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pkpm参数详解

pkpm参数详解

pkpm参数详解
pkpm参数详解

08PKPM参数详解

第一章 SATWE参数合理选取

一.总信息

1.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地震力、风荷载作用方向与整体坐标的夹角,

需按该夹角重新计算地震力、风荷载,程序自动按照输入的方向进行水平力的计算(建议取0,输入角度验算)。

2.裙房层数:裙房层数应包含地下室层数。

3.转换层层号:转换层层号应包含地下室层数。

4.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1.0~

5.0,缺省值2.0(一般工程),对于框支剪力墙

和短肢剪力墙取1.5.

5.对所有楼层采用刚性板假定:仅在计算位移比时采用。

6.墙元侧向节点信息“内部节点”(效率高)、“出口节点”(精度高)

如何选择:如无特殊要求均可采用“内部节点”。

7.恒活荷载计算信息:模拟施工1(往往无法满足各点弯矩平衡条件)、模

拟施工3(更符合工程实际)。

二.风荷载信息

1.修正后的基本风压:指考虑地点和环境的影响,如沿海地区和强风地带

等把基本风压放大1.1或1.2倍。(不需乘以风高变化系数和风振系数,程序会自动考虑)。

2.结构基本周期:用于计算风荷载中的风振系数用的,先按缺省值计算,

计算完后再将程序输出的第一平动周期值填入即可。

3.设缝多塔背风面体型系数:程序允许设计人员指定各塔的挡风面,背风

面体型系数通常取0.5(不能取0,否则无法考虑挡风面的影响)。

三.地震信息

1.“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作用”:总是先选择偶然偏心,当位移比大于

1.2时考虑双向地震作用,如同时选择程序自动选择较大值计算而非叠加。

2.计算振型个数:振型组合数保证质量有效系数不小于0.9,如果振型组合

数已经很大,有效质量系数仍不满足要求,应分析原因,考虑结构方案是否合理。

3.活荷载质量折减系数:“抗震规范”5.1.3条,一般情况该值与活荷载组

合值系数相同,但建筑各层使用功能不同时,设计人员必须多次计算才行。

4.周期折减系数:“高规”3.3.16条,框架结构0.6~0.7(填充墙较多)、0.7~0.8

(填充墙较少)、框剪结构0.8~0.9、纯剪力墙结构不折减。

5.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附加地震数,相应角度:“抗震规范”5.1.1-2条,有

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度时应输入,附加地震数在0~5之间,角度按实际。程序按最不利一组计算。

四.活荷载信息

按“荷载规范”第4.1.2-2规定折减,柱、墙、基础活荷载折减只传到底层最大组合内力中,没有传给JCCAD,基础计算应在JCCAD荷载参数中输入。

五.调整信息

1.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0.8~1.0(只对竖向荷载起作用)。缺省值0.85.

2.梁活荷载内力放大系数:主要用于当不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时,通过该

参数来近似考虑活荷载不利布置所产生的影响。缺省值1.

3.梁扭矩折减系数:0.4~1.0(采用刚性板假定时),如定义了弹性楼板,不

折减。

4.连梁刚度折减系数:一般不宜小于0.5,一般工程取0.7.

5.中梁刚度放大系数:1.3~2.0,高规中建议中梁可取2.0,边梁可取1.5.

6.剪力墙加强区起算层号:SATWE计算剪力墙底部加强高度时总是从0.00

开始计算的,如从地下室算起需人为指定,此时应输1.

7.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梁内力:目前该参数不起作用。

8.按规范5.2.5条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该项主要为了满足规范中所规定的

最小剪重比的要求,选择此项,程序自动对结构每层进行判断,并进行调整。(剪重比不满足要求应加强刚度,调整方案)。

9.托墙梁刚度放大系数:开洞墙建议不放大。

10.指定的薄弱层个数及相应的各薄弱层层号:程序会自动判断并乘以1.15

的放大系数,但有时程序可能判断不出需人为指定薄弱层(如转换层,错层处等),不影响程序判断其他薄弱层。

11.全楼地震放大系数:一般情况不考虑。

12.顶塔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只要振型数给的足够,一般可不考虑。六.设计信息

1.什么情况下考虑P-DELTA效应:可先不选择此项,待计算完后查看结构

的质量文件(WMASS.OUT),根据提示进行选择。对于钢结构,特别是高层刚结构,一般宜考虑P-DELTA效应的影响。

2.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为刚域:一般而言对于异形柱结构宜采用(柱肢长较

长,梁柱在节点处重叠部分较大)。

3.混凝土柱的计算长度系数执行混凝土规范7.3.11-3条:目前版本的软件

可以自动判断,并按规范执行。

4.柱的单、双偏压计算:先按单偏压计算,然后再在“分析结果图形和文

本文件显示”中按双偏压验算;异形柱结构不管怎么选择都自动按双偏压计算。

七.配筋信息:“结构底部需要单独指定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的层数”和“结构底部NSW层的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该功能主要用于提高高层框筒结构中剪力墙核心筒竖向分布筋的配筋率。比如:底部加强部位四角宜设置型钢柱或带芯柱的边缘约束构件。筒体底部加强部位的分布筋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6%,筒体一般部位的分布筋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3%。

八.地下室信息

1.回填土对地下室约束相对刚度比:0表示回填土对结构没有约束;负数

相当于地下室顶板嵌固,地震力不往下传(比如两层地下室-1表示地下二层嵌固,-2表示地下一层嵌固);0~5参数越高表示回填土约束越强。缺省值3.

2.扣除地面以下几层的回填土约束层数:如3层地下室,填1表示只考虑

地下2、3层回填土对结构有约束作用。

第二章结构计算结果合理性判断实力解析

一.结构扭转效应的判断

1.结构周期比的计算(WQZ.OUT):结构以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

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A级不应大于0.9,B级不应大于0.85.

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平动所占比例80%以上(可查看振兴图)

结构以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扭转所占比例50%以上(可查看振兴图)

2.结构位移比的计算(WDISP.OUT):考虑偶然偏心和刚性楼板假定计算

位移比,A级不宜大于1.2,不应大于1.5;B级不宜大于1.2,不应大于

1.4.

二.结构竖向不规则的计算:

1.刚度比的计算(WMASS.OUT):

1).地震剪力和地震层间位移的比值: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上部相邻楼

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

2).剪切刚度:底部大空间为一层时,可近似采用转换层上、下层结构等

效剪切刚度比r表示转换层的上、下层结构刚度的变化,r宜接近1,非

抗震设计时r不应大于3,抗震设计时r不应大于2。

3).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结构的侧向刚度与

上部结构的侧向刚度之比不宜小于2。

4).剪弯刚度:底部大空间大于一层时,其转换层上部与下部结构等效侧

向刚度比re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re不应大于2,抗震设计时re不

应大于1.3。

5).当转换层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高规》规定其楼层侧向刚度比不

应小于相邻上部楼层的60%。

2. 结构楼层承载力的计算(WMASS.OUT)

1).关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规定: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

上一楼层的80%。薄弱层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相邻上一层的

65%(B级不应小于75%)。

2).质量比大于1.5属于质量分布不均匀。

3.结构剪重比(WZQ.OUT):规范规定了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的最小值,如

不满足要求,则说明该结构有可能出现比较明显的薄弱部位,须慎重对待。“抗震规范”5.2.5条(长周期一般无法满足)。

4.结构有效质量系数不满足要求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在“总刚模型”下增

加振型数后,仍达不到90%以上的要求,原因一般有:存在局部错层、跃层等产生的弹性节点引起的局部振动所造成的,应通过调整方案解决,尽量避免出现局部振动的结构形式。

5.结构不规则的方案调整:要求建筑减小深开口尺寸,在结构深开口处隔

层设置拉梁;建议建筑尽量避免开角窗等不利于抗震的方案;合理布置抗侧力构件;加大外围墙柱尺寸,并增大周边构件连梁刚度;适当降低结构内部的刚度。

第三章斜屋面结构的设计

设计建议:

1.斜板兼具板(承担竖向荷载)和剪力墙(承担水平力)的特性。

2.斜屋面应定义为弹性膜计算。

3.如采用简化模型计算,宜通过加斜撑的方式考虑抗侧力刚度(一般斜

撑200X200,250X250)

第四章剪力墙连梁的设计

1.概念:作为一种耗能构件本身可以产生塑性变形,当连梁的剪切位移

不能忽略时宜以洞口方式形成,反之以普通梁输入。

2.剪力墙开洞形成的连梁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应按高规规定进行设计,

当跨高比不小于5时宜按框架梁进行设计。SATWE中可以指定连梁转为

框架梁的跨高比范围(前提是洞口上下对齐)。

3.注意连梁刚度折减后是否满足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承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