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重力勘探—重力资料得解释

重力勘探—重力资料得解释

重力勘探—重力资料得解释
重力勘探—重力资料得解释

第五章重力资料得解释

经过各种校正得重力观测数据在进行必要得数据处理之后、便就是局部重力异常(剩余重力异常),它单一地反映了研究对象产生得重力异常场,通过对重力异常场特征得分析,研究引起异常得地质原因,就就是重力异常得解释问题。

定性解释主要就是推断引起异常得地质原因,确定异常源得形态、范围、大致埋藏深度。

定量解释就是在定性解释得基础上,对异常源得深度、大小、产状等进行定量计算。

§5、1 重力异常解释得基本概念重力观测资料校正、处理→局部异常:单一反映研究对象产生

得异常。

一、数学物理解释与地质解释

1、数学物理解释

根据异常分布特征与工区得地球物理条件来确定异常质量得形状、大小、埋深与在地面上得投影位置。有条件时进一步确定异常质量得产状要素、剩余质量等。

2、地质解释

结合工区得地质条件与特点,对质量异常作出地质上得判断。→→说明引起异常得地质原因与对异常作出地质结论。

二、正问题与反问题

为了正确地进行解释推断,就必须了解重力异常与各种地质因素(异常场源)之间得相互关系,包括数量关系。

1、正问题

根据已知异常源(地质体)得形状、大小、深度、产状与物性,用数学物理方法研究它引起重力异常得分布规律、幅度大

小与形态特征等,称为重力异常得正演问题,简称正问题。

解正演问题,一般都把自然界中某些地质休简化为简单几何形体(例如把等轴状得地质体近似地抽象成球休,垂直断层近似为垂直台阶等),这就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当地质体得形状与密度分布比较复杂时,技照场得叠加原理,可把它划分成若干简单形态得地质体,然后计算每一部分得重力异常并把它们累加起来,这样简单几何形体得正演问题也就成了复杂形体正演问题得基础。此外,还往往把密度大致均匀得介质宏观上作为均匀介质来研究。由上述可见,当用某种简单形体得物理模型来代替真实得地质体时,总会产生一定得误差,只不过这种误差不致于影响对重力勘探得要求。

2、反问题

根据重力异常得形态、幅度大小与分布规律等特征,来确定异常源得形状、大小,位置与产状等参数,称为重力异常得反演问题,简称反问题。

目前使用得方法较多,如特征点法,切线法、选择法等。

三、重力反问题得多解性

1、场得等效性:如果不改变包含在引力等位面内物质得总质量,而重新分布其密度,只要使原来得等位面保持形状大小不变,则密度得重新分布与这一等位面与等位面外引力场得分布无关。(不同得物质密度与质量分布可能引起相同得异常场。)

例如,一个球形矿体,在地表引起得异常决定于它得剩余质量与观测点到球体中心得距离,进行反演计算,不能单独确定它得深度与密度值,从数学上讲,如果保持其剩余质量不变,中心深度也不变.则球体得剩余密度与半径大小可有无穷多个值,但它们产生得异常都就是相同得。

2、观测数据总就是离散得、有限得:重力测量只能观测到地表得异常值,而不就是全部空间得场值;根据片面得场得分布,往往也不能唯一地确定场源得分布情况。

3、实测异常总就是包含一定误差。小误差→模型参数大变化。

因此,有必要研究工作地区得地质资料、岩石得密度资料,以及掌握地质规律,从而减少多解性带来得困难。通过对各种资料得综合分析,解反演问题时就可以附加—些条件,以便对反问题得解有某些限制。例如球体得例子,如果密度值确定了,则其半径大小就可以得到唯一解。在有条件得地方,选择有代表性得异常,可进行钻探

工作加以验证,以提高全区解释得质量。

四、解正演问题得基本公式

地下各种密度异常体在其质量分布区之外引起得重力异常(包括导数异常),都就是根据相应得积分公式计算得。在计算中,一般取地面直角坐标系,把地面当成水平面,x轴与y轴位于该平面内,z轴垂直向下,于就是地球内部任一密度异常体(如图)

在其外部空间一点A(x,y,z)得引力位为

(1)

式中—密度异常体内部得剩余质量元,,其坐标为;

—质量元得体积,;

—剩余密度,把它视为常数;

—观测点到得距离,

式(1)在积分号下对被积函数沿z方向求偏导数,即得到该密度异常体在P点产生得重力异常为

(2)

跟不同坐标方向求偏导数,还可以得到重力位得高阶导数异常得基本公式。

将式(2)对积分,积分区间由到,便可得到沿y轴方向无限延伸得二度体异常得正演公式,即

(3)

该积分在二度体得整个横截面S上进行。

§5、2 简单规则形体得正、反问题

粗略估计或准确计算地质体得产状要素时,一些规则形体总就是起着重要得作用,因为不仅自然界许多地质体可近似作为规则形体瞧待,而且任何复杂形体部可以分解为许多不同大小得规则形体。

为了简化讨论,我们假设形体孤立存在、密度均匀、地形平坦、所取剖面皆为中心,对于三维体,就是指通过其几何中心得剖面,对于二维体,就是指垂直于面。所谓中心剖面走向得横剖面。

一、球体(点质量)

自然界中一些等轴状地质体,例如盐丘、矿巢等,都可以近似当作球体来研究。

x

P(x,0)

若球得密度大于围岩密度,则剩余质量M将引起正异常

密度均匀分布得球体可作为剩余质量集中于球心得质点瞧待,球体在地面某点P产生得附加引力为

(1) 式中r为P点到球心得距离,得方向由P指向球心。

如将P点选在x轴上,则y=0,代人(1)式.有

(2)

设与z轴得夹角为,则有

(3)

分析:

1)当x=0时,求得最大值

M(吨) D(米)

2)当x→∝时,

球体重力异常剖面曲线就是一条以纵轴为对称得曲线。

重力异常等值线平面图,该等值线图由一系列以球心在地面得投影为中心、疏密不等得同心圆组成。在球心附近分布较稀,向外变密,然后又变稀。

3)半幅值点横坐标

(4) 4)当M不变时,埋深D增加,异常迅速衰减,曲线变缓。

5)导数

二、水平圆柱体

自然界中横截面接近圆形得扁豆状矿体、长轴状背斜、向斜等,都可以当作水平圆柱体瞧待。沿走向无限延伸得水平圆柱体可视为剩余质显全部集中于其轴线得均匀物质线,无限长水平物质线可视为无穷多个质点(即球体,图中单个圆柱体元相当于一个球体)沿其走向排列而其重力异常应为所有质点得重力异常之与。

o x z

D P (x,0)h

剩余线密度

S R D x D G g ?==+=?σσπλλ22

22

1)当x=0时

(吨/米) h(米)

2)当x→∝时,

重力异常剖面曲线就是一条以纵轴为对称得曲线。但在平面图上,异常等位线就是一系列与圆柱体轴向平行而且疏密不一得直线。

3)半幅值点横坐标

(4)

4)当不变时,埋深D增加,异常曲线变缓。

三、垂直台阶

断层或不同岩层得接触带都可以作为台阶处理。台阶相当于定向无限延伸得一个无限物质层。

1)当x=0时

2)当x→+∞时

3)当x→-∞时

4)当H-h不变,埋深增大时,、、不变,曲线变缓。

5)V得导数曲线特征(V xz>0)

§5、3 进行地质解释时应注意得问题

1、分析检查重力异常就是否满足在允许得误差范围内按需要

得详细程度测得所研究得地质因素产生得异常。

————前提条件

2、研究分析测区内不同研究对象及与非研究对象得异常之间

就是否存在具有反映其特征得差异。

————处理:得到较为单一地质因素引起得有效异常

3、解释:从“读图”或异常识别开始,由全局深入到局部。

4、从已知到未知得原则:

①钻井资料(点),地震剖面(线)作控制解释,然后推广;

②从露头区异常特征推断相邻覆盖区。

5、多种数据处理方法得试验应用,确定参数。

6、收集相应得地质、钻探、物性、其她物化探资料,增加已知条

件,克服多解性。

7、验证工作,总结经验。

§5、4 异常得识别

一、异常特征得描述

平面等值线图:异常特征主要就是指区域性异常得走向及其变化,从东到西(或从南到北)异常变化得幅度有多大。

区域性重力梯级带得方向、延伸长度、平均水平梯度与最大水平梯度值等。

对局部异常来说主要指得就是异常得弯曲与圈闭情况,对圈闭状异常应描述其基本形状,如等轴状、长轴状或狭长带状;就是重力高还就是重力低;重力高、低得分布特点;异常得走向(指长轴方向)及其变化;异常得幅值大小及其变化等。

在综合分析区域异常与局部异常基本特征后,有可能根据异常特征得不同将工区划分成若干小区,以供下一步作较深人得分析研究。

重力异常剖面图:应注意异常曲线上升或下降得规律,异常曲线幅值得大小,区域异常得大致形态与平均变化率,局部异常极大值或极小值得幅度、所在位置等。

二、典型重力局部异常得解释

由于不同得地质因素往往会在重力异常平面等值线图上或剖面图上引起相似得异常特征,因此根据某一局部异常来判定它就是由什么地质因素引起得,常常就是不容易得。为此,有必要结合地质资料或其她物探解释成果进行综合解释。

1)等轴状重力高

基本特征:重力异常等值线圈闭成圆形或接近圆形,异常值中心部分高,四周低,有极大值点。

相对应得规则几何形体:剩余密度为正值得均匀球体,铅直圆柱体,水平截面接近正多边形得铅直棱柱体等。

可能反映得地质因素:囊状、巢状、透镜体状得致密金属矿体,如铬铁矿、铁矿、铜矿等;中基性岩浆(密度较高)得侵入体,形成岩株状,穿插在较低密度得岩体或地层中;高密度岩层形成得穹窿、短轴背斜等;松散沉积物下面得基岩(密度较高)局部隆起;低密度岩层形成得向斜或凹陷内充填了高密度得岩体,如砾石等。

2)等轴状重力低

基本特征:重力异常等值线圈闭成圆形或近于圆形,异常值中心低,四周高,有极值点。

相对应得规则几何形体:剩余密度为负得均匀球体,铅直圆柱

体,水平截面接近正多边形得铅直棱柱体等。

可能反映得地质因素:盐丘构造或盐盆地中盐层加厚得地段;酸性岩浆(密度较低)侵人体,侵入在密度较高得地层中;高密度岩层形成得短轴向斜;古老岩系地层中存在巨大得溶洞;新生界松散沉积物得局部加厚地段。

3)条带状重力高(重力高带)

基本特征:重力异常等值线延伸很大或闭合成条带状,等值线得值中心高,两侧低,存在极大值线。

相对应得规则几何形体:剩余密度为正得水平圆柱体、棱柱体与脉状体等。

可能反映得地质因素:高密度岩性带或金属矿带;中基性侵入岩形成得岩墙或岩脉穿插在较低密度得岩石或地层中;高密度岩层形成得长轴背斜、长垣、地下得古潜山带、地垒等;地下得古河道为高密度得砾石所充填等。

4)条带状重力低(重力低带)

基本特征:重力异常等值线延伸很大,或闭合成条带状,等值线得值中心低,两侧高,存在极小值线。

相对应得规则几何形体:剩余密度为负得水平圆柱体,棱柱体与脉状体等。

可能反映得地质因素:低密度得岩性带,或非金属矿带;酸性侵入体形成得岩墙或岩脉穿插在较高密度得岩石或地层中;高密度岩层形成得长轴向斜、地堑等;充填新生界松散沉积物得地下河床。

5)重力梯级带

基本特征:重力异常等值线分布密集,异常值向某个方向单调上升或下降。

相对应得规则几何形体:垂直或倾斜台阶。

可能反映得地质因素:垂直或倾斜断层、断裂带、破碎带;具有

不同密度得岩体得陡直接触带;地层得拗曲。

三、断裂构造在平面等值线图上得识别

重力勘探—重力的解释

第五章重力资料的解释 经过各种校正的重力观测数据在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之后、便是局部重力异常(剩余重力异常),它单一地反映了研究对象产生的重力异常场,通过对重力异常场特征的分析,研究引起异常的地质原因,就是重力异常的解释问题。 定性解释主要是推断引起异常的地质原因,确定异常源的形态、范围、大致埋藏深度。 定量解释是在定性解释的基础上,对异常源的深度、大小、产状等进行定量计算。 §5.1 重力异常解释的基本概念 重力观测资料校正、处理→局部异常:单一反映研究对象产生的 异常。 一、数学物理解释与地质解释 1、数学物理解释 根据异常分布特征和工区的地球物理条件来确定异常质量的形状、大小、埋深和在地面上的投影位置。有条件时进一步确定异常质量的产状要素、剩余质量等。 2、地质解释 结合工区的地质条件和特点,对质量异常作出地质上的判断。→→说明引起异常的地质原因和对异常作出地质结论。 二、正问题与反问题 为了正确地进行解释推断,就必须了解重力异常与各种地质因素(异常场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数量关系。

1、正问题 根据已知异常源(地质体)的形状、大小、深度、产状和物性,用数学物理方法研究它引起重力异常的分布规律、幅度大小和形态特征等,称为重力异常的正演问题,简称正问题。 解正演问题,一般都把自然界中某些地质休简化为简单几何形体(例如把等轴状的地质体近似地抽象成球休,垂直断层近似为垂直台阶等),这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当地质体的形状和密度分布比较复杂时,技照场的叠加原理,可把它划分成若干简单形态的地质体,然后计算每一部分的重力异常并把它们累加起来,这样简单几何形体的正演问题也就成了复杂形体正演问题的基础。此外,还往往把密度大致均匀的介质宏观上作为均匀介质来研究。由上述可见,当用某种简单形体的物理模型来代替真实的地质体时,总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只不过这种误差不致于影响对重力勘探的要求。 2、反问题 根据重力异常的形态、幅度大小和分布规律等特征,来确定异常源的形状、大小,位置和产状等参数,称为重力异常的反演问题,简称反问题。 目前使用的方法较多,如特征点法,切线法、选择法等。 三、重力反问题的多解性 1、场的等效性:如果不改变包含在引力等位面内物质的总质量,而重新分布其密度,只要使原来的等位面保持形状大小不变,则密度的重新分布与这一等位面和等位面外引力场的分布无关。(不同的物质密度和质量分布可能引起相同的异常场。)例如,一个球形矿体,在地表引起的异常决定于它的剩余质量和观测点到球体中心的 距离,进行反演计算,不能单独确定它的深度和密度值,从数学上讲,如果保持其剩余

四川大学普通生物学题库及答案

四川大学普通生物学试题集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同时注意相应的英文名词) 生物膜干扰素稳态光周期诱导光合磷酸化光敏色素 无氧呼吸 细胞呼吸 菌根 双受精 生物节律 等位基因 细胞分化 基因库 非共质体途径 内皮层 无氧呼吸 再生作用 适应 原核细胞 氧化磷酸化 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体液免疫形成层克隆共质体途径细胞周期 三羧酸循环 世代交替 蛰伏 基因库 内皮层 无氧呼吸 再生作用 适应 应激性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原肠胚 中心法则 内起源 协同进化 成花素 光能细菌 病毒粒子 反馈调节 基因突变 细胞外消化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光呼吸 春化作用 化能细菌 内吞作用 无限维管束 细胞分化 稳态 基因文库 菌根 生态位 光系统 食物链 生物多样性 环境容量 群落 二次污染物 不可再生资源 种群 质壁分离 年轮 抗原 体循环 光合作用光反应暗反应领地行为细胞克隆选择学说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压力流假说 团聚体学说 内聚力学说 灾变论 大气圈 学习 血液循环 周围神经系统 腐食性营养 染色体组型 细胞骨架 酶 细胞周期 减数分裂 肺活量 有丝分裂 变态 生态金字塔 遗传漂变 基因工程 生物节律 微球体学说 本体感受器 生物钟 多倍体 拟态 渐变式进化和跳跃式进化 自然发生说 自然分类 五界系统 病毒和反病毒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原口动物后口动物

生态系统 生态幅 最低量定律 寄生和共栖 化学互助和拮抗 生态位 顶级群落 生物地化循环 稳态 耗散结构 生物大分子 胞饮作用 端粒 内环境 细胞内消化和细胞外消化 干细胞 反射弧 光周期 双受精 孤雌生殖 孢原细胞 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上位效应 抑制基因互补基因 转化 中心法则 操纵基因结构基因 遗传漂变 异地物种形成 协同进化趋同进化共进化趋异进化 人口问题 第二部分:填空题 ⒈细胞呼吸全过程可分为糖酵解、 、 和电子传递链。 ⒉细胞核包括核被膜、 、 和核仁等部分。 ⒊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 两部分组成。 4.不同物种的种群之间存在着 隔离,同一物种的种群之间存在着 隔离。 5.细胞周期包括 和 两个时期。 6.神经组织是由 细胞和 细胞组成的。 7.异养营养可分为吞噬营养和 。 8.DNA和RNA的结构单体是 。 9.消化管管壁的结构由内至外分为4层,即粘膜层、 、 和浆膜。 10.肌肉单收缩的全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即 、 和舒张期。 11.横隔膜升降引起的呼吸动作称为 呼吸。 12.形成层细胞切向分裂,向外产生 ,向内产生 。

影响重力异常因素

1.影响重力异常因素?重力资料整理的步骤。 因素:1测量点在地球自然表面,而不是大地水准面上。 2地壳内部物质密度分布不均匀 3 地球内部物质变化及重力日变化 步骤:地形校正中间层校正高度校正正常场校正 2.岩石密度一般规律?影响岩石密度的因素? 一般规律: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密度) 影响因素:岩浆岩:所含矿物成分生成环境 变质岩:原岩密度变质程度 沉积岩:空隙度生成年代和埋深 湿度 3.布格重力异常、自由空间异常?他们的地球物理意义? 布格异常:经过地形校正、布格校正、正常场校正后的重力异常叫做布格异常。 反映的1.是地壳各种偏离正常密度分布的矿体、构造的影响2.地壳下界面起伏在横向上相对上地幔质量亏损的影响。 自由空间异常:只对观测值做正常场和高度校正,将重力值归算到同一纬度的大地水准面后的重力异常。 反映了地球的形状及内部质量分布于参考椭球体的偏差。 4.重磁异常延拓的和导数的作用? 重力:向上延拓:将观测面上世纪异常值换算到观测面以上的某个高度上,作用是消弱浅部局部异常,突出深部区域异常。 向下延拓相反。 导数:压制地质体的区域异常,突出小而浅的局部异常。 划分多个地质体的横向叠加异常 确定地质体边界和划分断裂 磁:延拓于重力相同 导数是识别薄板及其特征。 5重磁工作阶段?比例尺?应用? 重力:阶段:预查、普查、详查、细查。 比例尺:预查1:100万——1:50万 普查1:20万1:10万 详查1:5万1:2.5万 细查:1:1万1:5000 1:2000 应用:1.了解上地幔密度变化 2.地壳深部构造和活动性3找金属矿和钾盐4天然地震预报5沉积岩内部构造6划分大地构造单元 磁:阶段:普查、详查 比例尺:区测填图<1:2.5万 找矿:1:1万1:5000 勘探:1:2000 1:1000 1:500 应用:1划分大地构造单元2找金属矿石棉矿等3海底断裂水平错动 5.重力异常于磁异常的意义并用图表示 组成地球上的岩石,在密度、磁性上存在差异,利用专门仪器观测他们在地球物理场引起的局部差异,得到相关资料。 6.重磁资料解释分类?推断解释步骤?

初二物理重力(提高)知识讲解

重力(提高) 【要点梳理】 要点一、重力的概念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符号:G 要点诠释: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不论它是运动还是静止,不论它是固态、液态还是气态,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如在上升过程中的氢气球仍受重力。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要点二、重力的三要素 1、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或g=G/m,其中g=9.8N/㎏。 注意:利用公式G=mg进行计算时,质量m的单位必须是㎏,不能用g,否则计算得出的数据就会有错误。 2、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据此制成了重垂线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也可改进后检查窗台、桌面等是否水平。 注意: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不同,所谓竖直向下是指向下且与水平面垂直,其方向是固定不变的。 3、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在受力物体上画力的示意图时,常常把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 (1)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球的重心是它的球心。大多数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少数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如环形物体)。 (2)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来确定。方法是:在物体上任取一点,用细绳从这点将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沿悬绳方向在物体上画一条直线,然后用细绳在这条直线外的任一点将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沿悬绳方向在物体上画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即为该物体的重心。 要点三、重力和质量的区别和联系 质量重力 区别 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没有方向竖直向下 大小不随物体所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随在地球上位置的改变而变化 符号m G 单位千克(kg) 牛顿(N) 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弹簧测力计 联系G=mg,其中g=9.8N/kg 【典型例题】 类型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竖直上抛的物体不受重力 B.在空中高速飞行的飞机不受重力的作用C.自由下落物体所受重力在增大

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

二问答题:1 、兔子吃的草中有叶黄素,但叶黄素仅在兔子的脂肪中积累而不在肌肉中积累。发生这种选择性积累的原因在于这种色素的什么特性?A :叶黄素是脂溶性色素,易溶于油脂和极性溶剂,而极难溶于非极性物质中。2 、牛能消化草,但人不能,这是因为牛胃中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而人的胃中没有,你认为这种微生物进行的是什么生化反应?如果用一种抗生素将牛胃中的所以微生物都消灭掉,牛会怎么样?A :分解反应;消化不良,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死亡。三名词解释:1 、原核细胞:细胞内遗传物质没有膜包被的一大类细胞。不含膜包被起来的细胞器。2 、真核细胞:细胞核具有明显的核被膜包被的细胞。细胞质中存在膜包被的细胞器。3 、信号分子:信号分子都是一个配体,即一个能与某种大分子专一结合的较小分子,它与受体结合后往往使受体分子发生形状上的改变。4 、受体:能与细胞外专一信号分子配体结合引起细胞反应的蛋白质。5 、细胞通讯:细胞通讯是指在多细胞生物的细胞社会中, 细胞间或细胞内通过高度精确和高效地发送与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 并通过放大引起快速的细胞生理反应,或者引起基因活动, 而后发生一系列的细胞生理活动来协调各组织活动, 使之成为生命的统一整体对多变的外界环境作出综合反应。6 、细胞骨架:真核细胞中与保持细胞形态结构和细胞运动有关的纤维网络。包括微管、微丝和中间丝。7 、细胞外基质(ECM ):由细胞分泌到细胞外间充质中的蛋白质和多糖类大分子物质。构成复杂的网架,连接组织结构、调节组织的发育和细胞生理活动。【ECM 主要成分是细胞分泌的糖蛋白,主要是胶原,它在细胞外形成粗壮的丝】问答题:1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差别关键何在?A :有无成型的细胞核。【原核细胞最主要的特征是没有由膜包被的细胞核。原核细胞的形态结构比较简单,内含有细胞质和类核,外面包有质膜,多数在质膜外还有一层硬的细胞壁,使细胞保持了一定形状。真核细胞最主要的特点是细胞内有膜把细胞区分成了许多功能区。最明显的是含有膜包被的细胞核,此外还有由膜围成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

重力勘探—重力资料的解释

第五章重力资料的解释 令狐采学 经过各种校正的重力观测数据在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之后、便是局部重力异常(剩余重力异常),它单一地反映了研究对象产生的重力异常场,通过对重力异常场特征的分析,研究引起异常的地质原因,就是重力异常的解释问题。 定性解释主要是推断引起异常的地质原因,确定异常源的形态、范围、大致埋藏深度。 定量解释是在定性解释的基础上,对异常源的深度、大小、产状等进行定量计算。 §5.1 重力异常解释的基本概念 重力观测资料校正、处理→局部异常:单一反映研究对 象产生的异常。 一、数学物理解释与地质解释 1、数学物理解释 根据异常分布特征和工区的地球物理条件来确定异常质量的形状、大小、埋深和在地面上的投影位置。有条件时进一步确定异常质量的产状要素、剩余质量等。 2、地质解释 结合工区的地质条件和特点,对质量异常作出地质上的判断。→→说明引起异常的地质原因和对异常作出地质结论。二、正问题与反问题

为了正确地进行解释推断,就必须了解重力异常与各种地质因素(异常场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数量关系。 1、正问题 根据已知异常源(地质体)的形状、大小、深度、产状和物性,用数学物理方法研究它引起重力异常的分布规律、幅度大小和形态特征等,称为重力异常的正演问题,简称正问题。 解正演问题,一般都把自然界中某些地质休简化为简单几何形体(例如把等轴状的地质体近似地抽象成球休,垂直断层近似为垂直台阶等),这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当地质体的形状和密度分布比较复杂时,技照场的叠加原理,可把它划分成若干简单形态的地质体,然后计算每一部分的重力异常并把它们累加起来,这样简单几何形体的正演问题也就成了复杂形体正演问题的基础。此外,还往往把密度大致均匀的介质宏观上作为均匀介质来研究。由上述可见,当用某种简单形体的物理模型来代替真实的地质体时,总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只不过这种误差不致于影响对重力勘探的要求。 2、反问题 根据重力异常的形态、幅度大小和分布规律等特征,来确定异常源的形状、大小,位置和产状等参数,称为重力异常的反演问题,简称反问题。 目前使用的方法较多,如特征点法,切线法、选择法等。 三、重力反问题的多解性 1、场的等效性:如果不改变包含在引力等位面内物质的总质量,而重新分布其密度,只要使原来的等位面保持形状大小

[资料]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

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 新陈代谢:生物体不断地吸收外界的物质,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发生一系列化,最后成为代谢过程的最终产物而被排除体外。 同化作用:又称为合成代谢,从外界摄取物质和能量,将它们转化为生命本身物质和贮存在化学键中的化学能。 异化作用:又称为分解代谢,分解生命物质,将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之用。应激性:生物能感受到刺激并作出有利于保持其体内稳态, 维持生命活动的应答。 适应:生物有自己特有的生活环境,它的结构和功能的总是适合于在该环境下生存和延续。 稳态:生物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内部适应。 进化: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导致的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演变过程。 双名法:用两个拉丁名作为物种的学名,第一个名字是署名。第二个名字是种名。 细胞:所有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生物膜:镶嵌有蛋白质和糖类(统称糖蛋白)的磷脂双分子层,起着划分和分隔细胞器的作用,是细胞,细胞器和其环境接界的所有膜结构的 总称。 细胞骨架:贯穿在整个细胞质中的网状结构,最显著的作用为维持细胞形状,并控制细胞运动。由三类蛋白质纤维(微管、微丝、中间丝)组 成。 胞间连丝:相邻细胞的壁上有小孔,细胞质通过小孔彼此相通。这种细胞间的连接成为胞间连丝(植物细胞特有的连接方式)。 细胞连接:是指在相邻细胞之间形成的特定的连接,在细胞紧密靠拢的组织(如上皮组织)中常见。动物的细胞连接主要有三种类型:桥立、 紧密连接、间隙连接。

单纯扩散:物质跨膜转运形式的一种。脂溶性物质顺着细胞膜内外侧浓度差转运的过程,称为单纯扩散。 被动运输:离子或小分子在浓度差或电位差的驱动下顺电化学梯度穿膜的运输方式。 易化扩散:浓度梯度的存在,水和许多亲水的溶质在多种转运蛋白的帮助下,被动地被转运过膜,这种现象被称为细化扩散。 主动转运:转运蛋白利用细胞提供的代谢能使溶质逆浓度梯度而被转运,从低浓度一侧穿过质膜而达到高浓度一侧,这种跨膜转运称为主动 运输。 胞吞与胞吐:胞吞:细胞通过质膜形成内向的小泡的方式,吸收大分子和其他大的颗粒,类型分为:吞噬、胞饮和受体介导的胞吞。胞吐: 细胞先将大分子包在小泡内,然后令小泡与质膜融合,随后再将 这些大分子分泌到细胞之外。 核小体:染色质是串珠状的丝样体,这些小珠称为核小体,核心部分由8个或4对组蛋白分子构成(H2A,,H2B,H3和H4各2个分子),一个核 小体上的DNA加上一段连接DNA共有146个碱基对,构成染色质的 一个单位。 流动镶嵌模型:目前较公认的膜结构模型。它认为:细胞膜结构由液态的脂类双分子层中镶嵌可以移动的球形蛋白质而形成的。其强调:①, 膜的流动性:大多脂质和一部分蛋白质可以在膜中侧向移动;②不 对称性:膜中有许多不同的蛋白质浸埋在液态的脂双层中,有的 镶嵌在膜的内或外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脂双分子层 细胞器:由原生质特化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担任特定的功能的微结构。 质膜:活细胞的边界,将细胞内的生命世界与其周围的非生命环境分隔开了,所有的生物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生物膜:一种超分子结构,由多分子形成的一种有序的组织,具备其中任何一种分子所没有的特性。可以穿过细胞边界的转运物质的能力。

《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

一、细胞学部分 原生质:泛指细胞内的生活物质,就是生命的物质体系。 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 细胞器:细胞内具有特定功能与结构的亚细胞结构。 细胞骨架:细胞内的骨架结构,由微丝、微管、中间丝组成,用于维持细胞形态结构与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被动吸收:由于膜内外浓度差与电位差导致离子由膜外向膜内运动的过程。 主动吸收:提供能量的前提下,离子逆化学势与浓度差由膜外向膜内运动的过程。 胞饮作用:质膜内陷包围营养物质小囊泡脱落游离于细胞质内的过程。 遗传:生物的基本特征信息由父母传递给子代的信息传递过程。 细胞周期:一个细胞从分裂结束到下一个分裂结束为止的全过程。 细胞凋亡: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有序的死亡。 细胞的全能性:一个有机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具有相同的成套遗传物质,含有发育为完整个体或分化为其她细胞所必需的全部基因,具有分化的潜能。 干细胞:一类增殖较慢但能维持自我增殖的细胞,可产生另外一群有限、分裂迅速的转移细胞群。二、植物学部分 开花:雄蕊中的花粉粒与雌蕊中的胚囊成熟,花萼与花冠打开,露出雄蕊与雌蕊的现象。 传粉:花粉囊中的花粉散出,借助一定的媒介力量,传送到同一朵花或另一朵花的柱头的过程。 双受精:花粉管到达胚囊后,花粉管末端破裂,释放出两枚精子,其中一枚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以后发育为胚,另一枚与胚囊中央的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以后发育为胚乳的现象。 真果: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果实。 假果:除子房壁外,花其她部分也参与发育的果实。 单果:单雌蕊形成的果实。 聚合果:一朵花中复雌蕊形成的果实。(草莓) 聚花果:由花序形成的果实,又称复果。(菠萝、无花果) 肉果:成熟时果皮肉质化的果实。 干果:成熟后果皮干燥无汁的果实。 种子的寿命:一定条件下种子保持活力的最长期限。 种子的休眠:种子成熟后在适宜条件下仍不能萌发,必须经过一段相对静止的时间才能萌发。 生活史:种子从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到又形成新一代种子的过程。 营养繁殖:植物营养体的一部分从母体离开直接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植物必须元素:植物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元素。 离子间的拮抗作用:溶液中一种离子的存在抑制另一种离子的吸收的作用。 离子间的协调作用:溶液中一种离子的存在促进另一种离子的吸收的作用。 可再利用元素:一种进入植物器官内的矿质元素又可运输到其她的组织或器官的元素。 不可再利用元素:进入植株器官后不能再运输的元素。 生物固氮:根瘤菌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氨,提供自身需要的同时,也为植物提供含氮化合物。 根瘤:根瘤菌进入跟内产生的共生体。 菌根:根与真菌形成的共生体。 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合成,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对其生长发育有显著生理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物质。 激素受体:能与植物激素专一结合,并在结合后产生特定激素生理生化效应的物质。 植物的运动:植物器官在外界刺激下能在一定空间内移动。 向地性:植物受到重力作用向一定方向生长的现象。 向光性:单侧光照射下,植物向光生长的现象。

布格重力异常图

布格重力异常图(据袁学诚《中国地球物理图集》(地质出版社,

本图使用了我国80年代以来区域重力调查的最新成果。东部地区布格重力均方误差小于±2×10-5m/s2,一般为±0.6×10-5m/s2~±1.5×10-5m/s2;西部地区的青藏、内蒙古西部、川滇甘西部及南疆,布格重力均方误差小于±3×10-5m/s2,一般为±1×10-5m/s2~±2×10-5m/s2。 全部资料整理和改算,统一采用波茨坦重力系统;统一采用赫尔默特(1901~1909年)正常重力公式;统一采用重力高度改正系数和中间层密度值(2.67g/cm3)以及统一采用166.7km 的地形改正半径。 我国的布格重力异常是以青藏高原为低值中心(约-550×10-5m/s2),向北向东逐渐升高,形成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总趋势,并被纵、横贯于全国的两大梯级带分割成台阶状的三级区域场,在此背景上叠加有多个形态各异的局部异常和规模较小的梯级带,构成我国复杂而独特的布格重力异常场。 1.重力梯级带 (1)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大型重力梯级带。 (2)青藏高原周边大型重力梯级带。 2.区域重力场 我国大陆区域重力场呈现三级台阶状,由东向西逐次降低,它们被两大梯级带分隔和连接。 1)东部区域重力高,即第一台阶。 2)中部弧形区域重力场,即第二台阶。 3)青藏区域重力低,即第三台阶。

3.局部重力异常 1)走向基本为东西向的布格重力异常带。有天山-阴山-燕山重力低异常带、秦岭-大巴山-大别山重力低异常带,苗岭-南岭-武夷山重力低异常带、唐古拉山重力低异常带及冈底斯重力低异常等。 2)等轴状或团块状布格重力异常。准噶尔、塔里木、四川等盆地中多出现这类重力高或重力低异常。 3)走向为北东的布格重力异常带。多呈线状或串珠状出现在东部地区,如长白山重力低、郯-庐-辽-吉重力高异常带等。 4.对布格重力异常分布的初步解释 1)区域重力场与地形呈宏观镜像关系。区域重力场由东而西呈三个下降台阶与地形由东而西呈三个上升台阶,恰成宏观镜像关系。据此推断,它们主要反映了莫霍面的埋深变化,亦即地壳厚度的变化。在我国东部地区(第一区域重力台阶)地壳厚度平均在30km左右;中部地区(第二区域重力台阶)地壳厚度平均在35~45km的范围内变化;青藏高原(第三区域重力台阶)地壳厚度平均在60~70km的范围内变化。 2)重力梯级带。重力梯级带反映了莫霍面深度的陡变带。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大型重力梯级带,提供了在我国东部有此纵贯南北的巨大梯级带的相应地壳构造变化的信息。 3)对局部异常的分析与解释

(高考生物)生命科学专业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

(生物科技行业)生命科学专业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

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 湿地生态系统:它处于陆地生态系统(如森林和草地)与水生生态系统(如深水湖和海洋)之间。换言之,湿地是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 细胞学说: 1、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新细胞总是由原来的细胞分裂产生; 3、所有细胞都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化学组成和代谢活性; 4、生物体总的活性可以看成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相关细胞的相互作用和集体活动的总和。 变性:当天然蛋白质分子受到某些物理因素(热、紫外线照射、高压和表面张力等)或化学因素(有机溶剂、酸碱、重金属盐等)的影响时,其生物活性丧失、溶解度降低、不对称性增高以及其他物理化学常数发生改变的现象。 胞质溶胶:细胞匀浆经超速离心除去所有细胞器和颗粒后的上清液部分。 微丝:又称肌动蛋白丝,参与形成肌原纤维、应力纤维和微绒毛,引起胞质流动或细胞的运动 微管:由微管蛋白组成的管状结构,起支架作用、胞内运输作用和形成纺锤体。对低温、高压和秋水仙素敏感。 中间纤维:直径10nm左右,最稳定的细胞骨架成分,围绕核成束成网分布,并扩展到细胞质膜,与质膜相连结,起支持和运动功能。 细胞连接:细胞紧密靠拢的组织中,细胞膜在相邻细胞之间分化而成特定的连接。胞间连丝:植物相邻细胞的细胞膜穿过细胞壁上的孔,彼此相连,两细胞的光面内质网也彼此相通,即成胞间连丝。直径约20~40nm。功能上与间隙连接类似,在相邻细胞间起通讯作用。

共质体:植物细胞的原生质体通过胞间连丝彼此连成一片,称为共质体。 质外体:细胞壁连成一片,称为质外体。 生物膜:各种细胞器的膜和核膜、质膜在分子结构上一样. 酶:生物体内一类具有催化活性的生物大分子,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辅助因子:酶分子中的非蛋白质部分,按与酶蛋白结合的松紧程度不同,分为辅酶(松弛)和辅基(紧密)。 酶的抑制剂:能使酶分子上的某些重要基团发生变化,引起酶分子活力降低或丧失的物质。 不可逆的抑制作用:抑制剂与酶的必需基团以共价结合,不能用透析等物理方法使酶复活。 可逆抑制作用:抑制剂与酶以非共价结合,能用透析等物理方法除去抑制剂使酶复活。 同工酶:?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其蛋白质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性能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的一组酶。 核酶: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又称核酸类酶、酶RNA、类酶RNA。 扩散:分子从相对高浓度的区域移到低浓度的区域 渗透:水分子从高浓度一侧穿过膜而进入低浓度一侧的扩散。 主动运输:分子从低浓度区域向高浓度区域的运输过程。 吞噬作用:细胞吞噬较大的固体颗粒,如细菌、细胞碎片等的作用。 光反应:发生水的光解、O2的释放和ATP及NADPH的生成。 暗反应:利用光反应形成的ATP和NADPH,将CO2还原为糖。

重力勘探—重力的解释

重力勘探—重力的解释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第五章重力资料的解释 经过各种校正的重力观测数据在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之后、便是局部重力异常(剩余重力异常),它单一地反映了研究对象产生的重力异常场,通过对重力异常场特征的分析,研究引起异常的地质原因,就是重力异常的解释问题。 定性解释主要是推断引起异常的地质原因,确定异常源的形态、范围、大致埋藏深度。 定量解释是在定性解释的基础上,对异常源的深度、大小、产状等进行定量计算。 §重力异常解释的基本概念 重力观测资料校正、处理→局部异常:单一反映研究对象产生 的异常。 一、数学物理解释与地质解释 1、数学物理解释 根据异常分布特征和工区的地球物理条件来确定异常质量的形状、大小、埋深和在地面上的投影位置。有条件时进一步确定异常质量的产状要素、剩余质量等。 2、地质解释 结合工区的地质条件和特点,对质量异常作出地质上的判断。→→说明引起异常的地质原因和对异常作出地质结论。二、正问题与反问题 为了正确地进行解释推断,就必须了解重力异常与各种地质因素(异常场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数量关系。 1、正问题

根据已知异常源(地质体)的形状、大小、深度、产状和物 性,用数学物理方法研究它引起重力异常的分布规律、幅度大小 和形态特征等,称为重力异常的正演问题,简称正问题。 解正演问题,一般都把自然界中某些地质休简化为简单几何形体(例如把等轴状的地质体近似地抽象成球休,垂直断层近似为垂直台阶等),这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当地质体的形状和密度分布比较复杂时,技照场的叠加原理,可把它划分成若干简单形态的地质体,然后计算每一部分的重力异常并把它们累加起来,这样简单几何形体的正演问题也就成了复杂形体正演问题的基础。此外,还往往把密度大致均匀的介质宏观上作为均匀介质来研究。由上述可见,当用某种简单形体的物理模型来代替真实的地质体时,总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只不过这种误差不致于影响对重力勘探的要求。 2、反问题 根据重力异常的形态、幅度大小和分布规律等特征,来确定 异常源的形状、大小,位置和产状等参数,称为重力异常的反演 问题,简称反问题。 目前使用的方法较多,如特征点法,切线法、选择法等。 三、重力反问题的多解性 1、场的等效性:如果不改变包含在引力等位面内物质的总质 量,而重新分布其密度,只要使原来的等位面保持形状大小不 变,则密度的重新分布与这一等位面和等位面外引力场的分布无 关。(不同的物质密度和质量分布可能引起相同的异常场。)例如,一个球形矿体,在地表引起的异常决定于它的剩余质量和观测点到球体中心的距离,进行反演计算,不能单独确定它的深度和密度值,从数学上讲,如果保持其剩余质量不变,中心深度也不变.则球体的剩余密度和半径大小可有无穷多个值,但它们产生的异常都是相同的。 2、观测数据总是离散的、有限的:重力测量只能观测到地表 的异常值,而不是全部空间的场值;根据片面的场的分布,往往 也不能唯一地确定场源的分布情况。 3、实测异常总是包含一定误差。小误差→模型参数大变化。 因此,有必要研究工作地区的地质资料、岩石的密度资料,以及掌握地质规律,从而减少多解性带来的困难。通过对各种资料的综合分析,解反演问题时就可以附加—些条件,以便对反问题的解有某些限制。例如球体的例子,如果密度值确定了,则其半径

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

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 原口在胚胎发育中由原肠胚的胚孔形成的口。 原口动物胚胎时期的原口后来直接或间接成为动物的口者称为原口动物,如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等。卵生动物以成熟的卵细胞或受精卵的形式排出体外进行发育,其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均来自卵黄,这种生殖方式称为卵生。 后口动物胚胎时期的原口封闭或成为动物的肛门,口是在与原口相对的一端重新形成的动物称后口动物。如棘皮动物、半索动物、脊索动物等。 卵胎生定义1:卵在母体内即行孵化、以幼虫或若虫产出的生殖方式。 定义2: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内依靠卵自身营养进行发育,直至孵化出新个体才与母体分离,与母体没有或只有很少营养联系的一种生殖方式。 原生动物无细胞壁不具备光合色素的异养真核微小动物。P65 后生动物除原生动物外,是所有其他动物的总称(后生动物亚界)。 中生动物为一类介于原生动物与后生动物之间过渡类型的微小多细胞动物,似为两者之间「遗失的一环」,中生动物有着长期寄生的历史,兼具有原生动物与后生动物类似的特征,是动物界极为特殊的一个类群。 包囊1.原生动物在不良环境下,虫体会分泌一种保护性胶质将自己包裹起来,形成包囊。 2.低等动物在环境恶劣时分泌出一种蛋白质薄膜包围于体外。 辐射对称通过身体内的中央轴(从口面到后口面)有许多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2个相等的部分,这是一种原始的低级的对称形式,如大多数腔肠动物。 两侧对称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也称左右对称,它是动物由水生发展到陆生的重要适应。 两囊幼虫中空幼虫亦称两囊幼虫。是钙质海绵中具有双沟型沟系的樽海绵的囊胚期幼虫。海绵动物受精卵进行卵裂形成囊胚后,动物性极的小细胞向囊胚腔内生出鞭毛,另一端的大细胞中间形成一个开口,后来囊胚的小细胞由开口倒翻出来,里面小细胞具鞭毛的一侧翻到囊胚的表面,这样动物性极的一端为具鞭毛的小分裂球,植物性极的一端为不具鞭毛的大分裂球,此时从外形看形似有两个囊,故称之为两囊幼虫。(逆转征象) 浮浪幼虫 腔肠动物生活史中,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原肠胚,在其表面生有纤毛,能游动的幼虫称为浮浪幼虫。 原肾管是很多两侧对称的无脊椎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纽形动物、内肛亚门苔藓动物)的主要排泄器官,成对出现。它是只有一端开口的盲管,通常有很多分支,遍布生物体内各处,收集废液。原肾管由胚胎的外胚层内陷形成,由许多小分支的排泄管构成。有排泄孔通体外。而且是细胞内管。 后肾管典型的后肾管为一条迂回盘曲的管子,一端开口于前一体节的体腔,称肾口,具有带纤毛的漏斗;另端开口于本体节的体表,为肾孔。后肾管除排泄体腔中的代谢产物外,因肾管上密布微血管,故也可排除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和多余水分。如环节动物沙蚕。 牟勒氏幼虫多数扁形动物经卵裂后发育成牟勒氏幼虫,呈卵形,有八个纤毛瓣可游动。涡虫纲多肠目无吸盘亚目的平角涡虫亦有类似的现象,其幼虫称为壳内牟勒氏幼虫。 幼体生殖(童体生殖)是指动物个体在未成熟期或幼体阶段就进行繁殖,如华枝睾吸虫胞蚴中的许多胚细胞团各发育为一雷蚴,这种生殖方式使有机物只消耗少量的生活物质即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后代,有利于种族的繁衍。 原体腔(假体腔):也叫初生体腔。胚胎发育时囊胚腔遗留的空腔,在体壁中胚层与肠壁内胚层之间,无体腔膜,肠壁上一般短少肌肉层,如线形动物门动物如蛔虫和轮虫等属此类。 真体腔真体腔亦称真正体腔、次生体腔、后体腔。环节动物的体壁和消化管之间有一广阔空腔,即次生体腔,是由早期胚胎发育时期的中胚层细胞形成的体腔。真体腔的出现造成了各种器官的进一步特化,这显然是有重要进化意义的。 疣足是体壁凸出的扁平状突起双层结构,体腔伸入其中,一般每体节一对。存在于环节动物的多毛纲动物中。典型的疣足分为背肢和腹肢,背肢有一束刚毛,腹肢有2束刚毛。疣足划动可游泳,有运动功能,能辅助捕食,疣足内密布微血管网,可进行气体交换。如环节动物门的沙蚕。

关于布格重力异常计算及资料处理与反演和解释的报告

关于 布格重力异常计算及资料处理与反演和 解释的报告 姓名:林俊 班级:061084-27 学号:2081003195 指导老师:陈超 日期:2011.4.14

目录 前言 (2) 目的 (2) 任务要求 (2) 工作过程 (2) 成果 (2) 工作内容及步骤 (3) §1-布格重力异常计算 (3) §2-布格重力异常处理 (3) 1.绘制平面等值线图 (3) 2.异常处理(分离区域异常和局部异常) (6) §3-布格重力异常反演——特征点法反演 (11) §4-布格重力异常的解释 (13) 评述与结论 (13) 评述 (13) 结论 (14)

关于布格重力异常计算及资料处理与反演和解释的报告 前言 目的:熟悉并掌握布格重力异常计算及资料处理与反演和解释 任务要求: 根据在一个地区重力测量的结果,计算出布格重力异常,并根据异常进行资料处理和解释,并完成一份工作报告。 工作过程: (1)利用实测的相对重力值、相对高程值和X,Y 坐标值,计算各种校正(地形校正除外),纬度校正用 计算,自由空间(或高度)校正用 计算,中间层校正 用 计算,已知地表物质密度为2.50g/cm 3,起算点纬度为45°; (2)获得各点处的布格重力异常值后,绘出平面等值线图,等值线距为0.5mGal ; (3)根据异常(平面或剖面)特征,选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处理(如压制干扰、消除区域场等)进行处理,并对处理效果进行描述; (4)将处理后的异常进行反演; (5)写出全部过程和所采用的处理与反演方法之应用理由。 成果:根据布格重力异常数据计算及资料处理与反演初步结果判断,该异 常应由地区下一球体引起,球体埋深98.8m ,剩余质量t 6 103.07?,球体中 心在地面的投影点坐标为(248.8,248.8)m 。 ):,()2sin(814.0mk X mGal X g ??-=?δ?):,(3086.0m h mGal h g f ??=δ):/:,(0419.03m h cm g mGal h g ρρδσ??-=

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

普通生物学 生物圈(biosphere):生物圈是由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成的。 新陈代谢(metabolism):生物体内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变化总称。 应激性(irritability)对环境变化引起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称为应激性。 稳态(homeostasis) 生物体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生物体内部(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生长发育(growing &developing)生物都能通过代谢而生长发育,其包括两个过程: 细胞数量的增加(生长);成熟过程(发育) ,生长发育是由遗传决定的稳定的过程。 细胞学说(cell theory) 19 世纪30 年代德国人施莱登、施旺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 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在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或细菌中,是物质在体内氧化时释放的能量供给ADP与无机磷合成ATP的偶联反应。 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生物氧化是在生物体内,从代谢物脱下的氢及电子﹐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与氧化合成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细胞周期(cell cycle)细胞物质积累与细胞分裂的循环过程,称为细胞周期。 细胞分化(cell differentiation)多细胞有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种类型细胞经细胞分裂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为细胞分化。 干细胞(stem cell)具有分化成其他细胞类型和构建组织与器官能力的细胞。 细胞凋亡(apoptosis)细胞凋亡是多细胞生物在发育过程中,一种由基因控制的主动的细胞生理性自杀行为。 组织器官(tissue & organs)器官:由不同类型的组织在生物体内按一定排列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执行特定生理功能。 免疫(immune)指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疾病的能力。 免疫应答(immunity respense)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以排除抗原为目的的生理过程。包括了抗原递呈、淋巴细胞活化、免疫分子形成及免疫效应发生等一系列的生理反应。 抗原(antigen)可以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如蛋白质,大分子多糖等。 抗体(antibody):机体受抗原刺激后由成熟的效应B淋巴细胞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细胞免疫(cellular immunity)细胞免疫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转化为效应T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的细胞中时,效应T细胞对抗原的作用及所释放的细胞因子的作用,统称为细胞免疫。体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 所谓体液免疫,即以B细胞产生抗体来达到保护目的的免疫机制。种(species) 消化吸收(digestion & absorption)消化:摄入的食物经过机械作用粉碎和化学作用的分解,最后成为简单小分子的过程。 吸收:简单小分子物质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指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减数分裂(meiosis)细胞分裂的特殊形式。二倍体细胞形成单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细胞分裂。 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s)植物生活史或水母中产生孢子的孢子体世代(二倍体世代),和产生配子的配子体世代(单倍体世代)有规律的交替出现的现象叫世代交替。

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

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 2011-12-30 新陈代谢:生物体不断地吸收外界的物质,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发生一系列化,最后成为代谢过程的最终产物而被排除体外。 同化作用:又称为合成代谢,从外界摄取物质和能量,将它们转化为生命本身物质和贮存在化学键中的化学能。 异化作用:又称为分解代谢,分解生命物质,将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之用。应激性:生物能感受到刺激并作出有利于保持其体内稳态, 维持生命活动的应答。 适应:生物有自己特有的生活环境,它的结构和功能的总是适合于在该环境下生存和延续。 稳态:生物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内部适应。 进化: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导致的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演变过程。 双名法:用两个拉丁名作为物种的学名,第一个名字是署名。第二个名字是种名。 细胞:所有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生物膜:镶嵌有蛋白质和糖类(统称糖蛋白)的磷脂双分子层,起着划分和分隔细胞器的作用,是细胞,细胞器和其环境接界的所有膜结构的 总称。 细胞骨架:贯穿在整个细胞质中的网状结构,最显著的作用为维持细胞形状,并控制细胞运动。由三类蛋白质纤维(微管、微丝、中间丝)组 成。 胞间连丝:相邻细胞的壁上有小孔,细胞质通过小孔彼此相通。这种细胞间的连接成为胞间连丝(植物细胞特有的连接方式)。

细胞连接:是指在相邻细胞之间形成的特定的连接,在细胞紧密靠拢的组织(如上皮组织)中常见。动物的细胞连接主要有三种类型:桥立、 紧密连接、间隙连接。 单纯扩散:物质跨膜转运形式的一种。脂溶性物质顺着细胞膜内外侧浓度差转运的过程,称为单纯扩散。 被动运输:离子或小分子在浓度差或电位差的驱动下顺电化学梯度穿膜的运输方式。 易化扩散:浓度梯度的存在,水和许多亲水的溶质在多种转运蛋白的帮助下,被动地被转运过膜,这种现象被称为细化扩散。 主动转运:转运蛋白利用细胞提供的代谢能使溶质逆浓度梯度而被转运,从低浓度一侧穿过质膜而达到高浓度一侧,这种跨膜转运称为主动 运输。 胞吞与胞吐:胞吞:细胞通过质膜形成内向的小泡的方式,吸收大分子和其他大的颗粒,类型分为:吞噬、胞饮和受体介导的胞吞。胞吐: 细胞先将大分子包在小泡内,然后令小泡与质膜融合,随后再将 这些大分子分泌到细胞之外。 核小体:染色质是串珠状的丝样体,这些小珠称为核小体,核心部分由8个或4对组蛋白分子构成(H2A,,H2B,H3和H4各2个分子),一个核 小体上的DNA加上一段连接DNA共有146个碱基对,构成染色质的 一个单位。 流动镶嵌模型:目前较公认的膜结构模型。它认为:细胞膜结构由液态的脂类双分子层中镶嵌可以移动的球形蛋白质而形成的。其强调:①, 膜的流动性:大多脂质和一部分蛋白质可以在膜中侧向移动;②不 对称性:膜中有许多不同的蛋白质浸埋在液态的脂双层中,有的 镶嵌在膜的内或外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脂双分子层 细胞器:由原生质特化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担任特定的功能的微结构。 质膜:活细胞的边界,将细胞内的生命世界与其周围的非生命环境分隔开了,所有的生物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重力勘探—重力异常的数据处理

第四章重力异常的数据处理 布格重力异常反映了地壳内部物质密度的不均匀性,即从地表到地下几十公里的地壳深部,只要物质密度横向发生变化,在地下不同的空间和范田内形成剩余质量,就可以引起地表的重力异常。定性解释侧重于判断引起异常的地质原因,并粗略估计产生异常的地质体的形状、产状及埋深等。 定量解释则是通过理论计算.对地质体的规模、形状、产状及埋深等作出具体解答。 重力异常的推断解释的步骤: ①阐明引起异常的地质因素具体地说,就是确定异常是浅部因素还是深部因 素引起,是矿体还是构造或其它密度不均匀体(岩性变化、侵入体等)的反映。——定性解释 ②划分和处理实测异常重力异常图往往是地表到地球深处所有密度不均匀体 产生的异常的叠加图象。为了获取探测对象产生的异常,需要将它们进行划分。不同的研究目的提取的异常信息不同,例如,矿产调查要提取队是矿体或没部构造产生的局部异常;而深部重力研究的目标正好相反,需要划分出的是反映地壳深部及上地幔的区域异常。 ③确定地质体或地质构造的赋存形态一是根据已知地质体或地质构造的 形状、产状及埋深等.研究它们引起的异常的特征,包括异常的形状、幅度、梯度及变化规律等。二是根据异常的形态及变化规律等,确定地质体或地质构造的形状、产状、埋深及规模等。前者足由源求场,称为止(演)问题;后者是由场求源,称为反(演)问题。正问题是反问题的基础,而求解反问题则是定量解择的最终目的。 §4.1 重力异常的主要地质原因 一.地壳深部因素

莫霍洛维奇面:地壳与上地馒之间存在着一个界西 地壳厚度各地不同,大陆平原地区大约20~30km,高山区为40~60km,西藏高原达60km以上,海洋区为10~20km,最薄处仅数公里。这一界面上下物质密度差达0.3g/cm3以上,界面以上的硅镁层密度为 2.8~3.0g/cm3,硅侣层为2.5~2.7g/cm3,界面以下物质密度为3.3~3.4g/cm3。 该界面的起伏引起地表重力变化的特点是导常分布植围广,幅度变化大。地形海拔越高,地壳越厚,布格重力异常就越低,而海洋地区一般显示重力异常高。 地壳厚度变化与布格力异常存在近似的线性关系。内比可见,地壳深部对重力异常的影响主要来源于莫氏界面的起伏。重力异常形态与地形起伏呈镜像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