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历史研究性学习课外课题研究三建模

历史研究性学习课外课题研究三建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ce14355227.html,

历史研究性学习课外课题研究三建模

作者:肖江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2年第06期

历史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群体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从历史或生活中选取问题(或课题)进行研究,由此自主地了解与思考人类以往的事实,培养材料处理、历史理解、历史解释以及历史评价等基本能力,从而孕育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一、历史研究性学习课外课题研究的选题思路与选题原则

新编历史教科书专门附设了22个课外研究课题,主要选题思路有:

(1)同步教学,收集文献,疑难突破。如“维新变法措施的失误谈”“近代实业精神论”。(2)理性认知,论证史论。如“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教育的影响”“我看两宋经济重心南移”。(3)社会实践,结合地方特色,深入调查研究。如“陆荣廷与近代南宁城市建设”。(4)撰写人物传记,活化人物历程。如“林则徐的官场面面观”“张謇办大生的营生理念”。(5)学术争鸣,关注热点研究。如“16—18世纪中外货币观的差异”。(6)学科交叉,渗透研究。如“百万雄师过大江之敌我环境因素利弊探讨”。

由于选择和确定课题的关系重大,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下列选题原则:

(1)示范性。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以历史知识为主导,或渗透相关学科的主题,引导学生寻求切入点,逐步分解,由点到面,合理示范。(2)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教师在价值取向上侧重于学生兴趣的诱导,给予每个人展示多元成果的机会。(3)可行性。在内容上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量力而行,扬长避短,指向明确,从实际出发,把宏观与微观、具体与抽象、个人兴趣与社会需要等结合起来。(4)现实性。加强当代问题的应用性研究,学以致用,向现实与自然界开放,避免空泛性。(5)创新性。打破思维定式,提高思辨能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6)全员性。人人参与,协调配合,集思广益,合作研究,动员多方投入。(7)特殊性。承认教育群体个体间的差异,允许其个性发展的特殊性。

二、历史研究性学习课外课题研究主要辅助载体的优劣

1.历史文献资料。包括各种文稿手稿、图书、期刊、影片、磁带、磁盘、光盘。文献检索可以从各种资料储备中迅速找出各种信息,是参与研究性学习课外课题研究的主要程序。这种方式既改变了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又促使学生更贴近历史,感受历史,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各种资料真假虚实不是一般学生可以识别的,且年代久远加之各种政治原因、社会原因,许多资料往往支离瓦解,只言片语,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去伪存真的指导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