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20年七年级上科学--实验题汇总

2020年七年级上科学--实验题汇总

2020年七年级上科学--实验题汇总
2020年七年级上科学--实验题汇总

2020年七年级上科学--实验题汇总

一.实验探究题(共38小题)

1.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所学知识制作了如图的温度计,A为一个小塑料瓶,B为细管,通过一个软木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水槽中,使细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兴趣小组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测量数据如表:温度t/℃17 19 21 23 25 27

高度差h/cm 30.0 24.9 19.7 14.6 9.4 4.2

(1)实验中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为cm;

(2)若在细管上标记对应温度值,则细管上的温度值从上到下,逐渐变;

(3)当h=40.3cm时,对应的温度t= ℃

(4)若温度不变,大气压变小,则该温度计的示数将;

(5)将槽中的水换成水银(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提高温度计的精度。

2.同学们在兴趣活动时制作了如图甲所示的“彩球温度计”,在圆柱形玻璃容器内装有对温度敏感的液体,将一些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小球,依次放入液体中,球上标有设定好的温度用来读数,小球会随外界气温的变化而沉浮。(1)当外界气温下降时,容器内的小球受到的浮力变大,使沉在容器底部的一些小球依次浮起,浮起后位于(选填“最高”、“最低”成“中间)甲处的小球上标记的温度就表示此时外界的气温。

(2)柱形玻璃容器内装有对温度敏感的液体,“对温度敏感”是指该液体。

(3)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后又制作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计。图中A为小烧瓶,B为玻璃管,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玻璃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在不同温度下,他们分别测出了对应的h值,记录非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温度(℃)18 20 22 24 26 28

高度h(cm)27.5 22.3 17.2 12 6.9 1.8

若某时的h值为53cm,则所对应的温度约为℃。

3.小钰同学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请你帮助她完成。

(1)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填写相应的字母顺序)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B.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C.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 D.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E.取出温度计;

F.让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2)读出图所示的甲、乙温度计所示的温度值,甲是℃乙是℃。

4.根据下列实验情形和图象,完成填空:

(1)如图甲是某时刻体温计测量后的情形,此时的读数是℃;

(2)如图乙所示,要在短时间内使金属盘的底面上产生更多的水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在金属盘内盛放适量的(选填“冰块”或“热水”)

(3)如图丙是A、B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一时间图象,其中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在第8min时,这种晶体处于状态。

5.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l)应选用颗粒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

(2)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冰属于(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3)图乙中第3min时,物质处于态,第10min时,物质处于态。

(4)图乙中,物体在A点时具有的内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点时的内能。

(5)小明在实验中没有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其目的是。

6.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水浴法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

(3)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比较图象中AB段与CD段可知:该物质在(选填“AB”或“CD“)段吸热能力强。

(5)图象中AB段与CD段比热容之比为。

(6)同质量的AB段与CD段物质谁的冷确效果好(AB段或CD段)。

7.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华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乙a所示。

(1)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

(2)从图乙a中可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说明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压(选填“等于”或“不等于”)1标准大气压。

(3)水在沸腾过程中,液体温度将(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另有小明同学在实验室里做“水的沸腾”实验,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他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乙b所示。a、b图象不同的原因可能是水的不同。

8.如图所示,将盛有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并用温度计测量烧瓶中冷水的温度。

(1)刚刚开始加热不久,烧杯里就出现了紫色的碘蒸气,这是固态的碘发生了(填物态变化名称),此物态变化过程需要(选填“放”或“吸”)热;

(2)继续加热一段时间后,细心的小明发现烧杯里还出现了液态的碘,这是由于碘的温度达到了它的(选填“熔点”或“沸点”),并且继续吸热而导致的;

(3)停止加热后,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细小的碘晶体,这是(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这个现象有可能使得温度计的示数(选填“升高”或“降低”)。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受“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2)小华由短文猜出霜形成的条件是和。

(3)小明为了验证小华的猜想,做了如下实验:

从电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选填“能”或“不能”)验证上述猜想,理由是。

10.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乙同学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

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使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更准确你将选择哪种方法。(填“甲”或“乙”)

(2)实验后两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操作属于导致乙同学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A.注入一定量水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B.待小石块浸没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

C.在浸入小石块时不慎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读数均正确

(3)甲同学提出量筒也可以测量气体的体积(如图2所示),利用等效替代法。通过读取液体的体积来测量气体体积,如图a、b、c三个装置中能实现这一目的是。

(4)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体积,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简,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如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那么矿石的体积是厘米3.

11.一元硬币的体积多大?小明进行了探究,他能用的器材有烧杯、足量的水、细线、一元硬币若干、量筒(都能放入一元硬币,量筒A量程为200ml、分度值为5ml,量筒B量程为100ml、分度值为1ml)。

实验过程:

①估计所选硬币的体积,观察测量工具的量程、分度值,选择测量(选填“量筒A”或“量筒B”)。

②将量筒放在的工作台上。

③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为。

④(请你把此步骤填写完整)

⑤计算一枚一元硬币的体积,其体积表达式V硬币= 。

另一同学先放硬币再加水,然后再取出硬币也能测出硬币体积,这位同学这样测量结果会使体积(填写偏大或偏小)。

12.拳头的体积有多大呢?某小组同学利用量筒,烧杯(大、小各一个),水,木块,分别设计了两个方案

方案一:

(1)用量筒量水装满大烧杯,记下水的体积V1;

(2)将拳头放到大烧杯中,待水不再溢出时,将拳头拿出,

(3)用量筒测出大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V2,则拳头的体积为V=V1﹣V2

方案二:

(1)用木块垫在大烧杯下,使其成为一个溢水杯

(2)将大烧杯装满水,把小烧杯放在溢水杯杯口下方

(3)将拳头放到大烧杯中,用小烧杯接住溢出的水

(4)用量筒测量出溢出水的体积,即拳头的体积

请分析后回答两个问题

(1)上述两种方案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哪种方案测出的拳头体积更准确一些?

13.实验室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老师总是强调先要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适量”是指能用排水法测量出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的水量范围,最多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能使液面上升到量程的水量。最少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量筒内最低液面满恰好完全浸没时的水量。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使用量筒时,量筒必须平放;读数时,视线要与。

(2)小科同学设计了用排水法测量小石块体积的“最少水量”的实验方案。

仪器和物品:量筒1、量筒2、细线、足够的水、小石块、胶头滴管。

方案: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放入量筒底部,然后将水慢慢倒入量筒中,当量筒中水面“恰好浸没”小石块时,取出小石块,此时量筒里水的体积,就是测该小石块体积所需的“最少水量”。

上述方法所测的“最少水量”值可能会产生较大误差,原因除了“恰好浸没”不易观察外,还有一明显的原因是;针对这一原因,你改进的思路是

(3)小科用排水法测某物块体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物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物块,记下此时水及物块的体积V2,计算物块的体积为V2﹣V1.上述测量过程中,若该物块在水中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考虑此因素你认为该同学所得测量值比真实值。(选填“偏小”或“偏大”或“一样”)。14.学习了量筒的使用后,小科同学做了很多实验:

小科同学想测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具体如下:

①用烧杯将适量水倒入量简内,读出水的体积V1;

②将一枚大头针轻轻放入量筒的水内,沉底后读出水面所示的体积V2;

③再放入99枚大头针,沉底后读出水面所示体积V3;

④一枚大头针的体积是V2﹣V1;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填序号);

(2)错误的步骤是(填序号),将此操作改正为。

(3)在实验室里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矿石。因矿石体积较大,小科同学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求矿石的体积为厘米3。

(4)同学们对小科的测量结果提出了疑问,有的说测量结果偏大了,有的说测量结果偏小了,请谈谈你的意见,并说明理由。

15.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乙同学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简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

(1)你做此实验将选择哪种方法:(选填“甲”或“乙”)

(2)如果两同学读数方法都是正确的,两同学计算出的石块体积比较大的是(选填“甲”或“乙”)

(3)如果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右图所示,则这块碎石的体积是厘米3。

(4)如果甲同学在读数时,V1是俯视读数所得,V2是仰视读数所得,则甲同学测得的这块碎石体积将碎石的真实体积。(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6.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进行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

(1)天平调平后,在测量物体的质量时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用量筒量出物体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物体的密度为kg/m3;

(2)若按图乙中先测出物体的体积,再将物体取出直接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则所测物体的密度比真实值(选填“偏大”或“偏小”);

(3)老师说不用天平和量筒也能测出物体的密度,于是该小组用圆柱形玻璃杯、塑料盒(满足实验需求)、刻度尺以及足量的水等身边简单的器材。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也测出了物体的密度。请你帮他将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玻璃杯中装入适量水,使塑料盒直立漂浮在玻璃杯中。用刻度尺测出水面到玻璃杯底的高度h1;

②在塑料盒中装入物体,使其仍直立漂浮在玻璃杯中,用刻度尺测出此时水面到玻璃杯底的高度h2;

③,用刻度尺测出此时水面到玻璃瓶底的高度h3。

④用上述步骤中的测量量表示物体密度,则表达式为:ρ物= (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17.小红为了测量盐水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处。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端移动。

(2)将盛有适量盐水的杯子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测出杯子和盐水的总质量为128g。然后将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cm3。

(3)再将盛有剩余盐水的杯子放在天平左盘内,改变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使天平横梁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右盘中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杯子及杯内剩余盐水的总质量为g。

(4)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为kg/m3。

18.小明想知道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工作台上,将游码放在处,若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同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g,酱油的密度为kg/m3。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填“偏大”或“偏小”)

(4)小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只用天平也能测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了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a、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0。

b、将一个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c、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

d、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19.如图所示:

(1)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读数方式中正确的是图,刻度尺的分度值是,铅笔的长度

应为cm。

(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6.04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

(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

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0.某同学欲用密绕法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

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1

C.用铜丝的长度L除以铜丝排绕在笔杆上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

E.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错误的步骤是,将错误的步骤改为。

(2)改正后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3)某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A.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C.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

21.亲爱的同学,你会正确使用下列仪器吗?

(1)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A的长度是。

(2)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应先调节天平平衡,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处;横梁静止时,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移动,使天平水平平衡。天平调节好后,把物体放在天平左盘上,右盘添加砝码,并移动游码,当天平重新平衡后,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物体的质量是g.实验结束后,应整理好器材,请你将整理器材的过程补充完整

第一步:,将物体从托盘中取下,放在水平台上;

第二步:用镊子将游码归零;将橡胶垫圈放在托盘支架与底座之间;

第三步:将天平放回包装盒

(3)如图丁所示的是手机电池温度计的截图,此时手机电池的温度是。

22.小亮在“测量”实验中:

(1)图甲中圆的直径为mm。

(2)一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的表达式是。

(3)以下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实验步骤:

A、取出温度计,整理好器材

B、估计被测物液体的温度;

C、让温度计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并保持适当的时间;

D、选择适当的温度计,并且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及最小分度;

E、读出温度计的示数,并记录。则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应是。

(4)小亮看到一个自来水龙头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断续地滴落到地上。他想这个水龙头一昼夜要浪费多少水啊!为了测算水龙头一昼夜要浪费的水量,他找来了秒表、量筒。将量筒放在水龙头下,当听到水滴滴在量筒里的声音开启秒表计时,并数“1”,一直数到50滴时,按下秒表停止计时,读出秒表的示数为12s,量筒里水的体积是3m1则每一滴水的体积为mL(保留两位小数)一昼夜要浪费的水体积是L.通过计算,发现这是多大的浪费啊!

23.小明了解到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会有一些因素引起测量误差,其中刻度尺的温度变化也是引起误差的原因之一,他想通过实验研究刻度尺长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1)小明找来两把完全相同,长为20厘米的钢尺,一把放在冰箱中充分冷冻,一把放在阳光下长时间暴晒,再将两把钢尺互相测量,结果发现两把钢尺的长度几乎没有差异,请写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2)他重新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物体长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装置中AB是粗细均匀的铜棒,COD是可绕O 点转动的指针。装置中指针设计成CO段比OD段短,这时实验现象起到了作用。如图所示当铜棒受热长度增加时,指针如何变化?。(“逆时针转动”、“顺时针转动”或“向右移动”)

24.正确使用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认:认清刻度尺的、和(最大值、量程、最小值、分度值、零刻度线)。

(2)会选:所测物体长度不超过刻度尺的,选择合适的刻度尺(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

(3)会放:把刻度尺的刻度线尽可能的被测物体,不能(贴近、歪斜、远离)。

(4)会看:读数时,视线应刻度尺,不得斜视(正对、俯视)。

(5)会读:一定要到分度值下一位(估读值、精确值)。

(6)会记:记录的测量数据包括准确、估读值以及(字母、单位)。

25.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与吸热的关系”。操作如下:

(1)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度相同且相等的沙子和水。

(2)用相同的酒精灯火焰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成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

(3)实验中,是通过比较来间接反映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

(4)分析图象可知,对于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升温较快的是;若使两者升高相同的温度,则吸收的热量较多,由此可见,的比热容较大。

26.下面是某学习小组针对“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还是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这一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1)请将下列表述的基本环节补充完整。

①“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还是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环节;

②同学们依据个人经验,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较多同学认为“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少数同学认为“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也有部分同学认为“人呼出气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基本一致”。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环节;

③“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环节;

④用容量相同的两个储气袋分别收集一袋空气和一袋人呼出的气体,然后将两袋气体分别通入新配制的体积相同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人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较为明显。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环节;

⑤“这个探究实验简单易做,现象明显,结论易得”,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环节。

⑥“结合生理知识,人在呼吸过程中发生气体交换,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再结合本实验探究结果,不难理解‘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这一结论。”这属于表达与交流环节。

(2)开展科学探究时,上述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用上述各实验探究环节的数字序号排序)

27.观察是生物学中重要的研究方法,而显微镜是重要的观察工具。请依据相关知识作答:

(1)小明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经常看到视野中有“污物”的出现。该同学为了能快速准确的判断视野中“污物”可能存在的位置,画出了图1 所示的思维导图。请在图 1 方框中①②填入合适的文字,将该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①;②

(2)小明用某光学显微镜观察血涂片时,发现该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有图 2 所示的 4 个镜头。为了能够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可选用图2 中的进行观察。

(3)小花同学使用显微镜分别对三种生物的细胞形态与基本结构进行了观察,其结果如下:小花观察的上述细胞中,属于植物细胞的是,它在结构上与动物细胞不同之处是它具有。这三种生物在结构层次上的共同点是均由构成生命体。

28.小花同学为了能够清晰观察到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请回答实验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1)用图一所示显微镜观察时,在对光中应转动[3] ,使对准通光孔。

(2)小花在进行观察中,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图二中的图是正确操作;小花在视野中央看到一个“P”,实际在玻片上写的是。

(3)小花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可判断污物在图一中的[ ] 上,

此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将它取下,用擦拭干净后,放回原处再继续观察。

(4)图三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图三中的组合一般是。

A.②③⑤B.①④⑥C.①③⑤D.②③⑥

(5)若视野从图四中的甲转为乙,下列操作的正确排序是。

A.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 B.移动装片,将欲观察的对象移到视野中央 C.转动细准焦螺旋

29.下面是小东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请用你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镜筒升降的时,为防止压到玻片标本,下降时眼睛要看着。

(2)为了使制作的临时装片更容易观察,需要对标本进行染色,所有的染液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而影响观察。

(3)图2中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④①②③D.②③①④

(4)用显微镜观察过程中,若要把左侧的物象移到视野中央,应向移动装片。光线较强时,应选用⑥的面镜。

(5)图3是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的视野,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30.如图是“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请排列出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

(2)步骤②所滴加的液体是;如果要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则步骤②中滴加的液体是。(3)步骤④操作中,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盖玻片下出现。

(4)若观察过程中没有更换目镜,则观察视野⑤时用的物镜比观察②时用的物镜要(选填“长”或“短”)。

(5)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当镜筒下降时,眼睛应看,使其下降到接近玻片,然后转动,使镜筒缓缓上升,直至看到物像为止。

31.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用两种实验材料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结构一种是自身的口腔上皮(A),一种是洋葱鳞片叶的表皮(B)。小唐严格按照要求做好了两个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分别观察到如下图甲乙所示的细胞。请据此分析回答:

(1)在甲、乙两个横式图中。来自材料A的应该是图。

(2)植物细胞所特有的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构是图中的(填序号);

(3)切洋葱时经常有刺激性的物质使人流泪,这种物质是从图中的[④] 流出的。

(4)这两种细胞共同的结构有[②]

(5)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中,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是

2020年七年级上科学--实验题汇总答案

一.实验探究题(共38小题)

1.(1)1;(2)大;(3)13;(4)变大;(5)不可以。

2.(1)最低;(2)热胀冷缩比较明显;(3)8。

3.(1)BAFCDE;(2)﹣22;58。

4.(1)36.6;(2)冰块;(3)A;80;固液共存。

5.(1)较小,(2)晶体,有固定熔点(3)固,固液共存(4)小于(5)使冰受热均匀。

6.(1)使物质受热均匀;(2)2;(3)不变;晶体;(4)CD;(5)1:2;(6)AB。

7.(1)热胀冷缩;(2)96;不等于;(3)质量。

8.(1)升华;吸;(2)熔点;(3)凝华;升高。

9.(1)水蒸气;凝华;

(2)空气湿润;气温在0℃以下;

(3)不能;没有做空气干燥时是否会出现霜的对比实验。

10.(1)乙;(2)ABC;(3)c;(4)70。

11.(1)量筒B;(2)水平;(3)体积;V水;

(4)将n枚重叠在一起用细线系好后浸没水中,记下硬币和水的总体积V总;(5);(6)偏大。

12.(1)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常采用“排水法”,上述这两个方案都采用这个方法。

(2)方案一中,由于手上沾一部分水,会使测得的剩余水的体积V2偏小,以致最终所得拳头的体积偏大,

所以方案二比方案一实验误差小,测出的结果更准确些。

13.(1)凹液面的底部相平;

(2)小石块表面沾有部分水;在量筒1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为V1,然后将小石块放入量筒2中,将量筒1中的部分水倒入量筒2中,当水将要浸没小石块时,再用滴管从量筒1中取水滴入量筒2中,使小石块“恰好浸没”,记下量筒1中剩余水的体积V2,则测该小石块体积所需的“最少水量”为V=V1﹣V2;

(3)偏小。

14.(1)②;

(2)③④;③放入100枚大头针,沉底后读出水面所示体积V2;④一枚大头针的体积;

(3)70;

(4)偏大;从图A到图C,将矿石取出时,会带出一定量的水,再补充水时就会多一些,使所测量矿石的体积偏大。15.(1)甲;(2)乙;(3)20;(4)小于。

16.(1)1.1×103;(2)偏大;(3)③将物体从塑料盒中取出,直接放入玻璃杯且物体沉底后;④ρ水17.(1)水平桌面;零刻度线;右;(2)60;(3)62;(4)1.1×103。

18.(1)水平;标尺左端零刻线;平衡螺母向左调;(2)45;1.125×103;(3)偏大;(4)装满水;?ρ水。19.(1)甲;1mm;3.40;(2)取平均值减小误差;26.42cm;26.02cm;(3)偏大。

20.(1)A;C;用细铜丝线圈的长度L1除以细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直径d=;(2)DBEC或DEBC;(3)AB。21.(1)3.05cm;(2)零刻度线;右;82.4;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3)35℃。

22.(1)13.0;(2);(3)BDCEA;(4)0.25;21.6。

23.(1)两把钢尺长度变化太小,一般的测量工具无法测量出微小的变化;

(2)放大;逆时针转动。

24.(1)量程;分度值;单位;(2)量程;分度值;(3)贴近;歪斜;(4)正对;(5)估读值;(6)单位。25.(1)质量;(3)加热时间;(4)沙子;水;水。

26.(1)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获得结论;④收集证据或进行实验;⑤反思与评价。

(2)①②④③⑤⑥。

27.(1)在装片上;在目镜上;(2)AD;(3)甲;细胞壁、液光;细胞。

28.(1)转换器;低倍物镜;(2)B;d;(3)1目镜;擦镜纸;(4)A;(5)BAC。

29.(1)物镜;(2)碘液;气泡;(3)B;(4)左侧;平;(5)C。

30.(1)②③①⑤④(2)生理盐水;清水(3)气泡(4)长(5)物镜;粗准焦螺旋

31.(1)乙;(2)①;(3)液泡;(4)细胞膜;(5)液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