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如何应对新高考背景下的教育教学

如何应对新高考背景下的教育教学

如何应对新高考背景下的教育教学
如何应对新高考背景下的教育教学

如何应对新高考背景下的教育教学

【摘要】面对新课改形势下的新高考,必须着力打遣人本和谐教育,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能力目标,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并张扬其个性,大力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致力于转变学校教育教学方式,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关键词】新高考新课改自主合作参与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003-01

1 新课改后课程特色之一,倡导实践体验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如何实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性教学方式?1、教学过程要深入浅出设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浅入深出实施(体现实际联系理论)研究性专题教学,即备课中根据课标和大纲的教学要求,扫描社会生活实际、选择材料载体和创设问题情境,课堂上从学生能够理解的角度切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与之共同分析教学情境和理解课标大纲观点;2、指导学生熟悉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精神和一般流程,酌情编制模拟样题;3、在全面梳理社会热点和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教师以“举三反一”模式确定引领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分析思考有关专题的思路,并注意指导学生注意优化了解相应规律、掌握相应规则应变能力。

2 因为新高考方案投档录取是以语,数,外三门统考科目的成绩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的发展变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cb9104755.html,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的发展变革 作者:尹加先 来源:《赢未来》2018年第04期 摘要:高考背景下的数学发展变革探讨,需要吸收新课程理念,从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变革,并让其整体性质保有一致性,这不但利于教学改革,更利于课程改革的整体性推进。本文主要概述了高中数学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改革的有效方法,希望学生能具有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最终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数学;发展变革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的发展研究,对数学教学有着積极意义,通过研究能了解到学生的哪些技能需要提高、哪些能力需要深化、哪些学习方法需要调整。而教师则在变革发展中了解到高考数学中对数学知识的紧密性更受到重视,也要重视实际应用问题的考察,所以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加大这方面的教学比重,最终让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提升。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培养目标和试卷设置概述 (一)提高知识与技能 新课标当中对于数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赋予了其新的内涵。对于基础知识以及相应技能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高中数学当中增加了对于算法的教学工作,学生需要对数据处理掌握最基本的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基础性的统计知识。教学目标上出现的变化,使得教学内容变得更多,同时也使得课程设计变得更加简单。不会再出现由于人为原因而产生的对于学生掌握困难的知识点进行教学删减的问题。改革当中的关键点便在于高考试卷当中,将很多属于选修的内容也纳入了考查范围当中,使得高考试卷更加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在考查的具体方式当中,主要分为了两大点:第一,将选修课程当中的内容做为必考内容。第二,针对选修内容,在出题时可以自由选择[1]。 (二)考查应用能力 新课标要求高考在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抽象能力以及推理和运算能力的同时,还对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也提出了考查要求。这部分内容当中,需要学生能够有效地收集数据,并对其进行有效整理和分析处理。学生需要根据数据,针对性地研究并解决相关问题。新课标当中对于统计学知识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其考查重点便是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能力[2]。 二、课程改革需要符合国情、学情 (一)模块设置不应该是知识的堆砌更要反应数学文化的不息流变

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在任何时候都应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当前,在实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如何进行?笔者想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课堂教学的三个层次 对当前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为考试而教的课堂。特点是:题海战术,支离破碎。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组织教学工作的着眼点是为了考试。“考点”决定课堂教学中的“教点”和“学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目标是要把考试可能考到的内容教到位。因此,课堂设计没有了整体感,显得很零碎。有一位教师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当学生读到:“哎呀!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他的棉衣已经烧着……”这真是万分危急的时刻!学生的朗读也正进入状态,教师却突然叫学生停下,提出一个问题:“着”有四种读音,你们知道吗?……一下子课堂教学就变得索然无味了。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样的课堂教学弊端很多,但仍有不少教师不愿抛弃这陈旧的套路,因为在考试改革没有太大作为的情况下,这样的课堂,“应考”的效果确实还不错。 第二个层次: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教的课堂。特点是:

缺乏情趣,效率不高。当前,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处于这个层次上。本来,加强“双基”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致力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是无可厚非的。可是,我们的老师把目光仅仅只盯在知识和能力上。他们把学生当成“容器”,而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给学生太大的压力,太窄的空间,太少的自由。因此,在这样的课堂里常常是缺乏情趣,缺乏生机,学生学得很累,而教学的效果却并不高。 第三个层次:为发展而教的课堂。特点是: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更重视与学生情感的沟通。他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激励学生。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样的课堂,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要求是一致的。许多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就是这个层次的典范。 仔细分析特级教师、优秀教师成功的课堂教学范例,之所以能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除了他们精湛的教学技艺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他们的课堂教学目标定位与一般的课堂有着很大的差异。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有效地实施新课程标准,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 二、课堂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 新课程标准是围绕着人的培养目标来设计和实施的,“一切

新高考、新课改、新机遇、新挑战 —参加新高考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有感

新高考、新课改、新机遇、新挑战—参加新高考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有 感 为期四天的外出学习,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新高考改革后高中教育教学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高考考试和招生改革就是指挥棒,对高中的教育教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浙江和上海几所学校的考察和学习,让我对这一轮的高考改革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高考改革实行的是3+3模式,语数外必考,其中英语实行一年两考,其他六科中任选三课,结合我省的情况这样的组合就有二十多种,这些对高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高中在此就要通篇考虑,全局筹划,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做好对学生的选课指导,学生现在的选课决定了今后上大学的专业录取和今后的人生选择,所以高中阶段的选课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今后的发展方向,科学选课。 2、做好走班制教学工作,组合越多,意味着学校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越大,怎样科学分班,怎样解决走班制下的学生管理,怎样解决走班制下的科学评价等问题都成为摆在学校管理者面前绕不过去的难题。 3、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高考录取“两依据一参考”原则改变了以往录取中的只看分数,分数成为了依据之一,素质评价将成为重要的参考。怎样科学公平公正的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也是学校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现行的评价制度弄虚作假、应付了事肯定不适应新高考的要求,所以学校需要认真研究高考改革,结合学校实际,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制定自己的综合素质评价规则。 4、我校学生生源基础差,根据高考改革录取方向,我校学生参加高考的人数将大大降低,而以参加高职高专录取为主,这样我校在新高考后学校教学工作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处理好学术性高考和技术性高考的区分管理,怎样合理指导学生选择,怎样合理安排教育教学资源等问题也更为突出。

新高考改革新的体现和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新高考改革“新”的体现和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新高考改革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旧格局;使学生自主选择权大大增加;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录取模式有了新的格局;为招生取向带来新的变化。这些充分证明了新高考改革的价值所在。 一、新高考制度的基本精神和举措 (一)基本精神 新高考制度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基本精神主要表现在:一是取消加分事项,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一定程度上将弄虚作假、徇私舞弊、钱权交易的存在扼殺在摇篮中。高考公平关系千万考生的切身利益,关乎着无数家庭的喜怒哀乐。二是走班制实行尊重了学生个性发展。新高考要求选课走班制是学校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尊重,也为每个学生发展特长方面提供了可能性,也鼓励了学生能够很好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取其学生所长,进行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出大量的具有个性化的创新型人才。三是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培养,这也刚好迎合素质教育的倡导,也是对核心素养的充分表达。四是新高考方案的提出,加重了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并向农村和边远地区靠拢。 (二)重要举措 1.一考定终身的旧格局已被打破。自从1977年高考恢复至今已41年,现今是知识、信息技术爆炸时代,传统的高考制度已满足不了当今时代的发展。传统高考模式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考试是教师教学的法宝,分成了学生学习的命根,大多数学校唯“升学率”是图,家长拿孩子的“分数”是问,社会唯“名牌高学历”是追。唯分数论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一考定终身使得学校家长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 2.学生自主选择权大大增加。新高考改革意见中,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这一环节,打破了传统文科考“政史地”,理科考“理化生”模式。新高考做到了文理科不分家,考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自行选择所要考取科目,这样赋予了考生更大的选择权,给予学生更多的“学其所好,考取所长”的机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产生自我效能感。通过“3 3”“6选3”“两次机会”“等级赋分制”等措施的提出,增加了学生对高考科目的选择权,分散了学生的考试压力,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录取模式有了新格局。教育考试指导会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说:“新高考”改革的两个基本价值取向:一是为了尊重学生选择权;二是为了扩大高校招生录取的自主权。改革的最终方向是实现高效和考试之间的双向选择。不论是浙江的“专业院校”志愿填报模式,还是上海的“专业群高校”志愿填报模式,事实上都打破了将学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投档的传统模式。高校录取分数线的概念已经不复存在,新高考方案强化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学生将“择大学”变为“择专业”。 新高考出现的这种录取和择校模式更加有利于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大家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一涌而至的冲向所谓的985、211学校,出现“择校热”问题。考生也逐渐关注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很好的发展自己。发现自身的优势,发其所长。学校也会培养一批批拔尖型和创新型人才。对一个发展中的学生来说,除了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外,兴趣、抱负、理想、素养等个性化因素更为重要。纵览世界一流大学的招生基本上都坚持这样一个共同理念:品学兼优。这里的品是指学生在社团活动、科技创新、体育竞技等综合素质,学是指对所学的知识有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并取得优异的成绩。通过参考综合素质评价一方面教育要更加注重学生素质教育方面的发展,学校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

新高考背景下的学校管理

新高考背景下的学校管理 ——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彭州市蒙阳中学陈祖均12月4号至8号在成都市普二处石处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53人在短短的的4天时间内聆听了杜淑贤、芮仁杰等七位专家校长的精彩讲座,参观学习了以向明中学为代表的四所高中,在学习中一次次的更新了我的教育理念,改变了我对新高考的一些不足的认识,让我对新高考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引起了我对教育改革的思考,对如何对应将要来到的2018新高考有了一些想法。 在本轮改革中,我校要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认识推进普通高中教学和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切实改变应试教育做法,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放在首位,积极推进选择性教育,积极探索适应选课走班分层教学综合育人模式下改革创新的路径,为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实施高考改革在师资、教学设施设备和信息平台等方面做好准备,为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和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奠定基础。

一、指导思想。 1.整体谋划,分步实施。根据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实施方案,遵循教育规律,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安排教学管理工作,制定完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方法步骤和主要措施。 2.研究先行,分类指导。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建立专业团队,开展专项研究。 3.统筹兼顾,合力推进。切实加大资源建设与保障力度。 4.立足实际,创新实践。把学校教学管理改革与学校特色发展相结合,与教育信息化相结合,通过扩大学生选择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促进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 二、主要措施 1、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家长会,校讯通等方式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及学生都了解掌握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新变化,主动适应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加强培训指导。通过外派行政和老师外出学习、请新课改走在前面的学校专家教师到我校举办讲座,让我校的教师提前了解新课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变我校教师的教育理念。

新时代背景下《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改革

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创新教育研究, 2018, 6(5), 349-353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sodocs.net/doc/cb9104755.html,/journal/ces https://https://www.sodocs.net/doc/cb9104755.html,/10.12677/ces.2018.65056 Education Reform of Urban Master Planning Curriculum in the New Era Fang Zheng, Zhiling Zhu, Xinshuai Man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Received: Sep. 21st, 2018; accepted: Oct. 5th, 2018; published: Oct. 12th, 2018 Abstract With Habitat III holding and The New Urban Agenda publishing, new data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uch as Big data and Internet of Things, and new requirement for of urban master planning compilation, education reform for urban master planning curriculum is extremely urgent. This study proposes four fields, like content of courses, teacher troop, teaching methods and examina-tion method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tion, by integrating new urban development models, new da-ta and technology, and new ideas in the contents, depending on multiple types of teachers, using various kinds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examination methods to realize multiple aims. These aims can be classified as theoretical recognition and methodology application,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synthetic analysis, oral expression, PPT making and map drawing, and group cooperation. Thus, the students can cope well with the new era. Keywords The New Era, Urban Master Planning, Education Reform 新时代背景下《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改革 郑芳,朱志玲,满新帅 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宁夏银川 收稿日期:2018年9月21日;录用日期:2018年10月5日;发布日期:2018年10月12日 摘要 随着2016年“人居三”的召开及《新城市议程》的提出,大数据、物联网等数据及技术革新,及国内城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新高考视野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一、省课程改革与高中英语课程的关系及对日常英语教学的影响

二、从2015年全国卷和卷的比较看2017年新高考英语命题趋势 在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公布后,恢复“全国一卷”成为改革大趋势。2014年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有15个;2015年,又新增、、3省实行高考统一命题,增至18个,而2016年等7省市也将加入这个行列,将有25省份使用统一命题试卷。据说2017年省也将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 1.从试卷结构来看(卷&全国卷)30听力+120笔试=150 2015年卷笔试部分

2015全国卷笔试部分(新课标II卷) 1)试题设题顺序发生变化(体现听(说)读写) 全国卷试题题型顺序:听力、阅读理解+语言知识的运用(完形填空+语法填空)+写作能力(短文改错+书面表达)。表明“听力领先,阅读突出,侧重运用,先‘客’(观)后‘主’(观)”特色。Intake-input-output的语言学习规律 2)单项选择改为语法填空(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 3)突出语篇,淡化语法(对考生考查有单句层次过渡到篇章层次) 2.从试卷评析来看(卷&全国卷)

2015年全国卷:1. 试题紧贴《英语课程标准》,凸显新课改理念;2. 试题素材贴近生活,体现开放性,大众化;3. 试卷命题突出“活学活用”,强调知识运用的语境化 2015年卷: 2015年高考英语试题卷严格依据《英语课程标准》、《英语教学指导意见》和《考试大纲》命制,延续前几年试卷的风格,题型和要求没有改变,难度保持相对稳定。从整卷的语言材料看,真实地道,关注思想性、人文性和实用性,比较通俗易懂。从设题情况看,立足考查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语用能力,无偏题和怪题。 从今年的英语试卷看,今后的高中英语教学应该继续关注语篇,重视语境,培养语感。同时,考生也要注重拓展阅读空间,强化生活体验,提高思辩能力。3.2017年高考英语命题总趋势 全国卷与卷在考试围和容等方面基本一致,都是根据教育部编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说明进行命题。但各学科试卷的题型结构和赋分有些许差异,具体以教育部当年编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由于高考命题的具体容和依据都是统一的《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是依据课程标准来制定的,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只要按照原有教学备考工作安排去做即可,不会有影响。 外语教育功能转变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教学改革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教学改革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要主动适应当地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发展同社会实际工作部门的合作培养,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中等职业学校要主动适应当地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发展同企业的合作培养模式。因此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要深化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指学校的教学改革,包括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和教学队伍建设。 一、教学模式改革 1.“以生为本”,注重融入岗位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突出学生个性,培养其创造力和竞争力,鼓励大胆创新,提高兴趣。课堂上,采用圆桌模式教学,让学生先预习,自己讲出知识点,教师补充。实训时,采用不同岗位不同训练方法,即轮岗训练,让学生认识岗位不同,技能不同,真正地融入进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融入岗位中,这样他们的积极性就提高了。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善于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励学生前进,使其增强自信。教师要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教”与“学”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掌握岗位技能。 2.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要形成“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等方面共同参与的教

育教学评价机制”。在建立评价体系的过程中,不能停留在评价学生 基本成绩的层面上,还要考虑态度、创新、自我锻炼的能力等因素。可 以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验、实训课练习评定、自我评价的综合方法,同时还要引入合作企业对实习学生能力的评价鉴定。评价不是目的,评价越细,越能发现学生对岗位能力的掌握程度如何,对知识的认知深浅,从而随时调整我们的教学方法,进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3.职业资格的推广目前,很多工作岗位都要求员工持证上岗。所以在岗位与学历教育课程对接的同时,要推进职业资格证书考取工作。学生在完成学校相关专业教学计划所有课程学习和考试、毕业前的综合技能测评之后,通过组织参与社会化职业资格考试,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按规定持证上岗。通过校企合作能让学生适应企业和社会的要求,知晓不同专业、不同岗位上岗时所必须持有的资格要求,在教学上知识点与资格证考试的要点相符相承,让学生通过努力考取资格证,方便学生毕业后顺利上岗,为就业铺路。 4.共创实训基地突破传统的观念,与企业合作,同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把课堂设到基地,企业负责经营,学校负责生产,从而实现资源互补和利益双赢。这样,企业愿意来,能够真心地为学校提供高级技能岗位人员,提供技术指导。对于学校来说,基地也营造了真实的工作环境,以企?I 的规范化生产经营方式去组织实训教学,学生就业时不存在过渡期的问题,一出校门就能熟悉岗位。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在教学模式改革的同时,在原有的教学方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改革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改革 这次新课改的培训,让我有机会接受远程教育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我既兴奋,同时又觉得面临很大的挑战。毕竟自己是广西第一批课改的老师,如果学习不好,直接影响到明年的教学质量,所以压力蛮大。然而在西安的四年大学生活,接触到的同学基本上都是课改区的同学,据她们描述的高中课堂跟我们的高中课堂很不一样。同时在学校里平时训练的教学技能都是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去做的,实习的时候也是新课改后的教材,从这方面说自己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于是有这个计划接受新课改培训,我感到相当荣幸。 新课程标准向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新课程标准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在积极参与这场课程改革的同时,更需要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学习与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以适应课程教学的要求。 一、由教纲和教材的被动实施转变为对新课程的主动设计 过去,由于中小学课程过分强调统一内容、统一教材、统一参考、统一标准、统一考试,使得教师过分依赖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影响了创造性的发挥。现在,新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不仅会“教书”,也要会“编书”,更要会设计科学性的探究活动和研究型的专题活动,课堂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发挥创造力的智慧新空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 新课程改变了传统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发展要求,紧密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将课程内容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更富有生活情境。 二、由教学过程的主宰者转变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和学习探究者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地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新过程。在未来课堂上,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实现由权威到平等参与,由知识传递到促进、组织、引导的转变。 三、由重视单一学科知识的钻研转变为重视在单一学科基础上的多学科知识的了解 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教师的角色一旦确立,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之中,不再猎取其他学科知识。然而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这就迫切要求教师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 四、由主要关注书本内容转变为关注社会生活、科学开发、生产实践等方面的紧密结合 教师应当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还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新高考背景下走班制教学的设计原则与策略-最新文档

新高考背景下走班制教学的设计原则与策略 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的发布,被称为“新高考”的考试招生制度开始试行并推广。在新高考背景下,走班制日渐升温,成为应对新高考的重要选项之一。 在推行走班制教学的过程中,确立并制定走班制的设计原则和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高考的特色 与以往的高考招生制度相比,新高考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 1.新高考增加了自主性和选择权 新高考实行“3 + 3”考试模式,即三项必考科目与三项选考科目相结合,选考科目实行“6选3”。英语科实行社会化考试和一年多考,选考科目则有多种组合,新高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新高考把选课的自主权交给了学生和学校,实现了从选课到选考的转变。此外,新高考允?S各高校自主确定专业选考科目及其他条件,并可以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出相应的录取要求。新高考使得学生、学校和高校都增加了选择权,自主性大为增强。 2.新高考兼顾了全面性与个性化 近年来,文理不分科的呼声日益高涨,很多高校也在开办并设置通识类的院系或专业。培养通用型人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界和全社会的主流观点与共识。新高考顺应了这一趋势,取消了文理分科,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导向上突出了全面性。与此同时,新高考给予学生在选课和选考科目方面很大的自由权,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选择课程内容与考试科目,照顾到了学生的差异性与独特性。新高考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也兼顾了个性化需求。 3.新高考突出了专业导向和职业发展

原有的高考制度在选拔录取时优先考虑学校的选择,催生了对高校招牌和名牌学校的过分重视。考生盲目追捧高校品牌和所谓的热门专业,对于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专业和适合什么样的职业根本没有具体的概念和感受,造成自身专业选择与职业规划、职业理想之间的脱节。在新高考制度下,高校各专业可自行确定选考科目,学生在应对高考和进行未来发展规划时,首先要从专业要求出发来选择课程和考试科目,高考选拔录取转变为优先考虑专业为主。这一转变增强了学生的专业意识,促使学生提前开展职业发展规划。因而,新高考突出了对学生的专业导向和职业规划与发展。 二、走班制的特点与内涵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行,走班制日益受到重视和追捧,究其原因,在于走班制的特点和内涵与新高考有不少契合之处。 1.课程设置的多样性。走班制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课程的多样性,课程数量众多,而且类型丰富。必修课走班制教学是从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出发,注重课程设计的层次性;选修课走班制教学是从尊重学生的兴趣出发,注重课程的种类性;全员全科选课走班制教学则从学生各方面的差异出发,注重课程的全面性。不管哪种类型的走班制教学,多样性的课程设置是走班制顺利推行的前提和基础。 2.教学常态的流动性。在走班制教学中,原有的行政班级被打乱,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课程进入相应的教学班级上课,教学班取代行政班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具有了流动性。另外,在走班制教学下,由于学生个性化的选课学习,接触的同学和老师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流动性成为教学活动的常态。 3.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走班制教学的另一个特点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最突出的表现是对学校的课程拥有自主选择权,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学习者。 4.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在走班制中,学校开设的各类型课程内容保证了课程在总体上的多样性,学生个性化的课程表又体现了课程的独特性。必修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选修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探索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探索 发表时间:2018-07-06T16:07:21.297Z 来源:《教育学》2018年6月总第144期作者:叶飞月[导读] 如何更好地适应新高考的要求、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广大一线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25400 摘要:随着新高考方案的确定,高中的数学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更好地适应新高考的要求、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广大一线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教学分层走班探索 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备受关注的江苏省高考方案最终确定,新方案将从2018级高一新生起启用,2021年普通高考中正式实施。如何有效地贯彻落实好这一改革方案,为我们广大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笔者认为,普通高中全面实行必修课分层走班教学能顺应新高考的要求,满足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需求。 本文将谈谈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优势以及一些建议,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一、分层走班教学模式的内涵 大家都知道,学生的个体差异客观存在。有的学生双语好,数学却比较差;有的学生数学好,双语学起来费劲。如果将不同基础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学习,往往会导致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又吃劲,造成前者懈怠和后者自卑的心理。 分层走班教学能使更多的学生得到关注。分层走班教学是要求教师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培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知识和能力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分层走班教学的实施 1.学生分层 保持原有的行政班级不变,按学生的数学成绩、学生的发展潜力将学生重新分成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级。A层的学生数学基础差,理解接受能力不强,学习没有积极性,习惯差;B层的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基础智力一般,成绩平平;C层的学生对数学有较浓的学习兴趣,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 2.根据不同分层,因材施教 对于同样内容的教材,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水平给予不同的要求,实施因材施教。因材施教需要判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然后决定施教的内容和方法。 3.测试分层 测试题要按不同的层次来编写,试卷大部分为基础题,也要有少量的综合题,基础题的分量应占80%。在一份测试卷里应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要求各层次学生都要做,而选做题则针对C层次的学生。或者对同一个知识点的考察,C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综合性较强的试题,A、B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简单一点的试题。 4.评价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评价时,要纵向比较,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让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努力,对达不到层次目标的学生要及时关注,帮助他们分析不达标的原因。教师针对阶段测试的效果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分层走班教学的建议 1.学生分层要更加合理 初高中的学习还是有差别的,初中一节课的容量小、内容浅,中等偏上的孩子可以通过不断的训练变成尖子生,学习差的只要肯花时间磨,也能成为中等生。高中数学的学习,需要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自觉的学习态度。所以,按中考的成绩或是期初的测试情况分层次教学具有局限性。因而,在高一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再考虑如何进行分层,可能更合理一点。 2.加强管理力度 分层教学后学生的管理问题主要出现在A层次学生的班级,这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差、学习态度也不端正,对数学学习完全没有兴趣。所以任课老师要尤其有耐心,寻找适合他们的目标、内容、方法,并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爱,做好思想工作,尽量避免两极分化的问题。 四、结束语 新高考方案实施后,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将是必然趋势,它能够弥补班级授课制的不足,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我们一线老师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总结,努力让每个学生达到学有所成的教育目标。参考文献 [1]蒋军海综合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4,(6)。 [2]张参军高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与建议[J].数学学习和研究,2016,23。 [3]叶永强新课程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0)。

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应对策略

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应对策略 杭州师范大学一周的学习,我体会最深的是“新”字。浙江新高考试点改革是中国统一高考建制以来幅度最大、力度最大、影响也最为深刻的一次改革,堪称统一高考制度的一场“革命”。作为试点地区之一的浙江省,其新高考招生制度具有多重突破性价值,诸如增加学生选择权、终结文理形式分科、增加高校招生自主权、激活高校专业与学科调整等等。 浙、沪新高考试点改革是新中国统一高考建制以来幅度最大、力度最大、影响也最为深刻的一次改革,堪称统一高考制度的一场“革命”。作为试点地区之一的浙江省,其新高考招生制度具有多重突破性价值,诸如增加学生选择权、终结文理形式分科、增加高校招生自主权、激活高校专业与学科调整等等。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推进,新制度的利弊效应也逐渐得以显现,并且越来越清晰。 改革前采取文理分科,考试科目共四科,包含语文、数学、外语、理综(物理、化学、生物)或文综(历史、地理、政治)。改革后采取“3+3”的考试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剩下的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政治六科限选三科进行考试,成绩计入高考;并取消文理科考试区别。 改革前九科集中在毕业当年六月份一次性考试,考试作为高招毕业和少数高考专业录取的参考;改革后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考科目,合格性考试在高二、高三期末各组织一次(含补考),

为高中毕业的依据;选考科目考试时间为高考结束之后,选三科考试计入高考总成绩。 改革前现行高考,英语参加统考,只考一次且成绩计入总成绩。且由于以6门总分录取,理工类考语数外和理综,文史类考语数外和文综,总分750,语数外总分150,文综和理综300。所以即使你某一门科目跛腿,基本影响还不大,因为可以通过文综或者理综来弥补。改革后高考增加英文听力考试内容,高中阶段会组织考试两次外语,取成绩最高分计入高考总成绩. 改革前大家根据文理科的选择,都在一个班级上课,有固定的教室、教师、同学。改后由于3+3带来学生学科选择的变动,大部分学生选考的科目组合不同,所以学校不再也无法安排在统一的班级上课,理论上改为走班制,就是每个学生根据自己选考的科目选择自己的课表,然后每天按照自己的课表找对应的老师去上课。理论上不存在同班同学和班主任。原先的跟班制改为走班制,要求学校具有更高的管理能力和师资能力。但是现在根据各学校的具体情况看,估计很难实现真正的走班制,最多做到半走班制。 改革前记录学生高三学习成绩基本情况,除了自主招生学校审核参考外,无其他用处;改革后根据学生三年在校表现记录成案,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内容,不仅是自主招生要参考《素质评价表》,高考录取也会参考。

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教学改革的思考

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教学改革的思考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在获得可喜成功的同时,也常常遇到一些疑惑的问题,它们明显影响了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有效推进。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这些疑惑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以求形成科学合理的共识,用以指导教学改革实践,促进教学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更健康地发展。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改革与传统教学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变革传统教学中那些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求的、陈旧的内容和要求,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往往容易产生把当前的教学改革与传统教学“对立”起来的思维偏差,即实施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就要否定传统教学,讲传统教学就是不要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改革。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显然是片面的、不可取的。其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和传统教学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首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和传统教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教育的本质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的人为谁服务的问题。建国以来,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一贯的,那就是坚持教育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和劳动者。传统教学始终贯彻着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专业人才和众多出类拔萃的科学家、专家,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前推行的课程改革强调要培养学生成为“全人”,其实质仍然是要求从德智体诸方面培养学生,促进学生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可见,两者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 其次,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和传统教学在内容上是相通的。 教学所需要研究的全部内容归结起来就是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从现代教育发展的角度看,传统教学在培养人才的手段和方法方面确实存在着不足之处,需要改革。但是,传统教学中的基本要求与当前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改革的要求是相吻合的,两者之间有着相通、相溶之处。例如,传统教学强调教学的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强调学科教学要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因材施教;强调运用启发式教学,反对灌输式教学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