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分析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分析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分析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分析

记叙文阅读

.....

考点一:概括要点,把握主旨

理清文章思路是概括要点、把握主旨的前提。理清思路有以下几种方法:①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划分;②按地点的先后顺序划分;③按事情发生的过程或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④按描述内容的不同角度划分;⑤按结构特点划分;⑥按表达方式的不同划分。

1、概括要点的方法

⑴要素法:对事件的概括紧扣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常用“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语言格式。

⑵摘句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

⑶联合法:有些文段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要意思,就要把这些意思连接起来,概括出段意。

⑷概括法:有些文段没有中心句,这就要概括贯穿整个文段的中心意思。

2、把握主旨的方法

⑴从分析体裁入手

叙事散文有两种类型:①通过叙事表达作者的感悟。②通过叙事表达自己的感情。

抒情散文包括写景散文、咏物散文。总之有各类记叙文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⑵从分析文章标题入手

标题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有的标题就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练的概括。有的标题虽然没有直接点明主旨,但为我们分析、归纳中心思想指明了方向。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概括了所叙述的主要事件。

⑶从分析首段、篇末入手

有的文章开篇点题,分析开篇的语句、段落,往往可以把握文章的中心。如《背影》,开篇写到了作者对父亲背影的回忆,表达对的思念和难以忘怀的感情。也有许多记叙文是在篇末点明主题或深化中心思想的,分析结尾段的含义常常可以捕捉到文章的中心。

⑷从分析文中的议论句、抒情句入手

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往往有画龙点睛的效果,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些句子来揣摩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时,有的议论句、抒情句直接反映出作者感情的变化,阅读时应细加品味。

考点二:把握结构,理清思路

本考点主要考查文章的基本结构常识。要求掌握文章或段落在领起下文、总结上文、衔接过渡、伏笔照应、铺垫、悬念等方面的一些基本结构常识和技巧,并明确其作用,以便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

这一考点的主要考察题型有:

1、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

标题通常有以下作用:①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②总结文章内容,点明主旨(突出主题);③形式新颖,吸引读者;④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需注意的是回答时不能全部照搬,需根据文章的内容灵活套用。)

2、某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题技巧:先要弄清该段落在文中的位置,再分析其作用。

文章开头:①引出下文;②开头点明故事所要描写(说明、议论)的对象;③照应文章标题;④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⑤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文章中间:①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文章结尾:①总结全文;②解释全文主旨;③照应文章标题;④照应全文;⑤引人深思。(需注意的是,并不是每个答案都写上,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套用适用的答案。)注:以上答案只是在结构方面的作用,如果还要回答内容上的作用需自己总结该段写了什么内容即可。

3、明确人称,理清顺叙

记叙的人称有三种,第一人称

....“我”比较常见,通常有以下作用:①故事叙述者置身其中,

给人以较强的真实性;②起串联情节的作用,为线索人物。以第二人称

....“你”来写的文章甚少,

但第二人称好像是与读者面对面的对话,让人觉得亲切,较易抒发作者的感情。第三人称

....“他”往往以客观冷静的叙述,很少表露作者情感,让故事本身感动读者。

记叙的顺序通常有顺叙、倒叙、插叙等。使用倒叙能造成悬念增强艺术效果。插叙主要是交待了……的背景(或……的原因)等,为下文作铺垫。

4、联系相关内容,在文中填写一句使文意通畅,结构合理的话。

考点三:分析形象,把握情感

概括人物形象,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注意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然后提取出关键词来分析人物性格,并对结果进行加工合并。

(1)根据题目要求,迅速找到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的内容依据,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等。

(2)根据上述依据,找出相应的修饰词并概括人物性格特征;或者找出文中对人物某方面性格特征的评价,将其作为答题的基础。

(3)结合文中人物的称谓或人物有关的隐喻事物,确定答题时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

(4)“故事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可以结合文中人物在事件过程中的表现来概括人物性格特征。

考点四:结合语境,理解词句

所谓重要词句,主要指在文中含义深刻,极富表现力的词句。这些词句对揭示文章主旨、突出人物性格、显示行文思路有重要作用。解答此类试题,需要联系文章的中心或人物形象,结合作者的情感去品味、感悟,切忌离开具体语境,架空分析。

1、加点词语的意思:要结合具体语境+词语本身的意思。

2、文中加点字词的作用(好处、妙处)

此题一般有固定的答题套路:①动词:生动传神地表现人(事)物……特点,(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②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加点句子在文的含义

①要结合具体语境、写作背景去分析品味,领会出句子所蕴涵的深意。②抓住句子中重要

词语,按上面答题套路去解答。

4、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常见的重要句子有:①能揭示中心、提领全文的句子;②结构中有独特作用的句子(总领全文、总结上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③巧用修辞、表达效果好的句子。(注:①②可依据考点二、2 段落作用答题套路;③修辞手法的作用后面在修辞技巧部分将详细说明)考点五:分析文章写作技巧

1、文章(某段、某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此类题主要考查在阅读中识别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开弄清不同表达方式的特点是关键。一般考试中命题者都会把题目设置在议论句和描写句上,考试时只要从这两方面去比较辨别,答题就很容易了。

2、文中画线句(或某段、某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描写方法及其作用分析是常考之点,平时要注意梳理归纳。答题时首先分析属于何种描写方法,然后分析其作用:①景物描写: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暗示文章的主旨等作用;②细节描写:在传情达意、渲染气氛、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③有关人物的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表现了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品质)。

3、文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作方法),有何作用?(分析本文写作技巧)

写人记事的文章往往通过正反对比、侧面衬托、巧妙铺垫、抑扬相生、设置悬念、象征、照应等写作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或揭示事件的重要意义;写景类文章往往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手法来表现主题。每一种表现手法都有其特定的作用。例如:

对比(反面衬托):……和……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前后形成对比,更能突出作者……的心情(突出人物……的形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铺垫(伏笔):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更加生动,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中心。

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令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故事情节)更加严密。

考点六: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所选句子一般都是运用了修辞手法、含义深刻、表达巧妙的句子。品味这些句子方法如下:

1、首先应当抓住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来分析。

句式:分析修辞+修辞作用

常见修辞答题套路如下:

比喻:运用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或人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拟人:运用拟人,把……人格化(赋于……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情状(描绘了……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排比:运用排比,使句式更整齐,语言气势更强烈,强调了(生动表现了)……,突出了(人物)……的感情。

对比:……和……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

夸张:运用夸张,极力表现(事物)……的特征。

反问:运用反问,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态度(观点、情感)。

设问:出现在开头,其作用通常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出现在文中或结尾其作用通常为“引起读者对……问题的关注(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中心。”

借代:用……代……,更加生动具体地表现了(被借代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什么情感。

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文学色彩),使文章语言更加优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作用通常是“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神秘色彩),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对偶:使文章节奏鲜明,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反复:运用反复,强调了……

2、分析句子里面关键词语的表达效果。(可依据考点四、2 加点字词作用答题套路)

考点七:拓展思维,创意作答

1、分析标题(加点词语、画线句子)的深层含义。

找准标题中的关键词语,先回答字面上的意思,即本意。然后联系文章的主旨,说出这个词语的寓意,便可得出深层含义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读完本文后的感悟(看法)。

解答此类试题,一要紧扣文本和作者观点,不能脱离文本空谈;二要能言之成理,观点鲜明,能自圆其说;如要求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的,一定不能空谈。

3、联系上下文,补充文本的“留白”(参与作品创作)。

中考命题作品中留下空白,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推理和想象。主要有两种题型:一是揣摩人物的思想活动,想象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二是对文章的情节或结局展开合理的推理。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结合全文的内容来进行。对人物思想活动、语言、动作的揣摩要紧扣人物特点,符合语境。对文章结局的推理是开放的答案是多元的,关键是要表述正确。一般不要过于追求创新。

4、给文章作批注。

“批注”主要考查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时,用精练的文字对作品触动心灵、引发思考的某段内容、某句话或某个词进行点评,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的能力。所涉及内容有以下方面:①感知文章内容,准确把握大意。②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关键语句,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和作用。③找出文章中最使自己感动的地方,联系实际,融入自己的理解。④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⑤就文章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写作方法、写作特点进行赏析。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作批注应注意用语简洁、精练;语言要通顺,不能太烦琐,用自己的话准确概括,做到言简意赅。

5、对链接材料的探究。

根据从文章中获得的信息,对相关材料进行探究,总结出材料说明的现象,或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启示。

在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材料所述事件的共同特点,对共同特点进行概括,或者对材料所述事件进行分析,找到结果和原因,得到观点和启示。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一、考点归纳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主题。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结构。 3、根据要求提取信息。 4、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5、品味语言,赏析表达技巧。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内容概括,整体把握。 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 ①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②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二)题目理解,把握中心。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①把握象征意义; ②语带双关; 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⑤文章线索; ⑥文眼;揭示文章中心; ⑦吸引读者、新颖; ⑧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题型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XX”的作用。 题型2:题目“XX”的含义是什么? 题型3:文章以“XX”为题,有哪些好处? 答题技巧: 1、题目的含义: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 深层义: ①把握象征意义;②语意双关。 2、题目的作用(好处): 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③交代了描写对象;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⑤点明线索;⑥揭示文章主旨。注意: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三)阅读语段,体会作用。 题型1: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题型2: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题型3: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XX》中的诗文,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题技巧: 1、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A、重要段落的作用①开头段: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②过渡段:承上启下。③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深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言有意而意无穷,画龙点睛,与首段相照应。④其他语段:补充说明,呼应上文,形成对比。 B、景物或环境描写语段的作用 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气氛。 ②表现(或烘托)人物的……的心情、……性格。 ③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 ④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⑤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句子的作用,也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①中心句或点睛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画龙点睛;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②情感句:直抒胸臆,抒发强烈的内在情感。 ③引用句或文学性强的语句:营造文化氛围,行文章法思路开阔,再结合文章语境作具体分析。 (四)词句赏析,理解含意。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关键句在文章中的作用:应从结构、内容、主题上分析,而“含义”:一般侧重从内容、主题方面分析,也就是说,作用的内涵大于含义的内涵。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鉴赏句子: 从修辞的角度,看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从炼词的角度,简洁生动、富有概括力。 从句式特点,是否使用了特殊句式,如设问、反问、祈使句、感叹句。 从蕴含的深层含义,是否运用双关义、引申义、比喻义。 ●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解析及示例教育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解析及示例 一、梳理情节概括内容【题型归类】①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② 请按时间顺序将文章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③根据故事的发展,用文中的词语补全xxB心理变化过程。 ④结合上下文分析安排某一情节的目的或作用。 【典例引路】 2017年上海卷(阅读材料:《十七岁那年的单车》)第6题:小说以“单车”为线索,情节生动。请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内容。 母亲购买旧车T() T() T父子骑车看病 【解题指津】 此题考查情节梳理,解答时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准范围,抓住主要线索,理清思路,即可概括出其他的情节。 选文叙述母亲买回旧车以后,父亲见刘伟天天骑车出去混,便生气地砸了车。刘伟也因此生气而离家而去,实际上是搬砖挣钱买车。最后,父亲弄清了真相,高兴地与儿 子一起骑车去医院。 【答案示例】 父亲生气砸车刘伟挣钱买车 二、巧辨方法品味妙处 【题型归类】 ①辨析方法型,如文章第>段,采用什么样的叙述顺序?②归纳概括型,如小?f 第>段插入了什么内容? ③深入开掘型,如文章的第>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④有人认为X事应放在X 事之前写。你认为可不可以这样写?试说明理由。

1/7 典例引路】 2017 年贵州毕节卷(阅读材料:佚名《别一出校门就梦想当马云》)第21 题:本文采用了哪种叙述顺序?有何作用? 【解题指津】此题主要考查倒叙的辨识能力,分析表达技巧作用的能力。选文开头从2014年8月28日马云超越万达集团王健林成为中国内地首富谈起,是倒叙。接下来叙述马云从1995 年开始创业到成功的艰辛历程,又属于顺叙。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答案示例】 倒叙。①有力地表达了要创业成功就必须吃苦的主题;②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三、布局谋篇突出段落 【题型归类】 ①选文开头(或结尾)一段,起什么作用? ②请找出与“X济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③文章题目是“X,作者为 何却用很多篇幅写 ④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起什么作用? 【典例引路】 2017 年湖北荆州卷(阅读材料:侯发山《新年礼物》)第11题:小说第 ⑥ 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 2/7

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个人整理)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 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1、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散文种类:(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4、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5、小说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6、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8、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9、文眼: 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主要事、物(“物” 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 10、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11、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①、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②、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12、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 (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 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 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13、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14、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与答题技巧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与答题技巧 在中考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中的精读部分常常令学生们头痛不已。今天,我们从出题人的角度来看一看,考试的时候,他们究竟都是从哪些角度设置题目,而我们应该怎么来应对这些题目。 一、在题目上设题: 1.问题目的含义:从表层义、深层义、蕴含的情感、主题等几个角度考虑。 2.问题目的作用:除了上述的几个角度外,再从结构上考虑是否是线索。 二、在情节上设题 1.概括事件: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 2.概括部分情节 概括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防止出现误将高潮当作结局,或把经过当作结果的情况。 3. 概括情节的变化: 这类题大致有三种情况: (1)有提示性填空 (2)只给几个空,不做其他提示 (3)空也不给,不做任何的提示 思路:全局考虑,分析结构,划分情节发展的阶段,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 三、在人物形象上设题 1.概括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 思路:从具体的写人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用赞扬(或批判)的情感,用积极向上(或贬斥)的语言概括出人物身上的优秀(或低俗)的品质或性格。 2.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 思路: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常用知识点实际: 1.表达方式:描写、记叙、抒情、议论、说明。 2.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比、反复、反问、设问、对偶…… 4.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烘啊托、铺垫、伏笔、照应、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借物喻人、 渲染、象征、联想、想象、用典、欲扬先抑、以小见大…… 5.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6.写景的顺序:如由远到近、由高到低…… 7.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 8.描写景物的结合技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 9.记叙顺序的技巧 顺叙: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好处是文章条理清晰,文气自然贯通。 插叙:它是在人物事件原定的叙述线索适当的地方,插入某些情况的介绍,交代某些关系,或对某些矛盾作侧面说明。 作用: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倒叙:它是把人物事件引人注目的高潮或结局或其他精彩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然后再一步一步揭示这个高潮或结局所形成的原因和经过。 作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取得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10.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的表达情感。 第二人称:能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笔法灵活,不受时空的限制。 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格式: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或影响)如何 【要点】1.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题目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文章的主要内容。 2.要素归纳法。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六要 素。找出文章的六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 3.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摘录句段法。有的文章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 时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 二、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含义: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解答题目的含义。由表里纵向深入,从表层含义说到深层含义。 作用:①是行文的线索 ②点名了文章的写作对象

记叙文阅读练习——考点二:分析段落的作用

记叙文阅读练习 考点二:分析段落的作用 (一)心中的自留地 ①自留地,顾名思义,给自己留下的一片土地。在人民公社的时代,除了生产队公共的土地之外,也给每一户社员留下一小片的土地,叫“自留地”。 ②我是我们家菜园的主人。那时候我只有十一二岁,就成了道道地地的菜农。冬天,所有的菜已经收获完了,留下干枯的茎和藤,我就用镰刀把它们全割了当柴烧去。菜地上覆了一层霜。我拿起刨锸把菜地刨了一遍,刨出一片崭新的土地,它翻过身来向蓝天做着深呼吸。这时候的土地是醒着的,一场冬雪来它就眠着,眠了一个冬天,养足了墒气,等来年春天孕育新的蔬菜生长。 ③春天,我把土弄碎了,碎得像面粉一样。我辟出了菜畦。我把一粒粒菜籽洒向土里,然后又耙匀了。这是一层新土,我在上面盖了一层草毡。菜籽在土里浸泡着,先形成胚胎,再发出芽来,然后就长出苗来,草毡一掀开,就葱郁一片了。菜苗一天天叶子变大,在长高长壮,间了苗之后更加青绿,叶子仿佛变成黑的了。我从井里挑了水洒向菜畦,一瓢一瓢,唰唰,每一株菜都神清气爽起来。它们高兴,我也跟着高兴。我拔了一捆回家让母亲做菜去,吃着自己劳动得来的果实,充满着自豪与得意。 ④经营菜地就如同经营着一件作品。至今我无法回想起在这里我种下的蔬菜的确切品种。我种下的蔬菜大概有十几种之多吧。我精心地经营着我们的这片自留地,看着豆角、梅豆、丝瓜顺着篱笆爬,甚至爬到高高的树上,看着我种下的架南瓜像小狗一样地满地蜷着,八月十五的时候全村人都摘了我的南瓜炸丸子去,我就异常地开心,心理获得最大的满足。 ⑤烈日炎炎,南瓜和向日葵的叶子沮丧地耷拉着,我挑了两只小桶去井里打水。小桶漏出的水在土路上划出鲜明的曲线,打在土上冒出烟来。我把桶中的水浇向南瓜和向日葵的根部,它们立时就会精神起来,在黄昏的风中摇曳歌唱起来。我光着上身,顶着烈日,皮肤被灼得生疼,像被鞭子抽过一样,又油又黑,像被桐油涂过一样。我的每一滴汗在地上都能砸出一个坑来。这个时候,我明白我的血液已经和蔬菜融在一起了。 ⑥这就是我的自留地。我耐心地经营它,像梳理着心爱的鸟的羽毛。它在我心中留存了几十年,成为我遥远的儿时的记忆。自那之后,我就没有了这样的自留地。这些年我穿行在城市里,忙东忙西,丢失了自己的脚步。我想我到底是在为什么而忙呢?我究竟是谁?我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没有谁给我提供准确的答案。我就在想,我如果能够留给自己一片自留地,好好经营我的一方田园,一片天地,筑起我的篱笆,开垦我的菜畦,种植我的四季蔬菜,该有多好? 1、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3分) 2、你是如何理解第⑤段画线句的?(3分) (二)猎手(贾平凹) ①从太白山的白麓往上,越往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 ②这猎手粗脚大手,熟知狼的习性,能准确地把一颗在鞋底蹭亮的弹丸从枪膛射出,声响狼倒。但猎手并不用枪,特制一根铁棍,遇到狼故意对狼扮鬼脸,惹狼暴躁,扬手一棍扫狼腿,狼的腿是麻杆一般,着扫即断。然后挡腰直敲,狼腿软若豆腐,遂瘫卧不起。旋即弯两股树枝吊起狼腿,于狼的吼叫声中趁热剥皮,只要在铜疙瘩一样的狼头上划开口子,拳头伸出去于皮肉之间嘭嘭捶打,一张皮子十分完整。 ③几年里,矮林中的狼竟被猎杀尽了。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模式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及答题模式 一、标题 题型一: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 1、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 征义。 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 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 二、内容 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 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 叙事散文:起因、经过、结果 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方法指津:如有示例,一定要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 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 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 ①开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 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

因;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②中间: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精神品质);与上文……相呼应,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 ③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主旨; 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 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读者强烈 的感情共鸣。 三、主旨 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旨 1、答题模式:内容+主旨(情或理)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介绍了)…………(人 或物)…………的故事(事件、事迹、经过),表现了(表达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的感情(现象、感悟)。 2、方法指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 如:标题、开头段,结尾段、过渡句(段)、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句、标题相关句、照应句 题型二:分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

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一、记叙文概念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二、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叙述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四、记叙线索: (1)以时间为线索(2)以事件为线索(3)以某物为线索。 (4)以某人为线索。(5)以见闻为线索.(6)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7)以感情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止有一条线索,线索有主线、副线之分;有明线、暗线之分。 五、叙述的人称: 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有时也用第二人称 六、记叙文的详略 叙述中的详略问题是一个取材、组材如何扣紧中心,体现主题的问题。 凡是对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展开详写;而对主题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叙述。 阅读记叙文,应注意材料的详略处理是如何为主题服务的。次要材料虽不能详写,但也不能不写,因为涉及到文章点面结合的问题。点(详写),体现文章的深度,突出主题思想;面(略写),体现文章的广度,使文章全面、丰满,完全不写次要材料,会使文章的面受到影响。 七、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有五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描写人物可以进行正面描写,也可以进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内容。间接描写就是通过描写其它人物的言行、心理或者环境来表现主人公。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①表现时代风貌、展现风土人情②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③深化主题④交代背景、渲染气氛⑤感染读者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 八、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 (1)过渡 作用:承上启下 ①连接不同事件或不同场景。②记叙、议论、抒情间的转换。 ③转换不同的叙述方式。 (2)照应。 分析文章的照应,要做到四看: ①看起段与题目的照应。②看开头与结尾照应。 ③看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层层推进,多处照应。 ④看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复叠式照应。 九、理解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 把握文章中关键词语,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性格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关键词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语语的含义。 (2)试用同义或近义词语替换作比较,理解词语的含义。理解得对不对,还可通过朗读体味,通过工具书来查证。 (3)注意句中隐含的意思(即言外之意)。 1.理解词语的含义 ①投石探波。 ②分析综合 ③词语的指代内容要联系上下文甚至全篇来理解。 2.理解句子的含义 (1)文章开头段(句)的作用可能有: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出下文(话题)、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 (2)文章结尾段(句)的作用可能有: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等; (3)文章中间段(句)的作用可能有:过渡(承上、启下、承上启下)作用。

(完整版)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套路整理

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携带需要解答的题目,使阅览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群体把握文章的首要内部实质意义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确认“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个段落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具体过程是:阅读理解文章题目——阅读文章——看清文章后面的试题——按试题要求回头有重点地再看原文——答题。文章要看两遍或以上。尤其是开头和结尾。 答题技巧归纳: 1. 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括两个要素:人物+事情;“谁做了什么”或“谁怎么样”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2. 找主旨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还有标题。 3. 文眼: 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首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首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索”。 4. 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线索:(1)焦点人物(2)焦点物质⑶焦点事件(4)时间(5)地点(6)笔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串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路,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答题套路: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5. 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成长顺序)作用:叙事善始善终,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边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牵挂、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活泼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进去相干的另外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增补、衬托作用,丰富形象,凸起中心。

记叙文的阅读考点和方法

记叙文的阅读考点和方法 在阅读试题中,记叙文阅读的试题是最普遍、最广泛的,题型的设计角度也比较开阔、丰富,相对来说所占分值也较多。所以对记叙文的阅读我们不可掉以轻心。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其考点主要包括: (一)整体感知文章或语段(以下统称文章) 整体感知文章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理解文章的总体思路,弄清结构层次; 2.理解文章各段之间的关系、顺序,进一步整体把握文章; 3.概括各段、各层的大意,文章的中心内容; 4.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部分主要考查概括能力,常见的考查方式有表述、判断、选择等。 (二)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归纳中心思想 根据题材内容,分析结构层次,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记叙文的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对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的内容的概括、提炼,是通过人、事、景物所表现出的中心思想。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一般有: 1.分析文章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 2.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 3.分析文章中议沦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4.结合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中心; 5.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人手,综合分析,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 分析文章,归纳主题,属于分析、概括、综合的表述能力的考查。切忌脱离文章,架空分析,一定让分析在文章中有依据,常见的考查方式有对比阅读、文章阅读,题型有表述、判断、选择等。 (三)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文为主.兼用描写、议论、抒情。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是多方面的: 1.记叙文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 记叙文中的描写可分两大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是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描写有正面也有侧面描写,描写有的结合各种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写以突出强调描写的对象,有的则是运用白描,使文字朴实、简练、干脆。

(完整)(表格)语文中考记叙文高频考点答题格式终结版.doc

记叙文高频考点梳理 重点和高考点答格式 境描写及其作用(写出了??景物特征) 1、交代了故事生的、地点、境、背景等 2、渲染了??气氛 3、烘托了??心情 4、托??人物形象 5、形成比,突出?? 特殊句段作6、推故事情展(引出下文?,??做) 用人物描写及其作用1、人物描写有:作、肖像(外貌、神)、言、心理。 2、作用:刻画人物形象(性格)、表人物特点、表达人物内心情感 (心理) 3、答步:句意(一般需要分析作、肖像等的特点)+情感、 性格、品 /主旨 +构(看情况) 插叙及其作用1、充交代了??(概括+原因) 2、突出了 / 体了 / 托了 / 丰富了??人物形象 3、??做 4、与??形成比,(突出) 5、点出文章的中心 6、使文章内容丰富充/ 使文章构曲折有致 倒叙及其作用1、引出念,引起者的注意和思考 2、使文章波起伏 3、便于者更好地了解文章主旨 4、感染者,引起者的共 叙及其作用脉清晰,条理分明。注意事 1、境描写的作用基本上也可以按照内容和 构两个方面来。 2、境本身、人物(主旨)、情。 3、口:引形人,推背氛 4、(要注意可通境描写照和构成 索) 肖像包括神和外貌 1、做一定要判断清楚插叙的起点和点 2、插叙的内容一定 要注意分次(如果是多件事的)

重点和高答格式 考点 普通句段作1、内容作用:??地写出了??(浅)+体了 / 表达了??(深,一般会涉及到情感、 用(开、主旨、人物形象等) 尾、中)2、构作用:分开、中、尾三部分 3、效果:个句段有特之,需要在答具体地指明 开句段的作用 (构 +内容 ) 构方面的作用:1、全文2、引起下文 3、首尾呼,使文章构完整 内容方面的作用:1、开篇点2、提示文章中心 3、交代故事生的背景、、地点、 原因等 4、交代事件生的境5、下文下伏笔或者6、置念,吸引者 中方面的作用 (构 +内容 ): 内容方面的作用:1、承上启下 构方面的作用:1、上文2、引出下文 3、照 4、比 5、 尾句段的作用 (构 +内容 ) 构方面的作用:1、上文 2 、首尾呼,使文章构完整 3 、照目、照开、 照前文 内容方面的作用:1、画点睛、点明事件的意,点明中心2、深化文章中心,抒作者 什么感悟或者情感3、写出了人物怎的品、精神或性格。4、言有尽而意无,留下想 象的空,增感染力 5、引起者的注意、思考 的作用作用: 1.作全文的索; 例:《羚羊木雕》——穿全文索。《未央》《黄色叶》 2.突出主,点明主旨; 例:《拳拳赤子心,殷殷航空情》——点明主。《等我回家》《深深你》 3.造成念,吸引者的趣,引起者关注;注意事 1、可以合句段的位置来判断作用 2、可以通句段的特殊性来助判断,如 境描写、插叙等。 3、句子含可合上下文、抓关、双关、 情感句、主旨句等方法完成。 具体型 (1)好、妙:种型上是上面两种型的合式。从两个方面答:① 的含(一般答深含);② 的作用。 (2)理解:一般指的含。

最新中考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中考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一)知识点梳理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引证、对比(或正反对比) 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中考记叙文考点梳理

记叙文答题技巧和方法 一、备考记叙文需掌握的相关知识 1、顺序 记叙的顺序主要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的作用是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的作用是:开篇点题,引起下文;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3)插叙的作用是: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可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突出主题(具体化);文章结构富于变化;推动情节发展。 2、人称 第一人称:便于自我抒情,感情真挚;真切自然,直接表达或渗透作者的主观意识;增强了文章的者实行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情感交流,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便于抒情。 第三人称:直接、客观冷静,不收时空限制,便于叙述和议论;反映形式灵活自由。 3.写作手法: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表现手法(铺垫、伏笔、前后照应、设置悬念、象征、托物言志、烘托、衬托、对比、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想象、联想等);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反复、排比、对比、对偶)。 注:描写,按描写对象或内容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等;从描写角度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议论,指作者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及看法。 抒情,抒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或寓情于景,或寓情于事,或寓情于理)。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气候等;2.衬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3.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作铺垫。4.渲染......的气氛,抒发.......的情感。5.突出、深化......的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深灰现实;(2)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3)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具体化)。 正面描写作用: 写出(或表现)人物......的特点(如:性格、心理、情感等) 侧面描写的作用:(1)使人物或事件更加突出。(2)使主题更加深刻含蓄。欲扬先抑作用:作者的本意是......,而先......,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使所表现的对象形象更加丰满,更鲜明。 欲抑先扬的作用:使情节多变,波澜起伏,形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的感觉。 修辞手法(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八种) 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二、中考针对记叙文的考点及题型 考点一:概括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情节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与主旨; 2、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结构及线索; 3、概述记叙的六要素中的某一要素。 考点二:体味重要词句的语境义、特殊含义、言外之意及其传达的感情, 对优美语句进行赏析。 1、结合语境推敲、理解词语与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2、赏析文章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记叙文中考考点整理

记叙文常见题型 一、概括故事情节 人物+事件+结果(若时间、地点等是关键因素,也要概括进来。) 二、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的作用: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脉络清晰、条理分明) 2.倒叙的作用: 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使结构有变化、叙述有波澜,以造成悬念,引人入胜等。 3.插叙的作用: 1)补充交代了……,使得情节更完整,文章更充实 2)衬托出人物……情感品质或突显了……的主题 3)照应……,为……作铺垫 三、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 描写为重要考点 1、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作用: 1)交代故事、人物的背景(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等)、地点 2) 渲染……的气氛; 3)烘托人物……心情、感情 4) 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 5)为后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6)深化文章中心 2、人物描写:肖像(外貌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 表现了人物……性格、心理、情感 3、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四、记叙文词语辨析(含义) 结合特定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 1.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2.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以及一词多义等。 3.要注意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运用。 4.注意句中的言外之意。 五、句子的含义 表层: 深层: 六、句子的作用

1.内容上:写出了什么内容?对主旨有什么作用? 2.结构上:承上启下 铺垫 照应 总结 揭示主题,点明中心 七、题目的含义 含义:表层+深层 八、题目的作用 作用:内容主旨+结构+本身特点 ①内容主旨:概括内容,揭示主旨; ②结构: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③句子本身特点(诸如比喻、反问等):引人深思,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等 【点拨】线索: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可以人物、中心事件、时间、地点、物品、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找线索的方法:①标题;②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③抒情议论句 九、段落的含义 表层 深层 十、段落的作用 1)首段的作用:(内容上+结构上) ①交代背景(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 ②引出话题或写作对象(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③揭示中心(开篇点题); ④直接抒情(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2)尾段的作用: 内容上: ①点明中心 ②深化主题 结构上: ①总结全文 ②呼应开头; ③照应题目 3)过渡段的作用:(内容+结构上) 承上启下(要答出承的什么上,启的什么下) 总结: 含义题的答题思路: 表层 深层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总结

记叙文阅读必备常识及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必备常识及答题技巧 1.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概括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7.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9 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 10.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

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地选入下面词库摘抄的语言)”。 例句: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 、“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攫走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意,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夏之绝句》) 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冠李戴。 附: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1)、朴实无华(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3)、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4)、语言简洁,气势纵横(5)、文字洗练,意境深邃(6)、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8)、平易省净的语言,运笔飘逸流动,设色素淡而隽永…… 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4)、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5)、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8)、说理深刻,内容厚重(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10)、深婉隐约,耐人寻味(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 11.写作手法(表现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以至达到形象生动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事物上,表达了…的情

中考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中考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汇编 一把老钥匙 ⑴回到家时,母亲正翻箱倒柜。杂乱的地面让我无处落脚。我说:妈呀,您这是在翻传家宝吗? ⑵母亲停住手看着我说:见我的钥匙没? ⑶喏,在这儿。我从玄关柜上拿起属于母亲的那串钥匙。 ⑷我说的不是这个,是老宅的,老宅的那个。母亲的语气和神情有些焦急。我和母亲几乎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母亲要找的钥匙。母亲坐下来,情绪有些低落。我说,妈,您就别总想着老宅了,咱又不回去住了,有没有钥匙都一样。母亲叹了一口气,开始收拾地上的凌乱。 ⑸其实,我没有告诉母亲,弟弟正四处托人,要把老宅卖掉。弟弟说老宅总空着,时间久了,房屋会倒塌的,到时候想出手都不好意思谈价钱。 ⑹一周后,弟弟告诉我,老宅卖掉了,卖了两万元。看着那些钱,不知怎么,我的心里像坠了一块石头。 ⑺那天下班,在小区外碰到三婶。三婶是我家后邻居,和我们家没有亲属关系,按村里辈分我这么喊她。三婶说,我正发愁找不到你家呢,你说这城里的楼一个框一个框的,看着都叫人眼花缭乱。我让三婶家里坐坐,她直摆手,说没啥大事,就不去家里了,说着掏出一把钥匙交给我,说这钥匙是你们家老宅的,啥时候想回家就回。原来是她家买了我们家的老宅。

⑻母亲没再提钥匙的事儿。我想着老宅现在已经是别人家的了,也就再不能回去,就没跟母亲提钥匙的事儿,把它包裹好,放在了柜子顶上的一个盒子里。 ⑼农历六月六,我们老家有传统庙会。母亲执意要回去看看。无奈,我和弟弟只好依着母亲。一路上母亲说着故乡风俗和旧年往事,精神从未有过地爽朗,她没有看到我和弟弟偶尔交汇的眼神里都藏着忐忑。 ⑽三婶听说我们回来了,招呼我们去她家里。做邻居的那些年,三婶和母亲一直处得很好,亲姐妹一样。吃过晚饭,三婶拿了几床铺盖说,你们别嫌,都是干净的。走,到你们家去,你们还睡你们各自的屋。三婶掏出钥匙打开老宅的锁,我们怔怔地望着那干净整洁的院子,有些恍惚,仿佛我們从未离开过。 ⑾我送三婶到大门口,对她说谢谢。三婶说,咱不说远亲近邻,我懂你妈的心思。我知道她舍不下老家。庄稼人走到哪里,其实根都牢牢扎在老家的土里。另外,我给你们钥匙,还有一个原因。还记得你在家的时候,经常问我为什么总带着一把老钥匙吗?我的老家在遥远的山里,是土房子,因为一场突来的泥石流,房子没有了,但母亲一直让我们自个儿保存着属于自己的那把老钥匙。想家的时候,我就看看老钥匙,摸摸老钥匙,想象着转动钥匙打开门锁,爹娘兄妹啊,那些熟悉的物件啊,一下子呼啦啦在眼前演电影,心里就热乎乎的,就连当初的一些懊恼、吵闹都成了好。你们想回来看看的时候就回来,这里啥时候都是你们的家。 ⑿三婶眼里有亮光闪烁。我也感觉似乎有水滴落进了眼里。 ⒀回城后,我把三婶送来的钥匙给了母亲。母亲摩挲着钥匙说,家门的钥匙在手里,不论何种身份何种境遇,你还是个有家可归的人。

中考记叙文知识点(全)

记叙文基础知识 一、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二、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如:《最后一课》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如:《背影》 作用:(1)强调了…… (2)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3)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跌宕起伏,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如:《故乡》 作用:(1)补充……内容,丰富情节 (2)照应上文,或为下文做铺垫 (3)交代……背景,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四、记叙文的人称及其作用 第一人称:(1)便于直抒胸臆,便于抒发情感和心理描写 (2)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3)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第二人称: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 第三人称:(1)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客观的反映生活 (2)叙述的角度比较灵活自如。 五、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1、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作用:(1)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 (2)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 (3)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4)推动情节的发展 (5)反映出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特征 (6)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人物丰富而复杂的 思想情感。 答题方式:这是……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了……心理状态、展现了……特点,刻画了××思想性格、揭示了……的内 心世界。 2、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 (2)暗示……社会背景、习俗、思想观念 (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4)烘托……心情 (5)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等 (6)暗示人物……的命运 (7)推动情节的发展 (8)为下文……做铺垫 (9)制造悬念 (10)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11)揭示、深化主题 六、记叙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1)揭示文章主题 (2)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七、线索的作用 (1)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2)将文中的人物事件有机的连在一起,使结构完整严谨 (3)点明中心 八、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修辞手法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内容= 表现手法+句子内容+ 点明中心,深化中心 什么描写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开头: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设置悬念,埋下伏笔,问下文做铺垫结构文中:承上启下,引起下文,总结上文,照应题目,照应上文 结尾:总结上文,首尾呼应,照应题目 答题方式:运用了……方法,写出了……,表达了……,+内容作用+结构作用 九、题目的作用: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点明写作对象 (2)揭示文章主旨 (3)充当文章线索 (4)运用双关、比喻、象征等手法,设置悬念,题目新颖,吸引读者,言简义丰发人深省 十、修辞手法的作用:

相关主题