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20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辛弃疾词两首精练(含解析)新人教必修4

2020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6辛弃疾词两首精练(含解析)新人教必修4

6 辛弃疾词两首

一、课内精读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2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远看之景,天水交融,气象阔大。

B.“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运用了拟人、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山,生动形象。

C.开头两句是纯粹写景,至“献愁供恨”三句,点出“愁”“恨”两字,感情由平淡渐趋强烈。

D.“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是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

项,没有运用排比。

2.在这首词中,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登临意”的?请分析说明。

,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烘托“登临意”。②又通过看吴钩、拍栏杆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登临意”。③再用张翰、刘备以及桓温等历史人物的典故来阐发自己的情感。

,登高望远,怀乡忧国,英雄无用武之地。词人为了表达这种思想情感,先写登临后所观之景,再直接写自己的行为,最后用一连串的典故暗示。能结合词的内容分析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3~4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古江山”四字贯通古今,“千古”是时代感,照应题目“怀古”;“江山”是现实感,照应题

目“京口北固亭”。

B.词人起笔抒发其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接下来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

吹去”紧承其意。

C.“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写往昔景象,并由这些景象联想起与京口有关的历史人物刘裕。

D.词的结尾,作者以廉颇自比,一表白决心,二显示能力,三抒忧虑,表达了为国效劳,却不被重用的

愤慨之情。

项,写的是“眼前景”,不是“往昔景象”。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虽无一言谈眼前事,所说的是“千古”“想当年”“四十三年”,

但无一句不讽今。请结合词中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借古讽今的。

,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②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侂胄

的警告;③对“佛狸祠下”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④以廉颇自比,表现的是对

自身遭遇的愤慨。

,怀古词的最大特点是今昔对比、借古讽今或怀古伤己。要结合词中运用的典

故和当时南宋的现实、词人的处境和心情分析。

二、语言运用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

超过15字。

综观辛弃疾的志向、才干与功绩,①。可以说,他是诸葛亮、范仲

淹一类时刻关心国事的政治家、军事家。②,才奠定了他诗词的豪放。也正因为他志向远大,才干超群,不被重用,屡遭排挤,曲折坎坷,才决定了他词风的苍凉悲壮,慷慨

激昂。这就是辛弃疾英雄之词形成的原因。③,使我们更痛恨那个腐败、昏庸的封建王朝,从而对辛弃疾这位爱国英雄更加敬慕。

②正因为他才干卓越,志向远大③研究辛弃疾的诗词、生平

家”照应,同时要关注到辛弃疾属于文人这一特点。第②处要照应“也正因为他志向远大,才干超群……”句,探究“豪放”的成因。第③处,要注意“使”字引出的后面的内容。

6.请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定义。不超过70

字。

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时代先进性。

②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可以使世界实现持久和平、共享发展成果、实现持续发展。

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各方都能接受的思路设计,追求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④继承国际关系公认原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获得广泛认同的重要原因。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继承国际关系公认原则,追求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具有时代先

进性,能使世界实现持久和平、共享发展成果、实现持续发展的各方都能接受的思路设计。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一种“思路设计”,可以此为主干,然后将其余语

句中的重要信息整合为“思路设计”的定语部分,采用“被定义者=本质种差+邻近属概念”的形式

表述即可。

课时作业

一、基础巩固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发髻.(jì)暨.今(qí)

田螺.(luó)舞榭.歌台(xiè)

B.祠.堂(cí)伺.机(sì)

芦荟.(huì)脍.炙人口(kuài)

C.金簪.(zān)僭.越(jiàn)

巷.道(xiàng)遥岑.远目(cén)

D.鲈.鱼(lú)阡陌.(mò)

伯仲.(zhòng)求田问舍.(shě)

项,“暨今”中“暨”应读“jì”;C项,“巷道”中“巷”应读“hàng”;D项,“求田问舍”中“舍”应读“shè”。

2.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远目:向远处看,远眺。

B.无人会.,登临意会:理解。

C.赢得

..仓皇北顾赢得:落得。

D.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饭:饭量。

:名词作动词,吃饭。

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项,“雪”比喻浪花,没有使用借代。A项,“羽扇纶巾”代指儒者装束,“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B项,“金戈铁马”代指戎马生涯;D项,“红巾翠袖”代指女子。

4.对下列词句中加点词语或词句所含手法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

“玉簪螺髻”,比喻山峰,既符合远眺的特点,也写出了远山的秀丽。

B.落日楼头,断鸿

..声里,江南游子

“断鸿”,失群的孤雁,词人的自喻,写出了词人身世飘零和孤寂的心境。

C.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

..归未

“季鹰”,晋代张翰,词人借张翰莼鲈之思的典故表达辞官归隐的愿望。

D.倩何人

....,揾英雄泪

...唤取,红巾翠袖

“倩何人”与“无人会,登临意”相照应;“红巾翠袖”,借代,代指女子。

,这里是反用典故,表达抗金复国之志。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的

“,”两句,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

自己希望像英雄那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的惆怅。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引用刘裕北伐的典故,以

“,”两句表现出刘裕统帅精锐部队勇战强敌的英雄

气概。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2)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

如虎

二、类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6~7题。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①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闲意态,细生涯。牛栏

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②。

,年仅42岁。②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入平原荠菜花”写荠菜花开满了田野,表现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仲春之景。

B.“闲意态,细生涯”写的是村民的生活状态:村民们悠闲自在,生活井然有序。

C.“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写农家女子趁着大忙前的闲暇赶着去走娘家。

D.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被罢官闲居农村时不为俗事所扰,心系田园、悠闲自得的心情。

项,“心系田园、悠闲自得的心情”错误,这首词表现的是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不甘

闲居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7.这首词在写法上很有特色,词人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或“反衬”)的表现手法。田园风光怡人,农家生活

闲适,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事业上的失意与感叹岁月流逝的惆怅之情便油

然而生;而对闲适、古朴的村居生活的描写,更让人感受到词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甘闲居却又无

可奈何的复杂心态。

,分析其表现手法,

根据营造的景物氛围来体会其情感。这首词采用了以景写人、以事写人的手法,故侧重的是心情和

遭遇。由注释可知,此时的词人被罢官而闲居,“春无奈”“酒”“生涯”表现了词人的政治生涯

不顺、借酒浇愁的无奈,由此可体会出,作者描写春天的美好,是为了反衬自己内心的哀愁,故运用

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8~9题。

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辛弃疾

听我尊前醉后歌,人生无奈别离何。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寄语石头城下水:居士①,而今浑不怕风波。借使②未如鸥鸟伴;经惯③,也应学得老渔蓑。

:指未作官的士人,彼时稼轩正罢官家居,故聊以自称。②借使:即使。③经惯:经历一段自我修养。

8.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为送友人范廓之而作,起句点明离意,叹人生离别本属无可奈何之事。

B.“但使”句,上承离别之情又有转折,情深意厚,与“无情”句形成对比。

C.词人寄语建康水,自己归退不再怕“风波”,“风波”双关,暗指政治风波。

D.本词上片抒离别情,含蓄婉转;下片写自己的生活状态和追求,情感深沉。

,上片直接抒发了离别之情,并不含蓄婉转。

9.本词写送行而不流于感伤,全词“似悲实旷”,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似抒悲情。②“但使”三句一转,叹只要友情亲近会超越千里路遥,没有真情面对面也如间隔千山万水,情感洒脱。③下片情感旷达,言自己而今归退田园,不用担心宦海风波,有归隐闲居的志趣追求。

,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学生要结合着全词“似悲实旷”的特点进行分析。上片中

“听我尊前醉后歌,人生无奈别离何”似悲,“但使情亲千里近,须信:无情对面是山河”情感洒脱;下片中抓住“而今浑不怕风波”和“也应学得老渔蓑”便知,情感旷达。

(三)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0~11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②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

头千古浪,铜鞮陌④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官服。③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阳。

10.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表示相互勉励,提醒友人莫忘彼此的友谊,记得互通消息之意,并非“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

11.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但又收放自如,时有柔和(平和、缓和、细腻)之笔。②比如上阕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气势雄奇,下阕“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意境宏阔,皆是典型的豪放之笔,堪称“龙吟虎啸”。③比如上阕“还自叹中年

多病,不堪离别”低回宛转,下阕“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清丽隽永,皆堪称“和缓”。

里指词的声律豪放峭拔,“和缓”有平和、缓和之意。两者在诗词语言和表达技巧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结合对本词的理解,所用典故和建功立业与劝慰的情感是豪放而大气的,而作者对自己

身世及友人的不舍就显得细腻而和缓了。

三、语言运用

12.下面是一则通知,在语言、语体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关于举办中国传统节日讲座的通知

为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化,学校将于10月16日在图书馆403室举办关于中

国传统节日的知识讲座,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讲座内容

本次讲座主要牵涉以下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

二、讲座嘉宾

本次讲座我们应邀了德高望重的淦老师,他将抛砖引玉,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丰富翔实的历史材料,为大家带来一顿精神上的文化大餐。

三、其他说明

请各班主任认真组织,拜托同学们踊跃参加,准时莅临图书馆,细心聆听淦老师的精彩讲座。

学校教务处

2019年10月10日

改为“希望”。⑤“莅临”改为“到达”。

,通知应使用书面语体。所以语段中口语语体的词语“牵涉”需改为书面语,对于一些敬辞如“应邀”“拜托”“莅临”等属于用错对象。成语“抛砖引玉”属于适用对象错误。

13.下面是某校学生会招聘流程图,请将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不超过150个字。

,可申请“优才计划”免试推荐,也可参加面试。若通过第一志愿部门面试,即可加入学生会。若未通过第一志愿部门面试,还可选择参加第二志愿部门面试,若通过第二志愿部门面试,亦可加入学生会;若第一志愿部门面试未通过且无第二志愿或未通过第二志愿部门面试,可被推荐到其他学生组织。

,可以根据箭头方向和关键词确定流程图的逻辑顺序,最左边是“面试开始”,最右边是“加入学生会”,因此应按由左到右的顺序进行描述。第一志愿部门面试通过,可以直接加入学生会;第一志愿部门面试未通过,可以参加第二志愿部门面试或被推荐到其他学生组织;第二志愿部门面试通过,亦可加入学生会;第二志愿部门面试未通过,可被推荐到其他学生组织。另外,图中“加入学生会”下面还有一个箭头。所以说,加入学生会,除了参加面试,还可以申请“优才计划”免试推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