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网络需要愤青吗

网络需要愤青吗

网络需要愤青吗
网络需要愤青吗

网络需要愤青吗

10月17日,美国ABC夜间脱口秀主持人吉米金波在搞笑节目中采访四个美国小孩,当问到“美国欠中国1.3万亿美元,我们怎么还?”一个白人小孩回答“杀光所有中国人。”背景里响起一片笑声。这档节目全美播放,至少几百万人看了。

第二天,我的一个美国朋友把这段视频发给我,写了句“This is too much. He should be fired。” ( 这太过分了,他应该被解雇。)我心里咯噔一下,哎哟,美国人都看不过去了,是不是这事儿还真有点天理难容了。我于是开始小题大做地琢磨:你看哈,如果把“杀光所有中国人”里的“中国人”三个字换成“犹太人”“同性恋人”“黑人”“阿拉伯人”那全世界会怎么反应呢?

凭崔哥我在美国25年的经验,我相信全球犹太人和以色列国会以最强大的方式抗议并且动用犹太人的势力抵制和封杀这档节目,黑人朋友有可能考虑大暴动,阿拉伯人绝对会考虑自杀式攻击,同性恋者们比较和平,但是来个半年的静坐示威也会把正常人烦死。正因为这些民族喷血的反应,才导致美国的媒体不敢拿他们开玩笑,即便偶尔不小心走了嘴,当事人和总裁一定会道歉甚至辞职才能平息众怒。可是,为什么如此侮辱华人的玩笑却无一人发声呢?

要不我们吼几声?我觉得既然国家都崛起了,钱多得都能砸死人了,GDP都高得没人可超了,那咱们这辈儿人就应该在世界上立个新规矩:以后甭管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谁要是侮辱了、欺负了、伤害了中国人,一定要让他们付出代价。这么做是让咱们的后代在这个世界上不受欺负,不被取笑,有面子,有尊严,有安全感。

我已经在美国各大网站呼吁全美华人签名白宫请愿书,这是美国宪法和民主赋予美籍华人的权利。“ABC和Jimmy Kimmel 必须公开道歉!”目前已经有近两万人响应。

“愤怒青年”这个称呼早在1970年代的香港已经出现,当时特指一班对社会现状不满,而急于改变现实的青年。后来,被简称为愤青,并成为中国大陆网络语言中的专有词汇,四个字的原称反而不常用了。

愤青通常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接触网络居多,很大一部分为学生,尤其是在校大学生,有强烈的狭隘民族主义。这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在网络时代开始后中国的一种特别的现象。愤青最初只是在网络的BBS上表达着各种不满意见的少数人群,因为网络的虚拟化和不确定化,决定了最初的愤青仅是一些发表激进文字的用户。而随着中国大陆的互联网迅速发展,人群的扩大,这一部分具有极端思维的人更容易吸引媒体和民众的目光,而其队伍逐渐壮大,思想日益复杂,并且有网络虚拟个体与现实实在个体关联的扩大化趋势。现在的愤青,已经不局限于网络之中,更多的人走向街头,表现自己的主张和情绪。

顾名思义,愤青就是指“愤怒的青年”,更准确一点,是“容易愤怒的青年”,它指的是一个群体。愤青们往往血气方刚,但头脑不冷静,经常会结伙儿做出一些鲁莽的举动。“愤青”并不是一个褒义词。

但请注意愤青绝对不是一个贬义词。

愤不等于愤怒。而应该是敢怒敢言。

冷静的愤青也不在少数。

但是请注意一点。敢怒敢言是在有正确立场之上的才叫作愤青。否则爱发火的就是愤青么?爱发火的多了。谁还没点脾气?

愤青,是“愤怒青年”的简称

表现自己的主张和情绪

具体的说,愤青是指具有较强烈的中国民族主义信念(特别是爱国主义信念),且具有较激进的思想、言论或行动的大陆人(一般是网友),其中有一部分人的理念甚至达到了极端民族主义的地步。

网络当然需要愤青,社会、国家同样需要,不然我爸是李刚、我爸是市长、我爸是国法岂不是无法无天,如果没有人来呼喊,现在社会岂不是贪guan污吏们的天下了。所谓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一些人胆小怕事,不干站出来,甚至说句实话怕被骂是愤青,愤青又怎么了,很丢脸吗?!我为愤青,我很光荣。“掩饰无知的最好手段是沉默”不知道谁说过一句来着:掩饰无知的最好手段是沉默?

对于沉默的人,可以说他们是理智,也可以说是执着,当然更可能是优雅的高尚。

多数时候愤青也沉默,不过,他们知道那是因为自己实力不济的缘故。一旦出离了愤怒,愤青们则会冒出来说两句,却不曾想这样也会冒犯某些高尚优雅人士,冠之以愤青。

这实在是抬举了愤青们。倘若不是如此,他们又怎么会令高尚优雅之士觉得恶心呢?!他们往往只是有点知识有点头脑年轻人,在现实中因为没有背景没有机会,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或者赚不到钱买房子甚至导致连结婚都成了奢侈,可以说在心底他们比谁都爱国,比谁都希望国家好,但是他们无法改变现实,只能通过参照美国的好来比较中国的腐败,中国的堕落,中国人的悲惨。而五毛是真实存在的,不是因为他们真的发一次贴就得5毛,他们往往就两种人,一是父母背景深厚的既得利益者,他们靠这样的关系而得到现在的位子和金钱,但是心理很空虚啊,因为从来没有奋斗过,从来没有真正实现过自己的价值,但是他们容不得别人说这样不好,因为你说腐败或者其他的悲剧,怎么都会牵扯到他们的父母,谁会希望老有人骂自己的父母,所以他们必须要出来硬扛,通过发表那些高,空,虚伪的帖子来掩盖自己和自己父母的肮脏。二就是那种自己的房子和亲戚的房子没有被强拆过,小孩没有喝到三鹿奶粉,没有被钓鱼,没有被查暂住证被打.....的人,他们属于没有被社会强奸,心理冷漠无情,永远只看表面繁荣,不看繁荣后面的黑暗的人。所以他们发的帖子永远都是自己说自己的,从来不敢跟别人理论,一是论不过,二是不屑。中国的悲剧,往往就是因为上面的两

种人人数比较多的时候。而中国要想真正成为巨人,那就必须是所谓的“美狗”占绝大多数的时候。

一、何谓“网络愤青”?

按照字面意思,愤青可解释为“愤怒的青年”,20世纪70年代末,著名的知青作家梁晓声曾自称为愤青。“不过,这个词被广泛地用在一个群体的时候,则是伴随着网络的兴起而流行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愤青”这一群体迅速崛起于互联网的虚拟空间里。凭借“爱国论坛”、“天涯社区”等网络论坛,“网络愤青”们将自己归属于这样一些虚拟的社群组织,并且以一种慷慨激昂的民族主义者姿态挺立于风口浪尖之上。2004年,互联网上掀起了“抵制日货”的高潮,网络愤青们鼓吹“假如所有中国人都不买日货,日本经济就会崩溃……”;随后出现了一次“反对日本入常百万网民签名”活动,规模之大,可谓空前绝后,网络愤青已经逐渐成长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对我国政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二、“网络愤青”的人员构成

今天的中国,谁都很难说清楚,到底有多少青年属于愤青,但一旦发生某些特定的事件时,许多青年都会站出来,着实愤怒一把,在这些人群中,有的人把“愤怒”局限于网络言论中,而有的人则付出了他们所认为的“爱国行动”。其实,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愤青就在我们身边,走近“网络愤青”的现实世界,生活中的“愤青”们扮演着普普通通的角色:在校大学生、在职职员、士兵等等,他们心中都遵守着一个不见不散的约会——网上论坛。网络愤青几乎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阶层,主要由有正义感,具有一定教育背景的青年组成。近年来,有迹象表明越来越多的青年(尤其是在校大学生)正在加入这一群体。

三、“网络愤青”的特征

“网络愤青”是一个高喊爱国主义的群体,他们高举“爱国无罪”的大旗,给人以强烈的左翼民族主义者印象;他们对世界公认的先进、民主国家心存愤恨,一面对现存国际秩序强烈不满,另一面对国内存在的种种不合理的状况熟视无睹。在同一问题上对本国和外国持不同标准,所以在他们的言论中找不到一贯坚持的“原则”或“论点”,其说辞总是临时变来变去;他们高举理想主义的旗帜,将我国政府和平务实的外交政策曲解为软弱无能,以21世纪的义和团自居,声嘶力竭地盲目排外。比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大呼抵制外国产品,完全不顾其现实的不可行性和本国经济的损失。他们崇尚暴力,喜欢以暴力方式解决问题,“灭、杀、奸”等字眼是他们青睐的词汇,他们常常在网上高喊“日本人都是猪,杀光日本人……”,“宁可台湾不长草,也要解放台湾岛……”;他们分据于各自的“阵地”——各大“爱国网站”,强烈谴责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反对日本“入常”,进而发展到抵制日货,他们也走出网络虚拟世界,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追求。

四、网络愤青形成的宏观社会背景

独特的社会背景,决定了网络愤青们特有的政治心理。所谓政治心理,是指人们对政治过程

中的各种政治活动、政治行为以及政治现象等所表现出来的内心感受。政治心理是个体社会政治生活的复杂性和个体感受性经验的“合金”,它是一种自发的、直观的感性反映,而在形式上是隐性的、潜在的文化现象,它一方面是对社会物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一种不系统、不定型、不完善的感性认识,有待于理性升华;另一方面,政治心理是伴随着个体政治社会长期综合环境刺激的产物,是深刻的政治积淀结果,具有相对稳定性,是一种心理定势。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在分析了政治制度的心理基础之后,指出:“有多少种不同类型的政制就有多少种不同类型的人们的性格。你不要以为政治制度是从木头里或石头里产生出来的。不是的,政治制度是从城邦公民的习惯里产生出来的;习惯的倾向决定其他一切的方向”;“如果有5 种政治制度, 就应有5 种个人心灵。” 由此可见,政治制度和政治心态的形成无疑是会受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和制约的。所以,网络愤青的心理自然也就理所当然地不能不受其生存环境的影响。

社会背景不同,政治心理形成轨迹就不同。愤青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产物,其起源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强化的爱国主义教育(有人认为包括民族主义)有很大关系,近年来中日两国媒体不负责任的相互“妖魔化宣传”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通讯手段的进步和因特网的广泛使用,使得中国有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对历史问题和国际局势相关问题的讨论中去,这就为愤青这一群体的产生和生长提供了相应的物质基础。网络愤青即生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他们出生于七八十年代,经历了中外不同文化的冲击,迎着改革的春风迈入新世纪;他们较之在中国困苦岁月中成长的一代来说,更加的独立和反叛,并不完全相信由媒体,官方,以及从教育系统获得的观点,比如说对日关系,中国的教科书中往往主张中日友好,并且缓和某些关于历史问题的分歧,但是这一代人,往往愿意以非官方的视角和材料中获得对相关事态的看法,或者互联网,或者其他的历史材料,甚至在线谣言,形成对中日关系自己的观点;他们从小接受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对暴力和权力产生了莫名的崇拜,对革命领袖、革命英雄怀有一颗敬仰的心,在他们灵魂深处,渴望英雄、渴望领袖再生;他们接受了并不全面的历史学科教育,对中国的近代史一知半解,“深信中国的贫穷落后是外国造成的,尤其是美国的封锁敌视造成的,他们天真地认为反美就是爱国,反美就能使中国强大,反美就能使贪官污吏绝迹” ;随着改革的深入,贫富差距的加大,他们开始对国内的现状感到担忧,对中国的国际地位表示强烈不满,但无法改变的现实使他们很无奈,他们选择了发泄,选择了网上的一次次论争、谩骂,一遍遍重复着自己的梦呓。

人类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互联网的直接性、平等性、便捷性和廉价性等特点使得政治生活在网络时代全面重组,从而对政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也正因为如此,网络愤青有了生存活动的空间。由于像网络愤青这样的群体存在,网络世界中很容易形成“群体极化”现象,对于这种现象,需要政府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让网络愤青们发挥积极的爱国作用,以营造一个健康、稳定的网络环境。

网络上愤青的含义

这个首先要从中国的网络发展说起,早在94年网络初期发展的时候,中国的网络和国外还

没有什么接触。此时的网络还可为是纯净的天空,当时有条件上网的都是一些大学院校学生。也有很多是从老BBS转过来的人群。此时大家讨论最多的都是中国的发展和政治问题。当时几乎所有的高校BBS(校园内部网)都有政治话题。但这时候还没有愤青的称谓产生。

直到98年网络普及年开始,中国的互联网逐渐和国外进行的相当的接触。中国网民首次和国外的反华政治团体接触(这里面比较搞笑的是,最开始大家都是在某些色情网站上认识的,比较著名的就是那个taiwankiss网站,到现在还有政治版和色情版,快8年了,一点变化没有~)。这时候愤青的称谓便扣在了中国部分网民头上。因为在这些反华团体看来,凡是为中国进行辩护的都是愤青(这里面最先引用此称呼的是89年跑到国外的那些渣滓),凡是说中国好话的都是愤青。此时愤青的称呼基本针对的是爱国者。这里需要重点说明的是,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反华人士只把愤青称呼送给那些偏激、骂人的爱国者。而是无论是谁,人手一个:)。道理也很简单,如果你骂一个反华人士,可用的词很多,什么汉奸走狗卖国贼,霉运猪猡等等。而那些被骂惯的霉运只有用“愤青/粪青”来反击,也算是理尽词穷的一种正常反应。

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所带来的巨大效应,可能是人们所始料未及的。可是事物都有好的跟坏的一面。它带来全球信息一体化的便捷之余,也成为了某些人宣泄情绪的平台。而且网络虚拟身份的隐蔽与方便,以及相关法律的不健全,让更多人肆无忌惮地通过网络进行着不负责任的言论,甚至诋毁与谩骂。

其实愤青这个词到底是褒义还是贬义,一直以来,也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可是近些年,它已经成为某类人群的代名词。当么当代的网络愤青到底有哪些特征呢?

一、情绪失控,逮谁骂谁

这类人似乎不应该归类到愤青之列,他们的愤怒程度可能超乎你的想象。他对你进行人身攻击或者辱骂,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道理,只是达到自我心理情绪的一种宣泄。这类人基本上不会以实名出现,而且可能也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很多人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受挫或者遇到不公,于是就通过网络平台加以释放。这类人大部分在生活中比较受气或者窝囊;而一小部分,则真的是心理有些疾病,应该及时就医。

二、凡是名人,概不放过

这类人似乎对名人有着特别的憎恨与不满。他们会到各个名人的博客里,大肆地进行谩骂与诋毁。当然,绝大部分的人,他们会有特定不喜欢的某个名人,所以会有选择性地进行攻击。还有一部分人,则就是唯恐天下不乱,他们会把小事放大,把大事升级。然后在各个论坛或者BBS上发贴、宣传,以达到击垮某位名人的目的。而且这其中不乏受雇毁人的事件。

三、粉丝当道,保驾护卫

随着各个粉丝团势力的不断强大,网络上也渐渐出现一类粉丝愤青。他们会到各个论坛以及博客里搜寻关于自己偶像的言论或者信息。一旦发现有人批评自己偶像,就群起而攻之。而且这类愤青,很多都是团体作战。他们会摇旗呐喊、奔走相告。而且前赴后继,源源不断。大有刷版、洗版的架势。这类愤青貌似理智,跟你据理力争,其实很多都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四、反日反韩,不遗余力

反日反韩,要看怎么反。如果只是辱骂,那还不如不反。很多人嚷嚷着抵制日货、韩货。但私底下却并不见得就真的身体力行。而有些人则是一听到看到日韩俩字,就血脉膨胀,剑拔弩张。不管文章内容讲的是什么,先骂了再说。其实骂归骂,如果道理说得明白,合情合理也罢。最怕不分青红皂白,骂得莫名其妙之人。

五、随声附和,没头没脑

最后一类人则纯粹是跟着瞎起哄。对于问题没有自己的观点,也没有什么独到的见解。但生怕自己没赶上这波浪潮,被时代所抛弃。于是处处都跟着大多数人附和,呐喊助威。这类人往往都是墙头草,看到哪边占了优势,就投靠其主,他们喊得比谁都响亮,叫得比谁都欢,但是一旦事情大了,就拍拍屁股走人,反正天塌下来,有高个顶着呢。

六、凡是出国,就是叛国

有一部分人觉得只要是出了国的人,就是不爱国。只要是有哪怕一星半点说外国的好,就是大逆不道,汉奸叛国。其实很多对留学人士进行谩骂的愤青,往往都是出于嫉妒和不满。他们不会理会在外人士出国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哪怕只是去旅游,也可以被他们说成崇洋媚外。事实上,这些人对于自己未能“出国镀金”,感到极其地不平衡。于是就拿别人说事,骂得越欢,内心越感到平衡。

说来说去,忘了说最重要的一点,愤青大多不会在自家田里骂街,那样不过瘾,也没人关注。他们以骂为生,以骂为荣。虽然说如今社会压力越来越大,人们需要宣泄与释放,但情绪的解放需要更好的途径。其实观点不一致不要紧,问题看法不一样也无关紧要。只是说话留言要三思而后行,进行人身攻击性质的谩骂,只能显得语言苍白无力,论述无理无据。我不反对骂街,可是骂点有点创意也比反反复复地重复那几个污言秽语要高明的多。

“网络的背后是人性”。自打有了文明之后,人性从来没有像有了网络之后这样彻底地暴露过,这是网络最吸引人的特质,是网络最为可贵的本质。现在来看,一些“愤青”如此严重的恶毒攻击,显然已经突破了公序良俗的道德底线。博客原先是自我展现的客厅,现在却成了谁都可以闯进来肆意骂娘的垃圾桶,博客正在变得让人看不懂。如果网络上可以任意进行无限制的人身攻击,而攻击者受不到任何制裁,则是对被攻击者极大的公平与正义的侮损。

网络是虚拟的,但所指却是现实的人和事。在现实社会中,每一个行为人应当为其言行负责,这是他成为一个公民的前提条件。网络空间并不是虚拟社会,它只是一个提供人际参与的工具,这种工具属性不能成为开脱与抛弃责任的借口。如果没有一个底线,缺乏一个有序的规范,那后果将是生态破坏,所有的参与者都将因此而利益受损,共同陷入混乱与低层次的厮杀,或者以退出为代价。

希望“愤青”多一点理性,少一点愤怒,还网络世界里一片明亮的天。

《东方文化周刊》给我发来有关愤青话题的采访提纲。我对这个话题不是很了解,再加上忙忙碌碌,很难静下来一一回答,于是想了一个两全的办法,我把这些问题复制粘贴在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想听听网友们对这些问题有何高见。

几乎是我一边贴问题,网友的答复就相继跟出来了。有些回答精妙机智、诙谐放达,深合我

心。不由感慨网友之中蕴藏无数高人,我一直遵循“别对陌生人冷淡,他们或许是化了妆的天使”的交流原则,这次更加信服这句话。

我把这些有代表性的答复整理了一下,聚成此篇。谢谢各位网友,谢谢大家。

——赵丽华

在你眼里,愤青分为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分别以哪些人为代表?

青春献完向何方:鲁迅有言:“强者愤怒,抽刀向更强者;弱者愤怒,抽刀向更弱者。”愤青们是强者还是弱者,一目了然。他们总是在最需要怒吼的地方却万马齐喑、在另外的场合却过度参与甚至失控,似乎热不热情、冷不冷漠是可以被人为操纵的。(唐昊语)

水刹那:愤青分为小愤青,老愤青,女愤青三种。

刘小超SuperLiu:有用的愤青和没用的愤青。前者如韩寒,后者如网络暴民。

恶饿鬼:愤青已贬值,大伙赶紧套现。

杨光:极端的左右翼愤青经常在网络上展开大规模口水战,通常右翼美分称左翼五毛为“共狗”、“共奴”、“匪奴”,左翼“五毛”称右翼“美分”为“美粪”、“汉奸”、“洋狗”,彼此多用“喷粪”一词来评价对方言论。(来源于相关资料)

用文字为网络愤青画一幅素描像吧。

方枪枪小朋友脑袋很大:脑袋很大,思想很少;耳朵招风,偏听偏信;双目喷火,不分清浊;鼻孔上翘,着急上火;嘴巴很大,行动很少。

周明:关键在于那一颗爱国、愤世嫉俗的心!其他的只不过是一副皮囊而已!

侃侃而谈:大部分是对自己生活现状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没享受到的幸运而不满,从而开始以哲人身份去讨论社会事物。大部分侧重于国家政府事务。有洞察力,乐于接受小道消息。

在一些涉及普通公民个人生活方式或道德的网络事件中,网络愤青的人肉搜索被指为“暴民行为”,如何判定“网络愤青”与“网络暴民”的界限?

莫莫已疯:网络愤青对事件有着强烈的客观意识,通过对事件的整体分析作出相应的评论。网络暴民多无客观意识,人云亦云,跟风起哄。

一帘秋色:一个是看热闹心理,一个是唯恐天下不乱的心理!

易难易:暴民针对个人,愤青针对现象!两者对事物的认知不一样。愤青有情怀,暴民只是冲动,但都有正义感。

侃侃而谈:愤青和暴民有本质不同,愤青对事物有判断力,有法制观念。暴民有的时候是被利用的角色。不良人和不良网站的利用对象。

网络愤青对社会进程有什么样的影响?

景三郎:网络愤青的存在使社会透明度更高、公信力更强,促进威权时代向公民时代的演进,如天价烟的某局长的落马。

游幽Hikaru:纯粹的负面,因为谩骂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只能制造新的问题。

小关:愤青实质上就是一群对生活产生不满情绪的人,之后又出现左愤和右愤,这就意味着愤青已经拥有自己的政治观点,左右之间相互对立,相互对抗,这也就是咱政府乐意看到的,坐山观虎斗嘛。

如果是说红卫兵是“文革”时代的愤青,知青是80年代的愤青,摇滚青年是90年代的愤青,那么网络愤青是否正是当今时代的产物,有什么样的时代特点?他们与之前的愤青在精神上有什么样的延续,又有什么不同?

stillme916:网络让愤青肆无忌惮,推卸责任。真正有自己事业和追求的人,哪有那么多时间上网发愤!而且,由于网络愤青可以直接表达并引起一部分人呼应,导致他们没精力进一步思考。这种愤青毫无进步意义。

一帘秋色: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点,这个时代的特点就是“网络讯息”,于是这种可以“动口不动手”的载体,就成了一些抱怨者的发泄平台!

Freiheit:网络赋予了大众相对自由的话语权,于是网络愤青的水准其实比以前的愤青差了个水准,顶多跟红卫兵差不多,其灵魂都是上纲上线,跟摇滚青年和知青应该差异非常大。TB:都穷~

“网络的背后是人性”,网络愤青的种种行为之后显示了什么样的人性?

仁者无敌009:显示了当下社会种种弊端的存在,没有愤青的社会同样是悲哀的! Freiheit:偏执狭隘,动不动就希望付诸战争,看到犯事不论大小都叫嚣枪毙凌迟,比较不容易接受新思想。言语巨人,行动矮子,喜欢各种抵制,到最后可能自己都忘了……xeonV:所谓的人性就是“乌合之众”的人性——群体罪恶中个体感受到的责任的稀释,罪恶感的旁落,个体智慧面对群体智慧时的无力。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愤青?

雨盲:支配愤怒却不被愤怒支配。

小艳子姐姐:理性与感性并存的愤青。

景三郎:1.能跳出小我的境遇,关注大叙事。2.不失梦想,更不失对梦想的求索。3.敢于怀疑,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大勇。4.人文的关怀,同时能抑制手段与心态上的下作。

Yiwe:我们需要能有自己的见解、不轻易被人利用的愤青。只要是自己的观点,即使是偏激的,也比拾人牙慧、被人驱使的四平八稳好。

zhoujiankui::需要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愤青。思考问题的多样性同样反应了一个愤青的胸怀与格局。

吹面不寒:多一些理智,少一些标签;多一些建议,少一些意见。

有人说“要离如果活在现代,根本不用做什么刺客。只要天天到网上灌灌水,骂骂人,然后洗洗睡了”,怎么评价网络愤青这种“动口不动手”的特点?

雨盲:时代使然,如果人手一颗远程导弹,估计就会动开手了。

景三郎:其实这是一种人性的弱点,表现为极端性、率性而为的低成本,心底的卑微与发泄欲,网络的隐形与社会上的衣冠楚楚之分裂人格等。

是是非非牛:动口就已经不易了,动手那要看啥事。国家大事我们也只能网上说说。

Duduuncle:赵老师,你不觉得你有时候一些没由头的愤怒和没有根据的指责也是网络愤青的一种表现吗?

王小悲:灌水哪儿那么好灌的,得造成舆论压力啊,增加坏人的作恶成本呐。《闲看水浒》里学的。

有人说愤青分为“左派爱国愤青”与“右派民主愤青”,怎么看待这两派?

雨盲:一看到“左右”,我就迷糊了,政治真的有点深奥,愤怒一进到里面就被改造成了武器,但究竟谁在使用呢?

青春献完向何方:就像炒菜,右派说盐放少了,左派说盐要多放点,左派愤青把盐罐的盐都到了进去,结果是这菜没法吃了。

游幽Hikaru:左派越左,右派越右,双方都是逞一时之快,而且通常言辞会越发激烈,无法解决任何问题,真正的爱国者应该是冷静睿智的,用谁胜谁负来评价政治斗争最幼稚,因为没法解决问题。

您是愤青吗?觉得自己身上有些什么样的愤青气质?

无文咋弄墨:现在的愤青就是清末的义和团的复活。当年慈禧老佛爷就说了:此民气可用也。拿义和团压洋人。没想到,义和团给老佛爷的皇宫,招来了几乎是灭顶之灾。

小乂:我是愤青,人不愤青枉少年。到了这个年龄,自然会愤怒。我所理解的愤青,是不做龙应台《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中沉默的大多数,是对社会中的不公平不正义违反道德的事感到愤怒、大声批评的青年。我觉得自己有的愤青气质就是:不犬儒,向着明亮那方。涂雅:半个吧,没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对不公表示痛恨,只想表达自己的看法,不贴标签,可以接受异见,不喜人身攻击,希望可以以理服人。希望将黑暗的事情拖到阳光下,救他人的同时也在救自己。

有人说“愤青”已经沦为“粪青”,如何区分“愤青”与“粪青”?怎么看待这种“堕落”?

雨盲:有人说过“愤怒,像狗一样,听到门响,不等看看是什么人就狂吠”,我觉得此种算得上是“粪青”。

易难易:不存在这种转变,发生转变是因为对愤青就没有定位。有些人把那些网络骂人的也看做愤青,骂人露骨的人早就有,只不过网络给了这个平台,所以这算不得愤青。

景三郎:粪青很好认,凡是缺乏理性缺乏基本的阅历与常识支撑的,语言类似村妇漫骂的,口水味与荷尔蒙味道重的即是。他们会慢慢长大,从网络生活中淡出。下一拨愤青中也会游离着个把粪青。宽容之。

辰晚:还是做“奋青”好!

丹妮震拽:愤而不奋,粪也——小河北的名言。

5D-汀枫:把屎盆子扣到“愤青”的头上,他们自然就变“粪青”了。愤青们的水平也高低不一,但大部分的思想都是朴素的、单纯的。知识水平低的愤青在这些大众话语平台上喋喋不休,有时确实让人挺烦的,但,作为一些“高端”人士,嘲笑他们也够尖刻的。把他们说成“粪青”更是有点阴损。

吹面不寒:相对于“愤青”而言,“粪青”具有这样的特征:人云亦云,易冲动起哄,容易被蛊惑,对问题没有自己真正的见解,随便开骂、泼脏水等。

《国际先驱导报》有一篇评论文章《“愤青”可为我外交所用》,如何看待这篇文章所透露出来的官方对待愤青的态度?

熊归故乡:很简单么!就是大清对待义和团的态度。

心有灵犀:被外交所用时的“愤青”是作为一种民意来加以利用的,就像前段时间反法时的家乐福事件那样。

渔舟怅晚:他们需要的根本就是粪青,害怕愤青。因为愤青们虽然激进,却不那么容易被迷惑利用,甚至很多时候是站在对立的立场上。但粪青们就不一样了,随便制造一个话题就能拉笼过去,基本不具有分辨能力。就像一个爆竹,随便一点火星就能点着,要命的是他们还以为自己的爆炸威力如同导弹。

——《东方文化周刊》2010年第40期

郑强介绍

浙江大学郑强教授 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国民辛勤地耕耘;一个民族的振兴需要民众的自尊自强;一个中国的年轻学者,只有将自己的知识和才华融汇于新世纪中华复兴的大潮中,才能有最大的成就。 郑强,1960年9月出生。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系主任,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85年到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从事新型有机硅材料研究。1988在成都科技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1988年至1990年在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研究所从事聚烯烃形态结构与性能研究。1990年至1994年在四川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92年至1994年作为中日联合培养到日本京都大学学习,师从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僖教授和时任国际聚合物加工学会(PPS)主席、日本流变学会(RSJ)会长T. Masuda教授;1994年获四川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4年10月至1995年3月以客座研究员身份在日本京都大学工学部从事多组分体系动态流变学研究。 现任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系主任。兼任教育部高分子材料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流变学委员会委员、中国高分子科学委员会聚合物表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学术成就:(1) 将动态流变学方法引入两类最典型的"排斥效应(Repulsion effect)"导致相容的共混体系,对其相分离和相行为进入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长时区域特征流变响应以及时温迭加失效与相分离的定性和定量特征温度概念,丰富了多组分复杂体系流变学理论。 (2) 将流变方法引入粒子填充导电复合材料体系,探索了小应变、大应变及体积膨胀与导电结构网络的变化及导电机制的关联,发现了非浓度唯一的动态逾渗现象形成的转变的微观机制。(3) 建立动态流变光散射组合方法,为获得真实Spinodal温度开辟了新途径。 近年来负责主持的科研项目主要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优秀年轻教师基金和骨乾教师基金各1项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十多项。在Macromolecules, Polymer, J. Polym. Sci. Part B: Polym. Phys., Chinese J. Polym. Sci.,《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材料研究学报》、《复合材料学报》等本学科相关领域的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23篇,EI收录论文17篇。主讲研究生课程4门,培养硕士、博士各8人。 曾荣获浙江大学“竺可桢基金优秀教师奖”(1998年),浙江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1999年),“浙江大学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称号(2001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1年)。 作为“浙大第一愤青教授”,郑强教授说:“中国的大学一定要成为灵魂的寄托,一定要成为呼唤良知的圣地,因此中国大学不仅希望郑强成为愤青教授,也希望我们理工的有良知的教授都成为关心同学成长的愤青教授!” 郑教授从教育的误区、教育的恶果、教育的疑问、教育的目的等多方面深入讲述了中国教育的现状和发展方向。郑教授表示:“教育是把双刃剑,好的教育让人走向睿智;反之,让人愚昧。”他指出:中国教育是掠夺式的开发智力,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中学化,中学教育大学化。对于教育的目的,郑教授认为“教育要铸就精神”。同时,郑教授告诫大家“大学教授的一个发明,一篇论文,只是人类科学发展长河中的点滴水珠。他的最多贡献还是在于教育学生,这种贡献和影响远大于他的学术论文和发明专利。” 郑强,浙大“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国家青年基金(也称总理基金)获奖者,一个集众多学术成就于一身的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尤其是2002年的一篇激情演讲至今仍在被国内各大网站贴了又贴,受到大学生的热捧。美国人巴威尔曾经说过这样

愤青外交把中国害惨了

愤青外交把中国害惨了 2016年06月07日 10:59 来源:凤凰国际智库 606人参与5评论 来源:东北亚观察 “愤青”是在1990年代中后期成为流行词的,但其实“愤青”现象在历史上早已存在,其产生与发展与中国对外关系有内在的联系。 什么是“愤青”,中国千年外交史上有“愤青”现象吗?古代“愤青”与现代“愤青”有哪些相似和相异之处?怎样看待现代“愤青”现象?分析和梳理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办好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彰显大国外交的特色、风格和气派,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一、什么是“愤青”现象 “愤青”最早特指1960年代欧美左翼思潮中主张颠覆传统社会价值的叛逆青年。1973年,香港邵氏电影公司出品的影片《愤怒青年》记述一班不满社会现状而急于改变现实的青年,证明当时已存在“愤怒青年”的称呼,后来该词被简称为“愤青”。由于通信手段的进步和互联网广泛使用,使更多的人可参与到对历史问题和国际局势相关问题的讨论中,这就为“愤青”群体的产生和生长提供了物质基础。 顾名思义,“愤青”是指思想偏激、情绪化,有极端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沙文主义思想、言论和行动的青年。 “愤青”同时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一是思维的情绪化、非理性化、简单化。“愤青”容易冲动,容易被激怒,喜欢谩骂,不喜思辨,不善于推理论证。 二是标榜爱国。中国的“愤青”认为中华民族是最伟大的民族,中国文化是最伟大的文化,中国将很快成为世界强国乃至第一强国。他们不喜欢取得西方国家国籍的华人,也不喜欢别人对中国人、中国政府及中

国文化的批评,不管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谁,也不管人家的批评是否出于善意,更不管批评得有没有道理,一遇批评,马上反驳甚至谩骂。这些“愤青”仇恨西方国家,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天生具有侵略及掠夺本性,亡我中华之心不死。 三是轻言战争。主张采取极端措施,甚至主张以暴力改变社会。 四是拒绝妥协。对外交往一味主张强硬。 “愤青”虽是现代词汇,但“愤青”现象却古已有之,不绝于史。中国千年外交史上的“愤青”现象,无论是古是今,至少有如下几个共同特点:在心态问题上,一直处于心理上的优越高位,以“天朝大国”的心态君临天下;在名实问题上,重虚名,喜高调,脱离实际,不接地气;在和战问题上,一味主战,谁主张和,谁就是卖国;在对外交往问题上,一味主张强硬,遇有谈判,不顾自身实力和对方诉求,漫天要价,狮子大开口,视任何妥协为软弱;在人际关系上,自以为高人一等,标榜爱国,凭个人好恶划线,谁不与其站在一边,谁就是叛国贼;在思想方法上,超越实际,极端偏激,唯我正确,有浓厚的“左”的色彩。 “愤青”并非“愤怒”与“青年”的简单之和,把“愤青”理解为“愤怒的青年”不完全准确。比如,人们并不愿将文化程度有限的青年人视为“愤青”,即使他借着酒劲正在街上大耍威风;人们也不情愿将一个正对村长发脾气的农村青年(姑且假设是张艺谋影片中的秋菊)看成“愤青”。 “愤青”的愤怒对象,通常得与家常行为、世俗生活拉开一段距离,具有超越现实功利的特征,比如为了声援巴勒斯坦人而上街游行,为了反对政府滥用权力而与警察展开街头巷战,都是国外当代“愤青”的常规举动。与国际“愤青”一样,中国“愤青”同样热衷于针对重大的社会或国际事务宣泄不满,表达仇恨,呼唤正义。“愤青”的愤怒,原本就带有“义愤”色彩,体现着青年人天赋的正义感。 二、宋代“愤青”们怎样误国 蒙古崛起之后,虽然多次战胜金国,但终究无法消灭金国,只得寻求与南宋合作。成吉思汗临死时,训诫诸子,“金之精兵在潼关,强攻

中日文化交流浅谈

中日文化交流浅谈 61012209 李元 摘要: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仅仅相隔一个海峡,双方却是在历史上相互纠葛,关系几 经起伏,两国的文化也在历史的铁流中不断地碰撞、融合和交互,可以说是互有借鉴也互有差异。本人对日本文化小有了解,将其与中国文化进行了简单的对比,撰写本文以供读者借鉴。 前言:中国坐拥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其文化瑰宝不计其数,甚至可以说日本的文化起源 于中国。但作为两个不同的文化主体,必然有其差异之处,有自己的文化特点与发展方向。本文会就中日文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进行对比和评价,分析其历史走向,提出一定的建议和本人的希望。 一、中国与日本初期的文化交流: 中国的文化发源远远早于日本。中国的汉字起源于甲骨文,其后经历了由篆书到隶书、楷书的变换才有了现在的汉字。而日本的语言系统由平假名、片假名和“漢字”组成。这个“漢字”其实是日语里的汉字的意思,而读者应该一眼就能认出来,日文的基础来源于汉字可见一斑。而日语基础的五十音图是由中文的笔画简化而来,其发音和中国的吴语地区的发音有所类同,也进一步说明在早期的中日文化中,中国文化处于一个绝对的主导作用,徐福带三百童男童女飘洋过海创建日本的说法也不是完全无据可考。中国的文化和经济基础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是处于一个世界范围内一流的水平。往往经济基础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走向。所以初期时代中日文化几乎是中国“哺育”了日本文化。这个阶段一直延续到宋朝初期。期间日本的学者和官员几乎是冒着生命危险来中国学习经济文化。衣,中国的汉服传至日本,逐渐本土化为和服,至今和服中的十二单仍然和汉服极度相似;食,日本学习了中国的梯田种植法,终于在多山的地形上开辟出土地,以大米水料理养活一方人;住,日本学者从唐朝的住宿方式得到启发,建造了轻便的木质房屋;行,日本传统的高跟木屐几乎就是中国木拖鞋的翻版……等等不一而足,甚至连抹茶和茶道,也是在公元1267年日僧南浦昭明携蒸青茶叶东渡而由此发源。纵观日本历史,几乎也是和中国走着同样的道路:从幕府时期到封建统治,再到战国时期织田信长,德川家康横空出世,都是受到同时期中国政治的影响和启发。这是一段值得中国人自豪的历史阶段,日本的古籍中也尊敬地称中国为“天朝”,几乎以一种朝拜的姿态来面对中国。而中国的文化和经济技术也在飞速发展,瑰丽的诗歌财宝,炫目的宋词元曲,甚至连神话故事也给周边国家包括日本重大的冲击和震撼。在这一个阶段的中日关系完全由中国主导,两国处于一个和平交融的环境中,中日文化也在这一片沃土中茁壮成长。这种和平的环境氛围一直延续到了清朝。 二、中国与日本在近现代的文化碰撞: 清朝可以说是中日关系和文化的一个转折点。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日本终于有了自己的文化基础和特点,而反观中国却散发出一股垂垂老矣,盛极必衰的气息,看似强大的清帝国,却自毁长城,抛却了文化的交流。日本此时处于封建的天皇时代,社会虽然安定却隐隐地有暗流涌动。日本多山的环境、缺少必要的资源使得人们有种骨子里的凶猛,而受到中国儒家文化影响的道德观又强烈地约束着他们,这两个条件使得日本文化出现了一种崇尚强者,达者为先的文化特点。日本可以在任何强大于自己的国家面前低头,放低姿态去学习;而在同

浅论愤青与爱国

浅论愤青与爱国 【关键词】愤青,爱国,社会现实 【摘要】:近来,随着中日钓鱼岛事件的发酵升级,愤青,这个独特的团体登上了舞台 并表演了一番,结果引发了国人对爱国与愤青行为的大讨论。愤青是随着网络时代发展壮大的,表面上宣称以爱国为行动纲领,实则为宣泄个人对社会不满或者激愤的一个群体。愤青 的行为与真正的爱国有着天壤之别:愤青是打着爱国的旗号泄愤,而爱国青年却在用自己的 实际行动为这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壮大做自己的贡献。当今社会价值观多样化,但我们要理智,拒绝成为愤青,当真正的爱国青年。 “愤青”,即“愤怒青年”,这个称呼早在1970的已经出现,当时特指一般对社会现状不满,而急于改变现实的青年。后来,该词传入中国,被简称为愤青,并成为网络语言中的专有词汇。 愤青最主要的共同点就是态度偏激。 愤青通常是15-30岁左右的人,很大一部分为学生,尤其是在校大学生。他们有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情绪。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网络时代开始后愤青一词流传开来。愤青最初只是在网络的BBS上表达着各种不满意见的少数人群,因为网络的虚拟化和不确定化,决定了最初的愤青仅是一些发表激进文字的用户。而随着中国的互联网迅速发展,上网人群的扩大,这一部分具有极端思维的人更容易吸引媒体和民众的目光,因而其队伍逐渐壮大,思想日益复杂,并且有网络虚拟个体与现实实在个体关联的扩大化趋势。现在的愤青,已经不局限于网络之中,更多的人走向街头,表现自己的主张和情绪。 区别于美国自由主义的“性解放”时代的“嬉皮士”青年,愤青大体上有自己的一些特征。 例如,愤青有很强的政治抱负,但普遍没有实现的机会。部分虽对民主一词持肯定态度,但并没有共同的定义和深刻的理解。多数人拒绝西方自由民主人权价值观,反对西方宪政民主和非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潮,但多数人对马克思、列宁的理论也没有深刻理解。在中国共产党理论体系里,他们多数推崇、突出毛泽东的功勋和毛泽东敢于对国内外敌人展开斗争的豪迈气质,对邓小平理论与其他中国共产党理论体系的重要成分关注较少。愤青内部对民主的定义也有很大分歧,对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的现象也意见不一。多数人赞成和拥护共产党的执政,而其中部分人主张共产党实行更加开放民主的政治体制改革,提高基本民权如结社自由、舆论自由的程度;也有部分人对共产党的长期一党专政表示厌恶。在对待国家意识形态方面,真正认识并坚定信仰共产主义的人并不多。他们能注意到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体制问题”,但是他们的反应仅限于过过嘴瘾而已,或者是鼓吹对贪官“一律砍头”的简单做法,却没有能够(或不愿)去剖析这些“体制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也不去思考专制政权在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严重阻碍作用。 因而愤青实际上是一群有很强的政治抱负敢于指出中国现在发展中的种种问题,但是仅限于嘴头说说而没有实际行动的一群热血青年。这些青年平时只在

浅谈陈绍华海报设计分析

浅谈陈绍华海报设计分析 摘要 中国的平面设计在这几年有了飞速的发展。中国经济的繁荣催化中国设计事业的进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商业融合,强化了中国设计师的竞争意识,中国设计师开始立足国际。多元化的国际并存已经融入中国设计师的作品中,这是中国平面设计事业成熟的表现。今日中国平面设计已成为世界平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港、澳、台与内地文化交融后,香港以其现代设计的商业文化、台湾以其传统的装饰风格、澳门虽是一所以赌营生的小岛城市,但以时事为重,孕生了一代设计新人。他们以极大的设计热情,耳目一新的设计作品和传播先进的设计文化,为促进大陆的设计事业发展起了催化作用,两岸四地频繁的交流合作,大陆与港澳台的设计形成了一股具有设计风格的华文设计流融入世界,让世界瞩目。 关键词:平面设计设计师商业文化设计风格 Abstract China's graphic design at this year has developed rapidly. China's economic prosperity and progress of Chinese design career catalyst. Business integration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competition, the Chinese architect in China based on international designers began. Diversified international coexist in China has been in the works of stylist, it is Chinese graphic design business maturity. Today, China has become the graphic desig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graphic design, Hong Kong, Macao, Taiwan and the mainland, Hong Kong culture blend with its modern design of the business culture, with its traditional Taiwanese decorate a style, although Macao is a gamble so making island city, but by the current event as the generation, inoculates new design. They with great enthusiasm, the design of new designs and spread advanced culture, to promote the design development of the mainland design the catalysis, the cross-strait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frequent mainland and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has formed a design is the design style of Chinese design flow into the world and let the world attention. Key words: graphic design business culture design style 目录 绪论 (5)

青年左宗棠,愤青诗咏香港

青年左宗棠,愤青诗咏香港 左宗棠,生性颖悟,少负大志。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回乱、收复新疆。 就是这样的经世治国之才,青年时也是科举不中,仕途受挫。29岁时左宗棠来到安化陶澍家当私塾教师,为陶桄授经教学。同年,英国人在广东通商,触犯鸦片禁令,挑起衅端。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全面爆发。英国战舰侵犯浙江,攻陷定海。左宗棠闻警忧愤,多次上书老师贺熙龄,议论战守机宜,写了《料敌》、《定策》、《海屯》、《器械》、《用间》、《善后》六篇策论,以及设厂造炮船、火船等策。

此情此景愤而作诗《感事》:王土孰容营狡窟,岩疆向意失雄台。痴儿盍亦看蛙怒,愚鬼翻甘导虎来。借剑愿先卿子贵,请缨长盼侍中才。群公自有安攘略,漫说忧时到草莱。 从中看出左宗棠忧国忧民的意识,报效国家的愿望。此时的左宗棠身份低微,报国无门,却仍能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 左宗棠怎样的人,后世尊称左文襄公,晚清时国家的中兴之臣。国家没落的时力挽狂澜于危难之间,收复失地,平定内乱,忠义堪比宋朝大将岳飞。有人说他是腐败无能清朝的家奴,帝国的走狗,但国家内忧外患时他站了出来,只是做了他该做的事,为国家尽忠守孝难道不值吗?

向他们这样的读书人,有一种天然的信仰,为国家为人民思考干实事的本能。他们能力很高超,历练很丰富。他们并不以为自己只是服务于一个政权,谋求自己的短期的利益。他们是什么?他们是那个中国传统文化真正的守卫者和信仰者。由于有这样的自信,他们敢在国家危难之时舍生取义,还记得他让人抬着棺材远赴荒凉的西北抵抗外敌,最终收复新疆,为中国保住了160万平方公里平方公里的国土。由于他们自命有大任在身,并不认为这只是一份工作,使得他们敢想,敢做。

浙大第一愤青教授

浙大第一愤青教授 -蒋韡薇 浙江大学一个礼堂里座无虚席,许多学生挤在过道里,听一名男子演讲。他个子不高,但声音洪亮,不时挥舞双臂:“我们系里有一个女同学,一天到晚没有笑脸,就是为了得到高分数、得到高额奖学金,我很痛心!我和她说,你这是在用青春换荣誉、争光环,你今后的心灵是要受创伤的!我希望她不要看重明年从第一名掉到第二名,后年从第二名掉到第三名。我这个老师当得怪吧?我不是要求她往上走,而是往下走,但我这是在救她!” “中国的教育有太多误区。考进浙大的学生,大多是高分考生;也许,分数越高,学生受到的伤害越大,三分之二已经‘精神残缺’。” 一阵阵的嘘声,一阵轻轻的惊乍。演讲的男子提高声音继续道:“中国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被教着想当干部,要‘管’别人,要向老师‘揭发’同学上课没认真听讲。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会是什么样?!” 演讲者叫郑强,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2001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听过郑强演讲的同学自发地听演讲的感觉帖到校园BBS上: “昨天演讲居然有29次鼓掌,实在太惊人了。” “长达三个小时的演说,没有一个人中途退场,甚至没有一个人上卫生间。台下寂静无声,除了发自内心深处的鼓掌和开心的笑声。” “郑强,浙大第一愤青教授。但是,我喜欢这样的家伙……” 2000年,郑强应邀做过一次题为“民富不等于国强”的演讲,有人将演讲整理后发到互联网上,轰动了全国,特别是在教育和科技界产生了持续数年的强烈反响。该帖至今仍在许多高校BBS上流传。 几年来,但凡有学校、部队邀请演讲,郑强只要有时间,都欣然前去。 对学生“慷慨”的郑强,对记者采访却总是婉拒。他说:“我很忙,如果一定要谈,我们只谈教育。” “教育究竟为谁服务?”一见面,郑强首先提出这个问题。他的答案是:“教育应该为人民服务,因为教育经费之于民。” “你看那些金碧辉煌的大学校园和科技园区,再看看那些仿佛上世纪的破败的乡村小学,多么强烈的反差!这能体现对人民负责吗?” 郑强认为,中国存在很多对教育的错误理解,而这种错误的观念反过来影响了教育部门的决策。“我们不能一味的反对大学合并,通过资源整合建几所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大学是应该的,对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有利的,但不能一刀切的搞合并。几个大学简单地合并起来,在十年、二十年内就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吗?显然脱离实际!” “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不愿去落后地区工作,而条件好的地区对大学生的吸纳饱和。大城市里,大学生找不到好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这种恶性现象

浙大第一愤青教授郑强的一篇著名讲演稿

浙大第一愤青教授郑强的一篇著名讲演稿2007-12-29 22:48:00 郑强,1960年9月出生。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系主任,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我国高分子材料方面的专家。 2000年12月的这篇著名演讲稿通过互联网流传使之迅而成名,曾在各大高校BBS广泛传播。 近年来,郑强先生到全国近20个省市作过演讲,内容往往与他专业无关,但却从一学者的视角和爱国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出发,抨击传统现存的教育科研体制和理念,涉及人才培育等诸多学校和青少年学生息息相关的话题。他的声音传遍大江南北,特别是在知识分子和学生中间广为流传,引起共鸣,至今不绝。 观点偏激难免,加上有个好嗓子,他被誉为“浙大第一愤青教授”,“全国男高音最棒的非音乐专业教授”。 本演讲虽已7年,然所述问题现今仍无根本转变。 时间:2000年12月23日下午 地点:浙江图书馆报告厅 作为一个学者,我不是来卖弄嘴皮子的。借助这个讲坛,我认为各行各业对知识的接受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近的过程。通过交谈,让大家了解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科技知识。我将在演讲的前半部分先介绍一下我所从事的学科与日常生活中有关知识,后半部分则谈谈我作为搞自然科学的学者的一些看法。 …… 下面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谈谈我的一些观点,提出几个重大问题。 第一,我国搞了几十年的科学研究与攻关,在几十个工业门类中,有哪几个是属于中国的民族工业或者可以称为自己的工业的?有哪几项科研在国际上是数一数二的?中国现在到底需要什么?我经常出国,灵魂受到洗礼,感到紧迫的压力和羞愧,特别是去了日本和韩国这两东方国家,感触更多。 下面4个方面,是近5年吹得最厉害的。 先说超导,这是从美国人开始的。我是教授,在浙大当老师,浙大的"求是"是个无价之宝。现中国知识分子有个弱点,不喜欢人家说自己的缺陷,更不愿意自己说自己。面对产业家,我更应该说实话。中国今天的科技很多都是"跟踪",这也难为教授,因为日子过得较苦,没有钱,加上很多领导同志本身也没有知识,为了蒙领导,让他们拨一点钱,总得把一些文章、报告、口号写得越高越好。比如,现在教育界号称"建世界第一流大学",教育部跨世纪发展计划中定的10所大学。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你能建10所世界一流大学,那美国有多少所?日本有多少所?现在的实际状况是:世界上前200所大学,中国一所都排不进!在亚洲能排出几所?我到国外去看了以后,感到要将浙大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就像共产主义理想,我们永远要努力!但不应该去追求这样虚幻的目标,去呼口号,我们的差距还很大。 现在的几个行业也是前几年套着中国科技产业目标走得几个方向。像纳米,它只不过是一个尺度概念。各种尺度的材料都有各自的用处,比如,为什么要把泥土拿来做成砖,砖的尺度比沙泥要大得多,因为小的沙粒没有强度。我们怎么能把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只说成是一个纳米呢?谁都没注意谁提的这个口号,其

管理沟通感想---社会缺乏信仰浅谈

信仰,随时代而变 说起信仰,先说一段学生(笔者)本科期间的故事,那时刚步入大学阶段,脱离高中的苦逼生活进入一个看似无拘无束、肆意妄为的年纪,宿舍6人很快便形成了内部的世界观体系,每人都有放荡不羁潇洒青春的一面,直至有一位舍友成立“鲁迅社”,开始研究周老爷子的一些文章,之后就完全脱离了宿舍所形成的世界观体系,一度被我们认为是“愤青”,每天看一些非常激进的言论,给同学们发大字报,打印“美国灭亡中国二十条”贴到宿舍门上,并让我们其他人要时刻防备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糖衣炮弹。我和那位舍友的关系其实是很不错的,我们都是从农村来的孩子,思想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我并没有因此排斥他,只是觉得他思想走错了路,过了一个阶段应该就回来了,直到有一次和他讨论“信仰”问题的时候,他质问我“你有没有信仰?你的信仰是什么?”我当时虽然笑笑过去了,但事后确实开始惊醒,自己到底有没有信仰? 记得某言论说过,大学生是目前最好忽悠的群体没有之一,最初学生还觉得这就是一些自以为是的人在以一种酸溜溜的口吻抹黑大学生。可现在看来,学生自己都觉得自己最容易被忽悠的阶段就是在大学时期,大学作为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一个缓冲地带,也是形成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在这里学生接受着专业知识的沐浴,同时也接受着了社会科学的洗礼,可以接触社会上各种言论,但是却对很多言论并没有分辨的能力。其实社会科学的精华所在,正是没有对错是非之分,因为不同的立场针对同样的事或许得出的结论可能完全就是相反的,这种是非难分的事情让习惯了做题只认对错的学生来接受,很容易使学生跟随别人设置好的逻辑自身代入,然后没有发现悖论,最终就认可这种行为并把这种认知加入自己的世界观中。其实,这种世界观形成时期的人,大概就被网络上称为“没有信仰”。 学生以为,形成世界观时期并不能算是“没有信仰”,但是当前社会的情况是,社会信息传递的渠道非常多样且缺少管制,有些事发生的内容与传播到网上的内容信息不完全一致,

浅谈网络新词的文化现象

浅谈网络新词的文化现象 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运用,市场经济的形成及各种新事物的产生,出现了很多以往没有的,但能深刻反映现实的词语。再加上网络的广泛使用,使这些新词传播速度加快,也烙上了新时代的网络印记。久而久之,网络新词的出现与传播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所谓网络语言,是由网民创造并于网络交流中使用的一种媒体语言。它广泛地出现在聊天、网络论坛等各种互联网应用场合,代表了一定的互联网文化,并渗透到现实生活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网络语言来源广泛,多取材于方言俗语、各门外语、缩略语、谐音、误植、甚至以符号合并以达至象形效果等等,属于混合语言,通常使用注音文、拼音首字母或火星文。而且由于语言及文化的不同,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互联网语言。

在中国,网络语言并不止于中文,西方文化的渗入使得网络新词更加多元化。所以我将从英语网络新词和中文网络新词探究它们的应用状况、产生的原因、构词规律、、社会意义以及利弊。 英语网络新词可以用构词法分为以下几类: 一、首字母缩写词 这类词主要沿用传统的电报电传缩略语, 通常是取出词组中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构成一个新词。这些词汇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含义,并且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NZ: New Zealand(新西兰) CEO :Chief Executive Officer(首席行政长官) BTW: by the way (顺便说一下) BBS:Bulletin Board System (公告牌系统) IE: Internet Explorer (网络搜索器) 二、复合词 复合词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网络构词手段,而合成构词的系列化是网络英语构词的主要特点之一。其中与elect ronic ( 简称为e) , cyber , hyper ,web 等词构成的合成新词的数量为最多。如: hypermedia (超媒体) hyperlink (超级链) cyberculture (网络文化) cybercrime (网络犯罪) 网上商务(e - business) biotech = biology + technology (生物技术) 其中,复合词中派生词得到大量使用,如: 1. re - : reboot 重新起动retry 重试, recyclebin 回收站, refresh 刷新, replay 回放。 2. pre - : preview 预览, preset 预置, prescan预扫描, preprocessor 预处理程序。 3. inter - : internet 因特网, interactive 交互式的, interface 界面, interlace 隔行。 4. digit - “数字的,数据的”: digitcam 数码相机digerait 网络专家; 5. - naut“操作者”: internaut 网上漫游者; 6. - ware“件, 软件”: freeware 免费软件; shareware 共享软件; groupware 群件。 三、旧词引申新义的使用 许多普通词汇在网络英语中被赋予了新意,利用原来词义的本体转换成喻体来表达。这样出现的引申和扩展过来的新词生动形象,让人心领神。 如:window 本来为“窗户”之意,在计算机语言中,意为“电脑视窗”。 mouse“老鼠”,则指计算机设备的“鼠标”。 memory“记忆”,具有了“内存”的色彩。 library 意为“图书馆”,在科技信息术语中,专指“信息库”。 menu 原指饭店菜单,引申为屏幕上以另框显示程序中具体内容的选项或指令的清单。surfing 由冲浪手在水面滑行而得的比喻,指在因特网上浏览访问众多信息。 以上是英语网络新词的一些发现,我们再看中文网络新词,会发现有很多新词也与英语网络新词相互影响。

青年经典愤青语录

青年经典愤青语录 青年经典愤青语录 1、比开会更无聊的是什么?是等开会。 2、都说男人有钱就变坏,TMD我都当了二十多年的好人了。 3、那天下班,电梯里进来一MM,挺着跟"旺仔"小馒头似的胸,很扯高气扬,MM牛什么?哥哥我挤一挤乳沟也是有的。 4、中国人注重什么,就灭什么,中国男足如此,火箭队也如此。 5、关于QQ,我很纳闷,如果大家都很忙,那还上线干嘛? 6、皱眉细品隔夜茶,抚肺轻吸半支烟。 7、人生无赖啊。 8、我不骂你是因为我不想恭维你,知道不? 9、现如今,和尚太猥琐,道士太邋遢,要做就做牧师,你瞧蛊惑仔上面那老头多酷? 11、捡到钱,是好事,但捡到一毛钱,就很痛苦,因为就算去打壶开水,还得再欠老板一毛。 13、有心睡觉无力杀敌。 14、优点就是:缺点太多。 15、其实说谎和说真话一样简单——如果业已成为习惯的话。 16、兄弟你是我手足.我是大蜈蚣。 17、比日子还要琐碎和平淡,这就是生活 18、我活到现在这把年纪,拿得起放得下的东西只有筷子

19、如果说英雄寂寞,那我申请当大熊,或者狗熊。 20、科学家会武术,流氓也挡不住! 21、每个人出生时都是原创的,可悲的是很多人逐步成了盗版。 22、大学都快毕业了,一次恋爱都没有。最近喜欢上一个男的, 不过要命的是,我也是个男的。 23、不能面对自己,就去面对墙壁! 24、生活总逼人成为狮子,但除了狮子当成狮子,其他人都被逼 疯了。 25、长得帅有什么用?考清华有什么用?学经济有什么用?将来 还不是要娶罗玉凤! 26、生活嘛,就是生下来,活下去。 27、其实上一天班可短暂了,电脑一开一关就过去了。 28、生活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大半源于攀比。 29、周一上班时的心情,比上坟还要沉重,周五下班的时的心情,比入洞房还要激动。 30、新闻联播的牛逼之处在于就算你一直在换台,也能完整地看 完一条新闻。

回母校的与大一新生交流演讲模板稿.doc

回母校与大一新生交流演讲稿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大家晚上好! 非常开心能够与大家在此相遇,更感谢大家能够接受组 织安排来到今天活动的现场。可是当我看着你们忧郁的表 情,自然的玩起手机,你们的行为告诉我,你们对大学的活 动、大学的讲座非常疲惫,非常无奈,你们觉得大学一点都 不幸福,一点都不轻松,对吗??? 那么今天来到活动现场的同学,有组织要求过来的,有 班级抽签不幸中奖的,有班级凑数的,对吗? 我想你们和现在的我过得一样很累很迷茫。 与在座的大部分同学的出生年代一样,我也是一名90 后,如果需要,大家可以关注我的 qq 和微博,在今后的日子当 中我们可以有很多的交流。 今天这是个特殊的日子,并不是指这是我次作此类型的 交流,更重要的是今天是12 月 1 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三 年前的自己作为社管会副主席带领社管会的小伙伴次独立策 划并组织实施了为期一周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这项活 动,成为了大学成长的转折点,为我在党团工作和专业学习 之间平衡前进奠定了基础。 在我来湖州之前,我们亲爱的邹老师跟我说,就对学弟

学妹们来讲讲实习的心得,讲讲学习的重要性。然后又特别嘱咐我说:要把握分寸,不能过分强调学习重要性,还得兼并能力的锻炼。在那一刻,我又瞬间觉得这是一位多么负责任、有远见的老师。 我用四年的时间才明白一个道理,她让我今天就讲给你们听:一个学生仅有学习或工作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要在雄厚扎实的基础上,勤奋钻研,奋发进取,以顽强的毅力和坚韧不拨的精神,并肩搞好学习和工作,这样的学生才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真正人才。小伙伴们,请记牢了。 这是我大学期间的部分荣誉。曾经我以为自己得了很多荣誉,就可以变得很优秀。可是当我到上海以后,我发现所谓的优秀只不过是别人的凤毛菱角,因为上海是到处可见的高材生,尤其在中山医院,边上还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但是,这些荣誉的获取,我想我得感谢一些人,比如说现在的佘丹强老师、邹鑫老师、董建新老师,我的班主任刘秀华老师等等一系列的老师,当然还有支持我的很多小伙 伴,比如朱云芳、章林平、王丹、邬凌峰等等,他们的存在,让我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敢放慢脚步,让我在犹豫徘徊的时候做出正确的选择,直到今天的我。 今天主要想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我的大学历程,然后跟大家讲讲实习的悲欢离合。 先讲我的大学。每一年都有其不同的故事。

。浅谈理性爱国

浅谈理性爱国 谈到爱国这个话题,立刻浮现在我脑海里的是伯夷和叔齐不食周粟是故事,伯夷和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相传他们的父亲遗命要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于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亦不愿等位,先后逃到周国。周武王伐纣,二人扣马谏阻。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封建社会里把他们当做抱节守忠的典范。这是很久很久之前古人所认可的爱国精神。 当时的商朝昏君当道,民不聊生,依旧有如此忠烈之士为其守忠。还有类似的种种例子可以证明爱国可以说是人的一种本能。每个人都有其爱国情怀,举兵造反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并且朝代更替也是历史进步的必要环节,当国人面对外来侵略,外族进攻时都会变得异常团结。 所以,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战争年代爱国主义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比较直观,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逐步形成了一种观念,爱国主义就是同敌人英勇斗争,我以我血荐轩辕、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突出了爱国主义的核心。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借一首《满江红》表达幼时对爱国的认知,纵观古今,留名千载的爱国志士往往都是刚烈的,为国为家付出宝贵的生命,面对威逼酷刑,面对荣华诱惑;丝毫不动容坚持本真,坚持信仰之人。苏武牧羊,在偏僻荒原之地,牧的不只是那群羊,更是心中的信仰,更是为国家无私奉献的灵魂;谭嗣同横刀向天笑,更是一种壮烈的奉献。 而如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爱国主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是国献驱的热血,而是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将爱国主义与时代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当今的世界时一个开放的世界,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联系、民族和民族之间的联系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格外密切。从某种程度上讲,爱国主义已经走出国界,爱国主义精神是最崇高的精神。任何一个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行为都应该受到世界所有人民的称颂。 在新的历史时期,这是一个和平的时期,古人那种刚烈的行为思想并不完全适应现在的社会,所以我国的爱国主义在坚持自己光辉传统的同时,还要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那么,应该如何爱国呢? 单士兵说:“没有什么比爱国情感更为珍贵与热烈,也没有什么比理性力量更为强大与穿越。如果爱国热忱纳入理性的通道,那一定可以产生无比笃定、坚韧、持续的力量,来支撑起大国崛起的梦想。”在《大国崛起》这部纪录片中,我认为国家的崛起除了机遇与智慧还有一种很重要的精神就是爱国精神,正是由于对自己国家的热爱,才会有让自己国家变得更好更强的想法,有想法才会有行动的动力。但是为了和平的发展自我,就要将理性的因素注入爱国热情之中,爱国的热情非但不会冷却,反而会经过思考、比较、判断之后又浅入深,从而会实现情感与力量的有机统一。 理智爱国表现在很多很多方面,这几年发生了很多大事,08年拉萨3.14暴力事件,奥运圣火传递在国外受阻,汶川地震,又如发生钓鱼岛、黄岩岛的主权问题,或是韩国扣押中国船长种种……听到这些首先会感到很气愤,然后就会觉得必须要做一些事情来捍卫自己国家的尊严。当自己国家受到辱蔑时第一反应肯定是反驳,当自己国家主权受到威胁时首先想到的是要捍卫,当

写给愤青们的忠告

写给愤青们的忠告 位移只重视结果,不关心过程,如同我们只看到成功人士的风光无限,哪管他们付出的艰辛,幸福的家庭总是相同的。追星族是无知的,而自己仅仅做梦而没有付出实践,为失败找到各种 借口。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很反感这句话吗?除非是重大疾病和残疾,否则没有理由穷,不能责怪父母的贫穷,因为他们没有条件学习、政策限制等束缚他们的创造力。 愤青们是无知和可恨的,只看到社会的阴暗面,传递负能量,成为网络暴民,而积极向上的 人士在苦苦奋战在一线。愤青们也不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没有去付出,何来回报。如聚集 志同道合的和臭味相投的“狐朋狗友”们创业,在“实战”中训练“技术”,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如马云所说,别人的失败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有梦想才了不起,坚持自己的理想,“大 不了从头再来”,“兵家胜败真常事,卷甲重来未可知”,最终一定守得云开雾散,美梦成真。 而路程重点关注的是运动过程,人生是从生到死的过程,看起来很悲观,但其间的经历才是核心。虽然人生的长度是不可知的,但深度厚度是可控的,人生是浅薄还是厚重,取决于读书带来的精神境界。文化快餐的营养贫乏,如看五遍电视剧《西游记》你还是不能窥见或了解吴承恩的博大精深的思想。那 种从白手起家经历奋斗而攀升至人生巅峰是美国梦中蕴藏的精神财富,日本亦如此,不像天朝的“怨天 尤人”而渴望成为“富二代”、“官二代”的年轻一代,磨难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所以当今的中流砥 柱是“70、60后”。而出生于富裕老美认为这是“车祸”、“杯具”,所以美国大多数富豪和官员并不把 财富和权力传递下去,这不像因精英的腐朽思想而解体的苏联,只有苦难才能成就人生,无论是朱元璋 还是铁木真,当然现代主要靠良好的教育和健康的社会,它们是形成优秀文化基因的土壤。 90后要少结交“酒肉朋友”,在电玩、虚拟网络中虚度年华,纵欲过度,不努力工作而空生“羡慕嫉妒恨”,别有忧愁暗恨生。激烈的言辞和过激的行为并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应该脚 踏实地、忍辱负重、慎思笃行、低调做人,和厚积薄发,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和创举,回头再 看人生才精彩,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千万别在“抱怨”中坐失良机,埋没才华,毕竟市场经 济提供了巨大的舞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为社会做出实绩,必须远离酒场、 过度娱乐、网络垃圾消息等损伤健康和荒废时间的行为,亲进商业类书、历史智慧、创业故事、经济法律等。“古今成大事者,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我相信》是一首充满积极能量的励志的歌。会娱乐的人才是工作的头头是道,经营一个家庭。还是多看看励志、哲理、智慧故事类的影视、书、讲座、纪录片等。当你接触到越多有益身心健康的东西,你就会越来越有阳光心态,取而代之的阴暗的心理,不要抱怨社会,没有几个人真心关心你,除了父母和几个铁哥们,因为大家都很忙,都在焦头烂额地当工薪阶层。比别人努力,才能有更好的收成。拜托庸人自扰,“小人长戚戚”,走向“君子坦荡荡”。“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大家都懂,谁能做到?

浅谈mba出路

[转帖]MBA出路? 时下MBA的行情越来越低迷,月薪已经跌破2000元(还是人民币!)。越来越多的MBA毕业生感到怀才不遇,伯乐难求,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工作难找; 重任难挑; 高薪难拿。 但是,我一年前推荐给某企业的一个MBA朋友现在已经拿到了百万年薪。虽然我对他的成长历程非常了解,但为了对读者负责我还是重新对他进行一个访谈。 他姓范,现在是一家中等规模民企的营销副总,私下里我叫他小范,他喊我小马哥,正规场合我叫他范总,他叫我马老师。我约了他在西直门的逐鹿茶楼,他请我喝极品洞顶乌龙。 ……小范开始谈,下面是谈话的主要内容…… 我当初就是遵循了一个指导思想和五个选择标准。 一个指导思想就是:钱是自己挣的,不是老板给的。 我觉得到现在还有很多MBA没有搞清楚这个道理,他们老觉得自己一出校门就要拿一个高薪,当一个高层管理者。为什么他们会有这个想法呢?第一、工作了几年,有资历了;第二,名校的MBA,听过国内大腕的课,和大腕和过影;第三最重要,花了十几二十万银子,花了这么多时间,不能亏了,毕业要赚回来。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你自己花钱念书,钱被商学院赚走了,同时是你自己想当然的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期望值,认为毕业后水平就不一样了,可以要一个高薪。其实不管外企还是民企,老板是不会养闲人的,即便是开始给了高薪,你的工作贡献不够格的话还是要走人。况且现在MBA遍地都是,靠MBA敲开高薪高管之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是如果你真有本事,能够做出成绩来,老板天天怕你跳槽,怎么能不给你高薪呢? 打工者关键要找一个适合的平台,好好干,干出成绩来,让钱来找你,而不是你去找钱,这个道理我在听你讲课之前就明白,当然听完你的课后我想的更透彻了,这是实话。小范一脸严肃地说。 然后,在五个选择之前我还要说一说我读书的目的,选择是实现这个目的的手段吗,正像小马哥说的,目前念MBA的人有六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