度人口比中国少不多,但每年的粮食生产只有中国的一半左右,8%的粮食库存也没有发生过大的饥荒)。另外,目前的粮食库存品种严重不平衡,小麦。玉米库存过多,大米及油脂、油料较少。从地区分布看,产区库存压力过大,销区严重不足导致粮食价格波动太大,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 再者,中国粮食消费结构不合理,加工工艺落后,产品附加值低。中国粮食消费中原粮和初加工品占总产量的80%~90%,深加工制成品仅占总产量2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深加工制成品则占到总产量的90%以上。中国的大米加工基本上是个脱稻壳取大米的初加工过程, 而美国和日本已把生物技术、膜分离技术、离子交换技术、超微技术运用于稻米加工,不仅生产出具有高营养和生理功能的发芽糙米、米胚芽健康食品和各种米制品,更生产出了高纯度的米淀粉、抗性淀粉、多孔淀粉,淀粉基新脂肪替代物等新用途产品,就连米糠、稻壳都制成了米糠营养素和营养纤维,米糠多糖、脂肪酶抑制剂、稻壳白炭黑、活性炭及其他日化产品,使其附加值提高5~10倍。玉米更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有工业黄金之称,发达国家的玉米深加工产品多达2000~3000种,广泛应用在食品、化工、医药、纺织、造纸等工业领域,而中国的玉米大都被用于饲料。小麦加工中发达国家的面粉厂能生产几百种专用粉,小麦出粉率能达到80%左右,而中国大多数面粉厂只能生产少数几种通用粉,小麦出粉率大多在70%左右。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放在发展现代农业七项部署的首位,并指出:“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常抓不懈。加快构建供给 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深谋远虑。粮食安全问题,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更关乎政治和社会的稳定。 一、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 从中长期发展趋势分析,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将受人口持续增长、耕地和淡水资源约束趋紧、国际市场粮食供求变数增多等因素的影响。 1、粮食消费持续增长。一是人口的总量增长和结构变化增加了需求。过去10年,我国人口净增加9000多万人。目前,全国外出务工和到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有2.3亿人,过去这些人在农村种地、养猪,现在已经变成买粮、买肉吃了。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增加 了对粮食的需求。 过去10年,城乡居民购买食品的支出增加了80%以上,人均消费食用油增加了2成、肉类增加了3成、水产品增加了6成、奶类翻了两番。三是工业发展增加了对粮食的需求。“九五”期间工业用粮年均增长3.5%,“十五”期间年均增长5%。 2、我国耕地面积数量存在下降的趋势,制约着粮食总产量的提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建设占 用耕地、生态退耕、灾毁耕地、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 等因素造成了耕地面积的减少。1998-2007年九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了1.19亿亩,人均耕地面积降至1.38亩,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全国有666个县(市、区)人均耕地已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警戒线。预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今后每年还要征占一定的农业用地,耕地面积还将继续减少,耕地的减少直接制约着粮食总产量的提高。 3、淡水资源紧缺,环境恶化,严重地影响粮食生产。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约为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46%,54%的耕地是缺乏灌溉设施的“望天田”。降水时空分布也极不均衡,80%的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地区,每年农业生产缺水约300亿立方米。随着粮食生产重心的北移,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我国北方地区干旱缺水,近年来,一些地方河湖干枯,水库蓄水减少。为解决浇地问题,只好打井灌溉,结果是机井越打越深,地下水超采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干旱也越来越严重。目前,我国耕地污染面积已达2亿多亩,占总量的10%,主要的污染来自三个方面:工业污染物排放、农业化学污染和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我国环境问题已经并将长期对粮食生产和供给构成严峻挑战。 4、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有所下降。一是农业生产成本的加大,总收益减少。目前,我们的农业是一种石油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梁淑英 (中共聊城市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室,山东 聊城 252000) 摘 要:粮食问题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更关乎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 13亿人口的大国,重视粮食生产尤为重要。我国粮食从整体上看是安全的,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粮 食库存充裕,可以保证国内市场供应和市场粮价的基本稳定。但也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应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关键词:中国;粮食安全;现状;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D6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94(2010)04-0101-03 收稿日期:2010-06-07作者简介:梁淑英(1963- ),女,山东聊城人,中共聊城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副主任、教授。研究方向:经 济理论与区域发展。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The Journal of Yunnan Provincial Committee School of the CPC 2010年7月第11卷第4期 Jul ,2010Vol.11No.4 101··

粮食安全状况及未来趋势预测

粮食安全状况及未来趋 势预测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中国粮食安全状况及未来趋势预测 我国目前出现粮食危机吗? 今年我国的夏粮生产扭转了自2000年以来连续4年减产的局面。据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对全国小麦种植面积、长势、土壤墒情和单产进行的多次监测和估算,利用野外样方调查资料进行了实地验证,今年夏粮丰收已成定局。 由于国内粮食库存一直被视为机密,因此对目前粮食安全状况的估计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当前中国粮食库存实际水平的判断。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2003年年底的粮食工作会议中表示:“我国粮食供求形势是好的,当年产量加上现有库存仍然是供大于求的格局,市场供给是有保证的。” 国际通行的粮食安全储备的最低量是3个月的国民粮食消费量。世界粮农组织规定的粮食储备安全线是:谷物库存必须达到消费量的17%一18%,其中周转储备占12%,后备储备占5%-6%。再结合历史经验数据和我国具体国情,我国的粮食库存在1.25亿吨左右比较合适。2002年3月时我国粮食库存为2.65亿吨。2002年和2003年的供需缺口为0.7亿吨,出口粮食3700万吨,现在的国家粮食库存应为1.58亿吨,比正常库存多出3300万吨。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粮食需求应该和前两年相差不多,即保持在4.8亿一4.9亿吨左右。今年夏粮的丰收,使得4.55亿吨的产量目标有望实现,粮食缺口应在2500万一3500万吨左右。在保证我国有1.25亿吨的正常库存的前提下,今年还可以花去3300万吨用于弥补粮食的供需缺口,粮食安全和国民的正常生活是有保障的。 粮食的进口依存度也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一般而言,粮食进口依存度小于等于5%表明达到了足够高的粮食安全水平,小于等于10%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进口依存度出现不断变

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之令狐文艳创作

第二章近年来中国粮食安全的背景分析 令狐文艳 2.1 总述 改革开放尤其是入世以来,中国粮食的安全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粮食危机正成为全球性的热点话题,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安全。在新的形势下,要制定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政策,从而实现新世纪中国粮食安全目标,首先就必须对现阶段中国粮食安全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对中国粮食安全的状况进行全面、准确的考察和把握。 目前,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城镇化的推进,我国农村劳动力呈现老龄化特点,由此带来的粮食增产是“结构性”增长,在主粮产量和播种面积不断增加的同时,辅粮却出现了大幅度下降。若把大豆、棉花、食用植物油等农产品的进口量考虑进来,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实在不容乐观。 2.2近年来中国粮食安全的国际背景分析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粮食政策一方面会影响世界粮食状况与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又会受到世界粮食状况与发展趋势的影响,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这种双边影响作用更为突出。因此,要研究新世纪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就必须了解世界粮食安全状况。

2.2.1世界粮食安全的基本状况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农业科技的进步,以及各国政府对农业的重视,世界农业迅速发展,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成效比较显著。这可以从世界土地利用情况、世界主要粮食作物收获面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世界人均谷物消费量、世界人均能量供应水平等情况反映出来。 表2.1 1993-2002年世界土地利用情况 (单位:公顷) 表2.2 1993-2004年世界主要粮食作物收获面积(单位:千公顷)

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对策 武秋萍 粮食是经济的命脉,俗话说“家里有粮,心中不慌”,人们只有在满足了对食物的需求之后,才能从事其他各项活动,因而粮食安全是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的大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关系到国家的安定、政权的稳定和经济的增长。2005年以来在一系列惠农政策支持下,粮食生产实现连年增长,粮食供求形势明显改善。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将呈刚性增长;同时,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发展的约束日益突出,我国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一、我国粮食生产总体情况: 2009年我国粮食连续6年增产,产量再创新高,全国粮食总产量53082万吨,比上年增加211万吨,增长0.4%,但是粮食单产因严重自然灾害下降。2009年全国粮食亩产324.8公斤,比上年下降1.6%,这是粮食单产近6年来首次下降,粮食生长期间自然灾害特别是旱灾较重,而且旱灾主要发生在粮食主产区、发生在作物生长关键期,对全国粮食单产影响较大。据民政部门统计,2009年全国农作物旱灾受灾面积达2926万公顷,比08年增加1712万公顷,增长1倍多。受严重自然灾害影响,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粮食单产皆下降10%以上。从主要粮食品种单产看,水稻单产持平略增,小麦和玉米

受严重春旱和伏旱影响,单产下降,玉米单产下降5%以上。09年国内玉米产量为1.63亿吨,减产了290万吨。受此影响,10年从2月初以来,玉米价格一直维持着稳步上扬的走势,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玉米期货主力合约从2月初的1850元/吨左右单边上行,一度最高达到了1984元/吨,涨幅达到7%。尽管我国粮食从总量上目前尚能满足国内需求,但是还存在结构性的短缺,我国一直是传统的小麦进口国,每年需进口大豆200亿斤,稻谷约300亿斤。介休全市收获面积41万亩左右,平均亩产225公斤,比全国平均亩产少100公斤左右。小麦常年亩产200公斤,玉米常年亩产280公斤,单产水平偏低,总体形势不太乐观。 二、粮食生产过程中的制约性因素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将呈刚性增长;人口不断增加、水土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和自然灾害频繁向粮食生产提出了严峻挑战 1、耕地资源减少: 目前,中国的耕地资源及其保护状况不容乐观。一方面,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推进时期,城镇化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要占去大量的土地。近几年由于城市化建设减少了耕地1亿多亩。我国肥沃而便于耕种的土地,现在差不多都已开垦。剩下的可耕地数量已不多。不仅如此,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发展,城市扩建,房屋和交通占地等原因,

粮食安全若干问题调研报告

粮食安全若干问题调研报告 镇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前期准备工作以来,始终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 认真查找“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特形成如下报告: 一、xx市粮食生产的历史比较 xx市是xx粮食主产区,全市12个县(市、区)有9个商品粮基地县,粮食生产是xx农 业生产非常重要的内容。 xx市耕地面积 xx市耕地面积1985年为252.46万亩,1994年为245.37万亩,减少7.09万亩,年均减 少0.788万亩。1995年、1996年两年土地普查分别为272.37万亩和278.32万亩,分别 比1994年多27.0万亩和32.95万亩。2020年为245.98万亩,比1996年减少32.34万亩,平均每年减少3.59万亩,耕地减少速度显著加快。如扣减1996年耕地普查面积比1994 年增加的32.95万亩,2020年耕地面积为213.03万亩,比1985年减少39.43万亩,减幅15.62%。 xx市粮食播种面积 1985年2020年,xx市粮食播种面积22年年均379.06万亩,最多为1998年的413.48万亩,比年均面积增34.42万亩,增幅11.20%;最少为2020年的342.11万亩,比年均面 积减36.95万亩,减幅9.95%;最高年与最低年比较,相差71.37万亩,差幅20.83%。 水稻播种面积。1985年至2020年,xx市水稻播种面积22年年均305.38万亩,最多为1990年的353.70万亩,比年均面积多48.32万亩,增幅15.82%;最少为2020年的 283.77万亩,比年均面积少66.61万亩,减幅21.81%;最高年与最低年比较相差114.93万亩,差幅48.55%。 xx市粮食总产 1985年至2020年,xx市粮食总产22年年均126.94万吨,最高为1999年的144.1万吨,比年均总产多17.16万吨,增幅11.90%;最低为1986年的107.58万吨,比年均总产少19.36万吨,减幅15.25%;最高年与最低年差距36.52万吨,差幅33.94%。2020年比1985年增20.19万吨,增幅18.42%。 水稻总产。根据xx市统计年鉴,1985年至2020年,xx市水稻总产22年年均113.88万吨,最高为1999年的125.22万吨,比年均总产多11.34万吨,增幅9.95%;最低为 2020年的100.36万吨,比年均总产少13.52万吨,减幅11.87%;最高年与最低年相差24.86万吨,差幅24.77%。2020年比1985增0.51万吨,增幅0.48%。 根据我们调研情况,由于农户经营规模小和市、县、乡主要负责人的政绩观影响,统计数 字失真幅度较大。以2020年为例,早稻播种面积统计数字为40.0万亩,而生产第一线的 技术干部估计实际面积不会超过20.0万亩。各种旱杂粮播种面积,统计数字为102.86万亩,实际面积估计不会超过60.0万亩。由于相当多的山垅田抛荒,中稻实际播种面积与 统计面积亦有1/5左右的差距。 粮食播种面积是粮食总产的基础,如果扣除虚报面积,2020年的粮食总产和稻谷总产均比1985年有较大幅度地下降。 2020年早稻情况和晚稻播种情况

中国粮食安全状况及未来趋势预测

中国粮食安全状况及未来趋势预测 我国目前出现粮食危机吗? 今年我国的夏粮生产扭转了自2000年以来连续4年减产的局面。据农业部遥感应用中心对全国小麦种植面积、长势、土壤墒情和单产进行的多次监测和估算,利用野外样方调查资料进行了实地验证,今年夏粮丰收已成定局。 由于国内粮食库存一直被视为机密,因此对目前粮食安全状况的估计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当前中国粮食库存实际水平的判断。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2003年年底的粮食工作会议中表示:“我国粮食供求形势是好的,当年产量加上现有库存仍然是供大于求的格局,市场供给是有保证的。” 国际通行的粮食安全储备的最低量是3个月的国民粮食消费量。世界粮农组织规定的粮食储备安全线是:谷物库存必须达到消费量的17%一18%,其中周转储备占12%,后备储备占5%-6%。再结合历史经验数据和我国具体国情,我国的粮食库存在1.25亿吨左右比较合适。2002年3月时我国粮食库存为2.65亿吨。2002年和2003年的供需缺口为0.7亿吨,出口粮食3700万吨,现在的国家粮食库存应为1.58亿吨,比正常库存多出3300万吨。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粮食需求应该和前两年相差不多,即保持在4.8亿一4.9亿吨左右。今年夏粮的丰收,使得4.55亿

吨的产量目标有望实现,粮食缺口应在2500万一3500万吨左右。在保证我国有 1.25亿吨的正常库存的前提下,今年还可以花去3300万吨用于弥补粮食的供需缺口,粮食安全和国民的正常生活是有保障的。 粮食的进口依存度也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一般而言,粮食进口依存度小于等于5%表明达到了足够高的粮食安全水平,小于等于10%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进口依存度出现不断变动、总体逐步下降的态势。1980年为8。5%,1990年下降到0,1992年又上升到2%,1994年达到5.7%,1995年至1998年一直保持在零水平,1999年为0.03%,2000年为0,2001年为1.8%,2002年为0,2003年为0。可以看出,我国的粮食安全状况是逐步改善的。 然而也存在不利因素。去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由1998年的17亿亩降至15亿亩以下,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下降,2003年跌至4.31亿吨。同时粮食人均占有量下降,由1996年的每年414公斤下降到2002年的357公斤。粮食播种面积的减小一方面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另一方面西部地区的“退耕还林”,以及农业结构调整也加重了粮食安全问题的严峻性。 我国粮食生产还有潜力吗?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曾对我国土地的人田承受能力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我国粮食最大可能生产能力为8.3亿吨,以人均500公斤的消费水平计算,人口承受能力为16.6亿”。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探讨 一、居安思危,唤起人们增强粮食安全的意识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80%的中国人民长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新中国成立时,我国人均粮食仅为210公斤。在粮食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我国政府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头等大事,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组织粮食合理分配和流通。到1984年,扭转了长期粮食短缺局面,人均粮食达到390公斤,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1996年以后,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四年大丰收。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粮食供求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这一时期的粮食安全质量进一步提高,由数量上的满足,向品种多样化、营养化、方便化发展,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56.7%和67.7%,下降到2002年的37.7%和46.2%,基本达到了小康要求。 但在粮食供求稳定的形势下,也一度出现“粮食多了”的杂音,动摇了粮食基础地位,淡薄了粮食安全意识。在粮食连续丰收的大背景下,我们更要居安思危,正视影响粮食安全的潜在因素。其一,粮食种植面积减少。2000年至2003年的四年中,全国共减少农田13580万亩,2007年粮食种植面积刚刚恢复到15.8亿亩,仍低于16亿亩的安全警戒线。其二,我国人多、地少,淡水资源紧缺,自然灾害频繁,制约着粮食的持续增产。其三,世界粮食生产下降,库存减少,供求紧张。当今世界,粮食出口国仅有美国、欧盟、加拿大等10几个国家和地区,而粮食进口国多达100多个,致使国际粮食供求形势紧张。 二、立足国内,自力更生,是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根本途径 立足国内,是由我国国情、粮情和粮食商品特殊性决定的。依靠大量进口粮食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既不现实,又不经济,更不可靠。具体地说:其一,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又是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大国,占世界9%左右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0%左右的人口,这是中国对世界的重大贡献。其二,世界粮食贸易量有限,每年只有2.3亿吨左右,如果中国大量进口粮食,势必挤占其他粮食进口国家的份额,势必带动粮价上涨,影响我国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其三,依靠进口粮食必然受制于人,造成政治经济上的被动。其四,增产粮食,是主产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限制国内粮食生产,大量进口粮食,势必导致农民收入减少,这个问题历史教训很深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立足国内,解决我国13亿人口吃饭问题,既是绝对必要的,又是完全可能的,是我们唯一的选择。有些西方国家对中国依靠自己解决粮食问题持怀疑态度。1994年9月,美国学者布朗发表了长达141页的《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他认为,到了21世纪初,中国可能大量进口粮食,买光世界上2亿多吨的贸易粮食。十几年的事实,有力地驳斥了布朗先生的论调。 从1996年至今的十三年中,我国粮食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粮食供求稳定,品种丰富,质量不断提高。2008年6月,布朗再来北京时承认自己当年的判断并没有成真。 立足国内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方针,之所以能够长期的坚持下去,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其主要原因有:一是我们国家的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粮食和农业问题,把解决粮食问题视为重大政治、经济和战略问题,并建立了粮食问题各级政府首长负责制。二是实行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如

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解决途径

粮食安全问题及其 解决途径 姜玥玮,范雪维,石宏博,王旭峰,涂淼鑫 2016/12/28 指导老师:赵筱青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摘要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大课题。我国粮食产量在一系列惠农政策鼓励下持续增长,但由于粮食作为农产品本身具有弱质性,因此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是一个战略时间长、涉及诸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复杂体系。在目前国际经济一体化、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形势下,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粮食产量实现“十一年增”后,仍然需要“不断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在此背景下对粮食安全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国内国际,资源环境,政治政策等多个角度出发,阐述了粮食安全的定义,我国现阶段粮食安全现状及隐患,分析了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因素,并提出了解决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途径。

目录 概述......................................................................................................................... - 1 - 1. 什么是粮食安全 ................................................................................................ - 1 - 1.1 国际 .......................................................................................................... - 1 - 1.2 中国 .......................................................................................................... - 2 - 2. 我国粮食安全取得的巨大成就 ......................................................................... - 3 - 2.1 学者董文的观点....................................................................................... - 3 - 2.2 其他学者的观点....................................................................................... - 6 - 2.3 我国粮食产量在波动中稳步增长 ........................................................... - 6 - 3. 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 - 8 - 3.1 我国粮食继续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 - 8 - 3.2 我国粮食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 ............................................................. - 11 - 3.2.1 粮食库存品种、质量和区域布局仍存在结构性不平衡............ - 11 - 3.2.2 粮食供求地区和品种仍存在结构性不平衡 ............................... - 11 - 3.3 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国际因素增多...................................................... - 12 - 3.3.1 我国农业基础的脆弱性更加突出............................................... - 12 -

研究性学习报告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研究学习报告 题目: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摘要:自从联合国粮农组织1974年提出“世界粮食安全”概念以来,国际上对这个概念的界定几经修订,但基本含义没有改变:第一,在生产层面,确保能生产出足够数量的符合需求的食物;第二,在供给层面,最大限度地稳定食物供应;第三,在需求层面,确保所有人都能获得食物。长期以来,中国是否存在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存在争论。 引言:一、居安思危,唤起人们增强粮食安全的意识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80%的中国人民长期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新中国成立时,我国人均粮食仅为210公斤。在粮食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我国政府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头等大事,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组织粮食合理分配和流通。到1984年,扭转了长期粮食短缺局面,人均粮食达到390公斤,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1996年以后,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四年大丰收。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亿吨,粮食供求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这一时期的粮食安全质量进一步提高,由数量上的满足,向品种多样化、营养化、方便化发展,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56.7%和67.7%,下降到2002年的37.7%和46.2%,基本达到了小康要求。 但在粮食供求稳定的形势下,也一度出现“粮食多了”的杂音,动摇了粮食基础地位,淡薄了粮食安全意识。在粮食连续丰收的大背景下,我们更要居安思危,正视影响粮食安全的潜在因素。其一,粮食种植面积减少。2000年至2003年的四年中,全国共减少农田13580万亩,2007年粮食种植面积刚刚恢复到15.8亿亩,仍低于16亿亩的安全警戒线。其二,我国人多、地少,淡水资源紧缺,自然灾害频繁,制约着粮食的持续增产。其三,世界粮食生产下降,库存减少,供求紧张。当今世界,粮食出口国仅有美国、欧盟、加拿大等10几个国家和地区,而粮食进口国多达100多个,致使国际粮食供求形势紧张。 二、立足国内,自力更生,是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根本途径 立足国内,是由我国国情、粮情和粮食商品特殊性决定的。依靠大量进口粮食解决我国人民吃饭问题,既不现实,又不经济,更不可靠。具体地说:其一,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又是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大国,占世界9%左右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0%左右的人口,这是中国对世界的重大贡献。其二,世界粮食贸易量有限,每年只有2.3亿吨左右,如果中国大量进口粮食,势必挤占其他粮食进口国家的份额,势必

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谭智心钟真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口增加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粮食的供需形势一直处于波动的紧平衡状态。由于制约我国粮食供给和需求的相关因素并未消失,我国农业粗放的发展方式还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未来一个时期内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压力还将继续存在。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WTO过渡期的结束,我国农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国际粮食市场波动、石油价格涨跌、生物质能源的发展等都将对我国粮食价格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粮食安全;供需均衡;粮食价格;挑战 中图分类号:F3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11)07-0074-06 三农观察 一、中国粮食供需均衡现状 粮食安全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话题,早在1983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委员会上就通过了有关“粮食安全”的定义:“确保任何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为了生存和健康所必需的足够食物”。这里的“买得到”实际上是指粮食的供给,“买得起”实际上是指粮食的需求,所以粮食的供需双方共同构成了粮食安全的内涵。 1.中国粮食供给现状 从粮食供给数量及结构来看,中国粮食供给的主要渠道有国内生产、国外进口及国内库存三种途径。其中,国内生产是目前我国粮食供给的主要渠道,我国的粮食自给率近10年来都保持在95%以上,国外进口只是作为相关品种调剂的工具,国内库存则是国内粮食市场平稳运行的调控手段。(1)国内生产。在国内生产方面,由于我国始终把“稳粮保供给”作为农业工作的头等大事,在免除农业税及实施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之后,自2004年开始,粮食连续7年增产,并连续4年产量超过1万亿斤。分品种看,目前我国主要粮食品种按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稻谷、玉米、小麦、大豆,其中稻谷一直是我国最主要也是产量最大的粮食品种,其产量约占我国粮食总产的40%;玉米产量自本世纪以来呈现出较强的上升势头,同时也是对粮食增产贡献最大的品种;小麦产量虽有波动,但近几年稳中有升;大豆产量与上述三种粮食作物相比则相对较低,但总体波动情况仍然平稳。(2)国外进口。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为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我国的粮食供应必须立足于自给,进口只能是作为品种余缺调剂的工具。近几年来,我国稻谷、小麦和玉米的进口数量均较少,占各类粮食作物国内产量的比重均不到1%,但是大豆的进口自本世纪以来表现出迅猛的增长势头,近几年的进口数量甚至数倍于国内产量(2010年进口数量约为国内产量的3倍),如此高的外贸依存度表明,我国的国有大豆已经无力和外来大豆竞争,国内绝大部分的大豆供给需要由进口完成,这也意味着我国的国有大豆产业基本沦陷。(3)国内库存。粮食库存是国家调剂粮食市场余缺、稳定粮食市场价格的有效工具,同时粮食的库存数量也可以反映国家对本国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目前,我国稻谷、小麦、玉米3种粮食作物的库存较为充足,大豆的库存则相对较少。从各类粮食作物库存数量的发展趋势来看,近几年正处于一个上升时期,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粮食生产年年丰收的现状①。 从影响粮食供给的主要因素来看,影响粮食供给的相关因素有很多,由于我国的稻谷、小麦、玉米主要依靠国内生产供给,而大豆主要依靠国际市场进口来供应,所以粮食生产的资源环境状况、生产成本高低、农业基础设施及科技进步、国际粮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