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们虽踏实教学,但忙于琐碎的事务,往往忽略了对课堂教学设计的及时反思,这不但不利于今后教学的提升和引领,而且对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滞碍。而且,教师不能只把写得详细周全,满足于“今天我上完课了,改完作业了,完成教学任务了。”而应该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才能不断创新,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反思应成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对话,是它们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这对于促进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极为重要。对教育技术研究方法的探索不能脱离教学活动进行,这样才能避免“坐而论道”和“纸上谈兵”。基于这些认识,我们提出“教学设计反思,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这一课题。

1. 关于“反思”的解读。这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研究”不再是专家们的“专利”,教师不能被动的等待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假思索的运用到教学中去。教师自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这是一种在行动中的研究,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就是行动本身。这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2. 关于“教学设计”的解读。“教”如何促成“学”?教学设计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它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时,教师不轻易告诉方向,二是引导他怎样去辩明方向。它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唤起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而我们反思教学设计,正是在教学行为中正确审视教学设计在“教”对“学”中强调帮助、引导。

3. 关于“方法和策略”的解读。

(1)教师反思教学设计方法和内容的研究。教学设计应体现创造性的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的重要保证,教学设计的方法和策略应体现其科学性、合理性、探究性。

(2)教师自我反思教学设计方法和策略的研究。“量”的表现:开展课堂教学实验,通过集体备课、教学实践、教后反思、优化教学设计。“质”的表现:提升教育教学观念,强化专业发展意识,提高研究工作能力。

(3)提高教师反思教学设计能力的策略研究。即建立民主、科学的课题管理机制。是教学研究真正成为学校教学改革发展的永恒动力。并通过制度化

建设,在学校中形成一种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氛围,这是保证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有力的内在机制。

1. 关于解决教师反思教学设计方法和内容的研究策略。本阶段研究以“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为研究重点,以课堂教学为研究阵地,进行反思研讨活动。反思研讨中,侧重对学生学习活动设计以及学习表现行为进行分析性研究,从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反思包括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反思以及学习结果与教学模式、学习结果与学习行为、学习结果与教学媒体传递的关系反思,还包括学习活动的设计方法,学习任务的设计方法,学习环境的设计方法的反思。

(1)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观察记录,便于课堂上及时反思调整。

(2)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反思观察和记录。

(3)通过对教材再解读再理解,进行反思教案设计的合理性。

(4)同伴互相观摩评议反思教学设计。

2.关于解决教师自我反思教学设计的研究策略。开展课堂教学实验,集体备课、教学研究、教后反思、优化教案等研究手段,加强研究意识。描写反思,撰写反思,进行专题性探讨活动,深化课题研究的深度。参加教育教学评优课和论文比赛,促进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反思教学设计和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吻合度。反思教学预设和效果的差异度。反思教学方法应用的切合度。

3.关于解决提高教师反思教学设计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管理措施)建立科研领导小组。由陆惠兴校长亲自指挥,设立科研管理小组,挑选科研意识、责任心、事业性强的青年骨干教师担任课题研究成员,并聘请专家当顾问,建立一个有教育教学领导负责,精干实验者承担的健全的课题组组织网络。学校为确保活动正常有序的开展,分别出台《教科研制度》《课题管理制度》《教科研奖励制度》,定期组织校内学术研讨活动。为各课题组内及组间交流研究中的问题和活动进展等提供方便,学校确保在教科研究中提供时间、经费、指导的方便。课题组每两周开展一次研讨活动一次研究课,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写一篇专题论文或一则案例评析。让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本课题所要达到的目的。教师素养——教师通过对自己切身的教学实践过程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解决不断变化的教育实践情景中的具体问题,从而不断提高专业实践水平。质的研究法有助于改变广大教师依靠教育技术专家学者的研究和试点的惰性,促使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成为运用教育技术改革传统教育的行动者和研究者,学生素养——在学习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校教研水平——培养具有教科研水准的师资力量,具有展开教学工作的智能与技能,善于分工合作、勇于探究、大胆实践的教科研能力。在教案设计实践中自觉体会、反思教学设计的标准:在你的教案设计中,系统方法如何体现?在你的教案设计中,教学内容处理是否恰当?如何

检验?在你的教案设计中,运用了哪些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在你的教案设计中,学习者分析是否充分?并如何影响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处理?在你的教案设计中,如何设计课堂形成性评价?在你的教案设计中,是否用到学习需求分析?:教学设计反思可从以下途径着手:一、总结精彩片断,思考失败之处。

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在大森林里,住着小猴子一家人,有一天小猴兄弟俩遇到了一点小麻烦,爸爸买了8个桃子要分给2只小猴,该怎么分呢?小猴子们想请大家帮忙来分桃子,大家愿意吗?(板书课题:分桃子). 二、合作分一分,探究新知识. 活动一: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替桃子帮他们分一分. 1、汇报分的情况.(全班汇报,说出各种分法,并板书). 2、师: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小猴们最满意?说说你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同样多、一样多). 活动二: (1)师:这时猴爸爸又拿出6个小木块,请小猴分成2堆,猜猜看小猴会怎么分?(同桌互相讨论).

(2)同学们同桌合作用小棒分一分. 活动三:认识平均分. (1)师:小猴跟同学们学到了新知识非常的高兴,他们准备把好消息告诉小猫,可是小猫正在为一件事发愁呢. (出示):要把12条小鱼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要同样多,怎么分?同学们帮帮它们吧.(4人小组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2)交流汇报: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 (3)学生总结平均分东西的方法.结论:把每一份分得一样多叫平均分.(板书) 活动四:巩固平均分. (1)师:小猴告别了小猫又来到小狗家,小狗也有问题没有解决,让我们也帮帮小狗吧!(出示题目请学生读32页第3题).怎么分?谁来圈一圈. (2)尝试用完整的话汇报. 三、实践应用. 师:小猴在外面玩了一圈回家一看,家里来了那么多客人,猴爸爸说,快来、快来,帮爸爸摆筷子.(33页第1题,课件出示12根筷子,学生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借助生活经验,进一步体会平均分). 师:吃完饭,猴子兄弟回到自己的房间做作业,弟弟不小心把铅笔撒了一地,请大家帮猴子兄弟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师:猴爸爸拿出9个汽球要平均分给4个客人,大家帮猴爸爸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4题).

2. 丁香结 教学设计及反思

2. 丁香结 教学目标: 1.认识“芭”、“妩”等5个生字,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会写“宅院、幽雅、伏案”等16个词语。 2.抓住描写丁香的语句展开想象,深入理解内容,从色彩、形状、香味等方面加以感悟与体会。 3. 感悟丁香的美,并由“丁香结”启发人生思考,并结合实际,谈谈蕴含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丁香的美,并体会作者对丁香的喜爱之情。 2难点:抓住结尾“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深入理解,明白道理:人要以豁达胸怀对待生活中的“结”。 教学准备: 1.准备丁香的图片。 2.准备赞美丁香花的古诗。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出示丁香的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永葆青春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丁香结》,作者又赋予了丁香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知道这花中的含义。 2.师板书课题2.丁香结 3.出示图片,介绍作者。 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和散文创作。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红豆》,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①参差(cēncī)芭蕉(bā)衣襟(jīn)妩媚(wǔ) ②“薄”是一个多音字,在字典中有三个读音,一个读bo,当“迫近、靠近”讲,组词是日薄西山;还有的当“轻微、少”、“不强壮”、“不厚道”、“看不起”等意思,组词是“广种薄收”、“单薄”、“轻薄”、“厚古薄今”等;一个读bo,组词是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还有一个读音是bao,表示感情冷淡、不浓、不肥沃等意思。课文中

教学设计和反思

《我们的田野》教学设计和反思 汪树德 教学目标 情感与体验: 在演唱表演中,学生能够体会歌曲中旋律美、歌词美,学会创造美。由此培养热爱祖国的美好心灵和真挚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 学生基本能以优美抒情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讲、唱、演相结合互贯通,提高学生音乐的听觉、演讲、歌唱、表演的综合能力。 重点:学生基本能以优美抒情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 难点:03 53 | 05 12 | 教学过程 交流互动——发现美 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美丽的家乡。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家乡的美,并能够表达自己家乡的美。) 一、图片导入——感受美 让学生感受各个不同家乡的美。 师:有位作者用歌声唱出了自己美丽的家乡,我们来听听是怎么唱的?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各个不同的家乡美,让学生一开始就感受美。) 揭示课题:《我们的田野》 二、学唱歌曲——体会美 1、朗读歌曲。 提问:这首歌曲中描绘了怎样的田野风光(学生交流)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描写田野美好风光的歌曲,歌词写到:美丽的田野,碧绿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鲤鱼,成群的野鸭,从远写到近,从静写到动,从地面写到天空,

优美动听的曲谱和生动形象的歌词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丽状观的山水彩画描绘出祖国山河的无比美丽。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学生能够体会歌词美。) 2、教师范唱,学生找出难点, (设计意图:教师的范唱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演唱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美。) 找出难点:后半拍唱:03 53 | 05 12 突破难点:先将“0”先唱成“空”作辅垫。即0 3 5 3 ,熟悉后,去掉“空”字,按休止符正确的练唱。比比谁唱得更准确。 (设计意图: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3、加入歌词,完整演唱 A 跟琴演唱一遍 B分六小组自学歌曲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挥学生的才华,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随伴奏轻声演唱 巩固歌曲:分小组唱、个人演唱、男女演唱——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 (设计意图:通过成就的评价与总结,学生能够在评价过程中互相学习,学会如何评价,如何调整自己的言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歌曲的处理 这是一首很美的歌,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唱好它呢? 生:优美、抒情、轻声演唱 学生基本能以优美抒情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我们的田野》。 三、拓展知识——创造美 欣赏郝歌歌舞《非洲我美丽的家园》 郝歌用他的歌声,舞蹈表达自己家乡的美,请同学们也用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或者是画画来表现自己家乡的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设计意图: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对于进一步培养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小结

教学设计及反思以及评语

《20.1.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长春高新第二实验学校 杨洪艳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章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本节内容主要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先通过逆命题的猜想,再利用图形验证,最后逻辑证明。教材在知识呈现方式上,尽可能给学生留出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尽量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究并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对平行四边形性质认识的基础上,探究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学会一些简单的应用,通过逆命题猜想、验证、逻辑推理证明的过程,体验数学研究和发现的过程,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简单应用,学生在此基础上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应用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解题的能力。 3.教学环境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启发讲授,学生探究学习,坚持二主方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始至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使课堂洋溢着轻松和谐、探索进取的气氛,同时借助实物、多媒体进行演示,以增加课堂容量和教学的直观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行四边形判别条件的探索过程,使学生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并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能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2.在拼摆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即丰富的想象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的活动,在做“数学实验”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

教学设计反思及案例分析

《画角》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二单元《线与角》中《画角》一节。 教学设想:在学习了量角的基础上我又带领学生学习画角的知识和技能,因为学生对量角器、三角板的认识与使用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所以画角时的困难比量角时的困难减少了。于是在教学画角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实践中体会、总结出画角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1、在学生掌握角的分类和度量的基础上,掌握角的画法,会用量角器正确 地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3、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加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4、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相关知识进行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按指定度数画角的方法。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了画纸、三角板、量角器、铅笔等学习用品。 教师准备量角器、三角板、图片。 教学设计: 兴趣引入。 教师:(出示由各种角构成的图片),学生欣赏,说观察的感受。 生活中的这些美丽图案是怎样画出来的?(用各种角。) 这些角又是怎样画出来的?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画角? 引出课题:画角 二、尝试体验、探究新知。 师:接下来老师准备了几项活动,希望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画角的技能。 活动1:画出60°的角。 1、请学生猜一猜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度的角。 2、引导学生用三角板拼角,用这些角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说说所拼的角 的度数,再用量角器量角验证,小组合作完成。(在这个活动中师只是提出画角 的要求,但是学生用什么方法没有限制。) 3、你用什么方法画出了60°的角? 活动2:学生根据自己的做法回答和演示。 1、师:如果要画的不是上面这些特殊角,比如画一个85°的角应该怎么办? (这个活动师仍然不提出具体的描画方法要求。学生会在活动中发现用三角 板不容易画出这个角,应该使用量角器才能准确的画出这个角。这时引导同学提出:三角板在画角时是有局限性的,不是所有的角都能用三角板精确地画出来。) 2、学生自己动手画角,可以讨论后再完成。 活动3: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哪些角?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完成。(两个角组合可以画出15°、30°、45°、60°、75°、105°、90°、135°、150°、120°等角。) 活动4:画70°,115°的角。 1、说说你想用什么工具帮助你画出这些角?(用量角器画这两个角。) 2、学生动手画角。 3、活动后师及时问,怎样使用量角器画角 活动5: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比 教学内容: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化简比,能解答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探索比与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以及比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体会类比法、推理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经历用比描述生活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1、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比的基础性质,学会化简比和求比值。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比的基础性质,学会化简比和求比值。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使学生经历用比描述生活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材第48—5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弄清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根据比的意义理解求比值的方法,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3、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理解比与除法、分数间的联系与区别,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 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求比值。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某车间有男工人5人,女工人8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分之几?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倍? 2.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二、新授。 1、情境导入,“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教学比的意义 (1)教学同类量的比。

叶翠青教学设计及反思2

《匆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朱自清的资料和他写得的其他散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荷塘月色》《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 3.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诗词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3.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⑴注意“涔、潸”的读音。⑵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 3.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4.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j教学设计反思

j教学设计反思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J q x 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j q x 与ü相拼的规律 2、j q x与声母的音节和三拼音接 教学重难点: j q x 与ü相拼的规律 教学准备: 声母卡片、音节卡片、画好的苹果树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星期五我们又认识了三个声母宝宝,出示j q x ,我们来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学生认读。 二、学习j q x与ü的拼读 1、j q x今天给我们介绍一些新朋友,出示音节(j q x与ü相拼的音节ju qu xu)你发现了什么(ü上的两点没有了) 2、请同学们听老师讲个故事吧! 有一天,小熊愚愚(ü)见了好朋友j q x,真是高兴极了,连忙伸出手要和他们握手。可是转念一想:不行,戴着帽子和别人握手不太礼貌。于是,小熊连忙摘下帽子和他们一一握手。 3、同学们,你们觉得小ü是个怎样的孩子(懂事听话有礼貌,见了好友j q x,忙摘帽子敬个礼。)生朗读儿歌。 4、揭示规律: j q x不和u相拼。

j q 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要省略。 j q 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去掉后仍然读ü,千万不能读成u 5、小ü真有礼貌,所以j q x都愿和它交朋友,同学们你们可要向小ü学习呀,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6、拼读音节 三、拼音练习 1、小朋友,小鱼娃今天还要考考我们,看看我们谁最聪明。 出示j—i—jia q---i--a—qia x---i--a—xia qì xǐ jī 生练读,同桌互读,指名读,生当老师读,开火车读。 2、你在生活中见过听过这些音节吗学生用音节组词 六、扩展巩固。 1、找朋友。师拼读音节,问我的朋友在那里,学生举音节集体大声拼读 2、摘苹果游戏。苹果树上是本课学过的音节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创造性地使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获取知识,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我设计了三大教学环节:j q x与ü组成

一年数学下册《看一看(二)》教学设计和反思

一年数学下册《看一看(二)》教学设计和反思 洪梅中心小学高明溪 一、教学内容: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20—21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实物的上面和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物体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体会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形状及位置关系是不同的。 四、教学难点: 根据站立的不同位置能够看出正面、侧面和上面。 五、教学关键: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六、教学方法: 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动手操作法 七、教具准备: 小汽车模型 八、教学课时: 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练习后,创设情境导入: 1、口算练习: 15-9= 17-8= 12-5= 14-6= 9+6= 8+9= 5+7= 6+8= 2、在自己座位上,说一说你前后左右的同学。 3、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通过观察储蓄罐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去观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看一看(二)》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上面和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探究新知: 1、实物观察,直接感知,初步体会。 出示汽车模型,引导学生学习。 (1)师:同学们,这是一辆汽车的模型,今天我们就从它入手一起来观察。谁愿意上来观察一下?(指名4名学生上台观察。) (2)师:现在你们能看到这个汽车模型的哪一个面?生答师板书:正面。你能说说这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吗? (3)师:还有和他观察不一样的吗?生答师板书:侧面(左面、右面) (4)师:还有看到不同面的吗?生答师板书:上面。是什么颜色? (5)师:想一想,如果把他们的位置调换一下,再看这个汽车模型,看到的结果还和现在的一样吗?验证一下。 2、图形观察,直接感知,形成视觉表象。 出示主题图:引导说一说,连一连。 (1)引导学生小组说一说:这三个同学分别从哪个面进行观察?交流后做出评价。 (2)再引导学生小组说一说:这三个同学分别从哪个面进行观察?交流后做出评价。 (3)学生独立连一连后反馈。 3、观察书包,再体会。 出示书包图:引导说一说,连一连。 (1)引导学生小组思考: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从书包的哪个面看到的? (2)学生交流:引导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四)、巩固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3题。) 1、第1题。让学生仔细观察图,认真思考。 (1)说一说:他们分别在什么位置看到房子?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及反思2篇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及反思2篇Teaching design and reflection of last year's tr ee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及反思2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去年的树》教学设计及反思 2、篇章2:《去年的树》的教学设计以及评估和反思 篇章1:《去年的树》教学设计及反思 《去年的树》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去年的树》是日本女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新美南吉是日本的儿童文学家,只活了30岁。她的作品很适合儿童阅读。《去年的树》就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这个故事被选入了新课标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而且还选入了《世界著名童话选》。

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 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树的请求——回来再唱歌给它听。 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 儿四处寻访,最后只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的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 面对着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灯火,鸟儿唱起去年的歌。 1.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演读课文。 2.学会把课文读通、读懂的方法。理解文章内容,训练有 感情地朗读对话培养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3.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真正的友 情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点、难点: 读悟文中的角色对话,体会童话角色的心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鸟儿与树,是一对好朋友,在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齐读课题,课题质疑。 二、自主读文,初步感知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

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6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巨人的花园景色的变化过程。 3.明白“快乐要与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巨人的花园景色的变化过程。 2.明白“快乐要与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板书:的花园) 同学们,在你们印象当中花园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会用什么词来形容花园呢?(生答)刚刚同学们各自说了自己印象当中的花园,也用自己积累的词语描绘了花园的景色,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著名童话作家王尔德笔下的《巨人的花园》,看看这个花园是什么样的。 2.将板书补充完整。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巨人的花园” 1.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同桌可以相互讨论、交流比较难读、难写的生字。 2.教师适当提醒:“拆”字是翘舌音,书写时最后一点不能忘。注意“牌”字的书写笔顺。 3.交流初读感受: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巨人的花园是一个怎样的花园呢?(学生的答案应该是多种多样的,重点是:美丽、凄凉) 三、品悟语言,深入理解“巨人的花园” 1.引导:同学们,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花园很美?又是哪些地方让你觉得花园很凄凉呢?请你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并作适当的批注。 2.交流:走进“美丽”的花园 这是一个很可爱的大花园。园里长满了柔嫩的青草……秋天结出丰硕的果子。 (1)引导:这里有哪些美丽的景象?(柔嫩的青草、星星似的美丽花朵、桃树、唱歌的小鸟) (2)配乐指导朗读。 (3)顺读而导:是啊,花园是如此美丽,春天各种鲜花竞相盛放,秋天桃树结出丰硕的果子。那么,读着这么美妙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当学生说到仿佛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时,课件出示句子:“我们在这儿多么快乐!”孩子们欢叫着。)(4)指导学生读出孩子们的快乐。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知道了花园是既美丽又凄凉的,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走进‘美丽’的

教学设计与反思 (2)

我教学的课文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九课的巨人的花园.这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 在教学中,我本打算能过三个句子的感悟来让学生体会巨人的冷酷,任性,再通过春景图和冬景图用的对比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幸福的来源是宽容,善良,愿意与别人共享美好的东西.但在教学中,我忽略了学生主体性的拓展,提出的问题琐碎过小,价值不大,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读课文质疑,讨论,探究,这样可以得到更大的训练.对于朗读的训练,有老师提出"朗读应以美文为主题",而我这节课是训练的朗读内容是巨人的冷酷话语,强调节器的方向应是真善美,可以请一个生来读,教师统一引导正确的思想价值观,这样的方式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语文园地八——口语交际》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发想象 师:同学们知道一个世纪是多少年吗在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这100年的时间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类的许多幻想已经成为现实.课前,我们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昨日的梦想——今日的现实》能简单向大家汇报你调查到的情况吗 学生依据调查的情况进行汇报.内容不限,范围越广越好. 教师相机展示图片资料.(师生共同收集的.) 师小结:你们了解了这么多美梦成真的事情,真让人激动.正是人类用智慧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让那一个个梦想成为现实. 二.指导展开交际,多向互动 师:你们也有自己的梦想吗谁来向大家介绍你的奇思妙想 揭题板书:我们的奇思妙想. 了解交际要求: 师: 活动中,我们还将评选出"创意奖""口才将""参与奖"和"顺风耳",请同学们自读学习提示,想想这几个奖项的标准该怎么定(出示文字屏幕)介绍时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如,边画边讲,边演示边讲,把奇思妙想讲清楚.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听,可以补充或提出问题,还可以就共同感兴趣的一两个奇思妙想展开讨论. (1)学生自学思考. (2)全班汇报,讨信纸.("创意奖"侧重想象的独特性;"口才奖"侧重于内容,表述质量,应对能力等;"参与奖"侧重于补充或提问的积极性;"顺风耳"侧重于倾听的专注和善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 (3)学生互相交谈,准备发言内容. (4)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奇思妙想. 师提示:别忘了,你们既是选手,又是听众和评委,加油干吧! (交际过程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交际内容,礼貌用语,体态语言等进行积极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又要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学会交流,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注意要点在精要处,不要包办代替,要把更多评价的机会留给孩子.) (5)在评选各个奖项中师生相互进行评价. 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和观察进行自荐或推荐,并就评选侧重点说出理由和根据. 三.总结感悟 1.师:在口语交际中,你心里一定有很多的感受,同时也从伙伴那里学到很多新东西,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吗 2.学生谈个人收获.(无论是知识方面的,交流技巧方面的,内心独特感受方面的都可以.)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4、《乡下孩子》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3.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教学难点: 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乡下孩子(指读课题)。 师:你们想继续了解他,并和他成为好朋友吗?(再次指读课题,学生再次兴致盎然地齐呼“乡下孩子”)。 二、复习巩固生字词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让我们先来和老朋友——生字词打个招呼吧。

(出示PPT生字词) 师:多种方式,如开火车游戏,分组赛读,小老师教读等方式三、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 师:乡下孩子在他们的爸爸妈妈眼里是什么样的呢? 师:老师听出来了,真是个可爱的孩子。 出示PPT:乡下孩子像_____一样_____,像_____一样_____。师:曾是曾经、以前的意思。这一小节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黄鹂”比喻孩子的活泼快乐,用“野菊”比喻孩子的纯朴可爱。让我们感受到乡下孩子的天真可爱,他们在爸爸妈妈的关爱下是多么温暖、幸福。(幸福) 板书:欢唱的黄鹂盛开的野菊 2.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们的幸福吧,同学们知道这一小节里面,哪两个字,需要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吗? 师:同学们真细心。请同学们拿起课本让我们一起来快乐地读一读第一小节。 3.小结 师:请小朋友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趴在爸爸背上,爸爸带你来到田野里逮蚂蚱,捉蝴蝶,来到鱼塘边钓鱼,你感觉怎样?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啊,那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乡下孩子。。。

教学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优秀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哪些 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依据】、【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或【教学设计说明】几部分。 设计应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和检验过,有较强的操作性,并具有典型性、启发性、真切性,最好能对其中蕴含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有恰当的点评。 【教学设计封面】 一、标题要具体、明确。通用格式为“**版**科目***年级**内容的教学设计”。 二、署名写明单位、姓名、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 【教学设计正文】 一、设计思想: 简要说明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依据和设计特色。 二、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以及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情分析: 分析学生学习该内容的认知起点、学习障碍、学习难度及将采取的学习策略。 四、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教学目标描述,注意将三维教学目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五、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2."老师的教学准备; 3."教学环境的设计; 4."教学用具的准备。 八、教学过程: 数字序号: 一、 1、"(1)、① 描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力求做到: 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注重学生学习实践过程的体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努力实现学科教学的科学性,关注学习与生活、社会、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较好地体现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体现老师有效的指导;突出教学重点,巧破难点;内容安排合理、有序,容量适当;教学媒体使用适时、适量、适度,体现创新性和可操作性。 九、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十、作业设计 【教学设计反思】或【教学设计的说明】

三年级英语教学设计及反思

Unit 3 Look at me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概述 本课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Look at me这一主题。本主题共需六课时,本课是第一课时。主要的学习内容是有关头部部位的词汇以及相关句型。本课主要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联系学生所学的知识,通过对话表演、拓展听读等活动,复习旧知、巩固新知,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二、教学理念 1、小学英语教学跨越式发展的理念。 2、英语学科教学“以言语交际为中心“的理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课标目标: 课标词汇: mouth, nose, eye, ear, face head. 课标句型: This is my eye/… Touch your face/ … (2)拓展目标: 拓展词汇:shoulder, knee,toe,body,finger, leg, arm, hand, foot 拓展句型:How are you?I’m fine. 2、语言技能目标: (1)通过图片和语言支架的搭建,PPT提供基本句式,培养学生在key points辅助下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调动和鼓励学生进行口语表达,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培养学生在语言使用方面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自主说、俩俩对话等形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广泛的具有真实意义的自主交流使学生们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与成功感。(2)在和谐的小组合作氛围中感受到合作互助的乐趣和主动交流的积极情感。 (3)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重难点 1、课标应学会的词汇:mouth, nose, eye, ear, face head. 2、 eye, face 两个单词的元音因素容易发音不到位,鼓励学生张大口型,相互检查。 mouth 一词的尾音发音较难,适当提醒学生,注意口型。 3、拓展的词汇:shoulder, knee ,toe, body,finger, leg, arm, hand, foot. 4、拓展句型:How are you?I’m fine. 五、学情分析 学生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但却是英语的起始年级,无任何英语基础。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但语言表达能力有些欠缺,需要重复才能记住。 六、教学策略 本节课通过视、听、说、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在有节奏的说唱中体验语言,在有韵律的歌声中感受语言,在轻松愉快的行动中输入语言,让他们在做中学,在唱中学,在表演中巩固,从而为运用英语进行顺利的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教学资源

教学设计及反思 (2)

因式分解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探索中进行新旧知 识的比较学习。 2.让学生经历探索因式分解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是提公 因式法。会熟练运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3.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深度。 二、教学重点 掌握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难点 熟练准确找出多项式的公因式并进行因式分解。 四、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等式m(a+b+c) = ma+mb+mc ,思考,这是我们之前学习 过的整式乘法。利用我们学习的等式的性质,将等式两边进行互换, 得到新的等式ma+mb+mc=m(a+b+c),这是什么形式呢?这就是我们 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因式分解-----板书课题。 学生设疑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哪些知识?请举手告诉老师。发散提问,整 理学生的问题,生成自探提示。 自探提示: 1.观察下列等式并思考:ma+mb+mc=m(a+b+c) 4a2+ac=a(4a+c) 5ab2-10ab=5ab(b-2)

(1)等式的左边和右边分别是什么形式? (2)请尝试总结:什么是因式分解? (3)以ma+mb+mc为例,该多项式中的每一项里都含 有的因式是( ) ,我们将它称为该多项式的公 因式。 (4)由(3)可知,4a2+ac的公因式是( ), 5ab2-10ab的公因式是( ). (5)通过以上找公因式,你发现公因式与多项式每一 项的系数、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2.试一试:把6x2y3z-4xy2z+2x3yz分解因式. 对于该例题,先进行简单的分析,使学生明确要先提取公因式,然后进行因式分解。然后教师示范规范的解题过程。 学生自主探究,疑难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二)解疑合探 提问学生展示、补充、评价。教师归纳总结。 1.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2.公因式:多项式ma+mb+mc中的每一项都含有一个相同的因式m, 我们称之为公因式。 3.确定公因式的方法: (1)、公因式的系数是多项式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 (2)、字母取多项式各项中都含有的相同字母。 (3)、相同字母的指数取各项中最小的一个,即最低次幂。 课堂活动:提公因式比赛,得分最高者为冠军,大家掌声表示鼓励。 4.随堂练习(1)5x+5y+5z (2)3x2-12xy2 (3)4x3y+4x2y2+xy2 5.总结:因式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找准公因式。 (2)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

《左右》教学设计及反思

《左右》教学设计及反思 1、通过有趣的活动,领会左右的意义 2、能用语言描述物体左右的位置关系 3、能在实际的情境中,初步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正确判断左右的方向难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小手拍拍》让学生边拍手边唱歌 一、导入 1、师:铃声响起来了,我们要开始上课了,小朋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刚才大家边拍手边唱歌,唱得可真开心,那现在请大家观察一下自己灵巧的双手,谁能告诉老师,你吃饭的时候用哪只手拿筷子或汤匙呢?举起来给大家看看好吗?你知道这只手是左手还是右手吗?(右手)说得真好,那另外一只手是……?(左手)师:谁来说一说,你的右手还可以做什么呢?那左手呢?(把话说完整) 2、师:看来左手和右手的本领可真不小,接下来我们就用这双灵巧的小手来做个小游戏,好吗?请你们听老师的口令来做动作,同桌互相看看,谁做错了。伸出你的左手摇一摇伸出你的右手摆一摆伸出你的左手拍拍你的左肩伸出你的右手摸摸你的右腿伸出你的左手捏捏你的右耳左手右手放下来小眼睛看过来师:做得不错,反应真够快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学习的两个新

的方向,谁能来读一读呢?你认识的字可真不少呀,大家一起跟他读两遍。 二、理解左边和右边(1)摆学具师:小朋友们会摆学具吗?会听老师的口令摆一摆吗?那就比比看谁摆得又对又快。请一个小朋友到投影仪这里来摆。摆完的可以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是不是都摆对了。(在桌子的中间摆上一把尺子,在尺子的左边摆上一块橡皮,尺子的右边摆上一个文具盒,把削笔刀放在文具盒的右边,在橡皮的左边放一根铅笔)师:摆完了吗?这位小朋友摆对了吗?(2)回答问题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学具,谁能来告诉我,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呢?那摆在最右边的呢?师:说得真好,谢谢你,请你先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老师这里还有几个问题想考考大家,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从左数,橡皮是第几个?(回答完整)请大家一起把题目读一读,谁来回答,我们一起伸出左手的食指来数一数,他说对了吗?恩,很好 2、从右数,橡皮是第几个?请大家再一起把题目读一读,谁来回答,伸出你右手的食指,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他说对了吗?师:做了这两道题目,你有没有什么发现呢?(橡皮一会排在第二。一会排在第四)师:是呀,老师也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会这样呢?谁能来解答一下?(数的顺序反过来了)师:哇,你的眼睛可真尖啊,这都看得出来,是呀,同一个物体,从左数和从右

关于教学设计的反思

关于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学设计就是在上课之前,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预先制定的教学策略、教学思路等综合方案,也就是上课前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考虑问题越周到,课堂实施就越有效。那么如何实行课前准备呢? 悉,要做到“三读”。一读写作者。作者把他的思想通过文章表现在你的眼前,你在读文的时候,不但要了解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你还要明白他是怎样写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写?你不但要读懂字面上的东西,你更要想办法读出文字背后的内容,这就需要你反复阅读,要逐字逐句地读,要边读边问。如一年级课文《棉花姑娘》,文中棉花姑娘请燕子、啄木鸟、青蛙帮她治病,三次说了同样的话:“你能帮我治病吗?”你在阅读时对这种反复出现的句式不妨问问自己:棉花姑娘在请三个朋友帮忙的时候她的想法会有什么变化吗?还比如《草船借箭》一课中多次出现诸葛亮与人交谈的情节,但只有一处写的是“诸葛亮笑着说”,其他十处都是“诸葛亮说”,对这种突然发生变化的地方,你也应该问问自己:诸葛亮这时候为什么笑着说?他笑什么呢?还有如四年级《看不见的爱》,文中的母亲面对我的不解,她说:“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在这看似明白无疑之处,其实蕴涵着很多很多的东西:别的孩子怎么玩?正常孩子的玩与盲童的玩肯定有相当大的差异,这位母亲不会不知道,那么当看到别的孩子在玩打弹弓时,她会想些什么呢?这样一追问,你对这位母亲的做法或许不会仅仅停留在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这样肤浅的、空洞的理解上了。在持续自问、自悟的过程中,你会读透课文,读懂作者。 二读编写者。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小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要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像拼音、识字、查字典、写话等语文知识、水平都不是孤立出现的,而是分散在一篇篇的选文之中。所以编辑在挑选文章、在给文章编排的时候都有一定的用意。你在熟悉教材的时候,不能只盯着一篇课文,孤立地来看它。你要把它融入到整册教材中去,最起码是一个单元中去考虑,想想编者为什么把此文编入这个单元?它与前后文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三读学习者。学生是你实施教学的对象,作为决策者的教师,你必须了解你的学生,你要知道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会有什么困难,他们已有哪些知识储备等等。你在读作者、读编者、读学者的过程中,你也就读出了你自己。 从知识与水平,技能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纬度确定你的教学目标,明白你要教什么。小学语文知识千头万绪,从教材表现的方式来看是螺旋递进的,又是交叉实行的。从学习过程来看,一般是非线性的。在纷繁的内容中,你要重点明确,抓住主要任务。记住前人说过的话:文章无非是个例子;我们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现在你仅仅借助了教材这个例子要完成你的教学任务。如《桂林山水》一文,它最大的特点是语言优美,成语连成串,排比、比喻连成段;段落结构相似,语言表述相仿,这些与本单元的其它几篇介绍各地美景的课文有所不同。借助本文能够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向教材学习规范的语言表达。为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能够把主要目标确定为: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并积累描写山水的词语、句子;用对比、举例的方法把一个意思写具体。 教学思路,选用教学方法。教学中每一环节的安排、每一个问题的提出、甚至是请哪个学生来回答,你都要尽可能地想好。而所有的一切都是为实现你的教学任务服务的。也许你曾听到过这样一句话:教无定法,只要得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方法;即使是同一个老师,面对不同的学生也会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方法无所谓好坏,只要管用就行,只要对学生的学习有协助,对学生的成长有利就好。比如教《桂林山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山水之美,你能够播放介绍桂林山水的录象;你也能够现身说法,把你旅游途中的

小学语文《小虾》教学设计及反思2

小学语文《小虾》教学设计及反思2 1、认识生字8个,会写生字10个。 本课生字有一定难度,如缸的部首是缶,应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甚的部首是其。读音应注意:苔读ti不读tāi,卵读luǎn不读nuǎn,部首是卩,书写时不能漏掉左半部分的、。 联系上下文了解漏过、空隙、撒落、甚至、青苔、钳子、猛烈、小卵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段话,体会一段话是如何写具体的。重点是了解和掌握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的恰当运用。 3、使学生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4、激发学生细致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他们要爱护小动物。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只有细致的观察,才能生动准确地写出感人的文章。 二、教材分析 《小虾》是一篇描写小虾生活习性的文章。通过我观察小虾吃食、打架等细节的描写,突出了小虾有趣、脾气不好两个特点,抒发了我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层次清晰。 1、2自然段写我家院里的葡萄架下有一口大缸,我捉了一些小虾养在里面。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大缸所在的位置和环境特点,我想,这不正好用来养小鱼小虾吗?是过渡句,自然地引出了第二自然段捉小虾的内容。 3、4自然段详细描写了小虾有趣但是脾气不好的特点。是文章的重点部分。 第三自然段写小虾很有趣。共有三句话。第一句是中心句,概括了全段。第二句用了总是先然后接着再又直到才的顺序表达句式,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小虾吃食的样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找出并体会描写动作的碰后退捧等词语,想像小虾吃食时可爱的样子。第三句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并列句式,描述吃饱了的小虾自在悠闲的情态。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明白,我是通过详细观察,才把小虾吃食的过程写得这么生动有趣的。 第四自然段写了小虾脾气不好的特点。共有四句话。第一句同样是中心句。第二句详写小虾生气后的动作,抓住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想像和体会小虾一定是非常生气的。这样一来,第三句所说的与同伴打斗的发生就自然而然了。第四句概括说明小虾的搏斗是猛烈的。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第二句中的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