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学低段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

小学低段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

小学低段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
小学低段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

“小学低段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究”课例研究报告

叶思彤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国内外教育界非常关注的学习理论之一,然而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也给我们课堂教学的注入了新的活力。小组合作学习是继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之后的一种改革性和探索性地尝试。本学期我校也加大了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究,我也有幸加入此项课题的研究之中。力求通过本次课例研究提升自身课堂教学研究能力,通过仔细研读语文教学标准,准确评估本班学习能力等教研活动;简化课堂教学的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课堂教学以及名师现场指导等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提升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本课例报告以小学低段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为中心,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称赞》为载体。

一、课例研究背景

目前虽然课改理念深入人心,教学方法依然陈旧,课堂常常会出现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学生在课堂上是个名副其实的“听客”;过渡追求课堂教学呈现的形式,忽略教学的时效性,导致课堂显得越来越“花哨”,但华而不实的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堂没有语文味,变得四不像。因此语文课堂教学急需要一种新的、实质性的教学模式的融入。

二、课例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国务院在颁发《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师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倡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能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无疑是对合作学习提出了更加明晰的要求,也是较以往的语文改革的不同,更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精髓。

众所周知,小组合作学习更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阅意愿,进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升了孩子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三、课例研究的过程与过程

在本次课例研究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独立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案,课堂教学实践,课后组内研讨,导师指导、引领,自主修改,再次实践等。整个研究过程一共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独立研读课程教学标准和教材,设计教案,组内说课研讨,初步修改教案;第二步:课堂教学实践,反思交流,导师指导;第三步:反思修改,调整教案,再次实践,逐步完善。

(一)独立研读课程教学标准和教材,设计教案,组内说课研讨,初步修改教案;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之前仔细研究教学大纲不难发现课堂中的每个教学环节均能够为照着本单元的重难点加以展开,我也有意识在课堂中贯彻双基目标,注重教育的细节之处。然而通过组内的研讨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

1、课堂教学内容设置较多,很难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

2、教学过程各个板块不够清晰、明确;

3、学路导航的要求表达不够正确,设置不够合理;

4、教学生字环节略显冗长。

(二)课堂教学实践,发现问题,反思交流,导师指导;

第一轮上课的过程中,虽然能够准确的把握教学时间,教学的板块也愈见清晰。然而针对小组合作这一特殊课型,基于我和执教班的孩子缺乏默契,感觉整个教学效果并不显著。通过和组内同事交流以及导师指导,罗列了存在的一些问题:

1、缺乏对题意的理解,这是学生走进文本的基础;

2、故事导入,初步识记生字这个环节比较耗时,而且时效性不强;

3、初步读文展示环节略显凌乱,对学生没有明确的要求,缺乏老师有效地指导,因此学生呈现的读书情况没有达到预想的梯段式进步的目标;

4、小组合作后展示过程,展示小组过多,导致后面的识字环节草草了事,落实不够扎实;

5、指导书写环节能够放手让学生来指导,但是教师此时应该有明确的点拨;写字环节应设计学生评议、展示环节,这样才显得更加完整;

6、所有教学环节都应该紧紧围绕目标,因此教师应该学会取舍,不能够面面俱到。因而教学环节应该进一步简化。

(三)反思修改,调整方案,再次实践,逐步完善;

在第二次课堂实践过程中,我有意识来完善第一轮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删掉了故事导入的环节,简明扼要;把课文朗读展示和识记生字两个环节整合,以小组展示的形式呈现;指导书写采用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第二次课堂教学实践过后,发现教学环节衔接自然,教学板块清晰,引用李老的一句话“课就要上得干净”。但也发现了一些教学细节上的问题:

1、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应该进一步深入,渗透朗读指导的要求,如:你要是带着微笑来读一定会读得更好;我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小獾高兴极了……

2、教师的教学语言还可以在简略一些,给学生留有更大的空间。

四、课例研究的问题与探讨

1、在课例研究过程中,发现自身的教科研理论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以后继续自觉提高科研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科研理论素养和实际操作水平。

2、教育教学理念还有待于进步一转变,而且教育教学方式不能够只停留在形式上,要有实质性的改变。既能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又能够使我们的语文课越来越有语文味。

3、还要加大对新课标的研读力度,这样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有效的教学环节,设置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效的议题。

4、在今后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如何能够是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小组合作展示环节还应该深入思考如何能够高效展示研究成果。

五、课例研究的总结和收获

在本次课例研究,使已经处于教学瓶颈期的我重新燃起了斗志和激情。在一次次的试教过程中,通过我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孩子们一次次地呈现出令人惊讶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成果,这是研究之前万万没有想到的,小组合作这种教学模式不再是镜中月,水中花。也让我真真正正走进了小组合作这座殿堂,更欣喜地看到了孩子们的白线页在一次次地进步,从中我更加感受到了这种教学模式独有的魅力之所在。希望我这只即将破茧成蝶的蝴蝶,能够带领着我的孩子们,去畅游语文学习之中。

小学语文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之案例及反分析

小学语文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之案例及反分析 尹庄实验小学张姗姗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通过认真仔细地揣摩人物心里活动,体会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感悟人物美好的心灵和崇高的人格。 教学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后小组合作探究质疑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等。 《太阳》一课教学过程片段: 一、导入: 1、师:刚才我们欣赏的歌是赞美太阳的,人们爱太阳,歌唱家唱太阳,画家画太阳,诗人写太阳,今天我们这一课就请同学们来做个小小科学家,研究研究太阳。(板书:太阳)《太阳》!(齐读课题)1、要研究一个事物,首先要会提出问题。(板书:“?”)现在你们面对太阳,你们想知道它的什么?学生提问。(估计学生对太阳的大小、远近、温度及现象均会提出有关问题。) 教师鼓励: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说明同学们很有些科学精神、科学态度。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二、预习检测 出示:我会读词语和句子。 过渡:大家预习的真好!预习是一种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长期坚持,必有好处。我们一起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请大家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老师相信,通过咱们的合作、努力,一定能达到目标。有信心吗? 四、出示自主学习、(5分)合作探究(时间:8分钟) 学习话题: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的知识和太阳与人的关系。:阅读指南: 1、默读课文1—3自然段,用横线划出描写太阳特点的句子,批注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和优化

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和优化 九年级:易守玉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事:大家下午好! 受汪校长的委托,要我把我们班这两年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和老师汇报,我深感荣幸和惶恐:荣幸的是调入十中工作的这三年,得到了领导的信任,把我任教的班级确定了课改试点班级,在试点的过程中,感觉自己和学生和学生家长不断摸索着,收获着,困惑着,成长着,也快乐着;惶恐的是,由于本人水平和能力都有限,今天的汇报可能对大家的作用不大,敬请原谅。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探究的话题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和优化》: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传统教学中,我们是按“教师——教材——学生”的程序组织教学,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即按“学生——教师——教材”的程序来组织的一种教学形式。它的基本做法就是依据学生学业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性别、家庭情况等等方面的差异,将班级的学生组成若干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学习小组,使各组之间达到相对平衡。从而在互助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实现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和学生与导学案之间的合作的教学形式。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到底有没有开展的必要呢?到底对学生有多大的作用呢?想跟大家分享我的两个真实故事: 第一个:上周一下午第七节课,是我们年级数学扶优时间,于是,我提前准备了两个看上去有点恐怖的中考题作为这次扶优的主要内容,一般,我进教室之前都不会去看这些题目怎么做,一是我对自己有信心,第二,我更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信心。进教室后,黑压压一片优生,我把资料发下去后,要求他们在一分钟内审题,3分钟内找到解题的方法,学生开始做,我也开始做,但是,感觉有点晕,好像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于是,我问学生,你们有思路吗,下面一片沉寂,于是我说,好下面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前后四个同学为一组开展讨论,任务布置下去,教室里依然静悄悄一片,学生要么望着我,要么又埋头思考——学生没有合作学习的习惯,而我任教的班级的学生又分散在不同的组里,于是,我马上说,131和125的同学可以跑动位置到一起来开展讨论,于是,这两个班的学生就慢慢聚集,教室里开始有了生气,一个两个三个。。。越来越多的学生投入到讨论中去,两分钟后,他们成功地获得了解题思路,于是,我问有思路的有哪些,参与讨论的同学举手了,于是,我要求他们回自己的座位,再带动周围的人开展讨论,又一个2分钟过去了,我再问有多少学生有思路,教室里大约80%的学生举手,当然,也包括没有做好准备的我。。。课后,我反思,上课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二个是一个想法,我经常在办公室开玩笑,我要当5个班的班主任,也许我当不了5个班的班主任,但是,我很想下个学期当两个班的班主任,因为,我觉得利用小组合作管理的模式当班主任很轻松很有成就感也很快乐! 通过这两个案例,我想骄傲地说,小组合作学习真的是一种实现“三赢”

小组合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小组合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通过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是很好的一种形式。小组协作活动中的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 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 学共享。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 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的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适用范围 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具有较大优势,但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只有选择适当内 容和恰当的时机进行,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最大作用。合作学习小组一般由研究兴趣相近的 学生自愿组成,每组3—6人。在组建小组时,教师可视情况进行协调,给予帮助。例如, 帮助个别因为某种原因自己未能落实到组的学生加入到合适的小组。各合作小组在选择研究 问题时,完全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决定,各小组研究课题互不重复,其成果丰富多样,经交流展示,将拓宽学生的视野。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各小组制定研究计划、讨论研 究方案、分配研究任务、收集整理资料、外出实践活动、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等。在研讨交 流阶段,合作小组或对自己的成果补充内容,或征求别人对自己成果的意见,或对别人的成 果提出异议,通过小组间的相互启发、交流补充、各抒己见,使每个小组的成果更完善。 小组合作学习形成了“组间竞争、组内合作”的良性机制,将传统教学的师生之间单向交流或 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 控制,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二、小组合作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实践显示,学生在具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协作小组中学习,其效果远远优于传统的班级组织形式。多个协作者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协作者之间互相配合、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或者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进行分工协作,不同协作者对任务的理解及其视点 不完全一样,各种观点之间可以互相补充,从而圆满完成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个 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的成功密不可分,学习者之间以融洽的关系,以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 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荣辱同当。与个别化学习相比,协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 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对于促进学习个体 的特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场所,为学习个体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而丰富的空间。复习、梳理总结阶段的合作学习:当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时,一般要对该单元的知识进行复习、梳理,这时可安排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成员互检、互评、互测,进行互教、互学、互帮,最 后达到查漏补缺、综合提高,同时解决学生间的差异问题。 三、老师要参与合作学习 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 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 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 更加突出。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能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 中巩固发展。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要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而且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 进行,使学生互相帮助、促进、检查。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 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题 目形式稍有变化往往会影响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甚至失误。设计一题多想、同一问题多种 解决等,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报告 篇一: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课程改革已经经过了几个春秋,学生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与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确实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等诸多好处。但现实中的课堂却是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普遍存在着“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因此,寻求一种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已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制订出了《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展开研究。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不仅仅是推广和应用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它真正的内在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

的合作精神、合作能力,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而小组合作学习则是合作学习中采用得较多的组织形式。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又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见的形式。 2.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理解知识的侧重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 四、研究目标 课程标准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基本的理念决定了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在小组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讨论解决问题,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建立小组成员之间信任和团结关系。 五、研究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结题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课题结题报告(附开题报告)作者: 郭秀环来源:本站原创更新:2015-03-10 15:37 【摘要】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合作学习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组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的关键也在于学生能否有效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因此,变革传统的、过于注重知识传承的教学方式,借鉴发达国家基础教育的成功经验,引导学生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

当务之急。探索既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又能汲取国外教育先进理念的培养人才模式,乃是教研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工作的难点。 【关键词】合作学习策略学习能力课堂生态我申报的课题《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被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自课题申报以来,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课题研究计划,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我详细制定研究方案,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落实各层面具体工作,对课题组人员实施分层次的培训,以实验教师为骨干,针对试验班级学情,在教学理论、观念、方式、途径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每个实验阶段都能够不断的提升对课题的新认识。通过近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基本达到预期效果,现对研究过程中的方法、措施、主要成果及 存在的问题汇报如下: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说:“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那么,进入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个人今天在校的学习方式,必然会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而合作学习正是这种一致性的切入点之一。 《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下,我县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深入开展素质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课堂已经不再是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形式了,“以学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观要求新的教学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 我们的课堂教学虽然由原来“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转变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已走进课堂,但还存在一些弊端: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仍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对学生学习行为和结果表现出极大的不放心,不敢放手。甚至有的老师仍在唱“独角戏”,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即使有的老师开始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诱导,在操作策略上具有系统性、可操作性的内容还需补充完善。课堂教学中仍普遍存在着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有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体会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 几点体会 太小:鲁明会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它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合作,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有助于学生提高头口表达能力,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可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那么,本人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如何呢?下面我的几点体会: 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建立学生学习自信心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重点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从根本上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改变了过去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预习、阅读、作文等)引入了小组合作,

在合作活动中设计一些带有竞争性质的活动(如小组讨论发言评优秀、赠红花等)千方百计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使课堂气氛生动有趣,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合理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样观念影响下,课堂上学生同伴群体的资源,得到了充分重视。学生在合作的具体实践中,用心去体验合作的无穷魅力,用心去感悟集体的伟大力量,使他们在精神上有一种满足感,并能体会到合作成功的快乐,体验到实现自我价值的自信,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会因此变得更主动,积极起来。经过每节课反复多次的 内心积极体验,唤醒并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组内找到自信。 例如:教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生命生命》,讲到文章准确而又生动的语言时,我让学生以第二段为例,寻找课文中用得非常好的词语,用圆圈标出来,想一想为什么用得好?在这个环节中当中,我让学生采用四人 小组的形式,讨论回答,讨论完了之后,每个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有的说:“茁壮成长”写出小瓜苗旺盛的生命力,有的说:“冲破、不屈 体现小瓜苗生命力的顽强;”有的说:“仅仅写出了小瓜苗在没有阳

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小组合作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合作探究,快乐数学课堂实践的研究” 实验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实质性转变,“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自主建构和提高学习积极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合作学习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获得了一线教师的普遍认可。尽管如此,在许多农村学校,合作学习还是处于半荒芜状态,亟待开发和利用。纵观我校当前的数学课堂现状,单一式、机械式、封闭式数学教学模式仍占主体地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不乐观,数学成绩极不理想。我们认为:数学学习应当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数学奇境的探索与渴望,让学生在奇妙的数学中合作探究,用自己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体验数学的神奇与价值。我们开展“合作探究,快乐数学课堂实践”的研究,旨在让学生把生活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情趣,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同时,摸索出一条切合我校实情的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并使之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快乐天堂,让学生即使有一千个厌学理由都回归课堂。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及目标: (一)理论依据 (1)时代的需要: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推动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交往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其中的两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竞争日趋激烈、以人际交往为载体的信息交往频率显著加快,两者以令人惊讶的紧密联系相伴相随。现代社会的许多工作并不是靠个人的单打独斗就可以取胜,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团队精神在竞争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学会合作与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一样,理应成为新世纪人的基本素质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理应成为当今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另外,自主合作学习理论发轫到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国家如火如荼的推广实践,其间经历百余年,由于它在改变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的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2)新课程的需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以知识为本位、教师为中心以及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灵动新课堂。 (3)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态度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流的机会,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方面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其他素质的专题发展。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找到合作的途径,掌握合作的基本方法,学会与人合作。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探索出新的教学方式。 3.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初步形成合作探究、交流、动手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建立有实效的学习小组。 2.研究建立“合作探究,快乐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 3.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背景及界定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我们不难感觉到越来越多的新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出现。我们的教育不幸的遭遇了一种模式化的教学,那就是每节课你都能看见的固定教学设计“小组合作”。我们必须明确这么一点:合作学习不等于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其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小组学习只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具体组织形式,师生互动、同桌交流、全班讨论等等都是合作学习。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合作学习的众多形式中,小组学习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上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把老师所讲的内容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并能运用与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检验内化过程的方式方法。 因此,我们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提出来作为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理论论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一目标在《新课程标准》(试行)里被概括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以及它的奠基作用决定了这种素养的培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而目前的农村语文教学大部分以单一的接受学习为主,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因此,对于语文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迫在眉睫。 三、研究的目标、方法及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依据学校发展的需要,立足教研,聚焦课堂,进行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具体目标如下: 1.提高任课教师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掌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师教学更有效。 2.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建立学习小组,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以达到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教育目的。 3.通过对课题的深入研究,带动广大教师逐步走进新课程,在课堂上要真正的把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等相结合。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总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2月—2012年4月) 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论证选题、设计课题实施方案,组织与培训课题研究人员和落实任务与研究计划,办理申报立项手续等。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4月—2013年9月) ⑴进行有效合作学习的研究。 主要任务:①设计有效方案,具体实施;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编写典型案例。②完成有关有效合作学习的中期报告。 ⑵问题研讨阶段。 主要任务:进一步开展研究实践。

合作学习研究文献综述

合作学习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完善 ,合作学习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专家学者对合作学习进行了大量而广泛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与研究,本文试就这合作学习研究方面做一综述。 关键词:合作学习概念理论基础现状与问题分析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于8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的合作学习,在80年代被介绍到了我国,90年代在一些学校中开始采用,但真正在我国引起重视还是在新世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之后。《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中也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这次改革促使国内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士关注合作学习, 中小学的教师和学生几乎都能对合作学习有比较准确的认识, 课堂中越来越多的师生从合作学习中受益。笔者在中国期刊网以“合作学习”为关键词搜索到2001 年至今的论文2110余篇, 可见其影响的广泛。 一、关于合作学习的概念 关于合作学习的定义有很多,以下是国内外若干代表性的合作学习定义: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斯莱文认为 ,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根据他们整个小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著名学者,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美国肯塔基大学嘎斯基教授认为 ,合作学习是为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 ,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合作与互助的学习活动。英国著名学者赖特认为 ,合作学习是学生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在小组中共同学习的学习环境。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沙伦博士认为 ,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并以自主与合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系列教学方法的总称。[1]我国以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王坦在《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中提出的定义较为权威以及达成了共识“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2]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被广泛的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是指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并相互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方式被引入课堂后,改变了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形成了生动、活泼、创造学习的新局面,显示出它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与优势。但是,我们常常看到,由于小组划分的随意性,组织散乱,问题设置小、碎、细,且缺乏探索价值,参与欠平衡(少数学生唱主角),小组活动次数频繁且时间失控等,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效率低下。怎样才能更好的在语文课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去做。 一、利用小组合作调动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与合作,从而完成共同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我们不难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预习时合作,调动预习积极性 预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而预习是否主动也影响预习的质量。但一些同学缺乏预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无视预习,到课堂上疑点重重,学习起来感到吃力。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合作小组积极参与课前预习,既能收到较好的预习效果,又能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如语文教学中需要的课外知识资料很多,教师在布置预习时经常会叫学生课下查找一些资料,并且每次都可以比比谁查到的多,哪个小组查到的又多又好,这样学生们就会争先恐后地去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个人查找的多,小组一交流,小组的资料当然也就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得到了充分扩展,很多时候,学生获得的资料比教师预想的还多还丰富。但教师也应该注意到,学生查到的资料有时很多,有的还很长,如果要交流完就得占用很长的课上时间,影响教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不交流又会影响学生的热情。为了既不影响学生的热情,又不影响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就要求教师在布置预习、布置查找资料时,要让同学们把找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提炼,那样课上就会有时间找更多的同学发言了。有时鉴于小学生思考时易出现随意性的特点,预习前,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一些思考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再拿到小组里交流解决,比一比,哪个组的同学学得好,谁是小组中表现最棒的人。学生为了表现自己,认真地进行预习。这样在教学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练习时合作,兴趣和效益双提高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内容需要学生掌握、巩固与熟练。如生字生词、古诗积累、重点篇目的重点段落等,要通过反复练习巩固掌握,提高正确率。这时就可以开展练习形式的小组合作活动。低年级的生字教学可以先让学生分小组,组员之间轮流当小老师,把自己的记字词方法教给同组的其他人,看谁的方法好,推举到全班发言,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使学生在合作练习中掌握了生字生词。记得那是我教三年级语文时,一次生字教学中,在教学“播”这个字时,我只说了“播种”要用手,所以是提手旁,可是我班一名同学却说她的方法比我的好,我立刻请她给大家讲讲,她说:“我们小组在练习时是这样记忆这个字的,播种当然要用手,所以肯定要用提手旁,但把种子也就是‘米’播到‘田’里后,还要盖上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

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 学习 新课程提倡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它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合作,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意义是深远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建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体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总之一句话,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但纵观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 1、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有些老师过分追求时尚技法,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教学时髦的一种幌子,作为一张美丽的标签贴在课堂上,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成为制造主体学习热烈气氛的工具。我们经常可以看见低年级学生在小组内朗读时,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自己管自己读,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 2、注重“议论的热闹”轻视“深层次的思考”。有些教师出示问题之后,马上要求学生讨论、合作,并没有腾出一点时间让学生个体进行思考,致使部分学生不动脑筋思考,讨论不深刻,甚至作为旁观者聆听而已,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以“议论”代替“自我理解性的朗读”。有些教师误以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讨论,以“议”代“读”,把它的外延缩小了,没有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促

(完整版)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之 《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背景及界定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我们不难感觉到越来越多的新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出现。我们的教育不幸的遭遇了一种模式化的教学,那就是每节课你都能看见的固定教学设计“小组合作”。我们必须明确这么一点:合作学习不等于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其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小组学习只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具体组织形式,师生互动、同桌交流、全班讨论等等都是合作学习。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合作学习的众多形式中,小组学习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 《语文课程标准》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上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把老师所讲的内容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并能运用与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检验内化过程的方式方法。 因此,我们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提出来作为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理论论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一目标在《新课程标准》(试行)里被概括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以及它的奠基作用决定了这种素养的培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而目前的农村语文教学大部分以单一的接受学习为主,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因此,对于语文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迫在眉睫。 三、研究的目标、方法及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依据学校发展的需要,立足教研,聚焦课堂,进行课题研究,切实解决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具体目标如下: 1.提高任课教师组织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掌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教师教学更有效。 2.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建立学习小组,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以达到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教育目的。 3.通过对课题的深入研究,带动广大教师逐步走进新课程,在课堂上要真正的把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浅谈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浅谈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襄阳市新华路小学:王艳红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风向标。我通过教学和研究发现,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它仍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有理论层面的,也有实践层面的。只有形式上的小组活动,没有实质的合作;只听或看一位好学生的操作或发言,没有学生间的互动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组活动形似,而神不似 合作探究学习不仅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仅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停留在表面,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更多深层次的问题。我在执教“找规律”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课,练习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一道习题:每个小组分发很多小棒,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摆出有规律的美丽的图案。学生每人摆出一个图案后,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自主探究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究其原因,三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没有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 (二)学生的参与度不够 在实际教学中观察发现,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优等生参与的机会更多、扮演了一种小老师的角色,待优生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优等生中获得信息,待优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收获比在班级教学中的收获还少。 (三)学生间的合作少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影响合作探究学习的顺利开展。有一位教师上一节“统计”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课,教师把各种颜色的花分给学生,让学生两人一组合作摆出象形统计图,统计每种花的数量;强势的学生把卡片全部拿去,不让其它同学摆,其它同学据理力争。然后两个人才一起操作。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其中一部分学生的性格自私,才造成上述问题。 针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这些现象,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完善:

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经济已初显端倪,这就决定了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的潮流和必然。纵观全球教育改革的走向,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人的全面发展,培养青少年学生创造性思维作为突破性课题,加大研究力度,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我国经济的转轨以及社会的转型,我国教育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育人目标。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新的教育发展的主题,即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是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更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又一次飞跃。对此,人们已有高度的共识。然而要彻底全面实现这一转变和飞跃,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这一切都对学校教育,课堂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我们不难感觉到越来越多的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在课堂中出现。我们的教育不幸的遭遇了一种模式化的教学,那就是每节课你都能看见的固定教学设计“小组合作”。我们必须明确这么一点: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其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小组学习只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具体组织形式,师生互动、同桌交流、全班讨论等等都是合作学习。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合作学习的众多形式中,小组学习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作为一名战斗在教育最前线的语文教师,在听课学习的时候我不难发现每节课都有“小组合作”这种形式,不分年段的在进行着,可是实际上的收益并不理想,孩子们对于小组的合作是一个条件反射,只要老师一叫合作学习,他们就统一的把小脑袋转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方法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方法 一、概念的界定 小组合作探究是指学生在小组里从事学习活动,通过合作与交流自主建构知识,并获得社交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涵盖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全部学生按一定的方法分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结果整合、克服依赖心理、乐于合作、互相帮助,养成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觉性,培养合作的意识和态度,通过师生和生生的对话与交流,形成人际沟通的初步能力。乐于与同伴交流和分享自己获得的信息、创意和探究取得的成果,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特征: 1、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小组合作学习扩大了学生之间的交流,突破了单纯的师生交流,使学生有较多的参与机会,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的促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 小组合作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学习条件,为学困生创造发问的机会,在优生帮助下达到求知的目的,优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是自己学到的知识条理化,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中等生如鱼得水,在他人启发下,跳一跳摘到了“桃子”,

从而达到一种“人人求进步,人人求发展、人人求成功”的境界。

3、突出了学生学习的活动性。 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试验、思考、交流等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活动的观点不仅指向掌握知识,而且指向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向儿童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1、精心组建互动小组。 教师应多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小组人员,实现组内成员优势互补,互相促进。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应给以学生自己组合小组的权利,以利于让学生保持新鲜感,提高他们互动的兴趣,此外,组内成员要分工明确,每个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任务,每个小组都要确定讨论过程中的协调员、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人等。经过一段时间后,组内成员角色要互换,要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角度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教师要对各学习互动小组实行动态管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出现不合理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和重新调配小组成员。 2、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要灵活。 学习完一个单元后,可以让小组成员根据本单元内容自编、自演短剧,或编简短的对话,让学生自己分配角色进行表演。教师还可以把小组交流的内容作为预习的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和词汇句式知识,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并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有效的信息深加工,然后再进行组内交流、讨论。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小组互动时就可以避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沛县沛城镇王楼小学刘学翠 一、课题的提出 目前,在大多数小学课堂里,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使用频率较多,然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 践者们大多缺乏对这一学习形式的深刻认识,大多数操作过程都基于教师自身的经验水平, 有的则把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致使小组合作学习无法正常发挥其有效性,从而也搁置了学生的发展。 许多教师都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贯彻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 之一,是体现优势教育资源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在当前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采取这一学习 形式。教师们对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的重要性和意义性的认识是正确的,但相当一部分小学教师当前只知其表,不详其里,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内涵缺乏深刻的理解,过分注重教学形式,没有从学生本身出发,不知道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何在,更没有反思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是否培养了学生敢于交流、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使学生潜在的才智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课堂改革势在必行。为全面贯彻教育主管部门有关 意见,落实新课程理念,改革课堂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结合我市 课堂教学实际,在全市推行的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学生 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为进一步提高小 组合作的有效性,我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的课题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于美国的,由于它在改善课堂 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 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小学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并且也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 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是重视合作学习的。 “小组合作”是近几年兴起的教学形式,它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以“课堂”为 载体以“问题”为中心,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合作学习”的教学原则。目前国内实 施“小组合作教学形式”的学校大多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我校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与实践,在“小组合作教学形式中,如何提高其有效性”探索出 适合自己的教改新路。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新课程标准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成为完成教学任 务、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构筑理想的课堂教学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在近些年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通过研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着“形式上合作,但

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

小课题结题报告 一、小课题研究的提出 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更是提出了学生探究性学习和 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学校加强和重视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课程改革推进实施的重要保证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当代教育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教育,已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家所重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已经成为现代课堂的一道风景线。但在教学中也存在较多问题,如小组活动重视形式,课堂纪律有时处于无序状态,学生间缺乏高效的合作,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合作不够主动,有些合作甚至是一种赶“潮流”的合作,其实质效果并不理想,对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极为不利。正是在对当前这种现 状反思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小课题研究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一)概念界定: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和互动来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成的教学活动,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二)研究理论依据 “自主、合作、探究”是《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向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倡导的适合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探究是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三者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而有效的合作学习则是人人参与、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