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市级讲座)下学期--江苏教育版

(市级讲座)下学期--江苏教育版

(江苏专版)202x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第2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讲义(

第2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 1.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C 2.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A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思维导图·成一统] [基础速练·固根基] 1.判断下列有关说法的正误 (1)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独立的过程(×) (2)生物群落内部碳元素的传递就是碳循环(×) (3)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CO 2形式循环(×) (4)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5)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 (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 (7)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2.连线碳循环的相关内容

3.据碳循环过程模式图填空 (1)请写出图中标号的名称: ①呼吸作用,②光合作用,③摄食,④呼吸作用,⑤燃烧,⑥分解作用。 (2)循环形式:CO2(CO2含碳有机物)。 (3)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传递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是双向的,而其他各成分之间均是单向的。 [师说考点·解疑难] 1.碳循环过程 (1)碳循环及存在形式: 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以CO2形式循环。 ②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 ③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2)碳出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①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②碳返回无机

环境的途径??? 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实质是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 (3)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生态文明答案

1.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不仅要关注小范围的环境污染,还要关注大范围的全球环境问题;不仅要关注日常生活中“小我”和近期影响范围上的环境问题,而且要关注“大我”和远期影响范围上的问题,关注全球性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子孙后代和全人类的未来发展。这属于生态文明意识中的()意识。(1.0分) A.发展 B.全球 C.公众参与 D.环境道德 我的答案:B√答对 2.在下列行业中,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是()。(1.0分) A.能源业 B.畜牧业 C.种植业 D.渔业 我的答案:C√答对 3.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不包括()。(1.0分) A.经济与文化可持续发展

B.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C.资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D.资源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我的答案:A√答对 4.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表明,未来人类还有约()二氧化碳的排放空间。(1.0分) A.5000亿吨 B.6000亿吨 C.7000亿吨 D.8000亿吨 我的答案:C√答对 5.()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时代。(1.0分) A.游牧文明 B.农业文明 C.工业文明 D.生态文明 我的答案:D√答对 6.首次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国家文件是()。(1.0分) A.《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D.《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我的答案:A√答对 7.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就的评价是()。(1.0分) A.成效显著 B.成就显著 C.成效卓著 D.成就卓著 我的答案:A√答对 8.()报告将生态文明写入中共党章并作出阐述,成为执政纲领。(1.0分) 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七大 D.十八大 我的答案:D√答对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环境痕量污染物的是()。(1.0分) 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江苏)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33讲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练习(含解析)

第33讲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②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③植物都是生产者④动物都是消费者 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 A.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⑤ 答案 A 化能合成细菌是生产者,①错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②正确;菟丝子是消费者,③错误;蚯蚓等腐食性动物是分解者,④错误;异养型生物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⑤错误。 2.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 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物环境 答案 A 生态系统结构包括营养结构和成分,营养结构指食物链和食物网,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故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 3.(2018江苏无锡天一中学质检)下图表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依次是 ( ) A.a>b>c B.c>b>a C.c=b>a D.a>c=b

答案 A 从图中分析,a点时落叶供给量最多,土壤有机物的含量最少,表明a点分解者的作用最强;c点时落叶供给量最少,土壤中有机物含量最多,表明c点分解者的作用最弱。故a、b、c三地区分解者的作用强弱依次是a>b>c。 5.如图所示为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 B.图中初级消费者只有植食性鸟 C.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 D.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只体现了2种成分 答案 D 分析题图可知,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组成;植食性鸟和食草昆虫都是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鹰、食虫鸟、蜘蛛和青蛙4种生物;该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6.(2018江苏南京、盐城一模)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 ..的是 ( ) A.鼠属于第二营养级 B.大量捕蛇可能会引发鼠灾 C.鹰获得的能量最少 D.图示生物构成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答案 D 据题图可知,鼠属于第二营养级,A正确;据图中食物链可知,蛇以鼠为食物,蛇是鼠的天敌,大量捕蛇,会导致鼠的天敌减少,进而鼠会大量繁殖,引发鼠灾,B正确;根据能量流动特点可知,越高的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少,据图可知,鹰属于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C正确;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

生态名词解释

1.scale尺度:一般指对某一研究对象或现象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量度,分别称 为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 2.system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因素的集合。 3.species 物种:形态学上类似的,彼此能够交配的,要求类似环境条件的 生物个体的总和 4.edge effect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的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增加的现象称 边缘效应。 5.disturbance干扰: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是指正常的进程被打断或妨碍。 6.ecological factor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 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7.environment环境: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 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8.dominant species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 作用的物种 9.ecotone 群落交错区: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地带。 10.niche生态位:有机体在环境中占据的地位 11.biodiversity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 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12.population种群:在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组合 13.sex ratio性比: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数目的比例 14.desert荒漠:植物稀疏及人口密度很低的干旱地区(一大片缺乏水分以供 动植物生长及人类饮用的土地。) 15.global warming全球变暖:地球表层大气、土壤、水体及植被温度年际 间缓慢上升的现象 16.age pyramid年龄锥体:以不同宽度的横柱从下到上配置而成的图

2018版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练习必修3 第二十七讲生态系统的功能(江苏附答案)

2018版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练习必修3 第二十七讲生态系统的功能(江苏附 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二十七讲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中含有各种各样的信息,下列属于物理信息的是 A.昆虫的性外激素 B.孔雀开屏 c.蝙蝠的回声定位 D.桂花散发的香气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能发生在生物之间 B.孔雀开屏属于物理信息 c.信息传递的方向是从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 D.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3.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草食昆虫属于初级消费者 B.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是太阳光能 c.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是逐级递减的 D.该生态系统中的第一营养级是太阳能 4.在“青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的这条食物链中,占生态系统总能量比例最多和最少的消费者依

A.猫头鹰和食虫昆虫 B.青草和猫头鹰 c.食草昆虫和猫头鹰 D.食草昆虫和青草 5.图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代表的生物都是绿色植物 B.乙1在图示食物链中是第一营养级 c.丙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发挥作用 D.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 6.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甲~丁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①~⑤表示相关过程。请据图回答:图中甲表示,⑤表示。 图中位于能量金字塔最底层的是。 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的形式进行循环。 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能力,能维持碳循环的相对稳定。目前,由于化石燃料的过量使用,大气中co2增加,形成温室效应,据此图分析,可采取措施缓解温室效应。 7.下图甲表示我省某人工新建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乙是该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简要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范文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生态系统”是七年级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中的第四节。这一节是对前面“生物圈”,“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三节的总结和深化,又是学习后面一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理论依据,因此在第二章中起到了归纳总结和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能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交流和合作能力、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 2、应用所学生态平衡知识解释身边的生态现象。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树立起环境

保护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及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教学难点:食物链食物网的形成、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对象分析 1、《生态系统》这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关系较密切,而且学生对生物圈、生物与环境等知识有所了解,因此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资料,学生分组讨论即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初中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所以设计了很多有趣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地去思考找出问题的答案,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为主,辅以导学、讨论等以体现探究性合作学习。 学法指导 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以下四个机会:观察、思考的机会,合作交流表达的机会,操作尝试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机会。促使每个学生在自学、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讨论、操作尝试等的过程中寻找新知在已形成知识框架上的“生长点”,完善生物体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生态环境诚信建设继续教育答案全

2020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答案生态环境诚信建设 1.通过金融契约将募集的资金专门用于资助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或为这些项目进行再融资 的债券工具是(绿色债券)。 2.(2015 年10 月)中Guo 首次明确提出全球治理理念:“共商共建共享”与“公正合理,”并以“铁腕”承诺推进全球气候治理机制建设。 3.2019 年2 月,Guo 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 年版)》将绿色产业划分为(6)大类别。 4.(1987 )年,联合Guo 委托以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交了一篇著名 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布伦特兰报告》)。 5.(《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2016 —2020 年)》)提出,必须牢牢把握物联网新一轮 生态布局的战略机遇,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加快构建具有Guo 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深化物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支撑制造强Guo 和网络强Guo 建设。 6.全球每年1260 万死亡人数中,有(23% )是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 7.《中华人民共和Guo 环境保护税法》施行的时间是(2018 年1 月1 日)。 8.2017 年6 月1 日,(美Guo )宣布退出《巴黎协定》。 9.(室内空气污染)成为继“煤烟型”、“光化学烟雾型”污染后的第三种空气污染问题,已被列为影 响公众健康的世界最大危害之一。 10.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永续发展)。 11. 在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的新部署中,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内容不包括(杜绝城市环 境污染问题)。 12.(《中华人民共和GuoGuo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中Guo 第一个Guo 家级绿色发展规划。 1

2020继续教育生态系统题

1.通过金融契约将募集的资金专门用于资助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或为这些项目进行再融资的债券工具是()。( 1.0 分) A.绿色信贷 B.绿色债券 C.绿色发展基金 D.碳金融 我的答案: B √答对 2.()中国首次明确提出全球治理理念:“共商共建共享”与“公正合理”,并以“铁腕”承诺推进全球气候治理机制建设。( 1.0 分) A.2014 年 8 月 B.2015 年 6 月 C.2015 年 10 月 D.2018 年 6 月 我的答案: C √答对 3.2019 年 2 月,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 年版)》将绿色产业划分为()大类别。( 1.0 分) A.5 B.6 C.7 D.8

我的答案: B √答对 4.()年,联合国委托以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提交了一篇著名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布伦特兰报告》)。(1.0 分) A.1986 B.1987 C.1988 D.1989 我的答案: B √答对 5.()提出,必须牢牢把握物联网新一轮生态布局的战略机遇,大力发 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深化物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1.0 分) A. 《“互联网 + ”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B.《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C.《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2016 — 2020 年)》 D.《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 )》 我的答案: C √答对 6.全球每年 1260 万死亡人数中,有()是由于环境因素造成的。(1.0分) A.10%

(完整版)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练习题一含答案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练习题(一) 姓名:________ 班别:______ 座号:______ 成绩:_______ 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B. 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 C. 生态系统的结构指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 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2、在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和无机环境的两个重要组成成分是()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消费者和有机物质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 3、下列有关生态学观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缸放置时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B.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体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 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发生在生物之间,不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D.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5、金钱豹会用尿液划出自己的领域范围,以此来警告同类,金钱豹尿液所散发出的气味属于() 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D.营养信息 6、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功能过程描述的是() A.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B.蜜蜂发现蜜源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 C.在植物→鼠→蛇这条食物链中,鼠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D.根瘤菌将大气的氮气转化成为含氮的无机化合物被植物利用 7、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示结构中所有成分可以组成生态系统 B.图中可能组成三条食物链 C.“鸟”属于生态系统的第三营养级、三级消费者 D.蚯蚓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图中腐生微生物相同 8、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B.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是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的 C.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动调节能力,即使遭到严重破坏,也能较快恢复 D.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的效率是10%~20%

自然生态系统与环境生态系统概述

自然生态系统与环境生态系统概述 09统计三班李华涛 2009710119 生态系统指由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热带雨林 生态系统,人类主要生活在以城市和农田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是 开放系统,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 的危险;许多基础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其中碳循环与全球温室效应密 切相关,生态系统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 的最高层次。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又将生态系统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依靠自然调节能力维持的相对 稳定的生态系统。如原始森林、海洋等。由于人类的强大作用,绝对未受人类 干扰的生态系统已经没有了。自然生态系统可以分为:①水生生态系统:以水 为基质的生态系统;②陆生生态系统:以陆地土壤或母质等为基质的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时时刻刻影响我们的生活。观测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已经产生了影响,如海平面 升高、冰川退缩、冻土融化、河(湖)封冻期缩短、中高纬生长季节延长、动 植物分布范围向南北极区和高海拔区延伸、某些动植物数量减少、一些植物开 花期提前,等等。近百年来,中国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发生了明 显变化。近年来,干旱、暴雨、雷电、台风、沙尘暴、低温冻害、雪灾的发生 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加。据统计,我国每年受各类灾害影响的人口达4亿人次, 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高达2000多亿元。严重且频发的自然灾害对经济建设、 社会发展,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环境生态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一般分为微观和宏观两大类:空气、水质、废弃物、噪声等污染防治方案的选优和水库、大坝、河流、农场等生态环境影 响的评价,均属于微观问题;而城市环境生态质量评价、区域环境生态系统规划、环境生态系统的经济社会分析,以及环境生态系统的预测、规划和决策等 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问题,则是宏观问题。环境生态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大多 是应用于宏观方面,用以解决环境保护的评价、预测、规划和决策问题。流域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交织、相互渗透,构成具

生态学名词解释

生态学(ecology):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环境(enviroment):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ecilogical factor):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的因素。 生态幅(ecological valence):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学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低点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生境(habitat):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境。生物生活的具体场所。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 种群(population):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群落(community):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不同种群的集合。 系统(system):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因素的集合。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 law of minimum)及补充原理: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这一定律只适用于稳定状态,即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处于平稳的状态下才能适用;要考虑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 耐受性定律(Shelford’law of tolerance):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限制因子原理(limiting factor):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史,这个因素成为限制因子。 内稳态(homeostasis):在外界环境因子变化时,生命系统控制其内部相应因子使其保持稳定的状态。稳态是通过生理和行为来调整的。 自然驯化acclimatization是指在自然条件下,生物在生理或形态上的不可逆调整,以适应环境因子变化的过程。通常涉及多个生态因子。 人工驯化指在人工或实验条件下,生物在生理或形态上的调整,以适应环境因子变化的过程。这种驯化通常涉及单个生态因子。 光饱和点或饱和光强():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效率与光强成正比,达到一定强度后实现饱和,再增加光强,光合效率也不会提高,这时的光强称为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当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刚好与呼吸作用的消耗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植物的光合作用不能利用光谱中所有波长的光,只是可见光区(380-710nm),这部分辐射通常称为光合有效辐射。光周期现象(photoperiodism):地球的公转与自转,带来了地球上日照长短的周期性变化,长期生活在这种昼夜变化环境中的动植物,借助于自然选择和进化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反应方式,这就是生物的光周期现象。 长日照植物(long day plant):是指在日照时间长于一定数值(一般14小时以上)才能开花的植物,如冬小麦、大麦、油菜和甜菜等,而且光照时间越长,开花越早。 这类植物起源和分布在温带和寒温带地区。 短日照植物(short day plant):是日照时间短于一定数值(一般14小时以上的黑暗)才能开花的植物,如水稻、棉花、大豆和烟草等。这类植物起源或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中日照植物(day intermediate plant):植物的开花要求昼夜长短比例接近相等(12小时左右),如甘蔗等。

《生态系统概述》教学设计

第一节 生态系统概述 鸡泽县毛遂中学 王荣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2.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并能理解、认识各组成成分的作用。 3.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主要生态类型的分布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对比判断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生态类型的分布与特点,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难点: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言】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生物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了生命活动的规律。今天这节课,我首先带领大家走进大自然,走进美丽的大森林,去看一看、去听一听、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和谐和美!(播放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提示:在观看的同时要留意影片中出现了哪些生物?哪些非生物成分?) 【教师】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又是由哪些部分组成?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些内容。 二、学习新知 (一)、前置学习:(学生自学书本,独立完成生物练习册36页的填空) ? 1、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叫___。它的重要研究对象是_____。 ? 2、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______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______。

?3、一个生态系统是由___和___组成,前者包括___、___、___和___等类群;后者包括___、___、___、___和___等因素。 ?4、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可以利用___、___、___以及___等制造___,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生活提供___和___,因此,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___。 ?5、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__为食,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被称为___。 ?6、各种细菌和真菌能___动植物的尸体,并利用其中的___和___,使生态系统中的___变为___,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被称为___。 ?7、一个生态系统,不论大小,都是由___和___组成的,其中前者又包括植物(___者),动物(___者)各细菌、真菌等(___者)。(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认识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1)、展示“蒙古大草原的图片”,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描述蒙古大草原的构成及成分之间所具有的关系,学习生态系统的概念。 【学生总结,教师展示】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的整体。 2)、出示生态系统的概念辨析:(学生分析判断,并说出理由) ①、一片草地上的全部动物。 ②、我国长江流域的全部鱼类。 ③、海南岛上四季常有的红树林。 ④、一根朽木以及上面生长着的苔藓,蚂蚁,真菌等所有生物。 【总结】生态系统必须具备两部分:一个是生物部分,另一个是非生物部分。 【过渡】大家总结得很好,那你们知道生态系统的有哪些类型呢? 3)、视频展示“生态系统的类型”,了解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展示几种生态系统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判断图片中的生态系统各属于什么类型。 认识到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范围可大可小。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块农田,一个池塘,甚至一个学校都是一个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所有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以及这些生物生活的环境。 【过渡】那么,生态系统都由哪些成分组成呢? 2、生态系统的组成 1)、组织活动“分析草原上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cb7118970.html,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刘丹丹 来源:《教育界·上旬》2013年第08期 【摘要】如何使高等教育的发展适应现在的生态时代要求,实现高校自身的可持续发 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教育生态学通过分析高等教育生态环境因素与教育事业之间的关系,揭示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生态机制,并提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教育生态学概况 教育生态学是以生态学为理论基础,视教育与周围环境为生态系统,并研究该系统内各要素的关系,从而探讨和揭示教育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的学科。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各种教育生态环境因素与教育事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生态机制,探索优化教育生态环境的途径和方法。教育生态学从分析各种教育生态环境及其生态因子对教育的作用和影响以及教育对生态环境反作用,进一步明确教育的生态结构。 二、教育生态学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教育生态学协调问题是同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内在统一的。第一,他们提出的目的和任务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解决教育与生态不协调的问题。第二,具体的着眼点和内涵侧重不同,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强调要保持发展的基础不变,而教育生态学研究教育与生态状况之间的关系是否互相协调。高等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与生态因子组成的环境取得生态平衡。同时,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在社会生态系统中“流通”起积极作用。 三、高等教育存在的生态失衡问题 (一)在教育教学层次方面 第一、在教育理念上,生态教育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第二、在教育实施中,教育理念与生态教育相脱离;第三、在教育内容上,生态教育没有显示出应有的“分量”。 (二)国家管理政策方面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教案生物教学设计苏教版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教学设计 姓名:王竹学校:渭南市杜桥中学邮编:714000 【教材版本】 江苏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中的第四小节: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设计理念】 注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及探究性。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生态系统稳态的含义、影响生态系统稳态的因素以及维持生态系统稳态的原理等方面内容。它既涉及前面所学的生态系统相关部分的知识,又是对教材始终贯穿的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终结诠释。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 这节课以前面所学知识作为基础,同时又为第五章《人类与环境》做好重要铺垫,与第五章的内容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上好本节课的知识,对学生、乃至环境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学习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的意义: 学习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环保意识,使学生珍爱我们的生活环境——地球,做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 4、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说明: 情境教学法与任务驱动相结合。 【学情分析】 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 一方面,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有的生态系统经过几千年甚至几万年也能维持原貌,而有的生态系统一旦受到干扰或者人们不加以呵护就会受到破坏,只是对其原因不能从理论上给以正确解释。另一方面,学生也知道生物的不同营养级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比如,某种生物增多,必然导致其天地捕食者增多,而捕食者增多,

又会导致被捕者减少等等。这些日常积累的感性知识为理解本节知识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 前几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且渗透了生态系统稳态维持的相关知识,为学好这节课做好了一定的铺垫。 3、非认知因素分析: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情感因素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1、解释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 1.2、举例说明影响生态系统稳态的因素。 1.3、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主要机制。 2、过程与方法目标: 2.1、通过尝试设计和制作生态瓶,培养利用课内外信息进行自主学习、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2.2、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培养分析综合和推断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1、通过欣赏自己的作品,体验自己动手操作的乐趣,唤起对生物学的热爱。 3.2、通过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整体性的观点。 3.3、通过本节教学,做到珍爱我们的生活环境、爱护我们的地球,做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重难点】 1、重点: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和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主要机制。。 2、难点:负反馈调节机制。 【教学环境】 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课件; 《稳态与环境·教学指南》《生物教学研究与案例》《全优设计》等 【教学方法】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高等教育_1086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高等教育 迄今为止,高等教育获得了快速发展,其作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重视,但是大家只关注到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带来的各种利益,而忽视了其潜在的风险。高等教育大众化深深影响着社会的各个主体,它的负效应不应该被我们忽视。 一、概念界定 首先需要对“教育生态系学”做一个具体详细的解释:教育生态学,这一科学术语是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 克雷明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最早提出来的,该学科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主要是分析研究在教育生态系统中,教育与它所处的生态环境中各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运用生态平衡的机制和理论,促进教育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平衡,第一个层面是高等教育系统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宏观层面;第二个层面是高等教育内部的学校各组织、各主体之间的关系,这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微观层面[1]。在这篇文章中我主要是从宏观层面来对高等教育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具体情况

我在教育部官方网站上查找了2013年与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下面是整理的有关高等教育的资料:发现研究生招生由61.14万人增加至62.13万人,本专科招生由699.83万人增加至721.40万人。联系着下图的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图表,可以看出毕业生人口不断增加,其中毕业的研究生人数也在逐年上升,根据以上数据,我们还可以了解到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在逐年增加,现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并且逐渐接近普及化的程度。我?J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种正常现象,是教育发展的一种表现,但是正是这样一种正常的现象对高等教育和毕业生产生了一种不正常的影响。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 高等教育大众化导致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学非所用现象普遍、高学低就现象严重,从教育生态学的宏观层面分析,我认为这是一种生态失衡,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有学者认为这是由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引起的过度教育,在我看来这是一种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经济社会的总体结构的失衡,而并不是一种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引发的的现象。经济在不断发展,社会也在不断进步,我们所处的大环境处在发展运动的过程中,因此经济的发展势必会对教育提出新要求,但是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并没有满足社会需求,这是高等教育科类结构和各科类内部的专业结构与经济结构和技术结构的不协调,还有一种这是高等教育的类型、层次与社会经济对人才的

构建教育生态体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构建教育生态体系,教育教学纵深发展 ——全县教育工作观摩交流活动心得体会 漳县三岔镇许家门小学杨建波 12月4日至5日,我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全县教育工作观摩交流会议。我们组观摩了新寺中学、新寺幼儿园、四族小学、武阳东校、县幼儿园、三岔小学、县一中等十二所学校。这次观摩交流活动,给我感触很深,启发很大,随着交流活动的不断推进,我对全县教育形成的陈旧的、固有的看法发生了塌方式的变化。我县教育的变化让人震惊、欣喜,也深刻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同时也产生了强劲的工作驱动力。现将观摩的体会与思考总结如下: 一、全县幼教已经初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的教育生态边缘效应。 在县幼儿园观摩交流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文化建设和师资培训,文化建设和师资培训是幼儿园办院的高度和深度,也是具备培训动能的前提。成玲院长带头主创校歌,阐释了幼教工作的特点和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教师风格。园刊《育苗》是教师工作心得交流的平台,也是教师专业成长和师德建设的主阵地,刊载的文章都是教师的心声,是思想的火花,心灵的涓流。《育苗》是县幼儿园教师耕耘的苗圃。里面百花齐放,飘荡着教师的执着、奉献和对工作技能的深度思考。在幼儿园,我深深地感触到学校文化的内涵和文化建设的功能性及重

要性。 文化建设本身就是对教师最好的培训,对教师的培训又促进文化建设。县幼儿园把文化建设和教师的培训衔接、渗透对接的非常完美。文化建设和幼儿教育相结合,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教育中饱含着文化建设。不论是教师的手工制作、画、书法,还是孩子们的手工制作、石头画,都阐释着文化与教育的辩证关系,这是县幼儿园自身发展从平台已完全进入生态化,这是文化建设与教育功能的生态链接。形成了良好的群体动力关系。 在观摩交流的过程中,成园长介绍幼儿园对全县新招聘的40位幼儿园教师进行了两个月的地毯式培训,这40位新培训的幼儿园教师将被分到基层幼儿园作为基层幼儿园的主力教师。幼儿园在全县幼儿教师的培训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培训交流,形成了边缘动态。通过交流,我感受到我县幼儿教育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层面,发展势头良好。 二、我县教育开放的学习环境生态已经形成。 在我们小学组参观新寺中学、武阳东小、武阳西小、县幼儿园、漳县一中、三岔小学等十二所学校都根据《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

2017届苏教版生态系统的稳定单元测试

江苏省泰兴中学2016届高三生物复习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 (含解析) 1 ?在青藏铁路穿越可可西里的一段,专为藏羚羊设计的33条走廊--野生动物通道(如桥洞),格外引人注目。该设计目的不包括() A. 防止藏羚羊出生率下降,维护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 B. 尽量保护青藏高原的原生态环境,保持物种多样性 C. 降低青藏铁路对藏羚羊等高原上的大型迁徒动物的不利影响,保护其自然栖息环境 D. 节约经济成本,提高景观价值 2 ?下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 B. W处于第二、三两个不同的营养级 C. 若蝗虫的数量下降,Y的数量一定减少 D. Y与蝗虫之间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 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 生。 A. 恢复力较强 B.抵抗力较弱C?恢复力较弱 4 ?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主要来自于() A. 物理沉降 B .微 生物的分解C 5?下列事实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相悖的是 A. 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B.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C. 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D. 控制人口增长,同时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6.调查得知某河流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共有4个营养级(以a、b、c、d表示)经测定, 一年中流经这4个营养级的能量分别为该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是() 营养级4 能量(J/n們 存 a*3141.10x10^ 15.91x10^ 0.88x10^ 871.27x10^ A. a B. b C. c D. d 7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 A. CO B.组成自然界的元素 C.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D.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 ”主要说明了草原的() D.抵抗力较强 .食物链的调节 D .能量流动 ()

摩课书院: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摩课书院: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在摩课书院创办的2016全国高校创新与创业教育研讨会上,浙江大学魏江教授做了《基于创新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与培养模式》的主题演讲。他认为基于创新的创业教育(IBE)时代,创业应当从工具走向思想,提出IBE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的主题思想。 一、为什么要创新为基础的创业: 中美差距 中:1.互联网成为中国年轻创业者扎堆创业的行业。2.上榜者的平均年龄为28岁。3.更擅长从应用着手,寻找传统产业在网络平台新应用。

美:1.美国年轻人主要在互联网、生物制药、新能源、媒体、餐饮等多个领域自由发挥创意。 2.上榜者的平均年龄为26。 3.更擅长从技术、产品、服务创新入手,寻找打破行业固有格局的着力点。

二、IBE时代我们要培养什么素质的学生? IBE的本质:以技术创造机会 IBE的内涵 ——创新的最高动力:企业家(破坏性创造)——创新的成功标准:商业化(创业成功)——创新成为创业的3D/5D之重要环节 IBE的特征 ——技术变迁是创业的最重要机遇(颠覆性创新)——创业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互结合的过程

——“成功是失败之母”的最好解释(技术突破) 以创新为基础的创业:从工具走向思想 IBE时代学生的素质:创新、创业与战略融合型人才IBE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

三、IBE人才培养模式: ITP的18年探索 浙江大学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Intensive Training Progra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简称强化班(ITP)。 模式1:工科专业+创新+创业(V1.x) 强化班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工科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优秀创新素质及创新技能的高科技产业经营管理创业型人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本土智慧,足以担起民族兴衰重任的未来企业家。 模式2:工科专业+创新+创业的效果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广泛分布于陆地、河流、湖泊和海洋,他们利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氮并放出氧气;产生有机物质,是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植物的蒸腾作用是地球水循环的一部分;同时还具有防风固沙,减少地表径流、减噪、滞尘等作用。由此可见,植物在生物圈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处于关键的地位。 植物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一)、植物是自然界中的第一性生产者 (二)、植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三)、植物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作用 (四)、植物是自然的基因库 (五)、植物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资源 下面,我主要从上述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我所熟悉的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植物是自然界中的第一性生产者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成碳水化合物,同时释放出氧气,储存能量。碳水化合物在植物体内进一步转化为脂类和蛋白质等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除一部分用于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以及组成植物自身的结构外,大部分作为生物能源贮藏在植物的各个器官内。据估算,地球上的植物每年合成约26050亿吨有机物,相当于每年积蓄3*10^21焦耳的化学能,数值十分惊人。 光合作用的实质就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保证了人类和动物的失物来源,保持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与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除此以外,储存于地下的煤炭、石油、天然气也主要由远古时期的植物遗体经地质矿化而成;人类的食物中作为主要作物的粮食也都属于植物;人类的医药尤其是中国的中药,很大一部分是由药用植物构成。 由此可见,植物是世界上一切生命活动及物质生产的源泉,也即是说,植物是自然界中第一性生产者。 植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植物不仅具有有机物合成及储存的作用,同时也具有分解有机物的功能,即矿化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及矿化作用的合成与分解,使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往复,并维持一定的平衡。 矿化作用一方面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另一方面通过细菌、真菌等对死亡有机物的分解,将复杂的有机物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其中最主要的为碳循环作用和氮循环作用。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相对的平衡,除了来自木材、煤炭等的燃烧,动植物的呼吸之外,主要依靠非绿色植物对生物尸体的分解。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呈明显增长趋势,形成了所谓的“温室效应”。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加强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积极营造森林植被、扩大森林覆盖率,对避免二氧化碳失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氮在大气中约占79%,对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植物通过氨化作用,将碳水化合物与铵盐合成蛋白质,蛋白质通过呼吸或对动植物的分解,释放出铵离子;通过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以及反硝化细菌的反硝化作用等等,使空气中的氮能够为植物吸收利用并循环往复。 植物界的分解作用与合成作用辩证统一,循环往复,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植物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